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電影八佰觀后感1000字

時間:2022-10-09 11:54:44 觀后感 我要投稿

電影八佰觀后感1000字(精選11篇)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八佰觀后感10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八佰觀后感1000字(精選11篇)

  電影八佰觀后感1000字 篇1

  以蘇州河為界,南面殘垣斷壁滿目瘡痍,北面歌舞升平商女猶唱后庭花,電影在這樣的反差中拉開序幕。

  這是一場悲愴的“直播秀”,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死守”。四百多人抵抗數以百倍的日軍,無異于以卵擊石,但是他們毅然抵抗了四天四夜。這是一場注定失敗的戰斗,政客們希望西方列強在目睹戰爭的殘酷后增加談判的籌碼,而戰士們則是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告訴身后的四萬萬同胞,我們沒有挫敗,中國還有希望,這便是——八佰。

  和以前戰爭題材的電影不同,八佰并沒有一味的歌頌英雄主義,也沒有以高姿態來批判弱者,而是以客觀的角度來反映這些小人物。

  他們都是普通人,是農民,有著各自樸實的愿望。老算盤家里剛分了地,還有個素未謀面的媳婦兒;小湖北家里的晚稻還沒人收;端午還沒照過相,想坐船去遠方;羊拐過了小半輩子還沒碰過女人;老鐵家里還有年邁的老娘和兒子需要人照顧……電影給予了這些小角色足夠的支撐和理解,沒有人不怕死,都是肉體凡胎,戰爭之下誰還不是個“種地的”,但是中國這塊地,只有我們自己能種,這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道理。在經歷戰爭的“洗禮”,他們在成長在蛻變,使得他們各自的角色更加豐滿,立體。

  一個戰士身上綁滿炸藥,留下血書,跳進日軍的鐵甲陣,接著第二個,第三個……他們一個個報出自己的姓名籍貫,慷慨赴死,尤其最后那一句撕心裂肺般的“娘,孩兒不孝了”直接將人情緒的進度條拉倒了頂點,自古忠孝兩難,“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亦是振聾發聵。這是影片的第一個高潮,也是一個轉折點,把戰爭中普通人奮起反抗的成長和覺悟都立了起來!安辉缸雠`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不愿做奴隸的人們,被迫發出最后的吼聲”!

  看完這個片段,腦海里反復的回蕩起義勇軍進行曲,竟如此的貼切,鏗鏘有力。仿佛時間也定格在那一刻,悲壯的氣氛蔓延開來,剩下的只有那一股股滿腔的熱血,熱血鑄忠魂。

  英雄之所以會成為英雄,往往是因為有些事在他們心里,已經退無所退,就像端午這個角色。面對戰爭的裹挾,首先想到的是逃跑。他和老算盤一起泅游蘇州河逃跑,意外撞見了日軍的偷襲計劃,為了救還在倉庫里的弟弟,他大喊一聲,就是這一聲摧毀了日軍的偷襲。泡在河里的端午,第一次被河岸上的人稱為“英雄”。聽完,他轉身游回四行倉庫。戰友赴死,他親眼目睹,女學生送旗,他親手拉起。導演把戰爭的殘酷,用這個角色的視角不斷展開一點點的戳中觀眾的心。到最后護旗那場戲,這個當初說自己就是個“種地的小人物”,終于拿起了槍,一槍槍的把屈辱還給了侵略者。

  當時我便在想,如果我是一個軍人,如果真的上了戰場,面對侵略者的暴行,我會怎么做?我想我也會懦弱,會害怕。敵人一槍打過來,子彈擦過我的脖子,我也會抱著頭大喊。但最后,還是會拿起槍,選擇做一個戰士。

  導演以《八佰》為名,我想不單單是指這八百將士,更是想傳達一種精神。讓我們看到了戰爭中的人性光輝,他們是英雄也是人,直視戰爭的殘酷也會畏懼會退縮。而在危難之際,他們所煥發出來的是人的尊嚴和民族的韌性。

  我們經歷了2020年這么多事情,最值得歌頌的就是各行各業的“平民英雄”,參與抗疫的每一個醫護,參與抗洪的每一位戰士,他們所做的,何嘗不是對“八佰精神”的一種傳承。

  如今,四行倉庫的舊址依然屹立在蘇州河畔,經歷了歲月的變遷,當時戰爭留下的痕跡仍然清晰可見,亦是在警醒我們——山河已無恙,吾輩當自強。

  電影八佰觀后感1000字 篇2

  國人皆如此,國恒興

  愿有朝一日,晨曦映照,終還鄉!

  ——《八佰》

  霓虹燈下大紅燈籠高掛,柏油公路上汽車川流不息,城市的上空紛揚一片繁華似錦,欣欣向榮的氣息……中國,正以矯健的步伐邁向絢爛的未來。回首,國人傾盡點滴力量,乃至生命,鑄就我中華之昌隆盛世。

  槍聲四起,濃煙滾滾,烈火愈彌,有八百壯士逆光而行,用生命拉起保衛祖國的防線。視角拉回1937年10月,聚焦于四行倉庫,注視在每一位士兵的臉上,或有無奈,或有苦痛,但絕無放棄陣地,逃離戰場的絲毫怯意。這,是國人的堅守!

  縱身一躍,為崇高理想奮斗。我看到陳樹生敢于先破鐵壁,我看到中華兒女無所畏懼,走在前方。光芒照射在四行倉庫的斷壁殘垣上,那一刻,那一跳,曙光萬丈;光輝映照在抗日的每一個角落,那一次,那一沖,黎明破曉。古往今來,我中華從不缺少為國請命的人——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為國獻身精神;譚嗣同有“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的深刻警醒;李文亮有“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義無反顧……歷史,總是在前赴后繼中前進,你也是,未來也是。

  命懸一線,我把旗幟屹立。那一次升起的不僅是簡單的旗幟,也是國人的時刻奮爭,更是八百將士最后的倔強。幾近傾頹又昂然屹立,幾近滅亡又重煥生機,只要旗在,信念就在,國人就在。放眼未來,路途還很遙遠,全國上下必須樹立遠大理想,在黨的指引下,向未來進發。

  我于隔岸觀火中,看到他們的努力。相對于所謂的達官貴人,他們才是愛國的永久擁護者——籌錢籌糧為堅守四行倉庫的將士送去希望。每一個舉動,每一份努力,無一不詮釋著深沉的愛國情懷;蛟S你做不到以身殉國,但你的努力,也讓觀影者潸然淚下,飽含敬意。

  在高樓上焦急觀望的知識分子也向敵人開火,巴蜀商會“刀子”如利刃出擊,穿越火線。當電話線被拋出的那一刻,他犧牲了,卻將千萬中國人的心緊緊聯結在了一起。一串電話線,僅此而已。

  戰機劃破寂靜的天空、噴射出千萬發子彈、穿梭在硝煙之中、打在了四行倉庫的斷壁上、刺進每一位將士的胸膛。血汩汩而流,染透了軍裝,順著肢體,浸入了祖國大地……國人覺醒啦!發出震耳欲聾的咆哮……日本鬼子魂飛了,魄散了,世界寂靜了……我聽見有人擲地有聲的說:“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這一聲悠長,悠長,悠長,蕩進了祖國的四方。

  83年過去了,我看到過和平鴿飛越殘窗破瓦,也會流連忘返;我看到過國人的祭拜,也會沉默不語;我看到過歷史的烙印刻在四行倉庫的角角落落,一處,兩處,處處……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國人無畏艱難險阻、風雨侵蝕,用豪邁的氣概沖破一切束縛,以堅韌的毅力頑強斗爭,用熱血灑滿祖國每一寸土地,用青春鑄就祖國不朽詩篇!

  國人皆如此,國恒興!

  電影八佰觀后感1000字 篇3

  一直想去看《八佰》,剛好昨天下午有時間,和老婆一起去看了,深有所觸,說上幾句。

  先說數據,加上點映,上映三天,票房7.7億,由于疫情對觀眾入院觀看信心的沖擊,我覺得成績什么可觀。貓眼評分9.2,心想豆瓣評分絕對會-1,果不其然,豆瓣7.8,豆瓣早已失去國民評判準信力,國外電影再爛評分至少+1,國內電影自動-1,這不是電影工業發展滯后帶來的附加影響,而是長期外部文化價值觀輸入帶來的直接影響,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影評人根據地多在豆瓣。扯遠了,男女觀眾比接近7:3,20—35歲觀眾占比75%,你別嚇一跳,再過三年我都不算一個適齡觀看群體了,很難過,我覺得我至少還能常進電影院15年,拭目以待吧。

  再說感受吧,票房已經確定《八佰》是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戰爭片,但也更像是一部優秀的紀錄片,它以悲壯的表達手法向后人闡述了抗戰史上先輩們不屈的斗爭精神,現實只會比電影更殘酷,因為工作原因,十多年來,接觸了很多上過戰場的老兵,當你坐在他們身邊聽他們親身講述戰爭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電影中士兵被子彈擊中的畫面還原度應該有85%,我見過很多現實中被槍擊的照片,指頭大小的槍口,后面是碗口大小的創口,擊中重要部位斷無生還可能,我經過系統的軍事訓練,深知一個人在槍林彈雨中穿行需要多大的勇氣,活下來的運氣占了一大半,上了戰場,都抱著一顆必死的決心。后人,只是看到一個個數據,傷亡多少人,幸存多少人,真正上了戰場和敵人廝殺,九死一生,十不存一,是常事。

  電影中大家都看到的是河對岸租界隔岸“觀看”的人們,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句是叫做“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我覺得人數在55開吧,亂世之中一半的人為了生存而自保,只要活著,誰主政并無所謂,河對岸另一半的人大多是無能為力罷了,只能眼看著戰士在一側和敵人廝殺。所以電影中也用不小篇幅描述了送物資、跑橋送電話線,包括后面的募捐。不過電影對上海女人一點都不友好,也算是一個地域的縮影……

  我從不會懷疑士兵們會不會向影片中描述的勇敢、無懼生死。我覺得這部電影的現實意義是給我們一次中繼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青少年群體,過去很多年我們疏忽對青少年群體的愛國主義教育,每次你看到網上一些無腦的評論肯定會恨得牙癢癢,甚至有時也會附和一句。教育始終是國之大計,鍵盤俠并不是多了,而是會使用鍵盤的人多了,有句話叫“人出一百,必有鳥人”,甚至你回想一下,自己上學時班級里是不是總有一個格格不入的人,生活群體中總有一個言行相異的人,別去做這個人,善待他人。

  其實也想帶兒子去看一看,不過才四歲,應該也看不懂,留在日后再說。經過三十多年坎坷起伏又始終徘徊在地面的人生告訴我,一個人培養好的心性遠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學習主要靠自己,但路走歪了,回頭就難了。

  電影八佰觀后感1000字 篇4

  看完這部電影,心里會涌動出一股豪情。

  就好像是通過屏幕,我親眼看見這些勇敢的戰士,民族的英雄,用鮮血,用生命喚醒了我。

  在這部電影中,沒有準確的主人公;確切地說,每一位奮戰到最后戰士都是主人公。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鐵板,一名戰士毅然選擇將炸藥綁在自己身上,面對子彈,迸開的血花也不值一提;他的犧牲絕不是無謂的掙扎,無用的表演。每一位高聲報下自己的名字,伴著轟炸聲消失在血煙中的戰士,都是無畏的英雄。

  故事原型為1937年發生于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后一役,故事圍繞“八百孤軍血戰四行倉庫”展開。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長謝晉元率420余人,孤軍堅守最后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一位姑娘給戰士們來送旗,如果升旗的話,日本人就會發動猛烈的進攻,戰士們會損失慘重,即使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他們依然選擇了升旗。面對敵人的飛機大炮,他們并沒有害怕沒有退縮,用身體護住國旗,不讓國旗倒下,一波又一波人跑出護旗,他們想讓隔岸的中國人知道中國還在,他們沒有亡。

  電影年僅13歲的小湖北,跟隨叔叔哥哥落難逃命,卻在偶然交錯間被帶入四行倉庫。他看著對岸的燈光戲曲,眼中唯一的光芒是活下去,活著才是希望。所有人都照顧他,七月給他帶來洋飯店的蛋糕,端午告訴他們打完仗一起去照相。然而戰爭殘酷,戰火無情,叔叔被日本人切腹視威、七月被窗外飛過子彈一槍斃命、端午在對抗敵方機中掏空五臟六腑,愛他的人、可以依靠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在眼前驟然離世。后來,他放棄活的機會,用小小臂膀端著槍,眼神堅定地盯緊前方,恨不得一槍斃了日本兵!

  直到最后,戰士們都向租界撤退時,子彈如雨似的打到了橋上,一支由中國建立的敢死隊拼命掩護著隊友撤退,此時的橋已經不再是灰白色,而是被鮮血染成了血紅色,這時他們也不忘隊友,冒著生命危險把隊友扛到安全區域,群主們伸出手擋挪開擋板,發了瘋似的想把戰士們拉過來,他們面對槍林彈雨,無所畏懼,這八佰人是真正的英雄,不只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沒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沒有真正的英雄,畢竟他們和我們一樣也只是凡胎肉體,是父母細心呵護養育長大的。歷史雖然過去了,但是要牢記歷史,要努力讓自己更強大,少年強則過強,吾輩應當自強自立!

  電影八佰觀后感1000字 篇5

  學校黨建活動,集體看《八佰》。

  說實話,對于這類影片,我并不是很鐘情。滿屏滿耳的槍林彈雨,慘不忍睹的血肉炸彈,只聽得旁邊的王君老師“嘖嘖”聲不斷,我的心也被揪得七上八下的,好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敢看屏幕。

  打從學習歷史開始,最怕中國近現代史,割地、賠款、賣國、求榮……在學生時代我有點偏激地認為近現代時期的中國人的集體人格都是灰暗的。

  后來,隨著年歲增長,閱歷增加,對那個年代的人情故事有了別樣理解,特別在讀完張瑋寫的《歷史的溫度》一系列書籍后,感受到“歷史背面的故事、熱血和真性情”。一如此次的電影——《八佰》。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電影截取了整個事件里最精彩的四天,用宏大的視角引出人物群像,拍出了中國戰爭片的新高度,可以跟《血戰鋼鋸嶺》相媲美,也能跟《拯救大兵瑞恩》比肩。劇中讓人眼眶濕潤的鏡頭很多,升旗儀式、陳樹生們抱雷跳樓、大雪之夜的撤離、民眾們隔岸伸出去的手、敢死隊員們的視死如歸,但最讓我震撼的是特派員的一句話“能留守至今,本就是做給西方列國的.一場表演”,一絲悲涼感油然而生。

  英雄們慘烈地付出居然是一場戲,對面列強們的攝像頭,照相機以及各種層次的百姓們,頭頂上是盤旋的除了有日本的飛機,還有西方各國的軍方監控,各色看官縱橫交錯。屠殺也好,反擊也罷,所有的像是演戲!笆裁磿r候我們開始收起了底線,順應時代的改變看那些拙劣的表演”,我們坐在臺下觀看著的又是怎樣的角色?

  想起疫情時期一個視頻上的一句話,“當雪崩發生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日軍侵華,華北淪陷,上海已然不保,可是所有的中國人都能逃離“雪崩”之時的覆頂之難嗎?那“八佰”將士的抵死抗爭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想起文天祥的《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事樊斍逡,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許倬云先生認為“宇宙不斷趨于平衡的大格局中,人本身有理性、有良知,可以以自己的“心”映照、呈現宇宙本身的“正氣”,這也是其存在的稟賦。

  這就是答案,天地正氣經由“八佰”士兵映照給了對岸的“看官”,所以大學教授扔下了太太的項鏈,白俄女人捐出了自己的首飾,京劇演員用《長坂坡》致敬將士,小姑娘用敬禮心理援馳軍士們的付出……看戲的人不再置身事外,一雙雙手,穿過鋼絲網,拉住英雄們的手,正氣被點燃。

  瓜慫不慫了,小湖北都能果敢地留下成為敢死隊,端午為國捐軀……雜牌軍有了自己的番號。

  這不僅僅是一場表演,他們也不是戲子,據史料記載,這群將士們在后面還是經歷了一系列的磨折,謝晉元最后被自己的部下殺害,但他的正氣還是被20萬的上海民眾牢記,F在的上海還有晉元路,晉元廣場,紀念館,還有今天《八佰》這部電影。

  中國近現代史,除了割地賠款,還有一場,肯定不止一場“盛大的表演”。

  電影八佰觀后感1000字 篇6

  昨晚,去電影院看了電影八佰,觀眾非常多,而且女性觀眾多,這在戰爭類電影當中是非常少見的情況。感覺這個電影,是看過的電影當中,對日軍還原程度最好的電影。日軍很多戰術動作都可以和抗戰老照片當中的日軍直接對上。

  包括日軍小分隊半蹲著隱蔽在戰壕后面,包括,日軍喜歡兩列縱隊進行兩翼包抄,在最后突圍的時候,日軍在側面設置機槍陣地,在上海日軍威脅動用重炮,包括日軍的服裝道具,特別是日軍海軍陸戰隊的形象,都是非常真實的再現。

  1939年,我們對日軍的分析是,日軍特點是,下級軍官動作嫻熟,士兵射擊沉著嫻熟,不亂射不空射,尤以狙擊兵對于目標之選擇發現,甚為敏感適當。這個特點在電影當中,已經得到了非常深刻的體現,日軍狙擊手射擊相對比較準確,普通士兵進行步槍射擊都是瞄準射擊,很少亂開槍。無論攻防,均重視構筑工事,工作力亦強。步炮空協同確實。慣用錐形突擊的戰術,同時,向對手的側翼與后方實施大迂回、大包抄,對對手重兵集團“包餃子”;長于聲東擊西,佯攻與主攻相結合,奇正并用,讓對手防不勝防。

  這些特點是電影當中也有一定的體現,包括,日軍正面攻擊,掩護挖土機側面工作,日軍在兩翼包抄上去想使用炸藥包炸墻等等,步機槍掩護步兵爬梯子等等。善于偵察,收集情報和分析情報,比如在淞滬抗戰的時候,第51師從陜西漢中到上海參戰,從寶雞上火車,一直到南京車站,可以說走到哪里,就在哪里遭到日軍飛機轟炸。在淞滬抗戰,記者去第72軍采訪,這個部隊還很有警惕性,記者剛走不久就轉移了軍部,結果很快軍部所在觀音堂就遭到日軍艦炮轟擊。在電影里體現為,謝晉元部隊在深夜秘密突圍,結果就遭到了日軍的預設部隊打擊。

  而且,從八佰這部電影當中,我們第一次看到了日本步兵散兵群戰術,在一二八淞滬抗戰的時候,日軍就已經開始善于使用散兵群戰術,就是,一個步兵班,還要分成3個戰斗組,以橫-散,縱-散隊形攻擊前進。基本就是,第一組,快跑前進,距離各8步,突擊組火力掩護,以此類推,利用地形地物,各個躍進。

  而當時,我們才有散兵線戰術,相隔各3步,步兵散開構成火力線,一個步兵排分成3個班,一個班正面40步,一個排縱深100米。但是,這種戰術導致對抗日軍散兵群戰術的時候損失慘重,后來,德械部隊也開始采用以輕機槍為核心的散兵群戰術。

  當時記載,不懂得散兵群戰術,還在使用散兵線戰術的1個步兵連,遇到日軍一個分隊,可能5分鐘就會損失殆盡。電影八佰當中的日軍進攻,不再是人海密集沖鋒了,比較好的還原了日軍1個步兵班分成3個組進行散兵群進攻的戰術。

  當然,我們也不能要求每一個細節都非常符合歷史原貌,畢竟不是軍教片,也不是紀錄片。而且,這部電影是服裝,道具,上也非常不錯,可以一看。這部電影最感動的一句話是,我們是湖北保安團,我們是來保衛大上海的!

  電影八佰觀后感1000字 篇7

  一寸山河一寸血,八佰在靜溢的蘇州河畔演繹著曾經一段真實,壯烈的革命故事。此岸,紙醉金迷,鑼鼓鏗鏘;彼岸,炮火喧天,殊死抵抗。以身許國的戰士保國為民。而我,坐在電影院里,看這一回《八佰》,體會的是蘇州河前世今生的東西兩岸。

  這是描寫真實的上海浙滬會戰末期,國難當頭,戰士們將生死置之于外,孤軍堅守最后防線—四行倉庫,于租界一河之隔,奮戰四個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故事。這個故事帶來的并不僅僅是絕望與希望相纏繞的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栋税邸分械娜宋镆膊⒉皇菃螁渭兗兊姆呛诩窗祝麄兪怯醒腥獾膽鹗,也會害怕,也會想逃,也有人們正常的七情六欲。就是這樣一群戰士們在地獄一般的租界對岸守護著……另一邊卻是歌舞升平,萬家燈火,“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睂懙囊簿褪谴藭r的情景了吧。影片的開頭人們冷漠看戲般的討論著對岸還能在堅持幾天,幾時。人們都已對此戰爭不抱任何希望了。為什么還要堅持?我迷茫了,直到我聽到他們說:“靠我們這區區四百人是抗不住的,得靠身后這四萬萬來抗,我們不只是在抵抗日本人,我們是在給他們看,中國人還在!边@便是絕望中的希望了吧,這四百戰士使喚醒河對岸,喚醒國人的一劑猛藥。

  影片中最讓我動容的一幕是陳樹生身綁炸藥縱身一躍,他說:“做這種事總是難的,但總要有人站出來,邁出一步”最后留下一封血書“舍生取義,兒所愿也”鏗鏘有力的八個字,震撼著人們的心靈,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那有生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那一具具燃燒的血肉之軀,是燒醒對岸的熊熊烈火啊!

  片中,那升起的旗幟,已經不僅僅是一面旗幟了,那是河對岸人們的希望,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戰士們想要立起的不只是旗,更是人們心中的信仰。他們說:“我們的同胞在看著我們,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我們要好好守護著他們”。這些戰士們曾經只是逃兵,農民,孩子,是再普通不過的人了。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但在國破家亡面前,我們全民皆兵“茍利國家以生死,豈因禍福避趨之”國泰民安來之不易,山河雖已無恙,吾輩更當自強。

  最后,河彼岸冷漠的人們不再冷漠,他們紛紛落下了眼淚,推倒鐵門伸出了一雙雙希望的手,就像推倒了內心面對戰爭的恐懼,對未來重新有了希望。沉睡的中國已然清醒。“來生再見”四字訣別感動了河對岸的看客,感動了身處和平時期的我,這是一種情懷的激發。“八佰”,不只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茍活在淡紅色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笔堑,在血色中,我看見了希望。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曲未終,人卻散,回歸如塵的生活,是“八佰壯士”最大的心愿,那渴望的雙眼望向的大概就是我們的現在。此情此心,青天朗朗,日月可鑒,作為后輩的我,不希望戰爭,但也不懼怕戰爭!和平年代的負重前行,同樣匹夫有責。(王靜)

  電影八佰觀后感1000字 篇8

  昨天,爸爸帶我去看了,最近很火的一部電影——八佰,講的是800個壯漢保衛上海的故事。

  故事就是這樣子的,一個叫端午的人,帶著他的弟弟小湖北,跟著湖北保安隊去拯救上海,到達上海之后發現那里已經是一片廢墟,正當眾人的爭吵的時候,還留在這里的日本人發現了他們,端午小湖北和他們的叔叔,躲在一面墻后面躲過一劫,小湖北他們跑出去之后親眼目睹了那些日本人把逃兵通通殺掉的場景,而這時,他們的隊友找到了他們,帶她到了一個上海,惟一一個沒有被占領的地方,租界和四行倉庫,這里科普一下,為什么日本人不轟炸租界呢?因為租界是租給外國人的,所以日本人不敢炸,他們炸了的話全世界都會聯合起來反抗他們,到了四行倉庫之后,小湖北被派出去施工,而上海的難民,則搬到租界去住,第二天因為逃兵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一匹大白馬,這批巴巴拉到處亂跑,引來了日本人的眼球,日本人認為他們是在挑釁他,于是發起了第一次進攻,這回他們可慘了,被中國人給埋伏了,被打得落花流水,滿地找牙,但是,日本人也抓到一些中國人,他們打算拿中國人當人質,可我們中國人的槍法可不是蓋的,將對面的日本人打了個精光,第二天日本人想拿炸藥來炸塌整個樓,結果中國士兵跟拼了命一樣,身上打著炸藥一個一個跳了下去,第三天,中國人在樓頂升起了中國的旗幟,這簡直就是在跟日本人說這是我們的地盤,你們誰呀?日本人憤怒極了,派出了飛機來掃射,可是我們中國人骨子里就是硬,拼命不讓中國的旗幟倒下去。第四天對面的人完全被打動了,拼命的捐錢,把那些唱戲的專門為對面的英雄唱了一個趙子龍威震長坂坡的故事,這時一個士兵的皮影戲被另外一個士兵給修好了,有個士兵問他,“我們老家每天都演關二爺,你怎么搞個趙子龍?”而他回答道,“那當然不一樣,關二爺講的是兄弟情誼,而趙子龍講的是護國。”

  后面中國人被允許逃到租界,而是日本人早有陰謀,在中國人正在通過時,忽然射擊,對面的老百姓看不下去了,一,各一各把手伸出門外,有的伸大拇指的有的聲加油站有的聲求救的,日本人不敢打了,士兵們成功到了租界。

  不知道為什么,看完這篇電影我想哭,沒有他們當年的英勇犧牲,怎么會我們現在的國富民強?為什么他們會一各一各的跳下樓,讓自己的身體被炸藥撕裂?為什么他們死了也要護著國旗,不讓他倒下?因為他們堅信,未來的中國會更好,中國上下五千年有多少人,為了自己的國家不負犧牲英勇沖鋒,國家撫養他們,他們守護國家,我剛看完的時候,我問我爸爸我覺得那匹白馬猜應該是這篇電影的主角,不然他為什么能活這么久?爸爸語重心長的對我說,那匹白馬代表的是人民的支持與信任,或者他代表的就是中國。而在電影最后一個鏡頭,從今天的四行倉庫,慢慢地展現到現在的上海,東方明珠,世貿大廈,都是在他們犧牲的基礎上建立上來的,不管怎樣,我們都不能忘記當年人民的痛苦。就算現在的祖國國富民安,山和水秀。可能有人不可以正視日本,讓我一句話把你拉回現實:歷史沒有仇恨,時有記錄,日本能把這樣一個貧窮的小國發展成這樣已經很厲害,我們的國家人有很多不足他們的地方,所以與其湊合,他們不如努力學習,不能讓未來的祖國,跟當年一樣受他們欺負。加油吧!后浪!

  電影八佰觀后感1000字 篇9

  “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應當最適用于人們讀小說時對主角的理解。當一些看過的小說被搬到熒屏的時候,覺得這個主角、這個畫面不是我想象的樣貌,會有一絲絲的失望。當我的小伙伴們還沉浸在瑪麗蘇式的劇情中的時候,我猶愛戰爭題材的電影、小說、電視劇。

  因為在苦難的戰爭中更能看出蕓蕓眾生真正的共情和背信棄義,更能看出一個人真正的情懷。而電影《八佰》,全程IMAX技術拍攝,每一幀都是美學角度,無論是視覺效果、故事情節所傳遞的情感都超越了我對戰爭故事的想象。導演管虎似乎正在開辟新的國產戰爭片類型。

  8月15日午時3點,濮陽圣雅恒豐超級巨幕影院,一場非常的《八佰》點映會正在舉行。我并不明白故事梗概,剛看片頭,感覺自己在“漫威”的畫面中。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這部影片,細致地刻畫了戰役的獨特環境和身處其中的中國軍人的成長以及中國各界的反應和轉變。影片以一匹被束縛著象征民主和自由的白馬為線索,深刻的暗喻了戰爭的本質和普通人民對光明的渴望。一條蘇州河分隔了倉庫與租借,地獄天堂,構成強烈比較,南岸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北岸炮火連天尸橫遍野,這種直觀視覺沖擊太過于震撼,導演管虎獨辟蹊徑地將視角聚焦在戰爭中底層小人物身上。

  他們有父母子女,有兄弟姐妹,過著普通的生活。而恰恰是這樣一群卑微到塵埃里的普通人,誤打誤撞的來到四行倉庫,他們不完美,貪生、怕死、想逃走……但他們克服對死亡的恐懼頑強的抗戰,承擔起重任,寧死也要護樓頂的國旗不倒。戰爭的背后都是政治,在國家大義面前再卑微的人都可能成為民族英雄。這些英雄就像戰爭廢墟上的星光,匯聚成永不落幕的英雄傳說。

  還有更多的感動,來自民族苦難的共情,也來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氣,小人物在家國大義面前,舍生取義。不讓四行倉庫變成400人的墳墓,只要有一個人在,就必須堅守陣地和敵人戰斗到底的決心。他們大多數沒有名字,但他們真實地活過。想到那里會覺得我們今日的生活實在是來之不易,這種感動化為一種力量,珍惜此刻的生活,珍惜身邊的幸福,努力奮發向上。

  四行倉庫像是一個中國抗戰的縮影,四行倉庫中國軍人的精神也是抗日戰爭中所有中華民族精神的代表,喚醒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蒙昧初醒的國人。租界里的各國觀察員們,以為這是一場沒有什么懸念的戰役,唯一的關注點好像是預測多少小時結束戰斗。然而,“八佰”和”樓頂不倒的旗幟“終讓他們肅然起敬,并作出合乎人道的反應。

  《八佰》這部電影或許是近幾年我看到的最精彩的戰爭片,不光有宏大的場面和激烈震撼的槍炮聲,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電影背后每一個普通的中華兒女在國家岌岌可危時展現出來的人性光輝。而電影里不倒的旗幟和充滿魔幻現實主義的白馬,就像穿越時空的燈塔、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著我們不斷前行。

  電影八佰觀后感1000字 篇10

  足夠真實震撼的戰爭場面,為我們還原了發生在上海四行倉庫這段已然被塵封的困獸猶斗,遠不足八百人,卻為自壯聲勢的八佰宣稱,一河兩岸此岸斷壁殘垣,對岸歌舞升平的戰爭奇觀,這些都使《八佰》中發生的一切,既充滿了戲劇性,卻又顯得殘忍而怪誕,而于此中電影對一群小人物的聚焦,所呼之欲出的人物群像,更成為了其動人心弦的源泉。

  如若將上海四平倉庫保衛戰,放在當時的全國抗日戰場上,其實它并不是一場對抗日局勢起到多么重要的戰役,但這場戰役之所以能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書的一筆,便在于它是一場“被圍觀”的戰爭。河對岸是當時日本尚無法涉足的外國租界,河此岸是上海戰役國軍最后一個據點,天堂與地獄在此時此地僅只一河之隔,面對兵力懸殊,沒有一絲勝算的困守,這群遠不足八百人的將士們,舍生忘死的英雄氣節無疑在當時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的愛國熱枕。

  所以《八佰》的故事,在先天上便注定了他的不凡,這或許也正是作為導演的管虎要將其拍成電影的執念,而《八佰》與傳統主旋律電影與眾不同的地方,便在于它并沒有一味在開篇便去渲染四平倉庫保衛戰中軍人的英勇偉大,而是塑造了在保衛戰發生前,已經被打殘了的524團,是如何收編潰散的散兵游勇,并以這群人里的老算盤,老鐵,端午等小人物去娓娓道來這個故事,在這樣一個故事里,我們看到了最為真實的人性,一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視死如歸的真實。

  真實的戰爭是沒有主角光環的,可能一個經過精心訓練的士兵在下一秒就變成了一具冰冷的尸體,更不談此時已經瀕臨絕境的524團,散兵游勇的小人物們在被臨時編入524團,被譽為勇士前,不過也只是一群為了謀生計的普通人,所以他們會害怕,會希望在這場已經沒有任何希望可言的戰役里留存下自己的生命,這些都是最為真實的人性,而導演管虎也正是試圖在這樣一群人身上去著點戰爭的殘酷,也希望借此引領觀眾真正走進這場戰爭,走進524團的每一個個體。

  在《八佰》中是沒有絕對主角存在的,這種做法對于電影而言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劣勢是電影從頭至尾都缺乏了一個真正的代表性人物,我并不認為為一部群像電影,便是將所有戲份大家均分,它仍舊需要一個靈魂人物,在這部電影中不論是擔當團長,青史留名的謝晉元,還是被作為典型聚焦的小人物們,他們在電影中的表現都不差,但你卻又很難說他們哪一個人是電影的核心,這終究使電影留下了人物模糊的詬病。

  然而另一面,這樣的群像處理也使觀眾得以多角度走進了這部電影,當我們看到這些身為戰士的小人物如何在這場戰爭中逐步蛻變,看到河對岸的普通民眾從隔岸觀火的冷漠到群情激昂的熱血,其實作為觀眾的我們在情緒上也開始逐漸升溫,這恰恰是《八佰》的高明之處,它并沒有用單一的悲壯來煽動觀眾的愛國情緒,而是從不同視角為出發,讓人真正洞悉以這場戰爭背后的血與淚。

  時至今日,為了留下這昔日的壯舉,遍布彈孔的四平倉庫仍舊聳立在它曾經的位置,它所見證的也并非是一次失敗的保衛戰,而是千百年來,我們雖然曾經被打敗,但從未被征服的原因,這便是八佰背后凝聚的中華魂。

  電影八佰觀后感1000字 篇11

  一九三一年,日軍在那年的今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十幾萬東北父老鄉親成為了亡國奴;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國共聯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當年十二月,南京淪陷,三十萬人慘死于日軍屠刀之下;一九四五年,歷經14年浴血奮戰,成功迫使日軍投降,抗戰勝利。在此期間,總計有3600多萬軍民犧牲,將他們的滿腔熱血潑灑在了這片他們鐘愛著的土地上,其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為人民筑起了一道防線,在四行倉庫堅守四天四夜,也為中國人民在世界的談判桌上掙回了份量不輕的籌碼。他們就是國軍八十八師第三百六十二團,史稱“八百壯士!”

  一九三七年七·七盧溝橋事變過后不久,淞滬會戰爆發,這是中國對日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戰斗,總計十幾萬中國軍隊卻在兩萬日軍的進攻下一敗涂地,在上海經歷慘敗之后,便向南京撤退,僅留下八十八師第三百六十二團不到兩個營的兵力,他們在背靠英法租界的四行倉庫之中建立陣地,經過一系列戰斗之后向英法租界撤退的故事。我看得淚流滿面,但是我也為其感到憤恨!一開篇便出現了逃兵,有人說戰爭可怕很正常,逃跑是人性,也是每個人的本能。我一聽便心頭火起,呸,本能?那像鄭凱演的陳樹生為了保住陣地和戰友,不惜身上綁滿炸彈,縱身從四層樓高跳下,與日軍同歸于盡;李晨演的齊連長總是沖鋒在前,勇敢無畏,最終帶領小隊掩護大部隊撤退而壯烈犧牲,……,他們為什么不逃?照這種說法,每個人都有本能,那還有軍隊打戰嗎?為什么這“八百壯士”不逃?進了軍營,就要有血性,就要時刻準備迎接死亡!再說了,你們跑得脫?古話說得好“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那幾個逃兵哪個有好下場?一個臉上被打了一槍,一個手指被打斷,還有一個逃跑途中遇到日軍,在河道里為了不被發現而被活活悶死了,還有被槍斃的。同樣是軍人,連死法都天差地別,一些死得光榮,一些死得憋屈,是個人都想青史留名,逃,我反對!如果人人都向陳樹生他們那樣不懼犧牲,小日本也不會在這里賴14年不走!

  還有一個鏡頭是他們拼死護旗,有人說,一面旗有什么大不了的,那么我想說你大錯特錯了,軍旗是軍隊的榮譽,而且,英法租界那的外國人、中國人都看著它,一但它倒下,說明軍隊倒下了,國家倒下了,以前一部電影,一個小國同一實力雄厚的大國開戰,就因其打掉了對方旗幟,對方軍心大亂,最后被攻破,這更好地說明了軍旗乃軍隊之核心。英烈們護住了旗,就是護住了部隊,就是護住了國家,就是護住了希望!

  “八百壯士”等英烈用血肉之軀撐起了一片天,令我們有了現在這樣的美好生活,這部電影上映時期非常好,9·18前后,更好地讓人們記住了今天。今天是9月18日,為我們撐起一片天的烈士們,請安息吧;今天是9月18日,向為我們奉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烈士們致敬!我們唯有努力學習,才能更好地建設祖國,才能回報烈士們付出的生命!當年國家戰亂,民不聊生,英烈們奮勇抗爭是報效祖國之方法。而今,疫情肆虐,人們各司其職,做好了應有的貢獻,這是今天報效祖國的方法。我們呢?未來屬于我們,我們報效祖國之方法在于奮發努力,日后將祖國建設得更好,使國家地位蒸蒸日上。同學們,為了日后祖國的繁榮昌盛,讓我們一起努力奮斗吧!

【電影八佰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電影八佰感悟 電影八佰觀后感09-14

電影《八佰》觀后感03-05

《八佰》電影觀后感04-08

看電影《八佰》觀后感12-10

電影《八佰》觀后感600字05-19

八佰電影觀后感550字08-03

《八佰》電影觀后感350字08-03

電影《八佰》觀后感450字08-03

電影八佰觀后感600字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