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精選15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
這個星期有幸觀看了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有著這樣一個充滿嚴格制度的少年學校。而這個學校里的學生,并沒有因為這樣的嚴厲管制而變得乖巧,反而成為了一群沒有教養,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孩子。電影中的院長,對孩子不僅沒有耐心,而且往往對犯了過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而誰也不會知道,在這樣似乎無可救藥的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一個個美妙的夢想正在悄然升華。懷著這樣天真爛漫的夢,他們遇見了一個可以說足以改變他們命運的人——他就是馬修。馬修老師則完全不同,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們的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已的春天 。
有些遺憾的是,我還有點沒反應過來,影片就結束了,馬修就那樣走了,孩子們依舊在"河底"上著課。
但是,雖然孩子們依然叛逆,依然被關在"監獄"中,但是他們的結局一定是美好的,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是好孩子,在離開馬修后依然是,因為任何人心底里都有一塊善良的凈土,馬修只不過用特殊的方式走進了那凈土而已。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是孟丹,他叛逆、暴力、邪惡,在來到學校時就已經被戴上了這樣的帽子,其實這頂帽子在很早以前就被戴上并狠狠禁錮了他,他只好去順著發展,甚至扭曲。他又何嘗不想做一個好孩子呢?他被冤枉偷了錢,但無力辯解,遭受校長的毒打,一個孩子的心靈怎么能承受得起這樣的委屈呢?他生活的環境、他的家庭,他所受的遭遇像壓力鍋一樣將他的心靈扭曲、變形。
影片中最后看似孟丹的結局是不堪的,無可救藥的,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馬修對他的影響不小,馬修堅信他心中有一篇凈土,并發現了他的優點,這一切改變著孟丹,當馬修訓斥孟丹欺負佩皮諾時他垂下眼瞼,最后對馬修的微笑,那是一種真誠的尊敬。他心中的凈土僅對馬修一人開放。
我們其實都不是壞孩子,有的貪玩僅僅因為天性;有的吸煙僅僅因為扮酷;有的早戀僅僅因為荷爾蒙分泌過剩。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片凈土,每個人身上都有著金子一樣的地方,只不過不能面對著所有人開放,時間久了就會不再開放,真心希望老師父母們能夠去發現去探尋那片凈土,開拓它們!
我們都是好孩子,真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2
今天,全體教師觀看了教育經典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濃濃的愛意和學生們那猶如春日里朝陽般美妙的歌聲勾引出我眼角的濕意,觸動了我內心的那份柔軟。從馬修老師的日記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在見證孩子們一點一滴成長時,內心深處那份無以名之的喜悅與興奮。馬修老師在描繪自己心路歷程時有這么幾句話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當中。
“教育不僅僅是為了知識,愛才是果實。”
如果說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那也是需要“愛”來為這生命涂畫底色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內心無愛,內心缺愛,那么他的教育生涯將如同干涸的沙漠一樣荒蕪。成功的教育者應于無聲無形中已然在孩子的心田種下愛的種子,待它萌芽生長,最終開花結果。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這深沉的愛,并在愛中慢慢領悟到“愛”的要義,而后試著去愛別人。心中有愛,生命有了底色,才能描畫的更美。
“世事不能說死,有些事情總值得嘗試,永不輕言放棄,前方總有希望在等待。”
“永遠別說永遠,凡事都有可能。”
影片中,馬修老師對教育執著的信念,對孩子無限的包容,最終贏得了孩子的信賴,并感染影響了其他老師。在我看來,這么巨大的轉變都應該歸結為一個字——“愛”的力量。愛融化鑄結在孩子內心那厚厚的冰墻,化作暖暖的清流,浸潤著純真善良的心田。這也讓我想到了教育名家華應龍老師的“融錯教育”理念:“容錯——融錯——榮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年幼天真的孩子,所以教師要容得下孩子犯錯,不應該以一個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過錯,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無藥可救”的標簽,更不能像影片中的校長那樣偏執地采取“行動反應”的體罰政策,要知道溫柔的勸導所帶來的效果遠勝于嚴厲的懲罰。當錯誤出現后,我們教師更是要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并學習為自己的過錯承擔后果,孩子在對自我的否定中得到成長,并能在教師的包容與理解中,學會感恩,體會到“大愛”。
對比馬xx老師初進校園與離開校園時的心情與學校不同的境遇,我相信有了“愛”才會有希望,有了“愛”才會有力量,有了“愛”才會有奇跡、、、、、
但是,電影畢竟是電影,只是給我們一種精神,一些反思。馬修老師在幫孩子找到春天的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影片中不可能一一在影片中表現出來,正如我們以后在實際教育中也會面臨很多考驗,但我要相信:當愛成為生命的底色,即便曾經霧雨陰霾,也可以化為和風細雨艷陽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3
多方面的嘗試失敗后,五十多歲的馬修來到了塘底學校。馬修來到這個學校的時候是早上,大霧彌漫籠罩著生銹的學校大門,接著鏡頭移到了黑色的破舊的教學樓。整幅畫面給人的感覺就是壓抑、不舒服,好似馬修來到的不是學校而是監獄。
實際上,因為校長哈德森的管理理念——犯錯懲罰,這個叫塘底的學校就是監獄,或者像馬修在辭職前說的 ,這里是地獄。這里的懲罰大多數時候都是關禁閉,八九歲的孩子因為犯錯一下子要管半個月禁閉,而且禁閉期間禁止家人探望。這個校長對待學生的態度,和希特勒對待猶太人的態度有什么區別?
塘底是一所特殊學校,這個學校的學生都是被其它學校開除的"問題學生"。"問題學生"的代表有三個,第一個是郭和頤,第二個是皮埃爾,第三個是電影后半段被送到塘底進行適應能力測試,最后因為校長體罰懷恨在心,放火燒了學校的孟丹。
馬修老師身上的最光輝之處,在我看來就是勇氣和智慧。
在了解了上一個老師離開的原因是被學生用刀刺傷之后,以及親眼目睹了校工掉入郭和頤 設計的報復陷阱,而差一點弄瞎眼睛之后,馬修還是選擇了留下。他難道是不害怕嗎,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嗎?不,他也害怕。就像馬修自己說的,他自己也很害怕,害怕睡覺的時候學生闖進來要了他的命。所以,這就是馬修令人敬佩的地方,雖然害怕但仍然選擇面對,而不是像那個手臂刺傷的老師一樣溜之大吉。另一個表現馬修勇氣的地方,則是馬修主動找校長,請求校長允許用自己的方法懲罰犯錯的學生。在校長讓馬修停止合唱團之后,馬修把合唱團轉移到了地下,這是馬修勇氣的第三次體現。這個勇氣用儒家的話來說,叫:"道之所存,雖千萬人吾往矣。"
愛,當然是教育的前提,但沒有智慧的愛,愛也不會起到任何作用, 甚至會起到反作用——讓學生覺得老師軟弱,而更加無視紀律肆無忌憚。關于教育智慧,馬修老師也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標桿。讓郭和頤照顧校工,而不是直接體罰;幫皮埃爾說謊,保護皮埃爾的自尊心;第一節見面課,面對學生的刁難用幽默的語言輕松化解;查學生宿舍,學生用編的歌曲罵自己光頭而沒有大發雷霆,反而鼓勵學生繼續唱,結果發現了學生唱歌的興趣和天賦組建了合唱團。
電影的結尾很感人,當馬修被校長開除,帶著行李走到教學樓下時,所有學生把寫著感恩的話祝福的話的紙折成飛機,從窗戶上一個接著一個飛到了馬修的手里。此刻的馬修會因為失去工作痛苦嗎?不,他心底只有幸福。
今年是自己做教師的第五年,明天是做教師過的第五個教師節。希望,自己也是一個能改變學生命運的老師,被學生喜歡的老師 。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4
因為即將要畢業了,所以教師給我們看了一部影片叫《放牛班的春天》的影片。
影片大概講述了一位教師如何將一群調皮的也男孩幫忙他們找回信心,重新給他們期望。
我認為這部影片很感人,一位充滿愛心的音樂代課教師來到了一所專門收留問題少年的學校,但同時,馬修教師也遇到了不少的麻煩。還能夠看到影片中的院長,不但沒有耐心去好好的教導那些孩子們,并且還只要他們一犯錯,就以嚴酷的體罰,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不僅僅如此,本身也是一位貪慕虛榮的人。可馬修教師卻與這位院長構成了比較,他心中充滿對這些孩子們的愛,對于孩子們犯的錯,他也不是一味的偏袒,而是給予他們能夠改過的機會。
劇中我最喜歡馬修教師他不顧院長反對,硬是要將學生組一個合唱團,他要讓這群小天使高聲歡唱生命之歌,他還自我編步譜子。另一位是不屑參加合唱團的男高音莫翰奇,但他老是在掃地時偷偷的哼唱,有一次意外地被馬修教師聽見,覺得悅耳動聽,于是安排一場獨唱,獲得全場觀眾的贊賞。這群孩子我覺得由于院長只要他們一犯錯,就以嚴酷的體罰,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所以養成了他們的調皮搗蛋,但大部分孩子還是本質是善良的。他們從一開始不服從馬修教師,花招百出的捉弄他,每到上課時間,都吵吵鬧鬧,一會兒在黑板上亂畫,一會兒罵教師禿頭、亮光頭,教師也笑笑不當一回事,經常氣得馬修教師七竅生煙,可是當教師被院長解雇時,海派悲觀禁閉的孩子們不敢出來送行,在窗口押動著小手,紙飛機從窗口落下,這些都是把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送給馬修教師的祝福,孩子們都舍不得這位有著父愛般的教師。馬修教師之所以能夠得到孩子們的認可,能夠成功,是因為他付出了真愛,還有就是因為他愛好音樂,能夠說是用音樂讓孩子們歡樂起來的,十分喜歡馬修教師,感激馬修教師沒有放棄他們,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愛。
電影里面最讓人感動的,還是馬修教師對孩子們的愛。對于每個孩子,他都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用音樂重造他們的靈魂。從這點也能夠看出。(人之初,人本善)只是先天的環境造就了先天的行為。我很敬佩馬修這樣的教師~
而教師給予我們的鼓勵,讓我們應對困難的勇氣,以及承擔未來的力量。不會忘記,所以當馬修教師被開除離開時,看到教室窗口有那么多紙飛機飄落,寫滿了孩子們最真摯的祝福。
而叫自我很感動的是在快結尾處,教師指揮全班合唱一曲。那個最具天分的男孩因為過錯被晾在一邊,神情顯得格外落寞。第一節音樂結束時,教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后則帶著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演唱。
相信我們在畢業后感恩并時時刻刻不忘記自已的教師。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5
這是一部優秀的法國電影,觀看后感悟頗多。主題曲《眺望你的旅途》久久在我的耳邊回蕩,男孩們的合唱是夜鶯的天籟之聲,讓人回味良久。
影片中的那些孩子們大多是讓老師a頭疼不已的問題學生:打傷馬桑大叔的樂格克,頑皮搗蛋的佩皮諾,古怪固執的莫杭治以及其他無心讀書整日胡鬧的孩子。面對這樣一群幾乎不把老師放在眼里,一味胡鬧的孩子,的懲罰和獎賞,善意的提醒,堅持不懈的勸導等等。于我而言,這些都是必須學習的,引導的技巧能極大地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建立友誼,在教學過程中引導還可以改正學生的習慣和思維模式,進而令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就好像莫翰奇在劇中主動學習自己的獨唱部分,這說明學生的學習意識在改變,從老師教給我,到我要提前學,我要學更多更好的轉變。也許我沒有像馬修老師一般的引導能力,但我急切的希望能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得到這種能力的鍛煉,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
關愛,是師者作為高一輩者應當存有的品性。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否提高,不僅決定于你對他的引導,更在于你對他的鼓勵,對他的肯定,還有與他的心靈進行對話,我知道,師者與學生的對話其實都是一番關愛,因為我可以肯定沒有老師是對學生的一切不聞不問的。馬修對每一位學生都有著他的計劃,對犯錯誤者保留處罰權力,同時保有他的名字,不讓校長進行暴力教育,對自以為是者予以痛擊,令其思考自己的過錯,給予改正機會,而莫翰奇很幸運地得到了這位老師處處的關愛,也因如此改變了他,讓他展露了他唱歌的才華。那么我,假如作為一名老師有能力讓學生懂得我的關愛,而不是厭煩,這其中的適度而為之,適度適時的處罰和鼓勵應該就是我應該摸索的,畢竟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的想法。
平等,是建立師生友好關系的必要因素。并沒有絕對的老師和學生之分,老師同樣要在學生幫助下學會處理的方法,而學生就應該在老師的幫助下找到自己的短板,努力改正,而馬修老師的執教經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沒有學生就沒有令學生依依不舍的馬修,沒有馬修就沒有改變如此巨大的“問題”學生。毫無疑問,作為一名老師,不僅要有自己的想法,還要去聆聽學生的想法,雙方平等互敬的前提下互相幫助,實現共同進步。
最后,我可以這么說,教育都應該建立在心靈的基礎上,假若師者無為師之心,學者無求學之心,那么教育無從談起,最終只會落下問題學生和無能老師的趣聞,所以在觀看這部電影之后,感動之余,我沉淀下來的是對平等、關愛、指引的教育理解,同時我認為這就是真正的教育。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6
這是一首能夠穿越你靈魂深處的歌曲,這是一群在“池塘之底”的問題孩子用他們的全部真情演唱出來的歌曲。這首歌曲讓我感受到沖破黑暗的那束光,感受到直面暴風雨的勇氣,感受到勇氣讓每一個孤獨的靈魂都充滿了力量。
“池塘之底”是一所問題學校,這里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智力或者品質上的問題,孩子們在這里接受最嚴厲最苛刻的管束。學監馬修先生是一位音樂創作者。當他來到這個學校后,偶然發現了孩子們內心對音樂的強烈渴望和極好的天賦。于是他成立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合唱團,讓每個孩子在這里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并不分晝夜地為孩子們編寫歌曲。
電影里我最喜歡的就是皮埃爾。他出生于單親家庭,經常違反紀律,還會偷竊,他的行為導致他被公立學校開除了。來到“池塘之底”后,擁有獨特嗓音的皮埃爾經常一個人用歌聲來釋放自己。他性格孤傲自卑,從不肯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馬修老師無意中聽到他的歌聲,這個天才老師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讓皮埃爾鼓足勇氣,在合唱團里一展歌喉。皮埃爾在得知馬修老師暗戀自己的母親后,他把一瓶墨水扔在了馬修的頭上,換來的是眾人對他的冷漠。他本以為馬修老師也放棄了他。全班給來訪的伯爵夫人表演,皮埃爾看到了馬修老師向他投來堅定的眼神,他從老師的眼神里看到了鼓勵和期待,他又一次鼓起勇氣,用他的天籟之音震撼了所有的人!其實馬修老師一直沒有放棄他,只是想讓皮埃爾明白,一個人要有勇氣承擔自己的錯誤。這次經歷徹底改變了皮埃爾,最后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去了里昂音樂學院,畢業后成了著名的指揮家。
勇氣的力量,也讓我收獲了屬于自己的榮光。去年的拉丁舞比賽,快輪到我的時候,我緊張極了,站在后臺,茫然不知所措。我覺得自己沒有勇氣走上舞臺,我想逃離!舞蹈老師走到我的面前,輕輕地擁抱了我一下:“相信自己,你一定行!你平時付出那么多汗水,此時一定會有最好的回報!”老師的話給我足夠的勇氣,讓我擁有了力量。我昂起頭,堅定地走到舞臺上,把自己最好的舞姿展示在觀眾面前,收獲了潮水般的掌聲!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詩人但丁說:“我崇拜勇氣,因為它們一直助我應付我在塵世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遭遇困境并不可怕,只要你有勇氣,你一定會迎來人生的柳暗花明!讓我們鼓起勇氣,成就真正的自己!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7
當我聽說要觀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時,我心里很納悶:這部片子跟師德師風教育有什么關系呢?隨著影片情節的展開,我心中的疑惑被解開,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影片講的是一個代課老師和一群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部電影沒有華麗的服飾和背景,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簡單,干凈的音樂貫穿著整部影片,使我在天籟般的童聲中看到了教育的力量,感受到了一個好的教育者所帶來的奇跡!看完影片,我不僅被感動著,而且從中受到了很多的啟發。
首先,作為一名教師要有“一技之長”。這個一技之長可以是:一手好字,好聽的嗓音,清晰的表達……這樣能使學生喜歡你,信服你,甚至崇拜你。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聽你的話,喜歡你教的那門課。影片中的馬修(片中的主人公——“池塘之底”的代課老師)也是如此:他給孩子們上第一堂課時,孩子們并不信服他,在黑板上給他畫漫畫,并叫他“禿頭”。他隨即也在黑板上給那位學生畫了一幅漫畫,讓這幫學生有些服氣。接著他組織了“合唱團”,使所有的孩子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中。這樣也使所有的孩子崇拜他。馬修用他的特長——音樂,拯救了孩子的心靈,這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吧!
其次,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影片中,馬修就是發現這個學校沒有音樂課,而孩子們又喜歡音樂,同時有些孩子還很有音樂天賦,所以他組建了合唱團,教孩子們唱歌,給他們譜曲。他們的表演不僅得到了伯爵夫人的贊賞,而且有個孩子最后還當上了音樂家。可見激發學生興趣,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條件。
最后,作為教師要尊重和信任學生,要用愛心和耐心來教育學生。影片中的學校其實是個“修道院”,里面的學生都是問題學生:打架、偷盜、抽煙、曠課······但馬修用他博大的胸懷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們所有的過錯并給他們改過的機會;馬修用他寬廣的愛心熔化了孩子內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馬修永遠對每一個孩子都深懷信心,給他們最基本的信任。讓孩子們在這座監獄式的學校里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問題學生在每一所學校,在每一個班級都有存在,我們提及他們時都是滿眼的無奈。看到了馬修的所做,我在想: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我們怎么去發現,怎么去挖掘,怎么去引導。我們作為老師應該相信和尊重他們,用心的尋找孩子們的優點和點滴進步。讓孩子們更加茁壯的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看到自己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已經欣賞完了,但是孩子們天籟般的歌聲還久久地回蕩在耳際,“馬修”那高尚的師德,高超的教育技能也歷歷在目。感謝學校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我一定把從影片中的所獲在現實的工作中去實踐!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8
借著師德教育的機會我能和老師們一起欣賞了這部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個平凡老師和問題學生的故事,我也是一個體育教師,工作第八年,每年都會陸陸續續有幾個學生來看我,為我帶來問候,帶來感動,這種問候類似于影片中孩子們送給馬修的“紙飛機”,這種感動更讓我堅信自己選擇了一份正確的事業。
影片的一開始是演繹一個偉大的指揮家的成功形象,而這個人年少時是放牛班的一員,是一個叫馬修的人影響了他的一生,影片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在于,他不是在歌頌偉大的教育家式的人物,而是通過平淡的故事講述一個平凡的教育工作者馬修,恰恰正在于馬修的平凡和普通。
體育課中有一種課叫“放羊課”,所謂的放羊課就是隨便扔幾樣器材或者在一定的場地內讓他們自由活動,老師的存在與否并不會對學生的課堂活動產生積極影響。對學生不加區分、放任自流的教育和管理稱作“放羊”式教育,雖然我不懂法語但是我想這里所說的“放牛”類似于中國式的“放羊”,無論是放羊還是放牛都意味著教育者的不負責任和被教育者的不可救藥。
影片里的放牛班多指學生的不可救藥,而這些不可救藥的學生在校長的鐵血冷酷式教育下,變得更加不可救藥,但當馬修的出現,一切都隨著帶來改變,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小小”的學監馬修的到來而改變。馬修是這樣的其貌不揚,他沒有魁梧的身材,沒有英俊的面容,再加上禿頂的腦袋讓他看起來甚至有些滑稽,但正是他創造了奇跡。他從這些讓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養出來世界著名的指揮家“皮埃爾”,并讓受他教化的學生在幾十年后滿懷著敬慕和熱愛的心情來懷戀他,這本身就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無上光榮和莫大成就。
是什么讓一個平凡的教師有這樣的成就,馬修用他博大的胸懷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們所有的過錯并給他們改過的機會;馬修用他寬廣的愛心熔化了孩子內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馬修永遠對每一個孩子都深懷信心,給他們最基本的信任。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個寬容而富于愛心的人,十惡不赦的孩子是沒有的,即便墮落固執如蒙丹的孩子,他也自有其坦率和可愛的一面。而鄙視疏遠他們、對他們以暴制暴只能換來他們對社會的更猛烈瘋狂的報復,這不能不令教育者引以為戒。
愿普天下所有的老師都能用尊重、用溫和、用愛心、用情感去感動學生,都能得到學生的認可,都能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在三尺講臺前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9
今天,周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那就是——放牛娃的春天,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這部電影吧!
這個學校非比尋常,他和我們現在的學校與眾不同。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在學校里發生的種種事件,電影的主人公克萊蒙馬修,他是一名代課老師,以前也是個音樂家。但,就是因為馬修老師,這所學校從冰冷到了溫暖。以前,這所學校的校長,哈善,他可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他永遠不在乎這這些學生,一直為自己著想,他一直強加給學生一些迫切感,使學生們生活得很不開心,他們的校規是這樣的:犯錯者必須處罰。馬修老師在一次偶然的音樂課上,慢慢地挖掘出了學生的優點。馬修老師覺得他們有音樂這方面的天資,首先給他們安排低音、中音、高音,再安排他們各自的職位。莫翰奇是一個主人公,他可是哈善校長的眼中釘,所以每次處罰都該會有他的份兒,但,他喜歡唱歌,他可以面臨處罰的危險,還到教室里唱歌,終于,有一天,馬修老師發現了莫翰奇的歌聲,并到后來,讓莫翰奇獨唱。可是,他們唱歌可不是一路順風的,剛開始唱歌,就被那哈善校長給拒絕了,可是,他們并沒有放棄,而是在他們睡覺的地方,偷偷摸摸地唱著歌,最后,麥神父和蕭老師向校長哈善反復讓公爵夫人聽一下他們的歌聲,哈善校長聽煩了,只好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到了最后,他們的歌聲唱給了公爵夫人聽。唯獨莫翰奇沒有,因為他是獨唱的。后來,哈善校長因為學校被孟丹給燒了,竟然無緣無故的把善良的馬修老師給開除了,但,后來好人還是有好報的,壞人可是有壞報的,不久后,哈善校長因教育太強迫,所以被開除了。
看完了這個電影,我內心的感受可有不少了。
我學校的老師就是像哈善校長一樣,戴著有色眼鏡說話。我們班上的學霸張小雨是老師的最佳助手,而且學校、街道的各種比賽不是第一,就是并列第一,給老師的臉上添了不少光彩呢!可我們班上和張曉宇相反的弱爆者朱小懶是老師的一顆臭釘子,每次考試永遠都離不開不及格。可有一天,他倆竟然吵架了。“你干嘛打我啊,神經病!”朱小蘭大喊大叫地說。聽到這一聲音我們的老師飛快地來了,說:“怎么回事?”“肯定是朱小懶干的!朱小懶你把張小雨干嘛啦?”老師一下子就把矛頭指向了朱小懶。接下來,我們班的老師就大罵朱小懶洗清壞名,可老師根本就不理睬,一點兒也不聽,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啊。
這放牛班的春天,令我有許許多多的感觸。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0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我似乎更概括地看到了一個優秀老師所具備的品質。這部影片給了我這樣一些有用的啟示:
一、一切為了孩子的成長著想
我想:我們的老師所做的一切,不管是表揚還 是批評,最后都應該為了促進孩子更健康的成長。仔細想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有時的批評只是為了更好的管理班級,讓學生聽話,乖乖地坐著,不要鬧事。影片中的馬修老師,他能恰當好處地處理孩子的犯錯。他始終看到的是孩子的優點,即時孩子犯了錯,她也能寬容對待,然后用正確的方法指引孩子,如教育孩子承擔自己惹下的禍,教育孩子勇氣承擔自己的責任。甚至馬修老師的方式不被那個冷酷的校長認同,百般誤解,仍然有勇氣繼續自己的教育信仰。
二、讓孩子找到有意義的事
這部影片還 有另外一個名字:唱詩班的孩子。文中,馬修老師用神圣的歌曲來治療孩子們早已忘記的美德。那一首首動聽的歌曲震撼了孩子,也深深震撼了我們每一個觀眾。其中一個孩子,已經徹底讓老師和家長失望,但是,由于其擁有音樂的天賦被老師發現,肯定,然后為這個孩子鋪就了一條健康、積極的人生道路。這也使我想起前一段時間看的一本書《第56號教室的奇跡》,里面的老師讓孩子排練莎士比亞的作品獲得了極大地成功,使孩子的能力、品德都獲得了較全面的發展。我想:在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中,確實有必要指引一條道路,讓孩子感到讀書的意義。
三、老師的情趣和幽默
不管是大孩子還 是小孩子,都不太喜歡固執、古板、眼里只有考試題,沒有趣味感的老師。在這部影片里,馬修老師幽默與寬容并存。例如,一個孩子在黑板上給他畫漫畫,老師進來看了也給這個孩子畫上一幅,惹得其他孩子哈哈大笑。孩子們在宿舍里給馬修老師編一些小曲,自娛自樂,馬修老師讓他繼續唱下去,對其唱的內容不予關注,弱化,而評價其唱功。相反,那個校長確對孩子們的過錯甚至玩笑也是耿耿于懷,顯得有些可惡可悲可笑。其實,老師是否具有幽默感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不過,整個影片看下來,我對這樣一個安排頗具想法,不知是編劇者刻意為之,而是無意的安排。這里的馬修老師是個單身又沒有小孩的無牽無掛的人。而且還 是個年紀較長的人,于是,他的身上就不可能出現家務事,成了一個純粹的老師。但是我們真實的生活中,老師們卻都是有著很多的身份。也許,真要做個優秀的老師確實也要犧牲掉其他的一些身份該盡的責任。馬修老師所做的一切又完全不是出于榮譽,更談不上為了工資,他白日為孩子上課,夜晚為孩子們編歌,他的時間與精力也是全部奉獻給了孩子。他的身上有著我們現在反復倡導的老師的品格:奉獻、美德、公平、堅持等是值得一學的。相信,馬修老師雖然辛苦,但是內心也是快樂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1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一個初次到校代課的音樂老師用音樂改變“壞學生”的故事。我們在影片中看到不少學生調皮搗蛋的鏡頭,捉弄同學,捉弄老師,甚至讓老師受傷住院,不少觀眾看到這里就給這群學生打上了“問題學生”的標記。整部電影的主要情節就圍繞著代課老師如何改變“問題學生”們展開。
這部電影的場景并不豐富,大部分的情節都發生在一所名為“池塘底教院”的學校中,所以我更愿意把它歸類于教育片,而不是大部分人所認同的劇情片。既然我認為這是教育片,那么我會更關注影片當中有關教育的情節。
學校教育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種教學組織方式,學校是以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為己任的場所,老師則在學校中充當教育者的角色,每一位老師都應謹記“德高為師道高為范”這一道理,并將之踐行。然而“池塘底教院”的校長所采用教育方式則并沒能體現出“道德”兩字,他在學校推行“一犯錯,就懲罰”的管理方式,其實質則是以暴制暴,體罰就是主要措施。然而青少年的心理及身體承壓能力并不如成年人,任何程度的體罰都會對青少年身心造成巨大傷害,這便與學校以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為己任的理念背道而馳,既不利于培養人才也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輕則導致身體創傷,重則造成學生心理狀況發生劇變,影片中的“問題學生”孟丹便是很好的例證。
與校長不同的是,代課老師克萊蒙馬修的教育方式則溫柔得多,他不會輕易處罰學生,反而會幫助被欺負的學生免受欺壓,他甚至會為了保護學生而向校長隱瞞學生闖禍的實情。此外,他還私自開設音樂課教學生唱歌,因為他本身就是以為作曲家,而音樂教育便是他個人教育方法的最大兩點。他的音樂課似乎有著巨大的魅力,可以牢牢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并讓學生為之著迷,而他也因此發掘了“來自地獄的天籟”--一位有著天使臉蛋魔鬼心腸的學生莫漢奇。馬修用音樂打開了莫漢奇幽閉而敏感的心靈,向莫漢奇授予音樂啟蒙教育,發掘了莫漢奇的音樂天賦,并建議他的母親將他送到音樂學院。片頭的一幕便是莫漢奇以世界著名指揮家的身份站在舞臺上的場景,我相信這與馬修老師的循循善誘是分不開的。
教育的本質是發展,如何更好的發展并塑造學生應是教師努力研究的方向,限制性的教育措施不但不利于迅速發展,也不利于教師自身的進步,一名出色的教師不在于他培養了多少精英,而在于他是否教會了學生如何做人。人的能力可以通過肌肉記憶不斷增強,而人的品質則需要精神力量的感化。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2
一部好的電影總是會在不經意間打動觀眾,不是大牌的參與,不是暴露的畫面,而是內容的走心,這種內容往往是主人公的人格魅力。今天看的《放牛班的春天》,恰恰和我短暫的班主任和教學經歷有關,很慶幸能欣賞到這樣一部教育題材的電影。電影中的馬修老師顯得和池塘之底格格不入,仁慈,善良、有愛心,確實把學生當作學生,把孩子當作孩子,從沒覺得那些問題少年有多大的問題,也從不曾放棄任何一個學生。馬修可能不會意識到他在這所學校的短暫教學經歷對這些學生們產生了多么大的影響。當年校長口中表面老實謙虛、心底里惡毒的學生皮埃爾在五十年后成為了世界著名音樂家。在馬修教授的音樂課中,每個孩子慢慢都有了變化,他們受到了音樂的熏陶,變得安靜了,似乎在音樂中才重新成為了真正的孩子,不再那么暴力,不再變壞,實際上任何一個孩子都不是壞孩子。音樂確實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在不知不覺中凈化了人的心靈,讓苦難不再深痛,讓勞累變得輕松,讓悲傷的心接受撫慰。教育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成長結果必然就不同。這部電影中,音樂的教育方式就顯示出很大的力量和作用。如果學校的管理者只是對犯錯誤的學生采取類似關黑屋子的懲罰措施,不是溫和的'態度,而是暴力的手段,不僅起不到任何好的效果,反而會激起他們的叛逆心理。哈森校長便是個失敗的教育者,簡直就是孩子們的魔鬼。哈森代表的就是當代很多刻薄的教育者,他們的方式和素質教育無關,嚴厲,沒有商量的余地,沒有人性,他們對問題學生判了死刑,不試圖拯救,而是滿心厭惡而絕對式的管教,不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內心想法,而硬生生的把他們劃分到不可救藥的隊伍里。每一個教育者承擔的不只是教書,更多的是育人,我認為應該把傳統的說法改為育人教書。我們應該充分看到孩子們身上的可愛之處,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他們的缺點都是很小的可以糾正的。回到電影,如果沒有馬修學監,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應該是沒有什么前途可言了,問題得不到解決,將來反而會成為社會的毒害。說的直白點,哈森校長是毀人的人,馬修是重塑人的人。
在音樂中,陶冶性情,揮去惡魔。那樣天籟的聲音,發自純真的孩子們的口,是他們向善的表現,是他們對愛的追求。一個好的教育家,定會把孩子心中的那個魔鬼打壓下去,讓他成為一個人,真正可稱得上是靈魂的工程師。在這樣特殊的崗位上工作,需要良心和善心,需要耐心和平等心。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3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我似乎更概括地看到了一個優秀教師所具備的品質。這部影片給了我這樣一些有用的啟示:
一、一切為了孩子的成長著想
我想:我們的教師所做的一切,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最后都應該為了促進孩子更健康的成長。仔細想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有時的批評只是為了更好的管理班級,讓學生聽話,乖乖地坐著,不要鬧事。影片中的馬修老師,他能恰當好處地處理孩子的犯錯。他始終看到的是孩子的優點,即時孩子犯了錯,她也能寬容對待,然后用正確的方法指引孩子,如教育孩子承擔自己惹下的禍,教育孩子勇氣承擔自己的責任。甚至馬修老師的方式不被那個冷酷的校長認同,百般誤解,仍然有勇氣繼續自己的教育信仰。
二、讓孩子找到有意義的事
這部影片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唱詩班的孩子。文中,馬修老師用神圣的歌曲來治療孩子們早已忘記的美德。那一首首動聽的歌曲震撼了孩子,也深深震撼了我們每一個觀眾。其中一個孩子,已經徹底讓老師和家長失望,但是,由于其擁有音樂的天賦被老師發現,肯定,然后為這個孩子鋪就了一條健康、積極的人生道路。這也使我想起前一段時間看的一本書《第56號教室的奇跡》,里面的老師讓孩子排練莎士比亞的作品獲得了極大地成功,使孩子的能力、品德都獲得了較全面的發展。我想:在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中,確實有必要指引一條道路,讓孩子感到讀書的意義。
三、教師的情趣和幽默
不管是大孩子還是小孩子,都不太喜歡固執、古板、眼里只有考試題,沒有趣味感的教師。在這部影片里,馬修老師幽默與寬容并存。例如,一個孩子在黑板上給他畫漫畫,老師進來看了也給這個孩子畫上一幅,惹得其他孩子哈哈大笑。孩子們在宿舍里給馬修老師編一些小曲,自娛自樂,馬修老師讓他繼續唱下去,對其唱的內容不予關注,弱化,而評價其唱功。相反,那個校長確對孩子們的過錯甚至玩笑也是耿耿于懷,顯得有些可惡可悲可笑。其實,教師是否具有幽默感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不過,整個影片看下來,我對這樣一個安排頗具想法,不知是編劇者刻意為之,而是無意的安排。這里的馬修老師是個單身又沒有小孩的無牽無掛的人。而且還是個年紀較長的人,于是,他的身上就不可能出現家務事,成了一個純粹的教師。但是我們真實的生活中,老師們卻都是有著很多的身份。也許,真要做個優秀的教師確實也要犧牲掉其他的一些身份該盡的責任。馬修老師所做的一切又完全不是出于榮譽,更談不上為了工資,他白天為孩子上課,晚上為孩子們編歌,他的時間與一精一力也是全部奉獻給了孩子。他的身上有著我們現在反復倡導的教師的品格:奉獻、美德、公平、堅持等是值得一學的。相信,馬修老師雖然辛苦,但是內心也是快樂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4
池塘底學校雖然名為學校,實際卻是教養院,這里聚集了眾多的問題少年,偷盜、說謊、抽煙、搞惡作劇對他們而言都是家常便飯;同時,這里還有一個淺薄、勢利而冷酷的鐵血校長,一個把犯規處罰奉為圭臬的教師。在這里你看不到教育、教化的影子,那厚重的大門、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會客安排、關禁閉罰勞役的處罰等近乎軍事化的管理使這里更像是一座監獄而不是學校。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這部法國影片中馬修的行為,杭莫治的成材,佩爾諾的成長,有力地印證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話: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因此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更值得我們品位。
在此,我也希望所有的老師都能用尊重、用溫和、用愛心、用情感去感動學生,都能得到學生的認可,都能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在三尺講臺前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300字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在讀大學的時候教導員就放給我們觀看過。因為我們是學前教育專業,一些關于幼兒園,幼兒,孩子,教育類的電影班主任都會推薦給我們觀看。這幾天萬園長讓我們寫一篇《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我又將電影重溫了一遍。說實話內心是忐忑的,為什么會這樣,從教快8年了,在帶孩子過程中,矛盾已經很顯然。有些是我力不從心,自己不是一桶水,有些矛盾還是在于現在孩子的變化。時代在變,孩子們生活的家庭,社會,環境在變,現在的孩子是怎樣帶更好,我們都在摸索中。
馬修真的是一位用心教育的老師,他是一位好老師,至少他那個班級是這樣公認的,那些調皮的孩子甚至有惡劣行為的孩子他們在馬修那得到一些些溫暖!孩子們發現自己的價值,至少在這個合唱班里。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且教且反思。面對比較緊張的家園關系,我只想表明自己:一切為了孩子好!孩子交在了我們的手上,不管家長會不會教育管理自己的孩子,但是我想讓孩子們知道:在集體中,在社會中和家中是不一樣的!在方式方法上還在累積經驗和學習中
馬修老師的精神我已領悟,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萬校長說我是個聰明的人,在培養孩子上我還要動腦動心!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5
今天,我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感慨頗多。這部電影主要介紹了一個教師在一個叫做“池塘之底”的地方,作為一個音樂教師,用音樂教育哪些被其他人看作是有問題的孩子,并且最終改變了一些孩子的命運。
通過觀看這部影片,我深刻的認識到教育應當做到“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
在克萊門特.馬修來到“池塘之底”之前,學校教育的模式是“行動—反應”,即在暴力的方式下壓迫孩子,一切行動全憑主管者的主觀意愿,包括隨意體罰學生。但教育不應該是這樣,所以當馬修來到學校后積極地去教育學生,開展各類娛樂活動,在相處的過程中以一顆包容、寬廣的心去感化孩子。教育就應當這樣,不因世俗中對某些孩子的看法如何,在學校了他們都是相同的。作為教育者,不能將自己的主觀感受加諸與孩子。在知識面前,所有人是平等的,所以應當提倡“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并且用教育的力量來改變孩子的一生。
另一個方面,“因材施教”也應當被重視,強迫著去學不喜歡或者根本就不適合的東西,對于教育來說是一種失敗,我們應當積極去發現孩子的喜好、天賦并且依據此來進行教育。因材施教更容易出現頂尖的人才,就像影片中的音樂家皮埃爾.莫昂奇。作為一個老師應當與孩子找到共鳴。影片中的馬修和孩子們就是找到了他們共同的興趣,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最終使這些孩子在音樂方面找到了他們的立足點,影響了他們的一生。
有教無類是一種教學態度,而因材施教則是一種方式,一種教學的最好的方式。至圣孔子也曾因發出感慨:“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故而,作為教育工作者,就應當做到有教無類,充分尊重學生,不因無關學問的其它原因而歧視乃至拋棄他們。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牛頓,愛因斯坦那樣的人,更不會成為全才,通才。所以,我們要著重去發現學生的特長,優勢,進而去教育他們,并將它們引領上正確的道路,這才是一個優秀的教育者。正如馬修老師一樣,排練同學唱歌進而融入了他的班級,最終培育出了優秀的音樂家。
最讓我感動的是影片結尾時告訴我們的關于馬修老師離開“池塘之地”后的生活:他一如既往的用愛感化著其他的孩子,引導者其他的孩子。我想,,作為一個老師,在沒有什么比自己的學生事業有成跟讓自己幸福的事了,所以馬修老師是幸福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精選15篇】相關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精選15篇)01-23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6-28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3篇06-28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4篇01-19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500字01-19
放牛班的春天教育方面觀后感01-27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池底的陽光01-19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通用15篇01-31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通用15篇)01-29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合集15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