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800字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那么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8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這是在家寫下的最后一篇觀后感,三天之后的現在就是在學校了。感慨時間的步履匆匆,世間的陰差陽錯,世界的千變萬化也從未從停歇。對一部電影的思考與感想,也是對自己的反思與沉淀。《放牛班的春天》(法語《Les Choristes》)是20xx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杰拉爾朱諾、讓—巴蒂斯特莫尼耶、弗朗西斯貝爾蘭德等人主演。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馬修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的故事。
記得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在高中時期,當時聽到這部電影的名字便覺得十分奇怪、。電影為何叫做放牛班的春天,當時猜想著或許這是一部以鄉村為背景的電影。后來才知道放牛班的春天是臺灣譯名,放牛班在臺灣的意思就是垃圾班差班的意思。放牛班中的放牛二字指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對學生不教不管也就是所謂的放羊之意。
記得當時看完這部電影的.第一感受是:如果我也能遇到像馬修一樣的老師,或許我的人生也將會大不相同吧。就像《墊底辣妹》中的沙耶醬遇到坪田老師,在坪田老師的指引與幫助下,由年級倒數第一走上開了掛的人生。而這一次觀影感受卻完全不同,當時的自己只是站在一個學生的角度,而此刻的自己的卻是一名師范生。
現在的我常常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真的成為了一名教師,那么我到底該怎么教育學生呢?我時常會在腦海中思索著《教育學》與《教育心理學》這些教育課程中的原理和方法,規律和手段。經常想著想著便思緒紊亂,一團霧水。但當我在一次看完這部電影,答案好像逐漸明晰愛與尊重。那些方法、原理、規律和手段僅僅只是輔助性手段,而真正的核心才是愛與尊重。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特殊的存在。所謂的好孩子與壞孩子的定義不過只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沒有人能夠保證好孩子不會變成壞孩子,也沒有人能說壞孩子不會轉變為好孩子。但是往往很多時候的一些界定,也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定義了自己。就如同的影片中學校的名稱池塘之底在潛移默化中將所有的孩子定義成頑皮、品行惡劣的孩子。
而仔細思考這些孩子為何會被送往這所學校的原因,也大多數來自于原生家庭的成長環境影響。給他們幼小心靈造成的傷害,導致了他們性格上的一些缺陷。但這并不是不可逆的,影片中的馬修便通過教育,通過音樂讓孩子們變得日益快樂,發現他們的音樂天賦,讓他們找尋到了心之所向甚至是人生道路。老師仿佛是孩子成長中的一位過客,對于每一位老師來說,這一生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學生,而對于一生中僅有幾位老師是黑夜中星星般的存在。而星空之所以美麗,就是因為在無限的宇宙中,不管黑暗如何蔓延,總有星星會在黑暗中閃爍。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句鼓勵,一聲夸贊,一次懲罰,一聲責罵對一個學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今夜繁星似錦,對著滿天繁星許下愿望,愿數年后的我也能如同馬修一般用愛與尊重去滋潤與灌溉我的學生。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想03-01
淺析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3-16
《放牛班的春天》最新觀后感03-14
「精」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3-12
【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3-12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薦】03-11
【推薦】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3-09
【精】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3-09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熱門】03-09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精】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