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條棉被》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半條棉被》觀后感(精選7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半條棉被》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半條棉被》觀后感 篇1
近日,電影《半條棉被》熱映,好評如潮。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半條棉被》講述了紅軍長征途中路過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的故事。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半條棉被》弘揚的是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的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進入新時代,如何把老一輩革命家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傳承好,把他們為之奮斗而開創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是擺在全體黨員干部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接受人民群眾批評和監督,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是我們黨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我們的事業始終擁有不竭力量源泉的根本原因。《半條棉被》的故事彰顯了共產黨人與人民群眾榮辱與共、生死與共的情懷,是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真實寫照
《半條棉被》觀后感 篇2
在湖南省汝城縣沙洲村,有一位年近90高齡的老人朱中雄,他的一生都在盼望三位女紅軍。他還告誡自己的子輩、孫輩,不論何時,一定要等她們回來。
而這,都是為了實現朱中雄的母親徐解秀老人的遺愿。
1934年深秋的雨天,一支陌生的軍隊來到了湖南省汝城縣沙洲村。深受過兵、過匪侵擾的村民嚇得躲進了家里,不敢出門。瑤族婦女徐解秀也不例外。
她緊鎖房門,懷里抱著生病的孩子,大氣都不敢出。更糟糕的是,三位女戰士來到她家屋檐下,避起雨來。
屋外,冷雨綿綿;屋內,寂靜無聲。徐解秀不斷地通過門縫觀察著屋外的人。雨越下越大,三位女戰士被淋得全身濕透,仍然靜靜地蹲在門口,偎依著取暖,沒有任何打擾村民的意思。
終于,善良的徐解秀忍住內心的掙扎,冒著被清鄉團殺頭的危險,打開了門
一段情誼就此結下;延綿近一個世紀的等待,也就此開始把三位紅軍女戰士請入家中后,徐解秀拿出家中的種糧給她們充饑,用家中僅有的鹽巴沖水,給受傷的女戰士消毒。而三位女戰士則拿出稀缺藥品給徐解秀的孩子治病,修葺徐解秀家漏雨的屋頂,籌錢給村民修補著火的房子徐解秀終于知道了三位女戰士的身份紅軍。
她們一起縫補衣服、徹夜長談短暫的.相處讓徐解秀和三位女紅軍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直至相惜,也讓徐解秀一家和沙洲村村民對紅軍戰士有了全新的認識。
分別時,紅軍女戰士看見徐解秀家徒四壁,想把行軍時一直背著的棉被留給她。徐解秀不肯,一番推讓后,紅軍女戰士拿出剪刀,將棉被剪成兩半,留下一半送給了徐解秀,并承諾,十年后勝利了,再來兌這半條棉被。
從此,徐解秀留著這半條棉被,開始了漫長的等待。
1944年,十年過去了,女紅軍承諾的時間到了,但她們沒有回來,1949年,戰爭勝利,新中國成立了,她們還是沒有回來,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過去,她們仍然沒有回來。
終于,在第五十個年頭,徐解秀等來了一個人!
1984年,《光明日報》記者羅開富決定重走長征路,他來到了湖南汝城縣沙洲村,遇到了徐解秀。此時的徐解秀已經兩鬢斑白,步履蹣跚,但50年前的事情她記憶猶新,尤其女紅軍的那句承諾,深深刻在她的腦海。
等我們打了勝仗,就回來兌這條棉被!
徐解秀向羅開富講述了50年前的往事,她問羅開富:那三位紅軍姑娘在哪里?我一直在等她們。
羅開富含著熱淚,當晚寫下《三位紅軍姑娘在哪里》的文章,他希望通過報紙發表,找到這三位女紅軍。
然而,要讓這段尋情記擁有圓滿結局,實在太難。中央紅軍長征時,登記了姓名的女戰士只有30名,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普通戰士。
歷史照片:徐解秀老人向羅開富講述往事。
又一個十年過去,三位女紅軍戰士仍然沒有音訊。
1991年,鄧穎超、蔡暢、康克清等15名經歷了長征當時仍健在的女紅軍托羅開富為徐解秀家送去了一床新被子,以紀念這段長征路上的感人往事。
如今,距離半條棉被故事發生的時間已經過去了86年,距離羅開富記者報道這個故事也過去了36年。
雖然三位女紅軍戰士始終沒有找到,但我們知道:三位紅軍姑娘在哪里?她們在我們的心里!
半條棉被雖然已經破損不在,但它已經成為軍民魚水情深的象征,一直暖著中國共產黨人那顆滾燙的初心。
等待緣于情深,根據這段真實往事改編的電影《半條棉被》正在暖心熱映。光影藝術,寫意還原;重溫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前行!
《半條棉被》觀后感 篇3
9月24日,我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有幸參加了保健黨總支開展的“光影鑄魂”電影黨課活動,觀看了影片《半條棉被》。這個故事講述的是3名紅軍女戰士與湖南汝城縣村民徐解秀一家之間的軍民魚水情。
紅軍長征時期,3名女戰士從江西到湖南來,借宿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見到徐解秀家境貧寒,小兒臥病在床,卻連床御寒的被子都沒有,蓋的一件蓑衣,紅軍董秀云把自己僅有的一床婚被給他蓋上。
臨走時,董秀云要把被子留給徐解秀,徐解秀不肯收下,因為她深知被子的珍貴來歷,董秀云就用剪刀把被子剪成兩半,將半條被子留給了徐解秀……
電影97分鐘,淚點匯聚,直擊人心,其中有幾個場景尤為印象深刻。
電影一開始,就是一位戰士將一床棉被送到女衛生員董秀云所在的野戰醫院,這正是董秀云和丈夫結婚時的婚被,這一幕隱隱透示著她的丈夫可能已經犧牲了,作為妻子的董秀云不愿承認這個事實,毅然決定跟隨大家去追隨大部隊,去尋找不知生死的丈夫,這是一位堅強的女人、堅強的妻子,生死與共,意志堅定。
從電影背景來看,另一名女戰士廖小湘應該是才從女校出來的學生,單純可愛,不諳世事,將珍貴的一小包西藥給了她暗戀的排長,這也確定了后來排長在敵人的炮火中壯烈犧牲,因為她們在排長犧牲的.地方找到了那包西藥。看著心愛之人一瞬間化為烏有,廖小湘痛哭流涕,戰爭年代,共產黨人安危難料,隨時都有可能犧牲,但廖小湘堅定地剪去一頭秀發,毅然決然加入了紅軍隊伍,這是信仰的力量。故事發展到這兒,似乎都是小家小愛,血肉之軀,有情有義,這些人物真實,平凡普通、接近大眾。
下一幕就是她們在老百姓家中一邊養傷,一邊研究維修電臺。在電臺修好的那一天,竟然收到了要求掩護大部隊的任務。在大愛與小情之間,在大家與小家之間,在攢錢娶媳婦與可能犧牲之間,這一群平凡的共產黨人紛紛表示堅決執行任務,為了千千萬萬人的愛和家園,為了千千萬萬人沒有土匪和流寇的安寧生活,他們挺身而出,不怕犧牲,勇往直前……最終他們的犧牲也換取了大部隊最后的勝利,他們走完長征路,但他們完成了肩負的使命。
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什么是共產黨人,共產黨人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無數像董秀云她們那樣的共產黨人用生命換取來的。
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時刻警醒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用心踏實為人民服務。“半條棉被”就像是一束光,穿越歷史的長河,照射到我們每個人的心里,也時刻鞭策我們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我們要傳承和發揚這種紅色精神,將“紅色基因”深種心中。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走進新時代,我覺得我們的長征路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服務好群眾,堅守一份為民情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半條棉被》觀后感 篇4
“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用“半條被子”的故事刻畫了共產黨人時刻心系群眾的形象。近日,位于湖南省汝城縣沙洲村的“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入選第三批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90多載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諸如“半條被子”的溫暖這樣的為民愛民之舉,在我們黨的歷史上不勝枚舉,凝結在其中的革命精神歷久彌新、永不過時。
尋初心之根,涵養家國情懷。在汝城縣沙洲村民俗廣場,“半條被子”大型雕像矗立中央,鮮紅的“半條被子”猶如一面鮮艷的旗幟,映照著共產黨人的初心。1934年11月,紅軍長征途中,3名女紅軍借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臨走時把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了下來。這種時刻把群眾冷暖放心上的初心本色,在中國共產黨人身上代代相傳,正如“時代楷模”張富清一句“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充分彰顯了共產黨人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崇高精神。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實現強國夢強軍夢,我們更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撣去思想上的灰塵、淬煉政治上的堅定,在堅守初心中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問使命之本,勇挑責任重擔。“半條被子”的溫暖背后,是紅軍戰士將寒冷甚至犧牲留給自己的擔當和奉獻。當年,紅軍正是靠著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的大無畏精神,戰勝了沿途的重重困難,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新的長征路上,“半條被子”的溫暖激勵著我們敢于擔當、勇于奉獻,才能跨越新的“雪山”“草地”,征服新的“婁山關”“臘子口”。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用生命擔當使命的新時代英雄戰士杜富國,為了任務敢拼命、為了戰友不惜命,一句“你退后,讓我來”,充分彰顯了當代軍人的非凡擔當。真正的共產黨員,面對艱難困苦,就要以“偏向虎山行”的膽識、“敢啃硬骨頭”的拼勁,敢于迎難而上、砥礪前行,自覺做起而行之的'實干家,當攻堅克難的奮斗者。
揚時代之帆,致力偉大實踐。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唯有不忘初心,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贏得未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守初心、擔使命,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具體體現在干事創業上。當前改革攻堅正處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愈進愈難而又不進則退的時候,廣大黨員干部應在感悟“半條被子”的溫暖中強化事業心、責任感,努力當好新時代的突擊隊員。始終保持“朝受命、夕飲冰,晝無為、夜難寐”的緊迫感,保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鼓勁揚帆再出發,真正把使命刻在心上、扛在肩上,不讓職責掛空擋,不讓承諾放空炮,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擔當,努力推動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半條棉被》觀后感 篇5
近日,我有幸提前收看了一部長征題材的電影《半條被子》,電影中的故事情節深深地打動著我的心,我身邊的觀眾在觀看電影時讓感人的情節感動地情不自禁地流出淚水,電影閉幕后自發地起身用熱烈的掌聲為電影喝彩。“半條被子”承載著老一輩革命家在人民軍隊創建和發展過程中的豐功偉績,這部電影以“紅軍打勝仗,人民是靠山”為主線,體現了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表達了誰能走進老百姓的心里,誰就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革命紅軍與人民群眾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戰勝一切困難和艱難險阻的根本保證。電影《半條被子》傳遞著“軍民情深”的溫暖,傳承著紅色文化基因。用“半條被子”致敬“長征精神”,用“半條被子”呼喚初心,鑄就時代之魂。下面是我觀看電影《半條被子》有感而發的心靈訴說。
一是重走長征路續寫軍民情。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人類上的奇跡。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的英雄史詩。
時至今日,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昔日腥風血雨刀、槍相見的地方早已恢復安寧,當富足和安康使我們把前輩們的努力只是看作歷史書中的一頁時,我們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這段歷史,去善待并銘記呢?我想真正值得記憶的,能矢志不忘的把感人的事跡,通過文字或者電影、歌曲的方式融匯到我們的民族集體無意識之中,通過我們的紅色基因代代相延。通過重走長征路的人,讓我們緬懷和回憶長征英烈和英雄,另一方面就是對現在要更好地繼承長征精神的一種呼喚。1984年11月7日,經濟日報記者羅開福重走紅軍長征路時,在汝城縣沙洲村采訪了徐解秀,挖掘出“半條被子”的感人事跡,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紅軍長征的光輝歷程,更加深刻地感悟偉大的長征精神,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電影“半條被子”的再現,生動地表現了當年的人和事,這些感人的事跡是革命前輩給我們留下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我們接過紅軍戰士的“接力棒”,堅守一份為民情懷,就要常念長征情,就要常想百姓事,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就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二是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指導下,大力提倡一切有利于發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導一切有利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大力提供一切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導一切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新時代主旋律的最強音就是愛國、和諧、奮斗、發展。電影《半條被子》高舉新時代、演繹主旋律。《半條被子》是一個“有情懷、有意義、有溫度”的主旋律影視作品,其展現的“半條被子”是體現黨和人民群眾關系的'一段佳話。同時,該片的導演、詞作家趙友為了真實還原當時的情景,在演員選用等方面進行了科學有序的安排,經過細致打磨和演員的精彩演繹,為《半條被子》這部電影注入了新時代的新血液。
三是踏上新征程奮進新時代。
中國走進了新時代,全國各族人民踏上了新征程,奮進在不負韶華的路上,電影“半條被子”的一經上映迅速傳開,暖人心窩,感動全國。愛人民者人民愛,得民心者得天下。正因為贏得了民心,得到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才能克服千難萬險,奪取長征的偉大勝利。電影真實地還原了當時3名女紅軍用“半條被子”回答了人民的軍隊愛人民,無論在什么時候,我們都必須牢記,“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永遠不變的真理。電影《半條被子》里有蘊含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被子給老百姓的人。是我們今天走好新的長征路的保證。電影《半條被子》必將走進老百姓的心里,贏得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今天,只有守住“半條被子”里的初心,才能讓我們黨擁有持久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使我們黨永遠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使我們的事業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新時代開啟了新征程。電影《半條被子》呈現出了“軍民魚水情”的新佳話,通過影視作品向全國人民講好中國故事是著名導演趙友義不容辭地責任,為使拍攝現場確保電影還原那個年代感并具有真實性,帶領攝制組付出了外人所不知的艱辛。志在飛利用節假日多次去汝城縣沙洲村,采訪多位當地人。以電影文學的角度,重新構思劇本,以“被子”為起點,給三位女紅軍設計人物前史,寫出了三個女紅軍的故事,電影《半條被子》劇本在堅持符合史實及內容創新相結合,堅守原汁原味。用高品質的、正能量的影視作品武裝人、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傳遞時代最強音。這部電影由江蘇好兄弟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文脈苑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
新征程奮進在新時代,電影《半條被子》是前人給我們留下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這部主旋律電影能帶領全面各族人民通過觀看、聆聽真正感受到自己在重走新的長征路,心中要常懷長征情,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以實干篤定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
《半條棉被》觀后感 篇6
《半條棉被》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紅色電影,故事發生在紅軍長征期間。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家中,臨別時,見徐家家境貧寒,連床御寒的被子都沒有,久病新愈的小孩在寒風中凍得蜷縮一團,瑟瑟發抖。女戰士們不顧徐解秀的勸阻,將她們僅有的一條棉被剪下一半留給了徐解秀。
半條棉被的故事,刻畫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與人民生死與共、風雨同舟的唇齒相依之情,也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共產黨、對人民軍隊深深的信任和眷戀。故事很小,卻彰顯出共產黨人的大愛情懷,在歲月的洗禮中歷久彌新,綻放光彩。
“半條棉被”的動人故事,在全校黨員教師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認為,“半條棉被”詮釋的'就是共產黨員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精神,就是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征程中,時刻提醒著廣大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要更好地傳承長征精神,就要深入群眾,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牢固為全體學生服務的理念,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奉獻出每個人的智慧和力量。
《半條棉被》觀后感 篇7
通過書記飽含深情的講述“半條棉被”的故事后迅速傳遍了全中國,讓人們又一次重溫了那段艱苦而光榮的奮斗歷程。跟“半條棉被”的故事一起感動中國的是共產黨人與人民群眾榮辱與共、風雨同舟的魚水深情,是共產黨始終依靠群眾、始終為了群眾的不變初心。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目標開啟新征程。自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極不平凡的五年,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判斷,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在理論上拓展新境界、在實踐上作出新部署,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啟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
貫徹新理念,履行新使命,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走在前列。治國有常,利民為本。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王育青對此深有感觸:“中國以開放包容的姿態積極鼓勵外資進入,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別合作園,我們從報告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要繼續發展國際產能合作,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這為我們基層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基層機關要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思路,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不斷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可持續、更有保障。
在新的歷史時期,每一個共產黨員更應該永不忘記“半條棉被”里的赤子初心,多一些理想和信仰,多一些責任和擔當,永遠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眾之所慮,急群眾之所難,謀群眾之所求,求真務實,取信于民,真正和群眾同呼吸共命運,讓理想的光芒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讓信仰的力量支撐我們走好新的長征。
【《半條棉被》觀后感】相關文章:
有關《半條棉被》觀后感07-19
我的小棉被作文(精選23篇)11-16
《鷸》觀后感 鷸觀后感02-28
畫皮2觀后感-觀后感08-10
宇宙與人觀后感_觀后感08-31
小孩不笨觀后感-觀后感09-29
暖春觀后感_觀后感08-31
《狼圖騰》觀后感-觀后感08-19
超級戰艦觀后感-觀后感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