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的觀后感(通用20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姐姐》的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 1
《我的姐姐》是一個好電影,概括起來就是一對年齡跨度18歲的姐弟倆因為父母發生意外從陌生、相互嫌棄到彼此接納的故事。而姐姐到底應該服從自己的內心去追求個人夢想還是承擔起撫養弟弟的責任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每個人一生都會面臨這樣的價值觀抉擇:到底以個人價值為核心還是以家庭價值為核心。套在電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價值為核心,那么撫養弟弟就責無旁貸。但姐姐卻是典型的現代年輕人,她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也隨著飛速發展的社會一起成長著,她有明確的夢想,她迫切希望實現個人價值,不愿以犧牲個人價值為前提去成就家庭責任。
作為觀眾,我也隨著情節很糾結。同樣是二十多歲的女孩子,我能與姐姐共情,我能理解在寡不敵眾的眾多親戚的圍攻中她的不易,不希望她就此妥協,支持她說不。但看到那么小的弟弟,一次一次的說“姐姐我只有你了”的時候,又何其不忍的希望姐姐回應他“姐姐不會離開你,我們永遠在一起”。幸好,電影是開放式結局,留給觀眾的.不是任何一種“殘忍”,而是任何可能都有可能存在的希望。
毋庸置疑,影片還想討論一種帶有中國傳統特色的“重男輕女”文化。片中的父母為了要個男孩讓姐姐假裝殘疾獲取二胎指標,偷偷改填女兒的志愿想讓女兒早日賺錢養家。無獨有偶,姑媽也曾為了成全她的弟弟,也就是片中姐弟倆的爸爸犧牲了自己的學業、事業,而且覺得這一切是理所應當的,因為自己生來就是姐姐。但幸運的是,“套娃不是非要裝在一個套子里”,姐姐不是姑媽。姐姐的`變化,姐姐對個人價值的追求正是我們現代社會變化的縮影,是當今社會價值觀、世界觀現代化進程的縮影。每個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一個平等的社會秩序正在形成。
如果你去看這部電影,可能你也會為它流上許多淚。但我更愿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你我都能感覺到,我們的這個世界正在越變越好。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 2
電影《我的姐姐》由殷若聽執導,游曉穎編劇,張子楓領銜主演,肖央特別主演,朱媛媛、段博文、梁靖康主演,金遙源、王圣迪特別介紹出演,于4月2日全國上映。
這是一部現實題材的親情電影,電影《我的姐姐》講述成長于重男輕女家庭環境中的姐弟倆,原本關系冷漠疏離,但在父母車禍離世后,面臨撫養弟弟還是追求個人獨立生活抉擇的姐姐,重新意識到了親情深處血濃于水的意義。
張子楓在劇中飾演安然,受原生家庭影響,帶著情感創傷,性格獨立且強勢,渴望走出去,闖出去,生活中面對不公平時,她直來直往,勇敢說不。即使含著淚,也會也會大口吃飯,她說“一個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女孩子,當她被人欺負的時候,她打的贏要打,打不贏也要打”這句話給我很深的印象,也使我相信她在將來面對任何困難中也能夠有這份勇氣與信心,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同時電影故事題材新穎吸引人,也是國內市場很少的家庭女性題材電影,可能很多人一想到女人就應該坐在家里帶孩子,干家務。這部電影所呈現出來姐姐性格獨立且強勢,想走出去,闖出去。不甘于現在的狀態,這恰恰與中國式獨立女性相呼應,心中有自己的追求,做事情偏向于強勢。
電影中的一處弟弟和姐姐的'對話,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你等等我不行嗎;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個啊;我只有你了。面對二胎弟弟,弟弟從出生,姐姐就沒有被當成自己人,這也反映從中國式傳統思想重男輕女的思想觀,為了延續香火,不惜使孩子生活存在不公平。但是面對父母離世,只剩姐姐和弟弟相依為命。人類之間,有著連綿的情感,但是深刻,有凝聚力的,是親,是愛,是親情。親情人類永恒的話題,影片圍繞姐弟兩展開了中國式親情深處的普遍矛盾與溫暖。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 3
一場車禍,導致一場重大變故,父母意外離世讓故事主角安然面臨一個抉擇,是放棄考研夢想全力撫養自己未見幾面的弟弟還是堅持夢想去北京發展。
影片中的幾個角色都帶有悲情色彩,人物形象也很飽滿。安然,姑媽,舅舅。他們其實都有自己的難處。
安然從小的遭遇就很不幸,由于生活的城市重男輕女,安然父母為了生兒子,讓安然裝瘸,騙別人女兒有殘疾。洗澡被親戚偷看。這些都給安然的.童年造成創傷。這也是為什么安然不想留在這個城市的原因。
姑媽,童年時也和安然有過相同的經歷,不受疼愛,睡覺被蚊子咬醒發現母親晚上偷偷切西瓜給弟弟吃,這些都在烙姑媽的腦海里,由于這些重男輕女意識的灌輸與潛移默化。姑媽也漸漸習慣且接受。若不是安然對這一近乎法則的質疑與對抗,估計最后也難以讓姑媽走出來。
縱觀整部影片,安然和弟弟的相處模式的變化是值得回味的,演員之間的默契配合讓我覺得情感表達十分到位。從“我不管”到“我要管”,張子楓對安然角色的情感的塑造拿捏恰到好處。
其實,影片中值得探討的點還有很多,特別是姑媽和安然一起吃西瓜對話那場戲,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的。在這我也就不一樣列舉了。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 4
生活影響著人,改變著人,也成長著每一個人。
這部電影值得一觀!
沒有華麗的煽情,卻讓你的眼淚忍不住迸發。沒有明星的站臺,卻吸引你的視線目不轉睛。沒有生搬硬套的做作表演,卻在娓娓道來中讓你感到情不自禁。一個真實簡單的故事背后,反映出一個深刻的社會道理,“兩代姐姐”在面臨現實抉擇面前不一樣的掙扎。整部影片真實感人,直刺人心,讓你在欣賞的過程中淚腺分泌,引發共鳴。
作為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這部片子反映了二胎政策后家庭出現的矛盾以及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遇到的困境。
在父母發生車禍,雙雙亡故的情況下,是撫養弟弟還是追求個人生活獨立,從而演繹出一系列的親情故事。這是這部電影所要講述的主旨。
女主角張子楓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在校學生,去年暑假出演這部片子時只有十九歲,但她確實將姐姐這個角色演活了,影片中她是一個桀驁不馴,追求自己,最初甚至有點不通人情,冷漠疏離的獨立女性。父母重男輕女,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為了想生一個男孩,硬是騙街道說女兒腿有殘疾,希望獲得一個二胎的生育指標。最后終于心想事成,生了一個兒子,兩個孩子之間的年齡相差十幾歲。在女兒高考畢業時,本來她可以考上北京的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將來出來當醫生。父親卻偷偷地改變女兒的志愿,讓她最后上了四川當地的'一個醫學院護理專業,結果女兒大學畢業當了護士,所有目的就是想讓她不遠離家鄉,早點工作,賺錢養家。
從姐姐和弟弟的回憶對話中也可以看出父母對兩個孩子的偏愛,弟弟想念爸爸做的紅燒肉,姐姐想起的卻是爸爸的“竹筍燒肉”,在街道辦工作人員來家了解姐姐是否真有殘疾時,爸爸對女兒不愿意裝瘸子被揭穿而表現的憤怒至極,進而狠狠地教訓女兒。這種家庭境遇也培養了姐姐從小就追求生活獨立的基因。
但所有的一切因為一場車禍而改變。影片伊始,就是災難現場,告知觀眾故事的背景。這時的姐姐已經是醫院的護士,正在和男朋友積極準備考研,希望一起到北京去讀研究生。禍從天降,父母雙亡。一個并不十分熟悉的弟弟一下子推到她的面前。這里也可看出成年后的姐姐與這個原生家庭的疏離,父母更愛這個弟弟,對姐姐就有些淡漠。其實影片里也有一些暗示,說明他們對姐姐的“關懷”,譬如將那個房產寫在姐姐名下,母親給姐姐洗頭的畫面,以及在車禍發生前夕不停的打電話給姐姐,雖然這十幾個電話,姐姐最終都沒有看到。
姐姐一下子無法接受撫養弟弟的現實,她最初的想法就是找個好人家把弟弟送走,然后自己和男友考研出去生活。姐姐和弟弟相差十幾歲,除了那一層同父同母的親情紐帶,實際上真正的感情卻并不多。現實生活里因為年齡代溝,他們之間難有交集和共同語言。這也反映出當下二胎政策后許多中國家庭正在面臨的現實,兩個孩子間的年齡差和相處問題。當國家允許放開二胎政策之后,許多家庭的大孩子都已經十多歲了。
影片里姑媽和舅舅是兩個性格反差較大的人,也是姐姐和弟弟可以依賴為數不多的親人,但是他們也無法給予姐弟更多實質性幫助。姑媽是中國傳統女性的代表,她逆來順受,任勞任怨,吃苦耐勞。影片名稱是《我的姐姐》,看似指張子楓扮演的二代姐姐,其實還包括著朱媛媛扮演的一代姐姐。當年她與霞姐去俄羅斯紅場打工,想掙幾個錢時,接到母親電話,說弟弟孩子即將出生,讓她回國幫忙。她二話不說,回到國內。后來,二代姐姐就在她家里長大,是他這個姑媽幫襯著弟弟一家養育孩子,而她自己也有孩子,她的丈夫還半身不遂癱在輪椅上常年需要她的照顧。當弟弟夫妻遭遇不幸,她希望年輕的姐姐,也就是她的侄女也能像她一樣肩負起照顧年幼弟弟的重任,可是兩代人價值觀明顯不同,因此發生了許多碰撞。
肖央扮演的舅舅是一個不靠譜的人,吊兒郎當,喜歡打麻將,也沒有成家,仿佛鉆到錢眼里。譬如,從車禍“肇事者”那里騙來兩萬元;提出他來照顧年幼的弟弟,從而要從賣掉老屋子分到一杯羹等等。其實他是在生活的角落里一直默默關心外甥子女,也是這一對姐弟的親人。有一場戲,姐姐第一次去男友家里吃飯,在宴席結束走出家門時,弟弟突然出現,面向姐姐和男友一家大聲喊媽媽,這讓姐姐非常難堪,在男友家人面前很是丟臉。舅舅是這場戲的始作俑者,他其實也害怕弟弟從此無家可歸吧。
姐姐心理上潛移默化的變化是這部電影的看頭,也是電影蒙太奇的神奇。首先我們看姐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她有個性,在男友家的廚房她不吃男友遞過來的蛋糕導致碟子被打碎。她勇敢,在醫院看到醫生下錯了方子就大膽指出來,沒有因為那個醫生背景強硬而屈服。她善良,看到高齡孕婦冒著生命危險還要生第三胎,她追在車后的大聲疾呼就是醫生的良知。她溫柔,特別是當弟弟趴在她的背上說,你身上有媽媽的味道時,所有的觀影人從心底深處都會有一絲顫抖,伴隨著影片的節奏跌宕起伏。
最初,姐姐似乎“拒絕”照顧這一個“從天而降”的弟弟,她忙著為弟弟找寄養家庭,為此多次與姑媽發生沖突。兩代姐姐對弟弟的愛在這里交集并發生碰撞個差異,但這所有的一切都隨著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慢慢地發生著改變。弟弟要吃肉包子的故事;弟弟坐在窗外說著“本是同根生......”的詩句;姐姐的內心從“不情愿”到“冰雪融化”有一個過程,這也反映出當代女性在現實面前的抉擇。最后姐姐給弟弟洗澡,雷雨天弟弟害怕時,兩姐弟共睡一床,到影片最后,在寄養家庭那里,對方提出要姐姐簽字承諾姐弟永不相見時,姐姐終于義無反顧拉起弟弟的手,開啟他們的生活。
一部影片,一個道理。影片通過姐弟之間的真實情感,還原女性走出原生家庭傷痛的成長過程,深刻揭示出女性在抉擇中自我覺醒,將女性在家庭、社會中面臨的困境等的現實話題拋給觀眾,發人深思。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 5
《我的姐姐》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感觸頗深,雖然已經過了幾天,才來寫影評。但我腦海里時刻都在回想電影片段中,最直擊靈魂的對話與故事情節!
電影中,從小獨立的姐姐安然,她面對父母的車禍身亡,留下一個從沒見過的親弟弟,既要擔負起母親一樣的責任照顧他,又要面對自己即將到來的考研,與自己還未實現的夢想!在這個兩難的決策中,充滿了挑戰和考驗!我看到影評中,開始有人說姐姐太自私,為了自己考研,把弟弟送去領養!也有人說,姐姐最后一刻不忍心將弟弟送走,沒有簽領養協議,而是決定與弟弟相依為命,把他養大成人!這樣還是被網友說太傻,讓弟弟跟著自己受苦,給不了他更好的生活!可我想說的是,世界上沒有感同身受。姐姐安然,我認為她做的非常對,面對父母雙亡,弟弟還很小的情況下,自己的工作也不如意!我想她找領養家庭是為了讓弟弟有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她挑選了很多領養人選,我想從這就足夠看出她是非常疼愛這個弟弟的!包括弟弟最喜歡吃的肉包子,她也是人生中第一次動手做!姐弟倆開始雖然都在鬧矛盾,但是親情這個東西是無法割舍的!弟弟的一句話,觸動她內心深處,也是電影中最經典的一句話!弟弟說:“我只有你了”!我想也觸動到許多的觀眾!弟弟也很乖,為了不讓姐姐把自己送養,主動提出以后不吃肉包子,少吃點飯!更為感動的是,姐姐生理期間很難受,弟弟安子恒親手煮了紅糖水給她喝!弟弟變得越來越懂事,也明白姐姐的不容易,最后在幼兒園偷偷聯系了領養家庭!弟弟的點點滴滴逐漸溫暖了姐姐!最后簽字那一刻,我真的淚目了,因為領養人說,簽完字他們姐弟以后都不要見面了!面對現實的考驗!姐姐決定肩負起撫養弟弟的責任!所以我認為姐姐其實并沒有錯,因為人生不能留下遺憾。
夢想其實每個人都不缺,而親情是唯一不能割舍的,弟弟的成長離不開最親的人,我想姐姐也是!也許這就是愛的'責任,血緣關系勝過一切吧!之所以寫這部影評,因為我是家里最小的,我姐老大,中間還有個哥哥,我姐也是最疼愛我的!回想起來,我的姐姐確實為了我和哥哥,放棄了很多。記得小時候,我姐讀書成績很好,考上了初中!我爸見我也到了上學年紀,由于家里比較窮,我爸說讓我姐停學,去外面工作!我姐一開始沒有答應,因為她很想上初中,就找我爺爺借了錢念完了初中一年級!后來實在沒辦法,為了讓我和我哥念書,也只有放棄自己的這個念頭,踏上了外出打工旅途!打工以后,她省吃儉用,把錢寄回家給家里用,當然也包括后來我哥上大學也是她資助的!最后在這里感謝我的姐姐,從小到大對我的疼愛和關照,當然也很開心,我姐跟姐夫兩人一起打拼創業多年,她們現在的生活條件還算可以。更加幸運我姐夫是個踏實肯干的人,為人大方!也同樣感恩我爸媽,對我們的三姐弟的教導!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 6
《我的姐姐》正在熱映,票房也很好。前天晚上和妹妹去看了夜場,早上起來眼睛腫腫的。
《我的姐姐》是一個好電影,概括起來就是一對年齡跨度18歲的姐弟倆因為父母發生意外從陌生、相互嫌棄到彼此接納的故事。而姐姐到底應該服從自己的內心去追求個人夢想還是承擔起撫養弟弟的責任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每個人一生都會面臨這樣的價值觀抉擇:到底以個人價值為核心還是以家庭價值為核心。套在電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價值為核心,那么撫養弟弟就責無旁貸。但姐姐卻是典型的現代年輕人,她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也隨著飛速發展的社會一起成長著,她有明確的夢想,她迫切希望實現個人價值,不愿以犧牲個人價值為前提去成就家庭責任。于是,整個故事的發展過程中充滿了to be or not to be的碰撞與糾結。
作為觀眾,我也隨著情節很糾結。同樣我也是一個姐姐,我小時候也和妹妹關系不好,小時候妹妹被寄養在外婆家,而我生活在爸爸媽媽身邊,我卻在妹妹回到家里時對她百般刁難。記得看到媽媽給她零花錢時我妒忌的心情,看到父母對她補償式的偏愛時自己酸澀的表情。更多的時候我趁著爸媽不在家把她鎖在陽臺上,跟她大打出手,她哭的越兇我就越得意。現在想想當時的自己真是無比愚蠢。好在隨著我們慢慢長大早已化敵為友,無比親近。現在的.我們會時常為彼此的孩子購買禮物,遇到困難、危險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彼此。我們才慢慢理解手足情深的深義。
如果去看這部電影,你一定會感動的淚流滿面,但我更愿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親情。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 7
上個月看的這部電影。在看電影時,忽然想起木心的一句話:不知原諒什么,誠覺世事盡可原諒。
看完后,走在地下車庫里時,和家人說著這部電影,各人有各自認為印象深刻的點,這使我感到有趣。他們記得的,如“姐姐”洗頭時回想起小時候的情況,“姐姐”和她男友的關系等。
我想到的是三句臺詞。一是“姐姐”說的一句話。在面對突然到來的變故時,“姐姐”對親戚說,她不愿意照顧弟弟,讓弟弟自己生活,“不僅為了自己的生活,也為了弟弟更好的成長”。這使我想起,成長是一個永恒的主題,而在本片中,成長也是姐弟兩甚至更多人都會遇到的主題。成長就是本片的一個線索或懸念所在。
二是“舅舅”說的一句話。他曾有過家庭,但最終離婚,女兒跟了母親。提到這段人生經歷時,他說,家人父子之間就是欠債的關系,“不是我欠了你的債,就是你欠了我的債”。這是多么深刻的領悟,在這種領悟中,既有瑣屑現實的無奈,也有看透人生的灑脫,還有濃郁親情的浸潤。親子關系,是誰也逃不了、誰也甩不開的東西,也是唯一我們甘心沉溺其中的東西。
三是“姑媽”說的.一句話。她曾去過俄羅斯,想做生意,但因為某些原因最終還是沒做成,帶了一些套娃回來,她說,“套娃也不一定非要裝到套子中去的”。這話有點像是自嘲,因為她的一生就為了弟弟而犧牲很多;又像是對侄女的期望,期望她不再重蹈覆轍,能夠走出自己嶄新的人生。“姑媽”這一人物形象有其復雜性和豐富性,在某個角度她就是“姐姐”人生的投影與對照。她說了兩句俄語,提醒著我們,不要小看身邊的平凡人,他們可能有著我們不知道的不平凡的一面,那潛藏著的、偶然浮現的理想性的種子與燈火。
這部片子在看的時候頗使人感動。它的主題——親情、友情、愛情——貼近現實人生,容易使觀眾發生同感。片中的“姐姐”自然是主角,其實從整個故事角度看,其他人物也都可能是主角,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人間世。同時,它的人物設計、故事展開,以及敘事節奏、演員表演等,都很用心,展現了可圈可點的藝術功底。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 8
一個人的命運,往往要從上一代開始說起。安然的姑媽,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她和弟弟一同考上中專,可家里只能供得起一個。于是媽媽狠心斬斷她上學的念想。因為她是姐姐,更因為她是女孩。
后來,姑媽打算和朋友去俄羅斯做生意,剛到莫斯科,就接到媽媽的電話。說弟弟生了個女兒,要她回來幫忙。即使心中有萬千的不愿意,姑媽還是回來了,因為她是姐姐,因為她是女人。
所以,自從安然的父母死后,姑媽總是教育安然:
你是姐姐,所以你得撫養弟弟,你是女孩,所以要放棄考研的夢想,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
歷史總是出奇的相似,安然的父母也重男輕女,所以才有了比她小十多歲的弟弟安子恒。為了要二胎,父親給安然偽造了殘疾證明,處于對女孩的.討厭,父親甚至不允許她穿裙子,否則就是一頓毒打。在安然的記憶中,她經常被爸爸打。但是在安子恒的記憶中,爸爸卻從來不打他,還總是給他做紅燒肉吃。當弟弟對姐姐說:
我們兩個的爸爸好像不是一個人。時,我潸然淚下,驚嘆世間真有這樣對子女如此區別對待的父母,也明白不是所有的父愛都如山般高大厚重。
可喜的是,安然沒有走姑媽的老路,她從小學會了獨立,拼命讀書,拼命存錢,拼命逃離束縛自己的環境。最后,終于成功了,能去北京,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也算這個家庭走上了新高度。
可見,堅持主見,獨立生活,對一個人來說絕對必要。
當然,安然也繼承了姑媽的責任心,所以最終沒有把弟弟交給領養家庭,畢竟是親姐弟,有感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看片過程中,多次落淚,不愧為一部好作品,揭露現實,反映生活,演技動人,甚是喜愛。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 9
看完《我的姐姐》后我哭了,老淚縱橫!我想起了我的二姐,想起了和現在這個時代不一樣的骨肉親情。
二姐是四零后,我是五零后,我們姐弟倆相差六歲。
其實,我們家有七兄妹,三男四女。二姐在七兄妹中排行老四,我排行老六。二姐在女孩中排行老二,所以我和三姐還有幺妹都叫她二姐。我從小就是二姐帶大的,和她最親近。
那時候的家庭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我和兩個哥哥相繼被送去學校讀書,姐姐們和幺妹是不能去上學的,只能在家里干農活。即便大姐二姐三姐和幺妹哭鬧著要去上學,依舊拗不過農村落后的思想觀念。現在想想,那時候的她們是多么的絕望和無助啊!
因為正值風潮,我也是念完小學就加入了熱火朝天的革命工作。當時全縣最熱的革命工作就是東山大溝的水利工程。為了幫家里掙點微薄的工分,我和二姐也加入到了艱苦繁重的人工挖掘土方工程工作中。
畢竟年輕,有力氣,大家都干勁十足。水利工程結束后,我和二姐都被分配到了糧食局。二姐因為沒文化,去夜校培訓了三個月才上崗。后來,工作之余,我就教二姐撥算盤、識字,二姐聰明又好學,不久就對自己的崗位業務熟練了起來。
在那段艱苦繁雜又充滿朝氣的歲月里。我和二姐在革命浪潮的沖擊下,在糧票、布票、肉票的日常中和紅小兵革命派系的斗爭中逐漸成長起來。我和二姐是親人也是革命伙伴,我們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后也一直相互扶持,相親相愛。
我覺得二姐更像《我的姐姐》中的姑媽安蓉蓉。
不!二姐和安蓉蓉一樣,有一顆善良的心,但卻比安蓉蓉命苦。
二姐的婚姻是不幸的。二姐夫是個酒鬼,整天醉生夢死,四十不到就因肝癌死了,留下兩個孩子。二姐艱難的帶著兩個孩子生活,還要照顧我們的大家庭。
大哥因為有學歷,人也自私,去省城郵政局工作后就再沒回過家,沒有照顧過老人。大姐和二哥早逝,大姐夫和二嫂在農村自顧不暇。三姐和幺妹都出嫁了。
老人應該由我來照顧。但我結婚的幾年后,先前是正常人的老婆變得瘋瘋癲癲。我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在農村的老人和兩個孩子,還要照看老婆,分身乏術。
人在最艱難的時侯就知道誰對自己最好。二姐把兩個老人和我的兩個孩子接到身邊,兩姐弟共同贍養老人和同共撫養兩姐弟的孩子,還時不時地接濟在農村有困難的姐妹妯娌們。
我們共同挺過了十年艱難的歷史時期,挺過了狂風暴驟雨般的革命浪潮。我們原諒了大哥的自私。我們兄弟姐妹之間雖然也會有齟齬,但相互間最終選擇了理解和寬容,畢竟血濃于水的親情誰也無法阻斷。
《我的姐姐》是現實主義題材中比較優秀的電影。它揭露了當下復雜的`人際關系背景下人們對親情的疏離和焦慮。
電影的結尾是有爭議的。安然的選擇我們不予置評,因為我所歷經的那個年代的歷史背景,時代文化和人文思想跟《我的姐姐》里的并不相同,怎樣評價都有道德綁架之嫌。
但是,我想問一下:這樣的社會環境,家庭背景和個人條件下,弟弟難道真的只有被領養和安然獨自撫養這兩種選擇嗎?追求個人理想和撫養弟弟真的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嗎?
我寧愿相信,作出這樣的選擇只是基于之前安然對父母和弟弟存在的感情疏離和隔閡。因為在我的認知里:在骨肉親情面前,一切的問題都終將不是問題。
我的二姐去年夏天去世了,我很想念她。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 10
清明小長假,電影市場闖出一匹黑馬——《我的姐姐》。由于身邊剛好有兩個姐姐,奉獻型的“姑媽輩”姐姐——我的姐姐,新生代的姐姐——我的大女兒,所以就直接買票去看了。
在看的過程中,我有非常強的代入感,結果是第二天頂著一雙又紅又腫的熊貓眼去上課。同意身邊或關心或好奇眼光的審視。淚點低的人真的不合適去看親情類的電影啊!
伴隨這部電影的大火,網上出現了不少文章:鼓吹殺死“中國式姐姐”,聲討原生家庭的罪惡,罵爸爸媽媽的自私,揭露重男輕女的劣根性。儼然掀起一場為“中國姐姐”維權的互聯網革命。
非常幸運,我沒成長在重男輕女明顯的家庭里。但我年少時確實得到過姐姐的呵護。姐姐在一次情緒崩潰時,曾歇斯底里的'哭著說:“我顧這個,顧那個,哪個來顧我呢?”記憶中姐姐確實為弟弟,妹妹犧牲了不少。看電影時我就在心里想:姐姐呵護年少的我,我也要盡我所能照顧將來的她。
目前90后,00后,有不少的高檔常識分子,他們是教育的成功商品,但在他們的身上還有多少家國情懷呢?還記得2017年那個在畢業典禮上演講時說,美國的空氣都是多么香甜的留學美國的中國女生嗎?他們都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任何事的思維模式是:如此做,我將會得到什么?永遠不會想:如此做,我將為我的團隊帶來什么?我覺得:在傳統文化中,親情,責任還是應該繼承下來,發揚光大的。如影片中的安然,《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她們在竭力擺脫原生家庭時,內心深處也是對家庭充滿期待與渴望的。畢竟,家,是大家生命的起點,也是大家安頓靈魂的地方。在成長的路上,大家的思維層次提升了,胸懷廣闊了,與原生家庭和解了,這個過程也是健全自己的過程。你不可以什么都不為家庭成員做,卻期望其余成員都為你服務。在所有關系里,最好的模式是相互成全。家人之間也是這樣的。更何況,無論如何努力,終極一生,大家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完美的人。就如文學巨匠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寫下的:每一個人都會有缺點,就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些人缺點比較大,正是由于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芬芳。既然沒完美的個體,哪來完美的原生家庭呢?再說,假如每一個人都猶如模型化的商品,那生活豈不是太無趣了!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 11
抽空去看了《我的姐姐》,我不是影評,不會對電影的拍攝技巧、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以及背后所揭示的社會倫理做分析。
畢竟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過掙扎,選擇不了自己的出身、又不能決定自己的性別,還無法對抗時代的洪流。有人選擇坦然接受現實,然后走下去,畢竟這個又宏大又幽微的命題更像是大海和浪花,有堅定也有遲疑。
觀影的人有人為姐姐哭、有人為弟弟哭、有人為姑媽哭。我不知道應該為誰要多些哭些,畢竟這是反應重男輕女的影片。如果此刻我為弟弟和姑媽哭顯然有些不合適。女主人公在追求自己和人生夢想的途中遭遇幼弟,父母為了要兒子,讓女兒裝殘疾。考上大學又修改女兒的高考志愿,讓女兒從醫生變成了護士,這樣離家近,可以早點工作賺錢。命運對女兒不公,但無論怎樣掙扎,最后還是沒有脫離血緣關系。
談談我自己的感受,我是為姐姐不平,為弟弟、和姑姑流淚。弟弟盡管是父母偏愛的'產物。但作為生命個體,他本身也是一個受害者。一個男孩子,本可以正常的出生、正常的生活、不需要世俗的偏見、也不想從營養、教育、醫療資源等被額外偏斜。也沒有想過要欺負姐姐、爭搶姐姐的東西,更不想成為父母希望成為的人。可這一切并不由他控制。他生下來就帶著優越感、帶著霸道和自私。而姐姐們也要被道德綁架一生。這也是中國很多家庭兄弟姊妹關系始終不好的原因之一。
當弟弟的保護傘突然坍塌后,求生的本能驅使他要向姐姐示好,但骨子里還是傲嬌和霸道。如果不是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出生,姐弟兩同樣遇到父母雙雙離世。那姐弟兩人相依為命,本就是天經地義。但曾經受過那么多委屈的姐姐,肯定要掙扎,要爭取自己曾經失去的東西,為自己而活。我非常佩服姐姐的勇氣,以及她身上的那股力量,生命本該如此。只是我們都被壓抑住了。
為了求生,弟弟本能的改變自己,討好姐姐,討好收養的家庭。這個過程中,幼小的弟弟不知道姐姐為什么討厭自己,也不理解死亡的意義。當他和姐姐說你身上有媽媽的味道的時候,我哭了。我不是單純的同情。怎么說,我也算是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吧。當初是媽媽執意要兒子。我身上有兩個姐姐。大姐6歲的時候就開始就哄我和二姐。吃的苦是最多的。但大姐被認為從小愚鈍,是不被父母喜歡的。二姐從小體弱多病,也是不被父母喜歡。聽媽媽說,我小時候欺負過大姐和二姐還有收養的三妹。爭搶過她們的零食、剝奪過她們該有的愛。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姐弟有過隔閡、誤解。知道大姐對父母的埋怨。也知道大姐為了我失去了很多。但畢竟還是血緣關系。我們還是一步一步掙扎著走了過來。對家人我能力所能及的做些事,心懷感恩。對父母也給予足夠的理解。在那個物質極度貧乏的年代,我們沒有資格去評判他們的對錯。如果換成是你,也未必就能做的更好。但我真心反對重男輕女,讓生命活出該有的樣子。
好的書籍和影視作品都有療愈作用。沒有絕對的對和錯,生命這個又宏大又幽微的命題更像是大海和浪花,有堅定也有遲疑。努力去走吧。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 12
或許,天災,人禍,就是如此的突然。
一個大大的災難,悄悄降臨。一場意外的車禍,帶走了安然的父母,留下了她和一個上幼兒園的弟弟。一邊是她神之向往的北京,一邊是相依為命的弟弟,不知所措了,呆呆地望向父母的墳地,淚如泉涌。
安子恒,她的弟弟,從小就經歷了至痛之災。深邃大大的眼睛,透露出了對父母的依戀與懷念。哪怕是作為旁觀者的我,也被真誠地打動,一個幼小的心靈,本該在父母的懷抱中嬉戲玩耍,卻只能睜著大大的眼睛去打量黑暗的夜,沒有繁星,沒有光明。
留一盞燈,為你斷后。
“長姐如母”這四個字,是責任、是義務,是人生標簽里一生的烙印;從一個粉肉團子降生開始,忍讓就流淌在時間和生命里,需要用一生去踐行。每個人都覺得,姐姐,就該為了弟弟有所付出和犧牲,而事實上,生活里確實不乏有這一類人。我也聽過不少我爹媽講他們姐姐和作為姐姐的.他們的付出。
影片里有一個畫面,讓我和弟弟印象深刻。“套娃”,大娃娃套著小娃娃,就像一代代人傳承下來的枷鎖。最后的畫面,停留在因為沒有底座的緣故,被套在小娃娃身上的大娃娃在搖晃中找到支撐續而在時間的流逝里漸漸趨于平穩。
為了能去考研,安然一開始想把弟弟給其他人家,他和自己相差了十幾歲啊。“姐姐也是人啊”,當我聽到這句話時,也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血濃于水”這一詞我們是再也熟悉不過了的,但絕對不會有很多人會為一個人而放棄所有。因此,安然在將弟弟送給別人時,一直在深深地思考,而當真正忘不了一個人時,無論你怎樣做,那人的背影在你心中是永遠揮之不去的。
我們并不能去選擇自己的人生,卻可以去抉擇未來所要走下的路。身前,身后,都有可能會佇立著一個背影,既然是無法切斷的血脈,那就讓我們去考慮一下。倘若在前,便為后者撐起一把傘,舉起一盞燈,倘若在后,便為擋雨之人相伴默默而行,即使無言,也會情深意切。那是上天的安排和回應,那么,就讓我們去掌握,去珍惜吧。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 13
和我的妹妹看了我的姐姐,妝都哭花了。有時候在想如果不當姐姐,我的人生會不會更輕松一些,不用背負太多的責任會不會活得更灑脫一些。電影里反復在說:“因為你是姐姐啊。“因為你是姐姐所以需要以身作則,因為你是姐姐所以你要樹立榜樣,因為你是姐姐所以你該承擔姐姐的責任。我沒有覺得這個理論有什么問題,和安然姑媽一樣因為從小就是這么認為的。
今年過年的時候和媽媽喝了些酒,我開始認真的跟媽媽說了一些真心話,其實這些話永遠放在心里可能也會過去。但是我希望我能在人生這個旅程中更通透些,在父母都還健在的時候敞開心扉,解開心里的結不留下遺憾。我說爸爸媽媽你們從小到大都按你們的意愿來要求我,從來都沒有問過我喜歡什么。我現在都記得我小時候我喜歡畫畫還喜歡捯飭家里各種各樣的線團布匹,還因此被媽媽各種吼罵。我順便借著這個機會告訴老公,我脾氣暴躁不是我自己能控制的,我的'父母脾氣都很暴躁,所以不能怪我,我老公的性格和安然男朋友一樣,也只是笑笑。我告訴媽媽我現在都記得小學時全校買校服就我一個女生是買的藍色(男款)的,還要求我只能留短發,每個月必須去理發店剪頭發是我當時最不情愿的一件事。我認真的告訴媽媽,我小時候不被允許做的事我現在都允許我女兒做。話說的太重可能傷到了媽媽的心,她也認真的告訴我:“我最后悔生下的就是你。”當然我完全沒有把這句話當真,媽媽是一個看似堅強又無比敏感的人,說完那席話的第二天我們就和好了。其實我真心是過了一個很自由快樂的童年,只是誰的原生家庭會如此完美不曾留下過一點遺憾呢,我媽媽說那幾年她真的沒有那么多精力來顧上我,在我童年歲月里的很多年媽媽都在忙著生下一個又一個。而現在的我也越來越相信命運和緣分這個東西,我告訴羅先生我兜兜轉轉最后還是回到仁懷可能就是為了在那個時間和他相遇,相信了這一點,我連和他吵架都沒有興趣了,命運安排好的,接受就是了。我是姐姐這一點我也相信是命運安排了的,緣分是個玄學,我更相信是緣分把我們這一家人聚在了一起。媽媽雖然在我童年里感覺缺席了很多年,但是依然不影響她是一個好媽媽,不影響我對她的尊重和愛。可能到現在我也沒有解開”為什么你們一定要生兒子“這個結,但是我現在更明白了獨立個體的概念,父母是獨立的個體,那是他們的選擇,同時他們也為此承擔了這個選擇的后果和責任,他們活在他們的年代,有那個年代的認知體系。他們給予我生命之后,我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有自己的認知體系,不是互相都能在一個頻道上溝通和交流的,但不影響我們依然是最親的人。
如果我是安然,我最后也會做出和她一樣的選擇,只看時間點做選擇會太計較眼前,看人生這條線上,會明白人生很短,每個人都很忙,能一直陪伴左右的真的只有家人。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 14
電影《我的姐姐》由殷若聽執導,游曉穎編劇,張子楓領銜主演,肖央特別主演,朱媛媛、段博文、梁靖康主演,金遙源、王圣迪特別介紹出演,于4月2日全國上映。
這是一部現實題材的親情電影,電影《我的姐姐》講述成長于重男輕女家庭環境中的姐弟倆,原本關系冷漠疏離,但在父母車禍離世后,面臨撫養弟弟還是追求個人獨立生活抉擇的姐姐,重新意識到了親情深處血濃于水的意義。
張子楓在劇中飾演安然,受原生家庭影響,帶著情感創傷,性格獨立且強勢,渴望走出去,闖出去,生活中面對不公平時,她直來直往,勇敢說不。即使含著淚,也會也會大口吃飯,她說“一個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女孩子,當她被人欺負的時候,她打的贏要打,打不贏也要打”這句話給我很深的印象,也使我相信她在將來面對任何困難中也能夠有這份勇氣與信心,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同時電影故事題材新穎吸引人,也是國內市場很少的家庭女性題材電影,可能很多人一想到女人就應該坐在家里帶孩子,干家務。這部電影所呈現出來姐姐性格獨立且強勢,想走出去,闖出去。不甘于現在的狀態,這恰恰與中國式獨立女性相呼應,心中有自己的追求,做事情偏向于強勢。
電影中的一處弟弟和姐姐的對話,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你等等我不行嗎;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個啊;我只有你了。面對二胎弟弟,弟弟從出生,姐姐就沒有被當成自己人,這也反映從中國式傳統思想重男輕女的思想觀,為了延續香火,不惜使孩子生活存在不公平。但是面對父母離世,只剩姐姐和弟弟相依為命。人類之間,有著連綿的情感,但是深刻,有凝聚力的.,是親,是愛,是親情。親情人類永恒的話題,影片圍繞姐弟兩展開了中國式親情深處的普遍矛盾與溫暖。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 15
《我的姐姐》這部電影讓我看得淚流滿面,可能是緣由我也是一個姐姐的身份,因此只要看到影片中姐弟兩相互嫌棄、相互理解、相互包涵、相相互偎、相互成長、相互治愈的場面,我就會莫名覺得心酸和感動。不過這也許就是好電影的妙處,它總是能用最貼近現實的情節來感動和吸引最平凡、最一般、最敏感的我們,所以越來越多人會被這部電影所折服也是情有可原的。
《我的姐姐》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一個名叫安穩的獨立女孩,她因為父母突然去世而不得不撫養自己的'弟弟,這無措的窘境讓她覺得無比無望、委屈、茫然和無助。尤其是在面對前程、將來、家庭的問題上,安穩的弟弟無非成為了安穩的負擔和累贅,這讓安穩覺得很是苦惱和遲疑,因此為了讓弟弟可以盡快被收養,安穩不得不選擇好好引導弟弟生活和生存。
而安穩的弟弟也是一個可愛、懂事、頑強、仁義的小小男子漢,為了不讓心愛的姐姐拋棄自己,他始終在努力成為一個會自理、獨立、自強的大人,這讓人不得不覺得唏噓和憐憫。可正也是因為這種磕磕絆絆、別別扭扭、相依為命、溫情脈脈的細節演繹,所以我的眼淚像是失控的水龍頭一樣止也止不住。
正所謂長姐如母,就因為占了一個長輩的身份,所以姐姐就要擔當起一切壓力和責任,這種法規和傳統不得不讓人覺得亞歷山大,尤其是對于一個年輕懵懂、幻想初始、前途無量的小姑娘來說,要努力去照看一個從未見謀面、幼小無知的小孩子,這簡直就是滅頂之災。而《我的姐姐》這部電影就是這樣一部感人的影片,它讓我們真實體會到了中式家庭的傳統和倫理,而這種獨一無二的血緣情親是中華兒女肯定無法割舍和丟棄的,因此愛護家人、愛惜家人應當成為我們最想要追求的品質。
《我的姐姐》是一部良心之作,無論是它的制作、導演、編制,還是它的情節、情結和情感,這都讓我們感到驚喜和感慨,因此我誠心盼望有更多人可以為這部電影加持。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 16
電影《我的姐姐》講述的是父母因車禍雙亡,剛剛長大成人的姐姐被迫承擔養育年幼弟弟的故事。
父母有著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為了生兒子,謊稱一胎女兒是瘸子,不惜冒險開假證明。女兒被寄養在姑媽家,兒子跟著父母一起生活,姐弟兩沒見過幾次面,關系冷漠生疏。車禍現場警察從父母的手機里找到一張照片,其中只有他們和兒子,警察只能讓女兒出示身份證來查證他們的關系。弟弟的記憶里爸爸是溫柔的,還會做好吃的紅燒肉;而姐姐的回憶里只有被爸爸責罵毆打的場景。我非常心疼姐姐安然,父母對女兒的漠視與無情,無疑抹殺了女兒的存在,這樣極不公平的對待她是極其殘忍的,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無疑對孩子是一種摧殘和折磨。
父母雙亡,留下上幼兒園的弟弟,因為有血緣關系,家里的親戚們逼迫姐姐必須撫養弟弟,要她承擔起當姐姐的責任。而此時的姐姐正準備考研去北京上學,她想要逃離這個不公平被歧視的環境,想去大城市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無奈被眾人指責太自私。姐姐打算給弟弟找一個領養家庭,姑媽不僅多次阻攔,還用自己傳統的思想勸阻并且責罵,姑媽認為當姐姐的就理所應當為弟弟和家庭付出,甚至犧牲自己的人生。
關于二胎,很多人覺得獨生子女太孤單,想要給他再生一個伴,等父母去世之后兩個孩子能互相照顧,相互扶持。可是他們沒有考慮到如果發生意外,兩個孩子年齡相差太大,老大已經成年,想要追求屬于自己的人生,而老二年級太小,誰來承擔撫養的責任?如果老大不養老二,就會受到道德的譴責與世人的批判;如果老大養老二,老大必然會犧牲自己的人生。對于老二來說,小小年紀就沒了父母,只能靠別人養育,孩子的童年和成長都會受影響。影片中的父母留有一套房子,孩子們有容身之處,而現實生活中如果老大的生活無經濟保障,年幼的.老二該怎么辦呢?孩子和父母的選擇都沒錯,只是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到來。
姑媽,一個被“重男輕女”傳統思想毒害的姐姐;安然,一個想要掙脫傳統思想敢和生活反抗的姐姐,她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姑媽為了弟弟,放棄了自己最喜歡的俄語專業,把上學的機會讓給了弟弟;放棄了去俄羅斯做生意的機會,被父母叫回家幫弟弟帶娃。她這一生為了家庭付出太多,丟失了自己,唯一能讓她想起自己的時候,就是能說幾句好聽的俄語,看看那一堆失去了底座的俄羅斯套娃。安然,受夠了原生家庭的傷害,受夠了寄人籬下的辛酸與痛苦,不幸的成長經歷讓她變得獨立、堅強、勇敢,在任何時候她都敢與生活說不。她拼命地想要擺脫束縛,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姑媽在和安然幾次真心的交談中產生了理解之情,最后姑媽說:“套娃也不是非要裝進同一個套子里面。”其實姑媽的意思是,你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不必像我一樣走同樣的路,這是姑媽對安然的理解與疼惜,亦是對自己的命運不公的醒悟。
姐姐在雨夜抱著父母的遺像,哭訴著自己的心聲,淚崩的場景讓人淚目,她是多么渴望親情,多么渴望父母的愛,可是她自始至終無法得到。姐弟在幾十天短暫的相處中產生了感情,當弟弟知道姐姐的夢想之后,主動聯系領養父母,同意離開姐姐。年幼的弟弟用愛融化了姐姐冰冷的心,讓她感受到弟弟的愛和成全,她再也無法做到拋棄弟弟。影片的最后,安然在弟弟的領養家里,看著那份不再與弟弟見面的協議,她艱難的經過一番思想斗爭之后,毅然扔掉手中的簽字筆,帶著弟弟跑了出去,他們一起開心地踢足球,最后相擁而泣。
影片選擇美好的開放式結局,最終回歸親情,讓人感動并且感到溫暖。愿現實中的人們,能夠摒棄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平等對待每個小孩,尊重每個孩子的人生,多一些疼愛和關心,讓孩子能擁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和充滿快樂的童年。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 17
昨天晚上我把《我的姐姐》這部電影給看完了,看完后,我去微博和豆瓣寫了一下自己的小感想,忽然覺得張子楓雖然年齡還小可是演起角色來,真的是很像的,整部電影都很溫暖也有我們值得反思的地方,看起來也蠻輕松,里面的四川話很有味道,成都口音聽起來很干逸,也很巴適。
最近我看的電影有點多,像前久我看的《送你一朵小紅花》,還有《溫暖的抱抱》,還有《我不是藥神》,這些電影我看后,哭得最稀里嘩啦的還是《送你一朵小紅花》,可是不知道為什么,當我看完《我的姐姐》后,我居然沒有哭,可我在家里也是姐姐啊!沒有像女主那樣感同深受,只是我心里不管任何時候,作為姐姐我都喜歡愛戴著我的弟弟和妹妹。
這里面真的和家庭環境和自己的父母有關。
《我的姐姐》劇情并不復雜:父母為了得到一個兒子,逼迫女兒扮演殘障。在高齡終于生下一子之后,又修改女兒的高考志愿,從北京某醫學院臨床專業改為本地某醫學院護理專業,讓女兒從醫生變成了護士,這樣女兒離家近,可以早點工作賺錢。于是,女兒從大學開始就和家庭決裂,獨自生活。畢業之后進入醫院,心心念念準備去北京讀研究生,重圓醫生夢。就在這個時候,父母突然遭遇車禍,留下了一個上幼兒園的`幼弟......
這是一個兩難選擇,任何試圖把它變為單一選擇的嘗試,都會引起很大的紛爭。而且,現在網上的評論已經如此。覺得姐姐就應該去追尋自己的人生夢想,不應該為父母背負起贍養照顧幼弟的責任,這是父母的事情,和姐姐無關。可是最終姐姐還是被弟弟所溫暖化了。
而且,姐姐是一個好強的人,她代表著現在新女性對待生活的獨立和堅強,即使家里的人各種給她理由叫她收養弟弟,她都覺得他們的做法是錯誤的,姐姐就想逃離那個原生家庭重男輕女的束縛,為了自己,就想活出自己不好嗎?
當然了,里面姐姐的姑媽代表著老一代女性的代表,她總是為家里付出所有,放棄了愛好和夢想,一直默默為家里著想,這也讓我想起了現在我的婆婆,她年輕時候也給自己的弟弟帶娃兒,各種照顧著弟娃家的兒子,親力親為各種看待著,直到我的那個弟弟高中畢業后才沒有讓我媽帶著,我經常聽我媽給我講她原來帶娃兒的辛苦和辛勞忽然覺得電影里面的姑媽是好人也是能干又富有愛心的人,就像我的婆婆一樣,各種為家里付出,這或許就是舊社會里面女性任勞任怨勤勞的表現。
昨天晚上,我在微博中這樣說,大半夜的居然我把這部電影《我的姐姐》看完了,發覺全部劇情沒有多少感人的片段,我反而覺得小朋友的演技太好了,也有點浮夸懂事得要命要是現實生活中遇到自己的父母被車撞死后,家里的兒女沒有人幫忙,姐姐不一定會養自己的弟弟,電影里面感覺反而是弟弟給予了姐姐更多的溫暖和包容,還有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是設定的,路上充滿各種歡笑和坎坷。每個家庭里面也都有每個家庭的‘人生’,希望過好當下,珍惜身邊的親人!我也是一個姐姐,我希望我下面的弟弟妹妹,都要幸福開心,身體健康!
作為姐姐前久很多人說看到這部電影都想哭,我不知道他們為什么哭了是為姑媽哭呢?還是為姐姐哭還是為弟弟安子恒而哭,而我一個都沒有哭,反而覺得電影里面的很多場景,我為姐姐的選擇所感到開心和支持,她有理由不愿意接受家里人對她的看待。
像電影里面,姐姐的舅舅是一個現代男人的各種代表喜歡打麻將,沒有顧及家庭和孩子,當自己的女兒出嫁后都沒有去參加她的婚禮,后來,舅舅也說他不是一個好爸爸和好男人,
說真的,我的觀后感感受就是,一直想看,終于看了……
劇中的情節很真實,就好像發生在真實生活里的事一樣,里面的弟弟和姐姐都很可愛,姑媽是個好人,舅舅的本性也很善良。雖然里面有很難的時候,也有讓人很難過的情節,但是也有很多溫情的瞬間……
里面的弟弟太可愛了,姐姐很執拗,但也有著自己的責任心,兩個人之間的情節很戳心。
子楓的演技真的很真誠!里面的演員都演得好好!
弟弟每叫一聲姐姐,都好心疼好心疼呀
因為自己也是姐姐,所以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靜,思考了很多,也很心疼里面的姐姐
最后電影里的推廣曲,一開始聽源兒哥唱得時候沒有多大感受,只是覺得很好聽。看完電影,覺得歌詞就是講的電影里的故事
電影里有一首歌: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這首歌安排得很用心,也以此期待我們更好的明天和未來!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 18
清明小長假,電影市場闖出一匹黑馬——《我的姐姐》。因為身邊剛好有兩個姐姐,奉獻型的“姑媽輩”姐姐——我的姐姐,新生代的姐姐——我的大女兒,所以就直接買票去看了。
在看的過程中,我有很強的代入感,結果是第二天頂著一雙又紅又腫的熊貓眼去上課。接受身邊或關心或好奇眼光的審視。淚點低的人真的不適合去看親情類的電影啊!
隨著這部電影的大火,網上出現了很多文章:鼓吹殺死“中國式姐姐”,聲討原生家庭的罪惡,罵父母的自私,揭露重男輕女的劣根性。儼然掀起一場為“中國姐姐”維權的網絡革命。
很幸運,我沒有生長在重男輕女明顯的家庭里。但我年少時確實得到過姐姐的呵護。姐姐在一次情緒崩潰時,曾歇斯底里的哭著說:“我顧這個,顧那個,誰來顧我呢?”記憶中姐姐確實為弟弟,妹妹犧牲了很多。看電影時我就在心里想:姐姐呵護年少的我,我也要盡我所能照顧以后的她。
現在九零后,零零后,有很多的高端知識分子,他們是教育的成功產品,但在他們的身上還有多少家國情懷呢?還記得年那個在畢業典禮上演講時說,美國的空氣都是多么香甜的留學美國的中國女孩嗎?他們都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凡事的思維模式是:這樣做,我將會得到什么?從來不會想:這樣做,我將為我的團隊帶來什么?我個人認為:在傳統文化中,親情,責任還是應該繼承下來,發揚光大的。如影片中的安然,《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她們在竭力擺脫原生家庭時,內心深處也是對家庭充滿期待與渴望的。畢竟,家,是我們生命的起點,也是我們安頓靈魂的`地方。在成長的路上,我們的思維層次提高了,胸懷廣闊了,與原生家庭和解了,這個過程也是完善自己的過程。你不能什么都不為家庭成員做,卻希望其余成員都為你服務。在所有關系里,最好的模式是相互成全。家人之間也是如此的。更何況,無論怎么努力,終極一生,我們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完美的人。就如文學巨匠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寫下的: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芬芳。既然沒有完美的個體,哪來完美的原生家庭呢?再說,如果每個人都猶如模型化的產品,那人生豈不是太無趣了!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 19
生活影響人,改變人,讓每個人成長。
這部電影值得一看!
沒有華麗的聳人聽聞,但讓你的淚水迸發吧。沒有大明星平臺,但它會吸引你的注意力。當你談論它而不機械地復制它時,你無法控制它。在一個真實而簡單的故事背后,它反映了一種深刻的社會倫理,即;兩代姐妹面對現實的選擇,要以不同的方式奮斗。整部電影真的讓人感動和刺痛。它使你的淚腺分泌并在欣賞過程中產生共鳴。強烈建議朋友們去電影院看電影。這次旅行絕對值得!
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電影,這部電影反映了二胎政策后家庭中的矛盾以及婦女在家庭和社會中遇到的困難。
當父母雙雙死于車禍時,無論是撫養兄弟還是追求個人獨立,都會演繹出一系列家庭愛情故事。這是這部電影的主題。女主角張子楓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學生。去年暑假她出演這部電影時只有19歲,但她確實扮演了她姐姐的主角。在電影中,她是一個獨立的女性,叛逆,追求自我,甚至有點不人道和疏遠。為了生一個男孩,父母在街上謊稱他們的女兒雙腿殘疾,希望獲得第二個孩子的生育指數。最后,他有了一個兒子,兩個孩子的年齡相差十多歲。當她的女兒高考畢業時,她本可以考入北京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將來當醫生。父親偷偷地改變了女兒的愿望,最終讓她去四川當地一所醫學院攻讀護理專業。結果,她的女兒大學畢業,成為一名護士。她所有的目的都是為了不讓她離開家鄉,早早工作,掙錢養家。
我們還可以從我姐姐和哥哥之間的回憶和對話中看到父母對這兩個孩子的偏愛。我哥哥想念我父親做的紅燒肉,但我妹妹卻想起我父親的“竹筍紅燒肉”。當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回家調查我妹妹是否真的殘疾時,我的父親非常生氣,因為我的女兒不想假裝瘸子被暴露了,并給她上了一堂慘痛的課。這種家庭狀況也培養了我妹妹從小就追求生活獨立的基因。
但由于一場車禍,一切都變了。在電影的開頭,它是災難的現場,告訴觀眾故事的背景。這時,我姐姐已經是醫院的護士了。她正在和男友一起為研究生入學考試做準備。她打算去北京讀研究生。禍從天降,父母雙亡。一個不太熟悉她的弟弟突然把他推到她面前。還可以看出,成年姐姐與當地家庭疏遠了。父母更愛弟弟,對妹妹漠不關心。事實上,電影中也有一些暗示來表達他們對妹妹的“關心”,比如用她的名字寫房地產,她母親給妹妹洗頭的照片,以及在車禍前夕不斷給妹妹打電話。雖然她最后沒有看到十幾個電話。
我妹妹突然無法理解撫養哥哥的現實。她最初的想法是找一個好家庭把哥哥送走,然后和男友一起去考研。我姐姐和我哥哥之間相差十多年。事實上,除了與父親和母親的家庭關系之外,沒有多少真正的感情。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年齡的代溝,他們很難有交集和共同語言。這也反映了許多中國家庭在現行的二胎政策之后所面臨的現實,即兩個孩子之間的年齡差異和相處問題。當國家允許放寬二胎政策時,許多家庭的大孩子已經十幾歲了。
在電影中,姑姑和叔叔是兩個性格反差很大的人。他們也是兄弟姐妹可以依靠的少數幾個親戚,但他們不能給兄弟姐妹更多實質性的幫助。阿姨是中國傳統女性的代表。她順從、勤勞、勤奮。這部電影的片名是我妹妹。這似乎是指章子楓扮演的第二代姐妹,但也包括朱元元扮演的第一代姐妹。當她和夏姐姐去俄羅斯紅場打工掙錢時,她接到母親打來的電話,說她的兄弟和孩子就要出生了,請她回家幫忙。她一句話也沒說就回家了。后來,第二代姐姐在家里長大。是他的姑姑幫助她哥哥的家人撫養孩子,她也有孩子。她的丈夫在輪椅上癱瘓了,整年都需要她的照顧。當弟弟和妻子遭遇不幸時,她希望妹妹,即侄女,像她一樣承擔起照顧弟弟的責任,但兩代人的價值觀明顯不同,因此有很多沖突。
小楊的叔叔是個不可靠的人。他喜歡打麻將,沒有家人。他似乎被錢盯上了。例如,他在車禍中騙取了2萬元;犯罪人并建議他照顧弟弟,從出售舊房子等中分得一份。事實上,他總是默默地在生活的角落里關心自己的侄子和孩子,他也是這對兄弟姐妹的親戚。在一個場景中,我姐姐第一次去她男朋友家吃飯。宴會結束時,當她走出家門時,她的.哥哥突然出現,并為她的母親向她的姐姐和男友的家人大聲喊叫,這讓她的姐姐感到尷尬,也讓她男友的家人感到羞辱。叔叔是這出戲的發起人。事實上,他擔心他的兄弟從此將無家可歸。
妹妹微妙的心理變化是電影的亮點,也是電影蒙太奇的魔力所在。首先,讓我們看看我們妹妹是什么樣的人。她很有個性。在男朋友的廚房里,她不吃男朋友交給她的蛋糕,導致盤子被打碎。她很勇敢,在醫院看醫生時指出了錯誤的處方。她沒有屈服,因為醫生的背景很艱苦。她心地善良,看到年老的孕婦冒著生命危險生第三個孩子。她在車后的哭聲是醫生的良心使然。她溫柔而與眾不同。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 20
清明節由于自己一個人宅在家三天實在無聊,便去看了電影—《我的姐姐》,怎么說,對于陳思誠的電影還是有好感的,畢竟唐探里有我最喜愛的昊然弟弟,但是這次的電影個人覺得并不是很好看,以下發言僅作為個人的觀后感。
可能是這次獨自一人看的,所以很多精力都集中在電影上,并不像平常和朋友們一起,會偶爾聊聊天什么的。首先是鏡頭,很多虛幻的遠鏡頭、半身鏡頭,說實話,可能是我的語文不夠好,根本不理解他想表達的是什么意思,可能這就是所謂的詩人眼中的朦朧美。哈哈哈……但是我并不想買賬。
其次是故事情節,故事主要講述了子楓妹妹飾演的護士某天突然接到電話電話,說爸爸媽媽出車禍死了,于是回到家里處理喪事,見到了并不熟悉的弟弟,姑媽作為家里的老大,幫忙處理弟弟和弟妹的身后事忙個不停,另一個弟弟在旁邊打麻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然(姐姐)剛開始并不接納弟弟,弟弟為了要吃一個媽媽做的肉包子跟她哭鬧個不停,后來還把泡面倒在她的床單上。姐姐為了能安心考研,然后去北京學醫,準備給弟弟找一個收養家庭。但是弟弟并不樂意,自己打電話告訴對方他有暴力傾向,這時姑媽也過來了,說“長姐如母,你現在的'任務是把你弟弟撫養長大”。然后姐姐就各種不樂意,反抗……中間的故事情節有點拖沓,以至于讓我看到一半想棄劇,最終的結局是姐姐在和弟弟相處的過程中逐漸接受了他,同時也放棄了找收養家庭,帶著他一起奔跑在陽光里。哦,對,補充一下,姐姐之所以如此討厭弟弟,是因為弟弟是在姐姐上大學后父母偷偷生的,小時候父母一直想生二胎,但是由于生育政策不允許,所以讓姐姐裝殘疾好辦準生證,但是在街道上門檢查時,姐姐剛好穿著裙子在屋子里跳舞,為此爸爸下手打了姐姐,中間還有其他的幾個情節講的是姐姐和父母之間的隔閡。
怎么說?我感覺劇情過于浮夸,為了表現姐姐的深情而過渡劇情,首先是父母雙亡,作為姐姐的姑媽忙前忙后料理后事,但是其他的舅舅們就只顧打牌,甚至絲毫看不出一點悲傷,現實情況肯定不是這樣,至少從我身邊看到的都不是這樣,自己的兄弟走了,孩子會不悲傷嗎?縱使再有隔閡也不至于一滴淚都沒有,兄弟也漠不關心的。
再說說姐姐和弟弟之間,因為考研,為了夢想就不管自己的親弟弟,畢竟那是自己的血脈相連的人呀。至少我的姐姐就不是這樣,她比我大五歲,在上學前班的時候我才出生,那時候每天早晨媽媽給她炒雞蛋飯,總會給我留一大半碗,在劉集上初中,每個周末回來了都會給我帶幾個小籠包,畢業了在武鎮學紡織,差不多一個月回來一次也會給我帶好吃的。后面出去工作了,我在上初中,每個周六回來總會和她打半小時的電話,關心我的學習,聊聊她的工作什么的。總是在細水長流的日子里關心著我,我相信,縱使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況,她肯定也會管我的。我姐姐可不就是比這更了不起的嘛。
所以整體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主題是想表現姐姐的偉大、無私,但是過于夸張,不過想看的小伙伴還是可以去看看,電影還是有可取之處的,畢竟子楓妹妹的演技還是在線的。
【《我的姐姐》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姐姐[經典]08-09
我的姐姐08-05
「我的姐姐作文」啞巴的姐姐01-27
我的姐姐高中作文-姐姐12-22
我眼里的姐姐作文-姐姐12-22
【我的姐姐作文】啞巴的姐姐12-13
姐姐請你原諒我作文,姐姐請你原諒我01-20
我是姐姐作文01-26
我的姐姐 作文01-26
我的“笨”姐姐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