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觀后感20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佰》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佰》觀后感1
因為疫情,已經有半年多沒有走進電影院,昨天拿著讀書打卡兌換的電影票終于觀看了2020年第一場電影—八佰。實實在在地被感動哭了,怎么能這么好。
電影出現的人物眾多,能被記住的角色多達十幾二十個,卻一點不凌亂,很多情節點通過個體以及幾個群體間自由切換的視角下得以完整順暢呈現,不得不說,管虎導演為這個故事選取的視角以及所做的視角轉換是一劑敘事的良藥。一部熱血沸騰的愛國教育片,讓我們再次感受到華夏熱血兒郎的家國情懷!
淞滬會戰末期,中國軍隊西撤,只留下四百二十余人固守上海。在生與死的抉擇中,“八百壯士”愿為和平、奔赴沙場,發出了不當亡國奴的怒吼。他們以血肉之軀誓死堅守,彰顯了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氣節。開頭,一條河隔著四行倉庫和租界。河的這邊斷壁殘垣滿目蒼痍,河的那邊萬家燈火歌舞升平。八百壯士,真實又熱血。不是神劇,他們是真實的.人,會死,會害怕,也想逃,一堆男人在一起也想討媳婦,也看著對面一河之隔的美女眼神發直。這群真實的人,守著一個倉庫,守護上海群眾的信念。明知是死,還拼盡全力的樣子,有著讓人無法直視的美。我們都知道現實,可是若在現實里完全丟失了理想,就真的有點無趣,是吧?!
戰場的刻畫從小角色入手,角色有成長,最后家國之情是自然的流露。電影首先展示他們是普通的真實的人,伴隨著他們親歷了一些事情,最后都成長為英雄。堅韌的抉擇與覺醒在重壓下更顯彈性, 每一個底層士兵的人性被解析重構,中華民族抵抗外侮的民族氣節未曾改變。我歌頌每一位英雄。
無論從何種角度解讀,2020年能夠在影院看到《八佰》都意義非凡,久違的熱血浪漫,愿世間再無喧囂。
《八佰》觀后感2
夜深了人靜了,指尖在手機滑到一篇報道時突然停下,大致內容是:電影《八佰》或許就是想通過回顧那段悲慘的記憶,向我們傳遞這樣一個主旨,歷史無法改變,但可以銘記,過往無法改變,但可以創造新的未來。
電影《八佰》講述的是在淞滬會戰后期,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余名官兵——為增強氣勢對外稱有800人,堅守閘北四行倉庫
一座橋,兩個世界,天堂和地獄。天堂是法租界,而地獄就是四行倉庫。
在戰斗中有勇敢的軍人,也有懦弱的逃兵。
懦弱的逃兵其實并不懦弱,他們也有自己的苦衷,他們有自己想念的`家人,有自己心疼的孩子,有心儀的愛人,也有自己想要保護的人。在同伴受傷時即使面臨著將死的險境,也會把同伴救出來,這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很大的蛻變。他們從一開始時戰斗只想躲起來,一心只想逃跑的心到為了消滅敵機而犧牲,為同伴的撤退爭取時間,這都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覺醒。
勇敢的戰士是人們所歡呼的,那為了抵擋敵人攻擊而在自己身上綁炸彈的軍人,為了營救戰友而受傷犧牲的軍人,是你們的精神使得在法租界的人們得到了覺悟,使他們有了戰死也要連接電話線、也要送國旗的決心,戰士們也沒有辜負他們的犧牲,他們用自己的身軀支起了那一次又一次倒下的國旗,擊退了一次又一次的敵人。
在接到撤退的命令時,即使不情愿,也抱著只要有一個人活下去榮譽就還在的決心,這不是認輸,相反,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勝利,他們向法租界的人們傳遞了為國家犧牲的精神,在戰士們倒下的時候,無數人們伸出了自己的手,那是一堵手墻,是扶起中國的手墻。
孤軍的背后是一個國家的悲痛,但也正是這群孤軍激起了法租界中國人的斗志。
《八佰》觀后感3
四行孤軍光與影,八佰壯士立國魂
“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飄蕩!”
“八百壯士一條心,千萬強敵不能擋。”
電影劇情來到尾聲,思緒卻難以收回。《八佰》,真正打動我的,是那種堅守與勇氣,這種刻在中華民族基因上的品質。也許他們早就知道了這場戰斗的結局,可他們仍然一往無前,向死而生。孤軍奮戰本已困難重重,而對外夸大守軍人數,是無奈,卻又是勇氣,何其壯哉!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我看到了一種對比,一種是戰士們“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笑”的視死如歸的精神,他們以八佰為名,面對著人間地獄,和日軍槍炮噴射出的殺戮火舌。而另一種,是在他們身后不遠的租界中,各國列強和所謂有頭有臉的國人,過著紙醉金迷,歌舞升平的生活。他們如隔岸觀火圍觀著,審視著這場戰斗,前者讓人為之動容,后者給人刺痛心靈的叩問。
我不禁想到了這樣一句話:“哪里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自古而來的英雄血統浸染了這片土地,那是鮮血的'紅,也是中國國旗上的紅。也許對于這些戰士,很多人并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他們的名字,我們不知道他們是誰,可我們知道他們為了什么而奮斗,面對戰爭,他們從歷史長河中緩緩上前,用血肉之軀,鑄就了生生不息的愛國熱情,而待到山河無恙,他們又默默隱去,這次,輪到我們該紀念他們,銘記他們,學習他們了。
我以敬仰之心寫下這篇觀后感,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八佰”這個悲壯的量詞將永遠的警醒后人。
懷抱一腔孤勇,他們,是我們的英雄夢。
《八佰》觀后感4
這部電影結束時,全場鴉雀無聲,都在默默的離開,這樣的場景絕無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淚。值得肯定的這是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以歷史為框架進行改編,刻畫出在抗日時期軍人民眾的真實寫照。我覺得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就是在大家觀影結束后忍不住思考,并且去了解背后的歷史。讓我心生慚愧對這段歷史知識的空白,這部影片是我重拾歷史認知的契機。的確這樣歷史應該被人記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應被人銘記。而“他們”的出現就是群像而非個人,“他們”沒有決策的權利,或許姓名都沒能載入歷史,拼死戰場,為抗日戰爭做最后的犧牲。
《八佰》全篇的戰場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畫展現,在家國情懷、民族危難之際,小人物隨之成長,以細膩的心理寫實手法層層遞進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長過程中,也反映著當時各種類型各種群體各種不同的內心活動。更是以一條河作為天堂和地獄的諷刺,在戰爭年代大多數民眾由麻木轉變為全民抗日的內心轉變。這部影片中你記住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他們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場有多個事件不斷地有層次的烘托宣揚愛國情懷。整部影片的故事流暢性很細膩同時也很悲壯。電影的觀感帶入性很強,仿佛就在經歷著這場殊死搏斗。“隔岸相顧,盼愿再無喧囂。”“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中華民抵御外侮民族氣節未曾改變,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珍惜和平年代!
無論大家以何種角度去解讀這部電影,文明理性討論。
《八佰》觀后感5
今晚看了剛上映的電影八佰,說實話給我的震撼還是非常大的,看完這部電影,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都是有血有肉的戰士,他們也有親人,也有朋友,但他們還是選擇了放棄小家保護大家。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鐵板,多少名戰士依然跳了下去,舍己為人并高聲喊出自己的名字,身上綁著炸彈,伴隨著炮聲消失在雪國之中,你以為他們就這樣白白犧牲了嗎?不,他沒有歷史,會記住他們,他們都是勇敢的英雄,永遠不會忘記!
隔岸觀火的百姓們,雖然戰爭就在眼前,中間只隔了一條蘇州河,但用天堂和地獄形容毫不夸張,一些愛國人士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刀子拼命給戰士們送電話線,知道這場戰爭不僅僅是400多人,更是中國人民的戰爭!
一位姑娘給戰士們來送旗,如果升旗的話,日本人就會發動猛烈的進攻,戰士們會損失慘重,即使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他們依然選擇了升旗。面對敵人的飛機大炮,他們并沒有害怕沒有退縮,用身體護住國旗,不讓國旗倒下,一波又一波人跑出護旗,他們想讓隔岸的中國人知道中國還在,他們沒有亡。
直到最后,戰士們都向租界撤退時,子彈如雨似的'打到了橋上,一支由中國建立的敢死隊拼命掩護著隊友撤退,此時的橋已經不再是灰白色,而是被鮮血染成了血紅色。這時他們也不忘隊友,冒著生命危險把隊友扛到安全區域,群主們伸出手擋挪開擋板,發了瘋似的想把戰士們拉過來,他們面對槍林彈雨,無所畏懼,這八佰人是真正的英雄,不只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八佰》觀后感6
《八佰》在上映后熱度不減,前兩天爸爸媽媽帶我去看這部電影。兩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但那些動人的畫面依舊歷歷在目。
這部影片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四百多人對外號稱八百壯士,用智慧、勇敢、鮮血阻擊敵人四天四夜的故事。
奔跑的白馬
這匹白馬在影片中總是在奔跑,潔白的身影和周圍黑暗混亂的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匹馬就像是每個中國人,無論身處于多么“黑暗”的環境中,都能保持自身的`“潔白”。說起白馬,也會讓人想到三國中的趙子龍。小湖北將端午幻想成趙子龍,將八佰軍團阻敵的現象當作護國行為。多次穿插白馬的奔馳,就是暗示“希望”依然堅挺的愿望。
保護旗幟
盡管知道升起軍旗會遭到敵人更猛烈的攻擊,堅守會更加困難,但大家還是義無反顧地升旗。日軍飛機低空俯沖,子彈射在一根根支架上,眼看旗幟就要倒下,將士們不畏犧牲,把肉體之軀暴露在敵人強悍的軍機下,用自己的雙手頑強地支撐著,將滿是彈孔的旗幟高高地揚在了四行倉庫的樓頂。正是因為壯士們迸發出的超強信念、無懼無畏的精神和前赴后繼的決心,才讓敵機大減囂張氣焰而撤去。即便犧牲慘重,輸了性命,卻激起無數國人的愛國熱情。
沖鋒過橋
謝晉元接到命令要撤出四行倉庫,但過橋就意味著將自己完全暴露在日軍的槍口之下,關鍵時刻,他帶領幾人首當其沖,引出敵人主力,為大家打掩護。在被日軍無情的子彈打中四五槍后,他支撐著手邊的槍跪在地上,用盡最后的力氣喊道:“趕快過橋!記住,活著就是勝利!”看到這兒,我不禁留下了眼淚。過橋的意義不在于生與死,而是要留下國人對抗戰的熱情,喚起他們對抗戰的決心,當國土被踐踏的時候,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當一個觀眾。
這部電影,就是要告訴我們每個人,每個中學生,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先輩的流血犧牲。銘記歷史,吾輩當自強。
《八佰》觀后感7
疫情來來,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看了管虎導演的《八佰》。很是慚愧因為這部電影我才知道這場如此慘烈的戰役,這次戰斗中我國實際參戰人數只有420人,為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800人,史稱八百戰士。
他是淞滬會戰后期,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余名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八百壯士”抱定為國捐軀的決心,以彈丸之地抗擊侵略者,激戰四晝夜,打退敵人十余次瘋狂進攻。其戰斗事跡之英勇,愛國氣節之豪壯,振奮國人,震驚世界。
它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被現場直播的戰爭。它以蘇州河為界限,一邊是歌舞升平的租界,一邊是滿目瘡痍的四行倉庫。就像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獄。這場戰斗是淞瀘會戰的最后一役。團長謝晉元,明白這一站的意義,敵我戰力相差的巨大,他已經做好全軍覆沒的準備。四行倉庫背靠租借,地理位置懸殊,且易守難攻他是四家銀行的合資倉庫。有大量食物軍用級醫物儲備,倉庫附近還裝有30萬立方米的'巨型煤氣罐。
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爆炸,日軍擔心戰火波及租界,不敢輕易使用重型武器。西方列強為避免戰火波及租界,強迫國軍指揮部命令謝晉元撤退。盡管謝晉元再三表示拼死一戰的決心,但軍令難為。
10月30日當晚,800壯士只得在槍林彈雨中,分組撤退。電影的結局就定格在沖橋的這一幕。
他是一個看了就讓人忘不掉的電影,我們也不會忘記800壯士在那四天四夜的煎熬。國人皆如此,倭寇豈敢!
當面對日本軍隊先進的武器裝備、羅馬盾牌陣時,戰士們無法抵抗強火力壓制。他們紛紛在自己身上綁上手榴彈,用自己的身體炸毀了敵人的羅馬盾牌陣,抵御外敵,這也是我覺得最震撼的鏡頭之一。
《八佰》觀后感8
9月20日,這一天,使我悲哀;這一天,也使我憤怒,因為我去看了電影《八佰》。
電影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后一役,主要故事講述了在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名壯士在上海“四行倉庫”奮力對抗三十萬日軍,并奮戰四天四夜的.故事。這場戰爭是中日第一次正面交鋒,持續了大約三個多月,當時上海瀕臨淪陷,人心渙散。為了能夠穩住人心,取得最后的勝利,第88師262旅524團團長謝晉元率420多戰士,收到命令堅守最后一道防線“四行倉庫”。為了迷惑日軍,壯大聲勢,謝晉元對外宣稱一共有800將士,但實際上只有四百多人,這也就是電影片名《八佰》的由來。
《八佰》這部電影讓我十分悲憤,而最使我震撼的就是陳樹生舍身炸日軍了。鄭愷飾演的陳樹生為真實“八百壯士”之一,在發現敵人企圖用鋼板陣爆破樓體時,身綁手榴彈毅然跳下倉庫,用身體砸進敵陣,與敵人同歸于盡,僅給母親留下“舍生取義,兒所愿也”八字血書。陳樹生豁出命來也要守住陣地的大義凜然,影響了戰場上的其他士兵。他們也紛紛排成一列,身綁手榴彈,高聲喊出自己的姓名,一個個一躍而下。這些畫面,深深震撼著我,感動著我,讓我淚流滿面!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站在蘇州河對岸租界的一個人流著眼淚激動地說。落后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少年,更要發奮讀書,掌握更多科學知識,長大為祖國效力。周恩來總理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努力讀書就是為了讓中國不再落后,不再挨打。
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要感謝這些先烈們,這是他們的犧牲換來的!我們要好好學習,不辜負先烈們的初心,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八佰》觀后感9
因為疫情,已經有一年多沒有進電影院了,由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暑假有幸和爸爸媽媽觀看了2020年的第一場電影——《八佰》。
通過觀影介紹,我得知這是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也是一部票房很高,又有我喜歡的演員鄭凱和俞灝明,讓我對這部電影充滿了好奇。
對歷史沒有多少了解的我,在爸爸媽媽的初步講解當中,大約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了解。這部電影由管虎導演執導,電影出現的人物眾多。它講述的是淞滬會戰末期,中國軍隊西撤,只留下420余人,固守上海,但是為了迷惑敵人,謝晉元報出虛假人員800人,這才有了“800壯士”之說。在生與死的決擇中,“800壯士”為和平奔赴沙場,發出了“不當亡國奴”的怒吼,他們以血肉之軀誓死堅守上海,彰顯了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氣節。
電影的開頭是一條河,隔著四行倉庫和租借,河這邊斷壁殘桓,滿目蒼夷;河的那邊,萬家燈火,歌舞升平,影片一開始就是以逃兵的世界進入,這個老百姓以及逃兵誤打誤撞被編入了自行倉庫的國民***軍第八十八十五二四團。
這些人有從鄉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上海的繁華,卻被誤當成逃兵,抓起來送進四行倉庫;也有積極領軍餉,消極上陣的老兵油條,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這些本來習慣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被迫經歷了這場戰斗。
“兄弟們,我們這些軍人一步都沒有退守!東北淪陷,華北淪陷了,但是現在因為有你們,上海還在!”這段臺詞,簡直將現場觀眾的愛國情懷和淚點激發到了極致,全場充滿了嚶嚶的.抽泣聲,中國正是有這樣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強大。
電影結束時,全場鴉雀無聲,都在悲痛的情緒中默默地離開,這樣的場景是我沒有見過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
沒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沒有真正的英雄,畢竟他們和我們一樣也只是凡胎肉體,是父母細心呵護養育長大的。歷史雖然過去了,但是要牢記歷史,要努力讓自己更強大,少年強則國強,吾輩應當自強自立!
《八佰》觀后感10
前幾天我看了剛上映的電影《八佰》。說實話,給我的震撼還是非常大的,看完這部電影,心里有種說不出來的感受,都是有血有肉的戰士,他們也有親人,也有朋友,但他們還是選擇了放棄小家保大家。
一條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千里洋場。這就是電影《八佰》里展現的畫面。影片一上映票房就破億,它所帶來的不僅是希望與絕望相纏繞所呈現出的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交加的心靈撞擊。
《八佰》中的人物并不是非白即黑,而是摻雜了許許多多的灰色地帶——租界地的民眾,起先想要逃跑不想抗戰的士兵,開賭場的大姐等等,他們不是純粹的“黑”,也不是純粹的.“白”他們是在等待被喚醒的一個個灰色的靈魂。影片中的人物曾說過;“那邊是天堂,這邊就是地獄”。河的這岸是滿目蕭然,河的那岸確實繁榮。這一反差,的確讓人心酸與憤怒。“天堂”充斥著麻木,“地獄”充斥著不屈與堅守。“地獄”承載著卻是我們這一民族的脊梁。
當主動的壯士們,一個個從樓頂無畏的跳下引爆自己時,接連不斷地爆炸聲炸醒了河對面愚而又麻木不仁的民眾。“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這句話被深深地印在每個人的心底。當國旗被升起時,民眾歡呼叫好時,中國人的家園情懷,才被真正喚醒了。
影片最后在廢墟中出來的白駒,則意味著中華民族遭受著重重磨難,早已千瘡百孔卻仍然充滿希望。
那匹白駒,它是希望,也是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一起重新燃起中華民族的自豪,塑起中華民族永不曲折的脊梁。
《八佰》觀后感11
今天我懷著一顆激動的心,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觀看了一部振奮人心,令人動容的電影《八佰》。
這部電影中的每個人物都是有血有肉,不畏犧牲的英雄。它主要講述了淞滬會戰時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英租界只有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個日夜,誓死保衛祖國防線的事情。整個過程扣人心弦,還有許多情節讓我們不由的流下了淚水。
這一段是最讓我振奮的————當時四行倉庫已被日軍包圍,而且到處都是激烈的轟炸聲,然而駐守倉庫的國軍就連一面國旗都沒有,這時河對岸有人把國旗綁在自己的身上,冒著生命危險把它交給到了戰士手中,國軍英雄不懼犧牲把國旗在四行倉庫的頂層高高升起,民眾們也為此而感到振奮,他們在不停地歡呼,每個人都咬著牙,含著淚!
這時日軍也發動了更加瘋狂,殘暴的進攻。為了應對日軍的進攻,英雄們也組織了敢死隊,他們把炸藥綁在自己的身軀上,前仆后繼,用自己的血肉之身阻擋了日軍的一次次進攻。對岸的民眾看到此景都憤怒的攥緊了拳頭,真想沖上去同他們一起戰斗,此時的人們心中是多么的憤怒,多么的悲痛!而我們的英雄又是多么的`英勇,多么的無畏!
日軍眼看久攻不下,又開始用轟炸機對倉庫狂轟亂炸,他們的目的就是想炸掉我們的國旗,摧毀我們的意志,而我們的軍人毫不退縮,他們用鮮血和生命保住了旗幟,他們也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全世界:中國不會倒,中國不會亡。
影片結束時,我的心一直是激動的,憤怒的,拳頭也是緊握的!
最后我想說:同學們,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父母、老師把最好的都給了我們,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珍惜當下,努力學習,懂得感恩,報效國家!向為了和平而流血犧牲的先烈致敬!
《八佰》觀后感12
今天,我們全體人員觀看了一部振奮人心,令人動容的歷史題材電影《八佰》。
我們生活在如此繁華昌盛的今天,是多少革命人士不懼危險,不怕犧牲為我們后輩打下的江山。在觀看電影中,給我帶來的震撼和感想不是一點點,在電影中雖然刻畫的每個人性格不同,但是都是有血有肉,鐵骨錚錚的硬漢形象,為了保衛祖國最后一道防線,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電影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有許多情節讓人淚目。
在觀影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河對岸的愛國民眾不畏懼生命的危險,趁著夜色游過河對岸將國旗帶到四行倉庫,交到壯士們的手中,在危險面前,在正義面前,團長選擇升旗,他希望這樣的選擇能夠燃氣中國人民的斗志與激情,也讓中國人民燃氣希望,不要“隔江猶唱后庭花”。為了鮮紅的旗幟能在四行倉庫平臺上升旗,戰士們奮力抵抗,以血肉之軀,前仆后繼。守住了戰士們用生命、獻血凝固而成的國旗,讓它屹立不倒。戰士們用行動告訴全世界,中國不會倒下,中國不會亡。在國難當頭,外敵入侵之際,我們會前仆后繼的去戰斗,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屹立不倒。
河對岸有愛國人士,也有“麻木不仁”的'一群人,隨著鏡頭在“浴血奮戰”與“坐以待斃”間來回切換,讓我感覺到民族的悲劇,八佰壯士是個孤獨的存在,即使絕望的死亡感,無力感,卻絲毫為動搖戰士們愛國之心,他們愿意舍生取義,喚醒對岸掩耳盜鈴式的自欺欺人。
當然,整部電影下來,那些用生命用血肉來守護國家的戰士們,是真正的英雄,是民族之魂。明知倉庫是墳墓,甘愿舍命守護,明知前面是刀山火海,拼命也要遵守軍令。
致敬那些舍生取義的民族英雄,八佰壯士誓死不退的血性和中國人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這些都應該被和平年代的我們銘記。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我們應該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八佰》觀后感13
8月22日老師組織我們班的部分同學在德百的影院一起觀看《八佰》這部新上映的抗戰電影,時長大約156分鐘。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一九三七年的凇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天4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開始一群人去往上海,參加淞滬會戰,保衛上海,租界那里有很多德國人,他們租了中國的國土。那些人去往上海,快要到達時,這群人遇上日本鬼子,他們逃的逃,躲的躲,還是沒有逃過敵人的屠殺。他們到達四行倉庫,被安排完畢后,有一群平民來到這里。他們被送往租借這個安全的地方。他們和敵人戰斗了4天4夜。
中間有個片段讓我難以忘懷,鄭凱演的陳樹生要綁著手榴彈跳下去,在歷史上陳樹生是一位抗日英雄陳樹生當時在四行倉庫也有這樣對抗敵人,只有用種量砸進盾牌的.隙縫,才能真正的摧毀敵人。
從1931年至1945年,中華民族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在長達14年的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戰爭里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御外辱的偉大篇章。十四年的抗戰中中華民族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
《八佰》這部電影讓每個人的心情都很激動和感動,興奮與悲壯。我在觀看影片的時候,全程精神緊繃,一分一秒都不想錯過,蘇州和隔開的或許是兩個世界,但中國人的心不會被分割,會更加團結,這震撼人心的戰斗必將喚醒更多的中國人投入保家衛國的戰斗中去。
《八佰》觀后感14
昨天晚上和同學一起去看了電影《八佰》,今天想寫一點看這個電影的感受。
電影的大背景是在日軍入侵上海的情形,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整個電影內容讓人看著還是很熱血的,河對岸的燈紅酒綠和這邊的一片狼藉和廢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同階層的人的心理狀態刻畫的'也入木三分,故事人物特別多,每個角色都是“小人物”成長起來的。從剛開始的唯唯諾諾,想當逃兵,一步步的在隊伍頑強的抗戰、殊死拼搏中被感染,成長成為用身體擋住日軍一次次突襲的軍人。
整個戰爭場景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感覺的的確確就像是真實的場景。武器裝備的懸殊和中日兩國軍隊素質這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它不需要用第三人稱旁白的表現手法,從戰斗的過程中就表現的淋漓盡致。戰爭太殘酷了,國軍表現的特別頑強,誓死保衛國民黨旗的那一段很燃。
機槍連輪流抱著炸彈往下跳穿透日軍鐵桶陣的這部分,表現的太好了,直接戳中了我的淚點,情不自禁的流下兩行熱淚。正如電影里面說的,倘若所有中國人都抱著這種必死的信念去御敵,何愁有外敵。(原話應該不是我這樣說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
談到這個,我覺得看歷史總要從中感受點什么。為什么國軍那時候好幾百萬的軍隊打不過只有自己十分之一的日軍呢,這個真值得深思。中國人民得團結起來,我們是一個擁有5000年傳承的泱泱大國,如果所有中國人擰成一條繩,何愁別國來欺負我們。
最近美國經常在外交媒體上對中國發難,作為每個中國企業,每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站起來了。我們背后的國家很強大,但國家之強大,需要我們國人來充實它,建設它。不僅僅是在軍事上,更應該在技術、科技、文化等方面一步步走向國際的領先,相信不久的將來,再不會有其他國家敢拿中國說事!
《八佰》觀后感15
前半部分因為畫面質感高,場景特別真實,很喜歡,電影過半后,感覺劇情的推進很尷尬就開始疲勞了,感覺可以剪掉一些,沒必要拍這么久。但是我還是推薦各位觀看,其一是我喜歡它的象征意義。其二是我平時對愛國教育片無感,但在中美大背景上我卻覺得這是碗好雞湯。
在學生時代,時常會思考語文課本上文天祥與岳飛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行為意義在哪里?雖然從情感上認同,但是說不出個理由來。
后來在社會上多少有點閱歷后,切身體會到要想辦成事,合作的人得有共識,越大的事越需要更多的人都達成共識,否則就會變成孤軍奮戰。抗戰的背景,是幾十萬的國軍兵敗如山倒,是四萬萬國民,仍有很大的比例在心態上要么是隔岸觀火,事不關已,要么是竟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要么是以為不打仗了就可以回家種田,要么就是投降派。對于抗日是非常缺乏共識的,人數再多,力卻無法往一處使,也是一盤散沙。
上海四方倉庫高調的敗戰直播,八百壯士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毀滅之路,于是有了非同尋常的意義,他們用鮮血和信仰在黑暗中劃出了一道光,給背后的民眾樹立了敵人并非不可戰勝的信心,實際上是加速了整個民族達成抗日的共識。這些英雄,選擇了功成不必在我舍生取義,此我所求的自我犧牲,甘為后來者鋪路,當然值得我們紀念!
而將目光移回現代,對比被美國一打就認慫的中興、抖音,以及硬扛到現在的.華為,是不是頗有幾十萬國軍和八佰的即視感。區別在于,八佰被當成棄子,而華為的背后站著支持它的國家;八佰為了喚醒民眾而自我犧牲,而華為的背后站著已經在民族意識上覺醒的10多億同胞。
可是正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這一代人的共識并非在于民族意識,而在于是自主研究,還是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長期無法形成共識。這一看是不是又頗有站在八佰背后的民眾的即視感?
《八佰》觀后感16
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這就是電影《八佰》呈現的畫面,它所帶來的并不僅僅是絕望與希望相纏繞所呈現出的一種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
整部影片采取類似正反論證的形式,輔以借代、倒敘,帶我們穿梭回那個破敗的年代。現在的生活有多幸福,過去的戰場就有多殘酷,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展望將來。
在影片的槍林彈雨中,見證了軍民在戰爭環境下的人格成長,從畏敵、怕敵到拒敵、迎敵,從貪生怕死到不畏犧牲,從事不關己到眾籌集資,從隔岸觀火到眾志成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當戰爭來臨時,無論是種地的`農民還是在校的學生,上了戰場都是士兵,不知道下一秒等待你的究竟是你的呼吸還是子彈穿過頭顱發出的瑟瑟風聲。
垃圾橋(又名浙江路橋)好比楚河漢界,不同的是,橋的兩邊份屬同一個國家,同一座城市,一邊夜夜笙歌,另一邊卻四面楚歌。影片中的白馬頗有《辛德勒名單》中那位穿著紅色衣服小女孩的意味,代表著遺失的也是僅存的美好念想吧,它的純白與戰爭的鮮紅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反襯著戰爭的殘酷。兩次出現身穿戲服的將士,身騎白馬,手握長槍,雖千萬人吾往矣!這不就是單槍匹馬截江救阿斗的趙云嗎,如果說關羽是義薄云天的代名詞,趙云則是曲線救國的代名詞,每位將士都懷著“中興漢室”的不屈意志,何愁大業不興,漢室不興。這種氣勢,頗有以一敵百的意味,這也就解釋了為為什么區區數百人,讓人有這是8000人甚至80000人的感覺。
那座不能倒的旗幟,是民族的意志,國家的脊梁,也許歐美國家永遠也理解不了這種強大的精神力,它是幾千年民族精神的沉淀,同時也是一劑良藥,治愈當時病入膏肓的泱泱大國。四行倉庫,不僅是四個銀行的倉庫,也是中華民族頑強拼搏,不畏犧牲,勇于抗爭的精神倉庫,塵灑山河,山河猶在,我們永遠記得你的微笑。
《八佰》觀后感17
今天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觀看了電影《八佰》。在這之前,聽朋友們談論說這部電影很精彩,當我在影院坐了兩個多小時從頭到尾看完后,內心更是久久不能平靜。
電影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的歷史,繼東北淪陷、華北淪陷后,國民黨軍隊大規模撤退時,謝晉元團長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軍團卻堅決地留守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殺敵,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中國軍人的骨氣和血性!
留守的人中還有一部分是來自其他縣市支援的人,有的人意志不堅定,有的人想回家娶妻生子,有的只是想看看大上海的繁華……他們卻不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整個中華大地,硝煙四起,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日軍的鐵蹄踐踏著祖國母親的每一寸身體,落后就要挨打,這是人類數千年歷史長河中的不變法則!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這是怎樣的`家國情懷,當國民黨軍隊都在撤退時,這群人卻是當時的逆行者!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沒有充足的糧食儲備,卻有讓全世界都敬畏的信念,那些渾身捆綁手榴彈,縱身跳入敵人鋼板陣中的一個個“陳樹生”,早已抱著必死的決心投入這場敵我力量懸殊的決戰,國難當頭,他們用血肉之軀,鑄就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不朽豐碑!
在戰斗之初,生活在依舊歌舞升平的租界里的同胞,似乎還覺得此次戰斗與己無關,但看到壯士們一個接一個跳入敵陣,與敵人同歸于盡后,中華兒女骨子里最深沉的民族精神被激發了出來,捐款、捐物……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積極支持前線的戰士們!愛國是需要傳承的,涓涓細流匯聚成江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無數先輩們前赴后繼的奉獻才有了如今的太平盛世!
電影中令人感動的地方很多,看完后我的內心很受觸動,被那個年代的人們所感動,從來沒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愿我們珍惜幸福生活,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愿世界沒有戰爭。
《八佰》觀后感18
很久不曾寫什么東西,今天,一個人坐在辦公室里,回想不久之前看《八佰》的場景,我決定,還是提筆,寫一寫自己的觀后感受,都說一千個讀者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以下內容畢竟是一家之言,真有措辭有誤之處,還望各位見諒。
觀看《八佰》,何香凝的這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堪稱整部電影的點睛之筆。
整部電影是基于四行倉庫之役來創作的。電影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應該是這三個場景:
一是謝晉元收到撤退命令,得知真相后說的那句你們就是這樣定義這場戰斗?語氣里的崩潰,痛心的眼神,只能一個虐心表述我內心的感受。
二是主動殉戰的陳樹生,在他自爆前的那個敬禮,在我的腦海久久揮之不去,在他的臉上,沒有后悔,沒有難過,有的只是丈夫許國,實為幸事。
三是租界巴蜀商會的.刀子請愿以身涉險,給國軍運送電話線。
說真的,三個場景,導演都狠狠的抓住了我的淚點,我想,這應該是所有觀影人的共同感受,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電影的精彩,震撼我承認,但或許是應為藝術創作的原因,歷史上,四行倉庫之役的撤退,其實是得到日本軍部同意的,可是,影片的展示讓人覺得有點不解,影片中,部隊的撤退部分,個人看起來更像是導演的一次個人煽情。
我也知道這不是一部紀錄片,更不是教科書,只不過是一部電影,我們就應該允許他有創作空間來表達這場戰役,但是正是因為這樣的創作空間,讓人感覺到了當時戰爭的殘酷,同時也有些嚴重美化了GMD抗戰之感。取材畢竟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我們在創作之時,還是應該尊重歷史,不應太過美化,特別是對于那些熟知歷史,了解八百壯士最后的結局的人來說,這樣的結局或許會讓人難免有些憋屈。
《八佰》觀后感19
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淞滬會戰失利后,為了掩護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及其他國民革命軍向西撤退,謝晉元帶領一營國民革命軍戰士與日軍在四行倉庫展開激戰,完成阻擊任務,成功掩護第八十八師及其他國民革命軍撤退。電影《八佰》即是在背景下創作的。
雖然號稱“八百”其實守衛四行倉庫的不到四百人左右,為了迷惑敵人,他們向外放出的消息是八百人。因為此時會戰結束后的大部分部隊正在撤退,因此,他們在這里的戰斗注定是沒有任何援助的,這是一個死局。謝晉元曾告訴部下:“本軍所奉的命令就是要死守四行倉庫,與最后陣地共存亡。所以這個四行倉庫就是我們四百多人的墳墓,我們全都要戰死在這里。我們中間只要還有一個人在,就要堅守陣地,和敵人拼死戰斗到底!”。
戰士們敢于為國捐軀的英勇精神令我感動,如預期中的,《八佰》中的確不乏“燃”點、“淚”點,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我對四行倉庫保衛戰中激烈壯烈的想象,但是這種填補因為審慎而讓我剛看完時甚至微微有點不滿足,覺得導演在對這場戰役的正面褒揚也即“熱血”的敘事上稍顯吝嗇,讓人看到了更多熱血之外的多角度審視。然而回頭細想時,又恰好是這些多角度的審視讓戰役更加真實和耐人尋味。
影片中很多場景之于太平盛世中成長的我們而言,是不可想象的,影視作品反映出來的不過是當時的.一些縮影,真實與否無需定論且殘忍。但是我們知道,真正的戰爭遠比影片來的激烈且殘忍,那些戰爭所帶來的破壞與犧牲也是永遠無法磨滅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唯有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愿世界和平!
《八佰》觀后感20
今天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電影院終于開門了。我滿懷著欣喜和期待,和媽媽一起去觀看電影《八佰》。進去時的我滿懷著欣喜與期待,出來時的我卻懷著悲憤。綁炸彈“快,快來綁緊一點。”當時日本的攻城甲快要把西墻推翻了。日本兵在樓下,由盾牌的掩護,安置著炸彈,準備給西墻最后一擊,徹底打垮在這駐守的軍隊。就在這關鍵時刻,中數彈也絲毫沒有退縮,用血肉之軀,換來了這次交鋒的勝利。他們舍生忘死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也讓我感受到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正是這些戰土們用生命換來的。
升軍旗第二天晚上,女學生不顧生死,夜游渡河,送去了國民黨的軍旗。當他們決定升起黨旗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決心。因為迎接他們的將是日本人的.怒火和敵軍飛機的無情掃射。當朝陽從東方升起,軍人們高高舉起黨旗,當軍旗緩緩升起的時候,不論是軍人還是對岸的民眾都肅然起敬。之后隨著飛機的轟鳴聲,所有人都進入了戰斗狀態。當軍旗快要倒下的日候,有許多戰士土都沖上前死死地抱住軍旗,不讓它倒下去,那是一種不能倒下的信念,那一幕幕至今在我腦海里浮現。過大橋當最后一天的時候,謝團長接到了上峰撤退的命令。雖然撤退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但是為了戰士們能夠活著,他還是決定退到租界去。租界的光鮮亮麗、燈火通明和對面四行倉庫的槍林彈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大部分人撤退的時候,還是有人留下來了,他們為讓戰友們安全過橋留了下來,為了自己心中保護他人的信念,為了自己身后的親人,他們義無反顧地踏上了一條永不回頭的路。他們的前仆后繼,也喚起了中國人的愛國熱情,不愿做亡國奴,團結一切力量來抗擊日本侵略者。
四行倉庫一戰其實只有四百多人,但是為了來抗擊日本人,對外宣稱我們有八百人。這些人有的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但是歷史會永遠記住他們,我們會永遠記住他們,永遠永遠……
【《八佰》觀后感】相關文章:
《八佰》觀后感01-22
《八佰》觀后感01-29
《八佰》觀后感01-31
《八佰》觀后感01-24
《八佰》觀后感01-31
《八佰》觀后感02-03
《八佰》觀后感01-27
《八佰》觀后感01-28
《八佰》觀后感01-28
八佰觀后感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