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精選15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 篇1
天去看了“岡仁波齊”這部電影,淘寶8.8的評分算是相對客觀的,它稱得上這個評分。
用一個詞來評價觀影的感受:沉悶,如果多加幾個字那就是:非常沉悶。影片講述的是西藏芒康一個農村,一位老人為了實現前往拉薩和岡仁波齊神山朝圣的心愿,決定年后前往。村里人聽說此事后,幾個有想法的年輕人加入這次朝圣之旅。故事情節非常簡單直接,就是單純的朝圣。至于路途中發生的生孩子、撞車、拉薩打工的插曲,如同幾滴雨水滴入大海,激不起半點漣漪。
這部影片可以說是無情節、無背景音樂、甚至是無主角的三無電影。總共十二個人去朝圣,但是從始至終能讓我知道個人背景的不超過一半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扎扎。這個小女孩兒磕長頭的姿勢并不標準,但是出現在一群大人的朝圣之旅中,本身就讓我生起一份敬意。加上他在影片中單純的表現和純潔的眼神,讓我印象更加深刻。我在想,在扎扎這個年紀,她本身可能并不清楚朝圣到底有什么意義,他能夠理解的可能就是大人們要去朝圣,而朝圣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她也希望能夠做這樣的好事,所以她要去。朝圣之路很艱苦,扎扎能有這樣的毅力,讓我這位成年人充滿敬意。這部電影沉悶另外的原因是很多的場景無對白,即使有也是簡單的幾句話,激不起觀眾任何的興奮點。而且,這種無對白的鏡頭經常持續好幾秒,讓人更覺悶得慌。整個觀影過程中,看到觀眾有反應的一段就是在睡覺時,講其中一位兔子眼的幾句話,觀眾給予輕微的笑聲回報。最讓人感到不解的是在他們最后在岡仁波齊繞山的時候,突然結束,這個結尾結的觀眾很錯愕。在忍受了前面一個多小沉悶的場景后,觀眾的心好不容易隨他們來到了岡仁波齊,而故事卻在此戛然而止。就像是一個單身幾十年的單身狗,向世界宣告我有女朋友了,但卻不告訴大家她是誰。觀眾經歷了前面漫長的鋪墊后,終于有點觀影狀態,對后面的故事正有所期待,這時突然從中被叫醒:喂喂,已經結束了。這種感覺,有些不爽。不知道是導演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舉。
但這部半紀錄片似的電影這么沉悶和單調,在近期變形金剛、異變等國際大片集中地檔期中獨領風騷取得最高評分,肯定有它自己的價值所在。一個人人都喜歡的東西,肯定是能夠與之產生共鳴的東西。人與人就是這樣,情侶之間能夠相互吸引和認可不僅僅是因為異性,還是因為兩人之間能夠產生共鳴。這部電影也是,既然能有這么高的評分,雖然在情節上打觀眾了個措手不及,但是在心靈上卻成功產生了共鳴。相信看這部電影的人都是有情懷的。我們都知道西藏是很神圣的,因為那里佛教盛行,五千米的海拔被稱為離天堂最近的地方,而且藏民的信仰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在當下大家都談信仰缺失的年代,藏民虔誠的信仰顯得神秘而且讓人敬佩。所以,從我的觀點來看,很多人看這部電影,一部分原因就是沖著信仰去的。這并不是說要塑造個人的信仰,而是希望能讓自己與信仰更近,好讓自己感覺自己也是有追求的。這并不是件可悲的事,反而覺得挺好,因為畢竟在這些人的心目中,信仰還是件被關注,值得被追求的一件事,也正因此這部電影能和觀眾產生共鳴。另外一個產生共鳴的原因是我想是很多去過西藏的人看到沿途風景,就會想起自己曾經的故事。這部電影的朝圣之旅就是一條觀眾沿著318國道的回憶之旅。坐在我旁邊的一家三口,從他們的談話中得知,他們以前去過西藏。當鏡頭轉到某一個路碑、某一條河、某一座山、某一個湖的時候,他們就點出這不是那什么山什么湖,我們當初怎樣怎樣。所以我一部電影看下來,收獲了兩個故事,這也是意外的收貨,也更勾起我對西藏的向往。
一部電影如果僅僅能夠與觀眾產生共鳴就可以被評得上這么高分,顯然有些低估觀眾的眼光。之所以稱它為半紀錄片似的電影,是因為它對藏區的展示很真實。影片開始展示的藏區生活,朝圣途中遇到的好客的藏民,以及直接展現的藏區農村的落后景象,與我從書中和視頻中看到的,以及想象的基本上一致,讓我這個沒去過西藏的人都感到很真實。此外,影片對318國道沿線藏區美景的展示也是不遺余力。枯黃的草木、湛藍的天空和白云、大片的油菜花田、清澈的湖水以及潔白的雪山,給人視覺上的體驗足以勾起人們對這個地方的向往。
這些多方面的因素讓這部電影雖然沉悶卻仍能得到廣泛好評,導演應該也為此欣慰。雖然沉悶這個詞仍然是我對這部電影的最深印象,但是它真實反應的景象讓我漲的見識、藏民虔誠朝圣的信仰以及沿途美景帶來的視覺體驗仍然讓我感到滿足,所以這是一部好片,值得推薦。
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 篇2
今天我看了電影《岡仁波齊》,受益匪淺。在這部電影里,我知道了許多不了解的知識。片名《岡仁波齊》是指岡仁波齊峰,它位于西藏自治州普蘭縣境內,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也是中國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岡仁波齊”在藏語里是指神圣的意思。普拉村的尼瑪扎堆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和叔叔去拉薩和岡仁波齊朝圣。這一年正好是馬年,也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普拉村里的許多村民也希望加入到尼瑪扎堆的朝圣隊伍之中。這支隊伍里有即將臨盆的婦女,有家徒四壁的屠夫,有自幼殘廢的少年……每個人都懷著自己的心愿和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神山,這十一人組成的隊伍,踏上了20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從芒康到拉薩不但有2000多公里,還要一路磕長頭前行,如果是我可能走不到就半途而廢了。最令我震撼的是:他們能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地前行。我想:他們到達岡仁波齊山頂一定會十分興奮,喜極而泣。我敬佩那孕婦,她的肚子里有著即將出生的孩子,她竟挺著大肚子去朝圣了。我更敬佩那位自幼殘廢的少年,在家人的鼓勵下,朝圣去了。
我敬佩朝圣者對信仰的虔誠,對大自然的敬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朝著明確的目標努力奮斗,也許成功的就會是你。
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 篇3
像我這樣所謂的修行人,對于磕長頭朝拜拉薩,連觀想一下的勇氣也沒有;有時候去藏地碰到在路邊匍匐的行人,連眼神都不敢在他們身上停留太久。
《岡仁波齊》在我的內心狠狠的扎了一下;對于一個靈魂就是信仰本身的民族,除了深深的敬仰,我沒有資格評論;但對于修行人而言,他們所表達出來的菩薩的勇氣,對于苦難一點點都無所畏懼,對于眾生苦樂的承擔也無所畏懼,這才是所謂的勇氣吧!雖然理論上知道很多,但真正的勇氣表現出來,確實讓人震撼!
然后是對于眾生的惦念,不論是楊培叔叔還是路上碰到的老人家,都一再的說“要想到為所有的眾生,所有的苦難眾生去朝拜”這種惦念更加讓他們慈悲,堅韌吧!
再就是他們對于生死平和的態度,生對于他們來說是喜悅的,也是平常的,所以一個即將臨盆的人去朝圣,那么平常;楊培叔叔死了,死就死了,像生一樣自然,沒有哭天抹淚,他們真正接受這種無常,接受這種生死的自然規律。
最后就是對于困難表現出來的談定、隨緣;車子壞了,壞了就壞了,拉著走,沒有抱怨,沒有詛咒老天爺,也沒有自艾自憐;到拉薩沒有錢了,沒錢就去賺,那么平常,自然;還有在河邊跳舞的一段,他們的喜悅,很容易。
從頭到尾,沒有很多的臺詞,沒有大喜大悲,一切都如他們的靈魂一樣安靜、平和;就像他們的生活一樣,一點都沒有華麗的成分,但對于生命來說,這才是真正的華麗吧!
我想起米拉日巴尊者說的一句話“我的宗教,是生死無悔”!
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 篇4
這兩日,朋友圈被《岡仁波齊》刷屏,看過的、沒看過的都被催人淚下的影評感動著、鼓舞著,看過的借著影評再回味對比一下所述與內容是否吻合,再補充一下自己不知道的拍攝幕后和沒有看到的深度與廣度,沒看過的計劃著拖家帶口的去看。
前兩天我也去看了,過程中幾次被畫面擊穿淚腺,被他們的虔誠、被他們的平靜,但是流再多淚,別人的故事終將過去,我們還是要回到我們自己的生活中來書寫自己的故事,怎樣讓這種震撼通過反思在自己的生活中發酵成養分、成為向前的動力來滋養我們的生命才是文學藝術作品的最終目的。如果不能將其中的'能量拿來為自己所悟、所有、所用,幾天以后熱度平息,一切又回復到從前的樣子,油是油水是水,依然過著從前慣性的生活,那么再多震撼、感人的作品也是無濟于事的。
我一直認為,看電影不是看一場熱鬧,而是到別人的靈魂里看見自己,觀后感也不是評價別人,而是把自己放到那個情境下問自己會怎么樣?用以照鑒自己并修正自己。
我看書和看電影聽故事總是喜歡把自己置身于那個場景之中,問自己,如果那個當下是我,我該怎么選擇?
我把這段兩千多公里距離,長達一年的朝圣之旅拉長做自己的人生朝圣之旅,我將以怎樣的態度、用什么樣的行動面對在路上的每一個朝拜,才是我要思考并付諸行動的。
從他們身上讓我領悟到,人生路上會有很多的意想不到,但依然不妨礙時時以輕松愉快平靜的態度去面對,不用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人生結果不必問,就是在一抔黃土下終將化作一縷云煙,而經歷過程才是此生最為重要的。不用急急忙忙的向著那個結果狂奔,過程中遇見花香停下來聞一聞,遇見有緣停下來喝杯茶,遇見山就翻越,遇見水就趟過,只是始終選擇邁開腳步向前走、不徘徊、不彷徨、不辜負就對了!最終抵達心中向往的歸宿——神山。
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 篇5
《岡仁波齊》偽紀錄片式的手法,對藏族匍匐叩拜朝圣之路的聚焦,在導演張揚的鏡頭下,所為人感受到的是一種淳樸的美,電影這種美的締結,在卻又并不是依靠何般戲劇性的沖突,而是對朝圣者們一言一行的細膩捕捉,使這種美在不經意間便得以躍然光影。
“岡仁波齊”是一座山的名字,在普通人眼中他或許就是一座壯麗的山峰,但在無數藏傳佛教信徒眼中,它的意義卻遠不止于是一座山那么簡單,在藏傳佛教里他們認為岡仁波齊是神的住所,代表了無量的幸福,而在神山岡仁波齊的本命年前去朝拜,更是會獲得乘倍的功德,由此電影也拉開了序幕,一群包含了孩子、孕婦、屠夫等男女老少的藏民出于不動的期望,不遠千里的朝拜之路,構筑了電影劇情的脈路。
磕頭前行,風餐露宿,甚至不惜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只為前往神山朝拜,或許很多人都不解這種行為,會認為它是一種落后的愚昧,而張揚在《岡仁波齊》的故事上選角其實非常巧妙,他并沒有糾結于宗教本身,而是讓所有觀眾都能在這樣一部作品中,看到了一種被電影藝術所提煉的魂魄,這魂魄既源于一群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實,也更源于深植于這群信徒身上對信仰的虔誠。
在長達一年的朝圣之路上,這個由不同的年齡身份的人組成的隊伍,沒有人會去偷懶,在這條充滿了苦難和危險的道路上,也沒有人會去遲疑,影片中朝圣者們對信仰的虔誠無是讓人嘆服的,而電影本身更多的只是在原生態的去展現這種虔誠,沒有刻意的升華,也沒有對信仰的質疑,甚至沒有對壯麗的西藏給予太多的鏡頭,在這個角度上,電影是如此的樸實,而劇情的植入,再讓這個故事變的更為飽滿充沛的同時,更還讓那信仰中善的光芒變的如此奪目。
關于信仰的宗教電影其實并不少,但卻鮮有一部國產電影能這樣真正客觀的去展現信仰,去在虔誠的信仰中樸實無華的詮釋真善之美,而《岡仁波齊》正是這樣一部佳作。
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 篇6
《岡仁波齊》像“朝圣”,平靜至極,而《掌紋地·皮繩上的魂》則如“降魔”,兼具“西部公路”與“魔幻現實主義”氣質,神秘、懸疑、時空交錯,人物環環相扣,愛恨交織,相生相殺,如入天堂,如墮地獄。
“這兩部作品創作形式雖大相徑庭,但內在有著極強的關聯性,它們探討的都是在路上和尋找的主題。實際上,我最終的目的,是尋找自己真實的生命和電影的關系。
岡仁波齊是很多教派的神山,大家都為著自己心中的信仰轉山。拍片的時候,團隊經常會遇到兩個三十多歲的苯教信徒,每天都會逆時針圍著岡仁波齊轉,而藏傳佛教徒是順時針走,所以兩支隊伍每天都會相遇,打個招呼,再擦身而過,各自沿著自己的方向前行…他們的計劃是轉一千圈,我們到時,他們已經轉了兩年,六百多圈了,看起來面目漆黑,衣衫破爛,但眼神里卻都是虔誠和執著,我常常被他們的眼神感動。大家都在按各自的方法修行,包括我自己,這一年的拍攝正是我的電影修行,而這兩部看似風格迥異的電影,實際上是我同時朝著兩個方向出發,朝著自己的電影神山進行的一次完整的修行:放棄已知的技巧,跳出創作和市場的安全區,像第一次拍攝電影那樣,用純真的眼光去發現,用最笨的方法去尋找,沒有完美的電影,但能在藝術上給自己設定一座岡仁波齊,走在朝圣的路上,堅定地去尋找自己心中的電影神山,已經足夠幸福了。”
電影《岡仁波齊》此前曾入圍多倫多電影節,并獲得第7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評委會特別表彰,但他們最想得到的,恐怕是觀眾最真誠的靜默或掌聲。
我們不能確定這個時代談“信仰”是否合適,但在這樣緩慢平靜的電影面前,我們未免都走得太快了……
6月20日,朝圣者們將帶著這部虔誠的作品踏上大銀幕。
請和我們一道,花一部電影的時間,坐在寧靜的漆黑之中,朝著高處的明亮的光,等等自己……
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 篇7
《岡仁波齊》是一部藝術片,但更像一個紀錄片,據說投資僅有300萬元左右,票房卻已超過一個億。影片震撼心靈的兩點:一是美麗的西藏景色,二是純凈的藏民的心靈。
西藏是一個自然美麗、獨特而又神秘的地區,那里荒蕪的高原,一望無際的原野,豐茂的綠林,高聳入云的雪山;以及奇特的寺院,精美的壁畫,睿智的喇嘛,虔誠的信徒.......攝像在講述故事的同時,以唯美的鏡頭語言將這些西藏自然人文景觀逐一呈現給我們。
故事從一個說走就走的朝圣旅程開始,待產的孕婦、年少的女孩、青澀的少年、負罪的屠夫、年邁的老人,普通的牧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只是幾句簡單的商量,無畏路程的遙遠、過程的艱辛,收拾起行李就上路出發,仿佛上鄰村串門一樣,一路長頭,磕向千里之外的圣地。
路途中的幾個鏡頭印象極深:碰到積水,一句“咱們磕過去吧”,全隊人員毫不猶豫,依次撲進冰冷的水中。拖拉機頭壞了,人工拉車本已很疲憊,但他們仍一如反顧地走回來再磕。孕婦生完小孩,沒有所謂“做月子”的身體恢復,直接返回朝圣的隊伍。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對佛的虔誠,對圣地的向往。
據說劇組在拍攝時,遇到一輛旅游大巴,車上好像有40多個人,擦肩而過,就在一霎那間,他們看到那部車輛掉在江里邊。生命的存在僅在剎那之間。
制片人李雨林在《拙見》采訪中說:“我的理解就是信仰不關乎宗教,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只是信仰的東西不一樣而已。”而我想:信仰是你的價值取向、你心中的方向、你想到達的地方,你想要的生活、你想成為的人。而如果每個人都每一天當作是生命當中的最后一天來活的話,我們就不會再去糾結于人生中的得失、榮辱和苦樂,心中只有現實的寧靜、純凈的向往。
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 篇8
這兩天,朋友圈在刷完屏幕后被稱為《okaren Boqi》,看過和沒看過的人都被含淚的影評感動和鼓勵。電影評論提醒那些看過電影的人比較描述是否與數據一致,然后添加幕后的深度和廣度以及他們沒有看到的內容。那些沒見過面的人正計劃和家人一起去。
我兩天前也去看了。在這個過程中,我被照片刺穿了好幾次,被他們的虔誠和平靜刺穿了。然而,不管我們流多少眼淚,別人的故事終究會過去。我們還得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寫自己的故事。如何讓這種震撼發酵成營養,成為通過反思滋養我們生活的動力,是文藝作品的終極目標。如果你不能將能量用于自我理解、擁有和使用,幾天后熱量就會消退,一切都會恢復到原來的樣子。油就是油和水,你仍然過著過去的習慣生活,不管作品多么令人震驚和感人。
我一直認為看電影不是看一個生動的場景,而是在別人的靈魂里看到自己。觀看后的感覺不是評價別人,而是把自己置于那種情況下,問我會發生什么?向自己學習并改正自己。
當我看書、看電影和聽故事時,我總是喜歡把自己置身于那種情景中。我問自己,如果那一刻是我,我該如何選擇?
我將這一年的朝圣之旅延長了2000多公里,以實現我自己的人生朝圣之旅。我將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和行動來應對路上的每一次朝圣,這是我想要思考和付諸行動的。
我從他們那里了解到,在人生的道路上會有很多驚喜,但這并不妨礙我時不時地以簡單、愉快和冷靜的態度對待它們。沒必要擔心。士兵們將擋住水,覆蓋大地。沒有必要問生活的結果。只是它會在黃土下面變成一縷煙霧,而體驗過程是這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你不必急于得到結果。在這個過程中,你停下來聞花香,停下來喝杯茶,爬山涉水。你只是選擇毫不猶豫地向前走,猶豫和失望!最終到達你向往的目的地——圣山。
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 篇9
好多次看見這個名字不過都沒有選擇進去觀看,今天一個人在家想要一看究竟。電影真的特別真實,沒有漂亮的演員,沒有華麗的服裝,甚至沒有太多語言。
很抱歉我沒有記住人物的名字,只記得他們一行15人,有年邁的爺爺,有懷孕的媳婦,有9歲的女童,患有先天殘疾的屠夫,他們所有人共同的心愿去神山,磕長頭,贖罪,祈福。信仰面前是一樣的。
當他們制作朝圣的工具和所穿衣服還有準備食物時,我感覺就像東北的過年。我完全沒有想到會走那么久。一出門就開始磕長頭,晚上搭帳篷生火,念經文。一直看著他們磕頭,我的心不平靜了,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本來生活的很苦了為什么還要更苦呢。當我看到孕婦生孩子的時候,那鮮活的生命降臨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一個道理,信仰的虔誠要體現在行動上。哪怕生孩子也不能退縮,尤其是帶著小生命一同前往。我說出我當時的想法大家別笑我,我居然想剛生完孩子不用坐月子嗎?后來大喇嘛給孩子我明白了朝圣正好迎接新的生命,讓孩子在拖拉機里安靜生長。
旅途中遇見困難大家相互關愛,同樣朝圣的人相互幫助。一群人心無旁騖的為追求眾生平安而付出辛苦。共同追求平安喜樂的目標。
在他們身上讓我看到了信仰的魅力,擁有大愛,并去愛別人。車子被撞翻到路邊,來不及看自己的傷勢,聽到對方車里有需要幫助的人,立刻讓人離開。而一行人更加艱難的上路了,途中爺爺的離開了,我在想這應該是他要來朝圣的最終心愿,最后他被葬在了朝圣的路上。
電影里一路上無盡的雪山,讓人神往的美景,讓人陶醉的圣地。用腳行走2000公里,一邊走一邊磕頭,鞋子不知道穿壞了多少雙。當鏡頭推到他們在拉薩腳下依舊磕頭,我想旅游的人們大概也和我一樣的心情看待他們吧。電影最后一片白茫茫,幾個微小的人影,繼續行走著。我的心不僅有些震撼,重新對信仰有的新的理解,也有了新的感悟。看到小女孩臉上那堅定的表情,不僅讓我感動,追求極簡心,純凈修行,心無旁騖,唯有眾生喜悅平安是他們今生的追求。
一場修行,渡人渡己。
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 篇10
有信仰的人總是善良和體貼的,就算是隨行的拖拉機被一輛越野車給撞翻在路邊,他們想到的也是越野車上的人需要快點送到醫院救護,而他們自己能做的只能是迅速做出決定,拆掉撞壞的車頭靠人拉車繼續前行,這里沒有人抱怨,沒有人遲疑,如此朝圣之路,猶如佛經上講到的故事,一切的磨難都是上天的考驗,沒有這些逆境、磨難,無始劫以來積下的債怎么還?所造的業如何消?當你經歷、當你跨越,你也就得道證悟了!
翻越米拉山5000多米的高峰,終于一路下山看到了遠處的布達拉宮,大家默默的集體站在那里遙望施禮,內心的激蕩無以名述,我作為觀眾久久不能平靜,一切的辛苦在那一刻是值得的,金光閃耀的布達拉宮是每一個西藏人心中的圣殿,他們在前行的路上,雖然岡仁波齊圣山還在遠方,但是至少到達拉薩讓他們堅信:每一天,無所畏懼,堅持心中的信念,善待每一個身邊的人,珍視所有的生命,甚至那只馬路上緩緩爬行而過的蟲子,所有的善總會讓靈魂到達彼岸。
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需要歷時一年用腳行走、用身體丈量長達2000多里的朝圣之路......,電影最后一個鏡頭是雪山腳下漸漸拉遠的隊伍,轉山尚未開始,經過拉薩完成補給和休養,去往圣山的道路還在前方,這樣的寓意似乎比拍完全程更有寓意,修行的道路不就是這樣嗎?
這是一部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實電影,生活中最真實的故事被用一年的隨拍搬上了屏幕,每一個人都是真名真人真角色,雖然我從小生長在那片神奇的土地,卻并沒有那樣近距離的了解過藏民的朝圣之路,這一次,跟隨電影的鏡頭用一種全然浸入的視角看完了電影,內心升起對電影攝制組由衷的尊敬和感恩。
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是民族團結的基礎,如此的好電影實在是太難得了,我們從電影里只是看到沒有盡頭的大山、雨雪、米拉山頂上飄揚的經幡美麗而神圣,可是我卻很清楚走到那里絕大多數人的身體反應之痛苦,五千多米的海拔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而攝制組卻在如此身體巨大的挑戰下完成了這部具有非常意義的電影的拍攝,如此對信仰的尊重、對藏民一路朝圣的真實再現難能可貴,如果你想要看這部電影,一定要去影院支持!
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 篇11
有信仰的人一直善良和體貼的,即使是隨行的拖拉機被一輛越野車給撞翻在路邊,他們想到的也是越野車上的人需要快點送到醫院救護,而他們自己能做的只能是飛速做出決定,拆掉撞壞的車頭靠人拉車繼續前行,這里無人抱怨,無人遲疑,這樣朝圣的道路,猶如佛經上講到的故事,所有的磨難都是上天的考驗,沒這部分逆境、磨難,無始劫以來積下的債如何還?所造的業怎么樣消?當你經歷、當你跨越,你也就得道證悟了!
翻越米拉山5000多米的高峰,終于一路下山看到了遠處的布達拉宮,大伙默默的集體站在那里遙望施禮,內心的激蕩無以名述,我作為觀眾久久不可以平靜,所有的辛苦在那一刻是值得的,金光閃耀的布達拉宮是每個西藏人心中的圣殿,他們在前行的路上,雖然岡仁波齊圣山還在遠方,但至少到達拉薩讓他們堅信:每一天,無所畏懼,堅持心中的信念,善待每個身邊的人,珍視所有些生命,甚至那只馬路上緩緩爬行而過的蟲子,所有些善總會讓靈魂到達彼岸。
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需要歷時一年用腳行走、用身體丈量長達2000多里的朝圣的道路……電影最后一個鏡頭是雪山腳下日漸拉遠的隊伍,轉山尚未開始,經過拉薩完成補給和休養,去往圣山的道路還在前方,如此的含義好像比拍完全程更有含義,修行的道路不就是如此嗎?
這是一部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實電影,日常最真實的故事被用一年的隨拍搬上了屏幕,每個人都是真名真人真角色,雖然我從小成長在那片神奇的土地,卻并沒那樣近距離的認知過藏民的朝圣的道路,這一次,跟隨電影的鏡頭用一種全然浸入的視角看完了電影,內心升起對電影攝制組由衷的尊敬和感恩。
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是民族團結的基礎,這樣的好電影實在是太難得了,大家從電影里只不過看到沒盡頭的大山、雨雪、米拉山頂上飄揚的經幡漂亮而神圣,可是我卻非常了解走到那里絕大部分人的身體反應之痛苦,五千多米的海拔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而攝制組卻在這樣身體巨大的挑戰下完成了這部具備很意義的電影的拍攝,這樣對信仰的尊重、對藏民一路朝圣的真實再現難能可貴,假如你想要看這部電影,必須要去影院支持!
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 篇12
岡仁波齊是座山,與梅里雪山、阿尼瑪卿山脈、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并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岡仁波齊》這部電影就是圍繞這座神山而講述,講述人們視神山的圣潔勝過生命,對神山有著無比地虔誠之心。
影片中展現的藏區牧民生活,生活平靜,吃飯、放牧、屠宰、誦經、睡覺,日復一日,在美麗的高原之上,靜謐中蘊含力量。這些身處每日重復的人們,臉上有凄苦和愁容,卻總能在陽光燦爛、風過高原時露出純真又溫暖的微笑,是什么在支撐他們抵抗著如此艱苦的生存環境?
是這個時代,尤其是繁華都市中普遍缺失的東西信仰。
《岡仁波齊》描述的是一群生活信仰者,他們不是專侍誦經求佛者,他們有著血肉豐滿的普通生活,脫離了高深宗教色彩的生活者。因為有了信仰,所以他們的生活不可撼動。近5000公里的餐風露宿、貼地伏拜,途中遭遇朝拜婦女生產、飛來橫禍至使車毀人阻、雪崩山體滑坡砸傷腿腳等,雖有些戲劇的跌宕起伏,但卻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遭遇。所有的一切痛苦和疲累,都可以通過信仰得以療慰。
俗世生活與神靈之間的距離,是信仰修煉的艱辛歷程。虔誠、篤定、頑強、堅韌,這些美好的品格,不是通過簡單地跪拜誦經就能獲得,而是通過一場身體力行的長途朝拜方能獲得真義。
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 篇13
像我這樣所謂的修行人,對于磕長頭朝拜拉薩,連觀想一下的勇氣也沒有;有時候去藏地碰到在路邊匍匐的行人,連眼神都不敢在他們身上停留太久。
《岡仁波齊》在我的內心狠狠的扎了一下;對于一個靈魂就是信仰本身的民族,除了深深的敬仰,我沒有資格評論;但對于修行人而言,他們所表達出來的菩薩的勇氣,對于苦難一點點都無所畏懼,對于眾生苦樂的承擔也無所畏懼,這才是所謂的勇氣吧!雖然理論上知道很多,但真正的勇氣表現出來,確實讓人震撼!
然后是對于眾生的惦念,不論是楊培叔叔還是路上碰到的老人家,都一再的說“要想到為所有的眾生,所有的苦難眾生去朝拜”這種惦念更加讓他們慈悲,堅韌吧!
再就是他們對于生死平和的態度,生對于他們來說是喜悅的,也是平常的,所以一個即將臨盆的人去朝圣,那么平常;楊培叔叔死了,死就死了,像生一樣自然,沒有哭天抹淚,他們真正接受這種無常,接受這種生死的自然規律。
最后就是對于困難表現出來的談定、隨緣;車子壞了,壞了就壞了,拉著走,沒有抱怨,沒有詛咒老天爺,也沒有自艾自憐;到拉薩沒有錢了,沒錢就去賺,那么平常,自然;還有在河邊跳舞的一段,他們的喜悅,很容易。
從頭到尾,沒有很多的臺詞,沒有大喜大悲,一切都如他們的靈魂一樣安靜、平和;就像他們的生活一樣,一點都沒有華麗的成分,但對于生命來說,這才是真正的華麗吧!
我想起米拉日巴尊者說的一句話“我的宗教,是生死無悔”!
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 篇14
像我如此所謂的修行人,對于磕長頭朝拜拉薩,連觀想一下的勇氣也沒;有時去藏地碰到在路邊匍匐的行人,連眼神都不敢在他們身上停留太久。
《岡仁波齊》在我的內心狠狠的扎了一下;對于一個靈魂就是信仰本身的民族,除去深深的敬仰,我沒資格評論;但對于修行人而言,他們所表達出來的菩薩的勇氣,對于苦難一點點都無所畏懼,對于眾生苦樂的承擔也無所畏懼,這才是所謂的勇氣吧!雖然理論上知曉不少,但真的的勇氣表現出來,確實被人震驚!
然后是對于眾生的惦念,不論是楊培叔叔還是路上碰到的老人家,都一再的說“要想到為所有些眾生,所有些苦難眾生去朝拜”這種惦念愈加讓他們慈悲,堅韌吧!
再就是他們對于生死平和的態度,生對于他們來講是喜悅的,也是平時的,所以一個馬上臨盆的人去朝圣,那樣平時;楊培叔叔死了,死就死了,像生一樣自然,沒哭天抹淚,他們真的同意這種無常,同意這種生死的自然規律。
最后就是對于困難表現出來的談定、隨緣;車子壞了,壞了就壞了,拉著走,沒抱怨,沒詛咒老天爺,也沒自艾自憐;到拉薩沒錢了,沒錢就去賺,那樣平時,自然;還有在河邊跳舞的一段,他們的喜悅,比較容易。
從頭到尾,沒不少的臺詞,沒大喜大悲,所有都如他們的靈魂一樣安靜、平和;就像他們的生活一樣,一點都沒華麗的成分,但對于生命來講,這才是真的的華麗吧!
我想起米拉日巴尊者說的一句話“我的宗教,是生死無悔”!
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 篇15
終于還是鼓起勇氣,點開了“岡仁波齊”這部電影。很早以前就從騰訊視頻上了解到了這樣一部電影,她的評分高達8.6,評論上面也說她是一部震撼人心、洗滌心靈的一部紀錄片。我也很想去看看。可是又怕她如其他紀錄片一樣,平淡、冗長,讓人看得昏昏欲睡。又或者害怕自己還沒準備好來一場滌蕩人心、凈化靈魂的旅程。可是我終于還是點開了“岡仁波齊”。
故事是從處于西藏東南部芒康縣的一個小村落開始的,村里的人們日復一日的勞作,為生計奔忙。閑暇也念經誦佛。可是村里的一位老人的離世,喚起了另外一位老人對于人生苦短和信仰追求的渴望。而這種渴望又猶如星星之火,點燃了整個村子里每一個人對圣地的向往。他們有的人是個屠夫,為了減輕往日的罪孽;他們有的人感嘆命運的不公平,為了改變自己的運勢;他們有的人為了自己的后代能夠健康長壽;而更多的人,只是為了那一份為眾生祈福、眾生平安的一種宏愿和那么純粹的向往。所以他們一起踏上了朝圣的遠途。
在這一路,他們遇到了很多的艱難險阻。不管是路途有多么遙遠,不管路上有多少亂石飛濺,不管是風霜雨雪或烈日炎炎,不管是磨破了多少雙手板、棉鞋和皮子;那怕孕婦臨盆,那怕飛石砸傷,那怕剛出生的小孩嗷嗷待哺,那怕孩子生病,那怕出了車禍失去了充當后勤保障的拖拉機。但是他們從沒有停下蹣跚的步履,沒有一絲猶疑,驀直向前。這份堅持與篤定,令到我感動與羨慕。
【岡仁波齊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岡仁波齊觀后感12-24
電影《岡仁波齊》的出色觀后感01-04
岡仁波齊觀后感09-11
《岡仁波齊》觀后感06-21
岡仁波齊觀后感07-11
西藏題材電影《岡仁波齊》觀后感07-28
有關岡仁波齊觀后感12-04
《岡仁波齊》觀后感的范文08-23
岡仁波齊的觀后感范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