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河西走廊觀后感(通用17篇)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河西走廊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河西走廊觀后感 篇1
央視用一部大氣磅礴、畫面精良的紀錄片,將河西走廊兩千多年的歷史變遷,以不同于以往的形式演繹出來,展現給我們的是鮮活的歷史。十集的紀錄片,每一集都舍不得跳過片頭,總感覺那滿天的繁星是歷史的見證,通過各種歷史人物與故事的介紹,讓我感覺到中華歷史的厚重、文化的精深以及自己的淺薄。
片中結尾:曾經發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來的腳步正在繼續。確實,正是那些已經發生的,才能鑄就我們的現在包括經濟與文化,正是那些已經發生的,才能鋪就我們走向未來的道路。歷史總是在現在和未來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演繹著,讀古才能知今。
我對歷史不甚知曉,但卻有著想要了解的心,此紀錄片中,講述的有我熟知的人和事,也有我從不知曉的人和事,也讓我了解了歷史人物不同的一面。
印象最深的為,是多大的毅力和決心才能使在異國他鄉,經歷各種逆境的張騫,仍不忘自己完成自己的使命;還有以前從未聽說過的鳩摩羅什,在被關押17年,仍未不忘弘揚佛法,對我國文化的影響深遠至今;還有那個歷史書中的奢靡浪費的楊廣,原來是一個胸有壯志致力發展經濟的一代有為帝王,正如記錄片中所說,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當代,利在千秋;最讓我震驚的還是古人文化與智慧結晶的石窟,那一座座雕像,一幅幅流光溢彩的壁畫,無一不是文明的高峰,看到窟中的古籍,被運往國外而震驚世界時,心中有些許的感傷和無奈。
河西走廊的故事,只是我國歷史的冰山一角,一樣的故事在全國都在不停的上演。 歷史的長河正如星空,歷史中的人和故事正如星空中的繁星點點,正是已經發生的這些故事,才構成我們厚重的歷史,才有燦爛的中華文明,才能成為永恒值得銘記。
河西走廊觀后感 篇2
現在怎么不愛寫東西了,書看多了該想要輸出才是,許多觀點總覺得它們還未形成,因為我沒有系統地思考過就不敢說,怕它們漏洞百出,比如上一篇未完成。所以就在博客寫一寫吧,這大概是個只有韓寒還在懷念的地方。下午沒去和朋友們K歌而是看完了這部十集紀錄片,其中多次感動流淚,現在寫讀后感的沖動已經過去了,就是和自己聊一聊。
西北是我的家鄉。之前長安與河西走廊是對立的,一個是中原都城,一個是被征服被統治的對象,宋遷都之后一直到改革開放,長安和河西走廊就成一體了,落后的西北五省。雖然作為一個西安人,從小并沒有對故鄉感到有什么自豪的,生長在古城又不是就代表我有底蘊有文化,相反我倒是覺得身邊的人天然有種固步自封,畢竟八百里秦川是富饒安逸之地,人們對外面的世界沒多大興趣也情有可原。可是每每看到唐朝的文字或者畫面,總是忍不住落淚,好懷念那個我并沒有經歷過的時代,我幾乎確信現在這里的人沒有把當時的精神繼承下來,雖然城墻還在,不是唐朝的,雖然西市重新建起來了,但只覺得蹩腳,還有曲江、大唐芙蓉園,即便就是大明宮也被復原出來,這個城市還是不及當年長安的十一,因為她的精神內核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長安,包容萬象,萬國來朝,天下第一。當年長安城的少年,一胸腔的山河錦繡,心系蒼生,廣博而自由。那種自信是因為大唐引領時代的風潮,代表最先進的思想和最發達的生產力,就如現今的歐美。人類文明數千年,多少朝代更替,人們還是在不懈地違反著發展和繁榮的定律,也許就是人性吧,然而世界大勢偏偏是逆著人性而行的,所以繁榮和倒退才能如此匪夷所思地不斷更替。
我總希望那股千年前的漢唐心氣還是存在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雖然也說不上那到底是什么,就比如大唐的自信豪邁如今體現為不卑不亢,自由廣博體現為溫和寬厚,雖然被時代被環境壓抑制約,但內核的東西還是一路的。只要內核的東西還在,千百年后仍能回到文明的最前列,但如今這內核已經不見了,我再沒有見過心中山河錦繡的少年,人們竟不再寬容自由而是相信絕對真理,不再勇敢探索追求真知而是習慣于照抄照搬,感覺像是自折雙翼而不覺其痛。
河西走廊觀后感 篇3
對于河西走廊這個名字早有耳聞,只感覺這是一個遙遠而神秘的名字。河西走廊作為中原王朝對外擴張的一個窗口,見證了華夏文明與西域各族之間的交匯融合。我花了一周時間看完這部記錄片,且不說敘事手法和BGM,就單單是用時間把人物的一生簡單勾勒一下就會產生一種超脫時間的悲壯,就足以讓人對歷史產生足夠多的敬畏。
該片多角度全方位展現了河西走廊的歷史沿革、自然風光和人文風貌,記述和再現的方法與紀錄片《敦煌》相似,但制作水平卻又高于《敦煌》。雅尼為其量身打造的主題曲和配樂與片子相得益彰,恢弘大氣又變幻多端,音樂展開后那種寬闊的氣勢 , 跨越千年的雄壯、輝煌與蒼涼令人震顫流淚。河西走廊攫取了歷史節點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在這里既有張騫出使,霍去病大破匈奴,隋煬帝舉行萬國集會,吐蕃與蒙古會盟這樣的宏大敘事,也有歐洲使者鄂本篤爭取去北京大使的資格,林則徐顛簸在流放的路上,但心中對于天下從未忘記這里,敦煌壁畫的無名畫工這樣的個體書寫,在時空復現的敘事策略中想象性地還原歷史、傳奇,塑造生動的人物群像。這一切都直指河西走廊無可替代的地緣、戰略、政治、經貿、文化地位。
河西走廊不只是一個地理標記,更是一種歷史、文化和使命。綿延不絕的中國歷史、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和繼承發展弘揚的光榮使命,也正是因為這些這里的故事,有足夠的理由成為永恒。最后一集有一段整個路程的回顧,讓人滿心感慨。各個時期的人們在河西走廊上駐足,與它同生共息。這一段詞也載滿了我的所有絲路情:從此穿越了河西走廊的絲路延綿伸展,馬幫與駝隊日夜兼程,瓷器和絲綢,黃金和琥珀,僧侶與經卷,財富與憧憬,成為漫漫旅途中堅持的夢想。
曾經發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來的腳步仍在繼續!
河西走廊觀后感 篇4
作者的文筆優美飄逸,但缺乏主線與靈魂,歷史深入還不夠。建議有興趣的你可以觀看央視綜合頻道《河西走廊》的專題片,帶給人靈魂的共鳴和視覺的盛宴。
不過依然感恩作者,也感恩這悠閑的假期,讓我有時間、有眼福漸次展開《河西走廊》這宏大的歷史篇章。回頭凝望,在那久遠的年代,天蒼蒼野茫茫的草原,白雪皚皚的高山,深不可測的峽谷,河流、湖泊、海子,月氏、烏孫、匈奴……數十個少數民族,彎弓射雕,彎刀映月,一陣陣馬蹄聲踏破了靜悄悄的西北黎明。
絲路悠悠,駝鈴漫漫,河西走廊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物質和精神的洪流相向而行、川流不息。文化是永恒的,其魅力和影響足以跨越時空。歷史文化輝煌耀眼,可以明照當下,可以指導現實并啟迪未來。
但愿有生之年,可以沿著這條路去走走,去觸摸這兩千多年前文化元素的熱度,去探測這些文化遺跡的深度……
河西走廊觀后感 篇5
獨特的審美內涵。跟隨《河西走廊》的鏡頭下,大片像綠毯一樣的草原上,奔跑著膘肥體壯的馬匹;潺潺流水,綠草茫茫,靠著祁連山的雪水滋潤,漫山不知名的野草開得肆意妄為;飛翔著水鳥的張掖濕地,勝似江南,像一顆綠寶石一樣鑲嵌在西北。千百年來,綠洲、草場、丹霞地貌就在這里,不遠不近。只是在攝影師的鏡頭下,它們第一次呈現出這樣極致的美感。
這樣極致的美感體現著雙重的美學意蘊。作品中的景物突破了傳統影像的造型功能,具有了雙重作用,除了起環境造型的基本作用外,更成為了具有獨立存在價值和深厚美學意蘊的自然熒屏形象。既有粗獷的大漠戈壁、遼闊的草原牧場、偉岸的天下雄關、繁榮的集市商隊等自然景觀,也有神秘的佛教卷宗、明長城、天下雄關嘉峪關等深沉厚重的人文景觀,這些都極力向觀眾展示著如詩如畫的河西走廊風景。這些場景不僅給受眾帶來了視覺奇觀,而且具有深厚的紀實美學意蘊。
這樣極致的美感呈現了影像風格的多元化。節奏舒緩的鏡頭,扮演的情景再現,快速攝影的特技運用,奇特的畫面構圖造型,在追求紀錄片空間真實、整體真實和客觀真實的基礎上,傳達了一種天人合一的意蘊,較好地表達了作品的主題——民族團結、仁義誠信、不屈不撓、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精神和中華兒女特有的個性張揚、粗獷豪放、風風火火的性格以及“大情大義,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干脆灑脫與“開荒拓野,一腔熱血濺荒原”的奮斗精神,不但顯示出一種豪氣沖天的陽剛之美,更是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象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和合之美”的共同價值觀。
紀錄片《河西走廊》留給觀眾的震撼在繼續……陸上絲綢之路的續寫,還在繼續……
致敬河西走廊,不僅是對輝煌的歷史,更是對美好的未來。
河西走廊觀后感 篇6
上個星期天吃過午飯后,媽媽見天氣很好,提議開車帶我去河西轉轉,看看新建的青奧村。
從我們家到奧體很方便,只要沿著江東中路一直往南走就可以了,但是由于媽媽不認識路,車上的導航也沒能找到青奧村,所以我們只能一邊開車一邊找。過了奧體南門沒多遠,我發現馬路右邊好像有一個新蓋的建筑,于是我讓媽媽開車過去看看,噢,原來南京為了迎接青奧而新建的“南京眼”。因為那里不好停車,所以我們只能把車停在比較遠的路邊然后走過去。
停好車,我們發現那邊人真多啊,竟然還有大學生在那里舉行課外活動,他們還玩起了比賽,我和媽媽也在旁邊看熱鬧,我突然發現大學生的生活也是蠻好的。我們接著往前走,又發現了“南京眼”的下面新蓋的南京保利大劇院,可惜我還從沒去那里看過表演,希望以后有機會,爸爸媽媽能帶我去看看。在保利劇院的前面還新蓋了一幢大樓,從下往上看好高啊,媽媽說南京最高的樓是鼓樓的紫峰大廈,有機會我想去看看,和它比誰最高。
“南京眼”在路邊看的時候很近,可真正走過去,我發現是我想錯了,不過這個建筑真的很奇怪,因為我看它一點也不像眼睛,為什么大家會給它起名叫“南京眼”呢,媽媽說,這是因為我們是從下往上看它,如果到了晚上,我們從遠處望過去,就會發現它跟我們的眼睛很像,而且晚上有燈光的照射,會顯得它更加漂亮美麗。
我希望以后媽媽能多帶我出去轉轉,讓我看看不同的風景。
河西走廊觀后感 篇7
俗話說得好,“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而今天我給大家講的不是那句俗語中的河西,而是我的母校——肥城市河西小學!因為,我們即將迎來母校三十周歲的生日了!
我們的母校自1983年建校以來,環境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由簡樸到規范,由不起眼到知名。當時的教學樓共三層,一共十個教室。教室里的吊燈搖搖欲墜,課桌上千瘡百孔,板凳更是搖搖晃晃,黑板是老師湊錢買的,只有一張4k紙那么大,粉筆也是老師們自己用石灰燒的,用起來既傷手字跡又不清楚,可是又有什么辦法吶?現在,我的母校變得十分規范,學校有教學樓和實驗樓各一棟,有二十六個教學班,學生有1700余人。學校環境更是煥然一新。教室里,吊燈金碧輝煌,課桌也是用漆刷過的,板凳改成了椅子,靠在上面十分愜意,黑板變得又大又亮,人工粉筆也閃亮登場了。教室外,花壇里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微風吹過,亭亭玉立的花朵向學生們微笑,和他們打招呼;路旁,一把撐開的綠色巨傘為同學們抵擋驕陽。建校三十年來,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為我的母校感到驕傲和自豪。
是誰是我們的母校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是園丁,是辛勤的園丁,是任勞任怨、不求回報的園丁。許多老師在建校時就進了學校,那是的老師是那樣清秀美麗,生著一頭烏黑亮麗的秀發。然而,三十年之后,那些為了學生操碎了心的老師變成了臉上布滿皺紋、身體臃腫、兩鬢斑白的人。她們有的退休了,有的仍然戰斗在教育一線。她們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才換得桃李滿天下。
我們在這優越的條件下,無憂無慮的成長,接受著良好的教育,每天都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上著一堂堂妙趣橫生的課程。每天都嘻嘻哈哈,課堂都熱熱鬧鬧。我們比起那些在簡陋不堪的教室中上課的學生,我們多么幸福啊!
身為河西小學的一名六年級小學生,我感到了自己身上背負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現在開始,我要好好學習,考一所好的學校,為我們河西小學增光添彩!
感謝您,我的“河西”,我的母校——因為,我們在您的懷抱里,正健康茁壯地成長;祝福您,我的“河西”,我的母校——因為,您像媽媽一樣,我們愿您永遠年輕漂亮!
河西走廊觀后感 篇8
小鎮的美,仿佛一杯醇香的茶,需要淺淺地嘗,慢慢地品。這里是我的家鄉,一個隱在中國地圖中的不聞名的小鎮。她沒有鳳凰古城的濃重與神秘,也沒有麗江古鎮的清麗與唯美。這里沒有青翠的島嶼,也沒有蜿蜒多情的海岸線。這里所特有的,便是人們口中那“一年四季刮不盡的風”和隨風襲來的沙塵。
不時在身邊聽到諸如“再也不想呆在這個地方了”之類的埋怨,小鎮的人們已然厭倦了這“并不美麗的家鄉”。人們都向往蔚藍的大海、金色的沙灘。喜歡沐浴著醉人的陽光與清爽的風,而不是小心翼翼生活在這里,出門時帶好口罩,稍有疏忽家中就會被灰塵侵襲……如果問一個人:“小鎮有哪些好呢”,他也許絞盡腦汁也回答不出什么,但若問起小鎮的不好,他定會挽起袖子,潤潤喉嚨,侃侃而談了。我對小鎮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愛。她有屬于自己的美,這種美是安寧、成熟的,仿佛遲暮的美人,雖不見了昔日光彩,但若細細觀察,一笑一顰皆是萬種風情。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小鎮的美,需要靜下心去感受,去發現。小鎮的美,美在歲月的沉淀。小鎮用歷史增添了她的底蘊。她是絲綢之路上的一粒樞紐,河西走廊上的一道畫屏。她無聲的記錄著從新石器時代到漢、唐、宋、元、明、清諸代的歷史。從新石器時代保留下來的“水鳥天堂”——鴛鴦池、被環抱于山谷之中的圣容寺、保存完好,氣勢磅礴的漢明長城以及河西古縣,驪靬要沖——驪靬古城……它們仿佛古樹的年輪,向人們展示了小鎮所走過的歲月。經歷了繁華與落寞,剩下的,是歲月帶不走的沉穩與厚重。
小鎮的美,美在她的自然、真實。沒有拔地而起的高層建筑,也沒有五彩繽紛的商業街,小鎮有樓房,也有宅院;有瀝青馬路,也有片片麥田。它們與藍天白云相伴,被遠處那朦朦朧朧半隱在云氣中的山環繞著。這一切看似矛盾,卻又相映成趣,使得小鎮仿佛略施了粉黛,美而不艷,恰到好處。今年小鎮的雨頗多,那淅淅瀝瀝的雨一場接一場,將山的輪廓拭得更加清晰,麥子也在雨的滋潤下昂起了腦袋,飽滿又有活力。
空氣中夾雜著泥土與嫩草的清香——“好雨”帶來了夏天的味道。我喜歡雨,更喜歡小鎮的雨,它為小鎮帶來了勃勃生機。小鎮的美,美在她的溫馨、和諧。人們的生活節奏算不上快,但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親吻大地時,嶄新的一天便開始了。上班族和上學族精神充沛地昂首闊步,與迎面而來拎著鳥籠的老爺爺微笑問好。
廣場上,老奶奶們英姿颯爽地舞著劍,身體硬朗得很呢!鳥兒歡快的叫聲,劍劃破天空的聲音,校園里朗朗的讀書聲編織成了小鎮清晨的旋律。夜空的帷幕緩緩落下,稀稀疏疏的星光與朦朦朧朧的燈光遙相輝映,將小鎮籠罩在靜謐與安詳之中。母親輕輕拍打著孩子,哼起了搖籃曲。那溫柔空靈的聲音乘著月光,遠了,遠了……這便是小鎮的美,家鄉的美。我熱愛我的家鄉,愛她的樸素、平淡。我是她的乳兒,必定會愛她、敬她,用智慧為她織件華袍,用真情撫平她雙頰的皺紋,用勤勞和汗水來報答她!
河西走廊觀后感 篇9
去河西,啊?
我是否在做夢?絲綢之路上尋覓塞北的詩歌,塞北的粗狂,塞北的空曠,塞北的荒誕……
我,我最親的表弟,半夜時分就駕車從蘭州疾飛,先到武威,隨之就沖入了我向往已久的河西,我在地理書的彩頁上忘情欣賞過的隴上明珠。后來從電視的屏幕上飄影而過的河西畫面,又一次萌發思戀,她是昭君出塞是一路飄散的淚珠,還是漢武帝揮戈征討的大漢鐵騎的馬嘶弦響,是浩瀚的沙海,還是無比綠意盎然的大小各異的綠洲,是夢中都響得響脆而悠遠的駝鈴,還是小麻驢拽著的小驢車和趕車的老頭……都訴說著這千年粗狂而豪邁的詩風。
我這個山村娃娃總覺得,西北的美景,多在鄉村。
武威市東北角的民勤縣,是我品味沙漠小鎮風情的第一杯烈酒:民風淳樸,我們發農藥,我們沒到一處,店主都熱情招待,把當地最好吃的人參果和甜瓜,端給了我們,來自隴原之東的客人。民勤,給我最大的影像就是,大多數婦女,在盛夏時,盡然頭裹厚包巾,口戴厚厚的口罩!一時風起,沙塵滾滾,她們的行頭就排上了用場,阻擋風沙的襲擊!
我們發了貨,在歸途上也遇上了沙塵暴:漫天沙煙霧蒙蒙,太陽也黯然失色!恰如隴東秋霧四起,所有車在沙霧里,慢行,不敢加速,眼見的不足五米路面!老王師傅也快速搖起車子的先前大張的玻璃窗,打開霧燈,手握著車檔,腳踩著剎車,眼盯前方,神情好嚴肅!車內的氣氛好靜,馬達聲,好亮,我們的呼吸聲也是彼此聽得挺清晰!
河西走廊觀后感 篇10
清晨,我和爸爸媽媽以及外公外婆一家人吃完早餐不急不忙出發,開始今天的行程。 我們來到了河西新城,開車到這里只需半個小時,很近很方便。經過青奧會后的河西給人面貌一新的感覺,道路寬廣整潔,高樓造型別致,一切井井有條,讓人賞心悅目。在這里我還是第一次看見了有軌電車,它的形式介于公交和地鐵之間,站臺也很獨特,讓我看了新奇不已!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魚嘴濕地公園。
這里陽光明媚空氣清新,藍天白云映襯著花草叢生,不遠處矗立著壯美秀麗的長江三橋,江面上漂浮著大大小小的船只,好一番美麗的景色。這里沒有擁擠和嘈雜,非常適合中老年人運動休閑,而且公園內到處是長椅,累了隨時可以休息。一個個木亭臺在蘆葦蕩的掩蓋下,顯得越發神秘端莊。我們一家人沿著江邊棧道一邊散步一邊聊天,享受著這份愜意。偶爾有微風吹過,一絲絲清涼撲面而來。秋天真是個適合外出游覽的季節啊!我們走走停停拍拍照,好不暇逸。 隨后,我們來到了著名的南京眼。南京眼大大的造型很可愛,在它的下方的橋上行走著三五成群的游客們,這一幕就像是南京眼正在俯視過往的人群,十分有趣。在橋邊,擺著一個青奧吉祥物lele的大雕像,我還與它合了個影。在南京眼橋上看新落成的保利大劇院既壯觀又漂亮,十分大氣,不知是誰想出了這樣的設計,真是讓人佩服!
這里還有青奧博物館,可供人們參觀了解更多的青奧知識。我想,南京眼這么巨大,說不定它能看到整個南京的一舉一動呢! 我們一家人在漫步時,我鬧著要爸爸帶我去租個供游人觀光的車子騎,爸爸拗不過我百般撒嬌賣萌,答應了我的請求,終于如愿以償嘍!我打起120分的精神,主動請纓當控制方向的駕駛員,讓爸爸媽媽和公公婆婆輪流乘坐,體驗隨時可能從車上摔下來的奇妙感覺,讓他們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刺激。我駕駛著車子沿著附近先繞了好大一圈,技術漸漸熟練起來,而他們四個大人則成了我的實驗品。這個車子很重,又不是電動的,要像自行車一樣完全靠人力踩,所以行駛起來很費力。沒過多久,爸爸腿就酸了,但孝順的他又接著改為在后面給我和公公婆婆推車助力,想當個男子漢真不容易啊! 還了車子,我們一家老小又駕車原路返回了。這一段濱江風光帶很讓人喜歡,這樣的行程老少咸宜,也推薦你們哦!陪著老人,領著孩子,常出去轉轉......
河西走廊觀后感 篇11
不久前有位同學問我這樣一個問題:“敦煌莫高窟里都有什么?”
我沉思了許久,終于給出了我認為最合適的答案——佛。
而這次的敦煌行,更讓我真切地觸到了答案。故地重游的余興讓我再次細細地端詳這里。
遠遠望去,整座石窟正安詳地倚在砂石上,漆成朱紅色的木柱恰似袈裟上的縷縷金絲,那一眼眼漆黑的石窟仿佛都在靜靜地誦唱。當古天竺的梵文一路載著經卷頌到東方,它便改變了這里。當寬厚包容的中華大地接納了這一尊尊土石的靈魂,它也未曾想到自己會改變這種信仰。這份信仰和創造它的人民一樣頑強,和繁衍它的土地一樣堅韌。未必每個人都會去燒香拜佛,可他的溫和,他的謙恭,他的豁達和他的一切可效之處都已經融入了這里的天空,原野,民族。
走近些,細細撫摸階梯邊的欄桿——它是水泥澆筑的,原來的石欄早已被歲月風化殆盡——我莫名的想到了家鄉的長城,經年累月的獵獵西風不斷地切削著它,與土坯并無二致的墻體也被莊稼漢輕易刨開,如今剩下的斷壁殘垣,可曾記得力御外敵的榮光?
這里保留了幾個特殊的洞窟,沒有惟妙惟肖的佛像,沒有風動滿窟的壁畫,只留下殘缺的衣袖和墻體上粗暴的刻痕——大英博物館里收藏了英吉利軍隊劫掠來的珍寶,那些斑駁的“中國古代石版畫”正是帶著與這里同樣的傷痕離去。洞窟的淚滲出,很快結成同樣斑駁的`淚痕——我不相信那僅僅是鹽漬,我只知道它的確會流淚。
無意再去細觀“飛天”,我走了出來。恍惚看到,滿地塵沙已不完全是金色,而是散布著前人留下的點點腥紅,遠處的沙丘也已不再沉默,那分明是先祖英烈的遺軀。
風起河西,遍漠黃沙不為揚!
河西走廊觀后感 篇12
河西走廊這片土地最大的特色就是兩千一百多年前發生過一場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戰爭,那次戰爭就是“河西之戰”。河西之戰的勝利,迫使匈奴一步步走向衰敗,同時也使得這片土地一躍成為地理坐標性的一個地方。這片土地雄風遒勁,氣勢凌然,沙漠與綠洲同在,丹霞與蘆花并存。這確實是人間奇景。然而,穿過這絢爛多彩的人間奇觀,我深刻的感受到的,卻是制約河西走廊發展的焦心和憂慮。這個焦心和憂慮就是干旱缺水。“我的一個族弟,因澆水與人斗毆,致死人命∕他的父母至今每天翹首村邊,盼兒回歸。”這是我在《河西走廊的歲月》組詩中的句子,也是對那個事件刻骨銘心的記錄。水,成了阻礙河西走廊發展的不治之癥。
其實,歷史上的河西走廊不是這個樣子。
歷史上的河西走廊有一條非常出名的水系,叫弱水。
弱水出祁連。祁連山山體龐大,幅員遼闊,縱橫千里。祁連山峰頂終年積雪,山下湖泊密布,溪流潺緩。大約三千年前,河西走廊還是一片茂密森林蔽日、牛羊遍地成群、珍禽異獸雜相混居的原始曠野。之后,隨著氣候和環境的變化,以及內蒙古高原沙化南襲,這片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河流和湖泊漸次消失,降雨量逐年減少,森林面積驟縮。于是,河西走廊慢慢地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弱水是一條神性的河流,也是一條神秘的河流,更是一條神話般的河流。傳說中的弱水被一個叫地蟒和另一個叫夜孫鳥的怪物把持著,它們專做一些害人的勾當,所以其水孱弱不堪,連一片羽毛都漂浮不起,行人根本無法穿行。但事實上弱水決不是這樣。弱水流域良田萬頃,房舍稠密,鳥叫蟬鳴,行人互禮。近年來河西走廊出土的一些灰坑和文物證實,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事實上,歷史上的弱水是非常出名的。但現在的弱水卻默默無聞。究其原因,是因為這條河流更名為黑河。
黑河就是弱水。弱水是黑河的孩提歲月。弱水為什么更名黑河,現在已無法得知。但稱呼上的更改,導致概念上的錯亂,名稱上的變化,使得記憶中斷。因為弱水是一條茫茫水系,而黑河則是一條河流。弱水像一首古歌,黑河則是一首流行音樂。
有關弱水的記錄,在很多古籍中都有過出現。最早記錄這條河流的是《尚書?禹貢》。《史記?夏本記》、《史記?大宛傳》、《漢書?地理志》、《山海經》等書對這條河流均有記錄。這些書各有側重,但對弱水的陳述基本一致。“弱水”這個名字到底是什么來歷和意思呢?弱水真的是因為“其力不能勝芥”而得名的嗎?對于這個問題,我一直感到迷茫和百思不得其解。在我的潛意識和多年來對弱水的關注里,最終還是傾向于古人把淺而湍急、不能用舟船只能用皮筏過渡的河流稱之為弱水這一解釋。其實,弱水是可以行舟的,只是其水域寬闊而水位浮淺,落差大而水湍急不易行駛船只。弱水湯湯,全長八百多公里。
弱水的源頭有很多,大多在張掖境內的祁連山里。有關弱水的傳說和記載也很多,最經典和流傳范圍最廣的是《尚書?禹貢》所記載的“禹……導弱水至合黎,余波入流沙”和《西游記》“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的記述。這里也明確的告訴世人,弱水就是甘肅境內祁連山流往內蒙古額濟納旗的這條河流。再后來,《紅樓夢》的作者不知怎么突然毫無來由的冒出一句“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的句子,讓弱水再度盛名遠揚。這里的弱水,已由具象的水系名詞轉變為抽象的定向量詞。這也使得很多紅學專家被這一句言辭清晰的話語搞得云里霧里。
弱水就是黑河。這條河流大禹來過,老子來過,西王母來過,玄奘師徒也來過。這個人和神都來過的河流,我卻未曾近距離的走近過——不,我也來過。那是多年前,在弱水的其中一個源頭焉支山里,我曾經無數次的開懷暢飲和盡情濯足。現在想來,能在一條河流的源頭生活和經歷,也是生命的一次奢侈之舉。
提到黑河,就不能提及與這條河流有關的幾個民族和黑水故國。黑水國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歲月了。據說黑水國因近旁黑河而得名。最早在黑河周邊繁衍生息的民族應該允、羌、烏孫、月氏和匈奴。黑水國建于何時?是哪個民族哪個部落哪個首領所建?部族之間發生過怎樣的戰爭和廝殺?輝煌時是何等的威武和豪邁、逃離時又是怎樣的嚎叫與哭喊?茶馬互市的交易如何有趣有味?異域風情的景致怎樣絢爛唯美?等等,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但從那座故城的遺址規模和出土的瓦當陶器我們可以得出,黑水國確實是同一時期河西走廊最大的一個國家。其市井之熱鬧繁華、交易之豐富精彩、物種之怪異炫目,就連中原王孫貴族也為之羨慕不已。
弱水消失了。這條神話般的河流只能在我們的記憶中時斷時現。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黑河。弱水流經萬年,其廣闊流域,誕生了無數個村莊和城鎮,走過了無數個將帥和征人。我想,弱水河畔應該有過一些古風古曲和鄉韻歌謠,定然也發生過諸如《詩經》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美好故事。只是,那幾個民族都沒有文字記錄,那幾個消失了的民族,也就沒辦法口口相傳下去。
河西走廊觀后感 篇13
河,從北而來,向南而去,于是有了東西兩岸,我家就在河西。
兩岸原都有河堤,土筑的,很高。堤兩岸的人誰也瞧不見對岸的房舍,曾流傳過這樣一首詩:
大盤石上有芳芬,少女捶衣柳失魂。
忽抬頭處東邊堤,只見炊煙不見人。
但后來河東的堤沒了好長好長一截,于是河東的人往堤上一站,就能把河西看得很清楚,不在是:"只見炊煙不見人"了。
我常站在堤上往河東看,河東是個繁華的地方。
在原來應該是河堤的地方,立著一排漂亮的小洋房,白壁紅頂小院墻,總讓我想起童話里小王子的城堡。在這些樓的夾縫里,我看到的是河西從不曾有,也永不會有的熱鬧:人如潮涌,車水馬龍。
河其實不大,只不過是細水長流,很柔很弱,我長這么大,還從未見它發過怒。河面很窄,會鳧水的人一個猛子就過去了。河上終日漂著一葉扁舟,屬于河西的。曾有河東人說要在河上架座橋,河西人卻說渡船挺好的。僅咫尺之內,兩岸人卻很少來往。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一河只隔,差別卻是天上人間。
西邊究竟是怎樣的呢?淡。用這個字最好,就像白瓷碗中的白開水一樣。青一色的瓦舍,籬笆雞圈,土坯豬窩,大事不驚,小事不動,路上相逢永不變更一句話:“吃了嗎?”明明貧窮潦倒,一堤的樹,死活不肯砍一棵。有事無事拿花苗草籽到處栽,到處撒。我以為那是很無聊的。小時候我向往的是河東美味的冰淇凌,奇異的電動車,夜間照明的霓虹燈,節日喜慶的火樹銀花。而每當我嘴角讒涎著明黃油炸雞,耳邊縈繞著東岸傳來的火爆的流行樂曲時,河西只有一個垂了些胡須的老頭推了把掉漆的自行車,在曲折的土道上叫賣著那土的掉渣的名稱“飴高糖”,我不很理他的。小時的我向往的是繁華,而在河東燈紅酒綠的映襯下,除了那一堤楊柳,河西只是一片荒涼,一片冷清。我一直渴望渡過那條河去,我討厭冷清。
如我所愿,有一天我過了河,走進了繁華,自覺是揚眉吐氣的,我在那里求學,然后求發展,心里想著縱情于物,快樂無比的境地。
可是海市蜃樓呀,只有在空中顯現時才成就了那分完美,現實中畢然會扭曲破碎。
忍耐,在忍耐了一千多個日夜后,我又回來了,帶著一身塵土,滿心疲憊。冷漠割開的傷口,渴望溫情的撫慰。我回來了。河西依舊平靜,再聽到溫和的三個字“吃了么”,就忍不住委屈的想哭。我原是鄉村的小鳥,飛不上林立的大廈。
春天又來的時侯,一堤嫩草,散綴著些各色花,引來種種蝴碟和著依依楊柳翩翩起舞。我閑步在月下,念著白居易的詩:
最愛湖東行不足,緑楊陰里白沙堤。
只不過湖東變成了河西。
河西走廊觀后感 篇14
喜聞河西有軌電車在上個月便開通了,很早就想去坐坐,但在聽說等一班車需要40分鐘,只好悻悻地放棄了。但是這次,我看了電視上的報道后,我決定去乘乘,瞧那干凈的地面,藍色的坐椅…據說還是在草地和馬路上建設的鐵軌呢!
終于,昨天,我和爸爸去坐了河西有軌電車。剛剛進車廂我就被窗外的風景給吸引住了,只見窗外聳立著幾座河西的高樓,我再通過前面的窗戶一看!果真看到了兩條鋪設在道路上的鐵軌,看來,真的是在草坪上開的!再看看周圍的窗外的風景,高樓林立,而車廂整體有點像我們南京的地鐵呢!
電車開動了,隨著車輛的移動,窗外的風景也在快速地移動著。伴隨移動,我看到了風格獨特的青奧會議中心,氣勢磅礴的南京眼,簡單明了的青奧村…隨著電車漸漸駛離河西中心地帶,走到了偏遠的農村,那里是綠油油的一片,孕育著生機,我也在遠處看到了南京的大勝關鐵路橋與長江三橋。
80分鐘的電車體驗很快變告一段落了,相信南京現在能有有軌電車,將來一定會有空中電車的!我等著那一天!
河西走廊觀后感 篇15
一陣雷雨過后,天一下涼快了好多,吃過晚飯,我們全家來到長青公園散步 。聽媽媽說,以前這里是一條挺臟的河,去這里玩的人們很少,但經過工人叔叔們的裝修之后,河西橋兩岸不僅穿上了新衣服,變得更漂亮了,也成為飯后玩耍的好去處。
不一會我們就來到了河西橋的兩岸,看到柳樹挺直了腰板,綠色的長發隨風擺動。草坪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小花,綠綠的小草,襯托得花兒更美了,引得蝴蝶和蜜蜂在花叢中飛舞,可愛極了!
河里的荷葉一個挨著一個,還有頑皮的小青蛙在荷葉上跳來跳去,像是在玩捉迷藏。一朵朵的荷花立在河面上,花瓣紅里透白,美麗極了!我最喜歡荷葉上面的小水珠了,圓圓的小水珠晶瑩剔透,風輕輕地一吹,小水珠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一樣在荷葉上跑來跑去,特別有趣。
傍晚這里是最熱鬧的了,到處充滿了歡樂。人們來到這里,有的聽音樂、有的跳舞、有的打羽毛球、還有的和孩子在快樂的玩耍。人們的臉上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看到這美麗的景色,也讓我更懂得珍惜和保護我們的環境了。
今天晚上,玩得特別開心。我看見孩子們笑了、大人們笑了、山城也笑了!
河西走廊觀后感 篇16
我上次去爸爸的學校,坐11路車到了終點站,一下車,就被岱河西湖的美景吸引住了。
岱河西湖并不大,但是水很清,清的能看見戲耍的小魚。湖面上有兩座精心設計的白色的九曲橋,就像兩只白色的巨龍橫臥在湖面上。聽爸爸說,每座橋都有九個彎,所以人們把它稱為九曲橋。
走過九曲橋,就來到了湖中心的涼亭,它是六角形的,有四個紅色的圓形的柱子支撐著,橫嵌上畫著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讓人越看越想看,老人可以坐在石凳上休息,觀賞周圍的風景,兒童可以在亭子里看書、玩耍。
站在涼亭往西看,能看到一個“心”形的水上花壇,周圍栽著垂柳,柳枝與水中的倒影連成一條直線,一陣風吹過,柳枝隨風擺動,十分的優美。花壇里有許多各種各樣的花,紅的、黃的、紫的……五彩繽紛、絢麗多姿。花朵在微風中點頭微笑,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岱河西湖真美啊!我喜歡岱河西湖。
河西走廊觀后感 篇17
吃過早飯以后,媽媽說今天沒有事,可以帶我出門走走逛逛。
原本打算去中華門城墻上去看奧運火炬傳遞的。卻因為下錯了地鐵,我們一路奔到了河西奧體中心站。我們隨著青奧會自愿者的人流,從地鐵一號線走了出來。一輛停靠在綠化帶草叢里的小火車引起了我的注意。原來這就是南京城最新開通的代步小火車呀!
這輛輕軌小火車大約有2節地鐵車身那么長,只是好像比地鐵的車寬稍窄一點兒,它身穿雪白的金屬外衣,嶄新的玻璃窗上還折射著來來往往的人們。整體看上去像是一艘整裝待發的遠洋汽輪,非常神氣。在小火車的前方,2條鋪設在綠草中的鐵軌若隱若現,連綿延續著伸向遠方。
我和媽媽上了車,原來這輛車今天試運營,還是免費乘坐呢!怪不得這么多小朋友。要發車了,身穿空乘人員服裝的列車員走了進來,4名男性乘務員認真檢查了一下車廂的各個部位,最后坐進了車子最前方的駕駛室。又上來8位女列車員分別站到了列車上的4扇門左右位置。我沒有座位,聽說這是一輛觀光旅游車,我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趕緊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做準備。
小火車終于開動了,開始的時候好像還沒有自行車的速度快呢!漸漸地,就能行駛的和小汽車一樣快速了。神奇的是,這輛輕軌小火車能轉彎還會等紅燈,我們站在小火車的車廂里感覺非常平穩,我還能正常的喝水呢!窗外的高樓大廈不斷地向后面退,跟坐地鐵的感覺是一樣的,只是比地鐵慢一點,服務要好一些。
列車行駛到奧運村站,我們到站了, 于是下車在附近玩了一會,因為奧運村要舉辦青奧會臨時關閉了,我們只好又坐上小火車原路返回,只能在列車上欣賞下奧運村那2棟高聳入云的奧運樓了!
【河西走廊觀后感】相關文章:
烈火英雄觀后感觀后感06-03
超級戰艦觀后感-觀后感03-10
小孩不笨觀后感-觀后感03-28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觀后感04-13
《狼圖騰》觀后感-觀后感03-02
宮崎駿風之谷的觀后感-觀后感10-19
圓明園觀后感模板-觀后感10-19
畫皮2觀后感-觀后感01-10
美麗的大腳觀后感-觀后感01-23
宇宙與人觀后感_觀后感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