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英雄》觀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赡苣悻F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致英雄》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致英雄》觀后感1
在一位已屆耄耋之年的老人家里,劉義田爺爺回憶起了戰爭時期,為了全中國人民“拼命”的情景。
劉義田爺爺是在1947年入伍的,雖然他老人家說沒有參加過什么戰斗,可是,根據資料登記,他是先后參加過遼沈、平津、衡寶等大戰役,其中,在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初,在河北的康懷遭遇戰打得可謂是相當慘烈了?粗@陳舊的老照片,劉義田爺爺慢慢地翻開了塵封已久的記憶。
“那次戰斗,犧牲了很多的的人,其中,我的副營長就是在那里犧牲的。還有我的老班長也是在那犧牲的!眲敔敾貞涍@些情景時,總會潸然淚下。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當面對生死離別,再剛強的。戰士也會有傷心的一面。我想也許,這,就是一個人被稱之為“英雄”所要付出的代價吧!
被稱之為“英雄”的人,都經歷過“生”與“死”的失之交臂;被稱之為“英雄”的人,都經歷過失去親人的痛苦;被稱之為“英雄”的人,連一頓飯都沒吃飽過;被稱之為英雄的人,一年能見幾次親人?還可能一去,就不復返了。
誰不愛家?誰離開家后不想家?難道他們就沒有家,沒有親人?不!他們有親人,也有家,在國家備受欺凌的時候,他們只有挺身而出,才能保住自己愛的人!他們不甘!不甘就這么讓親人,自己愛的人,祖國受欺凌!
英雄的背后,沒有強大的力量,沒有溫暖的港灣,沒有安全的遮擋。他們一直勇往直前,難道他們是鋼鐵人嗎?我想,應該是渴望和平,渴望為家人遮風擋雨,渴望為和平國家添磚加瓦的意念驅使他們奮勇向前。
《致英雄》系列視頻播出以來,我都很積極觀看。我很感謝這一批時代的英雄,正是有了他們,我們才有今天平安快樂的生活。
《致英雄》觀后感2
今年是黨的.改革開放xx周年慶,到處響起莊嚴肅靜的音樂令人心生敬意,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為新中華的革命而浴血奮戰的英雄烈士們。
他們是令人尊敬的,他們身上背負了人民的希望,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與汗水,譜寫了新中國歷史文化的篇章。
周末,我認真地觀看了《致英雄》系列紀錄片,十個革命前輩描述著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抗戰故事。在他們富有情感的描述中,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有血有肉的廝殺場景,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英雄不問出處”,在紀錄片當中,郝太華,劉紫琦,張學孟等以及更多的人出生都不是統治階級,但他們卻以對敵人的仇恨和社會和平的希望拿生命去拼搏奮斗,換來了我們這一代安寧平和,享有著現在幸福美滿的生活。
而現在我們,雖然生活在幸福的蜜罐里,也要不忘國恥,振興中華。我們是國家未來的接班人,新一任的棟梁,做好自己的本分,擔起該擔的擔子才無愧自己、無愧父母、無愧祖國。
《致英雄》觀后感3
英雄者,有凌云之壯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義,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懸!
郝太華15歲入伍,17歲入黨,他說:“當時只想著要保護人民,國家要安穩,總要有人來出頭!彼麣v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參加過上黨戰役、淮海戰役、挺進大別山、解放大西南等。立功無數。作為革命老兵,他身上的傷,太多了。肩膀、后背、腰部都有,其中頭還就有彈片。他說:“有一次,子彈從右肩穿過左肩,當時沒有上麻藥,用酒精擦了一下,劃個口子就直接用鉗子拽出來。傷口處理完后,就回到工作崗位了!
行軍時的種種負傷,對于郝太華來說,已經習以為常了。每一次的死里逃生,更多時候依靠的是堅韌的意志和保衛國家的強大欲望。隨著時光的年輪劃過一—圈又一圈,那個戰火蔓延硝煙彌漫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我們跨步走進了新時期。有人說,這是一個缺少英雄的時代,沒有戰爭,;還有人說,這是一個很少需要犧牲的時代奉獻是英雄和模范們的事情,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其實這是對英雄的誤解奉獻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種平凡的精神;奉獻既包含著崇高的境界,也蘊含著不同的。層次。哪個時代都有見義勇為、舍身救人;哪個時代都需要樂于奉獻,勇于犧牲的英雄。
英雄,不一定要拯救世界;英雄,不一定要赫赫有名;英雄,不一定要驍勇善戰。但英雄需要付出行動,哪怕一個小小的動作,就能夠給別人帶來大大額度溫暖。公交車,地鐵里的一個起身,一路“您坐吧”,都能夠給有需要的人帶來幫助,也許,在他們的心中,你,就是英雄。
在如今的和平年代,郝太華看起來和其他的老人家一樣和藹可親,不同的是,他曾在戰爭第一線出生入死,見證祖國在硝煙中奮起,如今又重新強大起來的全過程。
這血與火的戰爭故事,正如他珍藏的軍功章那樣,將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