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觀后感(通用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國重器》觀后感(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國重器》觀后感1
“大國重器”,一“大”一“重”,無不體現出國家對于實現所謂中國夢,實現民族復興的愿景。誠然,工業尤其是重工業是一個國家最基礎的產業和實力象征。在一些國際關系專家的眼中,只有那些擁有了強勁的高精尖重工行業的發展和突破的國家,才可被定義為“大國”。而“重器”之“重”,一方面是產品的龐大之重,另一方面也是現代產業工人的智慧象征。
現在我們都在學習《大國重器》,這讓我不得不想起清末的洋務運動,而洋務運動接下來還有預備立憲、戊戌變法和摧毀了封建社會的辛亥革命。如果眼光再延伸一點,甚至能讓我想起日本的明治維新。大國重器的蓬勃,讓我借助現代的傳媒手段,通過些許的想象,看到在洋務運動時期的江南制造總局、輪船招商局、唐山胥各莊鐵路、上海機器織布局等等興旺起來的民族實業,也能透過記憶中路過的風景看到的榮宗敬榮德生們滿懷救國大義的一腔熱血,還有我自己曾經待過的湖北自強學堂,路過的漢陽鐵廠遺址。
當下的社會并不如清末的水深火熱,我們的學習和革新大可不必被冠以富國強兵救亡圖存的深重。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現在并不是在面對所謂的“西方列強”,現在的社會形態也不是封建社會。我們還是在“師夷長技”,但并不“以制夷”,這不符合當前的國際社會大背景。
洋務運動后來失敗了。歸根結底是西方的“器物”和中國的“制度”(或者叫“意識形態”)之間大相徑庭的矛盾導致的。那個年代,就連社會的精英階層都沒有開化和覺醒到“天下大同”的境界(因為洋務派抵制商品輸出,而且把全部希望寄托于還處在封建綱常下的領導人),就更不消說普通民眾對于改革和西學東漸的期望。
我猜想,洋務運動的失敗可能會讓這些精英們意識到光學“器物”的局限,所以才會有后來的預備立憲和戊戌變法這兩個更像意識形態領域的革命。甲午戰爭失敗了,《馬關條約》讓本來就茍延饞喘的清政府雪上加霜。我們都盯著無能的清政府任由日本踐踏,卻忘了從日本這個并不友善的鄰國借鑒歷史的教訓和經驗。甲午戰爭的失敗是一朝一夕的嗎?不是。從鴉片戰爭之后,日本就學習了“西洋之法”,練就了符合近代社會的本領。而彼時的中國,還在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
回到《大國重器》。我看到了很多高精尖的設備,看到了高端制造業中聰慧的善于創新的現代工人,也看到了國內這些走在行業前沿的領軍企業如何在國際商業環境中沖鋒陷陣。就連歐洲人在北車集團面對即將出廠的CRH系列動車組也在感嘆,這才是歐洲的大工業夢想!可是很遺憾,我依然只看到“器物”層面的革新和創造,對于制度層面的改革,我沒有很深的體會。
再回到我現在的工作。我需要一些改變來達到管理的目的,想要試圖通過規范一些最淺顯的表述和思維來統一大家的話語和認知體系?墒呛芫眠^去了,我依然敵不過業已存在的規則,遵從的力量永遠都占了上風,讓我不得不妥協。我們其實離歐洲的企業很近,離他們的思路很近,近到可以甚至直接抄襲他們的東西而不會引起太多麻煩,但我們沒有去做。我們依靠現代的營銷手段獲得了很多訂單,在集團的發展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不斷在突破,不斷在進軍新領域,可是有誰能告訴我,真正有力量有效率有前景的東西我們為什么置之不理?我們為什么偏偏固執地認為只要制造一點表面的協同就能換來結果的趨同?表面的繁榮和恢宏真的能帶來復興和覺醒嗎?
我們只需要用一點點的時間和代價就能實現跨越式發展。其實我也看到了很多為了獨立自主和獨立創新的努力,然而真正代表現代化的人的意識的提升,公民社會準則的深入人心,還有理性的行為準則和商業思路,卻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我們關注器物的進步,但更希望器物的進步能夠帶來真正的思潮革命。
《大國重器》觀后感2
在公司組織觀看《大國重器》我已經是第3次觀看,對這部影片的導演我還是比較贊。
這影片中能突出現代社會企業的緊迫感,心酸,努力,創新,追趕,領先等情節。從第一集國家博弈到第六集制造強國。對我的感觸很大,能在表面看出一個國家由落后走向強盛的波線。
在另一方面影片表面上我們對那些企業感慨不易。但是我們還可以在另一方面看出,中國還有點自己的東西外,更多的是緊迫感。如果這個影片能拍到50集,那中國才算真正強大起來。我們這些是世界領先的企業,其依賴核心還是國外,大部分依然是粗活。中國也許軍事航空方面有些技術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能夠大規模相對廉價的生產,大型艦船發動機的.生產,客機發動機生產,戰斗機的發動機的生產,高性能汽車發動機的生產以及各種尖端科技的研究和普及能力等等。
當然也有許多比較高端的裝備,比“如嫦娥3號”和“玉兔”月球車的電容和太陽能電板。能承受在—100℃到+100℃環境里長時間工作而不被影響還普及社會當中。這就是企業努力和奮斗創新的成果,這就是不日不夜的研究創新和實驗加失敗最終才能出合格的高端產品,縮短差距,這都是走向強國的必走之路。
我們只有不斷勞動創造,而決不是整天埋怨,只有創造一個又一個輝煌才能支撐起中國的支柱。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國家的強盛在于工業,工業在于裝備制造,裝備制造在于創新,創新在于人才。
建設強大的國家就是我們永不退色的中國夢,這個夢想正在實現,因為有我們在。好好努力活著,我們都會看見。
《大國重器》觀后感3
《大國重器》精選了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機床、軌道交通、工程機械、電氣裝備、重型裝備、通用裝備、港機裝備、船舶、關鍵零部件、節能裝備等10余個重點領域、18家行業領軍企業。以獨特的視角和震撼的畫面,記錄了中國裝備制造業創新發展的歷程和取得的成就,通過人物故事和裝備制造中的細節,鮮活地講述了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制造故事,再現了中國裝備制造業從小到大,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后的艱辛歷程,在充分闡釋中國裝備制造業創新成就的同時,展望了中國裝備制造業邁向高端制造的未來前景,全面展現近30年來我國裝備工業取得的偉大成就。
目前各類媒體去工業化傾向嚴重,全國財經類媒體很多,但用于房地產、金融、證券、投資之類非工業類經濟報道太多,而關于工業的報道不僅偏少,且負面居多(如產能過剩、虧損破產、污染嚴重等)。這讓社會很多人無法體會工業(如裝備制造業)對國家、對國計民生的重要性與工業人的艱辛奉獻。正如《中國工業報》社社長陳衛在《大國重器》開播式上所說的那樣,長期以來,以我國工業發展為題材,特別是展示裝備制造業的影視作品少而又少,《大國重器》了卻了裝備制造人對工業題材影視展現的心愿,實現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和我國工業發展的“中國夢”鼓與呼。
長期以來工業被媒體忽視,作為工業人主體的工程師、技術工人群體也自然被媒體所“遺忘”。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各類娛樂明星充斥著電視與媒體,整個社會很難看到工程師、技術工人的身影與貢獻,其地位也遠低于公務員,于是青年學子逃離工科成風,工程師、技術工人隊伍后繼乏人也就不足為怪了。而紀錄片《大國重器》盡管也有政府官員與企業高管的鏡頭,但該片充滿了濃厚的人文情懷,不僅紀錄大國重器研制、生產本身,且將更多的鏡頭對準了生產一線的工程師與技術工人,通過人物故事和制造細節,真實記錄了幾十位有名有姓的中國工程師、技術工人在挑戰制造極限、攻克技術難關中所付出的艱辛與創造性貢獻,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和夢想,鮮活地講述了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制造故事,再現了中國裝備制造業從小到大,從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造,到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后的艱辛歷程。是他們讓高鐵飛奔、讓航母遠航、讓神舟飛天、讓蛟龍(深潛器)入海;也是他們讓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他們和全國工業系統的無數工程師、技術工人才是中國社會、科技、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者;他們才是共和國真正的脊梁。這是一曲中國工程師、技術工人的頌歌。
主攻高端制造,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這是中國工程機械制造業呈現的新突破、新亮點。在《智慧轉型》專輯片中展現的“開天神推”——中國最大馬力推土機SD90—5,給人印象頗深,讓大家看到了厚德堅韌的山推團隊精神,看到了推山填海般的巨無霸設備產品,看到了中國工程機械的希望!伴_天神推”SD90—5開創了建國以來自主研發、實現國產裝備自主配套的先河,是目前國內最大馬力、最高效率、最智能化的推土機。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破了國外公司的技術封鎖,形成了我國大馬力推土機的整機技術標準及推土機大馬力傳動系統等關鍵部件的技術標準。對國家工程機械行業長遠戰略規劃、優化民族產業結構、實現國產裝備的自主配套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這個產品是完全我們自主開發的,隨著能源的這種大量的開采,這種使用大型設備的工礦越來越多,過去完全靠進口,我相信我們研制成功以后,能夠完全替代國外的進口產品。”山推股份董事長張秀文在片中的自信讓國人振奮,山推SD90—5的推出,也向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展示了中國自主創新取得的成績和貢獻。
在當今中國,與工程師、技術工人嚴重短缺、實體經濟萎靡不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金融業為代表的虛擬經濟惡性膨脹,投機炒作成風。虛擬經濟領域多如牛毛的開發商、股評師、操盤手們甚囂塵上,成了社會和媒體的寵兒。而重要的財富創造者即全國多達上億,奮戰在(實體經濟)工業生產與工程建設第一線的工程師、技術工人則快成了被社會“遺忘”的人群。
《大國重器》反映了這樣一批有信念、有堅守、默默奉獻的中國工業人。這些工業人中,有雄心勃勃向高端領域進軍的企業家,有數控機床研發中屢敗屢戰的工程師,有動車制造中精益求精的女焊工師傅,更有無數個車間里那些最普通最尋常的一線工人。這樣一些人,如果不是《大國重器》的播出,可能根本不會被一般公眾所知曉。然而,正是有了他們的熱情、理想、信念、汗水、青春和付出,這個國家的產業才有了脊梁,這個國家的夢想才有了最堅強的依托!打造大國重器需要知識和技術,同樣需要信念和風骨。
作為第一部反映中國裝備工業的紀錄片,盡管《大國重器》仍存在著缺陷與不足,對于中國裝備工業“大而不強”的警示處理得還是比較淡化的,但是它見證中國工業創新裂變的長廊畫卷,“農業是立國之基,工業乃強國之本”,《大國重器》這股從民族工業血脈中迸發出的最強音在11月的深秋,劃破寂靜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國民族工業的全面崛起。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裝備的工業的希望,燃起了我們做工業人士的對工作的熱愛和信心,讓我們為我們的工作感覺到由衷的自豪!
有的人說過,機械制造是一個國家的鋼鐵之軀,所有文化經濟的繁榮,都建立在機械這個堅實龐大的骨架上?v觀國家的繁榮富強之路,機械裝備為國家貢獻如此之大。無論是青藏鐵路,還是南水北調,處處都是機械人的身影。
俱往矣,風流人物如落紅,化作春泥,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們。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你是否還有當年那種以濟世報國為己任的擔當,你是否還有為中國崛起而讀書”的慷慨激昂,你是還有“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壯志豪情?
《大國重器》觀后感4
當看到《大國重器》播出V58項目產品在連云港碼頭裝船的鏡頭時,作為拍攝的親歷者,我的眼眶不禁濕潤了;“擺個攤位,放幾張圖片,與世界工程機械巨頭相比,簡直就是不能看的產品”當聽到徐工集團王民董事長評價徐工第一次參加德國寶馬展時,不禁有些心酸;當聽到王民董事長說“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已經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殺出了一條血路,在世界工程機械的最高頂峰上,我們必須要有位置”時,作為新一代徐工人,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之重。
從美、歐、日主導,中國的位置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到成為工程機械的重要出口國,穩穩占據“一席之地”,中國工程機械的“走出去”之路可謂越走越穩、越走越寬。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在“走出去”、“走進去”后努力“走上去”,以產業報國為己任,以技術創新為驅動,鑄就了敢與國際抗衡的國之砝碼、創造出了屬于中國的大國重器。
在《大國重器》在徐工的六次拍攝期間,徐工國際化就不斷傳來好消息:2012年7月,徐工集團謀劃布局全球市場在歐洲設立了研發中心;今年10月11日,徐工歐洲研究中心、徐工歐洲采購中心新址在德國北威州克雷菲爾德市正式啟用;與此同步,美國、巴西等海外研究中心也正在籌劃建設中,一個全球協同的徐工創新體系正在逐漸形成……
“徐工是一個有著70年光榮歷史積淀和深厚底蘊內涵的企業,中國工程機械的原創主要在徐工。徐工也是靠著不斷變革創新,才有了今天……沒有任何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給徐工,我們要成為最優秀的世界級企業,還有差距,這個差距,要通過自主創新來填補”。正如王民董事長所言,正是憑借著一代代中國裝備制造人,用汗水與智慧,才成就了今日中國的裝備制造規模全球第一的位置。在2012年,中國的工程機械制造行業遭遇到了史無前例的寒冬。面對全球性的市場低谷,以徐工為代表的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硬是打破了行業頹勢、走出了行業低谷。今年徐工已完成13.2億美元的出口額,連續十年位居行業出口第一。
“起重機的吊裝重量取決于背后的砝碼,對于一個國家,砝碼的輕重取決于自身的重量!倍袊b備制造人正是中國機械身后的“砝碼”,要繼續用“創新”吊起中國制造在世界的一席之地。
《大國重器》觀后感5
我們講“農業是立國之基,工業乃強國之本!薄洞髧仄鳌,一部記錄新中國工業崛起的長歌史詩;《大國重器》,一簾見證中國工業創新裂變的長廊畫卷。這股從民族工業血脈中迸發出的最強音在11月的深秋,劃破寂靜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國民族工業的全面崛起。
作為中國首部工業紀錄片,《大國重器》以其驚艷恢宏的畫面、先進的創新實例在新時代一線市場引起了強烈反響。6天的時間,300分鐘的精彩連續,畫面、配音、明星產品、技術創新、人物故事等等,都成了新時代人連日來最“熱門”的話題。在一線市場、國珍健康生活館里、團隊培訓演講臺上,《大國重器》讓新時代人再次看到了民族工業創新的實力,也更加堅定了我們振興民族產業的歷史使命。
十八年前,在新時代公司成立初期,我們缺少人才、缺少資金,缺少市場經驗。但是我們憑借著對松花粉項目的堅定信心,以永不言敗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用僅有的500萬資金,建成了第一條松花粉生產線,功克了松花粉破壁等歷史性難題,在租用的狹小辦公室里,開始了松花粉銷售的第一步。
十八年來,新時代創業者們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智慧,不斷嘗試和探索,首創“店鋪+銷售員”的“中國新時代專營體系”,開辟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直銷道路。在上級集團、行業專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新時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新時代如同浴火鳳凰般涅重生,創造了國有資產增值1400多倍的奇跡。
在專營店里我們所有新時代人更是集體“抱團”觀看,時而安靜思考、時而歡呼雀躍。《大國重器》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裝備工業的巨變,讓我們又一次直擊了民族工業的崛起,讓我感覺到能作為一名中國人感到無比的自豪,更讓我興奮的是我是一名新時代人。
在《國之砝碼》中,徐工王民董事長那句“在世界工程機械的最高頂峰上:我們必須要有位置,激蕩著所有新時代人的內心。話語背后,引發我們的思考,在健康產業領域,一定要有我們新時代人的位置。我相信在黃永剛總經理的英明領導下,我們有能力,更有信心超越我們的競爭對手,成為中國健康產業的NO1。
放下鏡頭里的精彩,我們更要看到中國工業的未來!按髧仄鳌毕颉皬妵仄鳌钡倪~進,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科技廣度、創新高度、核心深度是中國工業留給我們中國人“萬畝技術良田”。深鑄強國重器,放飛強國之夢,中國制造再創新高;智領技術先機,成就國之大器。
十八歲的天空無限廣闊,風華正茂的新時代前途無量!我們希望看到越來越多懷著事業追求和人生夢想的人走進新時代;希望所有的新時代人遵循市場規律、遵守法律法規、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創業、以德立業、和諧展業、快樂興業,在新時代事業的大舞臺上,實現“我的夢、國珍夢、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