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通用24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1
電影《集結號》是馮小剛導演的最新力作,戰爭講述解放戰爭時期,九連連長為掩護大撤離而帶領團隊與敵軍主力作戰的故事。
解放戰爭時期,連長谷子地接到團長命令,要打阻擊戰幫助大撤離,以集結號為撤退信號。整個連隊打光,也沒聽到集結號響,谷子地被炮火轟暈在死人堆里得以生還。之后漫長歲月里,他尋找原來的隊伍,一是想找到團長說完成任務,但全連陣亡;二想知道團長到底有沒有吹響集結號。谷子地最后找到的是團長的墳頭。一個司號員告訴谷子地,其實團長從來就沒有打算吹響集結號,原來為大的轉移,團長和谷子地的連隊一樣,也是戰爭的犧牲品。谷子地醒悟后,決心挖出全連49個弟兄的遺骸,為當年陣亡的弟兄們找回“烈士”稱號……
我們應該記住,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由先烈們用鮮血換回來的!也許還有許許多多的烈士們都無法正名,也許還有許許多多的烈士被長埋在一個個舊窯洞里,但是每一個犧牲的烈士都是永垂不朽,讓我們向他們致以最深沉的默哀,向他們致敬!所以我們要努力讀書,將來為祖國的建設出一份力,這樣,我們的祖國將來才不會被侵略,也不會出現《集結號》中那一幕幕悲慘的場景!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2
1997年,那是一個冬天,有一位導演在中國內地的電影市場劃出一個特殊的檔期,專拍賀歲片,第一部名叫《甲方乙方》,從那以后,每到歲末,他就要和喜愛他的觀眾“不見不散”,沒想到十年下來,還“沒完沒”。漸漸的,觀眾把他當成“大腕”,把看他的賀歲片看作是去赴一場“夜宴”,但這個導演不滿足,他總是渴望突破,期待轉型,如果說那頓《夜宴》讓人吃完之后難免有“一聲嘆息”的感覺,那么,這次吹響的《集結號》,則徹底圓他的大片之夢。
《集結號》是一個有關退伍老兵的故事,就為一次到底有沒有吹響過的集結號,老兵失去全連所有的戰友,十多年來他魂牽夢縈不得安寧:那是在解放戰爭的一次戰役中,上面的命令是一個連隊的戰士堅守4小時,以集結號為令撤退,結果等12個小時集結號也沒有吹響過。于是身為連長的谷子地(由張涵予扮演)決定繼續堅守下去,結果47個戰士最終全部陣亡,但是一名戰士在犧牲前告訴他,他聽到集結號,從此谷子地開始尋找真相的過程……進入和平年代后,這47名戰士被定為“失蹤”,谷子地的后半生就在尋找47具遺骸、為追溯他們“烈士”的稱號而存活著……
看《集結號》前半部的時候,我腦子里總是不由自主地跳出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奧利弗-斯通的《生于7月4日》、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父輩的旗幟》的一些經典畫面:激烈的巷戰、濃郁的兄弟情、身殘志堅的老兵――看到最后30分鐘,我徹底繳械投降,這還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國式的抒寫人性之美、歌頌浩然正氣的大片,既與宣揚美國主旋律的好萊塢大片分道揚鑣,也與馮小剛過去嘻笑怒罵的市井小品漸行漸遠戰爭題材的大片,中國拍過不少,早期的《南征北戰》、《紅日》、到前些年的《大決戰》、《大進軍》,全都集中表現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我黨我軍的英明決策,我們看到的基本上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愛國主義集體榮譽,是國家至上英雄無淚,可是,我們卻看不到戰場上的血雨腥風,看不到戰爭中人性的掙扎和迷茫,看不到小人物的孤獨和無助,看不到個體在戰爭中的作用和位置,《集結號》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一個老兵——一個戰斗英雄傷痕累累的內心瘡疤,看到在至高無上的集體榮譽下個人生命也不再是那樣的無足輕重,47個弟兄,他們也是人,他們同樣需要得到社會的承認,谷子地尋找戰友遺骸的下半生我覺得比他在戰場上的視死如歸更為動人,在他不懈的找尋中,我看到一種屬于真正的中國男人的脊梁,那就是堅忍不拔百折不撓,可惜從二十年前的“高粱地”之后,銀幕上的中國男人再也沒有如此高亢昂揚。
感謝馮小剛,讓我們重新正視戰爭中個人的價值,也讓我們重拾對銀幕上中國男人的信心。感謝張涵予,塑造一個具有愚公移山精神的銀幕硬漢,在“花樣美男”“窩囊萎男”橫行銀屏的今天,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剛強,一種堅毅,一種責任,一種緬懷。很慶幸,在那悠遠綿長的集結號里我們感受到,在谷子地那堅如磐石的背影中我們也同樣深切地感受到。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3
我們沒有戰爭的記憶,但我們應該對每個犧牲表達應有的敬意。集結號吹響,這是馮小剛表達敬意的方式,也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正逐漸失落的情懷。那些混合在黑色焦土,模糊血肉中的,屬于男人在質感,伴隨著這悲壯的號聲,被重新潤色,提煉。理想,勇氣,意志,信念,情誼。這些散發著光芒和硝煙的詞匯,象一枚炮彈轟入我們的生活。那些英雄,我們不能忘記;那些失落的情懷,我們沒有忘記的權利。
電影院是我除發呆唯一能去的地方!都Y號》吹響。
從進電影院至今,那悲壯的集結號,一直響徹在我的大腦,浸入我整個身體,每一個細胞,每一根血管,都被敲打著,充斥著。好久沒有一部片子能讓我流淚。對于感情戲,早已經麻木,而面對這樣鐵骨錚錚的的場面,我忍不住悄然掉淚。原本此類題材一直覺得都不太適合我,所以當<亮劍>被朋友津津樂道的時候我并不熱衷,只是偶爾換臺的時候瞄上幾眼,人物刻畫也形象,也生動,但都激不起我的觀看欲望,習慣以愛情為主要創作題材的我,骨髓都是填充的浪漫主義。
馮小剛的賀歲片老是應一句:鐵打的葛優流動的女主角,永遠的黑色幽默,無論<大腕>無論<甲方乙方>等等。而這次來個三百六十度大轉彎,他換上很MAN的張涵予,也不再寫咱老百姓的平常小日子。殘酷無情的戰爭,一次事先未知的有去無回戰役,一群生死與共、血肉相連的士兵,一個丟失自己身份但是永不放棄的執拗連長,一段永遠沒有吹響的集結號,一段不為人知的背棄故事。故事類型轉變,但對于大多數百姓的觀眾仍是被感動著,被震撼著。
我無權跟專業影評人一樣去評價<集結號>是否有深度,是否有內涵,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觀眾,按照我的個人習慣,我仍坐在電影院的角落,專心投入的去看導演演員等工作人員創造出來的作品。那種身臨其境的戰爭場面,直入心扉的緊張和恐懼,那些平凡普通如鄉下孩子的戰士,那么多不知名的戰士犧牲都那么的揪心……感動著,觸及心底,觸動靈魂。男主角谷子地在中國革命史上還是算一小人物,帶領一個連47個戰士奉上級命令守在窯場打狙擊戰,他們死守在窯場,等待集結號的響起,直至彈盡人亡。他一個人活下來,他把所有的戰士的尸體都掩藏在窯里,讓他們不至于被炸飛而沒有完整的軀體"炸碎,就捏不起來"——谷子地語。他穿著敵人的軍裝逃出來而被誤認為是戰俘,他被扭曲,所以他要咆哮,所以他要怒吼。47個死去的戰士被定為"失蹤",從解放戰爭的戰場,到朝鮮戰場,再到進入和平年代后,谷子地的后半生就是在為給九連正個名,為尋找47具遺骸、為追溯他們“烈士”的稱號而存活著……在他不懈的找尋中,我看到一種屬于真正的中國男人的脊梁,那就是堅忍不拔百折不撓,鐵骨錚錚!他所受的一切委屈和不理解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我永遠無法用我淺顯的文字來刻畫我內心的震撼和感觸,文字與我用,也永遠略顯蒼白。我們在今天的和平下,感受著戰爭的殘酷,體會歷史的嚴肅。向逝去的革命烈士們,致敬!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4
我是一個要強的孩子,平日從來不哭,而那次,我真的哭……
星期六,天終于晴,我這個愛看電影的小子從一年前就開始盼,今天終于到。
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起,去影院的路上,一邊哼著小曲,一邊想著影院快樂的情形。電影院里的好多人啊,排隊買票的有叔叔阿姨,有哥哥姐姐,還有和我們一樣的小伙伴。過一會兒,我們入場。我坐在位置上,身邊一會兒就坐滿人。
馮小剛是一名很好的導演。我看過他的好幾部電影,都很喜歡。人家說他是拍賀歲劇的專業戶,他說不是這樣的。馮小剛叔叔,我支持你。上次你拍的《夜宴》,我其實也覺得挺好的,只是我的期望很大,看以后,有一點點失望。今天,我來看《集結號》,我覺得你一定可以拍好的,我才不要花錢買票看《投名狀》呢!那些古代的故事拍出來一點都不真實,就是明星多,場面大,不感人。馮小剛叔叔,您為我們能幸福地生活而起早貪黑、不分晝夜地拍電影,眼睛一天天紅下去,您辛苦。
《集結號》是一部根據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打戰的,我喜歡。小時候我們就愛玩一種游戲叫做“戰爭開始”,現在還常常想起來。馮小剛叔叔說:每個男導演都有拍戰爭片的理想。其實,您不知道每個男孩子都有當兵的理想。每當我想起那些激動人心的時刻,看見雷鋒董存瑞他們的照片,便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名偉大的解放軍戰士。
電影開始,打戰的拍得好殘酷啊,好人都很快要死光。尤其那個任泉演的指導員,才出來一會兒就被炸成兩半,真的好可憐啊。**黨的武器都很好的,人也多,九連本來人就很少,槍炮又差,堅持三次敵人的進攻,真的很不容易。那個許三多演的狙擊手(就是神槍手)很準的,一個一個準,后來自己扛著炸藥包和敵人的坦克同歸于盡,好勇敢。」冗B長是沒有聽到號聲,后來那個號手說他沒有吹號。那個胡軍演的本來就是要九連死守,谷連長是他的戰友,最信任的同志,所以……本文來自
戰打完,谷連長活到解放后。他為那些死掉的戰友,做很多事兒,要政府認他們是烈士。我想起《秋菊打官司》,想起《千里走單騎》,都是堅持不懈做自己的事情。
我安靜地看著電影,眼角旁晶瑩的淚珠閃爍七色光芒。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5
記得在一年級,老師組織我們全校小學生,觀看愛國主義電影《集結號》。看到戰爭的慘烈、看到英雄們為遵守軍紀,堅守陣地,最后除連長谷子地一人外,全部壯烈犧牲……當時,我年紀小,看到英雄們血流成河、體無完膚的場景,我非常的害怕。
今天,我再一次看完這部影片,深深地感動、流淚,但更多的是思索:鮮血承載著一份責任和勇氣,淚水蘊藏著一份情義與感動,號聲凝聚著生存和希望……
1948年冬天,淮海戰役。中原野戰軍獨立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連長谷子地帶領全連四十七名戰士奉團長劉澤水的命令堅守狙擊陣地,以集結號為令撤退。然而團長為戰爭考慮全局,沒有吹響集結號,致使九連全體戰士在打退敵人的三次進攻后,除谷子地以外全部壯烈犧牲,并按失蹤處理。為給九連按正名,谷子地張開執著的探尋,最終在烈士墓前吹響47個生命一直想聽,甚至死也沒有聽到的集結號。
集結號的響起意味著任務的結束,意味著生存的希望,可它并沒有響起。因為它沒有吹響,所以我們的革命戰士不能撤退;因為他沒有吹響,所以我們的英雄很執拗地堅持到最后。這就是命令,對一個戰士來說,它高于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我不由得想起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貪圖享樂,懶惰嬌逸,自私自利。不說關于生死的革命任務,就連老師布置的作業,我們當中某些人也不樂意認真完成。我們要加倍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因為他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有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還有什么理由去浪費時間而不好好學習呢?我們是幸福的一代,如果非要下達什么任務的話,那么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加倍努力,將來報效祖國,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做貢獻。
每一個幸福的背后總有一份艱辛的付出。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但只要祖國有需要,我也要像影片中的英雄叔叔一樣,不退縮、不哭泣,自力更生,勇敢面對,擔起我的一份責任和義務。我更要努力學習,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武裝自己,為祖國的持續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6
我對馮小剛導的片子一直認為是冷幽默,喜劇性很強!集結號是馮導演第一次執導的戰爭題材的片子,不知道他拋掉原有的風格,是不是還能那么優秀地完成全國人民期待的大作呢?懷著這樣的一種心情,我觀看這部影片。
影片一開頭就將我震懾住,一幕幕炮火連天、尸橫遍野、血流成河、血腥撕殺的場面令人驚心動魄;一場場戰友慘死、尸骨無存、背負“失蹤”名份的情節使人撕心裂肺、悔恨哀怨;一個個舍生取義、視死如歸、鍥而不舍的英雄壯士讓人無限敬仰、難以忘懷。整部片子都在圍繞著命令(也就是集結號)而展開。一開始收到的是集結號的命令。中間為保全性命和違背命令的斗爭,讓戰斗中最勇敢的大棚排長,在臨死的時候說是自己聽到集結號。但是谷子地沒有聽到,所以必須堅持到最后一刻。最后在解到根本沒有吹集結號,也就是說犧牲一個連的性命換取最終的勝利時,谷子地,表示的很悲情。他好像是被最好的戰友(也就是下達命令的團長)出賣。最后自己想到國家最后的勝利,自己平靜下來,覺得團長那么做也是對的。影片最后在47名戰士的墓前,吹響當年沒有吹響的集結號。整個影片讓人震撼、讓人心碎、讓人感動、讓人長嘆。當人們期待以久的集結號終于在片尾中吹響的時候,我禁不住熱淚盈眶,感慨萬千。那最后一聲集結號,環繞在我們的耳邊。它在提醒我們,作為出生和平年代的人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日子,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后繼為民族解放事業捐身獻軀的革命先輩。
有許多人都說電影《集結號》是一部戰爭片,但我卻感到它更像一部倫理教育片。本片導演馮小剛說《集結號》是表達誠意的作品,我認為還是很有道理的。戰爭的殘酷場面只不過是為這部片子的主題思想鋪墊一個前提,其真正的思想主題是在弘揚“忠誠”。
《集結號》吹響的是一曲以忠誠為主旋律的壯麗詩篇。四十七個壯士血灑疆場是忠誠、為的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為的是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焦排長在重傷彌留之際說聽到集結號吹響是忠誠,為的是余下的戰友的生命;劉營長不讓吹集結號也是忠誠,為的整改措施是大的安全撤退和更多人的生命;王金存的未婚妻千里尋夫也是忠誠,為的是至高無上的愛情;谷子地面對必死無疑而選擇堅守,面對地雷爆炸而將生存留給戰友,面對四十七個“失蹤”的亡靈而不懈地追尋、不屈地抗爭,更是顯示他的忠誠之心。沒有這些敢于以血肉之軀同鋼鐵坦克同歸于盡的忠誠戰士,就不可能實現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沒有那些肯于服從大局,甘愿犧牲局部利益,承擔打阻擊、做掩護的指戰員,就不可能有三大戰役的輝煌勝利;沒有千千萬萬個先烈的壯烈犧牲,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和平環境和幸福生活。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忠誠”一詞被許多人淡忘,在一些人生活的辭典中成“癡傻”的代名詞,成為許多人譏笑嘲諷的對象,讓許多人敬而遠之。他們熱衷追崇的是個人利益和經濟實惠,他們追逐索取的是個人的名利和享受。為達到個人的目的,他們指鹿為馬、睜著眼睛說瞎話;他們貪贓枉法,不顧百姓的死活;他們弄虛作假,一意追求個人的所謂政績。這些人太應該看一看電影《集結號》,用影片中的英雄們的光輝形象來對照對照自己,用血與火的震撼來洗刷自己的污穢心靈。
戰爭年代需要忠誠,和平建設年代同樣需要忠誠。政府需要忠誠的公務員,企業需要忠誠的員工,黨和人民需要忠誠的領導干部,建設和諧的社會需要忠誠的信念,和諧的社會需要千百萬忠誠的民眾。愿《集結號》吹響的弘揚忠誠的主旋律,使更多的人們受到啟迪,受到震撼,有所感悟,有所心得。讓忠誠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7
幕幕炮火連天、尸橫遍野、血流成河、血腥撕殺的場面令人驚心動魄;一場場戰友慘死、尸骨無存、背負“失蹤”名份的情節使人撕心裂肺、悔恨哀怨;一個個舍生取義、視死如歸、鍥而不舍的英雄壯士讓人無限敬仰、難以忘懷。整個影片讓人震撼、讓人心碎、讓人感動、讓人長嘆。當人們期待以久的集結號終于在片尾中吹響的時候,我禁不住熱淚盈眶,感慨萬千。這就是我觀看了電影《集結號》后的切身感受。
有許多人都說電影《集結號》是一部戰爭片,但我卻感到她更像一部倫理教育片。本片導演馮小剛說《集結號》是表達誠意的作品,我認為還是很有道理的。戰爭的殘酷場面只不過是為這部片子的主題思想鋪墊一個前提,其真正的思想主題是在弘揚“忠誠”。
《集結號》吹響的是一曲以忠誠為主旋律的壯麗詩篇。四十七個壯士血灑疆場是忠誠、為的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為的是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焦排長在重傷彌留之際說聽到了集結號吹響了是忠誠,為的是余下的戰友的生命;劉營長不讓吹集結號也是忠誠,為的是大部隊的安全撤退和《太極旗飄揚》+《拯救大兵》+《兄弟連》+《激情燃燒的歲月》+《藝術人生》。也有人早就宣傳稱這是一部中國的“拯救大兵瑞恩”。無論人家說什么,自己眼見為實——在戰場戲那部分的確有點“美國味”。
說到戰爭片,讓我惡心的就是中國戰爭片,連長頂著炸藥包對手下喊“兄弟們你們撤!那里有我頂著!”……(吐了)好假!在這部馮氏戰爭片里,雖然許多地方采取西風東借,可還是看得到一些低能的中國風格,如呂寬溝和姜茂財去為連長拿手表,寬溝找到手表后竟然高興地跪了起來(上半身垂直于水平面)!這不是自告奮勇地當活靶子嘛!但是從中也許還能看出一點,那些士兵不是天生的職業軍人,他們都是普通人,都是種田的老實人,因此一高興,忘了自己置身戰場也是人性流露的表現。這時我就覺得這個傻軍人很可愛——可如果我是連長我肯定能被他氣得吐血,這絕對屬于非戰斗性減員。
可見《集結號》并不是傳統的,教條的,宣揚解放戰爭怎樣怎樣的影片。他“我但是是把一個人的經歷給拍下來!蹦膩硎裁唇虠l?哪來什么英雄主義?有的只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人性的人呀!“炸碎了,就捏不起來了!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8
“嗚——,集結號吹響了,這個號聲不僅僅僅是代表著撤退,還帶表滿腔的熱血和一份沉重的職責。
這部電影,讓我懂得生命其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兄弟的情誼,在我看來命其實是不能拿來和兄弟的情誼相比的,就算自己寧愿用性命來交換也是不可能的換得到的,就像這部電影一般。
戰爭,是一場血腥的盛宴,一旦踏進去就要做好隨時獻出生命的準備,但對于電影中的谷子地其實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他們九連屬于四十七個弟兄的榮耀和屬于他們的情誼。
1948年淮海戰爭打響,他們的戰斗空前的激烈,谷子地接收任務去阻擊敵人,掩護大家撤退,約定撤退后吹響集結谷子地才能撤退,沒有集結號,就算打到只剩一個人最后一顆子彈都務必打下去。
之后,他帶著九連躲進一個舊窯廠,迎接了敵人一波又一波的進攻,每次敵人的進攻,都被他們奮力擋下去,經過一次次的廝殺,47個弟兄也變得越來越少,當日本人派出戰車時,有他們做出奮力一搏,好些兄弟都在這次戰爭中身亡,就連谷子地的耳朵也被炸聾了,最后只剩幾個弟兄了,但集結號還是沒有吹響,之后晚上敵襲,所有兄弟都陣亡了,就只剩下谷子地一個人逃了出來。看完他們在窯廠里打阻擊戰后,我感慨萬千,這樣的兄弟情誼,大無畏的精神,也只有在那種時候才能見到吧。谷子地是那么的講信用,沒聽到集結號就算死不走。
之后他到了一個休養院里面,養好身體后就去找那些兄弟的尸體,但是怎樣找也找不到,他看見有戰爭又加入到里面,剛開始別人炮手的團長十分輕視他,覺得他就是一個老兵油子,之后谷子地救了那個團長一命,團長去指揮炮手去了,就從此再也沒見著。幾年后,谷子地又遇到一個他兄弟的媳婦,看她孤家寡人又帶到那個炮手團長那結良緣,團而且長本來就對那次的恩情十分感激,之后也一向再幫谷子地找,最后找到了他們團長的墳墓。
最后他找到了那個就窯廠,但是沒有人想信那你面還埋著幾十俱戰士的尸體,他就不停的挖,別人都以為他是瘋子,但是他不計較外人的語言,一向挖,最后最后挖到了那幾俱尸體,找回了屬于他們九連的榮譽。
當我看完這個電影后,也是熱淚盈眶,真的,這部電影讓我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心中的感慨,這部電影完美的詮釋了身先士卒和鞠躬盡瘁這兩個詞,還有谷子地的重情重意,令死也要找回兄弟們的榮耀,證明九連個個蓋定個,都是烈士!
我必須要學習他們的九連的那種大無畏的精神和對戰友的尊敬!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9
這是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反應了那炮火紛飛的年代戰士保衛祖國奮不顧身,用生命換回的和平顯得無比的難能可貴。在現在和平的年代觀看那個時代戰爭的場面,給我們的觸動很大,現在的和平時代是那時多少戰士用生命換來的,作為我們現在的莘莘學子該如何把握,如何銘記歷史,如何把握現在,如何展望未來。
影片的高潮是這一個連的戰士頑強抵抗,敵人的狂轟濫炸,始終堅持下去,服從上級下的命令-----沒有聽到集結號不可以撤退,在看著一個一個戰士都倒下的時,有些戰士違心的說聽到了號聲,因為他們明白這樣下去整個連都會全軍覆沒,他們只是想留下一些人不至于沒有一個存活,可是連長卻肯定說沒有吹,號聲沒有吹,得繼續堅持作戰下去。他們是軍人始終保持了軍人最崇高的品質,最后這個連堅持作戰四十多個小時,終于完成了使命。
可是最后也只有谷子地一個人活下來了。但是在戰爭結束后,才知道號角聲從未吹響過,犧牲的戰士也以失蹤人士記入,這對作戰到最后保護軍隊撤退做出重大犧牲的戰士是多么的不公平啊,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最后那些犧牲的戰士還是得到了應有的榮譽。他們犧牲換來了大部隊的安全撤離,為解放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人民感謝他們,也會永遠的記得他們的。在四十多名烈士的墓碑前吹響了那嘹亮的集結號,戰士們你們可以休息了,你們的使命完成了,可以安息了。
影片中的場面真實,音樂極具震撼力,生動的反應了那個時代,戰士用血肉之軀換和敵人的英勇作戰的場面。這個真實的戰爭例子,將歷史生動的展現在我們面前,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不要忘記過去,銘記和平的來之不易。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10
1948年初冬,華東腹地,十幾分鐘的戰斗,戰爭的殘酷展現地淋漓精致:被炸的只剩一半的指導員、一槍過去只剩一截的手、合著泥土的血肉隨處可見。所有人灰頭土臉,斷臂殘肢,屢見不鮮。戰場只有黑、白、紅、灰、黃五色,黑的是墻,白的是雪,紅的是血,灰的是軍衣,黃的是人臉。戰斗場面混亂,過程卻極為有序。面對敵人,他們臉不變色心不跳,挺起胸膛,站在灑滿鮮血的戰場上,濃煙滾滾,炮彈橫飛,喊殺聲、火炮聲,震耳欲聾,而他們沒有膽怯,血染戰袍,壯烈犧牲,為抗戰流盡最后一滴血。汾河阻擊戰。聽不見號聲,你就是打剩最后一個人,也要接著打下去。就是這樣的一個命令,讓連長谷子地與他帶領的47名戰士銘記于心,他們堅守著為國家統一、為民族解放、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初心,不畏生死、舍生取義,堅守戰場、奮勇殺敵,為黨、國家和人民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團長給連長谷子下達狙擊任務,聽不見集合號聲,哪怕全軍犧牲也不能撤退。最終只剩下連長谷子穿著國軍衣服被當做傷員活了下來,國軍大敗,最終谷子被解放軍俘虜,但是每人相信他原來也是解放軍,人們覺得他在騙人,本可以領取十元回信鄉費,但就是因為有著讓全連死去的兄弟們瞑目,他跟隨大部隊抗美援朝,最終回到全連犧牲的地方,方圓十里已經被數十仗的煤炭場覆蓋,他開始沒日沒夜的挖掘。直到最后找到的番號。我們看到了昔日革命烈士的甘灑熱血的勇氣、為了國家、戰友不斷犧牲,感慨當下太平,當奴隸珍惜。
什么是永垂不朽,百度百科解釋: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永垂不朽的是精神和事跡,而不是犧牲的個人。而電影的主控思想在于說每一個犧牲者都是永垂不朽的。當連長谷子地在煤礦山上一鍬一鍬的尋找他的部下遺體,不停的勞作已讓他灰頭土臉,但巨大的礦體未讓他喪失信心。
《集結號》讓人們重拾戰爭的記憶,慘烈真實,讓老兵不被忘卻,任何一個民族都是需要英雄的,這些年輕的生命在聽到祖國的一聲號召之后立刻奔赴前線,舍生忘死,為國家尊嚴而奮斗,他們每個人都是民族復興道路上的一座座豐碑,不管是活著的,死了的,都是值得我們這個民族敬重的英雄,不應該被遺忘。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11
剛看完《集結號》回來,渾身有些發軟。因為電影所帶來的視覺沖擊、心靈震撼都太大了!一開場的一系列戰斗場面,就給你強烈的視覺沖擊,因為拍攝的真實無比;疾步行進時腳步聲,戰斗時槍的抖動,人的身體被子彈擊穿的場景,都讓人的神經繃的緊緊的。這時,你已感受不到誰是正義誰不正義,戰爭本身就是一種殘酷!戰爭本來就是不應該發生的。
死守窯場的戰斗,始終沒有聽到集結號想起,連長以下四十七人全部陣亡!后來真相大白,為了掩護大部隊的轉移,團長根本沒讓吹號;看到這里時雖然也有點氣憤,也為九連兄弟們的犧牲可惜。但是戰爭就是戰爭,典型的舍卒保車戰術,似乎也無可厚非。這樣的事例在當年估計很多很多吧。
想起了以前看過的另一部戰爭片《太極旗飄揚》,聽說《集結號》就是參照前者拍的戰爭場面!都Y號》講述的是一個群體,經過殘酷的戰爭,和平后去尋求本屬于他們的榮譽的故事。而《太極旗飄揚》首先描繪的是平民家庭的安靜生活,一對親兄弟如何因為戰爭而被卷入戰場,兄弟情深的故事。相對來說《太極旗飄揚》給人的震撼更大,因為是完全站在平民的角度去看待戰爭,讓你看到戰爭的殘酷,讓你看到肚子被打穿腸子流出來,讓你看到傷口沒有及時清理而生蛆;我想看了這部片,沒有人會再大言不慚的去鼓吹戰爭的刺激、好玩。
珍愛生命,和平為貴!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12
西方電影,尤其是戰爭電影,多表達戰爭對于人類的摧殘這一普世價值觀。但是他們的主題,往往是基于兩種固定模式:例如二戰,是生命的一種莊嚴的光榮;例如反侵略戰爭,那是戰爭對于被侵略國家的生命和人性的戕害。而馮小剛的《集結號》仿佛推開了一扇追求回歸人性的希望之窗。
首先,他選擇了一個大膽的題材——內戰。戰爭題材的影片在中國往往以喚起民眾的愛國激情和民族熱情為目的,因而以反侵略為主題的影片比比皆是。但是,很少有人把眼光拉長放大到抗戰之后的國共兩黨的內戰上來。馮小剛看到了,而且他看到的不僅停留于戰爭對于人性的戕害,而且上升到了戰爭中人類對于真實人性的回歸。他將這種人性的回歸以相對于抗戰來說規模更小的內戰來體現。則更加凸顯出了戰爭中人性的真實光輝,無論是大戰還是小戰。
其次,作為一個戰爭片,他并沒有將重點放在宏大的戰爭場面上,不像《珍珠港》,在戰爭的規模中凸顯人類反抗精神的偉大。而是將重點放在了細節上,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實在的行為,近乎于固執的性格刻畫出了谷子地這樣一個形象。在讓人不經意間為谷子地而感動,“讓弟兄們些口氣兒!”一句樸實的話,卻讓另一個人火了,當對方吼道:“你能負責嗎?”時,谷子地就以堅定的近乎于固執的口氣說道:“我負責!”短短的三個字“我負責!”,卻是擲地有聲,撼動人心。
第三,馮小剛在電影中大膽地還原了人性的真實,在整部影片中,我看到的貫穿全片的就是兩個字“真實”。在《集結號》中,我們看到的是戰士不在英勇無敵,刀槍不入,很多的戰士都只是剛一露面就犧牲了。我們看不到那些符號化的革命英雄場面,因為在馮小剛看來,怕死是人類的本性,沒有人愿意打仗。馮小剛自己就曾說過:“怕死是人類的本性,但是在這種本能下主角谷子地又做出勇敢的舉動,這個反差,對比出來的才是真正的英雄。”
當真實的戰爭已然從我們的心頭煙消云散,除了傷痛和榮耀,我們記住了什么?我們又忽略了什么?我們應該忽略什么?我們又應該記住什么?我想,馮小剛的《集結號》就提醒了我們這一點,它應該在每一位觀眾的心中吹響回歸最真實的人性的集結號。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13
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在讀高中的時候,當時老師為了讓我們勞逸結合而選擇了放電影的形式,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對電影里面的情節印象越來越淡,連主人公的名字都不記得,依稀記得的是他在幸存后找尋自己的部隊,為戰友恢復榮譽過程中的艱辛與辛酸。時隔幾年,我又重溫了這部電影。
故事一開始就是谷子地率領九連47名戰士在汶河岸掩護大部隊撤退,在對抗敵人時,全連戰士義無反顧,直到集結號響,事實上集結號并沒有響,也不會響。在沒有聽到集結號吹響的情況下,就算剩下最后一人也要堅持打完這場仗,這就是谷子地接到的命令。在武器力量懸殊的條件下,九連仍然完成了阻擊任務,但47名戰士全部犧牲,僅谷子地幸存。影片大部分是在敘述谷子地尋找自己的部隊,但找到后才發現他的47名付出生命的兄弟戰友全部被國家認為是失蹤(失蹤包括戰死、被俘、逃跑)。一想到戰友們在戰場上英勇抗敵不怕犧牲的場景,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發誓要找回他們的榮譽。影片結局是國家在開發的時候發現了47具白骨,這才證實了當時的戰爭并給予了他們應有的榮譽。
整部電影中,真正感動我們的,不是那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而是連長谷子地為戰友求證、為戰友爭取榮譽的過程。我們沒有戰爭的記憶,但我們應該對每個犧牲表達應有的敬意。向所有默默無聞的英雄和烈士們致敬!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14
今年寒假,我看了一部好看的電影,影片的名稱叫:《集結號》。
這部電影講述了谷子地連長奉命率領九連在汶河陣地阻擊敵人,不聽到集結號聲不能撤退,最后除了谷連長,他的47名戰士全部英勇犧牲的事跡。事后,47位戰士都被定性為“失蹤”,他為了給47位兄弟討回公道,不斷寫信上訪,并且一直堅持不懈地尋找自己戰友的遺骸。最后,他終于找到了部隊,還了他47位兄弟“烈士”的光榮稱號的故事。
在這部電影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九連的戰士阻擊敵人時的景象。谷子地連長和九連的戰士一共只有48人,而他們要阻擊的卻是幾萬人的國民黨的一個師。谷連長說:“要阻擊幾萬人四個小時,我看一個營都夠嗆,更何況我們只有半個連!”但是,谷子地的上級對他說過“就算你們只剩下一個人,也得給我繼續阻擊下去!”就這樣,他們以“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阻擊了一天一夜。最后谷子地連長身負重傷,其他戰士全部陣亡。他們這種嚴格執行命令,不畏強敵,不怕犧牲,拼死戰斗到最后一刻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從這部電影中我明白了,戰爭是殘酷的,戰友的情誼卻是比親兄弟還要親,每一個戰士的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15
昨天晚上又看了一遍《集結號》,閑來無事便又看了一遍,這一次感觸跟之前都不太一樣,總結出來就是七個字“信仰,兄弟情,信仰”!
因為信仰,谷子地帶著九連47個兄弟堅決執行劉澤水團長的命令,沒有集結號堅決不撤退;因為信仰,以焦大棚,王金存為代表的九連兄弟才拼死守陣地;因為兄弟情,姜茂財,呂寬溝要給谷子地找表;因為兄弟情更因為信仰,谷子地最后交代王金存“不能讓兄弟們落在敵人手里”于是把炸藥包的引信放到了王金存手里,自己則沖出去面對又一輪敵軍的進攻;因為兄弟情,谷子地在醫院找組織,在朝鮮戰場找組織,在當地找組織;面對醫院的質疑,面對縣委的質疑,谷子地內心翻江倒海,實在是氣不過,最后跟縣委的同志都抄家伙了......
谷子地不放棄,自己竟然住在煤礦,在煤堆里挖兄弟們。最終找到了當時的司號手小梁子,得知真相的那一刻,谷子地真的撐不住了,但是因為信仰他知道劉團長這樣做的目的,他恢復了理智。
趙二斗,這個谷子地后來結識的兄弟,一直相信他幫助他,幫他找組織,也是他最終帶來的好消息,找到了組織,給47個兄弟追加為烈士。
其實谷子地爭得就是一口氣:明明兄弟們是戰死的卻定性為失蹤。趙二斗也跟他解釋過,幾百萬的部隊,戰敗了整編,戰勝了也整編,真的不好核查,但是私下里一直在積極努力的幫他找組織。
最后的結局算是圓滿,九連連長谷子地跟47名兄弟找到了組織,犧牲的追加為烈士,活著的療養終老。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的信仰,都有自己人生的集結號,如果我們像也能像九連的兄弟,像谷子地一樣堅持堅守并踐行,相信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16
直覺得馮小剛導演的影片都是上乘之作,我一直都很喜歡看他的作品,之前是因為看到它的預告片而對它有興趣,這次看了《集結號》這部電影,我感觸很多。我覺得這是一部需要用心去看的電影,等你回味起來的時候你會覺得,中國軍人的偉大和奉獻。
其實戰爭就猶如一場死神的盛宴。一旦踏上戰場的征途,就等于是隨時準備獻出寶貴的生命,然而對于連長谷子地來說,還有比自己生命更加寶貴的,那就是屬于九連四十七個弟兄的生命和崇高榮譽。死里逃生的他用盡畢生的時間去尋找死難的戰友和同胞們,無論怎么樣都要將這本就屬于他們的榮譽歸還給這群英雄。
集結號開場就是一場巷路攻堅戰,第二場戰斗是一場掩護大部隊撤退的阻擊戰,戰場上的戰士和日本敵人斗的不可開交,對于機槍和坦克的對戰,場景十分慘烈,畫面勾勒的淋漓盡致,在最后的撤退和狙擊的過程中,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谷子地的戰友假說聽到了號聲,唯獨只有他沒有聽到,因為這個,整一場的戰役只有谷子地存活了下來,壯烈犧牲的戰士終究因為煤礦開采而被發現,為了祭奠他們,那時都沒死的小梁子吹響了號聲,這是烈士的號聲,他們是真正的軍人,連長谷子地更是英雄,為他們而感動。
那些小細節回想起來都覺得很吸引人再去看一遍,那些真實的東西很人性化,讓我覺得有種濃濃的情感在那一直流露著,對那些逝去的革命烈士和無數名英雄獻上崇高的敬意,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關注,有所感悟。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17
當喧囂的山城還沉浸在新年歡樂氣氛里時,我卻走進了電影院,看了馮小剛的電影《集結號》。
近年來,馮大導演的電影向來以幽默,搞笑的賀歲劇作為主打,而且熱衷于公映前的大肆炒作,所以在《集結號》推出前后我就沒有認真關注過它。
但這次給我的震撼和感受卻是巨大的。電影一開始的戰爭場面太逼真了,一下子就把我帶入了戰火連天的年代,好像就發生在我的周圍。那紛飛的子彈和炮火把我給炸了,所以當時特別想哭,是真的害怕了。
“聽不見號聲,就是打剩最后一個人,也要接著打下去”。忘不了的臺詞,忘不了的命令,這是一個英雄下給一個英雄的命令。三營九連全體47人參戰,僅谷子地一人生還。戰爭的畫面讓我的心一次次遭受震撼。四次面對坦克,姜茂財選擇義無反顧地與敵軍的坦克同歸于盡,焦大朋被燃燒瓶燒死,呂寬溝為了給連長找一塊手表被狙擊手射死,王金存從一個柔弱書生到一個戰斗英……
這是一部要用心去看的電影。面對死亡的挑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迎接還是逃避,然而戰場上的士兵則只能選擇忠于職責!皹屃謴椨辍边@個詞以前對我來講實在是太遙遠了,而面對大熒幕,的確,我膽怯了。面對戰爭,我們會說“死亡是太容易的事”了,難的是怎樣勇敢地戰斗下去。生離死別是人所面對的最痛苦的事,而戰爭中,人們需要經歷的不僅僅是對死亡的畏懼,還有一次次戰勝痛苦的勇氣。
戰爭不是兒戲。誰也不想去送死。當然,有比送死更不能接受的,就是白死。當47具英雄的尸體躺在大山深處,被說成所謂失蹤,當谷子地說:“本來都是爹媽給起好了名字,怎么到最后都成了沒名兒的孩子了”那句話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盡管名字看來只是些虛無的符號,但往往許多時候,這對人來說很重要,這與別人無關,只與自己有關。
谷子地,一個標準的軍人,有著軍人那種特有的執著和使命感!更多的是一個男人的責任感!對上是絕對的服從,對下,藏在心底的兄弟情!一個好男人是不會隨意表達情懷的!
不想多寫了,愿我們的世界和平永存!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18
一開場便是硝煙彌漫、彈片紛飛,每一個鏡頭都似要扼住觀眾的呼吸,如同第五交響樂《命運》,每個節拍都能震攝人心。敘事的節奏快得像在與死亡競賽不是高潮迭起,而是一個不斷提高、不停壘升的浪頭,在升至極限那一刻轟然崩塌,造成毀天滅地的海嘯。這一刻,壯觀激烈的戰爭場面戛然而止,《命運》的第一樂章結束了,第二樂章在舒緩柔和的小提琴聲中輕輕展開,故事變成對一個人的講述,對惟一一個幸存者的娓娓道來。
電影落幕,對觀眾的震憾卻仍未消失,這不是一部酣暢淋漓、雄壯到底的戰爭片,也不是一部字字血淚、催人淚下的回憶錄。但《集結號》卻表現出遠超過其篇幅的東西,如同一部短篇的士兵史詩,只能令人肅然起敬。在《集結號》中,我們看到的戰士不再英勇無敵,也看不到那些符號化的革命英雄主義場面,因為在導演馮小剛看來,怕死是人類的本性,沒有人愿意打仗。鏡頭從對準將軍改為描述普通士兵,英雄也怕死不會主動請戰、犧牲時更不會高喊口號。正在遼寧寬甸緊張拍攝《集結號》的馮小剛在記者探班采訪時表示:電影表現戰爭的方式有很多種,作為第一部大制作的戰爭商業大片,《集結號》也會凸顯英雄主義,但肯定不是傳統的主旋律戰爭片。馮小剛期望透過這部影片至少講清楚一件事情,怕死是人類的本性,但在這種本能下主角谷子地又做出勇敢的舉動,這個反差,比較出來才是真正的英雄。
《集結號》中的谷子地、趙蒙生和安德有相似之處,但又不盡相同。谷子地的痛苦中也有悔過的成份,他后悔在焦大鵬告訴他集結號吹響勸他撤走時,他卻要堅守。但谷子地更主要的是在堅持自己的信念,是要為死去的弟兄討回烈士的封號。與上述兩部作品相比,《集結號》后半部的反思要單純、直接得多,體現出一種最平民化、最純粹卻也最令人為之動容的強烈情感,會給人一種老兵回憶錄的感覺,這大概也是眾多影評質疑《集結號》的一個主要原因。戰爭片就該重戰爭輕回憶,回憶錄則該重回憶輕戰爭,《集結號》偏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不弄成了四不象?確實,前后兩段的反差有互相削弱的作用,甚至會令后半段顯得拖沓冗長,這是這種一分為二的手法難以避免的缺陷。然而,它所展現的十分獨特且難以替代的藝術效果卻是不可忽視的?催^電影便會了解,電影的重頭戲在后部,那么為何要著力表現前部呢?按照一般回憶錄的模式,戰爭的描述就應是穿插在老兵的思緒中,有時甚至是略寫和淡化處理的。而《集結號》對戰爭不吝筆墨濃墨重彩,將其完完整整展示給觀眾,竟用了整部片子一半的時間,使人簡直要以為這是部單純的戰爭片了。這使觀眾深刻地意識到自己不是在聽什么傳奇故事,而是親自見證這場真實的戰斗,是在與主人公一起出生入死。這樣,當電影敘述到后半段時觀眾才會明白為什么谷子地那么痛苦又那么執著,會更深刻地理解電影要告訴人們什么。前半段,影院中沉默肅穆,慘烈的戰爭場面讓人們感覺到每一個犧牲都是壯烈的;后半段,觀眾們無聲垂淚,一個人的苦苦追尋令人們意識到每一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19
《集結號》,這部馮小剛的返璞歸真之作,那也是一定要去捧場的。
歷數以往在腦海中留有印象的戰爭片不多,可算得上佳作的更是廖廖,《拯救大兵瑞恩》曾以逼真的戰爭場面和生動的戰士形象深深打動我;而去年也有一部國產戰爭片《太行山下》讓我感動的落淚,就我這么一感性的人,大概也是《集結號》這類影片的.忠實受用者。
影片到最后雖然終究不能讓我的眼角滲出一絲淚光,映前吹捧的戰爭場面也不過是輕量級的〈大兵瑞恩〉,不過我還是覺得這是一部值得你掏錢去看的電影。為什么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影片開頭便是一場激烈的攻堅站,韓國特效團制作出來的特效畫面效果雖然無法同老美同日而語,但;O裎疫@種對聲色并非很感冒的'觀眾來說還是夠了的。震撼的暴破聲,血肉橫飛的畫面,手提攝影帶來的真實感還是挺刺激的。同時影片臺詞也沒有丟掉一向視作賣點的馮氏幽默:谷子地的京片子說的是抑揚頓挫,很中聽。例如膩膩歪歪,什么物件之類的臺詞估計不多時便會照例成為流行話。
影片的戰爭戲第二個高潮便是那場狙擊戰,四十七個腦袋面對的是國軍大概一個團的兵力,雖然最后幾乎全軍覆沒,卻是打的轟轟烈烈,革命勇士的光輝形象油然而生,老谷的那句“下輩子還做兄弟”估計賺了不少人的眼淚。往后便進入文戲部分。
文戲的第一站是抗美援朝,影片重點渲染了老谷和趙二斗之間的友情發展,再接下去王金存媳婦,也是片里唯一的女性角色登場了,演員長的挺水靈的,可惜演技不怎么樣,眼睛大而無神。不過盡管如此,導演還是安排她在戲里起到了二次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作用,這二推推出了影片最后的二個高潮。
第一回她告訴谷子地二斗幫忙找到了一三九團的現屬單位,于是上演了整部電影里最煽情的一段戲;第二回她去礦場告訴谷子地找到了當年一三九團的張政委,后者已然升為首長,這時已至結尾。
電影盡管沒有如期望中那樣令我感動,但處處透出馮氏那股玩命拍片的狠勁,我覺得中國電影需要這樣的狠勁。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20
兩小時零三分鐘,并不是每一刻充斥著激烈的戰斗,卻是每一刻充斥暖暖的感動。
電影的一開始就是一場攻堅戰,很殘酷,但不是最殘酷。電影里戰斗最激烈的情節,還應屬于后面的防衛戰,各種槍林彈雨,各種血肉飛濺,前一秒還在談戰友,后一秒卻腦袋搬了家。這種場面想必不是多見的。
但是我不想過多地提集結號中的戰斗。明顯馮小剛導演也沒有把戰斗作為重點去拍攝。整個戰爭的場面,僅占用了不到一半的劇情,而更多的是描述連長谷子地四處奔波想為他的兄弟們平反的事。
我不得不提到王金存,谷子地所在的九連代理指導員。他可以說是全劇中變化最大的了,從一個本身十分文弱的讀書人,發展成為了一名勇士。這種轉變的原因是見到了戰場的殘酷,從而使他變的十分強大。當然谷子地對他的引導也是少不了的。有句話特別清晰:“如果你害怕子彈,都盯著你跑;如果你不害怕,子彈繞著你跑”當然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但確實使人振奮。
整部電影是以谷子地四處尋找九連的戰友陣亡的證據。過程是十分艱難的,因為那場戰役已經過去了好久了,即使還有證據,找到的概率也不大了。當年血戰的那個舊窯廠如今已變為煤礦礦場被開發,而當年戴在弟兄頭上的鋼盔,竟然被工人用作尿壺。沒有什么能使谷子地更心痛的了。遠望眼前無邊的墓碑,每個都寫著“無名氏”,這又是讓人何等心寒呢?于是谷子地開始瘋狂地去挖掘,想挖出多年前的歷史,也想讓47個兄弟們有個安慰。
這是一部以戰爭為背景的電影,但它不是戰爭片。它沒有試圖去告訴你交戰雙方孰善孰惡,它只是在說“每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v觀全片,人性被更多地暴露了出來,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善良與熱愛。無論是敵我雙方,想必這種人性都是存在的。
谷子地用他的努力為自己的兄弟正名了,但其他無數的英靈呢?我們要記住他們。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21
臨近清明節,媽媽帶我看了一部戰爭片《集結號》,這部電影改編自楊金遠的小說《官司》。我目不轉睛地看著電視,眼睛瞪得像銅鈴一般,生怕漏了哪一個環節。
戰火紛飛的革命之路。故事發生在戰爭時期,九連連長谷子地接到團長給他的任務,要在汶河旁打一場狙擊戰,好掩護上級撤離。谷子地與團長約定以集結號作為撤退的命令,如果集結號不吹響,就算只剩下一個人也必須堅持到最后一刻。但終究寡不敵眾,九連除連長谷子地外全員犧牲,但到最后一刻,他們始終沒有聽到集結號,在焦排長臨死前說自己聽到了號聲,讓弟兄們趕緊撤退。但谷子地沒有聽到,堅持守在陣地,后來才發現大部隊已經撤離,他懷疑是自己忽略了號聲,十分內疚。
探求真相的革命之路。后來,他被當地解放軍當成反動派,他沒有辦法證實自己的身份。他想方設法加入了炮兵部隊,參加了抗美援朝。在好友趙二斗的幫助下,終于證實了自己的身份,也為九連烈士們贏得了榮譽。可這并不是一條簡單的路,即便在自己兄弟的幫助下,也沒有順利地走下去,他面對的是當地人的不解和質問,以及自己內心的迷惘。當他站在觀察哨得知自己多年尋找的也許有個答案之時,他并不是高興,而是先確認這到底是不是真的。慶幸的是,終于能夠和這班逝世的兄弟們有個交代了!這正是我所佩服的執著!
教育后人善始善終的革命之路。在我們面朝大海,感嘆春暖花開的時候,在我們漫步于春花秋月的時候,在我們盡情游戲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現在這美好的生活是怎樣來的?我們是否想過這份安寧得來之前的戰火紛飛?烈士們面對反動派的炮火,豪不畏懼;烈士們將自己的全部獻給了祖國;烈士們把幸福安寧的生活給了人民。
一位位視死如歸,善始善終的革命先烈們,在戰爭和政治面前是如此渺小而無奈,但是終究用忠于革命忠于國家忠于人民的信仰吹響了生命的號角,讓我們真正銘記住了那些逝去的英靈!
烈士們,我向你們致敬。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22
“看了集結號,我對當年解放戰爭的慘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谷子地帶領九連執行牽制敵人的任務,依托廢坑道,堅守陣地,打退敵人連續幾次的黑壓壓的進攻,血流成河,腦袋被削、胳膊上天,讓人看到戰爭的慘烈。但團長從布置任務起就沒有打算給他們吹響撤退的集結號,戰爭就是這樣的無情,在敵眾我寡的困難時刻,需要局部作出犧牲包括以鮮活生命作為代價時,有時也不得不作出的痛苦決擇。谷子地也明白這一點,以至向團長要什么給什么,要不到補充戰斗員時還要了一個懦弱的“指導員”王金存。
戰爭結束后,谷子地回到浴血的戰場故地,尋找烈士的遺骸和戰友的親屬,卻遭遇了無視這些犧牲的戰士的犧牲價值、不給他們烈士名義的不公正的待遇。谷子地悲天長嘯而又無能為力,只得把滿腔的怒火與悲愴化為在別人看來是不可理喻的行動,在煤矸石山上刨呀刨,他要挖出烈士的遺骸來證明“組織不相信”的事實。這里,我們看到的一個硬漢內心怒火中燒而又無可奈何的內心世界,看到的是對戰友深情和連長責任的準確描述。我們的心也被一鎬一鎬的聲音所震痛。
在幾次對谷子地進行身份甄別時,谷子地都滿懷巨大的委屈,壓制著沖天的火氣。明明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戰將功臣,在醫院治療時卻被懷疑是敵軍臨時換的服裝而冒充的;好不容易忍辱負重到抗美援朝第一線、到新疆戍邊干農活,還逃脫不了政治上“組織的不相信”。面對毛頭干部的居高臨下的審查,這是比戰爭摧殘生命還要痛苦的煎熬,谷子地這個死過好幾回的人,終于爆發了,他舉起椅子怒砸戴著有色眼鏡的那個審查自己的人。我們觀眾的情緒也由憋屈向著叫好轉變,同時也暗暗地為之著一把汗。
這是在特定的年代里什么都可能發生的事。好在結局是大圓滿的,經過那么多番曲折反復,跌宕起伏,終于找到了九連這個番號,上級也承認了烈士與谷子地的歷史。這個懸念一直留到最后。
我坐在電視機前,屏住氣在看著,沒有聲響。相信大家都會被此情此景所深深地震撼、深深地感動。而此役僅僅是一場阻擊戰,場面便是如此的悲壯、慘烈,作為解放戰爭的一個縮影,使我進一步認識到當年的解放戰爭的艱苦卓絕。由此可見,我們新中國的成立、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換來的,我們不由得為之肅然起敬。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23
我想,就90后的大多數而言,對革命片少有感興趣的,包括我自己。也難怪,對只圖安逸,嬌生慣養的我們來說,那些炮彈橫飛的戰爭實在太遙遠了,遙遠的只能用“歷史”二字簡單概括之,冰冷而又陌生的記憶,掀不起感情上的一似漣漪。
如果有的選擇,我們寧愿看的是諸如穿越小說里更遙遠的風花雪月,或者眼下那些偶像們傾情演繹的麻雀變鳳凰。所以,《集結號》一開頭就把我給震懾住了。連長谷子地說“湊出六頂鋼盔”給去刺探敵情的兄弟們。但抗戰結束后,那些士兵們保命用的東西給挖煤的礦工們拿來充作夜壺。
在現在,我想,這些頭盔都可以陳列在博物館壽終正寢了。只可惜它們不會說話,不能談起屬于它們的一段歷史,不論那是怎樣的驚心動魄或者云淡風輕,都被時間的塵埃掩埋了。好容易打贏了,卻是沒人享受到勝利的喜悅。谷子地抱著給炸成兩截的指導員,捂著傷口也止不住血,悲痛之下,下令不準投降。字字泣血?晒苁裁从,反動派不是人么,還是打死他們一個就能救回一個兄弟?誰的血是冷的,誰的血不是紅的,誰的命沒了還換得回來……
沖動的谷子地記了大過,遇見了王金存——一個沖前鋒膽怯了的文化教員,一個之后成了他們連新指導員的人。最后,谷子地全連四十九的弟兄無一生還。只來得及記上這一筆的王金存問;“連長,我給您丟人了么?”谷子地沒直接回答,摸了摸他的頭,說;“下輩子還做兄弟。”
我第一次哭,便是因為看到這一幕。第二次哭,是首長一臉凝重,說了一句“委屈”。太委屈了,烈士全成了失蹤。太委屈了,那些盼著號響的誰都沒等到那一聲,集結號。太委屈了,沒辦法說清的委屈,再委屈也沒人知道了。
還有片子里,不能忘記的那些鏡頭。劉團長叫谷子地重復他的命令,他說;“還有呢?”怎么忍心,他那么冷靜得近乎冷酷地給了希望又叫人絕望,騙別人也想騙自己不成。在他墓碑前嘶聲大叫的谷子地,是他意料之外的生還者吧。有時候,活著比死了更痛苦。但活著,至少是活著啊,多少希望活著的士兵連全尸都沒。
谷子地說:“轟碎了就拼不回來了”。應該是見多了,習慣了,但聽的人是一陣揪心。就連谷子地自己也做不到麻木,那塊染血的手表,他該攥在手心里還是狠狠丟掉?有人被活活燒死,有人被坦克碾過,有人和敵軍同歸于盡。我忽然想到阿Q的帶些戲謔的一句話——革命,革誰的命?可不革命就是任人魚肉的命,革命是犧牲了別人的命,何其殘酷,多么慘烈。
還有那一段,為了那沒聽見的集結號。焦排長說聽見了集結號一直在吹。于是,聽力受損的谷子地固執地一問再問,好幾個人說聽見了。真的聽見了?還是說服了自己,所以聽見了。我沒有如此接近死亡邊緣的經歷,我不知道那是幻覺還是善意的謊言。但九連的指導員,那個被人瞧不起的貪生怕死的王金存清醒地回答,我沒聽見。最終,都認了,沒法子給九連留個種。注定了的,九連里沒有懦夫,所以死光了,死絕了,死在了那個英魂永存的時代。斷了一臂的小梁子過意不去,揭開了真相。
可事到如今,無可彌補了。哪怕谷子地再是犟,也只能死后和他兄弟劉團長討個說法去了。也許能一笑泯恩仇也不一定。最后的最后,九連全體烈士的墓碑前。小梁子終于吹響了集結號,那響徹天空的號角聲一定能傳到人心底去。我聽見了,最后一聲的集結號。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篇24
《集結號》說的是這么個事:1948年冬天,淮海戰役,解放軍九連連長谷子地率領47名戰士接受了一項阻擊戰的任務,約定以集結號為撤退的號令,由于寡不敵眾,戰友相繼犧牲,但是集結號一直沒吹響,谷子地成為這場戰爭唯一的幸存者,他懷疑是自己沒有聽到集結號而葬送了戰友的生命。在后方醫院里,谷子地發現由于部隊番號的變動,自己和我我的47名戰友已經失去了身份,成為失蹤者,帶著強烈的內疚,以及幫助戰友找回找回榮譽的信念,谷子地踏上了尋找真相的路,直到朝鮮戰爭結束后,谷子地重回當年的戰場,只有他知道煤窯場下躺著47位血錚錚的烈士,只有他一個人承受著真相......
看完之后我的第一感覺就是致命的“真實”,一點假的沒有?吹竭@句話,你別以為《集結號》是我看過百部愛國主義電影后的第一部電影,圍繞著“真實”這個主題,我來說說自己看過<集結號>的感想。
電影總的來說是分為兩部分,準確的說是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開頭的巷戰,開頭就搶得頭彩,讓觀眾感覺中國的戰爭題材也可以拍成像<兄弟連>這樣的效果。開始就要吸引觀眾,這是一般戰爭片慣用的手法,任泉的死已經起到了這個作用。第二部分就是阻擊戰,我認為這段投入的就是不如第一部分了,但這段是整個故事的起因,電影讓所有的觀眾與連長谷子地共同經歷了這段慘烈的30分鐘,讓觀眾的心與谷子地連在一起,為后來“真相”之路給觀眾的感動奠定基石。
先說說前兩部分吧,雖然相比<兄弟連>這樣的經典還有相當之多的不足,差距很明顯。還有很多網友們提出電影相比真實戰爭的“硬傷”。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中國電影在描繪戰爭場面的進步,這里我要說的是,真實的戰爭不一定給觀眾以震撼,要想渲染出電影要表達的效果,就得放棄一部分真實,在這點上要找個平衡,讓場面又不失真實,還要達到電影的表現力。所以那些說電影中那些不真實的朋友,希望你們明白,你們看的是電影,不要過分的較真。如果真要較真的話,這個世界上就沒有電影可言了!
過了前兩部分,我把后面的故事列為第三部分,其實就是張涵予一個人的電影了,從朝鮮戰場開始吧,谷子地在醫院里對于47名兄弟白白犧牲這事還沒完全放在心里,所以從鄧超出現后,他還一如既往的當他的兵,當他手按地雷的最后時刻,他想到了47名弟兄,然后到他們那個世界去。
故事的真實性從朝鮮戰爭結束后表現了出來:所有的人物的語言行為都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電影給人的感動也是從觀眾與谷子地共同經歷了那場浩劫,產生共鳴之后與和平時期現實的對比所表現出來。這才是電影真正感人的地方。
回到“地方”之后,谷子地看到了“烈士”與“失蹤”的從待遇上的差別。這點估計大家都明白,“失蹤”就意味著逃兵,雖然都是人不在了,但這與烈士是本質的不同。這在點上,以中國的國情,老百姓按失蹤和烈士名單分糧,有些人為自己親人因“失蹤”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氣惱。所以谷子地決定為他47名弟兄找回應該有的榮譽。
于是他帶著,那個金存的遺孀,去找了鄧超。這里鄧超已經是團長了,這個團長可以說是當時那個年代,那個地區的“總統”,當時就是那樣,打過仗當地方守衛的軍官就是那個地方的最有權力的人,所以鄧超當時表現的就是,“在這個地方,我就是老大,現在谷大哥來了,以后我照你!”這樣的氣質。然后就是上面開始核查是不是有這么一回事。這里,那兩個官員所表現出來的官僚主義作風,說出來的話:“我們也要層層審批”都是解放后很有代表性的官腔。電影到了這,相信之前與谷子地共同“浴血”過的觀眾開始為谷子地鳴不平了,也開始掉眼淚了。可見第二部分的表現力是非常成功的,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求上級不成的情況下,谷子地只能自己去找,自己去把他們挖出來。到此,電影就已經完全靠張涵予一個人撐著了,我覺得張涵予將來很難超越谷子地這個角色,表現的太到位了。直到找到了當初那個吹號的警衛員,所有人才了解了整個事件的真相。連長終于為這47名弟兄正了名,讓他們得到了應該得到榮譽。影片的結尾,連長向上級匯報了任務,述職之后,集結號響起。這個故事算是圓滿的結束了。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集結號》觀后感07-28
電影集結號觀后感10-13
抗日電影《集結號》觀后感09-13
電影《集結號》觀后感「優秀」01-24
《集結號》電影觀后感作文01-24
電影《集結號》觀后感(精選9篇)09-09
電影集結號觀后感匯總12-04
觀電影《集結號》有感04-10
愛國電影觀后感:《集結號》觀后感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