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講座觀后感范文(通用4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思想教育講座觀后感(通用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思想教育講座觀后感1
今天我們有幸聆聽了新學校心理老師的有關心理健康講座,覺得很有收獲。現代的孩子們,被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弄得不知所措,常常不知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加上各種環境的影響,我們的心理開始發生變化,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容忽視。
老師主要針對對于來到新環境的我們不適應做出了解釋并且給予我們幫助。以前一直認為心理學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問,總是覺得它非常的神奇。但是聯系到自己呢,總覺得心理研究不是自己所能涉足的領域。深思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回憶自己讀書時感受。課堂上呈現的材料盡管十分有趣,十分讓人信服,但是卻不能十分清晰的指導相關的日常教學實踐,簡單的說,那時學的心理學總是停留在理論,或是理論都沒有到,只是覺得神奇,有意思,好象也沒有現實生活中看的到,摸的到的展示給我們看,總覺得離我們是那么的遙遠,高不可攀。
聽了老師的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感受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高深,就在我們身邊,我們靜下心來,多思考,多反思就是研究。發現以前自己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識真的非常的匱乏,要多看看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書,這樣以后遇到一些問題,就不必手忙腳亂了。
聆聽老師的演講,仿佛經歷了一場心靈的洗禮,很多知識是我們未曾接觸過的。演講主要圍繞:如何走出貧困的心理陰影;如何建立和諧的同學關系;如何調整不穩定的心態;如何積極改善人生。眾多的如何都可以從老師的演講中找到答案。
演講的時間盡管很長,但是我們絲毫沒有覺得乏味。老師用自己獨特的思維構思向我們詮釋著人生哲理:人與人是平等沒有高低之分,人生的最終意義如何在于自身的努力。人來到世間,經濟上的差距是與生俱來的,是無法改變的現實,但心靈上的差距是后天形成的,以不同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就會有不同的人生感受。自卑也好,自傲也罷,這與家庭的經濟無直接的因果關系。我們要用平衡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生存環境。周老師還舉了生活中的實例,每一個例子過后她都會留給大家許多心得體會。
演講短暫而精彩,留給我們雋永的深思,“知識改變命運”這一永恒的真理激勵著無數不甘于現實的人們。我相信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貧困帶給我們不只是困擾更是一種創世的精神。我來自農村,深知生活賦予貧苦人們的心酸,然而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雖沒有富足的物質生活,但我的精神生活是充實的。我積極向上,我堅信現實不會停滯,我的付出會有回報。
大學四年很長也很短,這要看我們如何運用每一天。希望每一位處于逆境中的同學都能夠學會勇敢地面對。用微笑迎接挑戰,以從容應對人生!
思想教育講座觀后感2
今天我們舉行了心理教育技能培訓,所謂心理學又是什么呢?
心理學就是生理情理和道理的總和,之間的聯系敏感而細膩,閉上眼睛,每個人的心理都是共同的,而這是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和前提,你只要細心體驗自己,你就會體驗別人,體驗所有的人,就會說出別人的心理,找出別心理動機的根源
從而為別人解決心理問題。
從今天的培訓中想到···
1、放松自己就是精神放松和身體放松,使人心平氣和,冷靜自然。所謂平常心是道嗎。這是佛家修心平氣之道。心理學把它放在首位實為科學之所在。
2、認識自己就是自識本性。所謂心靜而凈如鏡中之境嗎,意味自顯本性嗎,自識本源嗎。
3、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意味胸有成竹,諸葛云: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圣人覺悟者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可以看出自信的程度了。
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知者總是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的思過改之也從不隱瞞自己的缺陷,因而不恥下問,謂之“學”,因為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脫離和改變自己的低級。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地處流嗎,從而使自己變的'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有智慧。
我認為現代人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人們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重,這些無形壓力使得人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而人的心理健康與否對人的整體生活狀況有著重要影響。
1、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聯合國衛生組織認為:健康不但指沒有身體疾患,而且指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心理健康是一個人身心健康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之一。有關研究證明,人的生理與心理的關系非常密切。某種生理變化或疾病對人的心理活動有著明顯的影響,健康的心理對人的身體健康的良好作用是藥物所不能代替的,而不健康的心理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不亞于病菌。確實,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一個整體,不能分割開來,心理健康能促進生理健康。
2、和諧的人際關系
很多人人際關系糟糕透頂,都源于他們存在人格缺陷和病態心理,這不但使他們自身不快樂,也會造成社會不和諧。而人格完美、心理健康的人,他們不但人際關系和諧,而且還會帶來事業的進步和成功。由此可見,從社會關系方面來看,心理健康的意義十分重要。
3、完善個人事業
心理健康的意義還體現在工作和事業上。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源于一個健康的心理。很多人在問鼎成功之時,由于精神壓力過大和心理不健康,最后精神崩潰或自殺而死,空留世人無盡遺憾。也有很多成年人,由于心理不健康,使他們沒心思工作,即使工作,效率也極低。
開拓事業,人的非智力因素非常重要,如人格魅力、意志力、情緒控制力、溝通能力等等。心理不健康的人,這些非智力能力都會有所削弱,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有嚴重心理問題者,大都一輩子一事無成。
4、提高生命質量
現代人普遍承受著比往日更為沉重的壓力,由于沒有注意到心理健康的意義,一些有心理問題的人們沒有選擇及時進行心理治療,而是選擇更為極端的方式來減輕壓力的痛苦,比如自殺。據了解,自殺者絕大多數心理不健康,由此可見,關注心理健康就是關注生命,保持心理健康能夠極大地提高生命質量。
思想教育講座觀后感3
今天聆聽了本班宋陽爺爺的精彩講座,受益匪淺。關于美術鑒賞這個話題,之前我只能說我只知道它的存在而已,當我用心地感受時,對我來說這是一段“美的歷程”。從前不懂美,不懂那些大師的廖廖幾筆究竟蘊含了什么樣的意境,到如今恍然大悟般那就是一種對情感的陶冶。
感悟式鑒賞所要求的主要是從觀看者自身的經驗出發,充滿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賞美術作品。在欣賞過程中,可以任由思維馳騁而不受限制。這種鑒賞方式比較適合于寫意性和表現性的藝術作品,因為這類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觀地記錄形象,而是通過主觀化的形象處理來表達藝術家的情感。西方的大師畫人物,也畫風景、靜物、肖像,對象只是作為啟發他感受的一個材料,什么東西都可以感受,都可以入畫,都可以進入到他的感情。在這個問題上東西有很大的區別。
西方早期的風景畫,也不是實際的寫生,而是在室內閉門造車,畫一個大概,因而不是太生動。西方真正的風景畫,是印象派油畫,真正是對景寫生,畫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每一種風景里面,早上、中午、晚上,即使同一個對象也不一樣,這是很寫實的。中國畫的構圖以山水風景為主,一般都是立幅的,山從下面開始,一層一層往上。它的構圖比較雷同,可以歸納為四個字:起、承、轉、合。
身邊的美術作品無非就是老師同學的字畫和一些小巧精致的手工藝品,可是建筑也是美術作品,它是由建筑師傾盡心血的成果,汗水的結晶,身邊的綠化又何嘗不是呢?那是園林藝術作品啊!造型藝術、視覺藝術、空間藝術……我已漸漸明白美術作品就蘊藏在生活的每一處,每一個細節中,淡淡散發光芒。后來,我們又觀看了幾幅崇州畫師的作品,初看,畫很簡單,細嘗,就慢慢體會到畫家畫這幅畫時的心情,慢慢品出其中蘊藏的韻味。馬克思說:“如果你想欣賞藝術,你就必須成為一個在藝術上有修養的人。”所以,美術鑒賞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美術意義的認識,培養我們正確的審美理想,提高對美的感覺力、鑒賞力。我想和我的同學一起成為那樣的人,具有那樣的優良素養。
思想教育講座觀后感4
星期六上午,我觀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中小學感恩教育》,深受啟發。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于丹老師講的那個故事:一個小男孩每天在一棵蘋果樹下天真的玩耍,摘果子、揪樹葉、爬樹干,有的時候發脾氣還在樹上亂刻亂畫,但是大樹從來都不生氣,當孩子長成少年時,他突然不來了,當他再次出現在大樹面前時,已是愁容滿面,原來他的同學都拿著學費上很好的學校,買很多新玩具,而他卻問大樹能否給他,大樹讓他把它所有的果子都摘了賣掉,交了學費,買了新玩具,以后這個孩子每年都來摘果子,孩子長大了,樹也老了,孩子還是不高興,因為他的同學全都成了家,他連蓋房子的錢都沒有,大樹又讓他把樹枝砍了,蓋了一棟房子,娶了新娘。很明顯這個孩子既沒有孝心,又沒有愛心,更不要說自立、自強了。
其實,我平時做的也不好,每次去吃肯德基,都是爸爸媽媽面帶笑容的坐在那里看著我吃,自己從來都沒舍得買一個嘗嘗。每換一個季節,爸爸媽媽都沒買新衣服,可我至少要買兩套。平時媽媽總是問我吃飽了嗎,穿暖了沒有,而這些話我從來沒有問過爸爸媽媽。另外我覺得現在我們確實知心朋友很少,在家上網、打游戲的超過一半。其實我們應該多出去走走,了解一下大自然,多結識一些新朋友。而且我們從小就應該多方面發展,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樹立遠大的理想,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
通過于丹老師的講解,我們應該學會感恩,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孝心、愛心,并且能夠自立、自信、自強的好孩子。
【思想教育講座觀后感】相關文章:
講座觀后感06-21
法制講座觀后感05-30
于丹講座觀后感12-19
國學經典講座觀后感09-06
精選于丹講座觀后感02-23
教授講座的觀后感01-27
李菲講座的觀后感10-02
于丹講座觀后感05-25
感恩講座觀后感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