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埃及王子觀后感范文(精選7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埃及王子觀后感范文(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埃及王子觀后感1
今天我看了老師給我們推薦的電影——《埃及王子》。
電影內容:很久以前,在法老王治理的埃及,因為希伯來人太多,法老擔心奴隸會影響其統治,就下命令把希伯來人生下的男孩全部投到河里喂鱷魚,有個孩子他的母親帶著他逃走了他的母親為了讓她生存下去把他放在尼羅河中漂流。他飄到了埃及里正在散步的王后身邊。王后非常喜歡這個孩子而且他也不忍心再把孩子拋棄掉,并把它取名摩西。從此摩西和王子拉美西斯生活在一起。一次巧然的偶遇,長大的摩西和他的姐姐相見姐姐把她的真實身份和那件事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摩西聽了這件事以后,有一次他把人打死了,于是就不分晝夜的逃跑,逃著逃著,就不知不覺來到了米甸那里有許多好人,于是就在那里居住了下來不久,拉美西斯二世當上了法老王。摩西本以為拉美西斯二世會讓那些西伯來人好過一些,可情況更加嚴重,摩西在希伯來妊娠的指示下,他去勸告拉美西斯二世,并被神賜予了能量,讓那些西伯來人走出埃及。在經過一翻苦難之后,希伯來人被摩西救了出來。
觀后感:我覺得埃及人非常可惡,那人們的生命開玩笑,把小孩子投到河中,還讓人們當奴隸,并暴打他們。我覺得他們應該和睦相處。摩西是個好孩子,能不惜自己的生命救人們。
看完以后,我知道我們以后不要以為自己是最強的,我們還要謙虛,多多關照別人。
埃及王子觀后感2
被王后收養的希伯來孩子摩西從小與拉美西斯一起長大,他是高高在上,受人膜拜的尊貴王子,他鄙視低賤的奴隸,他肆意的展現他張揚的個性,他與拉美西斯一起生活,一起玩鬧。可是一次意外事情,他從姐姐口中得知他竟然也是那低賤的種族,他不能接受這件事。但,他從法老口中證實了當年的事情。因為希伯來人數暴漲,法老擔心奴隸會影響其統治,便命令把所有希伯來人剛出生的嬰兒扔到河里喂鱷魚。他為在法老殘酷統治下的奴隸感到悲哀,失神之下竟失手打死了一個欺負西伯來人的埃及人。摩西再也受不了這種內心的煎熬,于是摩西逃到了米甸地去居住。
本片先是一個朦朧籠罩的畫面,吸引觀眾猜想到底朦朧背后是什么東西,突然,巨大的獅身人面像映入眼簾,下面是成排的奴隸在拉動它,觀眾心里此時震撼不已。隨著一位希伯來婦女的出現,故事開始了,她不想自己的兒子走向死亡所以就冒著危險將他送走了,但是,事情的結果確是,他到了皇宮,當了王子,就這樣,他和蘭姆西斯一起成長一起玩耍。一天,米利甸祭司的女兒被捕,她被送往摩西的寢宮,但是,她談了,就這樣摩西緊跟其后,并幫助她離開了埃及。這時,他見到了他的姐姐,他姐姐告訴了他的身世,他不敢相信,就在他要離開時,一首兒時的搖籃曲讓他想起了什么,他一路狂奔回到了皇宮,夢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發現了法老的惡行,心中既悲憤又傷心,傷心生活在謊言之中。悲憤在于法老的所作所為,就這樣,摩西在一次錯手殺了人之后離開了埃及,來到了米利甸,在哪兒他無憂無慮的生活著,漸漸和那有了感情。一天早晨,為了去追跑丟的羊,摩西和神相遇,神讓他看到了此時希伯來人正忍受困苦,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他帶著神的力量,又重返埃及,去拯救他的百姓。來到埃及,見到了昔日的哥哥,他請求蘭姆西斯放走他的百姓,但是蘭姆西斯不同意,隨后他們展開了戰斗,摩西贏了!他讓希伯來人獲得了自由,他們一起回到了自由之地,遠離埃及……
本影片的主題是自由,它不僅僅是身體的自由,更是靈魂信仰的自由。主人翁在艱難險阻面前并沒有后退,也并沒有放棄使命,在經歷了千辛萬苦之后,終于讓希伯來人獲得自由,他們選擇了自由的人生。這是一個偉大的故事,給我們更多的思考。摩西為了使希伯來人遠離壓迫,擁有自己的土地,遵循神的.旨意,與蘭姆西斯進行斗爭。但這種斗爭從根本上來說是不同信仰間的斗爭。為了使埃及人屈服,就要用同等殘酷的手法來對待埃及人嗎?因為信仰的不同,就要用死亡來嚇唬他們,即使只是一個孩子?摩西的神從本質上來說,不也是殘忍的神嗎?看完此片,內心充滿了對摩西的肯定,同時也憎恨那些殘暴的埃及統治者。摩西通過千辛萬苦,為他的百姓謀求自由,同殘暴的統治者做斗爭。此片又刻畫了很多人物情態,如:依依不舍的父母淚流滿面,重獲自由后的希伯來人臉上的笑容,來讓觀眾感受這種氛圍。影片又同時以宏大的場景建筑來震撼觀眾。這樣的影片,讓我們在贊嘆的同時又有所思考,思考影片的主題,自由的力量。自由,是我們人人向往追求的,現實中卻有很多事限制了我們的自由,不只是思想的自由,所以我們應該要讓自己的思想開闊,自由!影片的畫面效果很震撼,仿佛我們置身那種環境中一樣,讓我們感受但是古埃及的建筑的宏偉之景。
埃及王子觀后感3
今天,我和姬夢婍、曹賽菲一起去青少年活動中心去看了一部名叫《埃及王子》的電影,看完電影后,我感觸頗深。
《埃及王子》講的是:埃及國王要建王宮,就抓來無數外族百姓來當牛做馬。他們干活還要挨打,背上的疤永遠也好不了,女人生的孩子他們還要奪走喂鯊魚。一位被抓起來的母親為了救自己的孩子,用木盆讓他漂流,最后漂到了王后的花園水池,王后心地善良,讓他當了王子。他有了一個名字:西雷。他在國王與王后的保護下長大了。但人們的痛苦勾起了他的記憶,他離開了埃及,放棄了榮華富貴。最后,他把自己的人民解放了出來。
我覺得那個西雷他太偉大了,在死亡的追逐下還能為人民討回自由和快樂,他是民族的英雄!
同時,我又想起了那些痛苦的子民,埃及的法制太可惡了!讓外來的人去建王宮,自己吃喝玩樂。那些人民要搬石、拉大石像,干不動了挨鞭子,沒有一個人是正常死的,而是累死的,打死的。
和他們比起來,我們的生活太好了,這樣的生活我們還不知足,還與別人比。看了《埃及王子》后,我想到了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做一個支持正義的人。
埃及王子觀后感4
眾所周知的是,早期的西方宗教具有強烈的排他性,要求信徒不得信仰他神是大多數宗教的基本教義,甚至在“十誡”中列于首位;但對異教徒和持與教條向左意見的人,則會受到討伐與折磨,這在東方宗教中是鮮見的。
凈空法師在談論宗教與迷信時,表示“大千世界,七寶供養”是對佛菩薩的侮辱,佛法存在的意義在于時常掛念,提醒自己多行善事,“無量覺”,以此心態為人處世,就得到了佛法的好處。這是對當今社會的一種變相退讓,退讓到宗教的精神層面。而基督教則顯然更富有侵略性,不做任何退讓的同時,甚至不少教徒意圖證明圣經的所有故事均與當今的科研成果無沖突;而在中世紀,教皇也是通過征伐來達到自己享樂目的的大地主一般的存在。
筆者是一名無神論者,從本部影片中,得出了以下兩個結論:
第一,神的行動能力不是無限的。在《舊約全書創世紀》中,神的能力不可謂不大,世間萬物,皆是他所創造;對摩西發怒時也提到,“你的眼耳口鼻,哪個不是我給你的?”但是他給予摩西的法力似乎也讓人感到無力,前面的兩個甚至早到了祭祀與法老的恥笑。如果神真的無所不能,將這些受苦受難的凡人直接移走便好,何必平添殺孽呢?
第二,神的思維能力不是無限的。如果神是無所不知的,那他完全可以預感到希伯來人的痛苦,進而避免之。一個解釋是,這是神對人類的考驗,但筆者又似乎覺得不管安排什么考驗神都會事先知道結果,同時考驗一群螻蟻的意志也不像是多么有趣的事情。
在世界范圍內,中國是公認的信仰的真空帶。一方面,宗教違反了中國人的思考習慣。大多數中國人相信獲得善終的條件是行善,而非對某宗教的狂熱信仰,因此,一個善良的佛教徒可以升天,一個善良的道教徒可以升天,善良的無信仰人也可以升天。而諸天的神佛也大都源于凡人,釋迦牟尼是自己參悟出來的,道教諸神大都是破殷商封起來的,神只不過是個人強悍到一定程度后的境界。第二,宗教信仰,尤其是基督教信仰違背了中國傳統文化。基督教要求只拜耶穌,不拜其它任何人或神,這與熱衷拜祭先祖的中國儒家思想背道而馳。中國人樂于兼容并包,而見寺就進見佛就拜,看似全信,其實是都不信。第三,一個統一的宗教信仰也不利于政府的統治,因為這會導致教會的權力高于皇帝,因而招致反對。在中國的傳教歷史上,有過不少教會攻擊寺廟和道觀的先例,都被鎮壓了。
雖然有其局限性,但根據《舊約全書出埃及記》改編的這部電影《埃及王子》,不失為一部精彩之作。其劇本跌宕起伏,以摩西的人生經歷(明線)以及希伯來人的`命運(暗線)為主線,穿插著親情的眷戀,民族宗教的摩擦,感人至深;其場景大開大闔,既長于描繪恢弘的氣勢,又能夠于細處抓住觀眾的心理,帶給我們多方面的震撼,完美地詮釋了一位解救他子民的天主的成長歷程。
埃及王子觀后感5
《埃及王子》是美國著名電影制作公司“夢工廠”耗資一億美元,花費四年時間精心制作的一部關于宗教題材的動畫片作品,制作過程中動用了現代動畫高科技技術,聘請了來自35個國家的350名首席畫師、動畫師及技術師參與制作,360多位宗教領袖參與指導,可謂幕後制作陣容龐大,而且由當紅影星韋基馬及賴夫韋恩斯配音,樂壇兩大天后惠特尼休斯頓和瑪利亞凱莉演唱主題曲,上映后即引起眾人的關注。
該片以圣經《舊約全書?出埃及記》的第一章到第十四章為藍本,講述了圣者摩西接受神諭,帶領希伯來人走出埃及人的殘酷奴役與血腥統治的事跡。
作為一部宗教題材的電影,其中必然隱含著某些宗教思想,而這就是一部將基督“信、望、愛”三德闡釋得很好的影片。“信”即信仰,指使世人應接受上帝的感召,對上帝的啟示和耶穌的教誨表示信奉和遵從;“望”即希望;“愛”即慈愛、仁愛,指上帝對人之愛和人在信仰中所表現的對上帝和世人之愛。
亞伯拉罕殺子獻祭接受了上帝的呼召,證明了對耶和華的信仰和忠誠,耶和華與他立約,稱為亞伯拉罕之約:“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指示你的地方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詛咒你的,我必詛咒他。地上的萬族都
要因你得福(創世紀12章1~3節)并因此得到了迦南地作為希伯來人的應許之地。神又向亞伯拉罕之子以撒和孫子雅各重申前約,神將他的約給這三位祖先,由他們傳給后人。雅各偏愛約瑟,結果引起其余幾個兒子嫉妒,約瑟17歲被哥哥們賣到埃及,在30歲卻成為埃及的首相。約瑟40歲時,雅各與他的眾子并全家,因著饑荒下到埃及。當時在位的法老,賜他們尊貴。約瑟死時對他的兄弟們說:“我要死了,但神必定看顧你們,領你們從這地上出去,到他其實所應許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地。”約瑟叫以色列的子孫起誓說:“神必看顧你們,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里搬出去。”等到約瑟死后,有一個新生的王朝起來統治埃及。因為以色列人財富甚巨,人口眾多,結果招致埃及法老的殘酷統治和奴役,基于對上帝的信仰,于是以色列民眾向上帝呼求“帶領我們到那美好的土地”并最終由摩西帶領走出埃及到那應許之地迦南。
埃及王子觀后感6
影片中摩西第一次向蘭姆西斯提出“讓我的人民走”的要求失敗后,法老加重了對希伯來人的剝削。身為奴隸的他們一出身就已經被決定將一生為奴隸,無休止的與泥漿為伴直至終老,在無望中,乍現的希望轉瞬便化作更深的絕望,在如此情況下,摩西依然鼓勵希伯來人說“法老的權利很大,他一句話就能奪走你們的食物、奪走你們的家、自由、你們的兒女,法老可以奪走你們的生命,可是有一樣東西他奪不走,你們的信仰。相信神,你們就會看到神的法力。”他這樣的堅定的信仰無疑給了這些苦難中的人民一點希望。當生活讓你飽受艱辛,當你覺得無助,請向神禱告,它會來到你的身邊為你祈福,因為你是它的子民。因為有這樣的堅定的信仰和希望,最終摩西帶著他的人民離開了埃及,到達了神所賜于的那塊土地,一個流淌著奶和蜜的地方。
影片中摩西的姐姐米莉安反復地這樣唱道“只要相信神明,就會有奇跡出現,希望雖然渺茫,但生命力卻十分頑強,只要有信心,就會創造奇跡。”來激勵自己的同胞,不要失去了希望和信仰,這也是片中的主題曲。在那樣一個充滿了奴役和壓迫的時代,這樣的信仰是他們唯一堅持下去的動力,是他們活著的希望。因此任何人,任何時候,都要有信仰。希伯來人正是因為擁有著堅定的信仰,才能歷經困苦而不倒并最終走向自由之地。有了信仰,希望就不會渺茫,希望會永遠站在前方引領你向前走。
在上帝降十災的過程中,災難程度由輕到重,逐步教化埃及人放棄對希伯來人的殘酷統治和奴役,盡量避免大災大難,這足以體現上帝對世人的愛和仁慈。同樣的,摩西在未知自己的身份之時并沒有對上帝的信仰,也不關心西伯來人的處境,而在得知自己身份之后,有了對上帝的信仰,摩西開始關心自己的同胞并為民族的解放而奔走演說,這可以說是摩西的一種大愛。在出埃及、過紅海的路途中,希伯來人也表現出一種對上帝的愛和互助互愛的精神。
雖然我不是基督徒,但是我卻很贊許這其中體現出來的關于信仰、希望和愛的精神。信仰構成了一個人生命質量的支柱,希望為生命形式增色添彩,愛就存在于生命傳承的歷史長河之中。堅守信仰,懷抱希望,承載一顆愛的心,讓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創造美得真諦,以不致迷失方向。
埃及王子觀后感7
《埃及王子》是美國著名電影制作公司“夢工廠”早期的一部作品(1998),也是其最受好評的作品之一。該片以圣經《舊約全書出埃及記》的第一章到第十四章為藍本,講述了圣者摩西(Moses)接受神諭,帶領希伯來人走出埃及人的殘酷奴役與血腥統治的事跡。
影片以描述希伯來人苦力建筑埃及殿堂的宏偉場景出發,并細化到一位希伯來母親將男嬰置身藤籃棄于河中。之后被埃及王室成員撿起,與法老長子蘭姆西斯(Rameses)一同撫養長大。隨后影片極力渲染了兄弟兩人一起闖禍并接受法老責罵的場景。摩西偶然發現了自己的身份,并在夢中見證了希伯來人的慘狀。抱愧于心的摩西在一次阻止埃及監工對希伯來苦力施暴時失手殺死了監工,并逃出皇城。摩西被米甸(Midian)部族收留,并與大祭司之女成婚。他偶然接受了耶和華的神諭,并攜同妻子返回埃及皇城。他的兄長對他所展示的神跡予以恥笑,并拒絕了他的要求。災難也因此肆虐于整個埃及,所有埃及家庭的長子也都因此喪命。百般無奈的法老只得允許希伯來人離開。在遷徙路上,天降大火阻擋了埃及追兵,海水分開為之讓路。最終摩西帶領他的人民抵達海的對岸,一個流淌著奶與蜜的地方。
這部影片取材非常宏大,但其制作又非常細膩,每個人的情感經歷都顯得樸實厚重,有血有肉,避免了宗教題材的臉譜化。而最突出的一點,就是:
一、民族的大義與親情的羈絆
摩西和蘭姆西斯兩人從小一起長大,親密無間:一起賽馬,一起毀壞建造中的神像,一起接受父親的叱責,一起戲弄祭祀,一起受封……法老對于蘭姆西斯寄予了全部的希望,而摩西總會站出來承擔責罵,并嘲笑蘭姆西斯畏首畏尾;而當法老封蘭姆西斯為攝政王,管理神廟事務時,蘭姆西斯的第一反應就是任命摩西為首席建筑師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摩西接受耶和華之諭回到皇城,蘭姆西斯是毫無掩飾的歡喜,而摩西則是開心中帶有一絲憂慮;當摩西闡明來意,滿懷無奈與希冀,蘭姆西斯則表現得詫異不解;當摩西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自己的要求,蘭姆西斯則是毫無憎恨的憤怒;兩人親情與民族矛盾的碰撞在瘟疫發生時被以一整首歌劇的形式展現,針鋒相對而又彼此牽絆;法老長子殞命,蘭姆西斯充滿了作為一個父親的內疚和作為一個君王的無助,而摩西亦是滿懷慚愧立于其側;影片的終了,摩西借耶和華之言,看到了自己兄弟的最后一眼——伏于海邊的巖石上,背影無限凄涼。
每個人都有年幼的時候,都有自己最親密無間的伙伴,都曾暗自希望和最好的朋友們一起長大,一起念書,一起工作,一起結婚,甚至一起終老。但這世界似乎與人開了個大大的玩笑,這種故事的結局,雖然不似影片中的兄弟反目,但也無非漸漸寡于聯系;多年之后問起,大抵已形同陌路了。幼時的希冀,只是徒增傷悲;而之后所結交的人,又怎么也不似當年那樣好。
摩西是被神選中的圣者,他肩負著真個猶太種族生存的重任,因此面對親情與民族大義,他沒有選擇。他對自己的兄長滿懷愧疚,但是如果沒有尼羅河的血水,如果沒有肆虐的瘟疫——甚至如果沒有法老長子的死——世代為奴的希伯來人都無法走上獨立自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