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公益片《穹頂之下》觀后感
柴靜《穹頂之下》觀后感
“拒絕霧霾,還我一片藍天”這應該是我們共同的心聲。昨天我看了央視記者柴靜的公益片——《穹頂之下》深有感觸。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揭開了霧霾是什么?它是從哪來的?我們應該怎么辦?霧霾是飄浮在空氣中,直徑小于2.5微米的細小顆粒物,它被吸入人體的呼吸道后給人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它最大的原因來之于我國當前燃煤和燃油存在四大問題——“消耗量大”、“質量低劣”、“缺少清潔”、“排放失控”。北方的許多鋼鐵廠,大量用的劣質煤不經過清潔,以至黑色濃煙從煙囟排到半空,使我們看不到了藍天。城市里,每天這么多輛汽車,也會排放出許多PM2.5。但同樣日本的東京和我們的北京都汽車這么多,但他們的城市為什么這么干凈呢?原因是我們很多車用的油品達不到國四標準,而且很多汽車的排放都達不到要求,這也關系到我們國家在體制上出現的種種問題。
而作為我們現在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們應該少開車,叫大人少抽煙,出門騎車、坐公交,還有一點就是做到不要放鞭炮、煙花,今年過年煙花爆竹聲雖然少了,但我想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好霧霾,我們一定會重新看到藍天和星星的。
《穹頂之下》觀后感
中國電影要想追趕上世界第一流還有待時日,但有一種電影完全可以做到世界一流,就是人文紀錄片。柴靜用一己之力制作出的這部《穹頂之下》堪稱完美,秒殺了前不久大熱的韓國國家電視臺制作的《超級中國》,如果說韓國人背后的心思可能是炒作“中國威脅論”或者“教韓國企業如何賺中國錢”,那么這部《穹頂之下》就是完完全全深度剖析了“中國速度”下的隱憂,關系到我們的未來國家利益,更關系到人民生命安全。
柴靜以前就是央視高級記者出身,有著敏銳的嗅覺和犀利的視角,以及溫暖的人性關懷。在這部投入大量物力和心血的作品里,我們還看到了她樸實扎實的臺風。影片是以一場脫口秀為題材攝制的,全程一兩個小時的脫稿演講,她口吐蓮花、滔滔不絕,大量數據和人名之下竟然只錯了一個數字,讓我這個新聞學弟欽佩不已。
還有一個值得贊賞之處,是影片采用了雙向視角,不同于像《海豚灣》這樣一味的批判,影片從超排的卡車司機、相關主管領導、超排企業商販等等角色口中也道出了他們的苦楚,引發更多思考。這個污染的事真不是一個兩個方面的責任導致的,更不是靠政府一方就能解決的事。必須要引起全民的重視,所以她冷靜地從家庭、歷史、采訪、他國經驗教訓、指導意見等多重角度來分享她的成果,這種感同身受可以讓我們同一個母親的子民獲得同仇敵愾一般的激情來迎戰污染大敵,至少希望是個引子。中國世界第一的人口,既是負擔,也是力量,用好人口向來是中國的強項,影片就是要喚醒全民認識到霧霾之中隱藏的問題所在,燈紅酒綠粉飾不了太平。
未來的中國,會記住有一位記者,她叫柴靜。
柴靜《穹頂之下》觀后感
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那就別去照亮別人。但是,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不要為自己的茍且而得意洋洋;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熱量的人們?梢员拔⑷鐗m土,不可扭曲如蛆蟲。——曼德拉
記得當天一起床刷朋友圈,第一條看到的就是上面這張圖。 接下來繼續翻閱,可想而知幾乎整個朋友圈都被《穹頂之下》刷屏了。且輿論基本都是說支持的。那時候我還沒有去看這個視頻。可能是因為先入為主的觀念,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貶低,所以心里對這篇報道隱約是不看好的。今日下午閑來無事,翻看微博就點開了這個視頻。一口氣看完了第一遍,腦子里突然冒出應該動筆去寫點什么的想法,然后我又開始看了第二遍第三遍。于是乎,關于劍心所寫的內容,在我看完全篇報道后,只能對這個人產生鄙夷之情。他偏不關注整個內容的中心點,轉而從娛樂的角度去點評它,偏偏還這么多的人去轉載。我有點不理解這是怎么回事,后來想了想,有了個比較偏激的結論:有時候在大多數意見一樣的情況下,人的眼睛就會首先想看到不一樣的東西。我承認視覺疲勞有一定的關系,但更多的可能是希望用此來表示自己的與眾不同。而此人正是利用大家的這種心理特征來吸引眼球。
“一個人,別說人了,一個活物應該這么活著,春天來的時候門開著,風進來,花香進來,顏色進來,有的時候你碰到雨或者碰到霧的時候,你會忍不住想要往肺里面,深深地呼吸一口氣,能感覺到那個碎雨的那個味道,又凜冽,又清新。秋天的時候你會想,跟你喜歡的人一起,就一個下午什么都不干,懶洋洋的曬一會兒太陽。到了冬天,你跟孩子一塊出門,雪花飄下來,她伸著舌頭去接的時候,你會教給她,什么是自然和生命的美妙。”在聽完柴靜這段講述,大自然的美好在我的腦海里無限放大。我去過云南,去過西藏,去過中國很多美麗的地方,同時也去過山西,去過北京,見了很多城市的施工現場。起初,這兩幅對比圖在我心里刻畫的并不是那么的明晰,但是今天,此時此刻,看完了柴靜對霧霾的報道。總是禁不住的想起那充滿綠色的,令人舒暢的大自然的無限風光。
提出問題比問題本身更有意義。柴靜顯然不是科學家或是發改委委員,正像小崔不是袁隆平、滿嘴酒氣的白巖松即便酒醒也踢球不進空門一樣。同理,搞商務的駱家輝閑得無聊似乎硬是生造了PM二百五除以一百這個名詞,猜想胡適亦不在行戲劇(即便在行也要‘’不在行‘’),陳寅恪只諳文史,李銀河更是沒做過一天“一針包好”的醫生。但“瞎折騰”至少是種勇氣,至少以上諸君觀照了人類無智觀照、無力觀照、無膽觀照、無興觀照的領域,即便是女文青的一廂情愿、矯枉過正,那也強于沉默是金。當下國情,提出問題,其意義就遠大于問題本身。而,論邏輯有疏漏,有請專家學者光譜核磁有機無機碳十二分析;論數據不準確,學學新聞聯播開放過年大數據家國萬事興雅致技術;論女神主事煽情,不比千里迢迢漫漫雪路瞅你一眼就走;論主播私生活不檢,捎本地攤八卦圍觀霆鋒靖雯柏芝亞鵬更爆;論產業結構難調,想想三大改造公私合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論能源私有不可行,難道捆綁北極熊盧布貶值歐佩克價跌國內反升好受?夢囈亂語一遭,不如呼喚國家行政干預與“公民社會”成員各行其力。但仍要提醒一下,穹頂之下,口罩對某類人仍是必須,而五毛錢大約是買不起一個口罩的。
柴靜在對山西省孝義市市長的采訪時,市長是這么說的,“政府對于焦化,我們始終是冷靜的,我們采取措施之后呢,后面的這股勁我們給壓住了”。在被問及為什么還有30多個違規項目上來,市長卻顧左右而言他的說,“作為孝義我們態度是堅決的”。柴靜繼續追問,畫面卻出現市長“你不夠了然”的笑顏。采訪的期間也一直伴隨著滑稽的音樂。我不知道這種諷刺是對于老百姓對現狀不夠理解的鄙夷,還是對關于環保不夠完善的現有制度的無奈。柴靜并沒有否定城市化建設的重要性,她也說了如果不是因為城市化建設,她可能現在還在老家,在她父母幫她找的一個單位里面工作,戴著藍袖套打著算盤度過余生。城市化給了我們個人的自由,也帶動了國家的經濟繁華。我們不能去否認它的成就。但是社會是進步著的,在GDO高度增長的昌盛下,卻是十三億人同呼吸的環境作為代價。是不是該考慮有點得不償失?
“我們很多人不講辯證法,只要是有缺點就把你無限放大,越描越黑,還不如不說”。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如是說。但是哪一次的變革不是經過鋪天蓋地的指責呢。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大臣說了一句話我很贊同:“當一個產業被淘汰的時候,會有另外一個產業冉冉升起。只有開放市場,才能分享智慧,尋求創新。才能得到世上最好的東西”。中石油的一人獨大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期間不乏我們國家體質的縱容,一直到現在,演變成許多官員的無奈。
昨晚聚餐朋友喝了酒,只好我代駕。在路口等待紅路燈的時候,突然一下就慌了神。我以為我在后退,實際上卻是所有的車都在往前走,而我卻停在原地什么動作都沒有,腦子里突然一下就是空白狀態。今天同朋友說起這個事,才知道原來不僅僅是我個人有過這樣的感覺,身邊的許多朋友也同樣有過。言語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只有當你說出口的時候,大家才會知道。而我們一直在抱怨周邊的環境,但是卻極度缺失環保意識。柴靜幫我們喚醒它,這無疑已經是她個人對這個社會所能做的最大的貢獻。
【公益片《穹頂之下》觀后感】相關文章:
穹頂之下,播種希望-記敘作文02-15
我們的“穹頂之下”_關于環保的作文02-15
公益作品《穹頂之下》觀后感(精選21篇)10-27
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觀后感03-16
紀錄片《穹頂之下》的觀后感(通用15篇)09-06
紀錄片穹頂之下觀后感(通用20篇)09-26
紀錄片《穹頂之下》觀后感(通用33篇)12-02
紀錄片《穹頂之下》觀后感作文201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