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觀后感范文13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朗讀者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朗讀者觀后感范文篇1
葉嘉瑩出生于書香世家,自幼飽讀詩書,后師從于古典詩詞名家顧隨教授學習,深得老師的賞識。1945年大學畢業后,葉嘉瑩便開始了自己的教學生涯,先后于多所世界著名大學教授中國古典文化,去年還獲頒“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生成就獎。她一生致力于古典詩詞的教學,獲得了使古典詩詞于當代「再生」的贊譽。
葉嘉瑩曾說過:“我以為中國古典詩歌之生命,原是伴隨著吟誦之傳統而成長起來的。古典詩歌中的興發感動之特質,也是與吟誦之傳統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睂τ谝髡b詩詞這一活動,葉嘉瑩一直十分倡導。而吟誦,其實也就是古典版的朗讀。在本期節目中,這位著作等身的教育大師將在《朗讀者》中暢談古典詩詞文化對自己人生的影響,并為中華文化而吟誦。
朗讀者觀后感范文篇2
《朗讀者》中的每一個朗讀者都珍藏著一段刻骨銘心的心路歷程,在他們敞開心扉的娓娓敘述中,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躍然而出。在他們充滿深情的朗聲誦讀中,傳播著廣博高雅的文化內涵,讓聽眾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輝,從而產生發自心底的共鳴與感動,激起人們沉寂已久的對知識的汲取與渴求。
《朗讀者》其新穎的創意在于把文字和閱讀者通過閱讀的方式緊密地連結在了一起,融合在了一起,是人與文字的和諧統一。一個朗讀者就是一個故事,就是一部作品;而朗讀者所誦讀的每一部作品、每一段文字都是朗讀者最真摯的心聲和最切身的感悟。
首期推出的朗讀者之一許淵沖,是北京大學的教授、翻譯家,至今已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多年,特別是古詩翻譯,世界稱奇,號稱“詩譯英法唯一人”。他能做到英漢、法漢互譯,成為中外文化傳播交流的使者。至今96歲了還在翻譯莎士比亞的著作,且立下豪言壯語,一百歲完成莎士比亞全部著作的翻譯工作。
在談到翻譯林徽因的詩《別丟掉》時,還引出了老人的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當時為了喜歡一個女同學才翻譯這首詩送給她的,但是,直到50年以后才收到這位女同學的回信。老人說起來曾經的美好往事也是動情的熱淚盈眶,不禁感慨“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記住了多少日子”。這樣的朗讀者,這樣的故事,就是《朗讀者》饋贈給觀眾的饕殄大餐,面對老人活到老干到老的錚錚誓言和未泯情愫,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只爭朝夕地工作,不發奮努力地修身養性?相信每個人都會在敬佩他的同時被其深深地感染,定會思考自己的路怎樣走,自己的目標是什么,怎樣更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朗讀者來自社會各界,有知名學者、文藝名流、企業家,也有普普通通的民眾。無國界醫生、16年陪讀失聰兒子的母親、選擇與艾滋病患兒共成長的校長等等,他們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用實際行動默默詮釋著人性的光輝。他們能夠敞開心扉暢談一個個親身經歷、親身感受的人和事,朗讀著自己鐘愛的作品或自己寫作的作品,能夠感染人的不是他們的朗讀水平高低,而是朗讀者背后所凝聚和散發著的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一份沉甸甸的愛,一份對社會、對國家及對家庭的無私的奉獻精神。
關注《朗讀者》,做一個朗讀者吧,朗讀可以讓人遇見更好的自己,喜歡上朗讀,你便會發現整個世界都在偷偷愛著你,朗讀者的世界也因此變得絢麗多彩,充滿關愛,充滿和諧。
朗讀者觀后感范文篇3
《朗讀者》的作者施林克是柏林洪堡大學法律系教授,同時是法律學家和北威州憲法法官。作家與法律學家的雙重身份,使他從人性和歷史的角度演繹了一種“畸形戀情”,小說故事曲折,語言自然,構思獨特。小說中被歷史隔開的兩代人,在朗讀與傾聽、訴說與沉默、罪惡與遺忘、逃避與短兵相接、激情與驀然驚醒的故事里沉浮,演繹了一個讓人無法釋懷、無所適從、無能為力的故事。其對人性的挖掘是深刻的,對人的啟迪更是多方向的。
首先,在漢娜被判處終身監禁的過程中,她自己始終堅守沉默,拒絕透露自己不識字但又喜歡文學作品的事實,為了維護著自己的尊嚴,她不惜沉默和陷入更深的孤獨。惟一能夠證明她無罪的米夏又因為那難以啟齒的戀情而三緘其口,當米夏的自私逃避、其他看守的貪生怕死、甚至法官們的無所作為都不約而同地披著法律、正義以及熱愛和平的外衣,手拿屠刀向一個普通、柔弱、無辜的女人揮舞過來的時候,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緘默和引頸受戮了。
法律本來是為了維護每個人的利益而存在的,這個故事卻告訴我們法律也會因為它所要要維護個人利益而使其公正性受到挑戰。這簡直就是個悖論。
從漢娜的個人需求的角度來說,她最關心的不是自己能不能獲得自由,也不是別人會不會往她身上潑臟水,而是決不能暴露自己不識字的窘迫,以此來獲得與他人的平等,維護自己的尊嚴,她不愿意在眾人面前頂著一個紅字去茍且偷生。因此她犧牲了自己的自由與清白,去換生活在獄中的平靜。那么面對這樣一個執拗而鮮活的個體的頑強抗爭,法律只顯露了它的蒼白乏力與屈服。
其次,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不能回避的,就是對于歷史我們需要怎樣解讀?
你不屬于那個歷史時刻,也不是那一歷史時刻的那一人,那么你如何斷定在那一時刻能影響著歷史的人會是什么樣的存在,或者會做什么樣的思考與抉擇?對一個人的審判,根據什么作出?歷史又應該如何評判?當一個人或者一群人對自己有所隱瞞的時候,誰能了解歷史的真實面目?
通過讀書,讓我學習了歷史,但我認識到的遠不是歷史的真實。就算是對于漢娜這樣一個人在奧斯維辛監獄的舉動,人們都不能得知其中真相,更何況對于那一代人和無數的歷史事件?從書本中得到了知識,從現實中拿到法律武器的人,自以為也得到了某種生殺予奪的權利,可殊不知也許自己還被完全蒙在鼓里。漢娜在接受審訊的時候曾經問過法官們一句話:“如果在當時,你會怎么辦?”在場的人幾乎沒有人能回答,即使回答了,也只能是對歷史的假設,而歷史從來是不可以假設的。
所以我認為小說家憑借這個故事挑戰了我們對道德的定義,對于知識獲得的定義,對于歷史的定義,和對于審判的定義——我們為什么要去審判一個人?僅僅是為了讓自己更安全?還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無罪?是抱著什么目的讓我們有如此囂張的氣味,使我們在向真相靠近的時候,讓他離的越遠。
最后一個值得思考的是這兩個人物之間的關系,我把它看成是作者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隱喻。它是男人與女人的、成年人與少年人的、歷史的人與現實的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象征。
一種超越道德但卻看似符合人性的關系發生了,它究竟會給人帶來什么樣的災難?我們且不論及這種關系對他人的影響,即便是對當事人自己,怕也會是毀滅性的了。道德的力量束縛著人的意識,影響到人的行為,規定著人的情感方向,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它是強大而不可突破的。
所以米夏自始至終都會隱瞞自己和漢娜的關系,他在少年時期享受的是偷嘗禁果的新鮮和刺激,成年之后則品嘗著愛與恥帶給內心的痛苦和煎熬。他和漢娜之間除了性的交流和朗讀這件事從來就沒有過真正的溝通,因而也就不存在真正的愛情,所以當以后的生活成了一場觸目驚心的戲劇的時候,兩個人之間的“愛情”就變成了最不應該考慮的因素,因為自由和尊嚴遠比愛情和“性!敝匾枚。
如果說兩個人深深相愛卻因為現實的阻隔不能相守是悲劇的話,那么人與人交往了卻不能真正相互溝通、理解、相愛,則當是更濃重的悲哀!
漢娜最后的自殺,我認為是出于對公正的看破,對尊嚴喪失的恐懼,對未來信心的喪失,和對人與人之間愛的失望。借著漢娜這些不能說的秘密,作者無異于在啟迪我們:當人類不能完全擁有這些的時候,人類的生存意義也便不復存在。
很顯然,這部小說具有著存在主義的背景,作者力圖揭示外部世界的黑暗混沌和人類的自身永恒的孤獨,盡管對人的前途看得未免過于黯淡,但卻異常深刻,又一次讓我們認識到了人類生存的悲壯——人類的精神追求、人的高貴和尊嚴永遠不可能用定量化的標準來衡量,無論是道德還是法律,無論我們目前對這些是怎樣的依賴,能夠拯救人類自身的也許只有漢娜那種與生俱來的對朗讀(也即閱讀)的最純凈、最執著的追求。
一本好書,就是一味具有神奇特異功能的藥,喝下去,能讓你看到自己五臟六腑都是透明的,還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包括美的,丑的,強大的,弱小的,宣讀著的,沉默著的,也全都因照透了陽光而無所隱藏。
朗讀者觀后感范文篇4
近日,央視綜藝頻道在京召開“領航中國綜藝 創新改變未來”創新節目推介會,著名主持人董卿首次以獨立制作人的身份帶來的全新大型文化類創新節目《朗讀者》,一檔以比賽方式呈現的我國第一個大型“朗讀競演”季播節目,可謂在我國綜藝市場開創了又一節目新形式。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朗讀者》這個節目的創意就出自董卿本人,她提出了這個想法之后,綜藝頻道給予了人財物的支持!独首x者》每一期指定一個競演主題,包括“離別”“勇氣”“鄉愁”“明天”“愛”等。邀請的文學統籌團隊有李敬澤、張頤武、康震、彭長城、張立憲、許知遠、史航等。邀請的文學顧問有鐵凝、余秋雨、王蒙、白先勇、王麗萍、馮驥才、劉震云等。邀請的朗讀者目標人選有莫言、喬榛、李雪健、李安、柳傳志、厲以寧、姜文、葛優、蔣雯麗、許晴、徐靜蕾、胡歌、章子怡、陳數等。朗讀的內容可以是古詩詞、現代詩、文學經典、大家美文、影視經典片段等。
董卿說:“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國家,朗讀都是傳播文化、傳遞思想、傳承精神的最好手段!彼M,這檔節目可以讓喧囂忙碌的現代人在“讀”和“聽”中感受到美好和詩意。著名表演藝術家喬榛說:“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們中華民族的語言,是全世界最優美的語言。董卿和她的團隊創新創辦《朗讀者》這個欄目,我由衷地贊賞,我感覺這對朗誦藝術,對語言表演藝術是功德之舉。”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除《朗讀者》外,大型原創優秀傳統文化普及節目《國家寶藏》,創新節目《中國民歌大會》《中國廣場舞大會》等紛紛亮相推介會,在這些原創節目的背后,是“綜藝老大哥”秉承的一種精神——創新、引領、堅守。在整個頻道、節目上全面創新的同時,堅守對我國傳統藝術的傳承,同時引領中國綜藝不斷發展前行。
朗讀者觀后感范文篇5
一簇燭光,照亮了孫衛平貧瘠而孤獨的人生,照亮了漆黑的夜,也在他的眼前打開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文字是用來讀的,文字是用來聽的,文字更是要用心來感受的。
《哈利波特》,是我兒子的最愛,每年,他都在期待著下一部小說的問世,哈利波特陪著兒子度過了童年,他讀著哈利波特漸漸長大,而我也成為哈利波特的忠實讀者。每個孩子的童年記憶里,都有一部小說,或者一部電影,成為永遠的記憶。我希望晨誦時的《時代廣場的蟋蟀》,或是曹文軒的《青銅葵花》,成為孩子童年的記憶。
一個文字的種子,需要耕耘,需要灌溉。劉震云的黑白文字成為有聲文字DD電影,這個過程,對于導演劉雨霖,本身就是一種閱讀,對于每一個演員,都是一次再閱讀。
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用聲音來表達的。孟小冬的傳人,用京劇來朗讀文字,用朗讀來表達情感,一板一眼,抑揚頓挫,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古赤壁,看羽扇綸巾,看檣櫓灰飛煙滅,觸摸歷史的脈絡。
楊利偉的第一次飛天,讓時間的刻度畫上了深深的一筆,飛入太空的那一刻,瀕臨死亡的那一刻,在太空看到地球的那一刻,返回地面安全著陸的那一刻,天地九重,獨一無二。
每一次的聆聽,都是一次文字的體悟,聽著朗讀的聲音,文字變得生動,仿佛鍵盤上流動的音符,跳動著,活潑地在春天里朝著我們迎面走來。
朗讀者觀后感范文篇6
《朗讀者》是我看的為數不多的綜藝節目中的一個,而這一期的主題詞是告別。一直覺得告別是具有儀式感的。我們每個人的一生要經歷各種各樣的告別,有的會再見,有的是再也不見,每一次告別它都意味著結束也是一次新的開始,孕育著苦痛也飽含著希望。
海子說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告別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路。
三盟雖在,錦書難托。這是陸游與唐婉之間的痛徹心扉的告別。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都不屑,我的雙手好像生命之火取暖,活萎了,我也準備走了。這是楊絳先生平靜超然的,和這個世界告別。
提到告別,姚晨想起了大二的自己,騎著自行車,到影樓實習遇見的胖姑娘。兩年后,北上考試和胖姑娘在狹小的房間擠了一個月,卻也在不知不覺間早已走散。
還有月嫂魏姐,一個比自己更強勢的人,因為小孩走過一段相伴的旅程,她心思細膩,體貼周到地照顧和呵護著小孩,最后在離開時,用不要送的含淚告別。
其實每一場相遇都是一場告別,因為最終都會走。
作為音樂劇譯者的程何,曾在夜里哭醒,一方面是對不確定未來的恐懼,另一方面是自我完美主義的過度壓力,提及對自己影響最大的音樂劇《我,堂吉柯德》時,想起同為譯者的羅穎珊,只是她沒來得及看她完成的《我,堂吉柯德》就以悄然離開,最后只得以燒音樂劇首演門票來做一場告別。
曹文軒以自己的經歷為原型寫了小說《草房子》,當作對父親的告別和另一種形式的記錄,只是多少還抱有一絲遺憾:自己不曾和父親有一場好好的告別。
李立群,戲里演繹人生百態,戲外同樣也是百態人生,有著和故鄉故土的告別也有著故人親人的告別。對每一種告別都心懷感恩,但也總是在離開后,才明白越來越重的思念。
維和士兵,盡自己所能為世界的和平多添一份力,卻在每一場有戰亂有傷亡的維和行動中都做好回不來的準備,想到曾經看過的一句話“如果你覺得很舒服,那是因為是無數的人在默默為你付出”,而他們正是那默默付出的一方。在告別的主題中,他們想起馬里維和行動中回不來的申亮亮,“我明天給你理發”也成了一種永久的遺憾。
王蒙是有著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的作者,將告別分成了時間的告別和空間的告別,時間的告別尚且有愿想可希冀,空間的告別里本是逝者往已。
還好,一切都以平靜接受。因為只要是活著的時候的告別,都意味著新的開始。
昨天是清明節一個奠先祖親人的追思的日子,可對于出門在外的人,更是一個可以休息的節假日。
看完《朗讀者》的我,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房間,想著總聽人說“反應慢半拍”,而我“反應總得慢了一拍”,每一次痛徹心扉的別離,在我這里,都成了后知后覺的不痛不癢,不論是在懵懵懂懂的孩童時,還是漸漸長大懂事的我,似乎對傷痛有著一種出于本能的抵觸和麻木。
告別總是牽扯著傷感,因它預示著別離,或短暫或永久,可不論哪一種告別,很多人一別便是一生。
愿遇見每個人相識便珍惜,分開也不可惜。
朗讀者觀后感范文篇7
今天,我觀看了《朗讀者》這個大型綜藝節目。這個節目是由著名主持人董卿阿姨主持的。這檔綜藝節目的總主題是:一個人,一段文。而今天第一期的主題是:遇見。
自去年3月起,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就開始醞釀一檔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籌備接近1年的時間,今日起每周六、日黃金檔cctv1和cctv3將聯合播出。節目每期一個主題詞作為核心線索,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首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濮存昕、知名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著名翻譯大家許淵沖等嘉賓。在犀利吐槽蔚然成風的時代,以朗讀為核心的全新嘗試能否引領新的文化風潮?
本期節目中,濮存昕講述了自己鮮為人知的一段人生經歷,童年時竟被同學起綽號"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恩人,濮存昕要感謝誰?柳傳志暢談因拙成巧的人生軌跡,高三時為何與成為百里挑一的飛行員的機會失之交臂?節目現場柳傳志重現"父親的演講",朗讀兒子婚禮上的家信,"柳式家訓"又有哪些另類之處?張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舉奪魁,當選世界小姐的決定性因素,并分享了為人母近一年的驚喜與感動,她又將為誰朗讀?曾翻譯《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的96歲高齡翻譯家許淵沖也受邀到場,追憶往事,他道出曾用翻譯林徽因詩詞,追求女同學的獨家趣聞。
已為中外文化傳輸做出杰出貢獻的許淵沖老人,近百歲高齡每天依然堅持工作到凌晨3、4點,驅動他活到老譯到老的原因是什么?走過一個世紀,他又帶來了哪些直擊心底的人生感悟?
朗讀者觀后感范文篇8
董卿的《朗讀者》(第一期)自2月18日開播以來,持續發酵,口碑爆棚!《朗讀者》實力圈粉,豆瓣評分高達9。4!何以有如此效果?初心使然,實力使然,節目使然。我想主要談談后者,談談我的觀后感。
這是一場可人的文化盛宴。這里沒有炫目的七彩燈光,沒有喧囂鼎沸的音響,沒有美女如云的舞蹈,沒有眾星歡聚的高潮;有的是主持人董卿與朗讀者的親切交談,有的是朗讀者聲情并茂的傾訴,有的是視聽者與朗讀者的深情共鳴,有的是李云迪鋼琴伴奏的和諧悅耳與美不勝收,有的是胡德夫《匆匆》彈唱的警醒后人與余音繞梁。
這里是傾訴者的舞臺,無論是愛心使者還是成功人士都有著自己刻骨銘心的故事,想將自己的深情寄予文字中,要讀給最給力或自己最想給力的人聽,以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或自己的深愛與祝愿。
愛心大使濮存昕朗讀了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師》,送給治好了他的瘸腿病使他走上人生坦途的恩人榮國威大夫,來表達自己對榮大夫的感恩之情。
無國界醫生蔣勵朗讀了鮑勃.迪倫的歌詞《答案在風中飄蕩》,送給那些在戰爭中出生、備受炮火摧殘的孩子們,表達對他們命運的同情及對世界和平的希冀。
聯想老總柳傳志朗讀了自己《寫給兒子的信》,"我榮幸地有機會給柳林當爹有四十幾年的歷史了"的開場白,表達了一位成功男人榮升為普通父親的驕傲與自豪,想看到"創業帝國"那一天的到來的結尾,表達了企業大咖對自己兒子子承父業、創造輝煌的期盼。
普通夫婦周小林、殷潔朗讀了《朱生豪情書》(節選),那"你老了,一定很可愛""我一天天發現你的平凡,同時一天天逾更深情愛你"的詩句,深切表達了這對浪漫伉儷鮮花山谷之愛戀的愈久愈香醇。
世界小姐張梓琳用她柔潤甜美的聲音朗讀了劉瑜的《愿你慢慢長大》,送給自己的寶貝女兒,愿她快樂、自由,有勇氣,有夢想,有求知欲,有責任心,學會寬容與慈悲,愿她一世安寧,母親的深愛與祝福溢于言表。
高潮的一幕是96歲的老人著名翻譯家許淵沖的出場,一身淺色西裝,手拄拐杖,步履蹣跚,滿臉笑容,由董卿攙扶著走進了《朗讀者》現場,給人的印象是雖高齡但精神;最動人的朗讀是許老朗讀林徽因的《別丟掉》,不僅僅是聲情并茂,而且是熱淚盈眶、泣不成聲;他對曾經深愛的女同學林徽因愛慕有加,對林徽因失去徐志摩后的痛苦感同身受,"一樣是明月,一樣是隔山燈火,滿天的星,只有人不見,夢似地掛起";許老不僅是性情中人,而且是有事業心的人,他認為"人生最大的樂趣是創造美發現美",他是名至實歸的"書銷中外百余人,詩譯英法唯一人",96歲的他活到百歲的目標是將莎士比亞的著作全部翻譯完畢,四年的時間要翻譯20余本名著,相信每天凌晨三、四點就起床工作的許老,屆時一定會大功告成。
朗詠清川飛夜霜,此刻豁然開朗;讀盡詩文千萬字,吟詠人間天堂。一覽《朗讀者》,過目永難忘,回觀《朗讀者》,韻味深且長。
喜聞:董卿的"朗讀亭"在全國各地靜候朗讀者,全國各地的朗讀者也紛紛來到"朗讀亭"傾訴心聲,表達著對他人的感恩與祝福。朗讀者的春天來了,文化的春天還會遠嗎?
終于遇見你,遇見感動,遇見美好!
遇見你,不想放過你;每周末,緊緊跟隨你。明日見!
朗讀者觀后感范文篇9
上周末,世界小姐張梓琳在央視《朗讀者》中,為女兒深情朗讀劉瑜的《愿你慢慢長大》,溫暖的文字再加上張梓琳溫柔的嗓音,道出了無數女生初為人母時的心聲。昨日,張梓琳在接受微信群訪的時候分享了很多讀書心得、育兒體會。同時,她表示不少粉絲留言稱受到節目影響開始買書。
張梓琳:朗讀對于嬰兒來說是重要的交流方式
在《朗讀者》第一期節目播出時,張梓琳和全家人包括10個月大的女兒,坐在電視機前靜靜聆聽她的朗讀表演,女兒一會兒看一下電視,一會兒看一下坐在旁邊的媽媽,好像聽懂了媽媽為她朗讀,為她傾注了所有的愛。采訪中,張梓琳坦言道,“在經歷了那次朗讀之后,更加意識到了朗讀行為背后的意義,之前對女兒更多的關注,是生活方面的細節,而這次朗讀之后,女兒聽得很認真,嬰兒也可以聽懂媽媽的朗讀,對于嬰兒來說,朗讀是交流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
《朗讀者》掀起全民朗讀熱潮
張梓琳透露在自己的微博里面有不少粉絲留言稱,“看了《朗讀者》后,有很大的讀書的沖動”、“其實已經很久沒有真正的靜下心來讀書,但是看了這個節目之后,仿佛又有了學生時代對于讀書的那種沖動”,甚至還有網友留言已經在去買書的路上。對于《朗讀者》的開播掀起全民朗讀熱潮,張梓琳坦言,“這個對于欄目組,還包括董卿姐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鼓舞。因為他們如此費心,盡心盡力地去做好這檔節目,我也相信他們也是為了讓大家重拾這個朗讀的習慣,在現在這樣一個多媒體時代,讓大家重新的回到這種紙質書籍的喜愛,我覺得這事特別棒的一件事情!
朗讀者觀后感范文篇10
普通人的第一次雖然都是和生活小事有關,但也同樣有收獲。第一次學車的經歷,讓我知道了一個人能不能做成一件事,不能主觀臆斷,都要讓實踐來說話。
兒子不在我們身邊生活,老叟的急躁脾氣開車又不安全,所以一直沒有買車。去年臨近年終,老家有幾場事在那兒排著隊,越想越覺得害怕。那段時間,腦子里全是盤算怎樣趕公交,我幾乎摸透了公交的時間點;坐哪趟火車,下車后再坐鞏義的公交到達親戚家的時間才能恰到好處。
慢慢的我就萌生了一個念頭——我要學開車。不管我把這個想法向誰公布,說出口了之后,接下來就是會心地看著他們笑。因為我是他們的姑媽或者姨媽,我從他們的笑容里知道我學車是個笑話,還有一種甜甜的暖暖的感覺。
我想老叟對我的想法應該是最強烈的反對,因為在他的心里我是能力最差膽最小,世界上最笨的人。這幾年晚上散步的時候,只要過馬路他就拉住我的手,或者我就站在路邊長時間地等,必須等到路上沒有一輛車了才放心地通過。
當我忐忑地將我的想法告訴老叟的時候,我正等著他說出那句話呢:“就你,過馬路都不會,還想學開車,別把人家都笑死!笨赏耆龊跷业念A料,他一下子向我伸出了大拇指。我不敢將我的害怕和對自己的懷疑說出來,他接著說:“其實汽車很簡單,很好學,比自行車要好學得多。”我想他之所以這樣說,是為了鼓勵我。兒子不在身邊,我們年齡越來越大了,總這樣跑著去搭車顯然不行了。他清楚自己的脾氣,所以他不愛車更不想摸車?磥斫窈笪覀儍蓚的出行就指望我了呀!
大年初二的晚上,我們三口終于可以一塊兒散個步了。悠閑自得的心情沒有多長時間,老叟的電話就響了。掛斷電話,老叟一臉的沉悶,對我說:“大叔去世了!比绻且话闳耍崆叭ヒ淮谓o大叔燒燒紙,上上禮,出殯的時候再去送就行了。可我們不行,老叟在他們整個家族中算是個掌門人吧,我們必須提前回去,我們總共在家呆了四天。
回到家后,老叟對兒子說:“在你走之前,教會你媽開車!崩羡诺脑捯怀,我意識到了箭在弦上了,因為他是個說一不二的人。
第二天中午,我們兩個都在睡午覺。多么舒服呀,一定要把這么多天的疲憊徹底趕走。老叟把我們兩個都叫起來:“走,下午時間短,又那么遠,爭取多練會兒!
教育學院新校區,學生還沒有開學,選好地方后,車停下來了。兒子從駕駛室里走下來了,看著我微微地笑著,不敢對我說可憐的話,他走向副駕駛的位置。在嚴厲的軍師面前,我和兒子都只有服從。我也趕緊下來,走向駕駛室,不敢遲疑,進去坐在那個可怕的座位上。老叟坐在我右手后面的位置上,身子向前趴著,手抓著我的座椅靠背。他命令兒子:“從頭一點一點地教起,一點都不能馬虎,一開始就讓她嚴格地按規矩來!北緛韮鹤泳褪莻十分認真小心的人,跟著兒子的講解,我依次系上安全帶,按一下電源鍵,通電;再踩著剎車長按電源鍵,點火;調整座椅和后視鏡;踩著剎車,檔位掛進D檔;按一下手剎鍵,解除手剎。
不知不覺,車竟然向前走了起來。我在心里激動著,直想喊出來:“是我把車開走的嗎?車在我的操縱下向前走了起來呀!我能把汽車開走了呀!”我在問自己:“你這不是沒有害怕嗎?是有嚴厲的監工在,你不敢害怕吧?”只聽老叟說:“不能只跑直線,讓她學拐彎!睂W會之后,又學會了過隔離帶。
第一次之后,我知道了自己坐在駕駛室里握著方向盤的時候并沒有害怕,能夠非常鎮定地進行操作,我也知道了像我這樣的人也能學會開車,這些都是和我原來的料想完全相反的。朋友們,想做什么就去動手,去嘗試吧,第一次就一定使你有所發現。
朗讀者觀后感范文篇11
《朗讀者》第一期,本以為會是以一種作秀的姿態來推崇閱讀,即便美好的初衷,也不免喧囂。看了一會兒,就被深深吸引,果然如網上預熱的一般大熱。
濮存昕,演技自不必說,話劇出身的舞臺風,以前也曾多次在電視中看到他的朗誦,沉穩的男中音,儒雅的風格,很喜歡。這次他道出鮮為人知的童年,更看到他對藝術追求的艱苦與執著。
聽著無國界醫生蔣勵念鮑勃.迪倫的《答案在風中飄蕩》,不禁眼睛濕潤了。生命的使者,非常欽佩,真正的妙手仁心,大愛無疆。六的寒假作業中有一篇作文,就是《答案在風中飄蕩》,他對這個題目一片茫然。我問:"你知道鮑勃迪倫嗎?""知道啊,那個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音樂家。""那你先查查他為什么會得這個獎,先讀讀那首詩一樣的歌詞。"而后,六和我討論寫什么好呢,他提的主題都被我否定了,但是我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沖突總是在共同的美好愿望下莫名其妙就發生了。而后,在我表示不來管他的生氣中,他悄悄完成了作文,居然沒讓我看一眼。今天我在電腦桌面發現他的原稿,還是寫了我否定過的,也沒好好排版,文章主題其實不錯,因為太難,我怕他把握不了,沒想到還比我想象中寫得好一點。也許是我錯了。
柳傳至談到他失之東隅收入桑榆的傳奇,這位叱咤風云的父親,朗讀起給兒子婚禮上的致辭,溫潤感人。
世界小姐張梓琳優雅、美麗,又添母性的光輝,聽著她念劉瑜的《愿你慢慢長大》,心里軟軟的。很簡單,其實也很難,且在心里溫存一番吧。
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沖,充滿智慧、樂觀、博愛。他現在每天仍工作到凌晨,他說要用夜晚偷得的時間來延長他的白天,這是一種怎樣的熱愛?!大愛!
鮮花谷夫婦如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眷侶,一片花海的迷離中,溫情脈脈的夫婦吟唱中,真有那么一瞬間,閃過,我渴望!"我一天一天發現你的平凡,同時卻一天一天愈更深情地愛你。""醒來覺得甚是愛你。"其實,沒有深情對白的生活中,對那個人說:"把洗腳水倒來。"就是相濡以沫。
遇見,第一期的主題,觸動心弦。李云迪的鋼琴聲相伴,董卿溫婉知性,煽情火候也合適。遇見《朗讀者》,在直播泛濫的網紅年代,喚起對文學的記憶,敲下這些,記之。期待下次的遇見。
朗讀者觀后感范文篇12
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第十一期于上周六播出,該期主題為“那一天”。當天,作為朗讀嘉賓之一的江疏影一襲簡約黑白裝優雅亮相。不僅現場聲情并茂地誦讀了美國著名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長篇小說《飄》,還與觀眾分享獨屬于自己“那一天”的背后故事,最后更認真走心坦言:“最美的青春要留給夢想”。
江疏影:想走屬于我江疏影自己的路
2004年江疏影以專業課第一的成績考進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畢業后,她并沒有像同學陳赫、鄭愷那樣立刻投入演藝事業。而是偏偏反其道行之,選擇出國留學深造。節目中她坦言,當時做這個決定,身邊出現了很多反對的聲音。但她堅定:“我想走屬于我自己江疏影的路,這條路沒有什么錯誤和正確,因為那是我的選擇”。
留學的現實情況與江疏影想象的相差甚遠。由于語言障礙,她從零開始學習英文,大多數人用一年時間便獲得的MA,她卻用了足足兩年半的時間,期間付出的努力更是不勝枚舉。由于選擇的是經濟學科,所以需要同時學好英文、經濟以及數學,這三門她基本都是從頭開始。江疏影淡淡地講述那段往事:“當時有一本1000多頁的經濟學科書,對于我來說簡直是天書,但又不想放棄,只能通過一個個查字典的方式在每個單詞上面備注中文意思,最后把這本書成功‘拿下’,這本書至今都還保留著。”
除了學業上的困難,獨自一人漂泊在外,身邊沒有熟悉的朋友,沒有親人陪伴的江疏影更被孤獨感、無助感包圍。一種情感的脆弱亦發明顯,如果網絡連接出問題,她就會控制不住地大哭起來。但慶幸的是,她都堅持了過來。隨后她表示:“那段經歷造就了現在的我,造就了我是有價值的,我和其他人不一樣”。
也正是如此,江疏影在《花少3》的異國冒險旅途中,作為團隊的“姐姐”擔當,不僅承擔起照顧隊友的角色,更成為溝通協商的關鍵人物。遇事臨危不亂,能夠有序的逐一解決。在感情方面,也可以較好地協調隊友間問題,成為了團隊中的“定心丸”。
江疏影:最美的青春留給夢想動靜皆可兩相宜
在被問及為何會選擇《飄》作為分享讀物時,江疏影認真表示:“自己與小說主人公斯嘉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樣的倔強、不服輸、勇于挑戰、果敢”。同時她也表示:“想把這段朗讀獻給那些徘徊在夢想跟現實的那些人,想告訴他們,應該把最好的、最美的青春留給夢想!闭嚼首x前,江疏影更說道:“謹以此篇獻給那些并不想索然無味過一生的自己和你們”。
朗讀過程中,江疏影展現出科班出身的專業水準,全情投入,時而開心微笑,時而悲傷愁眉,抑郁沉穩的語調,將對小說逐字逐句透徹的理解展露無疑。讀到動情處,手掌更不由自主的貼在心臟一側,仿佛她就是主人公,感受著她的心跳,帶領觀眾一同進入《飄》的世界。
相比于《朗讀者》舞臺上靜若處子的江疏影,冒險真人秀《花少3》以及《快本》中的她則動若脫兔,展現出幽默活潑的一面。無論是舞臺上沉穩內斂的江疏影,又或是真人秀中堅強獨立的江疏影,雖然看似動靜皆宜甚至有些“分裂”,卻在每一次出現的時候都帶來驚喜,讓人不禁期待去發現她更多的不同面。
朗讀者觀后感范文篇13
昨日,央視《朗讀者》節目成都第一站來到成都市圖書館。朗讀亭一登陸成圖,便點燃了無數朗讀者的熱情。據《朗讀者》節目組的工作人員介紹,上午10點,朗讀亭剛一開放使用,成都市民們就已經在朗讀亭外排起了長隊!皢螁问且簧衔邕@兩個小時的時間里,就有大約40人進行了朗讀。截止到下午6點結束時,有近百名市民參與了朗讀。成都市民的文化素養和朗讀熱情令人印象深刻。”
記者翻閱了節目組的記錄,朗讀內容從詩歌、散文到小說等,豐富多彩。而朗讀者主要是想把朗讀獻給自己的親人、愛人、朋友。
在朗讀亭外,記者遇到了剛剛朗讀完的兩個女生。屈依林和余雨薇是四川師范大學大二的學生,她倆告訴記者,平時二人就是《朗讀者》的粉絲,前一天看到網上的宣傳,就毫不猶豫地決定過來參加朗讀!肮澞拷M要求進去朗讀時不能帶電子設備,所以我在學校就抄好了朗讀的內容。”屈依林將自己手抄的三毛的詩《如果有來生》向記者展示,并介紹說,“三毛是我最喜歡的詩人,能朗讀她的詩,也是圓了我的心愿。”
“一進去,我就自我介紹,進行朗讀。在亭子里的時間過得好快,我現在還特別激動!庇嘤贽闭f,“成都將朗讀亭引進到我們身邊,老人、小孩,學生、上班族都能體驗朗讀的快樂!
【朗讀者觀后感】相關文章:
《朗讀者》的觀后感11-04
朗讀者觀后感07-17
《朗讀者》觀后感09-24
《朗讀者》觀后感07-07
《朗讀者》觀后感05-07
《朗讀者》觀后感12-19
朗讀者觀后感07-29
朗讀者觀后感07-14
朗讀者觀后感10-14
朗讀者禮物的觀后感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