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感動中國觀后感

時間:2022-02-08 11:35:23 觀后感 我要投稿

感動中國觀后感范文(精選33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動中國觀后感范文(精選3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觀后感范文(精選33篇)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

  2月18日,駐黃陂原空降兵某部隊離休干部馬旭當選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她的故事令人動容。2018年9月13日,馬旭來到銀行,要把1000萬元積蓄捐向一個很遠的地方。銀行以為老人遇上詐騙,叫來警察才確認是虛驚一場—老人當真要把1000萬積蓄都捐給家鄉助學。

  少小離家,鄉音無改,曾經勇冠巾幗,如今再讓世人驚嘆,以點滴積蓄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愁,你畢生節儉,只為一次奢侈,耐得清貧,守得心靈的高貴。——這是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馬旭的頒獎辭。

  一位傳奇的女空降兵,一輩子穿軍裝,一輩子不為名利所困擾,對自己的生活“小氣”到近乎苛刻,卻一分一角攢出了1000萬元捐款,安貧還能樂道,這份赤子之心,讓全國人民動容。感動中國,實至名歸,向老人致敬!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2

  有一種感動,讓我們心潮澎湃;有一種感動,讓我們為之鼓掌喝彩。這一種感動叫做——人間真情。讀了《感動中國》,再度重逢了這種感動,了解了那些平凡中又透著不平凡的人物,他們,正如春天那和煦的陽光,折射出靚麗的七彩光芒,璀璨的讓所有人肅然起敬。他們,激發人們向上的精神,暖人心脾。沒錯,他們暖到我心里,暖到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誰也不會料到,年輕的軍官孟祥斌一家在給女兒買紅皮鞋的路上,不幸降臨了。幸福的團聚瞬間變成了殘酷的永別。走在婺江邊上,孟祥斌因下水救一位輕生女子而獻出了年僅28歲的生命。誰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誰都知道,生命是無比珍貴的。而孟祥斌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軍人,他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為什么他還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浙江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楊建華說:“孟祥斌是一個道德的楷模,他的壯舉,潛移默化地深深感染著我們,影響著我們,激勵著我們”。

  是的,道德是一種財富,是一種資源,它推動著社會更好,更健康,更良性地發展,孟祥斌的壯舉應該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我們常常無時無刻地追問自己人生的意義,也許意義不在于追問,而在于行動。孟祥斌用縱身一躍放大了自己生命的價值。孟祥斌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一個生命。這,難道你的內心不掀起波瀾?原來,社會上還是有值得人敬佩的事情。

  還有一些獲獎人物,和他們引人深思的事跡。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帶來的事跡也許也稱不上偉大,但他們的執著與堅持把我徹底折服,在他們身上,能看見小草般堅韌不拔的品格。

  讓我們牢記這些精神,牢記這些事跡,牢記這些感動吧!讓我們在被感動的同時,也去感動別人,讓中國充滿感動!讓我們以那些人物為榜樣,學會感動,付出行動,讓我們的祖國更強,更大,更繁榮!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3

  在今年的獲獎人物中,有人將畢生奉獻給紅色信仰,有人把熱血拋灑在祖國邊疆……他們,用質樸的心靈創造著感動時代的力量,用平凡的故事書寫著自己傳奇的人生。“守邊老人”魏德友。駐守邊疆長達半個世紀,義務巡邊近20萬公里,76歲的他住土屋、喝咸水,與星月羊犬為伴,與風雪餓狼較量,被稱為邊境線上“活的界碑”。

  “80后村醫”賀星龍“80后”村醫賀星龍。他是一名村醫,駐扎貧困鄉村16年。鄉親有病,他24小時隨叫隨到;付不起藥費,費用他能免則免。鄉親們說他“比親兒子還親”。“公益達人”劉天明。他是一位農民工志愿者,16年來,眾籌助學金350多萬,幫助留守兒童300多名,成為外來工榜樣,帶動了更多普通勞動者投身慈善事業。“好姐姐”劉美。一個80后自閉癥康復治療師,11年來她為1000余名自閉癥兒童及家長提供康復訓練和咨詢,為100余名教師提供培訓,帶動了社會對自閉癥的關注。“膠鞋書記”龐啟淵。一個深入一線摸底走訪,精打細算制定規劃的第一書記。他是村民口中的“膠鞋書記”“過細人”,更是鄉親們心里溫暖的自家人、脫貧的領路人。“倔牛”蔣傳春。敢于創新的戒毒所長,七年來他倡導“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業立人”,讓戒毒人員“出去不再進來”,把衡陽市強制隔離戒毒所變成“心靈再造的學校”。

  3歲高齡的他,仍然工作在一線,想陪大熊貓走到最后。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4

  時光如水,生命如梭,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如流星一般轉瞬即逝,在有限的時間里演繹著不同的故事。有的如愛情片一般充滿著濃情蜜意;有的如動作片一般充斥著驚險刺激;有的則如懸疑片一般體驗著跌宕起伏。而今天一部“紀錄片”深深的吸引、感動了我,它的名字叫《我這一輩子》。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婭,出生于1952年,是國家電網天津電力檢修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在她短暫的生命旅程中時時刻刻踐行著“上好班,做好事,當好人”的理念。終其一生,無怨無悔。

  一、 平凡

  王亞作為一名普通的電力工人,在長達26年工作時間里,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忠于職守,刻苦專研、甘于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種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因為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會時常抱怨,患得患失。王婭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突出的業績,就是因為他們始終有著為單位、為社會干好事業的堅定理想信念。我們要像她一樣,志存高遠,立足本職,愛崗敬業,扎實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公司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二、 平淡

  王婭一生淡薄名利,勤儉持家。她的一生始終與“慈善”緊密聯系。汶川地震,南方水災西部救困等,都留下了她的足跡。王婭的行為正如老子在《道德經》里所說的那樣: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而她的感人事跡也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子曰:“德不孤,必有鄰;有高尚道德的人必定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與她為伴。投身“慈善”事業的她,不是孤獨的,她有家人的支持,員工的幫助,有我們每個人留下的感動。

  三、 平和

  在得知自己身患重病之后,王婭沒有自暴自棄,而是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一切。面對即將被死神奪走的身體,她選擇了用另一種方式來延續自己的生命——遺體捐贈。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抉擇呀!她就像一盞明燈,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她用信念選擇堅守;用信念,點亮生命。她用自己的行動讓生命生生不息的完成了一次崇高的接力;她值得我們去駐足仰望!她是我們心中那個最可愛的人!

  最后,我想用一段話來表達我對這部“紀錄片”,對王婭的深深敬意:

  若將我的一生比作一部電影,它既沒有動人心魄的劇情,也沒有花里胡哨的特效。

  有的只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

  但希望有觀眾喜歡且有所收獲,最后感謝此生遇見的每一個人。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5

  在來鳳縣,一個破舊的樓房里,住著一位95歲高齡的老人,這就是張富清老人。如果他不說沒有人知道他為祖國做了多大的貢獻,如果他不說他只能把自己的功績帶入黃土。張富清在解放戰爭期間榮利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多次充當突擊隊員在戰斗中沖鋒陷陣。這位為祖國做出突出貢獻的戰斗英雄,甚至一直沒有向親人夸耀。他的兒子只是知道他的父親是戰斗英雄,直到去年來鳳縣進行退役軍人信息采集工作,才發現這位戰斗英雄。

  我們不能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這些戰士冒著生命危險,付出血的代價換來的。可是多少退役軍人他們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張富清老人對記者說,自己多少的戰友已經犧牲了,可是自己還活著,就應該知足。他不愿榮華富貴,只求無愧于心。他思念當時戰友的同時也在感恩,感恩現在生活的幸福,感恩自己簡單卻幸福的活著。當問他戰斗中的經歷時,他說一次戰斗中感覺自己的腦袋被人重重的踩了一下,當緩過神來時繼續戰斗,可是發現自己的腦袋出了很多血,腦袋一塊皮被截掉,原來是一顆子彈擦著頭皮經過。張富清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但是他沒有畏懼,他說在戰斗中只是想著怎么消滅敵人,決定勝敗的是信念和意志。

  就是因為他的信念和意志,就是因為對戰友的深情,張富清一生堅強,仁愛,豁達,清廉。當老人88歲高齡時,因為疾病,整個左腿被截肢,本想可能老人以后就要在輪椅中度過,可是他卻憑借老戰士的精神,自己用一只腿學會了走路。試想已經88歲高齡,可是沒有放棄自己,他一次次跌到,也磕過,他磕破的血把自己家的墻都染上鮮紅的血跡,即使那樣他還是努力學會了走路。一步步,這為老人沒有抱怨,沒有灰心,也沒有淚水。這就是戰爭年代的勇士給我們留下的榜樣。張富清老人對記者講述這些事跡時,他都是笑呵呵的說,看到他笑的只剩下一顆牙露在外面,他的牙要沒了,他的皺紋也深了,可是他還是微笑的面對生活,微笑的看待過去的那些崢嶸歲月。

  戰爭的那些歲月離我們很遙遠,可是多少人在戰斗中犧牲,活下來的是有著堅毅毅力和英勇無畏的人。我們無法回報那些已經犧牲的戰士,那些無名的英雄。可是更應該敬重像張富清這樣為祖國作出貢獻的人。人的精神能夠決定自己的一生,生活的成敗也需要我們用積極的精神去對待。這位95歲高齡的老人就是用這樣剛毅的精神,使自己的人生活的堅韌。所以我們應該學習他們,在今天這樣幸福時代中感謝他們。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6

  今天,學校組織統一觀看《感動中國》,十數年以來,一直陪伴著我們,許許多多的感人故事匯集在一起,就成了《感動中國》這一節目。

  十幾年,我們為它灑下無數淚水,這些事跡無時無刻震撼著我們的心靈,影響著我們的行為。

  這些人物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與我同歲的壯族小女孩——何玥。她從小就是一個熱愛幫助他人的可愛的小姑娘。無論她生活的多么困難,她也總是選擇去幫助他人。可為什么?這么一個可愛善良的小姑娘會得了腦瘤?我為她那短暫但又絢麗的生命感到惋惜。

  在她最危難的時刻,老師捐給她的兩千多元錢她再次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捐出去!她是一個偉大的姑娘!在危難的時候還不忘記幫助別人。在她得知她的病情之后,她很坦然的對她的父母說:我要捐獻器官。一句很普通的話語,但其中包含了多大的意義!這完全不像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說的話。正如她姑姑所說,那時的他,腦袋里應該長滿了讓她痛苦不堪的腫瘤,但誰又想得到,她會做出這樣一個驚人的決定。

  這世上每天都有數萬人或者更多的人死去,但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出與何玥同樣的決定呢?與她同齡的恐怕就更沒有了吧!我不懂,何玥在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她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是否是在想那些的得到救助的人的高興而又愉悅的表情?這世上有多少人擁有著這樣的想法:既然是完整的來到這個世界上,就一定要完整的離去。但在何玥這個年僅十二歲的少女看來,只要能夠幫助他人,做一切都是值得的,哪怕是在死后捐獻出自己的器官也在所不惜。

  何玥就如一株頑強的蒲公英,飛到哪里,都會留下屬于她的痕跡。她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她留下的那些器官在其他人的身體里繼續存活。沒錯,何玥她永遠都會活在這個世上,不僅僅是肉體上的存活,更是屬于精神上的存活!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7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讓我感觸良深。

  我們看了四個人的事跡,都是非常震撼人心的。有“兩彈一勛”朱光亞,他和他的工作伙伴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就制造出了核武器,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從此強大了!這份對科學的執著追求不得不使我們敬佩;有“無臂鋼琴師”劉偉,他在一次天災中失去了雙臂,卻學會了用腳做事,并學起了游泳,準備參加殘奧會時,卻又患上了疾病,不能做激烈的運動。可他并沒有氣餒,又開始學習彈鋼琴,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于成為了一名出色的鋼琴師,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堅韌不拔的性格不得不讓我對他豎起大拇指;有孝女孟佩杰,自幼被送給養母撫養,可養母癱瘓了,養父也走了。十多年來,她一直照顧著養母,每天為她打理起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份孝心著實感動人心;還有愛心老人白方禮,年邁的他一直為貧困學生捐款,這位老人用他的愛心詮釋了生命的美麗......

  在這些人中,令我最感動的是劉偉,他雖然被無情的命運奪去了雙臂,但是他并沒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是用腳學會了吃飯、寫字、穿衣服。他又想起了學游泳,在一番刻苦訓練下,他終于學會了游泳。可是又是一場病讓他無法劇烈運動了。萬籟俱灰下,他又開始了學鋼琴的艱苦旅程。用腳彈鋼琴,他需要做比常人更艱苦的訓練,終于,他學會了彈鋼琴,成為了優秀的鋼琴家。他用腳彈奏出了生命的美麗,用堅持詮釋了生命的偉大!如果換做是我,我肯定不會像他這樣堅持不懈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他這份堅持實在是令我欽佩! 我要感恩他們!我要記住他們!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向他們學習!感動給人無窮的力量,人類和諧需要感動。令人感動也并不難,并不一定要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來。其實,只要我們擁有一顆愛心,付出真情就能體現人類的真、善、美,感動也就無處不在。有時一個眼神,一句話,一條短信,一元錢??就能讓他人從我這里獲得快樂或幫助,從而溫暖了人間,感動著你我。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多好的歌詞,多美的境界!我們將一起為之努力!

  讓我們懷著一顆敬佩的心,向他們致敬吧!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8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落下了帷幕。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跡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沒有人是為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為忠于自己的內心,緣于愛。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詩人曾經說過:看一眼鳥兒的飛翔,就可以減輕心靈的重壓,能激活潛藏在內心的某種渴望。感動,是我們內心被打開時的那一道優美的弧線。

  看到那些人面對信仰和追求的義無反顧和淳樸,或許對今天習慣于功利也擅長于鉆營的我們大多數來說,他們很傻。的確,他們傻的讓我們為他們價值觀的單一感到不可思議(尤其文化多元的當下),因為在追逐個人名利與權勢時,他們卻在為改善這個世界而努力,不單為了自己,更多的是為了將來的那些熟悉的和陌生的你我他,哪怕力量微小,但仍在堅守真正的高興,唯有發自內心的喜悅才給得起,接受和付出都是喜悅的來源,但付出后的喜悅更持久。我們要相信那些美好,相信它們,你和我也會變得更加美好!對身邊的人而言,遠離現實和功利的我們會帶給他們更多陽光的生活態度。如果我們還沒有那樣博大的胸襟,也沒有高尚的奉獻精神,也不要氣餒,并不是每個人都要那么高尚,也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高尚,但是,在積極的道德和消極的道德里面,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和精力踐行積極的道德,那么我們可以先從消極的道德開始,選擇不傷害、不破壞、不賤踏。所以,我們要做個溫暖的人,你我溫暖,身邊的人就溫暖,世界也會有溫暖!

  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們疲于張開發現美的眼睛。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眼前,處處都有令人感動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獻、踏實嚴謹的老前輩,也有積極進取鉆研努力的年輕人,有關懷體恤員工的領導、也有相互關愛的同事,都閃耀著獨特的個人魅力,在一點一滴中都流淌著感動,撞擊著我們的心靈。張開眼睛,去發現身邊小細節中隱藏的,被忽略的感動吧!

  都說中國夢,中國夢其實源于每個人普通的夢,關鍵在于有愛,在于堅持愛、傳承愛。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我們的明天會截然不同。“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斗,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9

  劉盛蘭一個普通的名字,是位普通的人,這樣一個普通的人,年輕時是普通的,中年是普通的,唯有老年是有著不普通的經歷的。

  73歲的時候,妻子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為了讓自己老了無法行動時,身邊會有一個照顧他的人,他開始了幫助那些失學的學生,這就是老人的初衷,但是后來,劉盛蘭資助失學學生的規模遠遠的超出了自己的設想。

  一天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失學學生的報道自從看了那則報道后73歲的劉盛蘭就將自己只能免強生活的工資全部捐去救助失學學生了。而受到劉盛蘭捐錢救助的學生,也逐漸的從山東周邊的幾個市區“增加”到全國各大城市,最多的時候,劉盛蘭用微薄的工資同時資助著50多名失學學生。

  每天的清晨,劉盛蘭從床上起來就弄點簡單的飯菜,吃完后就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走街串巷去干所謂的“工作”了,直到撿回一大堆塑料瓶、破紙盒。劉盛蘭在17年里幾乎沒嘗一點肉末,沒有穿過一件新衣服,從來都是吃著那些鄰居好心送來的飯菜和撿回來的食品,劉盛蘭這十七年里穿的都是不知道打著多少補丁的洗的都掉色的衣服。就這樣劉盛蘭捐資助學的'錢數可達7萬多元,一共資助了100多個失學學生。

  2013年8月,劉盛蘭因為腎病,所以迫不得已住進了醫院,但他仍舊惦記著捐資助學,擔心匯款中斷和沒到位會斷了孩子們的希望。因為得知劉盛蘭住院,很多受劉盛蘭資助的孩子來到醫院來看望他,照顧他。

  春蠶死去了,但留下了華貴絲綢;蝴蝶死去了,但留下了漂亮衣裳;畫眉飛去了,但留下了美妙歌聲;花朵凋謝了,但留下了縷縷幽香;蠟燭燃盡了,但留下了一片光明;雷雨過去了,但留下了七彩霓虹。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0

  4月19日晚,在青海衛視和湖南衛視舉辦的“永不放棄,向生命致意”賑災晚會上,湖南衛視主持人張丹丹深情講述了一個《省委書記與村支部書記的碰頭禮》的故事。

  喜歡看湖南衛視的觀眾都知道,張丹丹是比較會煽情的那種主持人,許多次主持節目的“聲淚俱下”,讓人們忍不住流淚。但是這一次眼淚止不住掉下來,并不是因為張丹丹的聲情并茂,而是因為省委書記和村支部書記的故事,很真實,很樸質,卻很感人。

  故事情節大致是這樣的:4月17日上午,青海省委書記強衛來到玉樹震災最嚴重的結古鎮以及周邊村莊進行視察。扎西大同村263戶村民的房子在地震中全部塌了。強衛來到這里,結果村里的村干部都不見蹤影,為此一向溫文爾雅的他十分生氣,發火了。

  隨后他路過一個物資發放點,居然發現村干部全在那里。

  強衛親切地拉著扎西大同村村支部書記才哇的手問道:“你家里面怎么樣?”這時,旁邊別的干部給才哇充當起了翻譯,“家里死了三口人……但是他一直沒顧上,白天晚上一直在為村里的事情忙活……”強衛這才知道,才哇和他們村里的所有干部和黨員這幾天一直在幾個物資發放點忙著分發物資,安頓災民,基本沒有合過眼。

  強衛書記哽咽了,那一刻,他無法表達對這些基層干部的敬意,因為在這份真愛面前語言顯得太蒼白了。同樣,那個七尺康巴漢子的村支部書記才哇也不知用什么語言來表達對省委書記的感激,省委書記比誰都操心、比誰都累、也比誰都難受,說再多感謝的話都顯得蒼白無力。就這樣,兩個鐵血男兒本能地將頭碰在了一起,那一幕,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也感動了電視機前廣大同胞。

  “碰頭禮”是藏族最親密的禮節。行禮時雙方臉擦臉、額觸額或頭碰胸部。這種禮節只有在家人或最親密的人遠行時才舉行。作為一個省“最大的官”和“最小的官”,一個是省委書記,一個是村支部書記,按說應該地位懸殊,親疏有別。

  可是在這樣的地方,在這樣的場合,此情此景,怎能不百感交集?不是親人,就是親人,在困難面前,大家都是一家人!他們用最親近的“碰頭禮”,傳遞著一種信心、一種力量和一種希望。

  這一“碰”,碰出了黨群干群的魚水之情;這一“碰”,碰出了藏漢同胞的血脈之親;這一“碰”,也碰出了災區人民的必勝信念。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1

  陳俊貴在十幾歲的時候和班長陳為星一起去天山開路,那時候班長叫陳俊貴去看一下還有幾個饅頭,陳俊貴去看了一下說:班長還有20個饅頭,他們用這20個饅頭上了路。班長發現全部的路都被埋住了,只有電線桿沒有被埋住,他們就順著電線桿走,只剩下最后一個饅頭班長讓年紀最小的陳俊貴吃,陳俊貴含著眼淚吃了下去。

  不一會,班長因為饑餓昏迷臨死前對陳俊貴說;如果你能走出去就去看望我的媽 媽,陳俊貴答應了班長的請求。陳俊貴走出去一直打聽班長的老家,一年,兩年........十年,終于有一天打聽到了。

  通過這件故事,我覺得做任何事情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都能成功,班長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很感動,我們以后做事都要向班長和陳俊貴學習。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2

  愛是一種付出,一種幸福,愛是神圣不可分割的東西。愛有廣泛的寓意。愛令人內心無比溫暖。

  愛是一種付出,在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評選中。有一位老人名叫林俊德,他給我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在醫院的病床上,行動困難。可是他是一位制核人員,他有堅強的毅力,一種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令人嘆服,他在臨死前也要完成核試驗。他說“我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我也要完成自己該做的我一定不能給后人留下麻煩”。這是他說的一番話,他的這番話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所有人都煽然落淚他是我們心中的制核英雄他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縱死終令汗竹香”。

  愛是一種幸福,有一種愛叫做幸福,有一種愛叫做母愛,有一種精神叫做堅持不懈,永不言棄。一位中學的語文教師,他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孝子,母親心中的好兒子,他用他的堅持不懈一反無常的照顧一位老年癡呆癥的母親,他從沒有叫苦叫累,他也沒有因此而耽誤他的工作,同樣,他的這種精神也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孝更絕倫足可訡”。

  愛是神圣高尚的東西,有這么一位剛從北京大學畢業的大學生,被分到農村工作,他的職業是教書,他在這里用愛教會了孩子們該怎樣去愛。原本二十八歲之前的她是她工作結束的時間,可是當她走到離教室不遠的山坡上的時候,她的身后卻發生了令她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動聽的讀書聲,正是這悅耳的讀書聲把她的心徹底留在了這里,留在了這貧窮的山村。

  此后,她與同學產生了一種親如母女的關系,同時她用她的特有的一種精神拯救了她的學生,也讓她在2012年高位截癱,他就是最美鄉村女教師——張麗莉。她的這種精神被譽為“冰雪為容玉作胎。

  他們都用自己的心點亮了別人,點亮了世界。奉獻了自己,使全世界充滿溫暖。

  蒲公英的生命在風中延續,荷葉的生命在愛中延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3

  巍峨的大山間纏綿著洶涌的河水,懸崖的盡頭滿是等待,李桂林就是在這般“壯觀”的山水畫中“行走”。

  天路,看到那條細長而又搖搖欲墜的天梯,我馬上想到了天路,我從未見識到神奇的天路,所以天路在我的概念里大概就是這樣的一段路。

  我也大概記不得李桂林那樸實的臉龐了,可我對那條天路仍歷歷在目,而天路上那個斑駁的身影也是我無法忘懷的,李桂林的背影。

  這條路他走了十八年,而路的盡頭是一群赤著腳等待知識澆灌的幼芽們,千百個日日夜夜,這座大山,這條河流,這條天路,見證了李桂林與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也目睹了李桂林那搖晃而不令信念的生命曙光留下的處處痕跡。

  我對幾個鏡頭物別有感觸,這條用希望和信念鋪成的生命之路,節節梯架上早已是坑坑洼洼,那一層層破開的木皮勾勒出一步步堅定的腳印,在繁華都市的我們,從來都不曾知道,在遙遠的地方李桂林每天經歷著什么樣的考驗。大山深處的他與孩子們,似乎也在度過著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的清凈生活,他們不知道什么高科技,不懂得所謂的信息時代,城市的生死沉浮與他們無關,可他們卻是大自然最親密的朋友,可以領略到黎明的第一道曙光,可以縱觀群星璀璨的茫茫星際,更而況,還有李老師用生命譜寫的交響樂章,誰說他們沒有廣大的見識,他們擁有最沒有雜質的心靈!

  人過留痕,雁過留聲,深邃天空上的火紅太陽映透過懸崖邊的無名野花,那陽光也如清澈臉龐一般明亮,愿你永遠照耀在遠方!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4

  杜梅捷:貪污潛規則,真情大愛樸實的心,我們的生活仿佛與感動中國離得不太一樣。也許感動中國很豐滿而現實很骨感,但在面對苦難之時,我們需要的不正是一份豐腴而真實的感動嗎?如果連我么的主流媒體也在抱怨著現實,只呈現黑暗,與我們同仇敵愾,那又有誰來點亮我們的生活呢?我們可以看著“我今年二十七八歲”的視頻郁悶當下的慘淡,我們可以看著《老男孩》的電影追憶過去的美好,但我們無法逃避的就是每一個真實的存在著的今天。當感動中國催下了我們真心的淚,當感動中國喚起了我們心中的愛,我們可以說,我還相信真善美,我還相信愛,我還相信這個世界還有地平線還有光明,還會有一雙與我一同哭泣的眼睛,握在一起的手,如此我便會滿懷力量滿腔溫暖走下去。

  侯晨曉:我想或許真的需要傷害一部分人去驚醒大部分人的良知,可是為什么是這些英雄,事情本身已夠殘酷,卻還要反復提及,每每落淚,頻頻悲痛。我不喜歡這些真人真事的節目,可是這確實是大勢所趨,中國人的精神已經在不可遏制的衰退,只能通過這些來警示心靈,喚醒良知,書籍電影音樂話劇等的作用已越來越弱。

  崔桐菲:每次看感動中國總會掉淚。但它帶給我的,應該不僅僅是感動吧。他們中有科學家也有再普通不過的農民,可是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懂得付出,他們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記得一個草原醫生說:幫助他人,讓我有了一種被需要感。我們都應被需要,誰都不想是多余的,誰都在想在別人看來是有價值的。他們的那種偉大,也許是我用一輩子的修煉也打不到的吧。他們讓我懂得了一個人的人生目標也許不是安逸和舒適,但一定是心中的真正的幸福,是體現了自己價值的快感。

  張學煜: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感動,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忙碌的生活或許已經讓我們麻木,而感動中國卻能喚醒我們心中那份沉睡已久的善良。那些大愛,其實不僅存在于他們的心中,也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只不過我們被利益私心蒙蔽了雙眼而已,我們卻很難做到無視功名利祿的誘惑,但他們可以。

  薛坤瑤:感動中國的意義不是為了關注那些有故事的人,而是換回每個人心中潛藏的真情。在過去的一年里,這些人感動了社會大眾,具有很撼人心的力量,引起人們精神的凈化升華,體現了當代中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當選的人無論他們的身份背景經歷有多么的不同,其人格精神都深深感動著億萬中國人。他們用靈魂詮釋個人對國家對社會應擔當的責任,人與人之間應有的純真情感。正是:正氣英氣才氣壯氣豪氣,氣氣沖天;親情友情師情民情國情,情情動人。

  吳越:我一直都認為這個世界是冷漠無情的,看過太多子女因不愿贍養老人而別告上法庭的事例,也看過太多肇事司機撞到人后故意倒車將其壓死的事故,他們好像都為錢放棄了良知,失去了本性,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幾乎人人都在嚷嚷著:善良能當飯吃嗎?負責能當錢花嗎?可是感動過中國讓我看到了還是有人愿意不計回報的付出,還是有人愿意保持本心,孫東林孫水林兩兄弟是對“信譽”一次最好的詮釋,中國最美洗腳妹就是“人格”“善良”的代名詞。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對有些人來說他們是社會格格不入的一類,但在有些人眼中他們是時代的標桿,是人性的代表。只希望心中還尚存些良知的人們可以向他們學習,這樣這個社會才有希望,人類才能可持續發展。

  王梓木:今年的英雄觀眾讓人們感觸最深的還是譚良才、王茂華翁婿,火場中的三進三出,他們能夠預料到自己所要面臨的結果是生與死的考驗,但他們歷經三次不曾退縮……27歲的王茂華用最后一堂課完成了生命的升華,向英雄致敬!我同樣也在反思殺人償命的傳統觀念。我不認為一個已經在臨終前向獄警說出“謝謝你”的犯人是十惡不赦的。廢除死刑是司法進步與人權維護的重要標志,我國最新修訂的《刑法》中也減少了很多死刑罪名。我覺得我們首先應當抱著一種寬容的態度去看待去理解那些有錯誤但誠心悔改的失足之人。文藝的說:播撒愛與希望的種子。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5

  華麗的屏幕映在我的心中,為他們的事跡感動。

  在這些人群里,有的是為了國家事業而忘我工作,直到自己的生命結束,令人敬佩,有的為家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有的為了孩子,失去雙腳,但她卻擁有了一雙隱形的翅膀。

  高淑珍今年56歲,是河北灤縣司各莊鎮洼里村的一名普通農村婦女。因為她的兒子王立國4歲那年落下了殘疾,不能上學,便想在家里辦個小學堂,后來她發現也有一些因殘疾不能上學的孩子,便在家里舉辦了學校,自己的女兒王國光是老師。

  這學校一開就是14年。在這十幾年的時間里,她收了近百名得殘疾孩子,但卻未收過一分錢。接受的孩子越來越多,雖然高淑珍精力有限,負債累累,但她卻從未對那些慕名而來的孩子們說“不"字。無論有多困苦,她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只為能讓孩子們的生活過得好一點些。“我一天出去掙十塊二十塊,給孩子們買點好吃的,我心里頭歡喜,騎著車子都有勁。”她說。

  像高淑珍那樣的人還有很多:林俊德、陳斌強、何玥、高秉涵、陳家順、張麗莉、李文波、周月華、艾起、羅陽。記住這些名字吧,正是因為這樣的人,才讓我們的家園,這個世界,充滿光明,充滿濃濃的,甜蜜的,感動人心的愛。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6

  今天晚上吃完飯后,我與家人一同觀看了2015年《感動中國》頒獎典禮,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動不已。有被稱為“氫彈之父”的于敏老先生;有在貴州山區支教十年的朱敏才 、孫麗娜夫婦;還有好心人”炎黃“張紀清老爺爺;有與兒子同桌16年的陪讀母親······這些故事濕潤了我的眼眶,也讓我感受到了美德的力量。

  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不怕艱苦,無私奉獻的鄉村教師朱敏才,孫麗娜夫婦。10年前,他們放棄了在北京的安逸生活,選擇來到貴州偏遠山區支教,他們將義務支教新生活的支點,也是圓了自己未完成的夢,1965年朱敏才于貴州大學英語系畢業,意愿便是能到貴州山區當一名英語老師,可國家的分配卻讓他成為了一名外交官,原本是小學教師的孫麗娜,因丈夫的工作不得不放棄自己心愛的工作,所以,各自的夢想還沒有實現。

  把美麗鮮艷的禮服西裝留在北京背上簡單的行李來到偏遠的山區,義務支教。他們盡管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但艱苦的條件超出了他們的預料,他們的臥室跟廁所僅有一墻之隔,夏天時臭氣熏天,孫麗娜晚上要戴兩層口罩才能入睡。高原紫外線強烈,是孫麗娜右眼全部失明,而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風濕病等病癥,他卻為了省下錢幫孩子們買學習用品,自己扛著身體的疾病,繼續支教。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7

  星期五下午,老師讓我們看了《感動中國》中的兩位人物,林俊德,陳斌強,我覺得我最敬佩的人是林俊德。

  林俊德是一個中國工程院院長,他在住院期間,只顧著工作,連拖了三次手術,所以,林俊德和死神展看了殊死搏斗。他每天很早起床,坐在椅子上拼命地工作,醫生說他這樣不能坐著,坐著只能讓病情加重,可是他執著的跟醫生說:我能行,我要把工作內容都傳到電腦上。這時,醫生也被林俊德感動了,答應了他的請求。林俊德從早到晚都不休息一次,他的老伴和醫生都勸他快點休息,免得病情加重,可林俊德一次又一次的拒絕了勸告。

  終于有一天,林俊德再也扛不住了,他同意休息一會兒。可是,當他閉上眼睛就再也睜不開了。

  看完我熱淚盈眶,心想:林俊德也太拼命了,自己快要死了,還這么拼命的工作,從早到晚連休息都不要,甚至連拖了三次手術,還要每天早起工作,我真感動,很驚奇,所以,我要向你學習,以你為榮!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8

  星期四,我們看了《感動中國》,這個節目里講述了11位感動了你我,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更感動了中國的人物,他們是:梁萬俊、田世國、任長霞、袁隆平、明正彬、徐本禹、劉翔、牛玉儒、孫必干、中國女排……他們有的是飛行員,有的是警察,有的是運動員,有的僅僅是一個很普通的老百姓。但他們卻用樸實無華的行動感動了你我,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更感動了中國。他們中間,有些人已經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有些人與死亡擦肩而過,生活在生死邊緣。

  我對田世國的印象最深,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沒有多大成就,但他卻感動了許許多多的父母和兒女。在他母親需要換腎時,他毫不猶豫的站了起來,把自己的子腎捐給了母親,為了消除母親的擔心,他在和醫護人員的幫助下,一直都沒有讓母親知道是自己把腎捐給了她。老人家到現在還一直念叨著要親眼見見那位捐腎者,他怎么也不會想到,在他身體里的那個腎是自己大兒子的。看到這兒,我不禁熱淚盈眶,想到自己平常對父母的態度,我很慚愧。別的家庭都是父母給兒女捐腎,而田世國卻給父母捐腎,這怎么會不另人感動呢?平時我在家里是“小公主”,向來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偶爾會幫媽媽承擔點家務,和田世國比起來,我簡直太微不足道了。他那種尊敬父母的精神另我感動,我也一定會好好孝敬父母,回報父母的。

  這11位獲獎者將永遠留在我心中,將永遠感動著我。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9

  每一個榮獲“感動中國人物”的人都是令人非常敬佩的,但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快樂的巴郎”。他沒有朱光亞的卓越貢獻,沒有吳孟超的精湛技術,沒有劉偉的超越極限,沒有劉金國的鐵血意志。但他,卻有著別人沒有的一份堅定和踏實。

  當我看到視屏中,阿里木在賣羊肉串辦助學金時,我就感到很驚奇了,賣羊肉串?一年才有多少錢啊?我不解地繼續往下看去,當我得知阿里木整整賣了八年羊肉串時,我的嘴就已經呈現出了O型。我記得畢節學校里的老師說:“阿里木基金,是畢節學校里最少的一份基金,但它的分量,也是最重的。”

  我無法想象阿里木在八年的日子里是怎么挺過來的。資料說,他生活上每一方面的花費都嚴格控制在了一塊錢,每天的飯菜就是一個饅頭加一碗涼粉。他烤得香香的羊肉串卻從未自己吃過。我一想就覺得太驚人了,如果是我的話,可能會有這樣拒絕誘惑的決心嗎?恐怕早就自己把羊肉串吃得精光了吧!

  還聽說,阿里木為了省錢不愿買鬧鐘,于是天天請街坊鄰居早早叫他起床。嘿嘿,如果是我的話,估計一群人后我起床我也懶得起吧,想想都覺得面紅耳赤了,阿里木八年如一日地堅持賣羊肉串,不說別的,光是他的毅力和精神就足以讓我仰望。

  再次咬一口羊肉串,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羊肉串的味道越來越不同了。因為,當看到羊肉串時,我又會想起那位草根慈善家——阿里木。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20

  《感動中國》講述了許許多多的中國精神,感動了世界人民,它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值得我們去回味、去學習。如今,在2011年里又增添了十位值得我們去尊敬的人,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無私、堅韌、奉獻和關愛。

  “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這是無臂鋼琴師劉偉的勵志名言。劉偉失去了雙臂,但充滿了夢想。命運不讓他自由飛翔,他就給自己插上了一雙隱形的翅膀。看完劉偉的故事,我不禁心頭一震,劉偉雖身為殘疾人,但他身殘志不殘,用堅強的毅力克服了許多連我們這些正常人都無法克服的困難,難道我們就要這樣平平庸庸的走下去嗎?劉偉有一雙隱形的翅膀,難道我們就不能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去創造奇跡嗎?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為自己的人生譜寫出更美好的詩篇!

  千鈞一發的時刻,她挺身而出,徒手接住從十樓落下的小女孩……她,就是千萬人民心中的“最美媽媽”——吳菊萍。一天,兩歲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臺,不小心被窗沿掛住,隨時都有墜落的可能。突然,妞妞手一松,從高空中墜落下來。在樓下的吳菊萍奮不顧身的沖過去用雙手接住了孩子。事后,妞妞保住了命,她卻被那強大的沖擊力,壓成了粉碎性骨折。她并不比我們高大,但那一刻,已經讓我們仰望。她有一雙最柔弱的臂膀,也是2011年中國最有力的臂膀。當災難降臨時,我們也要不惜一切代價地去施救,不管代價多高昂,也不能遲疑、袖手旁觀,要盡一切可能去做的。

  愛與信念的堅持,是他們身上讓我們感動的地方:九十高齡的醫學家吳孟超,靠賣羊肉串資助學生的慈善家阿里木,從八歲開始照顧養母持續十二年的孝女孟佩杰,堅守在藏區支教的志愿者胡忠謝曉君夫婦……他們的愛與堅持,造就了不朽的奇跡。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21

  我收看了《感動中國2012頒獎晚會》,我被肝膽專家吳孟超的事跡深深感動。

  吳孟超是一位偉大的醫生,當一個女孩甜甜生命垂危時,眾多醫生都不敢為她醫治,所有人都知道,手術不成功,甜甜很可能在手術臺上就離開人間。而他卻不管如何都要試試,早晨八點半開始手術,進行了9個小時的手術終于結束了,手術非常成功,女孩甜甜已經好了起來。

  吳孟超醫生現在已經九十高齡了,他還常常為別人著想,為病人們擺鞋怕病人晚上下地時找不到鞋……把病人當做是自己的親人一般對待,而且他要求的手術費是十分便宜的。他不會歧視病人,當病人感謝他時,他會親吻病人,不怕病毒感染的危險,讓一個個病者如同住在家中一樣,對于每一條生命,他都認真對待,絕對不會馬馬虎虎,給他們做好最好的準備,讓病人們能夠安心地在醫院中治療,每一個患者對他都是懷著愛戴和敬仰。年老的他沒有放棄從事醫學業,而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年老的他為了一個病人,甘愿自己動手術。面對困難總是不屈不撓,認真研究,仔細的分析。吳孟超醫生為中國肝膽外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醫者仁心,用這個詞形容他是最好不過的。

  吳孟超醫生不僅醫術令我感動,他的醫德更令我敬佩。我的理想是當一名醫生,我要從現在起好好學習,學好文化,學會做人。長大后成為吳孟超一樣的好醫生。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22

  十個小人物用自己的故事讓13億人的心靈感到顫動,他們的靈魂高度都不是一般人所能達到的。林俊德便是這樣的人物,一生為科技事業付出,在他眼里惟有把鮮血灑在中國科技才值得。

  在影片中,林俊德很早就投身于核實驗中,見證了我國核實驗的發展歷程,就是周總理對他也有極好的評價。可他于一年前被查出患癌,治愈的幾率不大,他得知自己的病情,非常淡然地繼續工作。過了不久,他的病情惡化,躺在了病床,四五根管子深入他的血肉,痛自然是不可免的,可他說:“躺在病床上的是病人,坐起來的是正常人”,家人攙扶著他坐起來,他勉強地將兩只手放到電腦的鍵盤上,這時,他身上仍然插著各種輸管,嘴上還帶著一個呼吸罩。他全心地投入于科研工作的編程中,在他的身旁,醫生護士都在為他擔心著。這樣一直過了很多天,2012年5月30日下午,他感到已經無法繼續坐在病床上工作,便讓人辦公桌搬到了病房中,堅持工作了5個小時,他終于得到了休息。2012年5月31日20時15分,他在堅持工作了長時間后,久別于人世。

  林俊德把自己的生命付諸于了科學事業,拿自己的時間,他把能夠擁有的時間都奉獻給了崗位,最后還在向目標沖鋒,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撐起生命尊嚴的軍人。他的腦海里只有科學的實驗計劃,其實他對國家的付出夠大了,他又為何如此執著,將生命獻出呢?或許在他眼里,一條命換來一個科學計劃,科學計劃能換來中國未來科學的發展,一條命值這么多,鮮血灑得如此燦爛也便是值得的。他去世前曾說過將自己埋于馬蘭,馬蘭是個黃沙漫天的地方,而他的故鄉卻是一個溫暖可愛的地方,他的心里已經被愛國情懷徹底霸占了。

  最后,那一根柱子上赫然地出現了一句詩:縱死終令汗竹香。即便戰死,也要使自己的名字在史冊上千古留名,我還記得一句話“為國當軍,捐軀于國家是當然的,鮮血灑于五星紅旗之上才更為耀眼”。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23

  昨晚,我們觀看了201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我被震撼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感人的故事令我現在記憶猶新。

  孝更絕倫足可矜

  母親用一根綁帶帶大的包括他以內的三個孩子,他也用著一根綁帶帶著他的母親去工作,每天照顧母親,不辭辛苦。他說:“盡管母親糊涂不認得我是誰,但母親每逢看見我便會露出孩子般天真地笑容。我會照顧好母親。”就是這樣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堅持做著一個孝順母親的好孩子。

  何處春江無明月

  “何玥”多么好聽的一個名字!他是一位身患重病的女孩子,有著天使般的心靈。在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他并不痛苦,竟要求斯后無償捐獻身上有用的器官,幫助那些和他一樣被病魔纏身的孩子。他用平凡生命的最后一點光,照亮了整個世界!

  冰雪為融做玉胎

  張麗莉是一位可愛的中學教師,他最喜歡的是在教室中為學生傳播知識,最愛的是他的學生。在放學回的路上和學生們歡快的交談時,一輛巴士向他們撞了過來,這位年輕的女教師毫不猶豫的推開身后的前后的四位學生后,被無情的奪走雙腿。當他被搶救過來時,最忌掛的還是學生。在任何時候他都是笑著的,可是一見到他的學生她就哭了,在他身上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這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應證了這世界的真情!

  在《感動中國》中,我們認識了我國無私奉獻在科學研究人員。林俊德老先生,在他的病情一步一步惡化的時刻,仍心中掛念著還未完成的工作,他在住院時拒絕了治療,要求出院繼續工作,說了一句話:“我不怕疼,也不怕死,只是想要更多的時間。”在林俊德去世后,在他的留言中,在家庭的那一欄是空白,而在科研中指出了很多。讓每一位人民而感動。

  還有一位同是科研的前輩--羅陽。他為我國的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羅陽是因為心臟病突發而失去了生命,突如其來的消息,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親人,羅陽的最后時刻,獻給了祖國的航天事業。洛陽偉大的愛國精神讓每一位人民而感動。

  感動也不僅僅是只是為國家獻出了自己的一生和生命,感動不分偉大與渺小,在于的是真實與平凡。

  在《感動中國》中,還有很多平凡的人所做的那些平凡的事,感動了很多人。他們只是無私奉獻給了自己的親人、朋友甚至是不認識的人。當自己的生命要走到盡頭的時候,無償將自己的器官捐獻出來;照顧已經病得不認識自己的年邁的母親,對母愛的回報,為救他人不惜失去雙腿……

  平凡之中也能產生偉大,是每一位人民而感動。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24

  在感動中國的人物評選中,你還記得那句話嗎?“他們走過半個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駐足,他們要開一扇窗,讓孩子發現新的世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夕陽最美,晚照情濃。”在眾多的感動人物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最美鄉村教師朱敏才和孫麗娜。

  在退休的年紀里,在大部分人選擇安度晚年的時候,他們兩位卻選擇了自己當初的夢--支教。或許在我大學的時候我還能理直氣壯的說支教不會,可是就已經工作快兩年的現在的我來說,卻沒有了當初的勇氣和干勁,不是我怕累怕苦,而是我知道我是不能堅持下來的。因為現在學校的那些事情都已經讓我感覺忙不過來了,所以我是由心的佩服他們。并且要知道年輕一代的我們有多少人愿意放棄大都市的繁華去到破舊的山村就業,只怕那是很少很少,而朱老師和孫老師卻去了,去了那連廁所都只是一個坑的地方,去了那連洗澡都是奢侈的地方,就只是為了可以讓孩子們讀到書,為了祖國下一代的希望。

  同樣作為老師的我,我感到佩服也感到慚愧,佩服他們的勇氣,慚愧自己在條件優于他們的同時卻還沒有他們那種對孩子全心全意的愛。朱老師可以說是倒在了講臺上,直到自己躺在病床上還在想著孩子們,還在想著教育。可是我卻沒有,捫心自問,我不能無愧于心的說我的夢想是教師,我要為教育而奉獻自己的一生。因為在很多方面我做的都很不到位,在學校任務多的時候我想過逃避,在差生的教育上我想過放棄。這些當初的想法讓我現在看來,在看到朱老師和孫老師的事跡后我覺得自己太慚愧了,不僅是對自己,更是對我所教的孩子們。要知道對于我們來說我們有很多個五年級的學生,可是對于學生們還是他們的一生只有一個五年級的老師。我們要正確對待每一個學生,最起碼要用一顆真心去對待學生,對待教育。

  我知道說什么都不如行動來的實際,所以我要從現在開始用行動來表示我的態度。做一個真正的教師,真正去實踐教師這一職業。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25

  三月二日,在學校領導的精心組織下,學校老師有幸觀賞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朱曉暉的事跡。看完她的事跡,我的內心久久不能釋懷。這簡直就是當代的張子騫,傳揚孝道,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最好的“仁孝行于家”的事例。

  古人云:天地有道為善,孝道之首為敬,敬道之首為愛,愛道之首為孝。朱曉暉與重病父親的十三年相守將善、敬、愛、孝體現得淋漓盡致。

  善,在詞典里的意思是善良、善行,儒家亦稱之為仁。孝,字典解釋為孝順,堅持奉養父母。

  從事跡中我們不難看出朱曉暉的仁與孝。說她仁孝,是因為她知道父親將她從小帶大,她就要將父親照顧到老。說她仁孝,是因為父親突發腦溢血,生命垂危,她卻不拋棄,不放棄。說她仁孝,是因為這一相守照顧,就是十三年載。

  從父女倆蝸居在小小的只有十八平米的車庫里,可知他們生活之艱辛。全家的生活來源僅靠著父親微薄的一千多元的養老保險。雪上加霜的是父親病重,醫療費用代價又極為昂貴,在這種艱難的局面下,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心力交瘁,離她而去,生活的打擊愈來愈重。為此,父女倆只能省吃儉用,艱難度日,用愛寫詩的朱曉暉詩中的一個詞來說就是咬緊牙關。

  為了節約開支,朱曉暉放下大學生的顏面,時常去菜場撿些廢棄的菜葉。當我聽到朱曉暉在短片中說:她在市場里看到折價的10元褲子和鞋子卻舍不得買的時候,她和父親在吃年夜飯只有四個菜還算奢侈的時候,我才能深刻的理解到他們生活的窘境。

  然而,生活再窘迫,再困難,朱曉暉都沒有放棄父親,放棄這個家。她說:我爸活著,全家就是幸福。這句話深深地感動了我。當然她沒有光說,而是用行動證實了為了父親,放棄一切。為了敬守孝道,她無怨無悔。

  “既然面對生活,就不要考慮那么多細節。”朱曉暉在說這句話的時候,飽含著深情,充滿著堅強、樂觀的斗志。因為在她的生命里,有著堅定的方向。

  再看看當代的很多年輕人,他們的做法與仁孝大相徑庭,父母將他們從小拉扯大,悉心照顧,然而等他們翅膀硬了,就變得相當絕情無義。對父母置之不理,更有甚至對父母非打即罵,喪盡天良。對比片中的朱曉暉,這些人良心何在,仁孝何在?

  百善孝為先,在中國這個悠久的歷史古國里傳承千年,觀當今之勢,似有不興之象。惟望天下仁人志士,順天理,復孝道,共肅五倫。讓仁孝行于家,行于國。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26

  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后,讓我深有感觸。我覺得一個人活著最需要有一顆博愛的心。

  有一位教師她曾經說過:我以一個愛字為準責,愛生邊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一位神兵他百折不撓、百煉成鋼,是真正的兵中之王。孫炎明用生命詮釋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用微笑詮釋著什么是工作。

  其中最讓我敬佩的是王維。他是一位軍人,當泥石流發生時,妻子把一個救命的電話打給了他,可是正在救人的王維根本沒聽見這個電話,當他再休息時,別人告訴王為他妻子和小孩一起被泥石流吞沒了。那個電話留給她一個悲傷,留給我們一種力量,告訴我們愛人就是愛自己。在災難發生時有許多人第一個念頭就是救家人,可王維卻沒有這樣做,而是去救災民,這點讓我十分敬佩。當當災難發生時救群眾而不救家人的人還有許多。如才哇就是。

  才哇是一位鎮長,當時他們村莊發生了地震,女兒打電話告訴他,媽媽遇難了,叫他趕快回家。可是才哇并沒有回去,而是在幫助遇難的村民,一直到下午才回家處理事情。我覺得他是一位舍己為人,一位負責人的男人,對村民有著深深的愛。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27

  作為中央電視臺傾力打造的一個品牌欄目,《感動中國》自2002年推出以來,向全國觀眾推薦了100多位“感動中國”人物。在這份名單中,河南人的身影,從來都是濃墨重彩的存在:張榮鎖、任長霞、洪戰輝、魏青剛、王百姓、李劍英、謝延信、武文斌、李隆、李靈、胡佩蘭、劉洋、隴海大院、王寬……14年來,一個個河南人先后登上“感動中國”的舞臺。

  在錄制現場,專訪完王寬老兩口,白巖松感慨地說:“我大概查了一下,從河南走出來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應該在全國的省份里不是排第一就是第二。我一直有個想法,大家應該有共識,甭再說河南人、貴州人、上海人、廣東人等等,咱們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國人!”他的話音未落便引起全場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

  據悉,同時當選“感動中國”2015年度十大人物的還有南通“磨刀老人”吳錦泉,凋刻火藥的大國工匠徐立平,幫助寶貝回家的志愿者張寶艷、秦艷友,鞠躬盡瘁的化緣校長莫振高,促進民族團結的基層村干部買買提江·吾買爾,琴弦上的放歌者閻肅,最帥潛水員官東,中國首位獲諾貝爾科學獎的本土科學家屠呦呦,率領中國女排重奪世界杯冠軍的郎平。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28

  《感動中國》對“年度人物”的定義是:人物事件發生在本年度,或者人物在本年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而有資格推選為“感動中國”的人物須具備以下一種或幾種特點: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推選標準

  ①為推動社會進步、時代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獲得重大榮譽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②在行業中具有杰出貢獻或重大表現,國家級重大項目主要貢獻者;

  ③ 愛崗敬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

  ④ 以個人的力量,為社會公平正義、人類生存環境作出突出貢獻;

  ⑤個人的經歷或行為,代表了社會發展方向、社會價值觀取向及時代精神;個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現特別感人,體現中國傳統美德和良好社會風尚。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29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晚會,就像早春約會在中央電視臺如期播出。通過投票等多種方式在全國范圍內評出年度人物事跡,在晚會現場陸續與觀眾見面,分別用他們不同親身經歷講述了感動中國真實故事,用感動力量再次喚醒了心靈春天。

  感動是人類最直接一種情感。生活中總會有那么一些人,時時感動著我們。他們是宋兆普、黃大年、王鈺、鄧迎香他們是一個人,他們是一群人;他們是一種精神代表,他們在用一種心靈力量,喚醒沉睡春天。

  我們常說,好人就在身邊。“感動中國”人物也都來自我們身邊。它傳遞出了中國人好人觀,行善觀。“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小善者必成大德。在生活里,我們2021年感動中國觀后感與往年一樣,感動中國總影響著千千萬萬中國人。在這些感動人物中有國之大器精英,也有百姓草根凡人,但卻都以不同偉大事跡感動著這個名族人民。又是一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我內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撞擊與神圣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背后,我收獲不僅僅是文字上樸實與感動,更多是內心中無法言喻那份震撼與動容。

  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對感動中國中是教師職業感動人物也會有更多感觸。莫振高就是一位打心眼里佩服和尊敬人物。他是學生口中“莫爸爸”“校長爸爸”,是廣西都安高中原校長。都安是全國貧困縣,這個大山里瑤鄉,有著眾多因貧困上不起學孩子。莫振高將“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己座右銘,任教三十多年來跑遍每一位貧困生家,將了解情況一一記錄在冊,并用自己微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大學夢。然而,自己工資畢竟只是杯水車薪。面對數量眾多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機關、企事業單位,做演講、做動員,只為通過社會力量,幫助更多瑤鄉兒女走出大山。就這樣,莫振高一共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讓1.8萬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最后因積勞成疾,莫振高于3月9日突發心臟病去世。他“化緣”之路改變了數以萬計貧困孩子命運。就是這樣一位平凡老師用生命譜寫出了人民教師關榮與偉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轉變。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30

  “仁孝行于家”五個大字,是對孝女朱曉輝事跡的最高評價、最好詮釋。在學校開展的感動中國人物觀禮中,朱曉輝的事跡深深地打動了我。有些老師都哭了,我也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其實“孝”是每個身為兒女都應該做到的,既是應該也就沒什么感動,而我是被她對父親的愛所感動。有時候一些“應該”“必須”“理應”“規定”,乃至“法律”之下,都有人做不到盡“孝”,讓父母露宿街頭、對父母拳打腳踢,甚至有讓父母住豬圈的發指行為。他們不照顧父母,不孝順父母,不感念父母生養之偉大,不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情,在這光怪陸離,追求現實的社會中,丟棄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丟掉了做人的良心,失去了為人的品質。朱曉輝對父親的愛超越了一切,只有對父親的愛才讓她陪伴照顧著父親13年,正是這種愛的力量才讓她走的這么遠這么久。4700多個日子過來了,許多的困難挺過來了,真是“孝心感動天”!

  這兩天,我媽在跟我抱怨我的表弟,臨走時沒有給我舅舅生活費,連他女兒的學費也不留。整天就知道抱怨自己的父親沒有本事,沒有給他足夠的錢用,曾經說要20萬,一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哪來這么多錢?為此矛盾紛爭也不斷升級。對于這樣的行為,我都無語了。也不知道我表弟怎么想的,也是做父親的人了,卻還要折磨自己的老父親。有時候看到我舅舅,我心生可憐之情,卻也說不通表弟。在社會這個大染缸里,他只學會了抱怨,憎恨,仇視,沒有學會感恩,理解,沒有學會怎么去愛父親。再來看看朱曉輝,放棄了自己的所有所有。一個只懂得索取,一個只懂得付出,都是為人子女,差距乃是天壤之別。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為子女付出的像海,而我們的回報卻像卷卷溪流;有俗語說“一母十兒好養活,十兒難養一老母。”愛是不同的,愛的份量也是不一樣的,我相信好兒女知道自己怎么盡孝,好兒女也知道怎么去做孩子的榜樣。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31

  感動中國這一節目一直倍受我的關注。昨晚的“感動中國”已經是第十三年了。節目中的感動人物依然值得我們去贊美。

  第一位:于敏。他是一位中科院院士,胸懷報國的夢想,在中國首枚原子彈爆炸成功后,為了盡快研制出更先進的氫彈,他隱名埋姓,深入大西北,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不怕苦,不怕累,與其它科技人員創造了僅用2年多時間就研制出氫彈的世界記錄。向世界證明:中國強大起來了!當大家評價他為“氫彈之父”的時候,他非常謙虛的說是靠大家的共同努力。真是“報國心皎潔”。

  第二位:朱敏才,孫麗娜夫婦。朱爺爺是一名外交官,孫奶奶是一名老師。他們退休后,仍不忘為祖國做點事情,于是便去偏遠的貴州山區小學支教。他們離開城市優越的生活環境,不畏艱苦,即使生病了仍一直堅持著,直到累倒講臺上。真不愧于“為霞尚滿天”的稱呼。

  第三位:他化名“炎黃”。他本來事業有成,非常富有,更有著高貴的心靈。為了捐助敬老院、窮困山區……,他賣掉家產,使用化名,一捐就是幾十年。他真名張紀清,自己卻過著非常簡樸的生活,若不是由于在銀行辦理捐款后暈倒,大家都不知道他的真名。以他為榜樣的志愿者隊伍有許多個了,真是“涓滴見滄海”。

  其它的如隴海大院、師昌緒、中國援非醫療隊等等,他們的所作所為突顯出了我們中華民族團結、奉獻、寬厚、愛國、博愛、互助的傳統美德。他們是普通的個人,是不平凡的群體,他們的光輝照耀著中華大地,照耀著世界,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

  這就是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32

  昨天下午我們初一年級全體在禮堂觀看了2011年的感動中國,看完之后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孟佩杰和阿里木的媳婦,注意不是阿里木,是阿里木的媳婦。

  孟佩杰作為一個養女,照顧自己的養母,從八歲開始一直到現在,一天都沒有停止過,一個女孩而且是小女孩就有如此的孝心以及這么多年來堅持不懈的付出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百善孝為先!而感到羞愧的是自己都這么大了,還是依賴父母,從來沒有為父母做出過什么,跟孟佩杰比我感到無地自容,表達愛也許并不需要金錢,需要的是你的行動。

  孟佩杰從小就經受了那么多磨難,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堅持做過那困境啊!喜歡她陽光般的笑容,喜歡她的樂觀,尤其是她的那句話——-人應該向前看!前邊多美好啊!過去的不快,艱難,郁悶,磨難統統都忘記吧!即使是過去你的輝煌也把它拋在腦后吧!向前看,多美好!

  阿里木作為一個靠賣羊肉串生活的新疆漢子,自己舍不得吃自己賣的羊肉串,把省下來的錢捐助貧困生,這種義舉值得表揚,值得肯定,也感動了我們,但是你想想啊,這是什么事啊,本來這些貧困生應該接受國家的社會保障的,國家財政每年有多少錢撥給教育了?不禁反思這種情況,本不屬于阿里木的責任,這是社會的責任,國家的責任,可是他卻承擔起來了,可以說為國家分擔了一小部分負擔,試想我國西部山區,這樣的貧困生有多少啊,只憑一個阿里木能解決問題嗎?我感動不是阿里木,而是阿里木的媳婦,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子,聽到阿里木的事跡之后,并沒有像我們現在想的這個人真傻,而且沒有房,沒有車,自己舍不得吃穿,把自己辛苦掙的錢攢下來捐助出去,她看到的是他的淳樸善良,看到的是他的愛心,這是大愛,如果有這種大愛的人,你還擔心他不愛你嗎?這種愛是超越物質的,這才是真愛!我在想我們這些窮小子,啥時候也能遇到這種好事呀?莫不是也像阿里木一樣先把中國感動了才能找到媳婦嗎?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33

  今天,我們在學校里觀看了2012《感動中國》。里面播放了許多十分感人的事,許多人看得淚不成泣。我也被深深地感動了,為里面的獲獎者的故事感動了。

  陳家順是一家工廠的領導,他與民工同甘共苦,分擔工作。他用情分擔當本分,為百姓打工。正所謂動人以行不以言,在陳家順的身上,充分地體現出了這點。

  高淑珍自己的孩子本身殘疾,因此她對殘疾孩子很是同情,于是,她不斷地收留殘疾孩子,與一位好心人每天幫他們做飯、幫他們鋪床、教他們知識。如今已收留了30多個殘疾孩子,真受人敬佩!

  林俊德是一名核試驗研究員,他被查出有重病。醫生讓他做手術,可他堅決不同意,因為他還要工作,他怕一做手術就不能在工作了。他為了人民不顧自己的生太偉大了!

  還有一個人,我沒有記住他的名字,但他是一個十分有孝心的人。他是一個語文老師,他的母親患上了老年癡呆癥,他每天帶著她母親上班 ,許多人都同情他。

  他們都是偉大的人,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讓我們這個社會上多幾個這樣的人。

【感動中國觀后感范文(精選33篇)】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觀后感結尾06-12

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范文(通用6篇)02-07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范文(精選17篇)02-07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觀后感范文(精選7篇)02-07

中國感動十大人物2021觀后感(精選23篇)01-27

最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精選16篇)01-25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作文04-08

感動中國2021年十大人物觀后感(精選20篇)01-25

觀看2021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精選17篇)01-25

大愛無言,感動中國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