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之墓》電影觀后感
螢火蟲之墓這部電影非常感人,能表現出當時社會被侵虐,而且還非常貧窮。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有了出息,保護國家,為國家做貢獻,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強大起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螢火蟲之墓》電影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
《螢火蟲之墓》電影觀后感1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它的名字叫《螢火蟲之墓》,也叫做《再見,螢火蟲》,使日本出版的。這部電影非常感人,使我不斷地在流淚。
我來講述一下吧:哇田是一個十多歲的小男孩,他有個妹妹,妹妹叫做小節,這個時侯正是美國侵虐日本的時候,哇田的父親去打仗,母親去避難,哇田負責照顧好小節。哇田在路上一邊背著小節,以便避免炸彈炸傷,他們到了親戚的家,親戚收養了這兩個孤兒。一天,哇田出去,有人把他叫到一個病床前,病床上躺著哇田的媽媽,他的媽媽被炸傷了,渾身包著白布,到處都是血,過了幾天,他媽媽去世了,哇田還瞞著他的家人以及他的妹妹,說媽媽在醫院。最終,哇田還是告訴了他的親戚,那個親戚很著急的給哇田的父親發了個信,但他的父親依然沒回信。親戚收留了他們兄妹倆,可是時間一長,親戚們非常嫌棄他們,他的親戚勸他們到別的地方去過,因為他們把媽媽的衣服賣了,最后還是沒飯吃了。他們自己挖了個山洞,洞里很簡陋,只有一張床,他們吃的飯是找別人要的。一次的晚上,哇田把螢火蟲放在房間里,屋子里顯得格外的亮。哇田和小節早上起來,螢火蟲都死了,哇田看見小節在埋螢火蟲,哇田問小節:“你在干什么?”小節難過地說:“我聽嬸嬸說的,媽媽死了,也是這樣埋得。”他們都哭了。過了幾天,他們沒吃到有營養的東西了,小節被餓死了。哇田把小節埋了,燒了。最后天空中出現了許多螢火蟲。
日本著名動漫大師宮崎駿的一部動漫《螢火蟲之墓》被拍成了電影,其導演是高畑勛,看過了這部電影,現在說說我的一些看法。影片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作為日本軍國主義所發動戰爭的犧牲品的日本民眾的對戰爭的態度以及普遍心理。
可能是作為老一代人的緣故,高畑勛并沒有過多的去描述這場戰爭的背景,也許是認為這些事是不用過多交代的常識吧。但對于缺乏大戰歷史知識的年輕一代日本國人,在他們看到前人的懺悔時是否會明白其真意呢?他們應該先補上歷史背景知識,再來觀看該片,有人說該片是在控訴戰爭,我覺得這其實并不準確,它其實是在抨擊導致戰爭的日本西斯。影片以主人公14歲的清太和4歲妹妹節子—戰爭的直接受害者由生到死為主線,真實地呈現了二戰中日本民眾因生存而改變了人性中的美好,取而代之的是人在難以自保的情況下產生的自私。我并不想批判因食物短缺而愈發自私的妹倆的遠房姨媽,相反,我還要肯定她的決絕,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活下去,她放棄了她所能放棄的一切。
影片以螢火蟲為名,螢火蟲本身即是一種寓意。戰亂中的這對兄妹,就好像是黑夜里的螢火蟲之光悄然的飛向那落寞結局……這樣的場景賺取了許多感性的女生的眼淚,死亡是那么的可怕,活著的人對死去的人難免會有憐憫惻隱之心。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提過一個觀點: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對此我很難贊成,因為我更看重的是生,至于死的.內涵,我無法發掘,也不愿意發掘,只得逃避。
清太和節子的父親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大佐,身為海軍軍官后代的他們有著富足的生活,而受軍國主義教育下的當地民眾對這樣的家庭自然懷充滿敬意,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他們是幸福的。然而,戰爭的爆發改變了這本美好的一切,父親受命與美國海軍激戰太平洋,生死難料。臨行前,父親叮囑清太:“父親保衛日本,清太守護媽媽和妹妹”。現在看來,這只是父親的一廂情愿,日軍的聯合艦隊不是美國海軍的對手,年僅14的清太的稚嫩雙肩也無法承載家庭的重擔。最終,日軍聯合艦隊全軍覆沒,父親也死于海戰。在一次美軍的空襲中,母親也撒手人寰,留下年幼的兄妹倆如浮萍般湮沒于戰爭的暴風雨中。
《螢火蟲之墓》電影觀后感2
下午和小A一起看了宮崎駿的電影,《千與千尋》、《天空之城》,看得不夠盡興,就隨手搜索了一部格調相近的動漫--《螢火蟲的墳墓》,這部動漫沒有曲折的劇情,也沒有火爆的看點,卻出乎意料打動了我。
影片講述了二戰后期,美軍與日軍作戰,在廣島和長崎兩個島上投下原子彈后,一個家庭在整個社會大背景下的凄慘遭遇。清太和節子的母親在爆炸中死去,失去母親的兄妹二人帶著所有的東西去投奔西宮的嬸嬸,然而卻受到嬸嬸的百般奚落,最后忍無可忍,哥哥清太帶著妹妹搬入防空洞住下,為了填飽二人的肚子,哥哥學會了偷東西。美機來襲,眾人躲進防空洞,清太則進入無人的房子偷東西;夜深人靜,四下無人時,清太則在田間地頭偷蔬菜,不知有多少次,他被人發現后毒打,又被扭送到派出所,但是只要能讓妹妹吃飽,哄妹妹開心,哥哥什么事都愿意做。
可妹妹的健康狀況仍是一天不如一天,終于在一天下午,當哥哥滿心歡喜的把母親留下的錢全部取出,買回他們渴望已久的美食時,飽受饑餓折磨的妹妹卻口含西瓜,躺在地上安安靜靜地睡了,再也沒有醒來。火葬了妹妹小小的尸體,清太心中再無牽掛,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大饑荒仍在肆虐,饑餓和疾病一天天地奪去他的生命,最后在人來人往的車站,骨瘦如柴的清太懷揣著盛有妹妹骨灰的糖果盒,離開了自己的身體,和妹妹手拉著手向遠處走去。
影片中每一個細節的描寫,每一個事件的發生,每一個人物的塑造都細致入微,在平靜的氣息中撥動著我的每一根神經。這里沒有絕對的壞人和好人,清太的嬸嬸,種菜的老農,漠然而行的路人,他們都令人氣憤,但僅是氣憤而已,他們所表現的不過是人的本性,自私、冷漠,雖可恨卻無法稱其為絕對的壞人。現實就是這樣殘酷,好人在患難中未必總有貴人相助,惡人也未必一定受到懲罰,生活不會在你吃著苦藥時,立刻塞給你一顆糖,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節子是個懂事的孩子,但她仍會在夜里哭鬧,她會把泥團當飯團,她會披著床單瘋玩,她會跟水中的倒影猜拳,她會在不高興時轉動手指,用腳在地上畫圈,她會把彈珠當糖含在嘴里玩……這就是孩子,天真是她的保護傘,苦難無法觸摸她的靈魂。
《螢火蟲之墓》電影觀后感3
傳說螢火蟲是在戰爭中死去的人的亡靈。你見過嗎?如果見過,請為它們祈禱……相信看過這部動畫的人一定記得這樣一句話:“昭和20年9月21日晚,我死了。”這也是電影的第一句臺詞,瞬間就為它定下悲涼的調子。
剛剛看完了《螢火蟲之墓》,哭的我稀里嘩啦,這是一部值得去看的動畫,也值得人們去反思!它講述了在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采取了長期的轟炸,故事主人公的母親在一次空襲喪生,作為艦長的父親也在戰爭中杳無音信,留下了年僅14歲的清太和4歲妹妹節子住到了遠房姨媽的家中,過起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人在難以自保的情況下難免會變的自私起來,隨著戰勢的惡化,生活變得越發艱難,兄妹倆與遠房姨媽的關系變得越發不和,最終由于忍受不了姨媽冷言冷語的清太帶著妹妹離開了姨媽家住到了一個廢棄的防空洞中,日子過得艱苦,但卻快活。
作為哥哥的清太為了妹妹表現得實在太堅強了,母親的死一直隱瞞著妹妹,將痛苦獨自一個人承擔了下來,有努力的照顧妹妹,為了給的病的妹妹做點好吃的去農田里偷盜,結果農夫抓到痛打得遍體鱗傷又送到了警署。隨著生活的日益艱苦,節子的身體漸漸垮了下來,當哥哥背著病重的妹妹來到醫院時,卻只是得來了“只是營養不良”這樣的答復,“回去多吃點有營養的就行了”聽得這話氣得清太嚷道“我連吃的吃不飽,還能說什么營養!”
看著往日活潑可愛的妹妹一日比一日的消瘦憔悴的身體,我的心仿佛壓了一塊鉛石,喘不過氣來……
“哥哥,你吃吧
……
為什么不吃呢,嫌太硬嗎”
當清太用救濟金買來食物時,卻發現病重妹妹已產生幻覺將石塊當做蛋糕吃。
“哥哥,你真疼我。”妹妹看起來更加懂事了,然而這卻成了妹妹說的最后一句話。
其實早在動畫的開始,便用倒敘的方式道出了兄妹雙亡的事實,可是我仍然苛求奇跡的發生。螢火蟲生活在夜間,在黑夜里發散著微弱的光亮,像是殘喘而又掙扎的希望,然而當黎明的曙光真的出現它的光亮卻消失了,慘淡的死去,又有誰能為它立上墓碑?
戰亂中的這對兄妹,就好像是黑夜里的螢火蟲之光悄然的飛向那落寞的結局……色調灰暗,充滿了悲涼無奈的氣氛。漫天螢火的美麗更加反襯出戰爭的殘酷以及帶給人類身體,心靈的傷害。那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給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而在這樣一種風格的映襯下,故事本身就顯得越發凄慘……
但愿日本民眾能夠真正懂得引發片子中悲劇發生的原因,不是別人,而恰恰正是他們自己的國家。
再見了,螢火蟲……
【《螢火蟲之墓》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螢火蟲之墓電影觀后感作文01-10
有關螢火蟲之墓的電影觀后感02-08
電影《螢火蟲之墓》觀后感范文400字05-21
螢火蟲之墓觀后感06-24
螢火蟲之墓的觀后感07-03
《螢火蟲之墓》觀后感10-18
《螢火蟲之墓》的觀后感11-27
螢火蟲之墓觀后感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