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觀后感范文
看過《孔子》后,覺得這部電影是商業片的犧牲品,無論是從影片本身劇本的質量還是從影片所希望傳達出的教育當代人的目的,《孔子》都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這部古裝大片只是在市場上和商業操作方面上都成功了,導演胡玫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國內第一個票房過億的女導演。只是觀眾在看完后覺得一塌糊涂,完全大打折扣,不過那已經是后話了,因為你給票房貢獻的銀子沒有打折扣。
當胡玫導演宣布要拍電影《孔子》時,我對這部電影持謹慎的悲觀態度。從導演的角度上說,雖說胡玫以前拍過很多大的電視劇,在經驗上不存在什么問題,但電視劇拍多了,再來拍電影,而且這一拍就是歷史重要人物的古裝大戲,能否控制住這個電影的尺度,能否把握住演員,是這個關鍵問題。畢竟,電影與電視劇完全是兩碼事。再從劇本上說,這部電影要把孔子的一生在兩個小時內詮釋,是非常困難的。在投資方面,投資方也會有自己的考慮,畢竟他們要的是的商業片,他們要最大的票房以收回龐大的投資,因此在劇本上也會需要一些妥協與大膽突破。如果投資方要把《孔子》當作商業片來拍,那必將很危險,很可能使這部古裝大戲票房慘敗。其實古裝大片到《赤壁》已經審美疲勞了。此外,孔子的精髓在于他的思想,怎么把他視覺化,這還是一個問題。不能依靠老套的說教方式和子曾經曰過的幾句經典來呈現出來。
但對于這部宣傳力度相當大的電影,也有值得人們期待和關注的`地方。孔子,幾千年來,我們孔子奉為儒家的代表人物,我們也都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一代代成長著。我們都很希望看到現實生活中的孔子。因此,我們需要一個孔子的“代言人”,才能更好的將經典中抽象的孔子與現實具體的生活聯系起來。導演選中發哥,更準確地說是投資方選中的發哥!發哥的演技、形象都沒的說,他能壓得住,有強大的氣場。在《臥虎藏龍》中李慕白就是恪守儒家思想的典型,可以說算是孔子的徒子徒孫,換一個角度講,若不用發哥,用誰合適呢?孔子太出名了,用誰都會有爭議。再說這么大規模投資,就需要有國際市場號召力的演員,這部電影值錢的就是是孔子和發哥,投資方拿著發哥和孔子做招牌,打開國際市場。
在這部電影中,女主人公周迅扮演的南子的出場,完全是因為投資方要加一個女人,加一點情感戲份,覺得這樣才能豐富電影。“子見南子”這段戲,專門挑出史書中原本只有支言片語的一小段來大做文章,其動機一目了然。影片中南子的一句“世人也許能夠領悟夫子的痛苦,但永遠無法領悟夫子在痛苦中所達到的境界”,一下子把夫子弄哭了,同時一下子把觀眾弄傻了。這句臺詞之所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是因為之前缺乏充分鋪墊,感情的積累,表現得倉促毛糙。
觀眾還不明白:
1、夫子在痛苦中達到了什么境界。
2、這種境界如何不為人所理解。
3、南子是個什么樣的人,為什么她能夠理解夫子。
后來的夫子之哭也就顯得不合情理,南子之死就顯得更加荒謬無理。
《孔子》的失敗是必須的。從《阿凡達》2D版被迫下映給《孔子》讓路,到發哥帶著朱軍一起跪拜孔子,再到導演所說的“阿凡達除了特技沒有什么好看的”, “相信大家都會做出正確的選擇”,“中國人都要看《孔子》”。投資方和劇組完全沒有表現出與其他優秀電影良性競爭的姿態,一點都沒有儒家的風范,還希望通過《孔子》來教育當代人。劇組對待那些對影片提出質疑和批判的人們,統統以對儒家文化的大不尊,對孔圣人的不大敬來予以回應。我們似乎又看到了中國版的《皇帝的新裝》!
假若這樣的一部電影成功了,那么我想其他的中國電影人會跟風似的拍攝《老子》、《莊子》、《孟子》、《墨子》等等,在我們國家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根本不缺少什么諸如此類的子。說不定沒準會有那位導演會給孫中山拍一部,但是就是電影叫什么名字不好說了。
當歐美的商業大片,越來越具體人文氣息,去更深的發掘人性和社會,我們這些依舊挖祖墳挖的樂此不疲的導演們拿什么去和國外優秀的影片競爭?
【《孔子》觀后感】相關文章:
孔子觀后感1200字 孔子觀后感05-25
《孔子》觀后感06-22
孔子觀后感06-04
《孔子》觀后感08-30
《孔子》觀后感11-25
觀后感:孔子02-25
孔子的觀后感02-09
孔子觀后感07-08
孔子的主題觀后感01-22
《孔子》電影觀后感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