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芳華觀后感(精選12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芳華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電影芳華觀后感 篇1
芳華,和好朋友一起看的,約好結束后交流觀影心得,也未讀原著,只看了影版。源于約定,從沒有寫過影評的我寫下了這篇觀后感,若格式或者內容有什么不對或冒昧之處,還望大家別計較,多包涵。
影片結束后,大家說的最多的是好人沒好報,我想說好人處事也要活道,也要自護,也要爭取,也要勇于反抗。生活中,對于愛情,現實和理想總有一墻之隔。
影片中,在劉鋒表白抱著丁丁,被他人看到并對丁丁出言不遜時,劉鋒呆了,丁丁怕了,可以看出人言的可怕。所以,劉鋒沒有第一時間站出來去澄清、解釋、維護丁丁;人言可畏,丁丁恐慌之下做了下下策。
后面的故事,劉鋒被發配到川滇,但即使到了戰場,劉鋒依然做到了連長,保家衛國。這證明好人,不論扔到哪里,都能發光發熱。
生活,總是給我們無限的希望,但同時也會給我們些許傷痛。出現了傷痛,我們能做的不是在傷口上撒鹽,而是去面對,去療愈,以獲得平和的心境、健康的身體,快樂的生活狀態。
故事的另外一位主角何小萍,從小生活多坎坷,父親不在身邊,母親的重組家庭不接受自己,原以為到了部隊,到了文工團,就會好起來,就會是一個新的開始,但理想和現實總有一墻之隔。她看著自己愛的人被欺負被下放,自己也傷心絕望,后來也被下放了,小萍做了戰地護士,搶救革命戰士,后來成了英雄,但突然聚集的關注度和心理落差太大,讓她精神崩潰,住進了精神病院,好在天順人愿,她好了起來。
影片的最后,何曉萍和劉鋒一起生活,他們雖然沒有結婚,但是依然攜手伴余生。
生活中沒有那么多的公平不公平,但之于感情,有些等待總是值得的,時間會把你應得的帶回給你。
其實,在現在的時代,我們的生活中,人言的力量依然強大,比如網絡熱搜、社會輿論導向、網絡語言暴力等等,他們影響我們的生活,甚至于干擾一些人的精神狀態,看到影評,我們發現不公,去指責去謾罵,但現實中可能我們自己也是不公的制造者、傳播者,反觀生活,反省自己,也給他人一個機會,給自己多一抹陽光。
其實,生活就是如此,簡單平淡,亦復雜,亦令人羨慕。生活,之于我們,之于愛情,給了太多考驗,但人生不就是如此嗎,誰說我們不是痛并快樂著呢?
在觀影后,大家可能會羨慕何小萍和劉鋒最后的相守,想要擁有知己、知音、愛人般模樣的人相伴,可現在我們為什么還是一個人呢?或者說,為什么我們還是一個孤獨的靈魂?追根揭底,問題還是在自己身上。可能你不愿承認,可能你會抱怨現在的社會或者現在的人。但,冷靜一想,自己是不是也和他人一樣,不敢付出,不敢等待,亦或一樣現實。就像大家已經習慣了吃快餐,便不想再自己起灶。
其實,婚姻,最終不過是一個人打包到另一個人的生活里。什么房啊車啊,夠住就好,什么婚禮酒席,最終累的不過是自己。我們要的不過是一個人,一個家。誠然,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現實和理想總有一墻之隔。
最后,我想說:我在等一人,一世一雙人,簡簡單單,相伴走一生。那么,此刻閱讀的你,是不是也有這個新年愿望呢?
電影芳華觀后感 篇2
寒冬季節,馮小剛以一部人們期待已久的《芳華》打動了無數觀眾。我坐在影院里,兩個多小時,不停地擦拭著眼角。當電影片尾鏡頭定格,響起韓紅唱的《絨花》:“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我和身邊的許多老人一樣,坐在椅子上久久不愿起身。
《芳華》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70到80年代,在一個充滿理想和激情的部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所經歷的成長以及充滿變數的人生軌跡。我被電影的一個個鏡頭拉回到了已經逝去的青春歲月。
到處傳出的標語、口號,飄揚著的紅旗、張貼的海報,懸掛的領袖像……喚起我那個年代難以磨滅的記憶。文革、越戰等特殊歷史事件,勾起我那個年代深埋已久的情懷。
大學畢業后不久文革爆發了。那時候,我在蘇北一個小縣城的中學教書,我只比學生打七八歲。唱語錄歌,跳忠字舞,我們無比虔誠;貼大字報,開批判會,我們曾經瘋狂。我曾和學生一起,成立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我們自己創作節目,像電影里那些文工團的戰士們一樣排練、演出。到工廠車間,到農村田頭,臉上常常帶著笑容,凡事都不世故,處處為別人著想。影片中的《洗衣歌》,那熟悉的旋律,讓我的眼前立刻浮現出當年學生演出的場景。70年代初,文革前的不少學生,特別是那些宣傳隊的隊員,懷著一顆報效祖國的雄心踴躍參軍。他們在解放軍這個大熔爐里鍛煉成長。有的還像劉峰、何小萍一樣經歷了越戰的戰斗洗禮。我曾聽他們講過許多悲壯的戰斗故事。
前不久,當年的宣傳隊員給我發來一張攝于1968年的宣傳隊員的和合影。相片里的我和學生一樣意氣風發,滿溢著青春氣息,讓我久久地沉浸在幸福的回憶之中。
《芳華》不僅僅喚起了人們青春的記憶,還喚醒了人們內心深處的純真、美好和善良,激發起了人們對祖國和人民深沉的熱愛。男主角劉峰從基層連隊進入文工團,又從文工團再次下調至基層連隊,后來在社會變遷中他成了一個以踏車送書為生的打工者,歷經滄桑磨難,少年意氣已不復,唯獨不曾忘記的是善良。同樣的,女主角何小也將青春獻給了戰場,她不眠不休好幾夜搶救傷員;當飛機空投炸彈,在qiang與火的洗禮中,綻放了最美的青春。盡管她目睹了無數戰士倒在眼前,以致精神失常,但還是那么純真和善良。
我們常常以為,當人在遭受持續而又強烈的不公境遇時,很容易走向極端——要么絕望,要么憤恨。但劉峰和何小萍卻依然選擇與人為善,選擇用善良去理解這個世界,選擇做一個好人。他們走過風光盡收眼底的高峰,也經歷過被眾人不屑一顧的谷底;他們初心不改,堅守善良本色,一刻不曾停止內心的給予。影片的最后,我們看到,正是這種對善良的堅守使他們仍然保留了從容的面孔。那一刻,我周圍的老人在抽噎,我撲簌簌地流淚了,許多年輕觀眾也潸然淚下。
我想起了列夫·托爾斯泰曾的一句話:“如果“善”有原因,它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結果,那也不能稱為“善”,“善”是超乎因果聯系的東西。”好人難做,但我們仍然要做個好人。因為那足夠美好,那讓我們的靈魂熠熠生輝!年華會消逝,但善良會永存,做一個善良的人,本身就足夠美好,因為你的善行終會影響一個又一個懂得善良的人。一心向陽,靈魂才能閃閃發光。
一代人的芳華已逝,但是屬于那個年代的記憶不容忘卻。同時,更多人的芳華正在到來,愿所有善良的人都能得到善待。
電影芳華觀后感 篇3
我當時看的是點映,在觀影之前我就知道這個片子一定好看的,因此很期待。為什么知道一定好看呢,因為我是命理師嘛,而且應該是個出色的命理師呢,我根據自己的八字對應當晚的時辰,覺得對自己很吉祥,是一個對自己感官和思維感到觸動的時辰,因此我相信這片子會座無虛席。
我是在萬達廣場看的,雖然點映,但坐了一多半人,整場電影基本大家都是聚精會神的。一般看電影的多是青年人居多,這次大家應該也提前大概了解了點影片吧,我發現這次觀影中年人的比例相對比別的片子高的。
給我的感覺是挺好看的,故事情節前半段舒緩但卻緊湊,后半段節奏明快而段落清晰。這片子聽聞是本九月上映的,但是改檔到本月十二月,細看還是能看出刻意的剪輯變化的,不過故事情節依舊緊湊,可以引人入勝。從攝影場景背景道具,都比較逼真專業。并且演員演技普遍不錯,因為他們是軍隊文工團的,電影里有大量舞蹈場面,看得出群演的舞蹈都是很專業,演員有功底,能夠引人入勝讓人不出戲,很有代入感。
而后半段越戰部分,無論是戰爭場景,還是六分鐘左右的,小隊被敵軍伏擊的戰斗戲份,都非常逼真,還原了場景,給人真實感,讓人感受到戰爭之無奈與殘酷。六分鐘的戰斗戲份,是從我軍,尤其主要從男主角劉峰的個人視角拍攝的,好像是固定攝影和手提攝像機結合拍攝。這樣就更逼真,真實而又不過分晃動而看不清,從劉峰的視角拍攝,讓人感受更真實,代入感極強。這段拍攝手法很有好萊塢戰爭片感覺哦。
整體故事情節緊湊明快,和拍得感人。一方面因為馮小剛講故事的方式和指導水平過硬,以及選材好。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原小說出色,但原小說不是影片名字,〔芳華〕的影片名字,是作者,也就是影片里穗子原型嚴歌苓起的。影片名字恰如其分,講了一代人的芳華和他們的故事,片子里穗子文筆好被提起過,后來也的確成為了一個優秀的作家。也因為文筆出色,和故事真實,真情實感,故而感人,影片亦感人。
在如今影院多是商業片之潮流下,本藝術片前票房不俗,也引起很多人共鳴和贊賞,已經說明影片刺激出色和成功。劉峰毫無意義是一個悲劇人物,后來被下放到連隊,參加越戰時的他,我覺得已經處于靈魂幻滅的心死狀態,夾雜的因為丁丁事情和被下放的失望無無奈。當然丁丁這個人應該是不喜歡劉峰的,她如何姑且不多評論,因為每個人可能看法不同。對于劉峰這樣的人,如果僅僅是他的表白被拒絕,他可能會有痛苦,但不至于那么傷心和失望。他的失望和傷心以及心死,應該是之后被組織上一些人誘導定性和下放。之后的劉顯然已經是凄涼失望和滄桑的。
如果他當時直接去軍校讀書,就沒有那些。如果戰場上聽從戰友及時撤回,就不一定因為肱動脈扎時間太長手臂壞死而截肢殘疾,如果不是因為殘疾他后半生生活也不一定那么艱辛。但是真實的故事是沒有如果的,人生時間都在按順序走,發生就是發生了,這是他的命,他和小萍都比較苦命而已。而善良知性有同情心的穗子濕掉了那張紙條,也是她個人的感情命運。
馮導除了表達故事,而且從一些片段里想表明一些社會現象或某些現象。但這個時代一些現象未必能被更多人看出和理解,甚至多個角度不同,看法不一,因此不適合多去介意,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看法,不同的角度會不同的看法,常言道一萬個人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芳華,至于影片要表達的含義不復雜,每個人有自己的理解,總之是一部好影片,大家可以從自己的角度觀摩理解。
電影芳華觀后感 篇4
9月21日,由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的電影《芳華》在甬城展映,筆者有幸觀看了這部電影。
馮小剛用很有度數的紅酒來形容電影《芳華》,一大杯酒喝下去,整個人就暈在其中了。自古青春和愛情從來都不會局限在時代的隔膜里,熱血、激情、躁動、純真、美好,兩樣人生一樣青春,都散發著追逐理想的芬芳。
電影《芳華》改編自嚴歌苓的同名小說,以70至80年代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一群正值芳華的文藝兵,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團里,初嘗成長中的懵懂愛情,經歷出乎意料的命運變數。
你的故事我的芳華
你的故事寫滿我的芳華,影片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命運,但那些故事在彼此的芳華里綻放著奕奕光彩。
電影中“活雷鋒”劉峰(黃軒飾)是一個在文工團里不被認可的存在,而受到劉峰照顧被文工團破格錄取的何小萍(苗苗飾),從到文工團的第一天就成為了一個“笑話”。文工團女兵蕭穗子(鐘楚曦)作為何小萍這個“笑話”的見證者,因為父親被打倒這樣的經歷,蕭穗子對何小萍和劉峰的遭遇充滿了同情。在劉峰和何小萍無意中卷入殘酷的戰爭之后,命運巧合,蕭穗子與二人重逢在硝煙彌漫的戰場。
影片以蕭穗子的第一視角“我” 作為電影的敘事者,見證了劉峰、何小萍等文工團青春少年們大相徑庭的命運,具有很強烈的代入感。
美好歲月悲情泣歌
影片開始部分營造的都是歡愉的氣氛,歡快的舞蹈、音樂,食堂里的愉快用餐,“活雷鋒”街上抓豬的戲謔搞笑,讓人感覺放松,但美好之后往往是令人心酸的疼痛。有多美好就有多悲情,這正是導演的聰明之處,伏筆埋的悄無聲息。就像心掉在地上摔碎還要被踩上千腳,前后反差形成了強烈的戲劇沖突,很能抓住觀眾的心。
劉峰表白喜歡的女孩,情不自禁擁抱女孩被好事者撞見,之后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劉峰被下放到邊防伐木連;受到劉峰照顧的何小萍對文工團失望透頂,因為抗爭被迫離開文工團到野戰醫院當護士;而蕭穗子終于有勇氣送出第一封情書的時候卻被戰友截胡。這些打破美好的意外讓人深感無奈,無力反抗。
從戰場回來后的劉峰和何小萍都成了英雄,但是沒人清楚英雄背后承受的東西。一場殘酷的戰爭,劉峰丟了一只胳膊,從小就遭人白眼受盡欺負的何小萍,突然之間成為英雄讓她精神崩潰失常美好再次被撕碎,毀的徹底。當何小萍被音樂喚醒,操場上翩翩起舞的身影撼動人心。這是理想的光華,散發著誘人的芬芳。
兩樣人生一樣青春
電影用一鏡到底的藝術手法來表現戰場的殘酷,6分鐘的長鏡頭非常考驗演技、攝影技術,但是馮小剛運用的爐火純青,整個畫面都處理的非常好,直擊人心,視覺沖擊非常強烈,觀眾仿佛就置身在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場之中。雖然影片中有戰爭戲,但是導演選擇了模糊戰爭,弱化戰場廝殺,而是以此為故事背景,以此為故事跌宕起伏的誘因,促使這群文工團的青春少年成長成熟。
即使我們和那個時代有距離,即使我們并不了解那樣一代人的經歷,但是電影《芳華》做到了讓我們無障礙觸碰。這是一段隔著時空的對話,向我們講述屬于那一代人的熱血青春。一樣的青春特質,點燃人們內心的熱血激情的火花,向理想致敬,向各自的芳華致敬。
電影《芳華》不只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更是一種對青春的留戀。雖然面對命運的'安排,渺小的人們無力抗爭,但是酸澀無奈里有我們不屈的追求。誰的青春不芳華,理想終將在青春里綻放光彩。
電影芳華觀后感 篇5
有句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知道別人看了《芳華》后的所思所感,但我確信的是——《芳華》觸動了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影片的最后,劉峰和何小萍最終走到了一起,這是兩個最善良的男女。他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并不高,至少比文工團的其他成員要低些,但兩個價值觀彼此相同人到了一起,他們一定是心心相印,相濡以沫、舉案齊眉、鸞鳳和鳴,琴瑟和諧,就像《格林童話》里的那句話——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了三百年。有的人可能認為影片的這個結尾并不好,我覺得這個結尾更妥帖更實際。現實生活中,最善良的人往往并沒有被善良的對待,兩個最善良的人能生活在一起抱團取暖,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有的人認為編劇嚴歌苓老師過于殘忍,因為片中最善良的何小萍倍受其他女孩的欺辱,這其實才是現實生活的常態。現實生活中被憎恨被欺負的,絕對不是壞人,而是心地善良的好人。而電影中欺負何小萍的人可不是一般人,她們可是經過層層選撥的都是年輕、漂亮并且都頗具藝術才華的女孩。這樣的女孩們都習慣性的欺負弱小的何小萍,那么整個社會的常態又是如何呢?
電影的名字《芳華》取得很好,可謂整部電影的點睛之筆!看了她們的芳華,免不了想想我們已經逝去的青春年華。其實對于我們絕大多數的蕓蕓眾生來說,我們曾經的芳華都是普通的平凡的瑣碎的,沒有任何亮點可供追憶和回味的。喬布斯25歲就成了全美最年輕的億萬富翁,并受到里根總統的熱情接見;馬克扎克伯格24歲已名滿全球,并擁有上百億財富。這兩位大佬很牛,但全世界內又有幾個這樣的人物呢?對于我們這樣大多數的凡夫俗子、販夫走卒來說,對于自己芳華的最深記憶,可能就是談了一兩場蝕骨銷魂、銘心刻骨的戀愛吧了!所有的青春回憶都離不開愛情,但影片中的愛情也因各種原因被傷害被壓迫被扭曲。那個年代如此,現在依然如此;影片中如此,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所以影片中何小萍的愛情觀就更稀有、更彌足珍貴!何小萍在戰地醫院陪那位負傷戰士聊天,戰士問她的心上人,何小萍真誠的說——他是最好最好的人了。何小萍深愛著劉峰,不是因為他有金錢或有地位或有權力,而是因為劉峰的心地淳樸善良。即使后來劉峰失去了右臂,成了一名殘疾人,兩人再次相遇,何小萍仍毅然決然的要跟劉峰相守在一起。我覺得這是影片中最感人的情節了,相比起現在無數信奉“寧可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車上笑”的女孩,不能說誰對誰錯,因為誰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那些物質女孩也沒有違法,更沒有犯罪,也不屬于破壞公序良俗,但在每個男人的心靈最深處,對何小萍這樣的女子,應該多一份尊重和敬意!
影片的最后,蕭穗子提到劉峰和何小萍,感嘆說——“他們芳華已逝,面目全非”。哎,這句話是全片最重要的臺詞,直接呼應了影片的名字。同時,我還覺得這也是全片中最錐人心痛的一句臺詞。劉峰和何小萍老了,蕭穗子也老了,全文工團的人都老了,世界每個人都在慢慢老去,沒有誰能阻擋自己芳華的逝去。對于我們普羅大眾而言,意義可能在于啟發我們輕裝上陣、順從自己的內心,而不是蹉跎歲月,后悔終生,畢竟青春易老,芳逝!
對于馮小剛導演和編劇嚴歌苓老師來說,他們都已過耳順之年,但他們的這部藝術作品,將永世長存。一百年后的人們可能不會再看馮導的《甲方乙方》、《非誠勿擾》,但人們肯定還會看他的《一九四二》,看這部堪稱杰出甚至偉大的《芳華》。
電影芳華觀后感 篇6
她依然是我十多年來最喜愛的一位作家,偶然從她的第一本《陸犯焉識》開始,緊接著從《天浴》、《扶桑》到《小姨多鶴》、《媽閣是座城》,從《霜降》、到《老師好美》、《誰家有女初長成》···一發不可收拾。嚴歌苓的文字有種與生俱來的吸引力和沖擊力,她塑造故事總是“翻手為蒼涼,覆手為繁華”,不需要聽外面的評價,讀著讀著你就能感受到她太會寫故事了,而她的故事,又幾乎都被拍成了電影。第一次好奇去看她的照片,隔著屏幕的第一眼,腦海里跳出來的兩個字:優雅。嚴歌苓從頭到尾有一種淡淡的樸實和真誠,那種浸染在文字里,沾染了一身書卷氣的平靜、寧和掩蓋了她本身所經歷的的歲月滄桑,可是這種樸實和真誠里又有著一種嚴歌苓式的犀利。相由心生,大概這也是讀她故事給人感覺的熱烈與冷靜,繁華和蒼涼,時而通暢流利,時而曲折揪心般復雜的所在。聽嚴歌苓講座,她說話的語調總是不急不緩,溫和平靜,甚至于還有些拖著小女生氣息的尾音,這和她的作品又象,又不象。
后來我才知道,嚴歌苓新作《芳華》的英文名就叫做:You touched me.
那個一貫喜歡塑造邊緣化的女性人物的嚴歌苓在《芳華》里卻一反常態,著力刻畫了那個年代隊伍文工團里主人公“老好人”劉峰的形象,劉峰對林丁丁的后背觸摸導致“好人”劉峰結束了他的英雄時代,而劉峰對小曼的托舉觸摸則給了小曼最需要的尊重和信心。他們都因為那一記觸摸,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生命軌跡。
面對那人格幾乎近乎于完美的老好人劉峰后來眾叛親離,她說,“一旦發現英雄也會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會格外擁擠。我們高不了,我們要靠一個一直高的人低下去來拔高,要靠相互借膽來體味我們的高。”
小說的最終,劉峰罹患癌癥,小曼在他病床前照顧了三年,直至去世,這是小曼對劉峰當年touch的回報嗎?我想,那遠遠不止是回報,更多的是在人生際遇不經意的偏離和嘲諷中似冷似熱的依戀。
這么多年來依然對嚴歌苓毫無抵抗力,還是因為她的每一本書讀完都能叫人倒吸一口涼氣,心塞很久。這種心塞不會給人帶來痛苦和不快,而是真正的從作品里迸發的力量讓人進入對人物,對時代,對現在的人性的種種思考。
人果然還是自私的動物,面對劉峰“老好人”的完美,人們一邊享受著他的善意,又見不得他的出類拔萃,總想從他身上尋出一些蛛絲馬跡,好佐證這一類人也有如同他們自己一樣的狹隘,卑劣和陰暗的一面。好人往往都是這樣,無論在那個時代都是可有可無的,善良總是最廉價,我們從小受著那些“向雷鋒學習”的教育,做好事要不留名···可是,一旦被貼上“好人”的標簽,那些肆無忌憚地猜疑和背叛隨之都來了。而面對這些,你,只能是一個好人,否則你之前的種種,都會是“作秀”,此時那些人就終于可以揚起他們的嘴角,嘲諷道:“看啊,這就是那個好人···”
命運無常,人性多變。書中最終的結局在人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好人沒有好報,這個“活雷鋒”并沒有被時代所包容,落水之后還引來一頓痛打,何小曼又何嘗不是呢?所以,嚴歌苓的作品向來在揭示社會底層的一些罪惡上時毫不留情面的,我們能洞悉平凡中的偉大,卻也能窺測到偉大中的丑陋。
人生本就不易,無論是哪個年代,無論大人物還是小角色,平凡或偉大,卑微或高尚,最終都會芳華落盡,或許,我們需要的是那多一點點的慈悲。
電影芳華觀后感 篇7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看完《芳華》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感嘆時光的易逝,感嘆青春的短暫,同時,我為男主角劉峰感到痛惜。
《芳華》講述的一個發生在七八十年代的故事,對于我們國家來說,這一段時間具有著特殊的意義。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部隊的文工團,文工團呢?當時是以文藝演出的方式,慰問在一線部隊打仗的軍人們等,緩解他們的壓力,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為他們為國家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也許他們是去慰問這些人,但是他們可能并不能真正的體會這些人的付出。在這個文工團里,我看到的是一些利己主義者,每個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并不知道他們所處的時代是個特殊的時代,國家,社會都在變化著,同時,人也在慢慢的變化著。這一切變化來的是那么的悄無聲息,如果沒有敏銳的洞察力,我們是察覺不到時代的進步潮流。在這種變革下,我們無力阻擋,無力改變,因為這一切讓我感覺到了我們的渺小,我們的無奈,我們的迷茫,所以在張無形的大網下,很多人選擇了改變自己,保護好自己。
電影的男主角劉峰,在我的眼中,他是一個善良,樂于助人,擁有大無畏精神,崇尚雷鋒的人。在文工團這個集體里面呢,他也是被大家公認為活雷鋒。但有時候,我覺得劉峰的做法太過于無私了,他積極地為文工團里面的每一個人服務,不求回報,無怨無悔。不管什么時候,大家遇到什么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而他呢?也總是義無反顧的幫助他們。每次在吃飯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叫打飯的人再多給一個餃子,劉峰則是默默無聞的專挑著餃子皮吃。他為大家所做的一切,都被所有人認為是應該的。在現代人的眼中,一些人可能會認為這劉峰也太傻,太蠢了吧。但他這樣做,也許是跟他的經歷,跟他成長的環境,跟他的精神信仰有關吧!
這么的好的一個人,他卻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他為文工團里每個人奉獻了自己,但是在自己被誣陷下放時,除了何小萍,沒有一個人來送他。在這個時候,我為他感到很悲哀。他被下放到了基層,當了前線的士兵,在打仗的時候,他同樣毅然決然的奉獻自己的生命。戰爭結束后,他成了英雄,但少了一支胳膊。回來后,他討過老婆卻又嫌棄他跟別人跑了,最后失業成了小販。
電影的女主角——何小萍,在整部電影里她是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但她卻是最能識別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的人。所以劉峰的善良也只有她能理解。舞蹈功底很好的她,從小就很孤苦,以為來到了文工團,她就可以展示自己,得到快樂。想像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在文工團她就是她們的笑話。在劉峰下放后,她對這個集體失去了信心,也隨著劉峰來到了前線。前線的一切,都讓她觸目驚心,同時,更讓她懂得生命的寶貴。戰爭結束后,她也成了英雄,但她卻精神失常了。在文工團最后一次演出的時候,她聽到了熟悉的音樂,記憶瞬間在腦海里被喚醒,她跑出去獨自在月夜下翩翩起舞,那時的她是多么的美!電影的結局,劉峰和何小萍經歷種種之后,最后他們在烈士的墓碑那里再次相遇,小萍對劉峰表達自己的愛意,幾經輾轉最終兩人在一起了。
《芳華》描繪了文工團里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在這個充滿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團,他們經歷了成長中的愛情萌發和充滿變數的人生命運。在這個大時代的背景下,他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大相徑庭!但我想小萍和劉峰最后在他們當中雖并不是最有錢,最有權的,但他們應該是最安詳,最知足常樂的!
在這個美好的青春年華里,我們每個人都會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我希望我們能珍惜當下,抓住時光,讓自己綻放出最美的光彩。
電影芳華觀后感 篇8
心血來潮想看一部長電影,想起來以前因為時間太長而沒看完的電影《芳華》,便找來看了。
講的是以1970年至1980年為背景下,文工團中一群激進青年的故事。
從剛開始對活雷鋒的好奇,到何小萍受到排擠,再到林峰被下放,以及后來的何小萍去前線,都是讓我難以忘懷的場景。
剛開始以為何小萍會很快的融入新集體,憑她的舞蹈功底定會出類拔萃,結果沒想到因為一次軍裝事件,以及她比別人能出汗而受到排擠。
雖然不贊同何小萍不承認偷穿林丁丁軍裝的做法,但當時文工團里事事講究學雷鋒精神,不管出于自身還是集體精神,都應該給何小萍一個改過的機會,而不是從此開始針對何小萍。
何小萍受到眾人欺負,但有一個對他好的人就是劉峰,劉峰不僅對她好,他對所有人都本著學習雷鋒的精神去幫助大家,何小萍因此對劉峰生出好感。
遺憾的是,劉峰對于何小萍的舍友林丁丁,一直存在愛慕之情,甚至不惜放棄大好的前途留下來,只因為林丁丁在這里。
然而就在劉峰向林丁丁表達自己感情的時候,情緒激動而擁抱了林丁丁。
最讓我遺憾和憤怒的是,林丁丁為了不讓別人說她腐蝕活雷鋒而舉報了劉峰,因此劉峰被下放到前線,甚至生命無法得到保障。
我不知道林丁丁當時是一種什么心情,我只知道她那段時間都處在一種復雜的情感中。
穗子說,何小萍本是善良的人,所以她更能識別到別人的善良。
對于劉峰被下放,何小萍因此對文工團徹底寒了心,甚至想要放棄她之前夢寐以求的上臺機會。
由于她的不積極,文工團最終決定將她派到前線。宣布這個消息時,何小萍露出了微笑。
前線,與何小萍錯過的,是即將要護送駝隊的負責人劉峰。
后面的六分鐘,是我看到過的最真實也最殘酷的戰斗畫面。震撼人心。
同伴接連死去,生命在戰爭中顯得那么渺小和脆弱,一顆子彈足以讓一個家庭支離破碎。
傷員的車被拉回來的時候,刺鼻的味道讓何小萍瞬間嘔吐,護士長來看她的時候,她急忙解釋自己并不是嫌棄她們。
看到這里不禁涌起一陣心酸,何小萍本出身于那樣的家庭,好不容易到了新環境卻又受到排擠,現在到了這里,過去的事情影響著她,早已形成了敏感的心理。
她不知道,車上僅活著的那一個人,就是她找尋已久的劉峰。
劉峰活下來了,我想,他躺在一排同伴尸體旁時,會不會想著,就這樣死了也好,將生命奉獻給祖國,正符合他的意愿。
一場伏擊,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也奪走了劉峰的一只手臂。
一場戰爭,許多家庭失去了他們曾引以為豪的孩子,同時也讓何小萍成為了英雄。
戰爭結束后,文工團解散前最后一次的演出,觀眾大都是前線回來的英雄。
眾人看到了坐在精神科的何小萍。
何小萍本前半生都處在被人貶低的生活中,突然成了戰斗英雄,重大的轉變讓她精神出現了問題。
后來何小萍恢復正常,我認為正是這驚鴻一舞,讓她能夠想起從前,變成正常人。
多年后,昔日戰友各奔東西,沒人會想到,街邊為了一輛車而與人大打出手的,斷臂的中年男人,曾是一名多么優秀的戰斗英雄。
結局讓我感到安慰的是,劉峰最終與何小萍相依為命,把彼此當做自己唯一的親人。
他們始終是最珍惜也最理解對方善良的人。那是多么的可貴。
看完這部影片后的感受,與從前看完《駱駝祥子》那本書的感受有些相似。在充滿著變數的人生里,無論在最好的年華里是多么的激情澎湃,最后都被殘酷的社會撕扯到歸于平庸。
劉峰和祥子最大的不同就是,祥子在現實的改變下,徹底的失去了自已。而劉峰不僅沒有失去自我,甚至還保持著基本的初心。這一點從他給郝淑雯打借條就可以看出。
他說:和死去的弟兄們相比,怎么敢說自己過得不好呢。
我們最應珍惜的,是珍惜當下大好的年華,而不應該等無力改變現狀的時候,才去后悔當年沒有拼盡全力的自己。
倘若現在便隨波逐流,日后該如何與殘酷的社會對抗。
短短一生,我們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趁現在。
電影芳華觀后感 篇9
總希望用文字留下些美好珍貴的東西。探過春天的盎然,聽過夏日的蟬鳴與蛙叫,走過晚秋的楓葉林,賞過冬日里皚皚雪原中的臨寒數枝梅……閱遍春夏秋冬,到最后才發現,最美好珍貴的東西,不在于這賞心悅目的景,更在于這其中的情。我們用純潔單純的目光在腦海中定格下一幅幅畫面,在回憶里封存下我們最珍貴的青春時光。
如果說要用輕松的語氣去描述一樣東西,比起用盡詞藻去描繪一幅驚為天人的自然風光,回憶記錄那段芳華,要來得親切、真實的多,這也是我為什么想在兒,記錄下一些真實的事情的緣由。
那段芳華,是每個人所共有的一段美好時光。
或許對于不同年代的人來說,芳華,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就舉例前段時間電影《芳華》來說,在當時那個時代,除了簡單青蔥歲月中的點滴,還包含著那個時代所特有的政治色彩。文工團,醫護兵,上戰場打仗……那些歲月里,除了朋友間的嬉戲打鬧,隊友間的互幫互助,純潔而美好的革命友誼,還充斥著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個人與國難間的抉擇。然,褪去一切的紛紛爭爭,最讓人所難以釋懷的,還是芳華年代里的那一份真情。我想,這對于大多人來說,都是芳華之所以難忘的緣由。
因為在那個熱血而青春的時期,我們可以毫無顧忌的嬉笑打鬧,可以為了自己的目標拼盡全力乃至搏出最后的汗水而不后悔,可以雖敗猶榮地敞心大笑,或是在奪得桂冠后分享這屬于我們共同的喜悅。真誠、團結的心使我們連在一起,共享那一段芳華。回憶也正因為真摯而無瑕的友情,那段時光,它叫芳華。
于我,芳華是薄荷色的。
是每一個在校園里我們共賞的日出,是每一天我們共同經歷的晨練,是在天還是魚肚白,月亮還沒有落下去的時候,我們共同踩過的那條被薄霧籠罩的小道。清晨濕軟的小道,芬芳的泥味,纏繞著花香,在朦朧中蘇醒,在發梢上沾染露珠,贈與一抹好心情,沁人心脾。
于我,芳華有著火一樣的紅色。
熱血,如果要用兩個字來貼切形容這種紅色的話,是最適合不過的了。在那段芳華,一群正值十七、八歲的孩子可以為著同一份榮譽,同一個目標而緊緊抱在一起,團結成一擰繩子攻克難關。是軍訓時一起淋過的雨,是酷暑里一起打過的球賽,是跑道上一起跑圈兒的身影,是一起在泥濘路上踏過的腳印,對于十七、八歲的孩子們來說,累點,苦點,似乎并不是多大的事兒,一身熱血指引他們不懈地向下一個迎面而來的挫折前行,勇敢而無畏,永遠堅信希望在前方。不服輸,不放棄,芳華年代里我們都是打不死的“小強”。
于我,芳華還是燦黃的。
它有著農民豐收的喜悅,就像金遍野的感覺,里面夾雜著歡笑,也挾帶著風吹過雨淋過的印跡,那段日子里,我們一同經歷過挫折,也一同攜手渡過難關,熬過了被難題支配的恐懼的夜晚,一起哼怎么唱都不過時的歌謠。我們可以歡笑地談笑風生,也可以認真地討論解決棘手的任務。可以放聲地笑,肆意地鬧,在那段屬于于我們的時光里,如身處麥田,任性地隨風搖曳,散發出人生中最輝煌的香,在彼此的眼眸中留下最美好的模樣。
于我,芳華還有著許多留白。
留白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無限的可能性,是我們在做選擇的其余剩下的無數種可能,以及我們有些放棄或錯過的機會與事。這其中可能會帶給我們日后內心的悔恨,但我并不因此而排徊不定。因為我知道,留白,是注定存在的,就像中國傳統的山水畫,正是因為有了恰到其分的留白,才使畫面更具有韻味和神秘感,我堅信我的芳華也是如此,因為有了留白,才給日后的回憶添加幾分想象的念想與空間。
生命中,有段時光它叫芳華。
且讓我用最純真的目光,再一次地去懷念它,溫顧它,將它小心地在心中封存起來,收拾在拾物盒中,若干年后,花又盛開,風又拂過,鈴聲又起,我又可以驕傲地把它記起,回憶它就像哼最熟悉的弦律。
那段日子,我存在過。
那段回憶,是我們共同享有的芬芳年華。
芳華,正茂。
電影芳華觀后感 篇10
2017年的最后一天,我走進了電影院,去看了一直炒得很熱的《芳華》,這部影片講的是70年代發生在部隊文工團里的故事,對于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來說,看這部電影無不是為了重溫那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不過,對于離此年代有一定距離的我來說,我關注的并不是它像不像、是不是,而更多的是它帶給我的感受。
《芳華》是根據嚴歌苓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講述的是在那個充滿理想和激情的部隊文工團里,一群正值芳華的年輕人在愛情萌發時發生的故事,后來每個人在時代的變革中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該影片有兩處地方讓我印象深刻。第一處是何小萍"偷軍裝"。何小萍因為部隊名額的問題去文工團晚了,沒有領到軍裝。渴望穿軍裝的她悄悄地拿走了同宿舍戰友林丁丁的軍裝去照相館拍了一張照,打算把照片寄給還在勞改的親生父親,一是為了讓父親高興,二是以便父親出來后還能夠認識自己。或許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何小萍要偷偷地拿呢?找林丁丁借一下不就可以了嗎?難道真是她的人品有問題嗎?隨著劇情的一步步推進,我們會發現真正的原因,這與何小萍的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何小萍6歲的時候,父親被勞改,母親帶著她改了嫁,因為是個"拖油瓶",何小萍在家中一直得不到關愛,繼父不喜歡她,弟弟妹妹欺負她,母親也漸漸疏遠她,所以她很自卑。
然而也是因為這種自卑讓她養成了倔強的性格,她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辯解什么,更不會去求人。如果她開口向林丁丁借軍裝,必然是一種姿態的降低,這在她看來,或許和她曾經把自己弄病奢求來母親的懷抱一樣,屬于"求"來的施舍,所以她不愿意開口。盡管她的這個做法我們并不認同,但也不能說何小萍是壞人,因為我們畢竟不是她,不能真正感同身受。
我喜歡的第二處地方,是何小萍最后在草地上的那一段獨舞。何小萍在文工團一直被欺負、被排擠,只有劉峰愿意向她伸出雙手,因此,一種溫暖的情愫悄悄地在何小萍的心中生根發芽了。
劉峰是文工團里公認的好人,熱心助人,多次立功,被稱為"活雷鋒"。然而,正像電影里說的那樣,別人接受幫助,時間長了,反而覺得都是應該的。于是,大家對于劉峰的好也就沒有了那么多的感恩與感動,仿佛他就應該是這樣的。在劉峰情不自禁擁抱自己心儀已久的女孩林丁丁時,卻被誣告成了"耍流氓"。
與現在的人性相同,似乎人的潛意識里總有一種想欺負弱者的沖動,對何小萍是這樣,對劉峰也是如此,大家都懷著看熱鬧的心態看"活雷鋒"式的人物如何從天上摔到地上,所以,沒有人惋惜、沒有人站出來為他說話,甚至,他走時除了何小萍,竟沒有一個人來送他。這個時候,何小萍徹底看清楚了這里人性的冷漠和可惡,就像蕭穗子旁白中所說的"一個不被善待的人,最能珍視善良"一樣,何小萍不受重視,得不到愛,所以她更知道這些的可貴。因此,她不愿與這些人在一起,不愿與他們同流合污。當政委宣布讓她去醫療隊時,她笑了,那是發自內心的笑,這正是她希望的。
在醫療隊,何小萍目睹了戰爭的殘酷,之后精神崩潰了。然而,文工團解散前最后的演出喚醒了她的意識,她一個人推開門走了出去,在草地上跳了一段獨舞《沂蒙頌》,精彩至極。我喜歡馮導對這一場景的設置,沒有讓何小萍走上舞臺,而是去了空曠無人的草地。在舞臺上表演不過是取悅別人,這本來就不是何小萍想要的。終于,在草地上,她做了一回真正的自己,一個完全為了自己的自己……
當繁華落盡、洗凈鉛華,劉峰和何小萍這兩個"可憐人"走到了一起。蕭穗子說,在別人的臉上看到的都是歲月的滄桑,他們只有坦然和平靜。這何嘗不是一種生活的境界呢?能夠看開了、放下了、原諒了,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誰的青春不芳華,誰的芳華不青春?
即使有汗水、有淚水,當一切過去,我們再回頭看時,是否還能夠對生活說一句"謝謝"!
電影芳華觀后感 篇11
很奇怪,對于這部很多人都說哭得稀里嘩啦的電影,我竟然沒有掉一滴眼淚,我低頭檢討,是不是我老了,不容易動感情了?后來一想,不對呀,前幾天看樣板戲《紅燈記》的《痛說革命家史》時,我還陪著李奶奶哭了一場呢。還有,同樣是嚴歌苓的小說改編的電影,看《歸來》的時候,我也哭濕了一包紙巾啊。想完這些,我得出一個堅定地結論,那就是這部電影確實沒有打動我。
鑒于這部電影馬上就要公映,我也不怕你們罵我劇透了,就在這里先介紹一下劇情吧。故事始于1975年初春,文工團戰士劉峰,去北京開學雷鋒標兵會議回來,帶回了一個女戰士,名叫何小萍。何小萍的親生父親在勞動改造,她自小生長在繼父家里,受盡委屈,到了文工團以后,依然不被戰友們待見。劉峰是一個比雷鋒還雷鋒的人物,身上沒有一絲缺點。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好人,因為發自內心地喜歡團里的歌唱演員林丁丁,情不自禁地擁抱了她,而被下放到伐木連。一直暗戀劉峰的何小萍,因為劉峰被處理而心懷不滿,在演出時裝病,被調到衛生隊。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劉峰為救戰友失去了右臂,何小萍為掩護傷員成為英雄。何小萍被突如其來的榮譽打暈,精神失常。電影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結尾,病愈的何小萍對劉峰說,你可以抱抱我嗎?劉峰毫不猶豫地攬過了她。
也不能說這部電影完全沒有打動我,有兩個地方我還是動了感情的。第一處,是何小萍讀他父親留給她的遺書的時候,那種父親對女兒的愛和無奈,還有何小萍內心的孤獨,讓心頭一熱。第二處,是精神失常的何小萍,看著昔日文工團的戰友們,在臺上表演舞蹈《沂蒙頌》,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走出禮堂,在外面的空地上獨自跳起舞來。不甚明朗的燈光下,穿著病號服的何小萍翩翩起舞,那感覺,真的很凄美。
多年前讀過馮小剛的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其中曾經提到他的文工團情結,女兵情結:“她的長相我已經記不清了。印象最深的是她的脖子十分的光潔。因為是在8月里,天很熱,她沒有穿白襯衫,空堂穿著的確良夏裝,光潔的頸部優美地立在軍裝的小翻領中,使脖子看上去更白,領章看上去更紅。女兵這種穿軍裝的方式在夏天里很普遍。洗完澡,披著濕漉漉的頭發,光著脖子空堂穿上軍裝,把軍帽塞進軍挎包里走出軍營。嚴格地說,這種著裝方式是不符合條例的,但看上去卻是楚楚動人。現在只要是提到性感這個詞,我首先想到的畫面就是以上的描述。直到今天我都想為這樣一個細節拍一部電影,抒發多年來埋藏在內心深處的女兵情結。”電影《芳華》,讓馮小剛了結了自己的心愿,他把他心目中的“性感”詮釋得淋漓盡致。穿著綠軍裝的,擁有天鵝一樣優美脖頸的女兵們,跳著優美的芭蕾舞,很是賞心悅目。
然而,他了結的終歸是他自己的心愿,對我這個旁觀者來說,那些畫面只能說的確很美,但很遙遠,沒有帶給我感同身受的代入感。自始至終,我都是一個局外人,自始至終,我都清清楚楚地知道,我是在看電影,在看別人講故事。看張藝謀導演的《歸來》時,就不是這樣的感覺,馮婉喻、陸焉識,雖然也是那個時代電影中的人物,但他們的感情糾葛,讓我覺得撕心裂肺。我會在心里不斷地問自己:假如我是馮婉喻,我會怎樣?假如我是陸焉識,我又會怎樣。看《芳華》時,就不是這樣,我的內心很麻木,沒有被觸動到。還有那段戰爭戲,也覺得很假。與之前馮小剛拍的《集結號》沒有可比之處。給我的感覺,就是為了電影故事的需要,而設置了這樣一段戰爭戲。雖然也很慘烈,卻不驚心動魄。
改變劉峰命運的那場“觸摸事件”倒是值得一提。我也很理解林丁丁對劉峰的感受。一個身上毫無缺點的活雷鋒,一個神一樣存在的人物,突然對自己表白,并且說出自己一點也不高尚,心里也有很多齷齪的想法,那種神像突然崩塌的感覺,足以讓一個少女目瞪口呆反應過激。就像直到現如今,有人爆料偉人的私生活如何如何,還是有很多人無法接受,是一樣的道理。神,怎么可以走下神壇等同與凡人呢?
我明白,哭得稀里嘩啦的人,自有哭的道理。而我沒有哭,是因為這部電影的確沒有觸動到我的淚點。聽說,嚴歌苓的原著,比電影表現的要復雜得多,我想,我還是去買本書看看吧。
《芳華》里的青春很精彩也很曲折,然而我只是一個過路者,我從他們的青春旁默默走過。
電影芳華觀后感 篇12
我們需要被認可嗎?
有段時間沒去北大看電影了,盡管離的很近。看到第一次通知要播放《芳華》這部影片的時候我就想去看,后來還是被工作打消了,就沒去成,有點小小的后悔。這不,因加場,第二次播放信息推出來的時候,我還是猶豫了一下,結果,沒兩分鐘,票就要售罄,還好,最后總算是買了一張。
這部電影看下來,眼前猶如一面鏡子,能看得見我過往的影子,不是一處,是整部都是。
雖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但誰沒有芳華過?文工團是一個集體,也是一個小社會的縮影,那我們的高中,我們的大學不也是個集體,也是個小社會嘛,還有我們畢業后把青春奉獻給那個讓我們成長的公司,熒屏里的一幕幕,不都是我們過往的再現嗎?你可能會說《芳華》的年代離我們遠,遠嗎?根本不遠。
我們生活的現在,都是過去一幕幕的重現,甚至是輪回,只是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物不同而已。
“他們需要被認可”是這部影片讓我感受到的最為有力的吶喊,是內心的吶喊,無聲勝有聲,勝過舞臺上她們那肢體語言及表情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力量。
何小萍是文工團后來加入的戰友,但她沒有被得到認可。而她的舞蹈功底那可是在報道的當天就向所有人展示過的,可她后來主要做的卻是后勤保障方面的事兒。
劉峰呢,這個老好人,活雷鋒,在一次和隊友“簡單擁抱”真情流露后,卻被訂上“作風”的問題就這樣被下放到邊境了。昔日的所有功德,一下子就這樣煙消云散了。
就是到了影片結尾,劉峰下海,被城管欺負,昔日的紅軍大英雄,老戰士,不也是被現代人按到在地,乖乖適應“現代社會”嘛,又能怎樣?他不給社會添麻煩,可社會怎能繞過他?他更沒有受到認可,歷史的車輪已把他的過去碾的粉碎,不留一絲痕跡。
劉峰和何小萍,其實都是那種一心只想做好自己的人。他們需要被認可,他們沒有任何奢望,沒有任何野心,極其簡單的人,革命的一顆螺絲釘,哪里需要,讓去哪里去哪里。
說到需要認可,影片中典型的一幕,何小萍在一次慰問演出時,隊長找她臨時替補上臺,讓她演A角,但她裝病不想上臺。被政委知情后,政委的做法卻不是打擊,不是當場揭穿,而是給她鼓勵,給她機會,讓她感受到她是一名真正的戰士!
事實證明,何小萍的幸福是極其容易被滿足的,就是政委的幾句話,她不是感受到滿滿的責任感,滿滿的力量了嘛,賣力的演好是自然而然了。
再說說,她從越戰前線幾天幾夜沒合眼,盡職盡責,救下了那么多的戰友。后來戰爭結束被稱為大英雄,突如其來的榮譽她就受不了了,精神就這樣受到了刺激。她默默無聞的做好自己的事兒,一直沒有受到過認可,這突如其來的這個大認可,她哪能接受得了?
這和林峰平時一貫的老好人一般,對誰都好,一直沒有動過情,突然動起情來,誰能接受?其實他愛的比誰都真,比誰都深,可被愛的那個人往往感受不到,甚至不以為然。
其實他們倆這樣的人往往是在關鍵時期能幫助我們的人,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在我們落魄的時候,在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就是我們當初如何的看不起她,嫌棄這嫌棄那的,最后他們也不會離我們遠去,在有需要的時候袖手旁觀。就如《紅樓夢》里解救巧兒的卻是被人嫌棄被人捉弄的劉姥姥一樣。
《芳華》我認為是一部記錄片,記錄了那個年代我們的故事,那個時代的變遷,那個時代我們真實的自己。
一幕幕細節記錄的如此真實,無不讓人感慨萬千。何小萍沒能見上她的父親,直到她的爸爸去世;當偉人相距離開我們,她們那緬懷的歌聲又怎會動情?改革開放一心向“錢”看的調侃,海口、三亞地產的狂熱……
歷史的車輪總歸向前,當1978年改革開放的大幕打開時,一個嶄新的時代就開啟了,過去的芳華已完成她的政治使命,新的自我必將再重生。
他們需要被認可嗎?影片的最后,劉峰摟著何小萍,何小萍依偎在劉峰的肩膀上,多么簡單的幸福畫面,對他們來說,只想過好自己的生活,簡簡單單、平平安安。
時代變換,芳華已逝,但天長地久不變的是情誼。何為貴?那戰友情,那同學情,那師生情,那朋友情,那身邊曾經出現過的所有人,都是要我們應該尊重的,值得珍惜的。
【電影芳華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芳華》的觀后感12-23
電影芳華觀后感12-23
電影《芳華》觀后感800字09-22
中學生《芳華》電影觀后感04-11
電影芳華觀后感600字01-05
觀電影芳華有感06-18
《芳華》觀后感06-24
芳華的觀后感12-23
觀看《芳華》觀后感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