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安娜卡列尼娜的觀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根據列夫·托爾斯泰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影片主要由凱拉·奈特莉和裘德·洛等出演,小編整理了一些關于這部電影的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
01
影片開頭是一幕幕的劇場形式,安娜哥哥的不忠,安娜去莫斯科看望嫂子道麗,安娜問:結婚九年還有孩子,還比不上婚外情。火車上遇到的夫人說:愛了再后悔總比不敢做強。
火車到站后,夫的兒子來接她,她遇見了改變她一生的男人:帥氣騎兵團軍官佛倫斯基(裘德洛飾)夫人評價安娜:迷人。
第一面:佛倫斯基看到的是溫柔活潑的的安娜,安娜看到的是紳士慷慨的佛倫斯基。
第二面:佛倫斯基來看吉寧,樓上的安娜與佛倫斯基對視,安娜匆匆走開。
第三面:舞會上:安娜與佛倫斯基的舞蹈真的太美了!佛倫斯基邀請安娜,這也是佛倫斯基來舞會的唯一目的。
安娜美麗善良,佛倫斯基愛上她,為了她愿意放棄晉升的機會,不顧母親反對。
安娜最初拒絕佛倫斯基,因為她有家庭(即使是無愛婚姻)她有孩子,還有吉寧喜歡佛倫斯基。最初的安娜是善良的。
佛倫斯基是完美的,是那個時候上流社會女人的男神,那個時代上流社會許多婚姻都是政治犧牲品,所以許多女人有情夫,男人有情婦。但是為什么安娜就被別人指指點點呢?因為安娜和佛倫斯基擁有的不只是男女關系,更有其他女夫人得不到的東西—愛情,所以安娜被人指點議論。
但是佛倫斯基提出娶安娜的時候,安娜卻不離婚,這又是為什么?
不是孩子的原因,如果為了孩子,安娜一開始就會拒絕佛倫斯基;不是怕被指點,擁有佛倫斯基她不在乎這一切;不是因為離婚分不到財產,佛倫斯基有雄厚的資產。
其實整部小說不是安娜在探尋愛情之路,而是列夫托爾斯泰在尋找無愛婚姻里的女性的'出路。安娜不離婚,是佛倫斯基十年后也許會是另一個卡列寧。
佛倫斯基現在看中安娜的美貌,可當安娜老去,他也許會再找第二個安娜,安娜就是重蹈現在的婚姻的覆轍。所以安娜不離婚。
結局是安娜自殺,是托爾斯泰也找不到安娜的出路吧,除了自殺那個時代的女性也找不到無愛婚姻里的出口。
02
電影的劇情以安娜與渥倫斯基的命運糾葛為明線,以康斯坦丁與凱蒂的感情發展為暗線展開,最后為我們分別敘述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愛情結局。前者的愛情走向極端的毀滅,后者走向永恒的田園式的幸福。以傳統東方道德視角來看或許會單純認為前者是背離道德的墮落愛情的報應,后者則是淳樸愛情的善果。但置于沙皇俄國那段新舊交替緊張惶恐的歷史背景中,或許托爾斯泰正是通過塑造這個為愛沉淪,為愛反叛,為愛瘋狂,為愛毀滅的安娜·卡列尼娜來歌頌傳統壓抑社會中躁動叛逆的靈魂。安娜·卡列尼娜無疑是一場盛大的悲劇,因她驚心動魄的美,不羈的靈魂,狂烈的心,瘋狂的愛,最后卻只毀滅了她自己。托爾斯泰精心安排了她的死法,影片開頭碾死工人的列車便是她陷入愛情的地方,愛情在哪里開始,生命就在哪里結束。在那浮動于安娜死去面龐的火車光影下,影片達到高潮的尾聲而又歸于一種柔和的平靜。在絕美的華爾茲中讓人感受到這場盛大無比的悲劇的美與魅力。
偶然聽見有人批判電影里面人物沖動而不理性的愛情。我想,或許現實中的我們往往歌頌理性,但在偉大的著作中,正是這些極端暴烈、酣暢淋漓的人物命運才會觸動到我們沉睡著的渴望的心,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永遠離不開詩歌,小說,電影等偉大藝術的原因。
12年版的這部電影評價并不可觀。可能因為沒讀過原著,大體而言,我對這部電影恰到好處響起的華爾茲,頻繁而富有節奏性的舞臺劇形式的場景轉換,人物精致的妝容服飾,夸張而極具藝術感的動作表情,乃至沙皇貴族奢靡生活的生動再現,都甚為滿意。
03
看到最后一幕ANNA跳下火車的一瞬間,仿佛讓我想起也許曾經看過這部電影,但是有些過往的確需要新的記憶去迭代。
而這一幕,也讓我突然挺直身軀,忍不住唏噓一句“啊?!”盡管大家評價這是一部不怎樣的電影,但是我依舊被這一幕震撼了,一位勇敢想追求自由的女性,卻依舊沒有承受住來自社會、來自大眾的眼光。不過顯然劇中某些劇情Anna有些太過于強勢,面對表現深情大度的Karenina,她依舊選擇了放任自我。如果她是單純的情感追逐,一切任性都是可以原諒的,但是她卻傷害了另外一個人的感情。
所以片中后對Alexei的猜疑、她自己的崩潰,也算是一定程度的自作自受,卻也是現實中很多女性在感情中的寫實,大多時候,不管因為什么原因,女性大多沒辦法避開是弱勢群體之一。
邊看邊嘗試去搜索片頭的舞種,若即若離的華爾茲,無疑散發出無限悸動。
也許我更應該去讀讀原著,一部來自電影的啟發。
【安娜卡列尼娜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安娜卡列尼娜觀后感07-14
安娜卡列尼娜觀后感精選07-09
安娜卡列尼娜的觀后感范文09-08
《安娜·卡列尼娜》學習筆記精選09-04
《安娜卡列尼娜》高中觀后感10-10
安娜卡列尼娜觀后感作文范文09-24
《安娜·卡列尼娜》觀后感400字09-22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10-22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