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禁閉島》觀后感(精選9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禁閉島》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禁閉島》觀后感 篇1
就《禁閉島》故事本身的懸念來說,并不是特別的強,但是,影片在謎底揭開之前鋪設的那些精巧的.細節卻值得我們玩味。整部影片仿佛就是一座精心堆砌好的沙雕城堡一般,精巧而又充滿韻味。
對于觀眾來說,在觀看懸疑影片的同時尋找著可以揭示謎底的細節,并一同參與著解謎,這過程本身便是一種快樂。下面,我就把我尋找到的一些可以揭示萊昂納多身份的有趣的細節和各位分享一下。第一次鋪墊萊迪斯對水的敏感。關于妻子閃回,鏡頭很快又切換到了水上,高度緊張的持槍警衛查克,也就是西恩醫生,拔槍的動作很不專業,預示著他的身份有疑點。
《禁閉島》觀后感 篇2
本周在周四下午的消費心理學課程上觀看了影片《禁閉島》。觀看電影的起初并不能理解講述精神病人的故事與“消費”有什么關系,但是再反復的觀看后才漸漸理解在講述查克的故事的過程中,用了許多心理學的原理。
在心理醫生告訴查克他才是真正的雷迪斯的時候,他說查克想象出的所有的人物的名字都是同樣字母的不同組合,用的就是弗洛伊德對夢的解析中用到對近似讀音和字母順序形成聯系的方法。
同樣的,在消費心理學中可以用類似的方式,比如廣告中不斷用產品名稱和適用產品的場景等相關單詞不斷用同樣的'字符進行顛來倒去的重復,給消費者實際造成不斷強化的刺激。造成甚至日常生活的場景中,只要聽見或看見廣告詞中的任意一個字符就能夠聯想到該產品的印象,并進行消費。這種利用消費者潛意識達到目的的同時有著一個好處,消費者會認為有著極大的自主決定消費的能力,并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實際是按照商家設計的方式進行消費。
人的潛意識是一個完全唯心的世界,因為在意識中很難像跳出意識的維度去真正分辨意識的范疇,就像在夢里很難發現自己在做夢那樣。商家可以很容易的利用消費者的潛意識,來實現刺激消費者消費的目的。
《禁閉島》觀后感 篇3
今晚看了《禁閉島》,那種局中局的感覺讓我頗有深思啊,什么是事實,什么又是真相,在禁閉島那里是模糊的,又是融合的黑暗。看著主角泰迪的糾結,以及他的無處可躲,我在頻幕之外感到焦急,一步步的逼近真想,又或者是一步步的把自己逼向死亡,正如他最后說的一句話:“在這里我想到一個問題,我是像怪物一樣活著,還 是像好人一樣死去?”
恩,從前看到后,發現人性的丑陋和社會的動蕩,以及人類的貪婪,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在這個問題上無法去糾結…看到泰迪的幻想,我分不清了什么是現實,就好像單單一個幻想中的人,可以有那么多的思想,又是那么鮮活,就像是還 活著似的,這不單單是精神上的錯亂,這何嘗不是內心的呼喚呢?在一次次夢中,一次次的相遇中,最終分不清前路到底在何方,想著自己搭檔,而是卻不知自己從來沒有所謂的搭檔,那一聲聲的boss在耳邊嘲諷著,似乎是說自己無法擺脫受擺一布的結局!
或許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些精神病人離我們太遠,又或者說那些那病人做生物實驗是存在的,就好像是我們一直在回避著社會的一陰一暗面,可是我們在正視它的時候,何嘗不會失望呢?影片中的泰迪追求著真想,卻在一步步地邁向死亡,如果在最后,他選擇了另一種結局是不是可以活得更久一點呢,但是這又是不確定的,所以影片看不到明確的結尾,只是在猜測中相信泰迪會有更好的選擇,即使心中知道,他會被帶到燈塔中被做實驗,開顱做一個怪物!這也僅僅是我的猜測,似乎這樣的結尾是悲劇的,但是卻是現實的,在那么樣的強大組織面前,個人的力量總是渺小的,我們不能期待奇跡的發生,因為即使是邪不勝正,少數服從多數的定理也是不可違背的`…
或許《禁閉島》會有第二部,但是我不想去考慮那樣的結局,因為那樣的結局是虛偽,是為了大眾的英雄主義而改編的,這樣的結局是虛偽而更加遺憾的!所以看到泰迪跟著他們走的時候,自己已經將他當成另一個試驗品了,這樣的結局難道不是最真實的嗎…
《禁閉島》觀后感 篇4
故事以一個精神病院“禁閉島”為背景,色調灰暗,連綿的高墻,重復的浪潮聲,無異渲染了一個壓抑緊張的氣氛,直到最后真相揭曉才出現和沐的暖陽,有撥云見日之感。
壹
禁閉島看似描述了一個FBI探員前往“禁閉島”精神病院調查病人失蹤問題,實則峰回路轉,全片是一個完整的'精神治療過程,為了讓逃避現實的萊蒂斯回想并承認面對妻子溺亡孩子,自己開槍殺死妻子、縱火燒房子的經歷。片中院長通過精神分析治療法,模擬患者萊蒂斯幻想的場景,讓他自己逐步發現不合邏輯的地方,一步步深入自己的記憶,來試圖達到患者主觀上對真相真正的認同。結果正如院長所希望的,盡管費時費力,萊蒂斯的確獲得清醒,并對醫生十分感激。從中可以體會到,人的主觀意識是可以通過環境等外在因素所引導改變的。感知可以影響誘導主觀意識。
貳
聯想到現實生活,我認為該片中的心理學知識可以運用到商家的營銷手段中。商家可以通過模擬場景的方式,讓消費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在主觀上聯想到自己需要這件商品。如服裝店換季時,店內往往放上當季的裝飾,到了節假日也通過環境營造氛圍,圣誕節時的圣誕樹,彩燈、音樂等等,讓消費者感知到商品的必要性,主觀上擁有購買意識,從而拉動消費,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禁閉島》觀后感 篇5
昨天閑來無事,隨手翻出一部電影——《禁閉島》。看了看封面,是萊昂納多主演的,于是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這是一部懸疑片,劇情也是一波三折。
剛開始,聯邦探員泰德和搭檔進入禁閉島,明面上調查一個失蹤的女犯人,暗中也在調查殺害自己妻子的兇手。調查過程中,泰德發現精神病院里除了66名有檔案的精神病罪犯外,還有一名編號67的人存在,但精神病院里的人都矢口否認。
隨著調查的深入,泰德懷疑精神病院其實是政府的秘密實驗所。然后在一個山洞里找到了失蹤的女犯人。女犯人告訴泰德,她本來是這里的精神病醫生,政府在這里進行慘無人道的活體實驗,她無法接受事實,被其他人設計陷害,被當作“精神病人”看押起來,她才設計逃跑的。并且女犯人告訴泰德,他們就在燈塔里進行實驗。
最終,泰德進入了燈塔,但里面什么也沒有,只有島上的主管醫生在那里等著。主管醫生告訴了泰德真相:原來泰德就是那個編號67的病人,而殺害他妻子的兇手也是他自己,只是他接受不了,才在潛意識里編造出自己是聯邦探員的身份。
看到這里,本以為泰德是好人的我吃了一驚。難道泰德是壞人嗎?我繼續往下看。
泰德不相信自己是精神病,不斷辯解著,但在醫生的一個個證據下,泰德的辯解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醫生告訴泰德,如果他不接受自己是精神病的事實,他們只能對泰德實行手術,切除泰德的前腦葉白質——足以將泰德變成一個聽話的傻子。
我不禁為泰德擔憂起來,因為這些證據可能都是醫生編造的,他們只是想害泰德而已,如果泰德承認了,那么這個實驗所仍會存在。
最終,泰德承認了他自己是一個精神病人。他的前腦葉白質也不必被切除了。
第二天,泰德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依然認為他是個聯邦探員。醫生們走了過來,泰德跟著他們走了。主治醫生有些悲哀地看著泰德,泰德也回頭看了一眼主治醫生。到這里影片就結束了。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開放性的結局。既沒有點明泰德是一個被陷害的聯邦探員,也沒有明確說出泰德是一個精神病人。但我認為,最有可能的就是泰德是一個精神病人。他因為接受不了妻子的死,故意治療發生倒退,從而接受手術,這樣就不必受精神的'折磨。這也很好地解釋了影片最后泰德自愿跟著醫生走,并且回頭看了一眼主治醫生的原因。
可以看出,泰德內心希望與其恢復一個殘暴兇手的身份活著,還不如作為一個正義之人死去。于是他主動以聯邦探員的身份接受手術(接受手術后與死了無異)。
而關于主治醫生,他堅持了多年的療法將會在他的有生之年也無法在這家精神病院推進,這無疑也是一個巨大的遺憾和打擊。
回顧全片,我覺得更應該對主治醫生這樣的先驅肅然起敬,他堅持人道,盡自己最大力量治好病人,無疑是值得敬佩的。
這部影片毫無疑問是一個悲劇。在我看來,悲劇的根源就是無法遺忘和逃避。如果泰德可以遺忘或者逃避掉自己的那段記憶,也就不會有如此悲傷的結局。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有許許多多不好的記憶,它們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大大小小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學會遺忘,學會逃避。如果事事都扛在自己的身上,最終只會像泰德一樣,成為悲劇。
《禁閉島》觀后感 篇6
什么世界是真實的?活在怎樣的世界是幸福的?是像一個好人一樣的死去?還是像一個怪物一樣的活著?是該呆在真實世界的C區監獄,還是走向彼岸世界的孤獨燈塔?有答案么?沒有么,究竟我們的人生是在那個世界當中?究竟我們會做出怎樣的選取?選取的權利是我們還是人生?
當看到泰迪被醫生揭開真相時的表情,我震驚了,心被緊緊的揪住,仿佛有什么東西在擠壓著。擠壓出心里最后的一點點東西。萊昂納多的眼神告訴我:他的世界崩塌了,一個他辛辛苦苦營造出來的世界。多么熟悉的眼神,多么熟悉的情緒。曾幾何時,我所營造出來的世界不是也和他一樣的瞬然間崩塌。
當泰迪帶著茫然無助的眼神說出:我就是萊迪斯。這種情緒,這種自己對自己說的語言,像什么?像不像自己每一天醒來對著鏡子要告訴自己:我自己是誰,這天是新的一天。做一個怎樣的自己?
當泰迪走向那個燈塔的時候,心中五味陳雜,是同情?是解脫?是羨慕?是遺憾?還是有著些許的小小感傷?泰迪釋然了,理解了,走向了現實世界中的最后一站,那個聳立在海角的燈塔。真的釋然了么?真的理解了么?是理解了現實中的自己,還是為了自己所營造的世界而義無反顧的拋棄現實呢?這個問題,我們都無法回答?也許只有泰迪自己心里明白。
現實的世界很真實。電影里面的現實世界是一座精神病醫院。現實中呢?現實中是什么?就應是和諧平靜的花園吧?也就應是催人奮進的畫卷吧?還就應是真誠貼心的國度吧?更就應是正常人的天堂吧?沒有麻木,沒有冷漠,沒有胡言亂語,更沒有欺騙,也更沒有虛情假意和逢場作戲。多么完美的世界,不是嗎?電影里面的每一個病人在現實世界的精神病院每一天做著同樣的治療,每一天吃著同樣的藥品,應對著同樣的人,做著同樣的事情。不是很好嗎?不是正和我們現實中的每一天過的`是如此的相像嗎?
營造的世界很虛幻。泰迪的營造世界里自己是一個檢察官,妻子因為一次大火失去了生命,自己每一天活在失去妻子的傷痛之中,到禁閉島是為了找到造成妻子死亡的元兇:萊迪斯。充滿著對自己妻子的無限眷戀與愛意,充滿了對自己的搭檔查克的信任和依靠。多么簡單的世界!正如現實中的我們,每一天夜晚的時候,一個人坐在床沿,享受著自己的每一分時光,回味著自己的每一件心事,看見記憶中的笑臉在朝自己微笑,聽見記憶中的人對著自己喃喃耳語。不是很簡單嗎?
虛幻的終歸是虛幻的!現實的畢竟是現實的!但不知為什么現實總是那么殘忍,那么傷人。在想,要是泰迪不明白現實,而是一向活在他自己營造出的小小世界,那么他雖然是個病人,但是起碼他會幸福,他會依然相信他深愛著自己的妻子,他會依然在尋找著殺死妻子的兇手,心中有著夢想,有著期望。也許這樣的他會看起來比任何人都正常。()同樣,我們也是如此,如果沒有現實,能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沒有了那些欺騙,虛偽,離去,背叛,每一天都能夠在夢中堅守者自己的小小理想,做著有些看起來不且實際的夢,看著記憶和夢中人的笑顏,聽著他們在自己耳邊輕聲低語,這又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呢。但是為什么現實總是要讓我們一次次的應對,一次次的想去逃避,而又一次次的告訴自己自己是誰。一次次的滿身傷痕的去應對。
泰迪最后仿佛大徹大悟一般的說出:是像一個好人一樣的死去,還是像一個怪物一樣的活著,然后毅然決然的走向了燈塔。一個介乎于現實世界和營造世界邊緣的東西,進去之后的結果沒有人明白。也沒有人明白泰迪以后究竟是像一個好人一樣的死去,還是像一個怪物一樣的活著?但是我明白,進入燈塔之后,現實中就再也沒有泰迪這個人了,只會有一個沒有記憶的行尸走肉,但這對于泰迪來說未嘗不是一種解脫,畢竟現實世界是如此的殘酷。但是隨之而來的呢,是不是也是泰迪營造世界的崩塌。會不會連他自己心中的那一點小小的避風港灣都會隨之而消失?看到那里突然有一種很想流淚的沖動,替泰迪,也替自己。不是嗎?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屬于我們自己的營造世界,但是生活呢?生活正在把我們從這個世界中一點一點的抽離,讓我們更加融入現實世界當中,讓我們看起來越來越像一個“正常人”
電影結束,久久不能平靜。心中所想的點點滴滴映入腦海,我們的燈塔在哪里?能夠讓我們完全忘記現實的燈塔又在哪里?我們究竟是就應像一個好人一樣的死去?還是就應像一個怪物一樣的活著?而究竟什么是好人?什么又是怪物?是麻木的好人?還是有思想的怪物?我迷茫了。真想能找到一個那樣的燈塔,讓我能夠永遠的去解脫。但是當燈塔出現的時候我真的能夠放下一切,像泰迪那樣義無反顧的走進去嗎?
想著想著,我麻木了,疲倦了,眼神也漸漸的模糊了。門口傳來領導的聲音,又要工作了。又一次把我拉回現實世界當中。突然覺得領導長得和電影里面的醫生真的好像,像的讓我分不清他們誰是誰。打開屏幕,茫然的對著閃爍的顯示器,突然,我看見記憶中的人對我在微笑。
《禁閉島》觀后感 篇7
個人表示看過的懸疑片不多,覺得拍的最好的就是這個《禁閉島》了。真的做到了看到結尾才恍然大悟的地步,一直被騙了2個多小時,最后面以為自己知道真相了卻又被告知自己錯了。這種快感加上導演膾炙人口的拍攝手法再加上萊昂納多的剽悍演技,不得不讓人拍案叫絕。萊昂納多我是從《盜夢空間》開始認識,之后又看了他的《泰坦尼克號》《羅密歐與朱麗葉(后現代激情版)》還有這部《禁閉島》個個都是大片。這部片子找他演主角我表示觀眾享福了。至于著名導演“馬丁斯科西斯”嘛,我看過的為數不多,只有《好家伙》《出租車司機》《憤怒的公牛》《禁閉島》這幾部。這兩大實力派明星陣容上陣,在爛的片子也有的看,更何況是這么一部近乎完美的懸疑大片。要說懸疑片雖然我沒有看過很多,但是我還是覺得這是為數不多的好的懸疑片。至少在《電鋸驚魂》系列《非常嫌疑犯》《記憶碎片》《致命ID》《楚門的世界》《西北偏北》這些公認優秀的懸疑片中,個人認為,是高于它們的。
至于劇情方面是無懈可擊的,但是有一點我覺得頗為不理解,主角和那個所謂的“搭檔”在那個小房子里避風的時候,男主角說他調查灰木崖很久了,那個所謂的“搭檔”的任務就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好了,只要最后讓男主角了解到自己是個徹底的瘋子就好了,為神魔還要說什么“有可能是你在調查他們的時候,他們也在調查你,現在你落網了,被他們捉到了。”這些話呢?這不是誤導主角更加發瘋嗎?不過雖然這一點我沒有想通,但是還是不會影響到我對影片的高度評價。更加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數影片最后的`結尾,我還以為電影結尾不是“男主角又再次忘記了事實,開始了幻想,然后被迫做手術。”就是“當男主角認同自己原先的想法是錯的,這一切都是假的后,監獄長有暗暗自己自己成功的將一個明白人騙成了一個真正的瘋子。”沒想到,沒有再次的重復,也沒有再次的事實顛倒,而是一切都明白了,但是主角為了自己不再糊涂,不再發瘋。便裝自己瘋了,故意讓工作人員切除他的腦記憶。這個結局真的是我沒有想到的。所以給我印象深刻,比較反常,特立獨行。
總之故事什么的我就不說了,大家自己去看吧,我只用“超爽”來形容它。
《禁閉島》觀后感 篇8
作為一個懸疑片,當然懸疑是很重要的。但是這部電影太懸疑了,以至于我第一遍都沒看懂。大家的意見也和我一樣,對結局很在意,一種是說主角瘋了,另一種說沒瘋。
但是,如果看電影的人能想清楚幾個問題,結局其實就很明朗了。
第一:《禁閉島》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
第二:泰德口中的“實驗”到底是什么?腦蛋白切除術,到底是什么東西?
先來解釋第二個問題。“腦蛋白切除術”,是一位葡萄牙醫生的醫學成果,以前獲得1949年的諾貝爾獎。這個手術是透過開顱,用酒精殺死一塊腦神經,來讓精神病人精神麻木,從而變得聽話。請注意,這個手術是在1949年就獲得了諾貝爾獎,而這部電影里故事的時間為何發生在1954年?因為在那段時間,腦蛋白切除術是醫學界公認的,科學的,先進的治療精神病人的方法。
明白了這點,其實結局就很好解釋了。很遺憾,泰德的確是個精神病人。泰德口中的“實驗”,就是先把人變瘋,然后再用“腦蛋白切除術”來實驗能否把瘋子治好。但是他所想像的“島上的人依靠對精神病人進行不斷的實驗來獲取經驗,對人類大腦進行控制”是不存在的。腦蛋白切除術在當時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已經得到了醫學界的認可,但是就是一個手術,根本不需要再進行什么實驗。這個島上的醫院,正是在用這個手術來對精神病人進行治療。
電影里我們看到的就是島上所有的人,在為泰德盡所有的努力。除了“海外委員會”的人之外,醫生們反對用腦蛋白切除術來治療病人,他們期望能用正常手段來使病人康復。我相信所有覺得結局有疑慮的人,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翻譯的問題。這部懸疑片里,每一句臺詞都有含義,如果不對照著英文看第二遍,的確有點迷糊,下面我把一些能夠證實泰德是個精神病人的場景復原:
場景一:影片開頭,船上,泰德暈船
這艘船上布滿了手銬,很顯然這艘船就是島上用來運載精神病人的船,根本不是泰德從波士頓自己搭乘來的船。這艘船是專門為主角扮演準備的,乘客只有泰德和查克。
場景二:影片中間,C病房,喬治諾伊斯
“你要做的一切,你的一切計劃,只是個游戲。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你準備的,你不是在調查,你只但是是迷宮里的一只小老鼠。”
“你想揭開真相,那么你務必讓她(你妻子)走。”
“如果你沒法忘記她(你妻子),那么你永遠無法離開這座島。”
“他(萊蒂斯)不在這個病房了,他被移送,出去了。如果他不在A病房,那只能在那里(燈塔)了。”
在C病房,喬治諾伊斯在黑暗中一向在呼喚“萊蒂斯”,實際上就是在叫泰德。對話期間,他一向在提示泰德,這一切只是主角扮演,大家都在陪你玩,如果你想離開這個島,證明你好起來了,就得忘記你此刻的身份。你忘不了你此刻的記憶,你就離不開島。
最后,諾伊斯只好說,萊蒂斯不在這個病房了。其實是在暗指泰德自己,他已經被轉移走了,但是以他此刻的狀態,看來最終也只能被送到燈塔去進行腦蛋白切除術。
場景三:從C病房出來,懸崖
查克:“在他(萊蒂斯)的檔案中,沒有會議記錄,沒有照片,很奇怪。”
查克是在提醒泰德,萊蒂斯的身份是空的,沒有這個人,實際上是想讓他發現,他自己就是萊蒂斯。
“你覺得波特蘭的空氣怎樣樣?”
“我來自西雅圖。”
關于波特蘭和西雅圖的問題,泰德不止問了查克一遍。因為泰德之前的記憶就是空白的',他記不住別人說過的話,也記不住自己的身份。
場景四:影片最后,醫生與泰德的對話
醫生:“我試著做一些人們甚至是你也不理解的事情,不努力一下我是不會放下的。”此時,旁邊的精神病人都指著泰德在笑,是因為大伙都明白他在主角扮演,覺得好笑。而醫生的這句話,不到最后誰也無法理解是什么意思。醫生是想透過自己的努力讓泰德好起來,而不讓他理解手術。
醫生:“院長和海外委員要做他們決定了的事情,除非我們能讓你變回正常。否則他們將采取永久性道德措施來保證你不會再傷害任何人。他們要弄死你明白么,安德魯?”
“我在全體海外委員面前發誓我會建造精神病史上最根本的主角扮演,那將會讓你好起來。我想,如果讓你親眼看到一切,你就會明白這是多么的不真實和不可思議。我們已經在這個地方準備兩天了,告訴我,那個納粹的實驗在哪里?那個窮兇極惡的實驗?”
此時,泰德環顧四周,哦,四周空蕩蕩,真的什么都沒有,他想象中那個實驗基地不存在。
寫字板上,那四個名字,一一對應,泰德=安德魯,瑞秋=安德魯的妻子。至于第四條規定,我沒想出來是什么,我想也可能是翻譯有誤。
爭議最大的結局,有一個細節:整部影片都是灰暗的色調,但最后,陽光明媚,一切都變得真實起來。這暗示著泰德已經清醒過來,但他不愿意想起以往的一切,所以選取到燈塔去理解手術。最后查克的一句:“泰德。”代表醫院的無奈,只能尊重病人自己的選取。
當我再看第二遍的時候,才感覺一切都很明朗,根本沒有什么異議,這就是結局。至于有些人說,這個電影想告訴我們,人都有兩面性,又是本我又是自我,我覺得沒那么深奧。此刻我來回答第一個問題:這個電影究竟想告訴我們什么?
1、二戰對許多美國軍人都面臨著精神極度緊張,甚至出現幻覺的問題,影片其中一個含義還是反戰。
2、腦蛋白切除術在近期遭到人們的質疑,這是一個可笑的諾貝爾獎,這個手術無視人性,對病人是一種摧殘。其殘忍程度甚至和納粹拿活人做實驗沒什么區別,所以才能讓泰德產生這樣的假象和幻覺,二者之間不能說沒有聯系。
這就是我從電影里看到的兩點資料,電影并不是想告訴我們,在戰后,美國還存在著一個拿活人做實驗的秘密基地,這很可笑。
《禁閉島》觀后感 篇9
今晚看了《禁閉島》,那種局中局的感覺讓我頗有深思啊,什么是事實,什么又是真相,在禁閉島那里是模糊的,又是融合的黑暗。看著主角泰迪的糾結,以及他的無處可躲,我在頻幕之外感到焦急,一步步的逼近真想,又或者是一步步的把自己逼向死亡,正如他最后說的一句話:“在這里我想到一個問題,我是像怪物一樣活著,還是像好人一樣死去?”
恩,從前看到后,發現人性的丑陋和社會的動蕩,以及人類的貪婪,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在這個問題上無法去糾結…看到泰迪的幻想,我分不清了什么是現實,就好像單單一個幻想中的人,可以有那么多的思想,又是那么鮮活,就像是還活著似的,這不單單是精神上的錯亂,這何嘗不是內心的呼喚呢?在一次次夢中,一次次的相遇中,最終分不清前路到底在何方,想著自己搭檔,而是卻不知自己從來沒有所謂的搭檔,那一聲聲的boss在耳邊嘲諷著,似乎是說自己無法擺脫受擺布的結局!
或許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些精神病人離我們太遠,又或者說那些那病人做生物實驗是存在的,就好像是我們一直在回避著社會的陰暗面,可是我們在正視它的時候,何嘗不會失望呢?影片中的泰迪追求著真想,卻在一步步地邁向死亡,如果在最后,他選擇了另一種結局是不是可以活得更久一點呢,但是這又是不確定的,所以影片看不到明確的結尾,只是在猜測中相信泰迪會有更好的選擇,即使心中知道,他會被帶到燈塔中被做實驗,開顱做一個怪物!這也僅僅是我的猜測,似乎這樣的`結尾是悲劇的,但是卻是現實的,在那么樣的強大組織面前,個人的力量總是渺小的,我們不能期待奇跡的發生,因為即使是邪不勝正,少數服從多數的定理也是不可違背的…
或許《禁閉島》會有第二部,但是我不想去考慮那樣的結局,因為那樣的結局是虛偽,是為了大眾的英雄主義而改編的,這樣的結局是虛偽而更加遺憾的!所以看到泰迪跟著他們走的時候,自己已經將他當成另一個試驗品了,這樣的結局難道不是最真實的嗎…
【《禁閉島》觀后感】相關文章:
守島人觀后感(精選14篇)07-14
逃出克隆島觀后感(通用12篇)02-25
《守島人》的觀后感(通用25篇)05-04
電影《守島人》的觀后感(精選25篇)06-09
電影守島人觀后感(精選14篇)06-01
守島人觀后感范文(精選20篇)05-10
守島人觀后感(通用20篇)11-02
電影《守島人》的觀后感(精選13篇)03-29
電影《守島人》的觀后感(精選28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