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聽課觀后感
20xx年10月25日上周四,學校一批語文教師隨同盧校長一起來到鄭師附小參加《2012鄭州市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觀摩研討會》的活動,我們凌晨六點出發早早來到鄭師附小報告廳,走進會場首先看到的是積極準備比賽的選手們,精英中精英,他們辛苦的付出與汗水我們都看在眼里。對此活動我有以下一些感受:
1.整整一天共有16節,平常我們40分鐘的課程,各位前輩、骨干們濃縮為20分鐘一節,從他們講的每一節課中看到不僅僅是對于教學活動的積極配合、奮力講解,更是體現了對于教育事業的這一份執著與熱愛。
2. 臺下的我們目不轉睛的聽著,點點滴滴都記錄下來,從各位老師身上不同程度的學到了自己學不到的東西,講課過程中:與學生們的互動;對于導入新課的各種演繹方式;教材的分析與了解過程都展現的淋漓盡致;對于教學目標的重難點把握,以及板書設計上,都非常新穎,全面。印象最深刻的是《風娃娃》這節課,老師從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出發,用簡短的20分鐘把這節課講的生動。形象。
3.對于剛剛踏入教育事業不久的我來說,成長的腳步還有很長。看著選手們各個精彩的講課場面,不是一天兩天功夫能練到的,他不只是一個人努力,更是背后整個教育團隊協作的結果,就是對于教育事業的這一份熱情與堅持,贏得了眾同行們的大大肯定。
在今后的工作中,虛心向老教師請教,這樣具有影響力的觀摩活動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值得我認真學習!
今晨,在銀裝素裹中鉆進汽車,奔赴縣城,聆聽“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現場會。
汽車在蜿蜒的山路上爬行,不敢快開,亦不用快開,反正時間趕趟。路兩側的雪景讓人賞心悅目,真后悔沒有帶相機來,這讓人目酣神醉的北國風光,卻也讓我們這些對于這司空見慣的景色也讓我們贊不絕口。盡管后悔,但好在還有手機,可以留下美好的記憶。掏出手機,咔嚓咔嚓的聲音響過后,在我們的心里鐫刻下了美麗的記憶。
走著走著,迎面而來的山峰忽然害了羞一樣,原來太陽出來了!她的曼妙的身影在山間林海中倘佯,讓我們興奮異常,談論著山光悅人性,林影空人心。∵@一路上的心情,恰若我們對課的期待。
到了縣里,自己真的感覺自己是鄉下人!看人家穿的,再看看自己穿的,有些自慚形穢,但是又想一想,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人家有人家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干嘛和人家過不去呢!干嘛和自己過不去呢!
到了會場,見到了許多熟悉的面孔。打著招呼,寒暄幾句,落座聽課。
講課的是從山東濰坊廣文中學請來的魏梅霞老師。這個老師已經不陌生。在暑假的時候曾聆聽了她的.講座。今天近距離地接觸,聽課,倒是覺得甚為難得。自己不用長途跋涉,更不用遠涉千里而可以在家門口聆聽名家教誨,領略名家風采,也是幸甚之至之事。
魏老師講了兩節課,都是常態課。這是自己聽課時最希望見到的。
第一節是有關于“母愛”這一主題的。從《荷葉--母親》導入,從分析文章的“三美”:語言美,層次美,構思美導入,重點結合語言美來賞析語言,由此聯系到冰心的《繁星.春水》中的小詩,聯系到了《紙船》,重點通過指導朗讀來加強對詩歌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最讓自己肯定的是,魏老師對于學生的引導和點撥,通過對重點詞語的賞析來加強對文章的深入的理解。而魏老師本身的語文素養也得以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這給我們一個提示,對于詩歌教學,重點的在于朗讀,不論是現代詩歌,還是古代詩歌,都是相同的道理。以讀促進理解,以讀帶動理解,以理解促進朗讀,這基本上是一條成功的經驗。但是朗讀這件事,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急于求成的事情,這需要一點一滴地積累,一點一點的感悟,厚積薄發,這樣才能夠真正的讓語文教學走出泥潭。除此之外,還聯系到了畢淑敏的《孩子,我為什么打你?》一文,通過自己的三個問題,引領學生理解課文,挖掘主題。如果能夠讓學生聯系到自己的生活實例或者自己的生活中的獨特感悟,那樣會更好。
第二節是《我們是一家人》同樣也是交給學生解讀課文的鑰匙!圈點勾畫,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也告訴學生先學會概括文章的中心。在授課的過程中,同樣是用問題做牽引,帶領學生走進文本,領會文本的內涵。
通過一上午的課,讓我們近距離觀摩了名師的風采。下午的研討,更是讓我們受益匪淺。她深入淺出的講解,富于表現力的語言,貼近生活的實例,讓我們覺得她是一個風趣幽默、睿智的人。
通過這兩節課,讓自己明確了自己語文主題教學的方向和方法,相信自己會走出屬于自己特色。
【語文課聽課觀后感】相關文章:
數學聽課的觀后感12-31
聽課的作文范文08-19
數學聽課的觀后感(精選5篇)03-01
快樂作文的聽課感受07-13
媽媽來聽課作文05-17
閱讀的相關聽課筆記05-22
聽課作文500字09-26
語文課上作文06-12
你好,語文課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