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觀后感1500字
劉邦尊項羽令,護送虞姬回楚,卻因心系天下百姓,反將倒戈,入主咸陽,勸降秦王,軟禁虞姬,又在咸陽城內得謀士張良,戰(zhàn)將韓信。
項羽為此勃然大怒,舉兵討伐,又進謀士亞夫之言,退兵回城。特設鴻門宴以宴請劉邦,尋機殺之,并在此之時派人刺殺楚懷王,但卻因劉邦派韓信暗中護駕而“刺王未遂”.
鴻門宴之時劉邦進張良言“忍辱負重”雖說是依然惹怒了項羽險些丟了性命,但卻因韓信的特赦令及時到達,而僥幸逃生。
鴻門宴后張良稱臣項羽,與亞夫共為項羽謀士,項羽得此2人,又擁雄兵40萬,天下本應隨即可定,登基稱帝。卻不知此不過是張良的“詐降計”張良“詐降”成功又用“反間計”將項羽與亞夫挑撥,使亞夫失去了項羽的信任。是的,在戰(zhàn)場上,在政治上,亞夫與張良是不共戴天的宿敵。
項羽失去亞夫,張良也隨即離去回劉邦大營。
項羽再次大怒,弒殺了楚懷王。惹怒了八路諸侯,致使劉邦聯(lián)合八路諸侯齊討項家軍,項家軍大敗,項羽自刎。將劉邦順理成章的推像了帝王寶座。
項羽輸了,事實以如此,無法改變。但不知他是否想過,他為何會輸。
早期的項羽自信,意氣風發(fā),隨時隨地都透漏著一種王者的霸氣,那是一種絕世男兒特有的品質,難能可貴,值得贊揚,但卻太過殘暴,不得民心,致使張良詐降,不愿為他所用,他輸給了殘暴。
韓信,武藝蓋世,用兵如神,神勇過人,卻不得他重用,致使韓信倒戈。他輸給了自己的眼光。
鴻門宴后,他輕信張良之言,不進亞夫直言,并最終氣走了亞夫,氣走了那個曾輔佐他項家3代,助他成為霸主,即將一統(tǒng)天下之人。亞夫走后他隨即成為了無牙之虎。他輸給了自己的疑心。
亞夫走后,他雖成無牙之虎,但他“西楚霸王”的名銜依然在,他的40萬雄兵依然在,俗話說“老虎雖死,余威猶在”況且“老虎還未死”,相信亞夫走后,他只要肯等,等待合適的時機,他依然有坐擁天下的'機會,但他卻沒有等,他急于討伐,弒殺了楚懷王。致使八路諸侯倒戈,聯(lián)合劉邦討伐項家軍。他輸了,輸給了自己的自負。
是的,項羽輸了,致使他輸的地方有很多,可總的來說天下沒人可與他匹敵,。唯一擊敗他的是他自己。他無法正視自己,擺不正自己的方位,克服不了自己的缺陷。最終只能以此下場結局。
而劉邦,忍辱負重,進逆耳忠言且心慈仁厚,心存天下。他得到了民心,戰(zhàn)勝了自己,他贏了,贏的很漂亮。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劉邦在拜張良為軍師時,張良問“敢問將軍大志”劉邦答“天下百姓盡存我心”張良建議劉邦放棄咸陽,以保全咸陽百姓,劉邦答應了,雖然反對之聲此起彼伏,可劉邦權衡輕重后還是答應了,不為別的,只為保住咸陽城內的百姓,當時的他確實沒有那個能力保護咸陽百姓,但若放棄咸陽,卻有談何容易,可劉邦做到了,他忍痛割愛了。雖然那只是張良試探他的一句“玩笑”之言。他卻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做出那樣的決定,他乃豪杰,這樣的品質,你與我都沒有。
亞夫走后,張良去看望亞夫,盡顯友人情誼,并未有任何的宿敵之情,“英雄惺惺相惜”!!!亞夫說“在我第一次見到你的時候就有一種特別的感覺,讓我看到了我年輕的時候!或許最懂亞夫的人莫過張良,但最了解張良的人,也莫過亞夫了吧。那是一種無言的交流。
年輕的你我,如果跟劉邦的“大志”相比,你我簡直是微不足道,胸無大志。或許我們也不需要像劉邦那樣的大志,但若能像劉邦學習,像他那樣的去一步一步的戰(zhàn)勝自己,相信輝煌就在不遠處。大事都是從小節(jié)開始的。
劉邦是一個值得學習的人。
項羽是一個值得借鑒的人。
《鴻門宴》拍的很好,像一個鏡子,可明己。
【鴻門宴觀后感1500字】相關文章:
鴻門宴01-29
鴻門宴的典故03-05
《鴻門宴》觀后感07-19
《鴻門宴》觀后感06-11
鴻門宴觀后感07-04
鴻門宴歷史典故09-21
歷史典故:鴻門宴07-04
鴻門宴的歷史典故12-03
歷史典故:鴻門宴11-19
鴻門宴的歷史典故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