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怎么寫
民以食為天。從人們的餐桌上便可看出人們的物質文化等信息。下面小編整理的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歡迎來參考!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1
關于《舌尖上的中國》,昨天晚上實在沒時間,僅僅看了一集半,就斷網了,今天早上迫不及待地把七集都看了,《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
首先,最讓我熟悉的美食就是徽菜。那種毛豆腐,我吃過,在數分老師家吃的。他就是地道的徽州本地人,很有幸吃到他做的徽菜,還有臭鮭魚和火腿湯我都有吃到誒,就就是紀錄片里講的那些美味。
浙江金華的維度和徽州一樣,所以它的火腿也就是一樣出名啊。杭州唯一有印象的就是紀錄片里說的"杭州人家家戶戶都會做的醬鴨",大一那年到杭州玩,回來給高中班主任帶了這種當地特產,也不知道老師覺得口味怎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每集片尾都有鳴謝單位,雖然僅僅只有幾個單位上榜,但就是我每集都看到"江西電視臺",我還以為江西的某個美食也有介紹,甚至會有萬年的貢米的,但就是七集看下來都沒有看到關于江西的美食上場,觀后感《《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陜西、山西的面食,東北的泡菜,浙江的.火腿,竹筍,云南的松茸,四川,湖南,重慶的辣食…最讓我感到驚奇的就就是云南的某些地方竟然以糯米為主食,我理解不了啊,那么黏,吃多了容易脹氣的,他們怎么會以這個為主食啊!我們只有打麻糍的時候或打年糕的時候會用糯米的。
這個紀錄片確實很贊!尤其就是那宣傳片的首頁,如果沒有看到鏡頭最近的筷子,遠看還以為就是紅色的寫意山水畫,實則就是臘肉的紅色紋理,那么富有文化底蘊…
我知道,我所品嘗到的僅僅只限于川菜和徽菜,但就是,這一記錄片帶我領略了中國的各地富有文化底蘊的美食,留在腦海的不僅僅就是那熱騰騰的氤氳的美食熱氣,還有中華文化的底蘊悠長,以及味蕾中對大自然最為無私饋贈的感激。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2
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出人意料地激發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風頭力壓各種電視連續劇,成為連日來的微博“刷屏利器”并高居話題榜榜首,這些熱議正自然而然地朝著每一個方向迅速發散。
第一集《自然的饋贈》播出后,《舌尖上的中國》便成了微博熱門關鍵詞,這幾天的風頭更就是力壓美劇《絕望主婦》、韓劇《屋塔房王世子》等熱播劇,成為連日來的微博“刷屏利器”并高居話題榜,甚至讓那些“不看電視很多年”的80后,紛紛鎖定每晚22:30的央視一套,坐等這部傳說中的“吃貨指南”。
更夸張的就是,這部紀錄片引發的“吃貨效應”。來自淘寶的數據顯示:5月14日開播至今,淘寶零食特產的搜索量高達400萬次,片中出現的毛豆腐搜索量甚至增長了48倍。有人在微博上爆料:第一集介紹云南火腿之后,某淘寶店產生33筆訂單,其中32筆就是在節目播出當晚。據說,有不少吃貨就是按圖索驥,邊看電視邊下訂單。
被《舌尖上的中國》勾起的,不光就是熒屏前的垂涎三尺,更有流淚的沖動。“味道就是骨子里繞不開的鄉愁。看到和家鄉有關的部分,真的會哭。”一位網友在微博里的這段發言得到熱烈響應。《舌尖上的中國》涵蓋全國美食,讓不少觀眾想起了“小時候的味道”、“家鄉的味道”和“媽媽做的飯”。
也有在海外的留學生寫道:“有無數好心人友情提醒,千萬別在餓著肚子的情況下觀賞此片。可縱使飽腹,當那些你再熟悉不過的食物被放大得猶如一種理想時,徘徊他鄉,逗留異國的游子們,不可避免地被一種鄉愁擊中了要害。”
《舌尖上的中國》熱映,不少人自然開始點評或懷念起“舌尖上的母校”于就是,《舌尖上的清華》、《舌尖上的北大》、《舌尖上的人大》拍攝應運而生。
一顆顆黃豆,經過手推石磨的碾壓,雪白的汁液汩汩而出,再經過發酵等一系列時間的轉化,最終才能成為豆腐……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最尋常的敘述方式:尋找這些食物的源頭,在這部紀錄片中,講述的不僅就是食物,而就是大自然的饋贈,植物、動物甚至就是陽光、空氣、風、水,還有最重要的:時間。
帶著對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這個紀錄片。這就是對于《舌尖上的中國》最初也就是最終的定位。
在李安的電影《飲食男女》中,父親每周做一桌大餐只就是為了能讓女兒們聚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這種建筑在柴鹽醬醋之上的儒家哲學理念成了電影的靈魂。這與《舌尖上的中國》有異曲同工之妙。
城市化迅猛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原有的大家族也在發生變化。通過吃食的故事,來展示普通中國人的人生況味,《舌尖上的中國》因此有了一層厚重的歷史感。
引發共鳴就是紀錄片最常應用的手法,《舌尖上的中國》將其應用到了極致。對于每個觀眾來說,都能在這部紀錄片中找到感情的寄托,比如那些熟悉的家鄉味道,比如飯桌上和樂融融的家庭氣氛,也比如那些美好的舊時時光。
中國人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區的人吃什么,這其中涵蓋著歷史和文化的因素,這也就是《舌尖上的中國》要表達的。《舌尖上的中國》更關心的正就是人和食物的關系,要把挖掘到的深層次的文化信息傳遞給觀眾。
對中國人而言,吃,大概就是最能把所有中國人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事了。
“看著筍挖出來,火腿吊起來,漁網里閃閃發亮,揭開蒸籠,冒著白花花的蒸氣的饅頭,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響,馱著黃饃饃的大伯樸素的笑,都讓人激動得落淚,多可愛的中國!”看過《舌尖上的中國》,有網友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陜北的餑餑商販、查干湖的捕魚老者、云南的火腿匠人、蘭州的拉面師傅……在《舌尖上的中國》里,每一個鮮活的個體背后都洋溢著樸實的氣息。片子里那些辛勤勞動、有著質樸笑容的人們,才就是組成這個國家最重要最真實的存在。其實這部片子講的不就是美食,而就是深入美食背后,講文化傳承。
《舌尖上的'中國》聚焦在烹飪上的時間并不多,更多的畫面就是在展現如何捕獵、采掘、加工、制作自然饋贈的食材,整個過程看上充滿神秘氣息,夾雜著為生活、為生存而流下的汗與淚。鏡頭里,他們笑得很滿足,從他們身上我看到的就是對生活的熱情,知足常樂。有時候我們就是不就是想要的太多,反而忘了簡單生活的真諦?”
與其說《舌尖上的中國》抓住了電視機前觀眾舌尖的味蕾,不如它說正在悄悄地喚起每一位觀眾心中的文化熱忱。“民以食為天”就是這個農耕文明的最高政治箴言。畫面里的天、地、陽光、森林、河流、海洋就是真正的生命源頭,它所喚起的就是一種“懷鄉感”。它對這個已變形的社會和心理具有某種療傷式的平復作用。
其實,《舌尖上的中國》挑動的何止就是舌尖,更就是中國人內心深處那一根心弦。在快節奏、高速度的現代都市生活中,這根充滿著情感的心弦已然布滿灰塵,而社會和心理也被外來的壓力不斷地擠壓變形。但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所傳遞的溫情、平和、從容,悄然撥動了這根幾乎被遺忘的心弦,那從心底涌起的,洶涌澎湃的感情,將美好于記憶和夢想中迸發出來。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怎么寫】相關文章:
舌尖上的中國英語作文05-26
英語作文:舌尖上的中國05-26
舌尖上的中國初中作文06-03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800字09-26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心得02-07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900字05-29
跟著舌尖上的中國學作文11-16
舌尖上的中國作文范文(精選29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