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奇跡觀后感
400字觀后感
《海嘯奇跡》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前面災難場面細致揪心,后面親情戲煽情催淚,尤其是伊萬給家人的電話、三兄弟重逢,那一聲“盧卡斯”,是多么地撕心裂肺啊~~~
影片對災難場面處理得很細致逼真,凸顯了人類在災難面前的無助與渺小,細節處理地相當不錯,鋪天蓋地的洪水場面自然比不上好萊塢的特效大片,但本片勝在細 節真實,洪水來襲各種物件碰撞的音效處理得很好,手術麻醉與海嘯襲來的切換拼合的慢鏡展示有生離死別的夢幻效果。開頭看著娜奧米在水下被虐得那個慘啊,胸 前腿后兩處血淋淋的大傷,看著真心是揪心地疼、疼、疼啊,看來在海嘯最危險的不是海水,而是隨洪水而來的各種尖銳防不勝防的破碎物啊。
一家人都演得很好,娜奧米自不必說,那種創傷與求生欲望通過其細致入微的表演深入到觀者的心里,產生強烈的共鳴,還有小男主,演得真是太棒了,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表現出的堅定與勇敢很令人印象深刻哦。
1300字觀后感
《海嘯奇跡》選擇以現實災難和真實人物為藍本,于是人道主義關懷這類常用口吻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只是能在爆發點上走多遠。影片并沒有在敘事技巧上走捷徑,而是討巧的追隨一個孩子推進故事。這讓本片在講述一個家庭奇跡逃生之后,還多了一份生命以及成長的敬畏,這也是我在影片結束之后久久不能平靜的原因。
影片開場,黑屏與字幕,以及海嘯摧枯拉朽的音效,畫面純色的黑暗讓人不安。轉而一片寧靜的大海,呼嘯而過的飛機,轟鳴,然后第一場戲發生在降落前顛簸的飛機上。小男孩西蒙被哥哥趕到母親瑪利亞的座位,只因年長的盧卡斯厭倦了弟弟無休止的害怕這個害怕那個,第一場戲里盧卡斯處于成長過渡期的逆反心理形象便被毫不掩飾的勾勒出來。而后影片出人意料的在眾人享受熱帶平安夜的戲里添加了低音提琴為主鋼琴為輔的傷感背景音樂,音畫對立捏合出的隱隱悲劇氣質和亨利與瑪利亞之間關于工作的對話,在影片的前十三分鐘里始終讓故事處于一種壓抑狀態,為而后近七分鐘的海嘯襲擊場景做了一個極為平滑的鋪墊。近十秒的黑屏,跟拍式的近景以及完美的特效,將自然災害面前人的渺小以近乎殘忍的直白展現出來。不安,不適,以及不加掩飾的血淋淋,配合角色顫抖的呼吸,其沖擊力讓你再玩笑兒戲都很難不被前二十分鐘帶入沉重而溫暖的故事里。
劫后余生的盧卡斯堅信兩個弟弟已死,但在母親的堅持下依然在逃生時救起一名被困的小孩。期間一系列細節讓三個孩子中最老成的盧卡斯慢慢轉入支撐性的位置上,影片也從一開始的敘述性轉而進入鏡頭跟隨盧卡斯的記錄性。一邊是盧卡斯與母親在救助醫院相依為命,盧卡斯在母親的鼓勵下盧卡斯為傷者尋找親人,另一邊則有父親亨利與兩個小兒子幸存后尋找妻子與大兒子的執著。除卻幾處小爆發式的煽情,鏡頭畫面的多處逆光與大量跟拍從技術的角度增加了影片半記錄式敘事抓人的可看性。導演巴亞納在《靈異孤兒院》里展現的非凡掌控力在這個溫情主打的故事中依然精確無比,而幾處恐怖片常見的鏡頭設定移植到片中也絲毫不見突兀,比如瑪利亞隔著簾布看到的亨利的身影這樣的畫面,同樣是緊張到嗓子眼,但最終效果卻是濃到化不開的溫情。和《靈異孤兒院》一路驚惶到結尾催人淚下一樣,一家人重逢的畫面更以海嘯一般的情緒宣泄讓人不能自已。
娜奧米·沃茨,借《穆赫蘭道》成名以來從未有過如此狼狽與臟兮兮,瑪利亞這個角色的堅持與善意,縱使半程在床,也極為完整的被她演繹出來,對我來說這是其最令人難忘的角色,以后再也不用一想起就聯想到金剛女安·達羅了;伊萬·麥克格雷格則完全放下英倫美男的行頭,灰頭土臉的迸發了一場令人為之動容的哭戲;而小男孩湯姆·霍蘭德令我們無法忽略其成為一線童星的潛質,真誠而不加修飾的表演讓盧卡斯經歷驟變而迅速成長的經歷變得無比可信而又為之嘆服。
影片結束,依然回到了和開頭一樣對平靜大海的航拍,讓故事回到一個原點上:無論多么艱難困苦,我們又在一起了,一種近乎偏執的家庭觀在最后是如此令人艷羨。人與自然災害的對抗中從未占據上風,但災難中人們對生存的渴望與對人性溫度的無偏差表現,讓《海嘯奇跡》不再停留在其他災難電影所關注的幸存力量,影片更多表達了對生命的敬畏和景仰,愿生如大海,無邊際,無極限。
1600字觀后感
在看片之前,我就先入為主的認為,這個題材不適合拍成電影。首先印尼海嘯事件太過慘烈,死了那么多人,再把這件事兒翻出來拍有揭瘡疤之嫌。其次,不知道有什么樣的故事能夠撐起一部電影的長度。把這么大的災難搬上大銀幕,對任何一個編劇來說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海嘯奇跡》的編劇很聰明的找到了一條路子。他找到了一個在海嘯中劫后余生的家庭所發生的真實故事,作為電影拍攝的藍本。一方面這一家子在海嘯中歷經千難萬險而幸免于難,這樣的故事既有煽情的故事點,又避免了讓觀眾再一次感受生離死別的痛苦。另一方面,改編把編劇的重點放在家人的團聚和親情上面,側重于家人之間的愛,而非災難本身所帶來的毀滅性打擊,符合觀眾們對大團圓結局的美好期待。
看完整部電影,我的第一感覺是,編劇用盡全力把這個簡單的故事撐滿兩個小時。但由于故事本身過于單薄,編劇不得不運用大量的敘事技巧來彌補故事上的不足和斷裂。人為著力痕跡過于明顯,以至于讓觀眾的情緒也始終達不到編劇想要營造出的氛圍。
《海嘯奇跡》前四十分鐘無論是人物情緒的鋪墊還是海嘯、災難場面的拍攝都達到了很高的標準。一氣呵成,毫無瑕疵。
影片開始到10分鐘左右,導演運用一系列精準的小細節來鋪陳人物的情緒。如飛機上的顛簸,到達酒店之后并沒有入住原先定好的房間,父母不讓小孩喝可樂,就連在海灘上放孔明燈的溫馨橋段里也穿插著孩子對孔明燈飛行路線所產生的質疑。海嘯來臨之前,父母因為工作的事情發生爭執,焦慮的情緒達到最高點。一切都預示著災難即將來臨。
影片的第14分鐘開始,一場大海嘯席卷而來。這場突如其來的的災難一瞬間就把一切都摧毀了。主人公的度假之旅一下子就變成了荒野求生。母親和大兒子在洪水中無助的掙扎,丈夫和另外兩個兒子生死未卜。前面積累的那些不良情緒隨著海嘯的到來一下爆發出來。在災難面前人類顯得那么渺小無助,生死就在一念之間。幸運的是母親和大兒子活了下來。在面臨生死抉擇之時,母子倆還解救了另一個小孩。按照善有善報的敘事規律,很快她們也被好心人解救,并送到了醫院。
此時影片進行到四十分鐘左右。由于前面的劇情非常緊張,為了緩和觀眾高漲的情緒,以便為下一次的情緒高點做好鋪墊。編劇安排了一系列醫院里面搶救傷員和尋找失蹤人員的過場戲。也許是由于前面的戲份太過精彩,醫院里的劇情急轉直下,觀眾的情緒在這里產生了斷裂。過于常規的敘事,尤其是那些與主角毫無關聯的過場戲看的人昏昏欲睡。編劇在此處安排了盧卡斯幫助他人尋找失蹤家屬的橋段,想要帶動觀眾的情緒,但是這個事件與這一家人的故事沒什么關聯,所以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就在我對于劇情的發展感到迷茫的時刻,男主角終于出現,前面平鋪直敘的情緒又向著高點攀升。但接下來劇情的重點放在了一家人如何才能團聚上,這個過程枯燥而漫長。這個過程中除了男主角拿著電話飆了幾分鐘的演技,其余的基本上就是枯燥乏味。
在這個過程中,編劇安排父親讓孩子們和陌生人離開,獨自留下來尋找妻子。不知道真實的故事是不是這樣。讓一個父親在災難中離開自己的兒子,這樣的安排實在讓人惱火。此處的編排明顯是編劇不知道還有什么情節點能加入到影片中,而特意安排骨肉分離的戲份。于是這電影的劇情四分五裂。醫院里大兒子找不到媽媽,兩個小兒子坐在陌生人的車里四處漂泊,父親則四處游蕩,誰也找不到。
影片由一條線,變成兩條線,再變成四條線。看的觀眾眼花繚亂,抓不住重點。
此時能讓家人誤打誤撞的走到一起,成為了我對這部影片唯一的期待。編劇果然也不負我,在影片1小時20分鐘的時候,經過一系列巧合和偶然,一家人終于幸運的團聚了。
看到一家人終于擁抱在一起,前面的漫長而枯燥的劇情終于有了那么一點點感動。此處是淚點,不哭這電影就白看了。
當我以為這電影就應該收尾了,可導演又通過演員的想象和回憶,把海嘯的場面重新放了一遍。也難怪,海嘯那一段是這電影唯一值得花錢去看的理由。
【海嘯奇跡觀后感】相關文章:
海嘯奇跡觀后感08-12
《海嘯奇跡》觀后感05-09
《奇跡男孩》觀后感觀《奇跡男孩》有感02-27
給海嘯災民的一封信07-07
生命的奇跡02-25
奇跡?母愛!10-06
生命的奇跡02-15
《奇跡》觀后感06-22
給海嘯災民的一封信3篇04-03
給海嘯災民的一封信2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