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時間:2022-12-15 17:31:46 觀后感 我要投稿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通用30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通用30篇)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1

  上周和宿舍的一起把《海上鋼琴師》看完了,這過去整整一周了,心里還是為電影情節耿耿與懷

  我們都說這部電影影響了我們的睡眠,每一天躺在床上的時候就開始想1900為什么執著的就是不選擇離開大海呢?這么一個天才選擇一個有界的輪船生活一輩子,鋼琴是他的一生,不對,大海是他的'一生,也不對,那么1900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我現在還是想不明白他心里的那個信念到底是什么,居然能讓這么單純的人一直堅守自己的信念,沒有人能改變他的生活,一直都沒有,就算是死亡。1900從小生活在船上,“爸爸”用他自己的方式教導這個天才小孩,可是沒有人知道從來沒有碰過鋼琴的1900可以彈出讓人感動的音樂,這又是為什么?單純是觸不可及的,我們這些在復雜的社會中浪蕩了20年的人來說確實想不明白到底為什么

  1900也有愛情,他的愛情更是單純的想讓人發笑,他沒有去勇敢的為愛而改變,但這是我欣賞的,自己的生活就要自己決定,既然性格決定生活,就不能刻意的改變,否則還是自己的生活么,對吧!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2

  今天看了一個電影,是講的關于一個海上出生的人,他從出生到死亡都在船山。但是他是天才,在他能摸到鋼琴的時候,開始就會彈鋼琴的,也許這就是天才。他鋼琴彈的很好,連當時最厲害的爵士樂創造者都敗在了他的手下,讓當場的人們都驚呆了。

  但是這個人的結局很悲慘,他因為不能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最后和他出生的船,也是他生命結束的船,一起沉入了大海。他不能走下旋梯。他害怕這個世界。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樣的。不知道怎么去找老婆,不知道怎么去尋找一棟房子,一塊他的土地。最后他選擇了離開這個大船,這個不會談的`鋼琴——世界。最后伴隨他離開的是6。5噸炸藥,他帶走了一個偉大的音樂家。

  他曾經經歷了一段短暫的愛情也許假如這段感情可以改變他的一生,但是他沒有能把握住,讓人很遺憾。這是一個很悲涼的結局。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3

  有人說,這是一個悲劇。而我卻以為,沒有比這更好的結局了。

  假如1900下了船,不外乎兩種結局。一是徹底地被這個骯臟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摯愛的方面、郁郁而終。而無論是哪一種,遠沒有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這般廣大的胸懷方可容得下他驚世絕艷的才華。即使陸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錢,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燈紅酒綠的生活,1900卻不屬于那里。不屬于一個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里,這才是個悲劇。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沒有人可以說水里和地上哪個更好,魚屬于水,人屬于地,只是適合不適合的問題。

  與麥克斯道別的時候,1900說:“原諒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該如何活下去。記得他決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后把帽子扔進大海,人卻很堅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沒嘗試過,終不能戰勝他的內心,只因那里太純凈。他說他看到無數條街道,卻不知道路該往哪里走。

  看到這里,應無人再指責他的懦弱了。所謂“不懦弱”的人們會在這個骯臟的世界上很圓滑地活著,他們或是有錢,或是有權,或是兩者兼而有之。然而他們終究無法純粹地活,因為愛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顆完整而干凈的心,令他的音樂永遠流淌著純凈的氣息。

  影片的末尾,1900對麥克斯說:“兩條右臂能彈出什么音樂,希望天堂有鋼琴!蔽蚁,1900終是不屬于人間,即使在這里,他獲得過無數掌聲。然而,他需要的.不是這些。假如可以的話,他寧愿一個人,一架鋼琴,就這樣一直彈下去。

  天使不應在人間。正如1900最終選擇與船一起炸毀,如此,海上會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曾經有個天才的鋼琴師,他的音樂令所有人為之折服,他始終沒有離開過大海,然而他的心卻已到達了世界的每個角落。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4

  我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太容易受感動的人,因為能使我落淚的電影很少,但是有一部電影能夠讓我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一次又一次的為之落淚。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海上鋼琴師》。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孤兒,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氣船上,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丹尼收養,這位燒爐工用當時的年份為孤兒起了名字,叫做1900。

  然而好人不得好報,燒爐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8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為了孤兒。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v使后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鐘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沖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馬克斯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愿離開,于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于海底。 1900,這個既沒有出生紀錄,也沒有身份證明的人,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就在人間蒸發,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樣,渺無蹤影了。

  影片使我感動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燒爐工與1900的對話,

  1900:“丹尼,什么是孤兒院呢?”

  丹尼:“孤兒院就像一個大的監獄,沒孩子的大人都會被關在里面!

  1900:“假如我不和你在一起你就會進孤兒院嗎?”

  丹尼:“你說得對,乖,所以我要謝謝你。”

  這段對話真的很溫暖,丹尼為了不讓1900有心理上的陰影于是編制了一個善意的謊言,使1900認為自己很重要。丹尼真是一個好父親。

  “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見……”。

  這句話是1900說過的話,1900明白欲望永無止盡,假如走下了這艘船,他可以憑借精湛的琴藝獲得金錢,權利以及愛情,但是他會失去對于音樂的.靈感以及真正的自我。所以他選擇與船共亡的重要原因。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藝術家,他有著真正藝術家所擁有的高貴的自尊。

  這是我對于1900的理解,一個沒有根而終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獨特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使得他處在一個獨立的世界里。他與這個社會只有一段很短的距離——一塊甲板;他與這個社會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一個世界!他用音樂解讀一生,音樂是他對人生的感悟。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5

  今天是幸福的一天,因為觀看了一部精彩的電影——〈海上鋼琴師〉。

  在一艘來往于歐洲和美國之間的油輪上,誕生了一個鋼琴天才,他是一個棄嬰,被黑人鍋爐工收養,取名“1900”。1900漸漸長大,一個深夜里他來到輪船的豪華大廳,坐在鋼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鍵上跳動,美妙的音樂流動出來,吸引了船上的人們。從此,1900成了海上鋼琴師。從此他每一天在海上演奏,不斷的送走又迎來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過這些人看這個世界。多年過去,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他心愛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這艘比他還年老的大船也即將報廢了,人們把成噸的炸藥運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東西,準備炸船?墒撬羧盏睦吓笥褏s斷定1900還在船上,他固執地說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尋找,終于在廢墟中發現了1900。但是他卻拒絕下船,最后在一聲巨響后告別了這個世界!

  1900沒有戶口,一生漂泊于海上,又悄悄離開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和他同臺演奏多年的小號手朋友知道他的存在與消失?赐赀@個故事讓人覺得心酸和惋惜。雖然他悄悄的來又悄悄的走,人們無暇顧及他的存在,但是他的音樂、他的故事卻提醒人們這位偉大的鋼琴師曾經那么真實地給人們帶來過歡樂。

  他是那樣的善良而富有個性,他用琴聲表達著自己豐富的情感。人們是否會驚訝:這樣一位音樂天才為什么會選擇與一艘舊船一起被炸毀卻不和好朋友下船尋找新生活呢?

  我想:他從小生活在海上,適應了船上的生活,陸地上的生活對于他來說是未知的,這就是導致他選擇生命終結的根本原因。就好象從小掉進狼群里的孩子喪失了人的本性一樣,也許與生俱來的東西并不能代替環境的影響,1900恐懼這未知的世界。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鯊魚的故事:有一群海上捕回來的鯊魚,兇猛異常。被關在海洋館等待馴化,訓獸員把他放在玻璃罩著的大水池里,水池外面是另一個水池,里面有許許多多的'魚。一開始,鯊魚拼命的撞擊玻璃,企圖游過去覓食,但是每次都是徒勞。日子久了,它慢慢放棄了這個愚蠢的念頭,開始等待訓獸員的喂養。又過了很久,隔著兩個水池的玻璃板被抽掉了,兩個水池變成了一個,可是鯊魚卻從不肯游到那邊?梢,多年的生活環境一旦改變,適應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影片不僅構思有其獨到之處,以感人至深的友情為主線,還貫穿著優美的音樂。

  當鋼琴師愛上漁夫女兒時,那段抒情鋼琴曲是最為經典的,從鋼琴師深情的眼眸跟隨女孩游走的那一刻,音符遍如涓涓細流在鋼琴師指尖下流淌,是那么的純凈,清新。又是那么的纏綿,溫柔。此時,無須語言,音樂表達了一切!電影結束時這段音樂再次響起,是他的小號手朋友拿著破留聲機坐在即將炸毀的廢墟中播放的,音樂再無先前那般清澈,美好。似乎預示著鋼琴師必將與音樂一起永遠消失在茫茫海上,是那樣的凄涼。給觀者傳達了無限的哀思……

  無論是經典的音樂還是其故事情節,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片,觀看的同時我由衷的被導演與演員的音樂才華和表演能力所折服。尤其對于喜歡音樂的朋友來說,影片一定會達到引人落淚的藝術效果!因為從主人公用音樂詮釋著內心的喜與悲,讓我們能從中發現一種凄涼的美!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6

  海上鋼琴師《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的主角叫雷蒙,他被一個煤工收養,煤工死了后,他開始彈鋼琴。經常在船上為乘客彈鋼琴,乘客們都被他的琴聲所陶醉。

  后來他成了客船上的鋼琴師,并結識了一位朋友叫小號手。兩個人十分要好,小號手很崇拜他的`才華,也為他一直不下船而感到不解。可他雖然沒有下過船,卻已經名揚四海。但是他為什么不下船呢?他告訴朋友:“我可以在有限的鋼琴中創造出無限的旋律,但我無法在無限的城市中,無盡的街道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空間!

  有一天,他的朋友要走了,這艘客船也即將被摧毀。可他還是不愿意下船,只是最后說了一句話:“陸地上的人喜歡尋根究底,虛度光陰,冬天時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時擔心冬天將至,所以到處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羨慕!

  我看了后,為他的頑固不化感到可惜,但也敬佩對音樂的這份執著。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7

  一個人,沒有父母,沒有名字,沒有任何能證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嬰兒時期被遺棄在一條叫“維珍尼亞號”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過,不曾踏上過陸地一步。他的職業是“維珍尼亞號”上的鋼琴師。當“維珍尼亞號”廢棄的時候,好友前來的勸解未能改變他與船共存亡,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毀滅的決定。記錄了他曾活在這個世界的唯一痕跡,是一張他彈奏的唱片模版。當然,唱片中的琴聲絕大多數人聽不到,即使聽到也不知道琴聲的另一邊是誰。

  音樂,是一門國際通用的語言,不用解釋,就能打動人們的心弦。與生俱來的天賦,造就了這位海上鋼琴師。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鋼琴領域才華橫溢的天才。而一場震耳欲聾的爆炸場面,不僅僅讓我們震驚和深感遺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跡。天妒英才,用在這位海上鋼琴師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適與否?但人們總說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總會還給你些什么,就當關上了一扇門時,他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如此看來,上帝也是方圓有度的。

  小學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就告訴我們“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賦!爆F在看來,這似乎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曾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蓮山>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很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還要重要!敝两駷橹,我們可以十分確定我們都還不是天才!我們沒有如這位海上鋼琴師般的天賦,但很慶幸的是我們有一個健全的`身心。“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知道88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它并不是無限的,而音樂,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能輕松應對!”他喜歡做他能輕松應對的事,他覺得陸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無法應對,會使他崩潰。

  他選擇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陸地的步伐,為心靈加上了一把枷鎖;貞浺幌,愛迪生為人類開啟電燈時代做了多少次的嘗試!生命因嘗試而勇敢,人生因嘗試而更加富有意義。這位鋼琴師沒有讓音樂離開他的身邊,未能用自己的琴音點亮別人的世界。假如多一點嘗試,多一份勇敢,也許他就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不一樣的世界。

  一聲轟響,巨大的火花在海上開放,他帶著他尚未奏完的樂曲飛升至天堂。故事到此完結了,但我們生活還在繼續。疲憊的奔波于這個紙醉金迷物欲橫流的世界,拷問自己靈魂的深處,我們為了什么而活,我們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撐著自己,我們是否能像這位鋼琴師做到忠于自己的價值觀,不被利益所左右呢?雖然很遺憾,但不得不說,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藝術家,他有著真正藝術家所擁有的高貴的自尊。

  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于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放棄了不該放棄的;驁猿郑蚍艞,如當我們取舍有道,則常足!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8

  《海上鋼琴師》講述了:在一九零零年,新世紀第一年的第一個月,他被人遺棄在郵輪弗吉尼亞號的鋼琴上,后來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起名叫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然而燒爐工在男主角8歲的時候在意外中死亡。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能夠通過觀察人的神態來彈湊出相應的音樂。在他戰勝自認自己的才華無人能及的爵士樂始祖的Jelly Roll Morton后,名聲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為他錄制唱片,并保證他會名利雙收,但他的內心依然平靜,以不允許別人把他的音樂從他身邊帶走為理由拒絕了。1900生于船,長于船,死于船。他一生中從來沒有離開過這艘船,縱使后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鐘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沖動。到了最后,好朋友麥克斯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愿離開,與弗吉尼亞號殉船于海底。

  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時,我并不贊賞他。我對他的評價就是,不敢面對現實,固執地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整部電影最讓人深思的就是結尾時1900與麥克斯的對話。1900所說的似乎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一個真諦。1900不敢下船,是因為他看不到城市的盡頭。與其說看不到城市的盡頭,不如說是看不到人欲望的'盡頭。在城市里,有太多的選擇、誘惑,讓人無所適從,使他對未來產生了恐懼。

  1900才華橫溢,卻談薄名利,甘于船上的平凡生活。生于船,長于船,最后與船殉于海底。他有陶淵明的品格,屈原的氣節。1900是一個沒有被世俗污染的人,他生活在一個幻想的世界里,這艘船就是他的世外桃源。對于他的死,我們感到惋惜。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1900最后的結局殉船于海底是必然的。面對著這個千變萬化的社會,不變則亡!這艘船造就了他清高傲慢、寡默任放、獨立率真的性格。性格就是人的宿命。因為他適應了船上的生活,他已經不能或是不愿意改變了。對于連綿綿不斷的城市,對于自己的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了。要他回到陸地重新生活,他是無所適從的。

  在現實中,我們沒有世外桃源,只有赤裸裸的社會。社會是什么?它是競技場,是天堂也是地獄。在當今社會上,與其說人們在追名逐利,不如說是為了生存。一個生存的欲望,可以催生出好多東西,可以給我們無窮的動力。亦可以使我們迷失自我。欲望是把雙刃劍。但給欲望一把尺度,它就會變成追求。人生有所追求,生活才精彩,才有意義。我們總不能生活在自己幻想的虛以世界里。要適應這個社會,但不要隨波逐流:要改變自己,但保留一顆醒悟的心。

  1900為音樂而生。沒有盡頭的城市,是上帝的鋼琴,你無法操縱它。海之琴,才是你的生命,你可以用88個有限的琴鍵,敲出無限的音樂。只有在海上你才有靈感創作出天籟之音。他沒有下船,只是選擇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跟著自己那純粹的心而走,為自己而活?絾栕约红`魂的深處,我們為了什么而活,我們怎樣活,又是什么支撐著自己,可以沒有信仰,但必須要有信念。

  我們每個人都有權選擇生與死的方式,要怎樣生活就要看你如何選擇!

  附:1900結尾所說的對白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游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羨慕!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無法看見盡頭。盡頭?拜托!拜托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拿鋼琴來說。

  鍵盤有始亦有終。

  你確切地知道88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

  它們并不是無限的,而你,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

  我喜歡這樣,我能輕松應付。

  而你現在讓我走過跳板,走到城市里,

  等著我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鍵盤。

  我又怎能在這樣的鍵盤上彈奏呢?

  那是上帝的鍵盤。

  你看到那數不清的街道嗎?

  如何只選擇其中一條去走?

  一個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屬于自己的屋子,一種生與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是盡頭。

  一想到這個,難道不會害怕、會崩潰嗎?

  我在這艘船上出生。

  世事千變萬化,然這艘船每次只載2000人。

  這里有著希望,但僅在船頭和船尾之間。

  你可以在有限的鋼琴上奏出你的歡欣快樂。

  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陸地?

  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

  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音樂。

  我永遠無法走下這艘船,

  這樣的話,我寧可舍棄我的生命。

  畢竟,我從來沒有為任何人存在過,不是么?

  兩條右臂能彈出什么音樂?希望天堂有鋼琴。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9

  記得幾年前,偶然加上上學時候“校草”學弟(同齡)的QQ號,長得白凈,體育好,眼睛愛笑,總之是那個時期大多數女生都會喜歡的男生類型,已經畢業幾年的他,越發成熟的氣質,看得出來雖然畢業了,但依然會看書,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QQ空間經常會分享電影影評,或者讀書的片段,翻著翻著,就看到了《海上鋼琴師》,已經記不太清他的影評了,但是,我卻記住了這部電影。

  直到上周,我偶然看到我的好姐妹朋友圈發了一條感悟,推薦了幾部電影,其中就有《海上鋼琴師》,還有《活著》……只有這部,我一直沒看。(好姐妹暗戀了校草三年)于是,當下馬上搜索點了觀看。

  軟床,暗燈,一杯熱水,一個卡通靠枕,洗過臉,也泡過了腳,一個面膜正敷在臉上,會員HDR模式,開始期待并做好了盡情享受這部電影中的準備。

  開頭有幾次想要關掉的沖動,因為實在是太平淡了,腦海里一直有個聲音提醒我,這是一部經典影片,人生必看電影list推薦之一,終于“1990”到小男孩長大,可愛聰明的小孩雖然總是被船長訓斥,但卻也給這艘船的人們帶來了很多歡樂,他從一出生,就在這艘船上,某一天,過人的天賦讓無師自通的1900在鋼琴前忘我的演奏著,動人的旋律打動了眾人,從此,1900就展開了海上彈奏鋼琴的旅程,也因此吸引了越來越多慕名而來的旅客。

  如果你正心煩意亂,靜下心來,跟著鋼琴優美的旋律放松就好,就像那架沒有固定腿腳的鋼琴,在暴風雨的海浪上,優雅的滑行。

  電影的劇情是循序漸進,引人入勝的。

  和爵士之父的斗琴,還有一次次馬克斯勸說他下船,我仿佛也身在船上,能聽的懂他的琴聲,能感覺到他的情緒,也很多次在心里想,為什么他就不愿意下船試試呢?也許最后他下船了?畢竟遇到了喜歡的姑娘,最后成為著名的鋼琴家,是個美好的結局,直到他穿著馬克斯的外套,站在舷梯上,這一幀就像一幅畫一樣,1900停住了,他在想什么,我無數次猜想,最終,他又回到了船上。

  “每個人都有不同選擇的權利,即使你不贊同。”

  我想,1900此刻停頓在舷梯上,看到一望無際的高樓,這座從出生就沒有看到過的一棟棟建筑搭建成的城市,心里多少帶有一點恐懼的吧?

  就像《我們是真正的.朋友》里阿雅在熱氣球上的恐高,萱一直安慰阿雅鼓勵阿雅要勇敢,勇敢的站起來,大S這時候說“我們要尊重她的恐懼。”這句話真的很贊!拔抑揽謶謱θ藖碚f是什么,所以我們要尊重彼此的恐懼。”

  直到影片的最后,馬克斯問他,下船的時候你看到了什么為什么不下船呢?1900說:“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游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不羨慕”

  看到這句話,我好像一下子理解了1900,他不是恐懼,而是終于找到了自己。音樂是他的全部,而下船,面臨的是沒有盡頭的世界,有太多可以選擇的東西和欲望,便無法隨心所欲的彈奏音樂。他只想要音樂,他只想做自己。

  船上慕名而來聽他演奏的人一波又一波,總會出現第一個叫著看到“美國”的人然后大家蜂擁著相繼下船,相比之下,此刻看著大家下船的1900似乎是孤獨的,但我想他只是孤獨過,最終,最終他的內心從孤獨中得到了安定。

  當我聽到他說:“我不下船了!钡臅r候,我跟麥克斯一樣已經淚流滿面,讓人心疼又真得特別理解他,想讓他得到最好的世界,又不得不尊重他的選擇。

  有很多人說,1900是自閉癥,我不盡然,電影之所以經典,離不開這樣讓人聯想的劇情,人物設定,和結局,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電影就不同。

  雖然1900從未下過船,但船上的人來人往,他的心里更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麥克斯說整個世界都會傾聽他的音樂,但我想,只有孤獨的人才需要被人傾聽吧……1900擁有音樂,他并不孤獨,反而擁有自我滿足的安全感。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10

  很久沒有一部電影讓我有那么多感觸了,它就仿佛是個持續發酵的面包,不斷填充著我疑惑的思緒。對于這部傳聞中被譽為經典的影片,我在看它前并未查看相關的簡介和影評,因為沒有比帶著幾分好奇走入一個故事更有趣了。

  我想這部片子每個人看時都會有許多不同感觸,不得不說在故事開端的一段時間,我都以為它是略帶黑色幽默的喜劇,雖然講述故事的麥克斯看起來有些落魄,但從他的描述中,無論是那些第一個在船上看到自由女神大喊“America!”的人,還是收養1900的善良黑人船工Danny,都展現出了一種充滿希望的樂觀精神。幼年的1900也著實是個讓人喜愛而心疼的孩子,船上的人們微笑著去包容愛護他,給了他如同家人的溫暖,但隨著1900慢慢長大,故事在他的養父Danny遭遇意外后,漸漸透露出其中深藏的陰云,我想1900那幼小的心一定覺得上帝給他開了個很大的玩笑,同時也賜予了他異于常人的天賦。

  當他在寂靜深夜彈奏出動人的曲子時,我和故事中的人們一樣感動,而那說話古板刻薄的船長,也讓人漸漸感到他其實是個內心溫柔卻不善表達的人,因為故事雖然沒說接下來1900到成年這十幾年中的事,但不難推測,船長一定也給予了他許多幫助。

  這部影片中最讓我喜愛的一段就是麥克斯和1900的相遇,導演的鏡頭在展現麥克斯為了應聘入樂隊賣力表演時,掃到那高高站在船的圍欄邊,合著麥克斯的曲子用手指敲擊節奏的修長背影,相信此時所有觀者一定和我一樣期待他是否就是成年后的1900。

  于是,故事仿佛突然又充滿了快樂的元素,帶我走入了麥克斯上船后遭遇的第一個暴風雨夜,那時的麥克斯就像喜劇演員一般可愛,當他感覺自己就像只快死的老鼠時,1900淡定的出現在他面前,說能治好他的暈船病,就這樣麥克斯在糾結和懷疑中,隨著1900的音樂,感受到了大海的魅力,雖然我很質疑他們坐著的椅子沒和鋼琴固定,如何能隨著鋼琴同步游走而不跑偏,但導演此刻展現給觀眾的無疑是最優美的視聽感受,所以還是不要想太多了,單純的享受吧,就像麥克斯在回憶中的自述,他感覺當時的自己像在和大海跳華爾茲,多么奇妙!

  故事另一個精彩部分是1900和當時著名的爵士鋼琴演奏家Jelly Roll Morton的斗琴,善良的.1900甚至在起初根本沒理解這決斗背后暗藏的惡意,并不是所有演奏家都是像他那樣單純的,那自稱是爵士樂發明者的人,最終變成了自己導演劇目中的小丑,而這角色他本來是想留給1900的,當他灰溜溜的下船時,在旁人看來已毫無起初的光彩,這個被世俗物欲名利等纏繞的靈魂,此刻竟是如此丑陋?吹竭@,我不免想起老子說過:“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一個人如果忘記謙遜而自大,是難免失敗的。大道無邊,學無止境。

  在麥克斯講述之后的故事中,對于1900始終都不愿下船這個問題,我也感到很糾結,1900說“陸地上的人們浪費了太多時間去問為什么”,他不想過那樣的生活?吹竭@我突然覺得他這句話,和以前我認為人應該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單純的活著一樣,是想讓心靈不要被太多世俗的表象迷惑。所以,在1900時不時冒出的哲理性話語中,我覺得他是個人生的頓悟者,雖然他從未下船去看看真實的陸地世界,但在過往無數的人群中,他能很透徹的去觀察到細微的變化,這種間接經驗仿佛是給他展現了很大的視野,卻也成了束縛他的圍欄。我有些理解為什么麥克斯在知道1900放棄下船后會為他落淚,也許有些選擇真的是一旦放棄就很難再拾起了,我很想假設如果1900當時走下船,是否會遇到那可愛的初戀女孩,過著像麥克斯給他形容的快樂日子,或者是成為享譽歐洲的著名鋼琴家?但對于放棄的1900來說,這些假設已不可能存在,他的觀點的確也有他的道理,一個不知道自己從哪來又要到哪去的人,站在那看不到盡頭的陸地世界中,的確是充滿疑惑恐懼的。現實中的我們何嘗不是總會為許多未知的事而煩惱,1900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想讓心靈被束縛,所以作為觀者,如果站在他朋友麥克斯的角度去看,是無法認為1900懦弱或固執不愿改變的,在他樂觀的背后,那依舊如孩子般寂寞缺乏安全感的心,也許真的只有大海和音樂才能填補。

  再美好的故事都會有結束的時候,1900將一生都留在了這艘生養他的船上,二戰摧毀了許多人的信念,曾經豪華的郵輪已變成一艘破舊的醫療船,1900在船上用樂曲來減輕傷兵們的痛苦,在這樣的環境和過程中,他應該是早已看透了生死。當他作出那個決定時,我和麥克斯一樣難過,我甚至希望麥克斯能夠打暈他,帶他離開,讓他重新找到希望,但故事中的麥克斯并沒有那樣做,的確作為1900的知己,他不能也無法那樣做,因為窮苦潦倒的他幾乎連夢想都失去了,戰爭的折磨讓他無法給一生的摯友更真實的希望,只能聽著1900最后一個有些自嘲的笑話,悲傷離去,祝福他找尋到屬于自己的天堂,淚奔~

  我想如果1900沒有經歷過二戰,是不是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人生中還有一個像麥克斯這樣的知己好友會為他悲傷落淚,還有聽到他曲子而感動不已的陌生人,一切都是有新的轉折點的,傳奇的句號不該就這樣畫下啊!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11

  從你呱呱墜地的那一天起,每一天都在奔向死亡,剩下的幾萬天,該怎樣度過?這個問題的答案,人各相異,因為先天后天的環境、條件,各不相同。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生于一艘游輪,也死于這艘郵輪。

  和其他的游輪一樣,這艘游輪上也有成千名乘客,同樣有著鮮明的階級差異。但他們都有著共同的一個目的地——美國,每當第一聲“America”在船的某個角落傳來,全船上下,一遍沸騰。

  沸騰聲后,人們紛紛下了船,登上了北美的一塊自由的土地。船上只剩下下層添煤工,此時的他們終于可以來到船的上層(船上富人區)。添煤工丹尼爾伏地搜索這這塊富人區,希望能撿到一點富人的遺失物品。結果他一無所獲,卻意外發現了一個棄嬰。

  善良的丹尼爾見著嬰兒可愛,不忍心讓他餓死,便不顧眾人的目光,收養了這個孩子,并為他取了一個特別的名字——1900。這個孩子就這樣在船上長大,不管是添煤工、廚房里的廚師或者幫手,還是船長,只要是船上的人都認識他,1900也在他們的關心和幫助下長大。

  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丹尼爾教他看報識字,讓他長成一個紳士的模樣。然而有一天,丹尼爾卻因為一場事故,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1900。這給1900精神上帶來巨大的打擊,他在船上的人眼里消失了好多天,一直一個人呆在船底。

  直到一天晚上,一陣優美的鋼琴聲驚動了船上所有人,船長也來到鋼琴前,發現消失已久的1900出現了,十分感動。自那以后,1900便加入了船上的樂隊,為聚會上的人們演奏著,但他的演奏常常循規蹈矩到一半便開始放飛自我,難的是,人們不僅不厭惡他,反而跟著他。

  而鋼琴也讓1900結識了他最好的朋友,他一生的見證者,也是這個故事的講述者,一位小號演奏者。這個人認識到了1900在鋼琴方面的巨大天賦,曾多次鼓勵他走下船去,讓他的琴聲被更多的人聽到,坐收更多的名利。但1900始終不為所動。

  沒有什么能讓1900離開這個他記事以來就待著的地方,他仿佛像魚一樣只能與大海為生。除了愛情,讓他有那么一次的動容。

  1900在無數的乘客中,結識了一位前往美國的農民,他是一個父親,但他為生活艱苦的奔波著,即使孩子因病離他而去,它也忍受痛苦,頑強的活著,并不斷尋找生活新的希望。是他告訴了1900,海的`聲音在陸地上和在海上是不一樣的,他引發了1900對陸地的好奇心。

  而他的女兒,也讓1900陷入愛情,創造了貫穿整個故事始終的那首曲子。第一次,1900有了下船的沖動。而在下船的樓梯上,他猶豫了,對于船下的世界,他充滿了恐懼,那是一種未知帶來的恐懼。他退卻了,還是選擇了呆在海上,演奏他的鋼琴。

  隨著1900精湛的琴藝被更多的人知道,爵士與樂的創始人也來向他發起挑戰。前兩次,讓人們體會到了爵士樂創始人的厲害,第三次1900則震驚了當時在座的每一位。

  后來,1900的好友下船離開了,直到有一天他得知那艘游輪要被爆破,便想起了1900,并堅信1900不會離開那艘船,于是便想方設法的想找出1900。1900出現了,卻拒絕了他下船的要求,并表達了自己想與船共命運的想法。最終,他也只能放棄,成全1900的愿望。

  整部影片,都在一種壓抑的氣氛下行進著,仿佛是一部苦難片。你會感嘆1900的一生是多么的悲苦、可惜,也會為這樣一位天才的隕落而惋惜。

  也許有人不理解1900為什么不離開游輪,覺得那是一種懦弱的表現,不敢面對未知,不敢去探索。其實不然,我覺得他是選擇了自由,選擇了自己,是一種更好的選擇。如果明知自己無法適應那種環境,為什么還要去硬闖呢?生活有時候就是需要做減法,拋棄一些東西,你才能更好的生活。

  無論如何,追隨內心才是最好的選擇。不要讓一點點非議動搖你的初心,你就是你自己,認定了就別再猶豫了,有時候不嘗試也行,只要往那個既定方向沖就可以了。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12

  小編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是在高中,當時的朋友推薦說“這么文藝的片子,最適合你看”。我半信半疑的看了下去,卻一發不可收拾。剛看完的時候,激動了一個星期左右,寫了篇很簡短的影評。現在想來內容卻還是記得大概。時隔幾年,我再度拾起1900的傳奇時,那個曾經可以跟我分享電影的人卻已不知去向。身邊的人總是在變換,但1900那個可愛又孤獨的人物形象卻永遠的留在我的心中。

  曾經我一度將1900視為一個完美的人,覺得這是一個令人崇拜的理想化的角色。但是近來重讀時,我更加喜愛這個角色,卻有了不同的理由。不是因為他是個完美的理想型主角,而是因為他的缺憾,因為那些他做不到的事情。

  有時候,我們并不是因為一個人的完美而迷戀他,而僅僅是因為我們偶然間發現了這個看似完美的人身上所帶著的一絲絲膽怯。

  還是聽我先從電影本身講起吧。電影中慢鏡頭停留在了一個擦拭小號的人身上,伴隨著他的獨白“只要你還有個好故事,你就永遠不會完蛋”,為我們講述了一個荒謬但美麗的故事。

  這個故事有這兩種極端,一種是世俗的追求,一種是脫離俗世的向往。這兩種極端構成了矛盾與沖突,升華了主人公1900的個人形象。

  站在1900對這個世界的角度來看,他以脫離俗世的眼光戰勝了忙碌于世俗中的對金錢、地位、榮譽極度渴望的眾人。這種勝利是站在觀眾的立場上希望被看到的。觀眾需要1900做出獻身來滿足他們對于純凈的、無污染的精神世界的向往。高中時的我作為他們中的一員,自然對于這種結局也很是欣賞。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卻越來越意識到1900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他可貴的精神世界。

  我在此想要贊揚的,不是他的精神世界,不是他的灑脫,也不是他敏銳的洞察力,更不是他堅守的信念,而是他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其實1900這個人物,最令人動容的地方,恰恰該是他身上擁有的這個與我們所有人的共性——缺乏安全感。正是這種共性讓他生于船,長于船,死于船,讓他的勝利顯得更加人性化,讓他不至于脫離人的本性成為高不可攀的神,讓他有血有肉,讓他給了觀眾最大的撼動。

  跟我們一樣,他需要安全感,甚至與我們相比,他的需要更為迫切。他的安全感最初來自于他的養父丹尼。這個善良的黑人挖煤匠給了1900童年的啟蒙,為他單純的性格打下了基礎,同時也給了1900最親的感情和最牢固可靠的依托。但是,1900的這一生注定不平凡,命運雖給了他一個全新生命的機會,但卻殘忍的在他8歲那年奪走了他最強的支柱。他的丹尼走了,誰來填補他內心的失落與孤單,誰能再次成為他的支柱,誰又能幫助這個可憐的孩子看清未來的路?

  所幸的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就在丹尼的葬禮上,音樂來到了他的'生命中,成為他的又一個安全感的來源,成為了他的信仰。他害怕像失去丹尼般失去音樂。所以當他錄完唱片后,聽到從唱片中發出來的旋律時,他慌了,不知所措,就像丟失了最寶貴的財富。他反悔了,“我不會讓我的音樂離開我到其他地方去”,他不能失去他的依靠,他害怕沒有安全感的生活。

  而陸地對他來說,就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地方。即使曾經因為一段美好朦朧的愛情,他曾想過去冒險嘗試,試著去融入這個他不熟悉的世界。但是,因為害怕,因為恐懼,因為沒有安全感,他像個孩子般的任性地、毅然決然地逃回了那個給他安全感的港灣。

  就像面對被唱片偷走的音樂那樣,他后悔了,退縮了。他該是個多么膽怯的孩子啊!但卻膽怯的這么惹人憐愛。他將自己藏了起來,包裹住內心的忐忑不安,像個做了錯事的孩子,不敢被人發現自己的膽怯。他沉寂了許久,不再快樂;蛟S在他獨處的時間里,他也有在思考自己的膽怯,他甚至可能陷入了迷茫。

  其實他與我們沒什么不同,平凡人有不能舍棄的信仰,更有自己所依存的安全港灣。他也一樣。

  所幸同樣的,他也與我們一樣擁有摯友。在他臨終前,他終于有勇氣告訴他的摯友邁克斯他內心的膽怯,他最終承認了自己的膽怯來自于沒有安全感。

  他對邁克斯說:

  “整座城市,你永遠看不到盡頭!

  “我不是因為看到了什么才停下來,是我看不到的。那些漫無邊際的城市什么都不缺,就是沒有盡頭。我看不到東西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比如說鋼琴,琴鍵有始也有終!冁I是有限的,但你是無限的,在這些鍵上所能創造出來的音樂,那才是無限的。但是我站在懸梯上,擺在我面前的琴鍵有成千上萬,永遠也數不完的琴鍵。這個鍵盤太大,而在這個無限大的鍵盤上,你根本就無法演奏!

  “你沒有看見那些街道嗎?有上千條!你怎么去選擇那一個?一個女人、一棟房子、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一片窗外的風景、一種死亡的方式?所有的這些問題都涌到你面前,你卻不知盡頭,你難道就從來沒有被這種想法嚇得要死嗎?這樣的日子是多么的恐怖!

  他無法適應這種無法掌握的諸多未知可能,所以他只能選擇呆在船上,選擇自己可以掌握的東西,生活、鋼琴與夢想,選擇不會超出船頭船尾的,可看見的盡頭,選擇快樂。這些才是能給他安全感的東西。

  我們的1900,他只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普通人,只是剛好天分超群。這是他最可愛的地方,也是最打動人心的地方。雖然他是一個不存在的人,雖然他像一個抱著蜜罐不肯放手的孩子般需要外界給他足夠的安全感,但是我們依然愛他。愛他天才的氣質,更愛他身上人性的弱點。

  雖然我們不能否認影片有刻意理想化的成分在內,比如一個人在一艘廢船上獨居住好幾年還能生存下來的奇跡。但是這并不妨礙影片精神的塑造,一個1900便已經足夠有誠意了。

  希望關于1900,除了崇拜與仰慕之外,我們還能從他身上看到更多的人性的共鳴。這才應該是一部好電影該做到的,也才是我們作為觀眾,除了消遣之外,更應從影片中了解到的。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13

  ?偸禽d滿了回憶的,無論它是快樂的,希望或不堪回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海上鋼琴師》美得讓人心疼的故事就是那美麗的云之裳。

  這是一個關于大海、輪船、鋼琴、陸地、孤獨、友情與天才交織的故事。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這名出生在輪船上的孤兒,是天生的鋼琴大師,他一生從來沒有下過船,能夠在別人因暈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時候閑庭信步。他生世凄涼卻用鋼琴征服所有人,他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卻不以為意,他能選擇與船共亡卻不能為了深愛的女人登上一次陸地。托納托雷想通過他暗示什么呢?我看到的是選擇。他一直對陸地懷有矛盾的'情感,他向往它,又不肯觸及它,但是直到那一天他決定離開,他突然發現,外面的世界對他如此陌生,以至于不知何去何從,對自己所能做的感到迷茫,對未知的感到害怕。他只能留在船上,即使,最后一起被炸藥炸飛。因為他說:“陸地沒有盡頭。”這種沒有盡頭的感覺讓他害怕,鋼琴的琴鍵是有盡頭的,這讓他覺得安穩。

  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沙是一部好的電影,一花是一曲好的音樂。音樂就是電影世界里的天堂。因為我們站在音樂的天堂俯瞰上帝眼中的世界,所以只有一世的我們才得以享受幾生的愛恨情仇。這整部電影與音樂緊密結合、血脈相連,宛如一對雙生花。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14

  時隔至今,我猶記得這部由朱塞佩·托納托雷執導的電影——《海上鋼琴師》。記得幾年前第一次觀影的時候,1900留給他朋友最后的話語曾令我淚流滿面。

  1900,是一個出生在海上的孤兒,他被水手收養,他的名字只是一個年代。他是無師自通的天才,面對鋼琴的88個鍵,他能夠彈奏出驚人的音樂,受到船上無數人的追捧和掌聲。他也開始愛,愛一個女孩,靜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測他是否會為了她而下船面對外面的.世界。

  然而他最后選擇的卻仍是他的鋼琴,他的大海。他為什么不離開大海呢。他說,鋼琴只有88個鍵,但是外面的世界,卻是有著無數黑白鍵的巨大鋼琴。他無法駕馭。外面的世界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鍵盤,他又怎能在這樣的鍵盤上彈奏呢?成長,學習,工作,贍養父母,撫養子女,然后老去,聽來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卻還是那樣長。

  我尤記得1900留給他朋友最后話語時的眼神,是那樣孤獨,堅決,而又溫柔。我也曾在高樓中凝視遠方的地面,想象自己縱身一跳,人生的樂章戛然而止。然而我終究不是他。

  后來我漸漸明白,1900代表著一種理想,代表著這個塵世中的多數人,注定不會付諸行動,卻有始終心懷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決絕,而悲傷。

  我們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這個世界的意義在于“傳承”。就像一個游戲,每個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獲得的任務,卻是如何使這個游戲永遠存在。諸多必須背負的責任令前行顯得緩慢而艱難。然而我們的人生對于整個游戲而言,存在的時間或許只有一秒,或者更短。也唯有越短暫,這個游戲的運行時間才會越長,才有可能永不結束。

  這樣一想會不會又心有不甘呢?辛苦奮斗的一生,其實不過一粒微塵,輕得仿佛隨時都會消失。

  然而在閉上眼的那一瞬還會不會含笑著想起,自己的孩子在不久前,正帶領他們的孩子在綠草地上放起風箏;會不會含笑著想起,自己曾擁有良人在側,從此不再無枝可依;會不會含笑著想起更久遠的從前,父母曾令你無憂無慮,而那些萌生的小情緒,或許唯有感慨地大笑出聲,無奈地搖搖頭,道一句,那時真小。

  我們為什么不會像1900一樣,選擇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這樣壯烈,卻獲得永生的自由?

  因為,我們一直生活在這個“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見它的混亂,卻因為某一瞬間體驗到的那些溫情,那些無以倫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著它所給予的傷害,努力彈奏出最華美的人生樂章。

  我們或許從來都不是天才,但是我們至少能做到勤懇、踏實。我們從堅硬和純白開始,學會圓滑,學會世故,但內心深處,終究會一直記得,這一生所做的種種妥協,不過是為了在這個微塵世界,在這架上帝給予的鋼琴上,創作出獨屬于自己的旋律與琴音。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15

  我覺得《海上鋼琴師》真的是一部好電影,但是我不太明白為什么這個時候他在電影院放,以前為啥不放呢?被禁?為啥啊?這樣的片子,又有什么理由被禁呢?

  不用糾結這些,還是多關注影片吧。挺好的故事,當然了,我作為一個外行人,首先看的肯定是劇情。說到劇情,我特別佩服這個片子的編劇、導演。佩服編劇,是他把故事設定的特別完美,從一個官方都不承認的人的歷程,從被人撿到,到取名,到天賦被發現,彈琴,中間還有愛情,這樣的故事。

  佩服導演,是這樣的故事,他用了兩個視覺的感覺。一個是從1900這位偉大的鋼琴師的角度來經歷這一切;另一個視覺就是尋找鋼琴師的小號手,姑且叫肖恩吧,因為他的小號是肖恩牌的,他真實的姓名我還真記不住。

  看到最后,鋼琴師還是選擇留在即將炸毀的船上,我覺得整個片子就提升了。反正我看到那兒,特別感動。那個船,可以理解為是鋼琴師的故鄉、故國,畢竟從他的時間跨度來說,肯定是經歷了一戰二戰的嘛,不管這個故鄉是多么顛沛流離,不管官方是否承認他,他眷戀這個故鄉,愿意與之共存亡。他站在下面,肖恩站在臺階上,位置略高,他仰著頭,描述他缺胳膊短腿去見上帝的時候,真的特別感人,有種哀而不傷的惆悵,看得我內心唏噓不已……

  故事當中可能最有意思是那種含蓄、沒有結果的愛情。但是我覺得,這段愛情,只是男主角蓬勃的感情世界的一次外露而已。在我看來,他其實一直都有豐富的感情,他總是如同旁觀者一樣,看著船上的人。并且通過對這些人的觀察,來編寫曲子,宣泄他的感情。終于,在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他看到了一個干凈、純潔、單純的姑娘,他心動了。就有了這部電影比較高潮的一件事,他曾經想過要離開這艘船——當然我把這艘船理解為主角的故鄉、家國。

  我最喜歡的肯定不是主角和爵士樂的大咖茬琴那一段,那肯定是電影最大的高潮,鋼琴演奏最精彩,但是我不懂音樂,沒太在意這些音樂、彈奏這些。在乎的是主角恬淡,無招勝有招的,這個金庸的令狐沖已經很極致了,我就不多說了。

  我最喜歡的關于彈琴、音樂方面的片段,肯定是主角帶著肖恩在顛簸的船上,鋼琴的滑輪被打開,他們隨著鋼琴的滑動彈琴,就像是一首冰上舞蹈的鋼琴曲,像極了奔放的青春,自由的青春。在撞開了船長的寢室門時,都是那么輕松、自然、又讓人有種青春惡作劇的快樂。

  看完了,我都要感嘆:我啥時候能寫出這樣的劇本,能有這么縝密的故事情節,從樸素的情節里凸顯出不同人看有不同體會、感悟的“故事”呢?也許還是來生吧,今生就好好修煉吧。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16

  最近,我迷上了一部電影。

  《海上鋼琴師》,反復看了三遍,每一遍的感受都格外深刻,我是在假期朋友之口中了解到這部影片,她看完后極力向我推薦,說這是一段曠世奇才的隱秘傳說,還一邊眼淚汪汪地向我描述這部影片那些打動她的點。

  這個學期開學,挑了一個閑暇的下午,我開始走入這段回憶式敘述的影片。

  故事里的主人公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養。他只有水手給予的名字,而名字是一個年代,1900。幼年他面對鋼琴,無師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無數人的追捧和掌聲。他在偶然的一次,悄悄愛上一個女孩,靜默且深情,曾令人揣測他是否會為了她而下船面對新的世界。

  然而他最后選擇的仍是他的鋼琴,他的大海。他說,鋼琴只有88個鍵,但是外面的世界,卻是有著無數黑白鍵的巨大鋼琴。他無法駕馭。是因為這樣嗎?

  我記得影片中1900說的一段話,“陸上的人喜歡尋根究底,虛度很多的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你們不停到處去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羨慕。”

  有人說,1900代表著的是一種理想,代表著這個塵世中的多數人,注定不會付諸行動,卻會始終心懷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決絕,而悲傷。

  我們為什么不會像1900一樣,永遠待在船上,選擇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這樣壯烈,卻獲得永生的自由?

  因為,大多數的我們,一直生活在這個“外面的世界”,雖然清楚地看見它的混亂,卻也會因為某一瞬間體驗到的那些溫情,那些無以倫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著它所給予的傷害,努力彈奏出最華美的人生樂章。對我而言,這種“外面的世界”若是自己真的所愛所選,這也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也有人說,這部影片是講述內向型人才在快節奏社會中倔強卻無奈的低吟、是每個人在信息時代下打不開的內心和沒有安全感的茫然。

  我們或許從來都不是天才,但是我們至少能做到勤懇、踏實。我們從單純和執拗開始,學會圓滑,學會世故,但內心深處,終究會一直記得,這一生所做的種種妥協,不過是為了在這個微塵世界,在這架上帝給予的鋼琴上,創作出獨屬于自己的旋律與琴音。

  人的一生實際上每時每刻都在面臨選擇,每一個細小或者重大的選擇決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凡人的選擇是無論如何先活下去再說,\"活著\"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則把心靈的舒適看得更重,生死則次之。

  對很多人而言,這也許是悲劇,但是我卻認為這是1900的一種自我追求,他熱愛船上的生活到達一種極致、高于一切,那里是他的整個世界,離開這里,他可能再也不能繼續他所愛的.這種生活。

  有人問,這部影片既然這么有深意,為什么沒有像《綠皮書》一樣拿奧斯卡獎呢?很多人都覺得導演用錯了力氣,或者不明白他到底想要表達什么。只是這個世界浮躁的人太多。他想傳達的東西,不是你為了寫影評翻來覆去看了好多遍發現找不到可以作為主旨的東西。導演是有野心,他想講述一個人的一生,想映射一個時代。這部電影根本不是在講故事,而是在給每個看官照鏡子,主角就是你自己。

  還記得當Virginian被炸毀的前一刻,忽然一雙手,干枯的手,輕輕的擺放在觀者眼前,然后這雙手開始在空氣中彈奏,背景音樂是那首美妙的樂曲——1900為了心愛的女孩所即興演奏出的愛語。鋼琴的聲音,干凈而輕靈,仿佛是1900那顆安定的心一般,平緩的旋律傾瀉著柔情,不僅是對那個曾經出現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著鋼琴、膜拜著音樂時,心里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海上鋼琴師講的不僅僅是一個鋼琴師的詩意史詩,它的意義在于讓我們意會生活,在于讓我們了解天才,在于讓我們看見自己讓我們看清自我存在的意義!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17

  很難想象人的一生只在船中度過的樣子。所以就有了一個人在海上的傳奇。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而命運卻選擇了1900在波動的大海和旋律中度過他執著卻又短暫的一生。

  《海上鋼琴師》,一部意大利充滿藝術和美學的音樂電影作品。整個影片看下來 ,都會被悲傷所環繞。海上鋼琴師的每一首曲子都是用心演繹,好象在訴說著他那內心空無卻又無奈的絲絲憂傷。

  一個被拋棄的孩子,被好心的黑人燒煤工丹尼所收養,1900就是他的名字,只因為他是在1900年所生。一場意外老丹尼被飛來的鐵塊砸死了,從此1900又成了沒人要的孩子了,他從未下過那只船,他沒有國籍,沒有生日;他雖然8歲了但從官方的角度來看,他好象沒有出生一樣,這是一個怎樣的孤獨!而上帝又是公平的,1900的鋼琴天賦,使他成為“弗吉尼亞號”的海上鋼琴師。

  的確,他一生從未下過船。即使是愛情的出現與友情的勸說都從未動搖過他。玄梯成了他與外界的一面“墻”。有人曾告訴他:“世界就在外面,它只隔著一個跳板,只有一小步,就是海上午那一面!币苍S,1900并不在乎海的那一面的名利與幸福;也許,他在乎的是那種感受—對船上一切的眷戀還有對未知世界的恐懼;也許,是他對音樂的熱愛;也許,因為大海所給予他太多的感情,他美妙的靈感就是源于對大海的深情。這正像1900所說的:“我永遠也看不到盡頭;那些漫無邊際的城市什么都不錯,就是看不到盡頭,也只有在海上,我才能感受的到……1900曾把城市比做鋼琴的'鍵盤,城市的鍵盤太大,他無法去演奏。這就是1900能夠放棄愛情,友情的原因。他希望的是一個簡單而又熟悉的生活,在那里只有 波動的旋律和起伏的海水。

  一聲爆炸聲,結束了尼“弗吉尼亞號”的旅行,同時也給載著一段傳奇一生的“孤獨”鋼琴師劃上了一個休止符。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18

  他唯一的一張膠片唱曲是因為一個在他窗口留下影子的女生而存在,他的所有靈感都來自于人類,他不會讓他的音樂離他而去,本來想送給那個女生,但是最終沒有成功,然后他把膠片掰壞……最終,他下定決心為那女孩子下船的時候,看到陸地上高聳的建筑時,斷然斷了上岸的念頭,從此不再想著下船,當然并不是高聳的建筑讓他怯步,而是城市街道的無盡頭,不知什么是城市的盡頭,他害怕他所看不到的盡頭。

  有人說,1900他看透了人生百態,為什么就看不透自己的人生,我是覺得他已經看透了一切,只不過他沒有留戀并為之存在而已。

  最后的結局是他死于那艘船上……

  我并不因此而遺憾或傷心。我了解1900孩子般的純潔和簡單。完美的愛情就像純粹的自由,永遠只存在于想象。只是如你我這般平凡的人找不到像1900那樣寄托他想象的載體,找不到可以讓自己的夢想和靈魂如此安然而自由地棲息的港灣,于是無法永遠守護著夢想中的那座空中花園,于是不得不在紅塵俗世中為各種各樣的負累所牽絆。想到1900的灑脫和自由,想到他的看似放棄一切,其實卻在心中全部擁有,想到他的看似無根其實那么充實而豐富的生命,真覺得那是我們永遠無法企及的幸福。

  1900的`經歷離我們的確遙不可及,而他所追求的東西,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得到。那是一種平靜,一種自由,一種安寧。自由和快樂,也可以不來自于與世隔絕的環境,而來自于我們的內心。而這在花花世界中源自內心的寧靜,才會真正成為無法逃開現實的我們生命最大的動力,成為我們精神最溫暖的家園,成為我們心靈最安全的棲身之處。所以如果我們愿意,如果我們努力,我們也可以成為1900,用我們內心的安寧,用我們內心的快樂,用我們內心的從容,play our love,play our hope,and play our whole life!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19

  電影講述的是地點是一艘名為“弗吉尼亞人”的船,鍋爐工人見到一個放在鋼琴上的白人棄嬰,他就是主人公鋼琴天才1900——他的名字就叫1900,二十世紀的第一年的第一個月被撿到的天才。

  他一生都在那艘船上,從未下來過,沒有身份,沒有了家人,似乎是飄在人間的一陣風,帶著鋼琴聲,路過人間,驚艷過一段時光。最后船要被炸毀了,他仍然留在那里,和船一起消失。仿佛這一生并不是為了來過,而是一名使者,代表著鋼琴聲,來這一趟,只為展示天籟。他唯一留下的,是一個被毀掉的錄制了他為一個一見傾心的女孩演奏曲的光盤,光盤原本是要送給那個女孩的,那個女孩告訴他可以去岸上找她。他一直在船上生活,一直漂泊在海上,“弗吉尼亞人”號就是他的世界,他曾穿上好看的駝色大衣,去岸上聽聽海的聲音,從岸上看看他的大海,但他沒有上岸?粗鵁o窮盡的世界,他轉身回到了船上,并從此再未想過離開。

  “連綿不絕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彼f音樂是無限的,但是鍵盤是有限的,他可以從有限的鍵盤看到無限的音樂,這讓他安心,讓他自得其樂,他過慣了這樣的生活。而世界是無限的,“無窮無盡,鍵盤無限大,無限大的鍵盤,怎奏得出音樂?”他說世界這個“鍵盤”奏出的音樂“不是給凡人奏的,是給上帝奏的。”

  他的才能足以在世界任何一隅活得瀟灑,他隨便一首曲子都可以帶來極大的財富和名譽,而他不是為了活著,他把那個光盤毀了,他說“沒有我,我的音樂哪兒也不去”。

  有些人把“佛吉尼亞人”號船比喻成作者眼中的世外桃源,1900不肯離開船,提現的那個時代的.人對“世外桃源”的追求和向往。但我想說說我的想法。

  我很羨慕他,我很羨慕知道自己“使命”的人。有些人生下來就知道這一生的路怎么走,有些人經歷跌宕,最后也能找到自己的路,關于成功,我不停地修正它于我的定義,后來,我覺得是,找的自己的使命,然后為之無怨無悔,便是成功。

  有人求功名,有人求財富,有人繼承然后發揚光大,追求使命的感覺如此崇高而無畏,以至于一路的艱難和困頓,誘惑和陷阱都不再。就像《穆斯林的葬禮》中去往耶路撒冷的年老的“巴巴”,一生以琢玉為生的的匠人梁亦清,看到玉就看到使命的韓子奇……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幸運,可以得知自己的使命,于是這些人,就只能平庸,于世界平庸,于一生平庸。

  1900的使命,或許只是為了向世人傳遞天使的聲音吧,他被遺棄在鋼琴鍵盤上,他死的時候沒有戶口,去到天堂或許都進不了門,要問這一生做過什么,那只能是畢生都在音樂中。大海把紛擾隔開,把“佛吉尼亞人”號圍成一個天堂,他就這里完成他的使命,不用上岸,不用去面對無窮盡的世界,只在這海上過完這一生,船在人在,船靠岸炸毀,人也不愿留下。

  平凡如我們,沒有讓世人驚艷的光芒,但也是每個人都帶著使命來到這個世間呀,或平凡或瑣碎,又或者能溫柔一寸天地。我看過有醫者兢兢業業,我看過工人勤勤勉勉,我甚至被拾荒者堆滿的小屋感動過,努力地活著去承接生命賦予的責任,又何嘗不是在完成使命呢?

  真希望足夠幸運,找到能夠在生命的盡頭回想時,可以驕傲地說出“我是為你而生”的,可以無悔地完成“使命”。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20

  你不試,怎么知道自己不合適,懷著這樣的心態不知道試過多少次了,反而更加迷茫。海上鋼琴師給我的感觸就是這樣,我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我知道,那真的不適合我。外面的世界沒有盡頭,有各種各樣的選擇,可有時候真心希望自己沒得選。

  有次朋友聚會的時候,來了個陌生人,還沒聊兩句,就開始對我說:你應該去考公務員。當時回了句:“我們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什么,所以不要輕易去建議別人做什么”。對1900,我們作為一個旁觀者,他的確應該下船,去收獲名利,去得到愛情,可這些并不屬于他。如果我是1900,我也不會下船,船上有我的一切,離開船,世界那么大,我又是誰呢?

  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是大學的.時候,很感動,眼淚止不住的流,畢業這么久再看這部電影時,已經麻木了,一個人在電影院很平靜的看完這部電影。討論電影時,有個朋友問到,你是會選擇偉大而短暫的一生,還是平庸而漫長的一生?我選擇后者,我已經注定平庸,但還有很多地方我沒去,很多想做的事情沒有做,只有時間能給我答案。很羨慕1900這樣的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哪怕一生短暫,對他而言已經足夠了。

  記得一個科普片說過,每個人的神經系統都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樣一件事,也很難真正感同身受,所以想方設法討好自己吧,多聽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世俗會要求你該做這做那,但沒關系,我的人生我自己走,我不會去傷害任何人,所以即使我錯了,也只是害了自己,我會承擔一切。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21

  這是一部讓人靜下來的電影,不是嗎?一個與鋼琴與海上與自己執著死去的一個故事。

  這一次走進電影院觀看,給我的視覺沖擊和聽覺沖擊都是非常大的。我還是建議大家去電影院看,真的音效很好。

  這部《海上鋼琴師》的配樂我是真心的喜歡,特別是1900他演奏的時候我就在想真的有這么神奇的天才嗎?這音樂真的厲害。但是電影里面沒有明確的交代1900為什么彈奏鋼琴這么厲害。嗯,你要知道1900是一位孤兒,被一名鍋爐工收養了?梢哉f他是船上最低階層的人了。怎么可能會如此的神奇技術,沒有名師的指導,沒有練習,只是聽了人家一小段的鋼琴演奏,1900就可以在深夜里彈奏屬于自己的鋼琴曲呢。或許我真的要相信有天才的誕生。

  回到電影來,1900在8歲那年他的養父意外去世了,我猜正因為是養父的去世,他的世界觀有了不一樣的變化,沒有了國籍沒有朋友沒有可依靠的人,在船上最低層的生活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慘。但故事就轉折了,他誤打誤撞地走上了船上的舞會廳。正因為這次的誤入,他看到了鋼琴也知道了鋼琴,而且他的鋼琴技術真的是牛啊。正因為鋼琴演奏,從此1900就在這船上生存了下來。1900的琴技有多厲害呢,他可以用鋼琴把場上幾個人的動作形態和內心活動,用鋼琴演奏表達出來,惟妙惟肖。當我在看到這片段時候我就在想,原來這就是音樂,其實音樂表現形式很多,音樂也可以表現出人的一種神情,人的一種狀態,仿佛音樂在演話劇。也因為鋼琴1900才認識他一生的摯友小號手。

  小號手早就聽說船上有這么一個神奇的人物,鋼琴彈得非常的厲害,二十幾年來沒有下過船。小號手是整部電影的串講人,正因為他的回憶與進行時,才把1900的故事給講完整了。最終1900還是選擇了與船一起毀滅,小號手萬般的惋惜。小號手是個好人,是一個真性情的.人,他與1900的初相遇就收獲了1900的信任,最后也是他找到1900,做出了最后的告別。其實小號手下船后的生活也過得不怎么樣,小號不演了,生活所迫,他要拿出他自己最心愛的小號拿出來賣,這個場景一開頭真的是令人唏噓啊。

  嗯,我在想1900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他到底有沒有想過離開船而到大陸?我認為他是認真的想過去陸地的,而且電影里面也有描述他想去陸地的原因。但是他還是選擇了回船上。他為什么不讓自己的音樂發行唱片呢?我認為他怕自己應付不來名利,你可知道他打敗了發明爵士音樂的人,他的名聲早已在外,但也無所謂。船只能裝2000人,他是在一個很小的世界里面生活生存,他可能只想在自己的可控世界里面得到尊重就可以。1900到底多喜歡那個女孩?我認為他對她的喜歡說不上什么偉大的愛情,我認為就是一個單純的喜歡,那種愛意,是沒有動機,沒有太多的占有欲,她就是美,1900就在此時此刻把最美好的曲子刻錄了,1900也想把這個刻錄好的唱片送給那女孩但是沒有送成功,后來1900去偷偷的親了那個女孩,當1900知道那個女孩是那個農夫的女兒時候,他其實已經知道命運的安排了。那個女孩最終還是會下船的,還是會回到大陸上,而1900他沒有很強烈要跟那個女孩走,他還是在跟自己內心做斗爭,最后留在船上。

  1900沒有下船,其實就是他的一個選擇。電影面最后的時刻,1900與小號手對白其實也給出了答案了。我更喜歡的是:我想看看海,不是從船上看,而是在陸地上看,我在船上不能感受到海。嗯,你所生所處的生活就是一片小地方,就是一小群人在做事,你的觀點你的感受,就是那一片的那一群人的想法。就是那一個農夫所講的意思一樣,那個農夫也受到很多挫折1900聽了后都感到十分的為他惋惜。1900聽了太多關于陸地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對他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呢?

  1900最后選擇的還是對還是錯呢?我認為這個不是對錯問題,而是對自己內心價值觀的問題,1900不是沒有想過下船,只是他想到下船后他找不到自己的“故土”,生于船上活于船上,他看到過了無數的人對新大陸的好奇,期待,而1900的眼里他們只是不過一群有目的的過客而已,那些來搭船的人總是要離別的。這個船只是他們的工具,而這個船對1900來說就是他的世界啊。

  最后的時刻小號手見到了1900,1900還是找到一些安慰的,有這么一個親愛的摯友,最后來看他了,最后還講了一個關于天堂的故事,讓小號手說開心了一下。這個場面真的很耐人尋味,本來兩個人就是要隔世相望了,還要講一個笑話證明自己已經淡化了死亡,1900更愿意與自己的故土一起沉睡。

  最后電影十幾分鐘,看到1900與小號手的對白,我的眼淚真的是嘩嘩流下來,活下去可能是容易的,但不容易的是你要堅持自己的世界觀去活下去。你所在的世界不復存在了,活在下去又有什么意義呢?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22

  每個人都有一艘船,承載著自我的夢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舍棄它的時候,就會恐懼迷茫,彷佛自我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無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太多的選取,讓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離開了自我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樂了,他的性命還有什么好處呢。當他的兄弟姐妹聽了他最后的告白后,獨自離開,他的性命火焰隨著船的殘骸湮沒于海洋的深處。海上鋼琴師用決絕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靈魂深處。他的音樂到過很多地方,但是他的身體從未離開過大海,最后,當身體沒有了能夠寄托的角落,他選取和船一齊毀滅。也許有一天,我也要離開自我的'船,我也會恐懼,但是我不會選取和船一齊毀滅,我會選取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氣應對未知的旅程。有時候,選取勇敢地生存遠遠比選取勇敢地死亡來得更難。

  有些人認為,1900選取死亡是悲觀的一種表現。我覺得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多面體,選取什么樣的生存方式,旁人無從定論,正因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所追求的東西也不一樣。因此,在那里我并不想評論1900選取死亡是對還是錯。有些時候,兩種選取方式都是對的,刻意去扭轉一些東西會浪費很多時刻,而且沒有好處。1900沒有父母,沒有兄弟姐妹,一輩子都生活在船上,他有的只是鋼琴的天賦,他從鋼琴讀懂每個人的內心世界,他用鋼琴帶給貧苦人們最簡單的愉悅,一切都是即興之作,不為功名利祿。心靈的純凈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在影片中,1900說過:我停下來,不是正因所見,是正因所不見,你明不明白?是正因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得見的世界盡頭。這是他的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在一片心靈的凈土上生根、發芽。

  看了這部影片,自我成長了許多。雖然自我已經是大學生了,有很多事情都能夠試著去思考,個性是自我以后的人生。但是自我卻從不認真思考,對未來也只是充滿恐懼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我就遜色了許多。起碼他知道自我想要的是什么樣的生活,也一向都在堅持自我的理想,單純地彈自我喜歡的音樂,直到性命的盡頭,哪怕和船一齊毀滅,依然堅持。而我自我呢,雖然以前胸懷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再也沒有一絲波瀾。很多時候,我都在問自我,難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過嗎?難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嗎?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揚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敗。像《海上鋼琴師》的最后結局時,1900說:我無法舍棄這?船,我寧可舍棄自我的性命。當看到1900應對即將爆炸的船時,他淡定地笑了,那時,他的雙手還在做著彈鋼琴的動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無法忘記自我在那一刻心中曾有過的吶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為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自我吶喊。

  大海,音樂,鋼琴,人生。1900以純粹的性命方式展現了自我的生命,咱們能從他的生命中受益匪淺!逗I箱撉賻煛方o我的性命指明了方向,為我的人生注入了動力,使我對性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我都會堅持下去—正因我堅信只要靈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鋼琴師》的音樂聲中,我仿佛看到了不斷前進中的自我……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23

  故事得從一艘名為弗吉尼亞號的輪船開始。一位在船上工作的黑人技師,偶然在鋼琴架上發現一位被遺棄的嬰兒,黑人技師收養了他,并為他起名:1900。后來,黑人技師意外死去,1900就一直生活在這艘船上。這位被遺棄在鋼琴架上的孩子,與生俱來便有非凡的音樂天賦,無師自通地彈起鋼琴,成為這艘船上的鋼琴師,無論是哪位乘客,都為他的彈奏迷醉。1900與音樂生命的融合境界之高,在與爵士樂的創始人競比技藝時,驚人勝出。這位音樂天才,如果走上陸地,將會是著名人物,但是,他一生都沒有踏上陸地一步。后來,弗吉尼亞號在航行中撞破了,走向生命的盡頭,沒有利用價值的這艘船將被炸掉。1900躲在船上,他的好朋友麥士勸他下船,他依然沒有走下來。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的雙手在空中彈奏著,隨著爆炸聲,1900與弗吉尼亞號永遠在世間消失。

  這位才華橫溢的鋼琴師為什么一生都不愿到陸地上!俺鞘心敲创,看不到盡頭,在哪里?我能看到嗎?……我之所以走了一半停了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能見……”1900看不到陸地的盡頭,而只有鋼琴,他能觸摸到有限的琴鍵。城市沒有盡頭,其實,沒有盡頭的是人心。

  給我震撼的不是1900演奏的高超技藝,是他那帶著思索的神情。他沉默寡言,總是在一旁靜靜地看著、聽著,那些屬于別人的喧嘩、別人的起舞、別人的.快樂、別人的憂傷。但是,他的旁觀者姿態卻將人們都看得仔仔細細,他懂得解讀那個絕望的眼淚,那個小伙裝扮上流人物的緊張,那個謀殺親夫的貴婦的奸惡驚慌……他身處的世界窄得可憐,只有海只有天,但是,他什么都明了,在他手指間所表達的,就已經是人類最寬大的內心世界。

  隨手拈來的鋼琴藝術,與其說無師自通,不如說和是失聰的貝多芬一樣,泯滅了技巧的培訓,丟開了規矩的羈絆,奏響生命,震撼靈魂。一個沒人收留的棄嬰,不會有人教他文化,他不知道藝術的概念;一個被愛收留的棄嬰,有一雙大手的溫存,他知道生命的沉淪。我們不能用堅持藝術理想堅持個人追求這樣的俗世概念來衡量一個深深眷戀著過早遺失了溫存的孩子,這雙曾經用來舉著書讀給丹尼爸爸聽的小手,從丹尼海葬的那一刻起,就敲擊著琴鍵唱響了孤獨的靈魂,就在琴鍵上開始了不停的追尋。直到他確認,他們再也不用離分!

  羅丹說過:“藝術家只要寫出所看到的就行了,不必多全求!薄逗I箱撉賻煛返膶а輰懗隽1900的“看不到盡頭”,只看到了與人肉體的近距離。但是,對于他那般的靈魂的純潔,距離我們太遙遠,我們只能在這展現的畫面中感到一點沉重,一點無奈,我們不能像1900那般一生沒有踏上陸地,我們的靈魂只能托付在 “城市”棲居。所以,我們高高仰著脖子,看著那些靈魂的追問,留下一地思考的影子。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24

  第三次重溫了《海上鋼琴師》。不論第幾次看,它都是我心目中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

  在所有我曾讀到過看到過的故事里面,許久沒有一個人如1900般讓我充滿了迫切的沖動,想要去理解他,懂得他,感知他。

  他手指劃過鍵盤流淌出來的音樂,深情,動人,一如他不曾出口的情感表達。他慵懶典雅的身姿,孩童般純凈的天使面龐,清澈純凈的藍眼睛······當這樣的聲音鉆進耳朵,這樣的畫面印入眼簾,總是禁

  不住心里的激蕩,大雨滂沱。不是難過,是深深的疼惜。是一種幸好遇見的慶幸與榮幸。

  1900被遺棄在弗吉尼亞號游輪的頭等艙里,一個黑人煤礦工在一架鋼琴上發現了他。

  因為是新世紀的第一天,養父丹尼給他起名叫1900。由于沒有相關的`出生證明,丹尼擔心他被人抱走,所以1900從來沒有離開過船艙。他就在這船一樣大的搖籃里長大,他不知道海的盡頭還有其他世界。就像他單純地以為“媽媽”是一匹馬,一匹跑得很快的馬,一匹好馬。盡管如此,有養父丹尼的疼愛與照顧,1900的世界是溫情的。

  可就在1900八歲的時候,唯一能夠給他庇佑的養父意外去世。懵懂中,年幼的他便經歷了生離死別。

  丹尼的葬禮上,迷茫無措的1900聽見遠處隱約傳來一陣動人心魄的聲音。身邊的一個亞洲女人告訴他,這是音樂。就此注定,他此生將與音樂結下深深的不解之緣。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25

  需求被削減,就能更準確的找到自己的熱望,一生的悲喜歡樂,將可以全憑自己彈奏。

  1900是勇敢的,堅毅的,執著的。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要什么。我們都想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做自己愿意做的自己 ,但卻又害怕是個與眾不同的異類。究其心理,是我們只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卻不愿意為之而取舍,為之而付出代價。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里面寫到:“世界上只有少數人能夠最終達到自己的理想!薄耙话闳硕疾皇撬麄兿胍龅哪欠N人,而是他們不得不做的那種人。

  ”1900便是那個從頭堅守到達理想彼岸的少數人。于這樣從頭至尾只忠于自己所熱愛的人而言,心靈的舒適早已超過現世的安穩。“

  這部電影的結局并不符合大眾意義的圓滿,而一遍一遍的觀賞中,卻能慢慢從中感受到許多的力量與美好。

  天堂應該早已有一架鋼琴在那里等你,只待你雙手在琴鍵舞動,生出最純凈動人的音樂。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26

  近日心有所感,卻碼不出字來,發舊文一篇,抒懷解郁。

  能玩轉88個琴鍵的無限音樂世界,卻無法面對紛繁的現實生活。是對桃花源的堅守還是困頓于楚門世界,是純粹不染塵埃不妥協的抗爭還是脆弱玻璃心扛不起應負的重擔?是跟從我心還是逃避認慫?不要說這是個不切實際的童話,分明看到每個人心中的那艘船,沒有絕世天才,沒有英姿神采,還是想遠離凡塵俗世、一地雞毛,詩和遠方似乎近在眼前。然而大多數人還是會下船,也應該下船。下船是這個世界賦予我們的宿命,無法推卻的重擔。

  彩云易散琉璃脆,困守在自我小世界,在現實中只會一地破碎。鋼琴師這樣的人格很難成就爵士大師的世俗成功,大概率會成為落魄的小號手,即使他是天才。所以不下船是對的,不下船成就一世傳奇,下船就是世俗悲喜劇。

  如果不是在現實中遇到同樣靈魂的人,我對影片的理解將會是不同的'。也是用鍵盤構筑世界,有才華有顏值,無擔當無膽氣,一手好牌困于心魔墮入凡塵。

  什么是真正的勇氣?人們終于學會接受外界事、物、人的不完美,歸根結底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是消極承受,改變能改變的,適應能適應的,放手無法忍耐的,學會與不完美和諧共存而且不放棄成長。太多的人在離開學校之后就已經不再成長,讓人喟嘆的是某些人原本資質不錯讓人艷羨,但在隨后的歲月里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他還能搬出各種有理有據的借口,讓人無法反駁,成功的搬起石頭堵住了最后一絲成長的空間,不敢選擇,不敢承擔,不敢面對真實的內心需求,不敢追求,只因為懼怕失敗,究其心理,始終無法接受并面對自己的不完美,只能像駝鳥樣拒絕世界,也拒絕了自我改善的可能性。

  現實中沒有鋼琴師,你只會看到一個怨天尤人,精神崩塌,甚至無法自立的真正的loser。

  奉勸在影院淚水漣漣的妹子,在現實生活中碰見鋼琴師這樣的人最好遠離,否則你的整個人生將充滿淚水。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27

  一天夜里,1900溜進了餐廳,坐在了為貴族游客彈奏的鋼琴前,顧自彈了起來。就這樣,艷驚四座。

  從此,1900成了弗吉尼亞號游輪上的鋼琴師。他從不曾下過船,卻早已聲名遠揚。

  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他遇見了一生的知己麥克斯。他帶著暈船的麥克斯坐在鋼琴前,在傾斜搖晃的船艙里,彈奏一曲又一曲快樂的樂章。他們同鋼琴一起,在地板上來回穿梭,回旋,宛若共舞一支優

  美醉人的華爾茲。

  麥克斯鼓勵1900去到陸地上尋找全新的生活,讓他優美動人的琴聲家喻戶曉。之后自然而然的,名利雙收,度過令世人所向往、艷羨的一生。然而,他卻并不為之所動。

  樹欲靜而風不止。這時候,爵士樂的鼻祖杰里聞名來到弗吉尼亞游輪,欲與1900對決高下。1900不喜將音樂以任何一種形式劃分,于他而言,音樂就是心之所在,情感之所達。毫無懸念地,他贏得了比賽。大概音樂不僅是他情感表達的出口,更是上天賦予他的一種能力,凡人所不能及。盡管天才已經被濫用,我卻找不到更確切的語言來稱謂他。

  每當人們盡情徜徉在1900迷人的音樂當中漫步輕舞,總有其中一個人會第一眼看見,并對著自由女神狂熱的呼喊出帶著他們無限向往的“America"時,所有人都蜂擁而出,邁向他們憧憬的美國夢……

  這時,1900雙手搭在膝上,在這份沉靜里,你卻能清晰分明的感受到他內心的無限孤獨。同樣的心疼,包括他悄悄地撥通隨便一個陌生人的電話號碼,說,讓我們無論聊點什么……

  后來,他邂逅了愛情。

  財富、名譽,從不曾令他有絲毫動搖。但愛情,讓1900心中起了漣漪。他試圖嘗試用除了音樂之外的'語言去交流,但最終發現,對他而言,能夠出口的語言表達,相比琴鍵能夠流露出來的情感,如此微弱,困難。他只能在三等艙去偷望她,在深夜里輕輕吻了他心中的愛情,倉皇而逃……他銷毀了因她而生的柔情似水的,可以揚名立萬的原碟片。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28

  天,同麥克斯坐在餐桌前,他平靜的說,在到達紐約的前三天,他要去到陸地!澳銜䜩砜次野?來我陸地的家?”1900問!爱斎涣!我會帶一些甜點外加一瓶酒,你向我介紹你孩子的母親,邀我一起共進星期天的晚餐。你同我夸贊她的廚藝,她向我說,你常和她提起關于有我的故事!丙溈怂够卮。最動

  人的友誼大概就是這樣:因你與我有了鏈接,從此,與你相連的你的至親至愛,也與我有了關聯。

  我想,麥克斯的回答,也是無數個你我腦補的情節。我們沉醉于1900的音樂,欣賞他這樣天才般的藝術,卻又因憐惜他們的孤獨,希望他們能夠品嘗一絲凡夫俗子的熱鬧與普世的幸福。

  假如給你一雙上帝之手,擁有去改變他命運軌跡的`權利,你是否又真的會愿意、舍得去改變呢?

  麥克斯在破舊的船艙里播放那張黑膠唱片,再一次試圖尋找出1900。當麥克斯找到他。

  問“這些年你都做了什么?”

  “創造音樂。”

  “甚至戰爭時期也在做嗎?”

  “即使再沒人跳舞的時候,即使炸彈四處飛的時候。我一直都在演奏,沒有停歇。直到穿駛到了這里。”······

  “我一生中只在乎一件事,演奏小號。”正因為麥克斯有這樣的心語,他才能正確解讀1900,并懂得他。他們彼此也才能成為一生的摯友。最好的知己或是彼此成就吧!所以,最后麥克斯選擇尊重1900的決定,獨自離開。

  1900同麥克斯最后一段談話,反復聽了很多遍。每一遍,都領略更多不同的感受,每一遍,都同深深的為之震動。

  他說:“我是在這艘船上出生的,整個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攜帶兩千人。這里也有欲望,但不會虛妄到超出船頭和船尾。你用鋼琴表達你的快樂,但音符不是無限的!

  “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作的音樂。”

  在1900眼里,陸地上什么都有,唯獨沒有盡頭。這樣的光怪陸離,無窮無盡才是最可怕的。不像他形影相伴的鋼琴,有首有尾,有開始也有結束。鋼琴上數得清的88個琴鍵,意味著簡單澄明,當欲望與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29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的是一位叫1900的鋼琴師在海上生海上長,最后死在海上的故事,當然這位鋼琴師不是大西洋底來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類似于泰坦尼克號的大船上。他彈鋼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鋼琴師甚至是偉大鋼琴家來形容他一點也不過分,因為他彈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熱鬧的都為之折服。然而,鋼琴師1900對大海的熱愛,準確地說是對他一生也沒有離開過的那艘船的癡迷,遠遠勝過其他的一切,當然也包括鋼琴。

  1998年,吉賽貝·托納多雷執導了他的'第一部英語片——《海上鋼琴師》,獲得金球獎最佳作曲和歐洲電影獎最佳攝影獎。而真正的讓吉賽貝·托納多雷名震江湖的是1988年的《天堂電影院》,影片不但獲得奧斯卡和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同樣在歐洲各大電影節上也屢獲殊榮。而為這部《海上鋼琴師》操刀配樂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意大利最具風格,著名的資深作曲家埃尼奧·莫里康內(Ennio Morricone)這位大師參與制作的各國電影配樂已不下400部,故被音樂界冠以最多產的作曲家美譽。

  現時已經是70多歲高齡的他,仍擁有豐富的創作靈感和素材,在《海上鋼琴師》里,大師以鋼琴為主配合適當的管弦樂和室內樂創作出音色醉人、旋律優美和風格雋永的迷人樂章。

  就像這部影片的中文譯名與”鋼琴師”有關的電影一樣,鋼琴演奏是電影的一大重心,何況這部電影最初正名就是”海上鋼琴師的傳奇”,它所描寫的鋼琴家1900是一個飄迫于大洋間的傳奇爵士樂手,自然,在影片中是少不了精彩的鋼琴演奏,而且是爵士樂的鋼琴演出來,莫里克奈的爵士音樂作品,向來就有鮮明出色的個人風格影片中主人公1900所彈出基本上都是輕快俏皮,演奏精彩又富有娛樂性的作品,而《Danny’s Blue》是一首慵懶閑散,情調迷人的藍調作品,是我個人最喜愛的作品之一。影片除了莫里克奈本人的創作外,也特別邀請Amedeo Tommasi,Gilda Butta等鋼琴演奏家,演出Jelly Roll Morton及Scott Joplin等當代名家的爵士音樂作品(The Crave與Peacherine Rag),營造出濃濃的時代氛圍,當然,莫里克奈捕捉早期爵士音樂神韻的技巧之傳神,當然也不言而喻了。

  莫里克奈的大師級地位早已無庸置疑,《海上鋼琴師》再一次印證其寶刀不老的實力,音樂風格輕易貼切的悠游于各種領域間,讓古典的音樂技巧變得平易近人,直探人心,而且完美的將各種音樂素材重新結合再造,一次又一次為人帶來新的音樂創意與音樂感受,不愧是一代大師。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 篇30

  這部經典影片以音樂為載體,向我們展示了一位天才鋼琴師的一生

  作為鋼琴師,1900的一生非常傳奇,但同時也非常令人惋惜:

  他對彈奏鋼琴有著極高天賦,無師自通,甚至打敗了前來挑釁的Jazz創始人;

  但他的一生也非!蔼M窄”,完全僅限于一艘輪船的一架鋼琴上。

  他不諳世事,不知如何向喜歡的一位姑娘開口,只一廂情愿想把自己的唯一一張唱片送給對方,即便不知道對方會不會接受。

  而在他為了喜歡的姑娘終于下定決心要離開輪船下到地面、走在下船的途中時他停了下來。他的目光所及是高樓大廈與密密麻麻的街道,但無論他怎么眺望,就是望不到盡頭。

  那一刻,可能是他第一次感到害怕恐懼的時刻。

  在他的眼中,鋼琴是有限的,因為鋼琴只有88個鍵,所以他能夠很好地掌控,由此成為一名鋼琴師;然而此刻他發現城市是無邊際的,道路也是無限蜿蜒的,目之所及遠無法看清前方的未知,他不知道下船后應該沿著哪條路走。

  于是,他選擇了后退、回到船上自己的避難所,并再也不動下船的念頭,由此就有了最后耐人尋味的結局。

  為何會產生如此悲劇?在我看來,1900之所以會這樣做,有兩個原因。

  一是恐懼戰勝了好奇,被未知的恐懼所扼殺。

  看得見的事物是清楚的,我們不必害怕;但看不見的事物是神秘的,常常經由我們的想象變得可怕

  不只是1900,我們所有人都有過害怕未知的時候

  但未知難道就一定意味著毀滅嗎?未知雖然看似恐怖,但有時不也是一種隱藏的.機遇嗎?

  如果1900當時鼓起勇氣下了船,他難道就真的會因道路的紛雜迷路,因城市的繁華而喘不過氣嗎?而如果為此他遇到了他喜歡的姑娘呢?

  我們總認為自己很了解周圍的事物、了解世界,于是把自己關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去觸碰外部的世界,但其實這樣做僅僅是為自己挖了口井,成為那井中的蛙。

  不去嘗試,不去向外發展,你永遠不知道裝在盒子里的是巧克力還是毒藥。

  那為什么1900會對世界有這樣少的了解,因而產生這樣的觀念呢?那就涉及到第二點原因:環境決定我們的思維,而思維決定我們與世界相處的方式。

  愛爾維修曾說過:“我們在人與人之間所見到的精神上的差異,是由于他們所處的不同環境,由于他們所受的不同教育所致。”

  因為1900自出生以來一直生活在那艘輪船上,每次船上都只有2000人,所以他對世界的認知幾乎就停留在那不斷變化的2000人身上。且除了那架鋼琴,1900就很少接觸其他的事物,可以說鋼琴就是他的所有。

  世界是什么?那與我無關。我只需要琴就足夠了,或許他就是這樣想的。

  正因為他一直生活在這樣一個狹小舒適的空間,所以他會產生“這就是世界”的想法,并始終與鋼琴為伴。

  但世界并非像他想象的那么簡單,

  一方面,只有走出舒適圈才能讓自己不斷成長:

  如果不下來看看其他的鋼琴家與其他的音樂作品,1900或許會一直陷于自己的琴聲,最終可能陷于瓶頸;而如果他能在保持自身的同時也向外吸取,或許他能獲得更多靈感。

  當然作為藝術家確實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向外求索,有很多人就是憑借堅守自己開創了新的藝術流派。但對于大多數人甚至是國家而言,如果不保持一刻開放的心態,那就會像清朝一樣故步自封,自取滅亡。

  另一方面,走出舒適圈可以讓你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

  如果1900能夠鼓起勇氣時不時走下船來到陸地上看看,認識更多的人與事物,他就會發現其實世界很大,而不僅僅局限于那一架小小的鋼琴,而且他也可能會找到自己更多的興趣,找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而這不也正是我們存在的意義之一嗎!

  以上是我對這部影片劇情內容的一些想法,結局令人嘆息,但很喜歡這種令人產生思考的影片

  同時一些特色也很令人贊嘆:以友人康恩視角開頭引起懸念;現實與回憶交織的多元敘述結構使得情節起伏、前后對應;還有今昔對比盡顯當年豪華輪船與備受矚目1900現在無人問津、被人遺棄的荒涼、悲慘,不得不感嘆世事無常

  很幸運終于看到了這部影片,也謝謝你觀看至此

【海上鋼琴師的影片觀后感】相關文章:

經典《海上鋼琴師》影片觀后感09-13

《海上鋼琴師》經典影片觀后感08-17

觀影片《海上鋼琴師》有感09-19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06-04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05-27

《海上鋼琴師》的觀后感08-01

經典《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1-14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06-20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07-01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熱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