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海上鋼琴師觀后感范文
《海上鋼琴師》的悲劇性就體現在他人生的荒誕性上,因此,它是受存在主義文學影響的一個典型的荒誕派劇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海上鋼琴師觀后感范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海上鋼琴師觀后感】
用了三天的時間,慢慢地靜靜地看《海上鋼琴師》。
不斷地回放,不斷地思索。
在思想的過程中,悲哀的是:鋪墊、襯托、人物形象特點、人物之間的關系、環境、結構、主題這些詞像小丑一樣地在我的腦海里跳蕩亂舞,我為自己的固化思維惡心。
1900是個象征,是希望?是夢想?是自由?是世界中的孤獨?是決絕?是堅守?……文學作品鼓勵“合理誤讀”,從文藝學的角度來看,這也是被允許的。在一定范圍內,允許讀者有自己的思考,讓讀者發揮創造性和想象力,將他們的想法帶到作品中去,對作品進行解構與再創造。或者,這也叫多元解讀,或者,這就是《海上鋼琴師》生命力巨大的原因:每個人都從它那里讀出了一些什么。
我愛1900一臉的清澈,愛他沉迷的樣子,愛他靜靜地用音樂和心與自己對話。愛他說的話。他說:“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拿鋼琴來說,鍵盤有始也有終,并不是無限的,音樂是無限的。在琴鍵上,奏出無限的音樂,我愛。可是走過跳板之后,前面的鍵盤,有無數的琴鍵。無限大的鍵盤怎奏得出音樂?——不是給凡人奏,是給上帝奏。我生于船,長于船。這艘船每次只載客二千,既載人也載夢想,但范圍離不開船頭與船尾之間,我過慣那樣的日子——陸地?對我來說,陸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條太長的航程,是瓶太濃的香水,是篇無從彈奏的樂章。我沒法舍棄這艘船。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間沒有人記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這里。你屬于少數,原諒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篇二:《海上鋼琴師》觀后感】
陸地上的人愛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遲到,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地四處游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面對這一切,那個叫1900的鋼琴師會淡淡地說:“我不羨慕。”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了一個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然而燒爐工在男主角8歲的時候意外死亡。過人的天賦使1900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縱使后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鐘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沖動。他永遠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馬克斯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愿離開,于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最終與船葬于海底。
1900,這個既沒有出生紀錄,也沒有身份證明的人,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就在人間蒸發,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樣,渺無蹤影了——讓我們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棄那無謂的堅持,那他的人生不是會有另一番風景嗎?
是的,一個真正會生活的人,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就應該與命運抗爭,離開井底,去往更開闊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棄生命,對世間絕望。1900本有那么難得的天賦,有那么美滿的愛情,有那么光明的未來。那次,馬克斯都已成功勸說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當他看著紐約這座城市時,感到非常陌生和恐懼,便又放棄下船了。他最終還是與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說:“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非常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東西都有,可唯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是啊,世界的盡頭,人生的盡頭,那里應有回憶,沒有盡頭,是因為他沒有真正活過。外面的世界,他連經歷都沒有經歷過,卻已絕望了。原本,他的過人天賦,他的美滿愛情應該都是他面對世界的動力。他卻拋棄這些,寧愿放棄自己的生命來逃避這個他恐懼的世界。他認為“陸地”對于他來講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他不會創作的音樂。他已喪失了生命的意識了。
他想結束生命來尋找自己的盡頭,逃避世界的盡頭。的確,世界沒有盡頭,真正的盡頭在自己的心里,只要你經歷過,活過,就一定能看到真正的盡頭——你生命的價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間,找到自己的堅持和熟悉。當無限的世界邀請他加入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嗎?他看到天賦對于他的意義了嗎?他聽到世界對他的召喚了嗎?他感到愛情的真諦了嗎?沒有。
蔚藍的大海總是載滿了回憶的,無論它是快樂的,充滿希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1900沒有看到真正的海,或許現實世界真的太讓人感到陌生、恐懼和殘忍吧。但我們這些未來的演奏者,就應該積極入世,經歷世事,認知世界。雖然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擁有強大的內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來,奏響自己的命運交響曲。
我想——海上,其實應該是鋼琴師起步的地方。
【篇三: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后感】
我是深夜一口氣看完這部片子的。海上鋼琴師所在的郵輪,就像是一座移動的海上孤島長期漂泊在大海之中,只有靠岸時離大陸才近在咫尺,人們之所以選擇這座孤島之旅,多半是慕名而來親身感受這位鋼琴大師杰出表演,按理說他應該有一大群粉絲和知音的,但命運對他確實不公,他就像貝多芬一樣一生追求他的音樂夢想,卻不為名利所動,當他被迫應戰贏了大陸一位目空一切的所謂鋼琴家,博得了在場所有人目瞪口呆的驚嘆和經久不息的掌聲同時,卻沒有遇上一位真正的伯樂和知音,而有的只是為了復制他作品的資本逐利者,其實藝術是無價的,是完全不能用金錢衡量的,他為什么一刻都不離開這艘船,在他眼里大陸就是名利場,只有他的孤島才是塊凈土,才是他施展才華的地方,他不是怕充滿誘惑的城市街道無邊無際,而關鍵是他在這座孤島奮斗的幾十年中居然沒有遇上一位真愛自己的紅顏知己,這就是男人在成功以前的悲哀,但等到自己功成名就之時,更不可能找到一位真心愛自己的愛人,不是嗎?當今這個現實世界像這類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這不禁讓人想起《向日葵》作者大畫家梵高凄美的愛情故事:1853年3月30日,荷蘭鹿特丹市的一對牧師夫婦生下了他們的長子梵高,一位神秘的預言家對尚是嬰兒的梵高說出了可怕的預言:你會到巴黎,英格蘭,當店員,當教師;你會戀愛,遭到拒絕,成為傳教士,再戀愛,再遭到拒絕,成為藝術家,你會結合畫800幅畫,在普羅旺斯變瘋,37歲時自殺,你一生只賣出一幅畫……事實真的如這位預言家說的那樣,從小孤僻寡言的梵高只有小他四歲的弟弟提奧做朋友,長大后做過傳教士,畫商,教師,足跡遍布歐洲的許多地方,感情生活非常不順,連著向三個女人求愛,遭到三次殘酷的拒絕。被拒絕后的他再也不相信還有誰會追求自己這樣窮困潦倒的瘋子,居然拒絕了一位莊園主的女兒的瘋狂追求,最終雙雙變成了真的瘋子,真是讓人扼腕嘆息命運對他的不公,他死時非常年輕和徐志摩一樣都是37歲,但他們都給世人留下了許多偉大的經典作品。
這同樣不禁讓人想起為了崇高理想而奮斗且多次與愛情擦肩而過的保爾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當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人應當趕緊的充分的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和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能結束他的生命。
【篇四:海上鋼琴師觀后感】
《海上鋼琴師》非常經典的一出電影,是一定該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堅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這樣消逝。只留下一點聲音的碎片,1900,也許我們都一樣害怕腳踏實地的生活,害怕烏煙瘴氣的世界。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后,心中涌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覺是孤獨,真孤獨。可是1900真的孤獨嗎?后來的非常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
1900出生在船上,也從來沒有下過船,雖然它有無數個機會可以這樣做。直到最后這艘退役的老船即將用6噸半的炸藥被炸掉時,他也沒有選擇下船,雖然max嘗試過勸說。“整座城市。那么大,一眼忘不了盡頭。無窮無盡,麻煩你告訴我,它的盡頭在哪里?走上舷梯一切都非常好,我穿上你送我的大衣,信心百倍,看上去也一定非常帥氣,對于下船毫無疑問,使我停下的,不是我所見,而是我所未見,你能體會嗎?那些我看不清的東西。在那延綿不斷的城市中,我能看見一切,可就是看不見盡頭,什么都有,就是沒有盡頭,盡頭正是我所未見。比如說這個鋼琴,琴鍵有開始,也有終結。傻瓜也知道只有88個鍵,它們是有限的,在這88個琴鍵上你可以彈奏出無窮無盡的音樂,我就愛這樣,我也只能這樣生存,但你們把我送上舷梯,把我推向一架有著無數個琴鍵的鋼琴,沒有盡頭。可琴鍵是無窮的,我又該怎么演奏呢?我只能說我坐錯了的方,那是上帝才能演奏的鋼琴,老天啊!你有沒有看見那些街道,成千上萬的街道。怎樣才能從中選一個,選一個女人,選一棟房子。選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選一片屬于自己的風景。選一種自己的活法。沉重的世界壓在你的肩頭,黑漆漆的看不到頭,要你離開這里,到那個陌生而有無窮的世界里。你難道就不感到害怕?我在船上出生,。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過大的船。我不能下船!”1900在弗尼吉亞號爆炸的前夕,拒絕了max的勸說,說出了上面的話。我們從中也許能領會出他拒絕下船的原因。這不能簡單的用怯懦來定義。
不管怎么說,這是一部優秀的影片,它不但講述了1900傳奇的一生,也穿插了許多出色的曲子,實在是我們不能錯過的一杯佳釀。
最后我只想說:每個人都要走一條自己堅定了的路。就算是粉身碎骨。
【篇五:《海上鋼琴師》觀后感】
一個人,沒有父母,沒有名字,沒有任何能證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嬰兒時期被遺棄在一條叫“維珍尼亞號”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過,不曾踏上過陸地一步。他的職業是“維珍尼亞號”上的鋼琴師。當“維珍尼亞號”廢棄的時候,好友前來的勸解未能改變他與船共存亡,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毀滅的決定。記錄了他曾活在這個世界的唯一痕跡,是一張他彈奏的唱片模版。當然,唱片中的琴聲絕大多數人聽不到,即使聽到也不知道琴聲的另一邊是誰。
音樂,是一門國際通用的語言,不用解釋,就能打動人們的心弦。與生俱來的天賦,造就了這位海上鋼琴師。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鋼琴領域才華橫溢的天才。而一場震耳欲聾的爆炸場面,不僅僅讓我們震驚和深感遺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跡。天妒英才,用在這位海上鋼琴師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適與否?但人們總說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總會還給你些什么,就當關上了一扇門時,他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如此看來,上帝也是方圓有度的。小學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就告訴我們“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賦。”現在看來,這似乎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曾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非常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還要重要。”至今為止,我們可以十分確定我們都還不是天才!我們沒有如這位海上鋼琴師般的天賦,但非常慶幸的是我們有一個健全的身心。“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知道88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它并不是無限的,而音樂,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我愛這樣,我能輕松應對!”他愛做他能輕松應對的事,他覺得陸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無法應對,會使他崩潰。他選擇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陸地的步伐,為心靈加上了一把枷鎖。回憶一下,愛迪生為人類開啟電燈時代做了多少次的嘗試!生命因嘗試而勇敢,人生因嘗試而更加富有意義。這位鋼琴師沒有讓音樂離開他的身邊,未能用自己的琴音點亮別人的世界。如果多一點嘗試,多一份勇敢,也許他就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不一樣的世界。
一聲轟響,巨大的火花在海上開放,他帶著他尚未奏完的樂曲飛升至天堂。故事到此完結了,但我們生活還在繼續。疲憊的奔波于這個紙醉金迷物欲橫流的世界,拷問自己靈魂的深處,我們為了什么而活,我們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撐著自己,我們是否能像這位鋼琴師做到忠于自己的價值觀,不被利益所左右呢?雖然非常遺憾,但不得不說,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藝術家,他有著真正藝術家所擁有的高貴的自尊。
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于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放棄了不該放棄的。或堅持,或放棄,如當我們取舍有道,則常足!
【篇六:海上鋼琴師電影觀后感】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述的是一個在“維珍利亞”號船上的棄嬰——1900在輪船上成長的故事,他在鋼琴上的天賦和造詣讓我嘆為觀止。然而,才華橫溢的他最終未離開輪船,并選擇與船同歸于盡。這似乎是一個悲劇,常人無法理解,我覺得這與他的身份——棄嬰有非常大的關系。父母的拋棄,與母親的分離,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最大的創傷,而鋼琴成了他的過渡客體,充當著母性客體的代理人。我們看到,以后這一生他都與鋼琴相伴。
1900一出生就沒看到媽媽,一出生就沒有愛。他遭受了兩次被拋棄,第一次是他的父母在他一出生就放棄了他,后來雖然有丹尼撫養他,丹尼在他8歲時也死掉了,未成年就遭受如此創傷。丹尼雖然非常愛他,但丹尼向來傳遞給他的信息就是說船以外的世界有多么可怕,讓1900不要離開船,1900因為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所以始終不敢走下船。在丹尼的葬禮上聽到了音樂,從此音樂成了他可以依戀的客體1900無師自通成了一個鋼琴大師,彈琴,是他生命中唯一可做的事情,然而,1900兩次可以依戀的客體都離他而去,他無法相信這世界還有什么安全感,無法感受那種愛。1900留在船上,他的生命意義在那里,他與船構成了緊密的關系,船是證明他存在的客體,如果他下了船,而船被炸毀,和他有關系的客體也就隨之一起都會消失,那么他就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一個完成“自我同一性”的人,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知道自己是我認為的這個人。但1900沒有真正出生,因為一個人的出生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1900在生理、心理上出生了,也成熟了。但在社會層面上沒有出生過,他從來沒有走入過真正的社會,不敢走下船,人是社會的,他沒有走進真正的社會過,也無法扮演他的社會角色,所以他走在懸梯的半中就不敢往下走了,他感到了恐懼,他不是一個真正的人,他從來沒有出生過。
影片一開始就有句旁白“他沒有國籍,沒有出世紙,連生日也沒有,可以說還未出世”從心理層面,1900確實還停留在未出世的嬰兒狀態。呆在母親的子宮里,感覺肯定是最安全舒適的,他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妥。姑娘離開之后,他改變人生的動力徹底被激活,決定下船。也許對于普通人來說不算什么,但對1900,下船是一個重生的過程,1900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他走下舷梯,卻又慢慢地停下來,整個世界在他的眼中變得黑暗,恐懼充滿了內心。最終他選擇與船同歸于盡,這是偶然,但卻也是命運的安排。
【篇七:海上鋼琴師觀后感】
他,生于船,死于船,1900是他獨有的名字,鋼琴是他終生的伴侶,大海是他靈感的源泉,寬廣的大海賦予了他活力、生命,以及如同海一般透徹的心靈,他的手隨著波濤的搖曳盡情演奏,心卻神游大地,無所不往,他便是這樣一位特殊而又神秘的海上鋼琴師。1997年導演朱塞佩·多納托雷將這位賦予傳奇色彩的鋼琴師的一生搬上了電影熒幕,也造就了一段電影史上的經典,傳奇的海上鋼琴師有太多的別于常人的地方,這也讓觀者能夠無限的思索、探尋,以至于反思人生應該如何生活。
人生應該如何棲居?人應該如何存在呢?亦或是人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影片《海上鋼琴師》沒有給我們最終的答案,盡管如此,它卻指引我們去思考這一切。1900的人生是一場喜劇,也是一場悲劇,上帝賜予了他天才的靈感以及一雙無可媲美的靈巧雙手,大海與他融為一體,使得他足以在有限的琴鍵上馳騁,演奏出無限的樂曲,你會認為他是上天的寵兒,但他卻是一名社會的棄兒,從小成長與船上,養父丹尼因他沒有任何出生證明文件,害怕被人搶走,以至于不允許他離開船半步,他沒有做為社會存在的證明,船上的旅客只是他人生的匆匆過客,1900僅是他們記憶中的一瞬,隨著他們的遠行而淡忘,1900僅有一位朋友小號手麥可斯,在船上同甘共苦的歲月使得他們互相依存,但這微薄的依存是無法證明1900的存在的,以至于與世界隔閡,這正是他的可悲之。,他曾試圖下船,卻又退卻了,理由非常簡單,卻非常真實,因為那無限蔓延的城市讓他看不到盡頭,下船之后他不知該走向何方,這種茫然的恐懼圍繞著他,終究釀成與弗吉尼亞號共赴大海的慘劇。
1900的樂曲不應在凡世,應該留于天堂,他的音樂才華不僅使他的名字流傳于弗吉尼亞號上,也驚動了當時物欲橫流的世界,爵士樂的始祖慕名向他挑戰,在波濤洶涌的郵輪上,一場較量無可避免,這不僅是名利之心與純凈心靈的較量,還是凡世樂音向天堂之聲的沖擊,事實證明,純潔的心靈才能譜寫動人音符,挑戰者在嘲諷聲中狼狽地逃離,1900的音樂也因此為世人所追捧,名利、金錢的誘惑也隨之而來,然而正如1900能在樂隊演出中喊出的:“Fucktheregulations!”,將規定拋之于腦后,面對社會的誘惑,他只回應了一句:“音樂是不能和演奏者分離的”,將已將錄制好的樂曲奪走,選擇了孤獨的音樂,放棄了名利的世界,在我看來,這不僅是一句簡單的回答,他鞭笞了當時的拜金主義思想和對權勢的狂熱,引出了埋藏于人內心深處的吶喊,純凈的心靈容不得玷污!
麥克斯曾試圖用財富以及名利勸說1900下船,而1900做了真實的回答:“陸上的人愛尋根究底,虛度非常多的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你們不停到處去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羨慕”。這是何等淡然的心態,以至于不由得拷問自己,當我面臨如此抉擇之時,是否能這樣取舍,存在于社會聯系之中的我們有多少不愿為而又不得不為之的東西,驅使著這一切的終究是我們內心的觀念,坦然承認,我們無法做到像1900那般的豁達,因為我們始終被社會這個大鏈子所牽引著,這是無法回避的,盡管我們無法拋棄一切的世俗觀念,但我們還是能做到守住內心的那一份凈土的,我認同理解1900的人生觀、價值觀,但這一切并不是屬于我的,因為我們在生活之中有著太多的不同點,追求名利而不狂熱,向往財富而不癡迷,永遠也不要做權勢的奴仆,我想這樣才會是一個比較現實的觀念吧。
我與1900不同,我自小不具備音樂才華,唯有對繪畫情有獨鐘,對藝術的認同感或許是我們的共通之處。我憧憬過用藝術改變我的人生,我知道1900不會如此,盡管他的才華足以讓他的人生轉變,在他眼中的人生不過是走一條路,住一棟房子,一塊地,選擇一道風景欣賞,選擇一種方法死去,然而對我而言,這種觀念過于消極,人生是有所選擇的,也是絢麗多彩的,每一片家園,每一處風景都值得我們寄予感情,有所流連,人生有其理想,盡管來去匆匆,但充滿意義,以至于在我們離開人世時,也能看到那一道道真摯的淚痕。
1900是社會的棄兒,但他也有過家,弗吉尼亞號就是他溫暖的家,而大海,則代表了他的生命的歸屬,他沒有家庭,但不足以讓他失去愛情,丟掉愛的資格,世界不曾證明他來過人世,但這又何妨呢?他只要能活在麥克斯的記憶之中就足夠了,因為友誼是能夠跨越生死的鴻溝的。在火光之中,弗吉尼亞號沉沒于大海,伴隨著1900內心深處的琴弦聲,天堂不知道會是什么樣子?應該會有琴聲吧。沒關系的,只要有鋼琴就好,一場生離死別,不屬于社會的天堂之聲終究魂歸天堂。
一切都已經結束,但一切又都沒開始過,因為1900不曾屬于這個世界,琴聲停止響動,他走得不留痕跡,但“天堂之音”卻曾響徹過。
【篇八:《海上鋼琴師》觀后感】
這是一個虛幻的奇跡,一個傷感的故事,也是一個傳奇。《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艘遠洋客輪上被遺棄的嬰兒“1900”的傳奇一生。愛這部電影的最大原因是它的音樂,還有就是“1900”以及他和好友Max之間的那份友誼。
影片的配樂出自大師EnnioMorricone顏尼歐·莫里克奈之手,曲風典雅,深情飄逸。影片被譽為是1999年最不容錯過的電影原聲帶之一。我是個愛音樂的人,雖然不懂音樂,但并不影響我的喜愛,只要能感染到我的音樂我都愛。我愛電影里的音樂,那優美動聽的琴聲,愛電影里的浪漫,唯美的畫面與音樂的融合。無處不在的音樂蕩氣回腸,總會觸動你的心,融化你的心。
一個傳奇的人,就會有與人不同之處。1900一出生就被遺棄在弗吉尼亞號游輪上,還好,他遇上了燒煤工人丹尼博德曼DannyBoodman,丹尼博德曼收養了他。于是1900就有了“丹尼博德曼T。D。雷蒙1900”這個有趣的名字。他自小聰明伶俐,非常可愛,船上的許多工人都愛這個虎頭虎腦的小孩。然而命運并沒在此停止轉變,丹尼在工作中意外去世了。他再次成了孤兒,直到一天他遇上了那架鋼琴,而后音樂成了他的一切。
他的音樂也是這么與眾不同,過人的天賦讓他無師自通,他的音樂能表達出一個人的思想,并且非常恰當。他的音樂總是讓人們沉迷其中,為他歡呼鼓掌。而為之瘋狂,震撼的當屬1900與爵士樂的始祖Jelly、Roll、Morton的那場音樂較量,他彈完后的琴弦竟能點燃煙。雖然不知道是不是真實的,但是,有這樣的音樂存在,彈琴的人對琴的熟悉程度,對音樂的感知那是一個奇跡了。Jelly、Roll、Morton也為他感到無力之感,好音樂總能打動人,1900的琴聲就是這樣,琴聲完畢,在場的人還是呆呆的沉迷其中。我也震撼,心潮澎湃!
我一直都說我是一個只愛看喜劇的人,對于傷感的故事我總是不敢面對。1900有他輝煌的一面,也有令人感到惋惜的一面,就是他對世俗的排斥和戒心,至始至終他也沒有上過岸,就是心愛的初戀他也是選擇了放棄。他的一生不完美,他的一生是傳奇,那只是別人的看法,我想只有他每一的朋友MAX能理解他吧。人的一生不一定總是不完美的,太過完美就不完美了。上帝給他一雙靈動的雙手,一個奇跡,同時也會給普通人沒有的一種純樸,也許是這樣,他的音樂才是那么的純凈吧。
并不是他的世界缺少什么,他有他的事業-彈琴,有朋友MAX,有初戀。特別值得一說的當然是他的唯一好友MAX,有人說得一知己,人生無憾。Max和1900從認識到max的全力尋找與勸說1900離開要炸毀的游輪,直到最后一刻他們才依依惜別,都是令人感動的。有這樣的好友,真為1900感到高興。有的人,知道一生的終止也沒發現像max這樣的人出現,1900是幸運的。
喜愛鋼琴師,喜愛1900,max。人的一生不求輝煌,只求一知己,一個愛的事業,一個愛的人,有親人,世界不需要多大,一個游輪一般大小足矣。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相關文章:
海上的生命《海上鋼琴師》觀后感09-08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0篇(海上鋼琴師影評1500字)03-13
海上鋼琴師觀后心得10篇03-09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07-29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08-10
海上鋼琴師的觀后感10-28
《海上鋼琴師》 觀后感04-16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05-27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06-04
《海上鋼琴師》的觀后感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