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觀后感例文
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十二公民觀后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作為一部以對白驅動故事的極端電影,《十二公民》的完成難度可參考鮑比—奧斯廷在《看不見的剪輯》里的苦心揭秘:大師西德尼—呂美特當年如何在《十二怒漢》中將“軸線法則”玩瘋,《十二公民》如今也同樣面臨這一挑戰。令人驚喜的是,話劇導演徐昂不僅落實了一次極罕見的銀幕實驗,且在經典文本的本土化改造方面交出了一個示范級作品。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改編《十二怒漢》對中國影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畢竟,在小成本室內群戲領域,《十二怒漢》與任何一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暴風雪山莊式文本都迥然不同,其封閉的推理格局,并不依附于一群虛構角色與一個神探,而植根于“陪審團”——這個只存在于西方世界的法律規制。既然中國沒有陪審團,那么你很難想象去設計一個合理理由,將12個男人圈進同一空間,進而蘊蓄一場滔天舌戰。
《十二公民》最硬氣的地方在于,它從未刻意規避“陪審團”這道天然屏障,而是創造性地讓一群法學院學生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學分而投入到一場虛擬的陪審團辯論中。這種設定在很多人看來并非萬無一失,但12位中國怒漢也確實因此擁有了與“老白男”類似的人設肌理。中國的大學生家長,多半屬于社會中堅,階層的差異化亦體現得最為明顯。讓這樣一群男人面對一個關乎性命的真實案件,在視角上具備了多元化的開掘潛質。
案件還是當年那個案件,但《十二怒漢》與《十二公民》的內在核心卻出現了有趣的變化。前者強調的是以一服眾的法律體系的可貴,傾向于美國精神的禮贊式的回歸;后者則著意突顯出真相本身的價值,并以追尋真相的過程為載體,將當下中國的無數社會問題擺上臺面。這群男人或虎視眈眈,或義憤填膺,或冷漠虛無,或脆弱敏感,但每個角色的功能卻又不僅僅停留在為辯而辯的戲劇層面,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們身后站著的每一類人的生存狀態。從底層小生意人到地產大亨,從出租車司機到醫院大夫,從存在感極低的保安到被人嚴重忽視的退休老頭,各種百口莫辨、泣血吐槽、相互擠兌,讓兇手是誰變得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這12個男人從各自的人生深淵爬出后,總結出了昭然若揭的社會真相。
《十二公民》超越普通翻拍片的另一明證,是它并未滿足于將熱門話題與角色的職業身份進行簡單融合,我們看到的富商勾搭大學生女友、遭遇冤獄的“前科”男子、與校方艱難相處的小販、憋尿拉活的司機、因生存危機而對外地人充滿怨恨的土著等等,在片中都還只是構建諷刺與幽默的調味劑罷了,更加振聾發聵的,是編劇深諳人性,讓這場辯論徹底擺脫了吐槽大會的嫌疑。譬如,經歷過反右噩夢的老頭,講述的那個“忍一忍就過去了”的故事,為被嫌疑者爭取基本權利提供了一次耐人尋味的聲討;而與兒子分崩離析的父親,則用累積了多年的悔恨和痛苦,對被嫌疑者產生了報復性定罪,以被殺父親的立場堅決站在了真相的對立面。這兩個角色極大提升了全片厚度,讓我們更加肯定這是一次成功的翻拍。
《十二公民》在劇本上的精彩改造,為演員提供了一次足夠興奮的表演機會。從群戲表演質量上看,舞臺感相對較強,個別演員表現稍顯夸張,但這并不影響整部影片的觀賞性,韓童生扮演的老出租車司機,將一個背負個人秘密,深受內心折磨的父親演繹得精確生動,當他伏案哭泣而最終緩緩舉起右手時,每個人都想為他歡呼。相對而言,何冰扮演的“支點”人物,在這場推理風暴中并未貢獻出讓人驚喜的表現,我們對這位真理捍衛者的牽掛程度,遠不及50多年前的亨利—方達。當然,《十二公民》一定是這個嚴肅電影最壞時代的最佳影片之一,這不僅僅是因為導演勇氣可嘉,而是他委實戳中了多數人的痛點。
【十二公民觀后感】相關文章:
十二公民的觀后感12-31
十二公民的觀后感06-11
《十二公民》觀后感06-05
十二公民電影觀后感08-17
十二公民觀后感初中08-17
十二公民電影觀后感「匯總」12-09
十二公民觀后感700字03-21
電影十二公民觀后感分享03-21
十二公民觀后感參考范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