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幸福的起點》的觀后感
《尋找幸福的起點》,也叫《意大利人》,有介紹說這是一個俄羅斯版的“小蝌蚪找媽媽”。封面是一個孩子在奔跑,很喜歡,于是買回來。其實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孤兒院長大的凡亞即將被一對意大利夫婦收養(yǎng),可是他擔心去了意大利之后他的媽媽會找不到他。于是他一個人去陌生的地方找媽媽。事實上,他所在的孤兒院骯臟齷齪,所謂“收養(yǎng)”,實際是販賣兒童。為了看懂自己的檔案,凡亞學習識字;自己坐火車,在車上應付一些陌生人;被大孩子欺負,機靈的逃走。直到最后,孤兒院的司機發(fā)現了他,于是他舉起破碎的啤酒瓶子狠狠的朝自己的手臂扎去——那一刻,連司機都不能不被感動。凡亞最終回到了媽媽身邊,可是你要知道,這并不是一個幸福完美的故事。
電影中的凡亞只有六歲。六歲時的我在干什么呢,也許是個沒心沒肺的孩子。可是凡亞呢。事實上,他顯露出的是遠遠超過年齡的成熟。他懂得如何應付突發(fā)狀況,如何和“大人”打交道;他聰明機靈,同時又敏感猜忌;他不輕易相信任何人,不管是他的朋友,還是好心的爺爺;最后,當他把瓶子扎向自己手臂的時候,我想,這個孩子,他是看懂了這個世界。
我們總是一廂情愿的以為,孩子就是孩子,他們懵懂無知,他們總會輕易相信我們善意的謊言。我們以為孩子的世界就應該是單純明澈的。事實上,那不過是長大后的我們給自己編制的虛假的夢而已。6歲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懷疑過媽媽的話,有沒有懷疑過周遭的一切。我想一定有,也許我們忘了,也許我們根本就不需要記住。我們只是在長大后,在以為自己可以洞察這個世界所有的骯臟之后,不斷的欺騙自己:童年時這個世界還很美好。實際呢,就像凡亞,他太明白這個世界是什么樣子的。所以他不顧一切的把瓶子扎向自己的手臂,是威脅,也是最狠的反抗。
六歲時,世界已經是這個樣子了。我們用六歲的眼光,在自己能夠觸摸的世界里學著保護自己。就像我們天生知道如何求生一樣,隨著年紀的增長,世界一點點“豐滿”起來。我們的成熟和長大,也不是一夜之間的豁然開朗。而是與生俱來的某些因子,和我們的身高體重一起,積聚,膨脹。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可是我也相信,時間是最好的殺手。我們曾經的“本善”,一點一滴退去華麗的假象包裝,終于變成了此刻的“偽善”。我們都是自學成才的神童,現實就是最好的教科書。
我們不能把世界想象的太美好,更不該把自己想象的太單純。或許我的想法太悲觀。可是六歲時,你有沒有嫉妒過幼兒園里的某個小伙伴。
說回電影,我很喜歡里面的小演員。他并沒有好萊塢那些浮華童星們那樣精致的娃娃臉,甚至我一度覺得他有些丑。大概這也是一種定式吧,總是覺得電影中的孩子都該是漂亮可愛的。這個孩子其實并沒有一張討喜的臉,他不是瓷娃娃,可他真的是一個天才,他自然的演出能夠直抵人心。
也許這是一部兒童片,可它描繪的卻不是一個童話世界。電影中的那個世界,是現實的,殘酷的,充斥著金錢欲望和暴力的。而現實的世界呢,你我都知道,永遠比電影殘酷。
【《尋找幸福的起點》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尋找幸福的起點06-21
尋找幸福的起點觀后感09-05
《尋找幸福的起點》觀后感11-24
尋找幸福起點觀后感01-19
尋找新起點作文09-17
幸福的起點11-18
觀尋找幸福的起點觀后感 09-05
尋找幸福起點觀后感范文09-06
天空是幸福的起點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