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11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4年感動中國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觀后感 1
感動是什么?感動就是對生命之美的關注,就是對靈魂之美的悸動,就是對剎那間永恒的希冀。無法預定,無法奢求,但總是在不經意的一瞬,悄悄觸動你的心靈。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然而,在多日的匆匆中,心靈因為生活磨礪而變得堅硬,不再如過往一樣細膩,而漸漸冷漠,習慣了這樣高速運轉的世界,不愿停下腳步去傾聽心靈的聲音,更不愿意去回味感動帶給心靈的慰藉。曾經,我似乎也忘記了感動的滋味。 今天我驀然回首,翻閱著自己的繁雜心靈……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2018頒獎典禮》終于在2018年2月8日晚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制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著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么大的正能量。觀后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跡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著。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跡介紹,看后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跡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舍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么,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看了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跡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斗,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感動中國觀后感 2
“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晚會,就像早春的約會在中央電視臺如期播出。通過投票等多種方式在全國范圍內評出的年度人物事跡,在晚會現場陸續與觀眾見面,分別用他們不同的親身經歷講述了感動中國的真實故事,用感動的力量再次喚醒了心靈的春天。
感動是人類最直接的一種情感。生活中總會有那么一些人,時時感動著我們。他們是宋兆普、黃大年、王鈺、鄧迎香他們是一個人,他們是一群人;他們是一種精神的代表,他們在用一種心靈的力量,喚醒沉睡的春天。
我們常說,好人就在身邊。“感動中國”的人物也都來自我們的身邊。它傳遞出了中國人的好人觀,行善觀。“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小善者必成大德。在生活里,我們更多得人都是平凡的人,但請相信只要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極致,那么我們每個人也都不會再平凡,這是“感動中國”傳遞給我們的另一種力量。
其實,“感動中國”傳遞給我們的力量還遠不止這些。不過,這些力量都會化聚成一股洪流,沖破精神的桎梏,給我們帶來另一種人生的體驗。這種體驗至關重要,它是感人肺腑的,更是催人奮進的。這或許就是榜樣的力量,他給了我們希望,讓我們相信,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有一片沉睡的春天。
人性的溫度會融化冰雪,道德的光輝會催動春芽。2017年的感動激發我們奮進,2018年的春天正在悄悄降臨,讓我們一起期待更多“感動中國”的故事發生在這個“春天”。
感動中國觀后感 3
與往年一樣,感動中國總影響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在這些感動人物中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但卻都以不同的偉大事跡感動著這個民族的人民。又是一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我的內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擊與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的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樸實與感動,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作為幼兒園的教師,我對感動中國中是教師職業的感動人物也會有更多的感觸。莫振高就是一位打心眼里佩服和尊敬的人物。他是學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長爸爸”,是廣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長。都安是全國貧困縣,這個大山里的瑤鄉,有著眾多因貧困上不起學的孩子。莫振高將“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任教三十多年來跑遍每一位貧困生的家,將了解的情況一一記錄在冊,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的大學夢。然而,自己的工資畢竟只是杯水車薪。面對數量眾多的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做演講、做動員,只為通過社會力量,幫助更多的瑤鄉兒女走出大山。就這樣,莫振高一共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讓1.8萬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最后因積勞成疾,莫振高于3月9日突發心臟病去世。他的“化緣”之路改變了數以萬計貧困孩子的命運。就是這樣一位平凡的老師用生命譜寫出了人民教師的關榮與偉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轉變。
在感動中國的頒獎中,感動中國的傳承與發揚讓我們看到了我們對道德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思考與探索。感動中國,其實是我們對優秀精神的一種寄托,是虛無縹緲的靈魂與現實接軌的`媒介,是美好品質發揚傳承的載體。在一個個感動人物的事跡中,讓我們看到了榜樣的力量與人性的力量。與其說是對道德模范、學術精英的嘉獎表彰,不如說是對崇高精神、優秀精神的宣揚與傳播,當獲獎者的事跡通過感動中國傳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經默默無聞的他或她儼然已經成為了億萬中國人的榜樣,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與其說是被獲獎者的無私感動,不如說是被他們人性中的那種真善美感化、激勵,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們內心翻騰,化作一種獨特的動力,使我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向他們學習,社會的風氣因此而改變。
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人應該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進步;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在傳遞著和發揚著,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
感動中國觀后感 4
我觀看了《感動中國》,令我印象最深人物的是一個人是孫景坤。
孫景坤,96歲,志愿軍老戰士,2020年被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1948年,24歲的'孫景坤告別新婚妻子參軍,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四平戰役、遼沈戰役、平津戰役到解放海南島戰役,隨40軍119師357團從北打到南。1950年孫景坤隨部隊入朝作戰,在上甘嶺戰役中,他英勇作戰、堅守陣地,榮獲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953年6月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級戰士榮譽勛章。1955年,孫景坤復員后主動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將組織關系交給村黨支部,對自己的功績只字未提,村民們并不知道他是一位大英雄。此后,孫景坤在老家山城村擔任村干部,帶領鄉親們一起擋河造田,改造了一百多畝耕地,大力發展糧菜生產,用幾年時間在荒山上栽下了13萬棵松樹和板栗樹。
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學習孫景坤先人后己的這種精神!
感動中國觀后感 5
《感動中國》每年從社會各行各業推選出十位人物,他們的事跡震撼人心,令人感動,他們溫暖著中國,感動著中國。那年的人物又會是誰呢?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的盧永根;“芳蘭生貴里,山河澄正氣”的廖俊波;“英雄歸厚土,浩然天地秋”的楊科璋;“鄉心下無限,鳳德詠馀芬”的卓嘎和央宗;“倚天持報國,關山萬里程”的劉銳;“一心中國夢,功德冠群英”的黃大年;“一汲清泠水,高風味有馀”的黃大發;“寸心言不盡,冰壺萬鏤絲”的謝海華;最后向“高志局四海,萬載垂清風”的塞罕壩林場建設者致敬。
在這些人物和群體中,給予我深刻印象的是黃大發老人。面對草王壩缺水少糧,當時年僅多歲的他,帶領數百個村民,鋼釬鑿,風鉆敲,前后經歷了余年,在峭壁懸崖間挖出了一條公里的“天渠”。他說過,“一定要想法通上水,讓大家吃上飯。我要實現通水的愿望,這一次,拼了命也要干。”他沒有放棄,一股勁頭干到底。
為什么老人現已歲,卸任村支羽也已多年了,但在群眾眼里還是村里的靈魂呢?因為他身上的那股勁。
一種不服輸的勁,面對惡劣的'環境,不認命,不服輸,不氣餒,不信邪。我們即將面臨中考,這使現在的形勢嚴峻,我們也應不服輸,不氣餒。這是一種不滿足的勁,我們不可以因一次好成績就沾沾自喜,而應繼續前進,更大步伐地前進。
我將傳承自力更生的精神,堅持不服輸,不滿足的的勁頭,一鼓作氣,一戰到底。
感動中國觀后感 6
每年的《感動中國》,都讓我熱淚盈眶,深深地被他們的故事所感動。
不免覺得自己活得太自己。是的,沒錯,來到這個世界上要為自己而活。但責任、使命這些詞匯難道真的不應該成為我們生命中的烙印嗎?
我們沒有生活在戰火紛飛的抗戰年代,也沒有生活在窮鄉僻壤等待解放的貧困山區。我們是在太平盛世衣食無憂的社會中,比他們的生活環境優越許多,難道我們不用思考我們應該實現的社會價值嗎?
即使我們的心之所向不是救死扶傷的醫生,不是教書育人的園丁,不是駐守邊疆的戰士,不是解放勞苦大眾的英雄,但我們也記住自己作為一個社會人應該去奉獻的一份力量。
有的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引水的黃大發,年只為當初的誓言。想到古時的晉王坐擁天下又如何?想到現在富豪身家萬億又如何?仍不及老人實現誓言時站在親手開鑿的水渠上,那雙噙著淚的雙眼,告訴我們什么平凡可貴。
辭別康橋從英國留學歸來的黃大年,透支著自己的生命,用七年的時光奮斗在祖國科研事業的前線。直到生命的最后,依然為科技強國的夢想在奮力拼搏。
卓嘎和央宗的巡過守邊,年風雪中對家園、對國土的堅守,“家是玉亭,國是中國”,那一面面飄在風中的旗幟,是那位老父親心中對祖國的深沉的愛意,一代代的繼續和傳承。
善意匿名捐款十四年的蘭小草,直到走后方被人知曉。人們總說好人會受到上天的眷顧,但一個個走后被人悼念的靈魂,卻看不到好人一生平安這句話樸實的道理。不過這并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我們會為這滿滿的.善良和偉大的愛所動容。
為他人奉獻是大愛值得敬重,一個平凡普通的家庭中,對妻子的不離不棄一輩子的守候也同樣讓人敬重。她是他心中的女英雄,她那滿是傷疤的身體仍換回他的一見鐘情。這難道不是對顏值主義的一種諷刺?這就是為什么有些愛情在剝去華麗外表下只剩下毫無真情的淺薄……
有的人死后,被人悼念被鑄以豐碑紀念。有的人在暮年垂死之時,獲得他人最崇高的敬意。我相信獎勵榮譽對于他們其實并不重要,因為他們可貴的真誠、是善良、是毫無保留勇敢付出的真心,而不是為了一個什么目的,虛偽的表演。
我無法窮盡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我最崇高的敬意和內心滿滿的感動。但我想記住這種復雜的感情,并把它們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中去。用平凡、用堅持、用愛心去書寫“偉大”。哪怕,是窮其一生的平凡人的偉大。
感動中國觀后感 7
在一個莊嚴肅穆的頒獎典禮上,我看到了淚水,看到了感動,我被淚水后面許許多多的愛深深感動了,有對工作的熱愛,舍己為人的大愛,對母親不離不棄的孝愛,為殘疾小孩撐起一片天地的關愛……下面,我帶著你們走進愛的世界里。
30公里漫長的上班路上,總讓人看見一道靚麗的風景,這就是陳斌強叔叔用一條藏青色的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然后每天騎著電動車帶她上班去,這是一種對母親不離不棄的孝愛。反觀自己,動不動對媽媽、外婆發脾氣,大吵大鬧的壞習慣感到無地自容,從那一刻起,我要改變自己對長輩對的態度,多點體諒長輩的感受,做爸媽心中的好孩子。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個品德兼優有愛心的好孩子,正含苞待放的大好年華里,年僅12歲的何玥卻患上了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當聽說自己還有三個月生命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這是一種無私奉獻的愛。自私自利的人我見過不少,像何玥那種小小年紀就心存大義的高貴品質是彌足珍貴的,她的行為讓我精神得到神圣的`洗禮,洗滌我思想上的污垢,凈化我心靈上的殘跡,使我前進的路上走得更踏實。
2012年5月8日,放學時分,張麗莉老師在路旁疏導學生。一輛停在路旁的客車,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失控,撞向學生,危急時刻,張麗莉老師向前一撲,將車前的學生推到一邊,自己卻被撞倒了。車輪從她的大腿輾壓過去,肉都翻卷起來,路面滿是鮮血,慘不忍睹。在送往醫院的途中,還對大家說:“要先救學生。”昏迷多天后,張麗莉老師醒來的第一句話是:“那幾個孩子沒事吧?”這是一種舍己為人的愛,她的愛感染了周邊的人,感動了電視機前的我,當我看到領獎臺上的張老師坐在輪椅上,我被輪椅腳踏板上什么也沒有所震撼了,我情不自禁地說:“她的腳呢?”原來為了保存生命,她的雙腿被割掉了。別人都說張老師長得美麗,確實,她的美麗不僅是外表,比外表更甚的是她的行為美,美得那樣光彩奪目,那樣動人心弦……
在權力與金錢的社會里。有那么一方凈土,用自己平凡的愛,感動別人,也感動著中國,我一個平凡的小學生,也許做不了感動天地的事,但如果我們每個人能為別人做些什么,為集體做些什么,為家庭做些什么,那么我們也會成為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祖國就會越來越富強起來!
感動中國觀后感 8
生活中,有很多個美好的心靈在我們身邊做著無私的奉獻。昨晚,我看了《感動中國度頒獎盛典》,不禁被那一顆顆充滿愛的心靈感動得熱淚盈眶。
我對這些平凡而又偉大的身影肅然起敬。他們是核事業的領航人朱光亞;一生奉獻清廉履職的楊善洲;兩袖清風的高官劉金國;靠賣羊肉串資助學生的阿里木……這些人無私奉獻,卻不求任何回報!在所有這些人中,那個既柔弱又堅強的背影讓我的淚水從臉頰流淌而下……
她就是照顧養母整整12年的善良孝女——孟佩杰。她的命運十分悲慘,但她卻用樂觀的心態去應對自己遇到的一個個困難。五歲時,爸爸遭遇車禍身亡,媽媽將她給其他家人領養,不久也離開了人世。好在養母劉芳英收養了她。本以為孟佩杰能幸福的生活了,可由于三年后劉芳英癱瘓在床,養父頂不住生活的.壓力,也一走了之。劉芳英絕望了,她企圖自殺,可在枕頭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發現。“媽,你別死,媽媽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著就是我的心勁,有媽就有家!”當劉芳英在電視機前說出這一番話時,我的眼淚終于“決堤”從臉頰奔瀉而下……八歲的孟佩杰就已經上街買菜了!她個頭還沒有灶臺高,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不知多少次卻沒有哭喊過,就這樣,孟佩杰堅強的帶著養母劉芳英簡單快樂地度過了十五年……多么堅強的人啊!那夜,我依然沉醉在感動中……
我真的要向這個充滿童稚的女孩學習很多。
記得九歲那年,爸爸第一次叫我去菜場買菜。我性格膽小,好說歹說都不敢向菜場邁進一步。在爸爸答應陪我去菜場的情況下,我才慢吞吞地來到菜場。爸爸對我說:“要先想想家里要吃什么然后再問價格。”于是,我看到有賣我最愛的番茄的攤位時,小跑上前,害羞地問道:
“番…番茄多…多少錢?”
阿姨看到我,笑咪咪地回答:“小朋友,五元一斤哦!
我很想速戰速決,便說:“好,我買一斤。”便把五元錢塞給阿姨,拉著爸爸就要回家。沒想到,爸爸隨我到門外便批評道:“這么貴的番茄,你就不懂得還一還價?再去買一次!記住……”我霎時氣不打一處來,我還這么小,就叫我買菜!拔腿就頭也不回地跑回家去……
如今,看到孟佩杰的事跡,我不禁十分自責。一個女孩八歲就自己買菜,我九歲的男孩卻不敢?
在自責的伴隨下,感動和沉醉再次于我的心中油然而生……
感動中國觀后感 9
昨天晚上坐在電視機前靜靜的看完《2021感動中國》,看完欄目,心中突然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每次觀后,總會給人以長長久久的思索與追問:是什么樣的情懷使他們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樣的機緣使他們令九州動容?走進他們,叩問自己,在感動中找尋本真。
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動,的確傷感,可是它補心,并且化作繼續前行的信心與勇氣。有的時候,感動讓人脆弱,因為它總是觸碰你內心里最軟弱的地方,但是什么樣的情懷使他們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樣的機緣使他們令九州動容?走進他們,叩問自己,在感動中找尋本真。
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動,的確傷感,可是它補心,并且化作繼續前行的信心與勇氣。有的時候,感動讓人脆弱,因為它總是觸碰你內心里最軟弱的地方,但“那時候的我們,渴望知識,有老師給我們上課,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她的女兒說:“媽媽,你是一個好老師,但你不是一個好媽媽。”聽到這,我感覺鼻子酸酸的,她的博愛深深感染著我,她放棄了對女兒的陪伴,但是她的學生也是千千萬萬個小家庭的希望啊!她用她的博愛,影響了幾千幾萬個家庭的孩子,讓他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讓他們受到教育,從而有機會走出大山,去用自己的力量改變社會,為社會創造價值。她的學生也受到她的影響,試想如果她的學生能把她的博愛接力下去,那中國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棟梁之才的!
中國的貧富差距現在還是較大,一個老師能夠選擇放棄優越的條件,而選擇艱苦的地方,如果不是一種愛的力量支撐著她,她何以在那里整整36年!支老師,她用自己的微薄收入給學生添置學習用品,用盡自己的全力去幫助學生改善教學條件,無私地教育學生知識,這深沉的愛讓我感動不已。這樣的`老師,不愧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她真的如詩句所贊美的那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想到我自己,現在有如此優越的生活環境,有爸媽的寵愛,有溫柔的老師,每天坐在干凈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學習。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學習生活,好好學習,積極進取,希望長大以后也能成為支老師那樣偉大的老師。
評析:能夠深刻領會支老師身上的精神,聯系自己的實際,說出自己的感動,值得點贊。
感動中國觀后感 10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上,我們教師隊伍中又有一名同仁上榜,江西農村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當選“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結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作為一個老師,支老師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她的精神深深的震撼并感動了我。
支老師是一個平凡的人民教師,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她做出了不平凡的事。1980年,19歲的支月英通過考試,在距縣城100余里的一個教學點當起了小學老師。她有一千個理由可以選擇離開,過上別人認為幸福的生活,但是她選擇了孩子,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支老師一干就是36年。36年來,她堅守在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的大山深處教書育人。她堅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了盡善盡美,在深山里她教育了整整兩代人,從風華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媽媽”“支奶奶”。“支姐姐”到“支媽媽”,變的是稱呼,但不變的卻是執著和奉獻。她關愛孩子,使大山里的`孩子有機會沐浴書香,她資助貧困生,不讓一個孩子輟學,這些,都展現了一個優秀人民教師的無盡風采。
我也是一名教師,我的待遇和支老師相比要好很多,但是,我僅僅把工作當成了工作來干,看完她的事跡,讓我想了很多,支老師在工作中的那種堅持深深的感動了我,同樣是教師,可她卻用一種精神、一種信念、一種態度和一種堅守,默默奉獻著。
在以后的教育職業生涯中,我雖然不能像支老師那么偉大,但我可以樹立正確榮辱觀,努力增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書育人”的教師使命感,不斷強化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心。為此,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努力。
學習她敬業愛崗、高度責任感、使命感。敬業與愛崗都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使命,教師只有愛這個職業,才能珍惜這個職業;只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才能不辱于使命。教育不是一人的事業,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事業,因此教師要具備高度責任感、使命感,把這個工作當作一種事業的追求,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敢于擔當、勇擔重任、盡心盡責,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
第二、學習她們舍己為人、真善美的品質。有一句諺語:“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這句話蘊含著至善和博愛,這也是支老師身上真善美的體現。支老師把自己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奉獻給了學生奉獻給了山村,在親情與工作這把秤桿上,她選擇工作為先。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人性真善美的一面。我們要秉承這種傳統美德,就要向她一樣本著勤道樂業、愛生如子、舍己為人、至善大愛的博大情懷,扎扎實實、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
學習她甘為人梯、樂于奉獻的精神。人們常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然而不是職業造就教師的輝煌,而是教師鑄就職業的輝煌,正因有支老師這樣十幾年如一日的無悔執
教,堅守那份清貧的職業,堅守那份教書育人的責任,堅守那份無悔的人生,才鑄就教師職業的輝煌,譜寫一曲曲感人的贊歌。向她學習,就要增強職業道德觀念,強化責任意識,甘為人梯、樂于奉獻的精神,力爭做人民滿意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
感動中國觀后感 11
隨著熟悉的旋律和熱烈的掌聲,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頒獎晚會緩緩拉開帷幕。
每年的英雄人物不一樣,但那顆溫暖又偉大的心永不變。用大半生守護敦煌的學者,不顧安危救火的森林英雄,救了全中國孩子的醫者……但讓我印象最深的卻是盲人中醫師——朱麗華。
正如頒獎辭中所說的:“不幸關上了你的門,但你幫別人打開了窗。”朱麗華不僅是位中醫師,更是一名扶貧捐助者。視頻開始時,只見一位老奶奶憑著一根導盲棒和記憶中熟悉的路線來到了銀行。一進銀行她就開口問:“看看我的卡里有多少錢?全部匯出去好了。”也是這句話震撼了我——一位年過六旬的盲人來到銀行,并不是為了取錢給自己用,而是要捐給希望工程,幫助上不了學的孩子們;而且一出手,就是四十萬啊!因此,我也越發地想了解這位不尋常的奶奶的故事。
十八歲意外失明后,朱麗華奶奶也絕望過,她甚至無法想象活下去還能做什么,但偶然的一次機會讓朱麗華奶奶聽到了張海迪的故事,又讓她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之后,朱麗華奶奶成了中醫師,并開始為福利院的腦癱兒童治療。世上有許許多多的盲人,但她們不一定都像朱麗華奶奶一樣充滿希望,并為別人打開窗;世上有能力的人許許多多,但他們不一定能溫暖他人。當朱麗華奶奶得知有許多孩子因貧困而失學后,她決定捐贈自己的一份力量。一張張公益事業捐贈發票堆積在桌上,累計公益捐款也達到了三百七十三萬元。這一分一角不僅是朱麗華奶奶的善良,更是汗水和愛心的結晶。
從家庭的“包袱”到家庭的“頂梁柱”,這不僅是朱麗華奶奶的人生,她也讓這樣的人生影響更多的盲人,成為了更多盲人的人生。在朱麗華奶奶的頒獎詞中有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看不見也摸不著,但你能感受到。”是啊,朱麗華奶奶本是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一個可以抱怨命運的人,一個渺小如草芥的人,卻憑借自己的努力給自己“打開了另一扇窗”。她用自己的愛心給腦癱兒童造了一座房,用自己的堅持為失學兒童搭起了一座座橋,用一生的抗爭突破了生命的枷鎖。這種“美”不高調、不奪人眼球,卻美得動人心魄、浸潤心田。
世界無邊無際,需要人心來填充。從現在起,我不再為一些小事自怨自艾,不再為自己的一己私利找借口,而是要去幫助他人、溫暖他人,做一個小小的“朱麗華”。努力去打開我生命中的更多的窗口,設定新的生活模式,過更有意義的充實的人生。
【感動中國觀后感】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作文11-23
關于感動中國的作文03-18
感動中國中國女排觀后感03-19
感動中國觀后感06-19
感動中國觀后感04-24
感動中國的觀后感03-17
《感動中國》觀后感02-23
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06-05
感動中國觀后感精彩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