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的改革高中作文
我看許多人對教育界的呼聲中,渴望改革是最多了的。從上次的“清華大學鉈中毒事件”到“復旦大學投毒案”,這樣的呼聲愈演愈烈。于是有人說,高校的學生已或多或少的喪失了基本的倫理綱常了。其實這是早就有的問題了,也并非僅僅集中在某些高校學生上,在普通學生上也有。因此,很多人希望改革以解決問題。
然而現在社會上的輿論和趨勢,卻始終抱有一種和幾年前一樣“看戲”的姿態。就拿三年前“復旦大學投毒案”來說,當時確乎是引起了一些網絡媒體和部分民眾的慷慨激昂。當然,熱議的內容無非是“作案者道德的淪喪”和“中國教育的詬病”之類。然而事情一過,這種論調就不知道沒落到哪里去了。倒是難為一些諷刺家常把中國的教育與其他國家作為對比,以此大談“中國沒有用”。
且不說“中國有沒有用”這樣的話題,單就在上述這樣的大環境中,想必即使改革也會步步維艱,很難實行。所以,我認為與其把希望寄之于改革,倒不如好好反思我們自己的問題,從中找尋答案。也許,這會是最好的選擇。
魏征有一句話說的好:“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因此,倘使要談論有關教育之類的問題,就必須找到源頭之所在,也就是孩子的啟蒙教育之所——家庭。
古時候的人認為,一個人的家庭教育會對他日后的行為起重要作用,因此為了防止子女長大之后做出什么出格兒的事,在他三四歲的時候就會給他教育一些基本的倫理綱常,所以就有了“三歲見大,七歲見老”一說。孔夫子也說過:“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其道理,莫過于此吧。然而我們現在的人,卻完全顛倒過來,舍本逐末了。
現代人談教育,尤其是子女的`學前教育,勢必會與學習成績,多才多藝等成人認同的觀點相掛鉤,且中國家長又是比較喜歡攀比的。因此,在這樣的情形下,自然而然使得一些家長放棄了子女的道德教育,而去追求那些現成且容易取得的東西。這樣往往形成了一個怪圈——人們反倒更加注重那些可有可無的名利之類的,卻把本質的東西丟了。而那本質的東西恰恰是培育孩子必不可少的養料。
而當缺少較為重要的條件后,培育的過程往往就會面臨失衡的風險。正如少了主心骨的人,是很難站起來的。我們把這種最為本質的東西,稱為家風。什么是家風?這樣說吧,家風好比種植林木的土壤,而家庭的后代則是一棵普通的樹苗。一個家風的好壞就如同土壤的土質是否優良。好的環境里,樹苗的長成自然不會差。普通的環境里,至少也可留下正常的樹木。而一個把家風丟棄的環境里,則如同把樹苗種在灰塵里,在這樣的風氣下是種不出喬木與繁花的。而偏偏我們中國大部分的家長竟都遺忘了家風(并不指全部人,只是講的某種現象),且不注重道德教育,等到出了問題,就把問題全部歸咎與學生自身,自己倒干干凈凈了。
這樣所帶來的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的。“復旦大學投毒案”的那個施害者,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我們怎樣談論教育?把家風保存且延續下去,讓子女們明白基本的道德準則,做一個堂堂正正,且不去傷害別人的人。然后學點常用的知識,不至于成為文盲,這就算是很好的教育了。
所以,我們說,教育不需要改革,需要改革的是人心。能夠把社會上各種力量聚集起來,而不是分離它,就能成功。倘使作為一個家庭,就應該正家風,并且言傳身教,將之傳遞給子女。然后讓子女有一個適當的學習環境,縱使以后成不了喬木,至少能做一棵普通的樹也是值得的;倘使作為一個長輩,師長或是社會人士,更多的應該是鼓勵,而非打壓。當你自以為聰明,打壓這些幼苗時,又怎知以后不被比你更為聰明的人嘲諷呢?
【人心的改革高中作文】相關文章:
人心是相互的高中生作文05-25
高中作文素材:改革,迫在眉睫12-10
改革春風暖人心四年級作文11-29
微笑溫暖人心作文(高中版)07-25
改革開放30年高中作文06-28
感召人心的思想才能永恒-高中作文09-06
改革與胸懷作文12-28
人心換人心小學作文600字10-21
溫暖人心的作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