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生記憶中的年味作文
春節(jié)就早已過去了,但年味兒仍是揮之不去,仍給了人們無盡的回味。小編收集了記憶中的年味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記憶中的年味
記得小時候,很饞年。過完八月十五就開始掰著手指頭數起日子盼過年,心里還盼著天天過年該多好。那時我對過年的第一印象是:有好東西吃,有新衣服穿。爆竹聲中和小伙伴們捂著耳朵亂蹦亂跳撿拾斷捻的鞭炮,身穿新衣、辮子上插著紙花的小女孩,跟在我們幾個小“男子漢”后面怯怯的不敢靠前。大人們都忙著打掃房間、貼春聯、掛搖錢樹、油榨蔬菜、剁水餃餡;當然還有漫天遍野的雪,和三五個要好的小伙伴們穿梭在雪地里堆雪人。嶄新的棉鞋有時被趟的濕透,雙腳凍得通紅,這時,娘便責怪著脫下放在火盆上烤干——每每回憶這樣的場景樸實而溫馨。
過年最能找到樂趣的莫過放鞭炮。當時農村條件還比較差,玩的鞭炮主要是大人們買來專門讓我們小孩子燃放的“百子鞭”,還有靠自己在燃放鞭炮后的地方檢來斷捻子的俗稱“瞎炮”。從中間折斷露出里面的藥硝灰,幾個圍成一圈或各種圖形,用香火去點燃,膽小的小孩子捂住耳朵遠遠的躲起來,藥硝灰遇香火點燃瞬間燃燒,有的還炸響到處亂蹦,自然增添了不少的童趣。大的鞭炮主要是晚上幾個人躲在墻旮旯或大樹后面,等有大人路過的時候突然點燃扔到他們跟前,嚇得大人們驚慌失色,然后轟笑著四處跑散。還有放在一些閑置的缸缸壇壇里點響,被振得嗡嗡響好久好久。
小時候,最能體現過年的是從除夕夜晚的各家各戶“守歲”。八十年代初期,那時的農村還沒有通上電,更別說有春晚看。“守歲”就像現在的春晚,成了當時的傳統(tǒng)節(jié)目。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戶戶都會在堂屋的正墻請上(貼上)神像,正中的八仙桌擺放用面食制作的面魚、面桃等貢品,條件好的家庭還會貢放些花生、瓜子、核桃、紅棗等干果。堂屋里燒一盆特別旺的火,一家人圍著火盆“守歲”,以預示明年家里百事都順,紅紅火火。守歲時奶奶、娘和姐姐們開始和面調餡包水餃,吃著只有過年時才能端上來的花生、糖果,聽爺爺拉一些家長里短、講一些“憶苦思甜”的事情,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接受“紅色教育”。“守歲”的過程中,爺爺、奶奶,爹娘還會給我們兄弟姊妹們一些帶歲錢也叫壓腰錢,即便是睡著了大人還是悄悄地把錢放到我們衣服的口袋里,寓意年年有錢花。守到快零點的時候,村里陸續(xù)聽到有鞭炮聲。這時又來了精神,高興地叫起來:“過年啦!”全家人就忙著到大門外燃放鞭炮,跪拜神靈保佑一家人來年平平安安!也就是到了這個時候,幾個嘴饞的小孩子就會不約而同的聚集在一塊,像“小老鼠”一樣挨家挨戶到別人家的西屋廚房偷吃為灶王爺擺放的貢品,嘴里還念念有詞“心到神知、上供人吃”,生怕神仙怪罪。待十家八家下來肚子吃得也差不多了,像沒事人一樣便各回各家睡覺去。
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和娘邊端上熱氣騰騰的水餃,把睡意正濃的我和姐姐、哥哥們從床上哄叫起來。提醒我們先給家人磕頭拜年,吃上水餃后和大人們挨家挨戶去拜年。到了每家見了長輩就磕頭,還大爺、二叔的叫著,叫得他們直開心,大娘、嬸子們還不停往我衣服口袋里塞花生、
糖塊。大人們相互說些吉祥的話,比如“見面發(fā)財、身體健康......”等等很是熱鬧。一些同姓的近門近支的大爺、大娘,叔叔、嬸嬸還能給上一元到一角二角不等的壓腰錢。一圈下來衣服口袋被花生、糖塊撐得滿滿的,實在放不下就用棉帽盛。
通過拜年和回拜,親戚鄰里平日里原本因一些雞毛蒜皮的誤會和隔閡也都化解了,有交往的也就更加深厚了。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慢慢提高,每天過的日子就如過年,年味也就慢慢地淡了。家中兩個十幾歲的女兒也懶得幫著貼春聯、打掃房間。也許過年對于她們來說是一桌比平時豐盛的年夜飯,很難再尋找到我們當年的樂趣。現在的大人們,過年也似乎是一些常年在外地打工和生活的人們,利用短暫的休假,不遠千里回家與家人親戚朋友的舉杯共飲,閑話家常。
漸漸地感覺過年不再如兒時那般熱鬧。懷念那些放鞭炮、拾炮仗、堆雪人,那沾滿墨香的“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的春聯,家家戶戶叮叮當當剁水餃餡的聲音,合著噼里啪啦油榨蔬菜的香味,跟著大人屁股后面各家各戶去拜年,偷吃貢果的日子,那些蹦蹦跳跳、打打鬧鬧、無憂無慮的歲月。
盡管時間過去了很多年,但過年的習俗和趣事卻一直不能讓我忘懷。其實,年沒變,變的是我們,不是嗎?
第二篇:記憶中的年味
一大清早,我便被樓下宏亮的鞭炮聲喚醒。我急忙從被窩里爬出來,探著頭往樓下看。哎呀,好快呀,馬上就到大年初一了,新的一年就要到來了!
等做好飯,大家圍坐在一起邊看電視邊吃飯。菜色很豐盛,豐盛到我都流口水了,于是我便過去蹭蹭主人的腿,搖搖尾巴,主人就會笑著說:“你也饞了對吧,好好,這個給你。”我便會得到一塊紅燒排骨。 吃晚飯,主人的孫女就會給大家表演一個節(jié)目,主人就會摸摸孫女的頭,給他一個紅色的信封,我不知道里面裝著什么,只知道主人叫它“壓歲錢”。
大家還會下去放鞭炮,那是一種點燃會發(fā)出很大響聲的大東西。我很害怕鞭炮,可是人們卻很喜歡它,每次點完后,還會抬頭盯著天空看好一會,我從沒抬頭看,我不感興趣。
再回到主人家,大家會一起看電視,時不時的說幾句話,笑一會。大家其樂融融,主人也很開心。
我聽到樓下有人唱“正月歷來是新年啊,大年初一頭一天啊,也不論是男和女呀,少的給老的拜年啊??”正如他的歌聲里說的,大年初一的重頭戲就是拜年了。我們才剛剛起床,妹妹、姐姐們來給爸爸媽媽拜年了。妹妹的年齡是我們中小的,只見她的小嘴兒微微一彎,用呢喃的聲音說了一聲:“大姨、姨夫,新年快樂啊!”。
隨后,我們穿上新衣服,前往外公外婆家,他們家真是好不熱鬧。我們小孩子們則恭敬地給長輩們拜年,有的說
著祝賀詞,有的送上新年禮物,讓他們極為開心,因為雖然外公婆子孫滿堂,但平時大家都很忙,不能天天去看望他們,所以只有在節(jié)日或他們生日的時候才會團聚在一起。最后,我們又去拜訪了其他的長輩,送上新年的祝福。
除拜年外,最令我們開心的就是收紅包了。每當接過長輩包含祝福的紅包,我的心中便油然而生出一種幸福感。我今年又要發(fā)財啦!想到這兒,我的心里甜蜜蜜的`。
回首2011,展望2012,我要在新的一年里繼續(xù)努力,勇攀高峰!
等我長大點,我就明白,原來這就是過年,過年就表示著主人會非常開心,表示一家團圓。 每次過年,主人的兒子貼春聯、掛燈籠,他的妻子在廚房幫主人做年夜飯,他的女兒則穿著漂亮的衣服又蹦又跳, 都說狗的鼻子很靈,作為一只活了8年的狗,我也很贊同。幾年前,每次過年我都能聞到一股濃濃的年味,那種味道很香,很甜,很溫馨。可是自從主人的兒子當了??唔,好像是“董事長”,年味就越來越淡了,因為忙,主人的兒子過年時已經不帶著他的妻子、女兒到主人家了。今年,還是沒來??至少到現在為止。
就在這時,門鈴響了,主人高興地去開門,邊走邊說:“哎呦,總算來了,我可想死他們了!”我也搖著尾巴跟過去,可是一開門,是一個我從未見過的陌生人,我呲著牙,沖他叫,他遞給主人一個信封:“大媽,我是您兒子的員工,董事長有事,就不來了,他的女兒和妻子出國旅游了,也不能來了,這是董事長給您的,愿您福如東海。”說完就走了。 我嗅了嗅那個信封,嗅出了一股難聞的味道:錢錢錢,又是錢!我不知道那玩意兒能干什么,但連我都知道,主人并不想要這個,她想要的只是團圓時的溫馨與快樂。
主人將那個信封放下,抱起我,自言自語:“旺旺,今年過年就只有咱倆了。”臉上有藏不住的失望與孤獨。我舔舔主人的手.,她低下頭,勉強的笑出來:“旺旺,我沒事,我們來一起開開心心的過年吧!” 今年又是這樣,簡單的飯菜過后,主人沒有下去放鞭炮,而是靜靜的抱著我,靜靜的看電視,沒有歡笑,也沒有了評論。除了電視和鞭炮的聲音,一切都是靜靜的。不,不用為我們感到擔心,我們不會因寂寞而悲傷,也不會因孤獨而哭泣,
第三篇:記憶中的年味
最近的陰雨天氣確實不怎么令人高興,可過年的喜氣早已滿滿地擠進了陰雨的天空,有時看見了街上的人們都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急匆匆地往家趕,每個人的臉上都是笑逐顏開,他們的手上還提著新衣服,這不禁使我聯想到過新年穿新衣的習俗。
小時候穿新衣總是那么高興,不管新衣的式樣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會歡欣不已,就會覺得是過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節(jié)降臨前,為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我們都會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掃得干干凈凈,還會在門上貼上一幅春聯,祈求好運。傳統(tǒng)的對聯是在紅紙上寫上黑色或金色的聯語,什么“財源廣進”“步步高升”“富貴滿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話語。
送灶神是過春節(jié)前的一件大事。聽奶奶說,送灶神是在農歷的十二月二十四日,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人們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們說幾句好話,因此這一天人們都會特別準備些豐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這一天對人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辭舊迎新,吃團圓飯。一年一度的`團年飯能充分地表現出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在吃完團圓飯后,就開始守歲了。
最值得小孩子們高興的不僅僅是在過年的時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為重要的是能夠收到大人們給的壓歲錢,收壓歲錢也可以說是收紅包,因為紅色象征活力、愉快與好運。大人們派發(fā)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愿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里的錢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征好運。
在爆竹聲中,春節(jié)就早已過去了,但年味兒仍是揮之不去,仍給了人們無盡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