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年高考作文指導:任務型作文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就是寫作中進行表現時運用的方法,是作者為表情達意而采取的有效藝術手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任務型作文寫作技巧,歡迎大家參考!
【任務型作文寫作技巧】
先看看任務型作文題及解說: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生最后三名候選人:大李,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為破解生命科學之謎作出重大貢獻,率領團隊一舉躋身國際學術最前沿。老王,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為完美藝術,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間美景,他的博客贏得網友一片贊嘆:“你帶我們品味大千世界”“你幫我們留住美麗鄉愁”。
這三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這道題目密切結合主流價值觀,引導學生關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
“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生最后三名候選人。”--構建場景,我們可以捕捉到候選人物的特征“有風采”。接下來公布了三名候選人:小李、老王和小劉。最后留下問題:“這三個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考生必須從三個人物中選擇之一,說明其最具“風采”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過程。
第一個人物:“小李,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為破解生命科學之謎作出重大貢獻,率領團隊一舉躋身為國際學術最前沿。”
小李是時代的佼佼者,優秀知識分子的代表,他的成就在于學術上的創新。此外,他具有“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的優點,分別對應著“積累”“思考”“遠大志向”“創新”的成功要素,這四點也是高考作文的常見主題。
所以,如果你認為小李最具風采,那么你的理由應該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從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認為最具風采的人物是能夠在某個領域做出重大突破的創新型人才,他具有遠大的志向并愿意不斷努力,在長期的積累中不斷思考,做出某個領域內的創新”。
第二個人物:“老王,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為完美藝術,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
這是另一種人生軌道,與小李不同,老王并未做出行業內新的突破;但是他認真專注,在平凡的崗位上將工作做到極致,因而具有“愛崗敬業”的特點。
所以,如果你認為老王最具風采,那么你的理由是也應該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從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認為最具風采的人物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跡的普通人,他愛崗敬業,幾十年如一日,將自己的技能發揮到極致。”
第三個人物:“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時間美景,他的博客贏得網友一片贊嘆:“你帶我們品味大千世界”“你幫我們留住美麗鄉愁”。
小劉象征著一種精神上的追求,他不是某一領域內最優秀的人,但是他的作品引起無數人的共鳴。所以,如果你認為小劉最具風采,那么你的理由應該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從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認為最具風采的人物是能夠給人們帶來精神食糧的藝術家,他用自己之所長,豐富了人們的內心世界。”在論述中,古今中外優秀藝術家和文學家的事例都可以使用。
事實上這道題目向我們展示了三種生活方式,我們認為最具風采的那個人的生活軌跡,也正是我們的向往所在。這道題目符合高考作文對于考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考察要求。高考作文不僅考察寫作水平,同時也在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社會責任與公民意識。在這道題中,考生的思考過程尤為重要,抓住人物的軌跡和閃光點,才抓住了這道題的寫作命脈。
首先,抓住三則材料的特點,為回答“誰更具風采”做好準備。
三個人物的特點:小李的特點是篤學敏思,矢志創新;老王的特點是愛崗敬業,技術完美;小劉的特點是酷愛攝影,留住鄉愁。
其次,分析“要求”:
要求有二:
1、這三個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
一是三個人都具風采,二是誰更具風采。
特別注意“更”字:“更”是副詞,有“更加”的意思,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層。
結合本題說,應該是三個人物都具有風采,你認為都有風采,誰最具風采呢?這就要求你作文必須對三個人物進行比較,表明了必須用“比較的寫法”作文。在比較中說明你的理由。
2、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a材料的內容即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生最后三名候選人:小李、老王、小劉,寫出他們各自的成功的原因和成就。他們各有特色,風采十足,你認為誰更具風采?
材料的含意即他們都很有風采,分別是創新的典型、技術的典型,酷愛的典型,請你選出一位最具風采的,說出你的理由。理由即他們各自成功的原因和成就,以及對他們的貢獻、價值、意義作用的評判。
B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思考的含義是進行比較深刻、周到的思維活動。
權衡的含義是比較、衡量、考慮。
選擇的含義是挑選。
寫作任務就是思考、權衡、選擇。優中選優。
這三個詞的排列順序是有講究的。要權衡,就要先思考;要選擇,就要先權衡。思考、權衡是選擇的前提,選擇是結果、結論。
要選擇首先需做出多方權衡,然后對利弊作出判斷,再作出選擇。選擇-權衡-判斷-選擇,恰好繞成一個圓。有選擇就有權衡。
選擇不可能既是此又是彼,只能不是此就是彼。
權衡是選擇的前奏。權衡更多的是思考。
選擇:主要考慮的是哪一個更具風采。
權衡:主要是比較。比較誰更具風采。
無論是權衡,還是最后的選擇都要注意最優化原則。
應該說選擇誰更具風采,都是可以的。問題是要自圓其說,說出理由,說出道理,讓人信服。
2、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月3日大閱兵馬上就要開始了,場外:他們是“替補”,他們還在人行道上練兵,沒有絲毫的不滿與怠墮看著戰友們準備迎閱,可他們是不上場的-------他們認為,崇高是不分崗位的!
(2)閱兵場上,筆挺的軍姿,整齊劃一的徒步方隊,威武昂揚,人們為閱兵喝彩,為祖國點贊,可同時是否更感動于將士們日日夜夜的苦練?每一個細節如果沒有千遍萬遍的演練,哪能做到極致?
這里什么更讓你感動?請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確立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分析解說:
1、這題顯然是仿2015年高考課標題的作文,擬定的。難度也基本相同。
這是一個給材料,又給定寫作任務的作文題。
2、材料有兩則,特點十分明顯。先說景,后說情,用“可”分開。這里“可”有轉載的含意。顯然作文立意的重點在“情”上,在“可”的后面。如果立意在“可”前,那么,是偏離題意的,或者說離題的。
3、材料內容是9-3閱兵;材料含意是至少三個:1、崇高是不分崗位的;2、日日夜夜的苦練;3、每一個細節-----千遍萬遍的演練,-----做到極致。
4、作文的任務是:“這里什么更讓你感動?請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與選擇。”
"這里什么"指的的是材料的內容及含意,這是作文的范圍,不能離開,離開就是跑題。
“更”,有比較、對比的意思。所以要在三個立意點中選擇一個寫,寫出更感動的原因、理由,且必須對比著寫,主要回答為什么選擇這個,而不是那個,以顯示你的“思考”。
“你”,是有含意的。是學生的感動,而不是軍人的感動,一般說是電視機前的感動,而不是親臨現場的感動,要寫出自己的、個性化的感動。
5、寫閱兵,學生會滔滔不絕。但是可能寫成泛泛的觀后感,內容可能會離開材料的規定。這樣的是不及格的文章。
6、立意除了材料給的三點,可以另擬,但是脫離材料的規定范圍是不行的。跑題。
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夏門大學94歲高齡教授潘懋元,用79年執著于一件事,研究高等教育學,開創中國高等教育學科之先河;
某大學生熱衷于參與選秀節目,渴望一夜走紅,登上人生巔峰;
更有一種人羨慕“官二代”“富二代”,坐享其成……
這三種人中,你欣賞誰?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提示:
從材料看,三種人三種不同的人生追求方式,體現三種迥異的人生追求。所以,可以圍繞“個人價值觀”來談。
可以充分肯定潘教授的“大道至簡”的人生追求,褒揚這種生命不止、奮斗不止、一以貫之的進取精神。尤其在充斥浮躁與喧囂的當下。
對某大學生的行為,可褒可貶,褒其有所追求,貶其急功近利。
也可以批評第三種人的庸俗低級、靈魂扭曲的畸形人生價值觀,只滿足“混日子”,渾渾噩噩,不思進取,用慵懶的心態,終其平庸的一生。值得當代青年警惕。
關于任務型作文題的認識:
作文試題考查明確增加了任務驅動的導向。如全國卷作文題拓展了材料的功能,在材料一如既往地引發考生思考、激發寫作欲望的同時,還通過增加任務型指令,發揮材料引導寫作任務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如全國一卷要求考生給“女兒舉報”事件相關方寫信來入情入理地談問題、講道理,全國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當代風采人物”推選標準的基礎上優中選優,都會引導考生就一個具體明確的要求來寫作,從而更有效地規避套作和宿構,實現寫作能力在應用層面的考查。
2014作文,有的學生就抓住“獨木橋”,展開作文,這就偏離了題意。為了避免這種隨意和偏離,就有意識地在多角度材料中,提出指令性任務,讓學生能夠圍繞材料的內容及含意,選擇最好地角度來寫作,不至于偏題。全國一卷和二卷作文題通過增加“寫信”“權衡與選擇”等任務型指令,著力發揮試題引導寫作任務的功能,增強寫作的針對性和對象感,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
“浙江作文題對‘人品與文品’、全國漢語文作文題‘閱讀意義的反思’等試題都給寫作提出了邏輯闡釋的要求。這類思考強度較大的作文題,需要考生調動課內外積累的背景知識,清晰且有條理地組織思想和語言,才有可能使寫作走向深入。”專家認為,從這些試題可以看出,目前高考作文對思維能力的考查比以往有了更高的期待。通行的材料作文測試形式尤其是事件類和事理類兩大題型,經多年實踐已基本成熟。材料作文題給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間、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時,出現了一些必須面對的問題。比如過多的角度,學生容易選擇一個自己有所準備的角度進行套作,從而失去了讓考生在題目中豐富材料選擇、辨析的作用。因此,有專家戲稱,材料作文也走到盡頭了。為了解決材料作文宿構和套作的問題,今年部分作文題在設計過程中,承繼自主空間大、立意角度多元等傳統優勢的同時,又在避免套作、宿構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探索。如全國新課標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發考生思考、激發寫作欲望的基礎上,通過增加任務型指令,著力發揮試題引導寫作的功能,增強寫作的針對性,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如全國新課標甲卷要求考生給“女兒舉報”事件相關方寫信來入情入理地談問題、講道理,全國新課標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當代風采人物”推選標準的基礎上優中選優。這些做法從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測試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斷完善。
從能力劃分角度看,作文題型可分為闡釋型作文和任務驅動型作文。闡釋型作文是指考生根據給定的相對固定的主題范圍,確定寫作的中心,盡可能地調動已掌握的知識資源和背景材料,豐富、完善和填充,并對業已確定的主題進行論證,形成“材料-- 闡釋-- 話題”的閉合體系,利于體現考生在破題、立意、寫作中展現出的一致性。標題作文和話題作文都是闡釋型作文的代表。這類試題由于設計和作答具有封閉性特點,一旦命制不當,則會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學生的思考。后來出現的材料型作文則突破了束縛和限制,但不確定的角度也為套作和宿構提供了空間。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務驅動型指令則較好地解決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與闡釋型作文收縮性之間的矛盾,這類作文在英美等國的作文考試中比較常見。試題往往是給學生創作出一個情境,出現對立性的問題,讓考生通過寫作,提出解決處理問題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承繼自主空間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傳統優勢的同時,又在避免套作、宿構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探索,通過增加如今年作文中“寫信”“ 權衡與選擇”等任務型指令,著力發揮試題引導寫作任務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從2015 年全國卷的任務驅動作文題的設計看,在不影響考生多角度寫作的情況下,突出了寫作任務的指向,很好地實現了防套功能。
任務型寫作的要求和命題方向
任務型寫作是2015年高考語文作文新出現的題型。任務型寫作旨在著重考查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要求學生讀懂材料,在讀懂的基礎上按照任務指令作文,所以審題時的閱讀能力和領悟能力要求較高。
與以往傳統作文不同的是,任務型寫作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寫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確、單一。
至于命題方向,將“一點四面”滲透于作文之中,是試題立意的方向。“如全國二卷作文材料中的三個候選人,與科技創新、邁向制造業強國、提高全民文化素養、建設美麗中國等當代人的夢想相呼應,滲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國一卷作文‘女兒舉報父親開車打電話’,引導學生樹立并踐行正確的法制觀念;上海作文題以‘堅硬和柔軟’為內容,引導考生對‘和諧自我’進行思考,符合考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高考語文突出體現高考內容改革方向,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創新能力四個方面的考查,通過形成“一點四面”實現高考語文的育人導向。學生熟悉的話題、生活中學生經常遇到的社會現象、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文化社會現象。精選材料內容,從熟悉的題材或社會熱點問題切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領考生關注社會生活,思考個人成長方向,努力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
任務型寫作的解題思路
任務型寫作分為兩部分,閱讀材料審題和任務寫作部分。
要注意:
(一)閱讀材料并要讀懂材料。我們只有在掌握材料的范圍、含意后才能進行寫作,所以第一步閱讀非常重要;
(二)任務型寫作要求考生去發表議論的主題,往往就是材料要揭示的某種主題。所以,考生可以從命題者給出的論題里找到中心詞,關鍵語句,防止離題。
(三)往往這樣的命題材料不止一個,所以要仔細分析材料間的異同,為寫作做好準備。
(四)任務型寫作既然是先“讀”后“寫”,是讀后有感而發,那么,“讀的內容”和“感的內容”要有機地聯系起來,開頭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針對材料,聯系寫作任務而寫作。
(五)就材料的范圍而言、就寫作任務而言是就事論事;就材料含意、行文中說理論證而言是就事論理。說理就是思辨,就要比較辨析,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六)寫作任務是什么?一定分析透徹,否則累死也無功。
任務型寫作的應對策略
1.在閱讀中培養感悟能力。任務型寫作要對材料進行分析理解,要求考生要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因此,考生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要有意識地去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或中心思想。提高認識能力。
2.擴大閱讀面,積累素材。除了課程內的閱讀,考生在平時要多閱讀,尤其是要多讀報,要多關注一些時事話題,如環保、教育、娛樂、科技等。而且,一般讀了以后多少會有些感悟,那么一旦在寫作中真的碰到這類題材,由這個材料引發議論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在備考時,考生也可以把平時所做的閱讀理解作為很好的素材庫并積累一些相關話題。
3.培養理性思維。考生在上課時要積極參加各類話題的討論、辯論等,在課間休息、茶余飯后、睡前閑聊等時間也要多與身邊的人交流思想,對發生在身邊的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同時也要留意他人對同一事物的看法。這樣,評論就能做到有理有據,寫作起來水到渠成。
4.進行大運動量的寫作練習。俗話說,熟能生巧。只有經過不斷的練習,才能培養出良好的寫作習慣,流暢的表達能力。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下筆如有神”。特別要多寫時評。
5.勤練書寫,保證卷面整潔。考生一定要養成書寫整潔的習慣,給人以美好的第一印象。
任務型作文6題 (2015-12-17 08:16:55)轉載
標簽: 海城作文 海城作文高考題 分類: 熱點話題
【2015全國高考1卷】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迫于無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查實后,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并將這起舉報發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眾多網友點贊,也引發一些質疑,經媒體報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一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試題分析】作文試題繼續采用新材料作文題型。堅持了在選材上貼近現實生活,在理解上沒有太大難度,在立意上有多種選擇等特點。所給材料是一則新聞報道,來源于多個媒體對同一事件、不同角度的報道。事件的基本信息是“女大學生舉報父親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打電話”。各類媒體的報導主要有以下一些角度:“女兒舉報父親”背后的愛與痛/ 看似無情實則大愛/ 好好勸說不必小題大作/ 這是一種“另類的愛” / 重罰比舉報靠譜 / “中國好閨女”為何嫌獎金燙手 / 和諧以信任為基礎,告密引起人人自危 / 媒體應秉持公德傳播真相 / “理”上往來“舉報父親”,多少子女能做到? / 點贊“女兒舉報父親”也要反省自身 / 就算領了獎金,你也是“中國好閨女”……在材料的篩選中,命題力求盡量保持事件原生態面貌,同時也隱去了一些枝節的信息,以便于學生“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整體的思考,而不致使注意力在旁逸斜出的信息中走向枝蔓和瑣碎。
作為事實材料,作文題僅用140字概括了事件的基本面貌,其目的在于引導考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理解和判斷。材料主體內容涉及的范圍看似不大,但對這一事件可能產生的影響卻有預設:第一,在材料的表述上,借用新聞報道中的“屢勸不改”、“迫于無奈”等說法,既證明事出有因,又拉近了考生對現實生活的體驗,有助于理解:事件雖特殊,道理卻如常,顯示出材料表述及解讀的的平易性。第二,在立意的引導上,材料提供了不同行業及各類人物的反應,目的在于使考生對這一事件盡快聚焦,進而產生對話的需求感。例如:小陳利用微博私信進行的舉報,警方的查實以及對老陳的教育和處罰,網友的點贊和媒體的報道等,由此也為下文提出寫信的任務創造了條件。
具體分析整個事件有幾層推進:第一層是23歲的女大學生舉報父親開車打電話這一核心事件;第二層是警方對父親給予處罰,及之后對這起事件--將私信公開到官方微博,使之變為公眾事件;第三層是網友和媒體的加入,使這件事引發更大范圍的討論。這就使材料有了不同維度的討論空間。
圍繞核心事件,可討論的內容有很多。其實如果拋開當事雙方的關系,在高速上開車打電話就是違規行為,舉報就應獎勵,違規就該處罰,這一點在任何人看來都無可訾議。此事之所以引發爭議,焦點就在于:女兒應不應該舉報自己的父親。在有著親親相隱的人倫傳統的中國,女兒舉報父親違法,是否有悖倫理?能否稱“大義滅親”?可曾顯“人性之惡”?是否是“情”與“法”之間的權衡與選擇?以上這些都有辨析的必要。觀察一件事的性質,不能脫離其起因、動機和結果。從材料看,女兒舉報是在對父親多次勸說未果下的無奈之舉,其實質是通過提高父親的違規成本,引起父親對生命安全的重視,迫使父親文明行車,其動機和目的都源于良善與關愛,而非動機不純的出賣,甚至不是情與法之間的選擇,而是借助“法”,珍視“命”,表達“情”。還可以更深層次地追問,這一“女兒舉報父親”的行為如果會遭遇曲解和誤讀,是否也是社會中信任有所缺失的表現?健康的社會輿論應避免惡意的揣度和不辨就里的指責。當然,女兒的做法是否就是最明智的解決辦法,有沒有意氣用事的成分,還可以怎樣更智慧地化解矛盾不使親情受損,都可以成為進一步思考的內容。
此事的另一個觀察角度,就是父親在多次勸說后的依然故我。曾有報紙總結八大駕駛陋習,“開車打電話”便位列其中,這一類失范現象屢見不鮮。司機邊開車邊收發短信致過路老者死亡的悲劇就曾在身邊上演,但也并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在0.1秒的決策中,人們選擇了錯誤的行為方式,就是選擇了僥幸,無緣無故地認為事故離自己很遠。這種行為往小里說是忽視自己的生命安全,往嚴重了說是無視他人的生命安全。再深入地想一想,我們這個社會,不斷有人抱怨缺少安全感,似乎集體處于對安全的焦慮之中,但同時又漠視著自己可能帶給他人與社會的不安全,這種復雜心理不也是可以探討的內容嗎?
再有,文明出行一方面靠公民的道德自律,另一方面靠制度的約束管理。安全的維護離不開公眾的參與,對公共秩序的維護人人有責。警方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將私信作處理后公之于眾。可謂抓住契機,靠典型事件借公眾輿論讓遵規守法的理念深入人心。當然,除鼓勵舉報外,還有沒有更有效的方式加強監管力度,也有可商討之處。因為如果規定沒有執行的力度,往往最終會使之陷入“法不責眾”的尷尬,好制度會約束人們的行為,使之趨善避惡,學生也可據此向交通執法部門建言。
還有,網友和媒體在其中的作用也可構成觀察角度。如果考生關注時事,對這一新聞有所耳聞,并有持續關注的話,就會發現不同媒體的輿論導向有別,如何有理有據地開展批評,避免借公共言論平臺構成侵擾和傷害,將公共的討論引向積極建設與反思,或許也有討論的可能。
最后,歸納一下,選擇這個材料的功能及意義
第一,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有利于借助平凡生活推進立德樹人。“舉報”事件雖不多見,但生活中發生的“無可奈何”現象卻很普遍。這個作文的材料源于生活,又對生活理念提出挑戰,考生在寫作中,一方面可以通過對生活感悟的聯想或調動,促使寫作入情入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這個對事理進行思辨和判斷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豐富自己的品德內涵。
第二,了解思想碰撞的意義,有利于促進文明社會的法規建設。“舉報”事件反響強烈的背后,存在著人們對于精神文明的不同理解與碰撞。文明的概念在每個公民的心里有不同尺度的把握,說“開車時打電話有危險”能被廣泛認可;說“開車時打電話不文明”就不能被廣泛接受。說“別人舉報別人”能被看做正常;說“女兒舉報父親”就被看做“奇葩”。其實,對“開車打手機”早有法規管理在先,可是當下開車人的自我約束能力還需要監督,文明的程度還不能因為法規的存在而達到自覺。
第三,認識傳統觀念的挑戰,有利于提升對社會公正的判斷。在中國這樣一個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社會,女兒舉報父親開車打手機,雖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大義滅親”,但引發的震動也不小,所以會不可避免的遭遇曲解和誤讀。例如,在新聞引發的各種看法中就有批評女兒行為違反“人倫”的,指責女兒想出名的,正因為這個新聞事件中的理解與誤解包含了新舊觀念的沖突,因此這個材料才有思考和探究的價值。
【高考作文指導:任務型作文寫作技巧】相關文章:
高考任務驅動型作文指導07-13
有關任務驅動型作文07-13
高考作文指導11-03
小升初作文指導:散文寫作技巧08-17
高考作文寫作技巧:活用素材10-26
高考作文指導:話題作文的立意12-07
成人高考作文寫法指導05-25
高考作文指導:使用素材的技巧09-05
高考作文指導:語言有文采06-02
小小說寫作技巧指導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