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令人感動的四件事
導語:季羨林季老說過: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以下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季羨林令人感動的四件事,歡迎大家閱讀參考!謝謝!
季羨林讓人感動的故事一、愛國好學,堪稱師表。
季羨林是一個堅定的忠誠的愛國者。他熱愛祖國的壯麗山川和悠久的歷史文化。他說:“平生愛國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燒成灰,我也是愛國的。”求學清華時,他加入赴南京要求蔣介石政府抗日的請愿行列,還到農村去宣傳抗日愛國。赴德留學,“是為了愛國”。就在德國法西斯統治的黑暗歲月里,雖然忍饑挨餓,仍然發奮學習希臘文、拉丁文、梵文、吐火魯文、巴利文,研讀梵語佛教經典。當他的博士考試門門得優,畢業論文勝利通過時,他的感受是:“我沒有給中國人丟臉,可以告慰親愛的祖國。”
季羨林回國到北京大學工作后,就把愛國精神化成報效祖國的教學與研究的實踐。他不斷地開創學術研究的新領域新課題,忘我地獻身學術研究以實踐愛國報國的志愿。他為歸國3年里寫了40多篇文章,有13篇學術論文而自覺滿意;他又為上世紀50年代前5年“我的學術研究成果竟是一個零”而自責,感到愧疚。正是基于學術報國的意志,他在“文革”后期偷偷地翻譯蜚聲世界文壇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歷經5個寒暑,終于把長達8萬行的《羅摩衍那》譯成中文,為中國翻譯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建造了一座豐碑。
迎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后,季老心舒氣爽,激情煥發,大展才華,辛勤著述,在學術上接連豐收,碩果累累,“在量和質兩方面都遠遠超過這以前的四五十年”。他的晚年出版了11部學術著作,撰寫了200多篇學術論文,在中國文化研究、比較文學、東西文化交流、梵語與佛教史研究等十多個學術領域和層面上取得輝煌成就,為祖國的文化事業建樹了豐功偉績。著名學者錢文忠說:“作為一名學者,老人從來沒有停止過思考。””
在他執教60周年暨95華誕慶祝大會上,人們通過一段錄像又聽到了季老那熟悉的聲音。他堅定地說:“我們這個大國能夠和諧、團結,會影響世界和全人類。”、“沒有人能阻止中國的騰飛。”
季羨林讓人感動的故事二、謙和低調,和藹可親。
你看呵,著作等身、且擁有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等一連串頗具分量“頭銜”的季老卻是異常的謙和低調。
季老一生培養了6000名弟子,其中30人成為各國駐外大使。但作為譽滿國內外的學術大師,他卻沒有半點架子和派頭。在季先生的《病榻雜記》中,他談起了自己頭上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這三項桂冠,他說:“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
在北大校園里,季老經常穿一身洗得發白的咔嘰布中山裝,圓口布鞋,出門時提著一個50年代生產的人造革舊書包。他像一個工友,說話平常,總是面帶笑容;他像一個老農,聲音低沉,平易近人。他的家誰都可以推門而入,同他談話,如沐春風,決不會感到緊張局促。在住院期間,一天一位年輕護士說起某報正在連載季先生的著作《留德十年》,表示很愛看。季老馬上吩咐身邊人去買,他說“書是給人看的,哪怕有幾句話對年輕人有用了,也值得。”這一來轟動了全醫院,大家都來伸手,還索要簽名本。“都給。”,“買去。”季先生發話說:“錢是有價之寶,人家有收益是無價之寶。”最后,一趟一趟買了600本,也一筆一畫地簽名600本。
央視編導周兵在回憶拍攝《東方之子》一些銘刻在心的經歷時,特別提到了季老。周兵見過老人三次,第一次是和白巖松在1995年做《學者訪談錄》時。當時季老坐著,在白巖松掏名片準備遞給他的一剎那,他就站起來,彎腰等著。白巖松掏了較長時間,季老就一直彎腰等著,這個場景令在場所有人感動不已。后兩次采訪他時,雖然他已經有些不記得記者們,但大家每次走的時候,他依然會站在家門口,很有禮貌地望著大家漸漸走遠,周兵感嘆道:“做人做到這份上,真讓人敬佩。”
季羨林讓人感動的故事三、堅強樂觀,寬厚仁愛。
季老在黑暗殘酷、泯滅人性的“文革”時代,他從擁護、迷惑到醒悟,從旁觀逍遙到挨批評,遭毒打,內心充滿復雜的矛盾與痛苦,最終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關進“牛棚”。他感到“被開除了‘人籍’”,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于是,為適應不斷的批評,他竟然想出每天站在自家陽臺上進行“批評鍛煉”:“低頭彎腰,手不扶膝蓋,完全自覺自愿地坐噴氣式”,“還在心里數著數,來計算時間,必至眼花流淚為止”。”這種被逼無奈的痛苦鍛煉從一個側面,顯示了季老堅韌不屈的意志和忍辱自強的精神!
到后來,他寬容和諒解了“文革”中痛打和折磨過自己的人,不記仇,不報復,而且自我反思道:在當時那種氣氛中,每個人都“異化”為“非人”,自己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還相信“文革”的正確性,“焉敢苛求于別人呢?”他這種“洞明世事,反求諸躬”的高尚品格,贏得了眾人的欽敬。
季羨林讓人感動的故事四、高風亮節,激勵后人。
季老不僅學貫中西,融會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樣融合了中外知識分子的優秀傳統。中國傳統士大夫的仁愛和恕道,強烈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感,堅毅的氣節和情操;西方人文主義知識分子的自由獨立精神,尊重個性和人格平等觀念,開放創新的意識;這些優秀傳統都凝聚融化在季老身上。所以,他能夠做大學問,成大事業,有大貢獻,他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一面旗幟和榜樣!
季老說過,自己喜歡的人“是這樣的:質樸,淳厚,誠懇,平易;骨頭硬,心腸軟;懷真情,講真話;不阿諛奉承,不背后議論;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無嘩眾取寵之意,有實事求是之心;不是絲毫不考慮個人利益,而是多為別人考慮;關鍵是一個‘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當然是孟子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季老一生的心思只在學問上,執著地追求學術創新。在學術園地里,他埋頭苦干,辛勤耕耘,總是每天清早4點起床,伏案工作,數十年如一日。上世紀90年代里,在3位親人接連病逝,自己疾病纏身的夾擊下,發憤著作,完成了《糖史》等3部開創性的文化巨著,為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發展中華文化作出了貢獻。
在他95歲被評為“20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時,評委對季老的感動印象是“智者永,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發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季羨林令人感動的四件事】相關文章:
這件事令人感動作文04-30
這件事令人感動作文800字02-25
令人感動的一件事07-13
令人感動的一件事作文02-27
令人感動的一件事作文精選06-23
令人感動的一件事精選作文01-24
作文令人感動的一件事05-09
令人感動的一件事的作文04-05
令人感動的一件事小學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