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寫作素材:中國的別稱及解釋
導語:中國,又以“華夏”、“中華”、“中夏”、“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中國別稱的寫作素材,歡迎查閱!
2017年高考寫作素材:中國的別稱及解釋
中國位于東亞,是以華夏文明為主體、中華文化為基礎,以漢族為主要民族的統一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中國人一般稱呼自己為龍的傳人、炎黃子孫或中華民族。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成國家和朝代,后歷經多次演變和朝代更迭。20世紀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臺,共和政體建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中國疆域遼闊,從夏商周時期黃河地域,逐步擴展到現今大陸法定領土內,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
中國人口和民族眾多,先秦時期的華夏人在黃河流域繁衍生息,同周邊各個民族進行交流,魏晉南北朝和宋元時期,中國各民族進一步融合,逐步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而人口也不斷攀升,北宋時期中國人口突破一億,清朝時期人口突破四億,而到2013年中國人口達到十三億。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主體,在世界文化體系內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還有多彩的民俗文化,傳統藝術形式有詩詞、戲曲、書法和國畫等,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一、九州,相傳禹治水后,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陽、豫、梁、雍。 《淮南子·地形》又載:古代中國設置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 臺州、濟州、薄州、陽州。后來,九州泛指中國。
二、赤縣神州,《史記·孟子荀子列傳》戰國鄒衍言:“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赤縣,《詩北山傳》:“中國名曰赤縣。赤縣內,自有九州。”《谷梁恒五年傳》 又載:“九州之內,名曰赤縣。”
三、神州,《中華大字典》:“神州,中國之別稱。”始于戰國后。
四、海內,《辭源》“四海”條注:古人以為中國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國叫作海內, 外國叫海外。
五、華夏,《史記·夏本紀》:“禹封國號為夏。”《左定十年傳》:“夷不亂華。” 夏原為國號,華原為國名。后稱華夏為中國。
六、中夏,《后漢書》:“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七、函夏,《漢書》:“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晉朝張景陽《七命》: “王猷四塞,函夏謐寧。”
八、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據《漢書·郊祀志》載: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
九、九區,晉朝陸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九區克咸,燕歌以詠。”
十、九域,《漢書》:“《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據宋朝《九域圖》、 《九域志》,皆記全國各地的地理圖志。
十一、八州,《漢書·許皇后傳》:“殊俗慕義、八州懷德。”
詞語釋義
中國,又以“華夏”、“中華”、“中夏”、“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夏”,在商、周以前有夏;“華”,是指華麗、興旺;也有說上古華、夏同音,本一字。“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而“華夏”的.意思就是“身穿華裳的禮儀之邦”。
而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帶,中國以外稱為四夷。古中國直轄地區為漢地,其周圍四夷均為臣屬之地,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漢代始建蠻夷邱,并促成漢文化圈,南北朝建“四夷館”。明朝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等等。自清朝統治中國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漸漸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