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安徽高考滿分作文賞析:學會變通
依據不同情況,作非原則性的變動;不拘泥成規。遇特殊情況,可以酌情~處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會變通滿分作文,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藝術家和一位劇作家就演員改動劇本臺詞一事,發表了不同的意見。表演藝術家說:演員是在演戲,不是念劇本,可以根據表演的需要改動臺詞。劇作家說:劇本是一劇之本,體現了作者的藝術追求;如果演員隨意改動臺詞,就可能違背創作的原意。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范文】
勇于挑戰,敢于質疑
一個演員究竟該不該修改臺詞?也許你認為他缺少與眾不同的文字修養,也許你認為他不具備大師頭銜。其實,我覺得這一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要可以表達自己的看法,做一個敢于挑戰權威,敢于質疑的人,做一個敢于忠于事實的人。
詩人說:”雪花是通往天堂和人間的信使,連接著天堂和人間。“我說,質疑是通向愚蠢與豁達的階梯,連接著進步與發展。
敢于挑戰權威,敢于質疑是向生活發表出不同的見解,是和他人意見相反時的一種溝通。我們要敢于表達出自己的見解,說出自己的心聲。
敢于挑戰權威,敢于質疑,需要我們具有一種堅信自我敢于說真話的態度。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音樂指揮家。一次,他去歐洲參加指揮家大賽,在進行前三名決賽時,他被安排在最后一個參賽,評判委員會交給他一張樂譜。演奏中,小澤征爾突然發現樂曲中出現不和諧的地方。他以為是演奏家們演奏錯了,就指揮樂隊重奏一次,但仍覺得不自然。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判委員會權威人士都鄭重聲明樂譜沒問題,而是小澤征爾的錯覺。面對幾百名國際音樂大師和權威,他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評委們立即站立祝賀他大賽奪魁。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前面的選手雖然也發現了問題,但也放棄了自己的意見。小澤征爾的成功正是因為他敢于質疑,不畏權威,體現的是一種自信。
敢于挑戰權威是一種敢于提出質疑的勇氣。人類歷史的每一次飛躍,無不是質疑精神的推動。正是達爾文大膽地質疑了神創論,才揭開了人類起源的奧秘;正是愛因斯坦勇敢地質疑了經典力學,才開創了相對論的新世界。我不由得想起了亞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正是對真理的不懈追求,這位偉大的哲人敢于批判老師柏拉圖的理論,這位哲人才在古希臘哲學史上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豐碑。質疑精神,是一種不屈服權威的堅持,它彰顯了人性的高貴與偉大。歷史的進步,正需要我們千千萬萬質疑者的力量。
敢于挑戰權威,敢于質疑是一種堅持真理的精神。巴甫洛夫曾經感慨,由于面對沃泰默的錯誤的結論后他沒有提出質疑,而斯塔林和貝利卻沒有放棄探索的道路,終于證實了結論,巴甫洛夫只能遺憾地錯過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哥白尼在”地心說“盛行的情況下,發表了有悖于宗教界主流認為的”日心說“,在事實面前,他選擇了堅持真理,并把真理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他們的經歷告訴我們:挑戰權威是一種堅持真理的精神,是一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真理面前,堅持真理,敢于挑戰權威的精神,令人敬畏。
這就是質疑!這就是社會進步的力量!我們身為祖國的花朵,正值人生青春時節,可是我們常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兩難選擇,我們怎么辦呢?我們應該敢于質疑,更應該有這種敢于挑戰,絕不盲從的精神。人生路上,就讓我們以勇氣做船,以質疑做風帆,用思考做船槳吧,只要我們不懼權威,敢于挑戰,我們就一定能夠揚帆起航,直達成功的彼岸!
我們需要質疑
”懷疑論者是社會前進的力量。“美國國父華盛頓曾經這樣說。
劇作家和表演藝術家的爭論,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發出自己的聲音。但是,對于表演家的觀點,我還是表示贊同:我們這個社會,面對我們的教育形式,我認為我們需要質疑,我們應該鼓勵質疑。因為當今青年太缺乏質疑之聲。
回溯五千年中華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在我們民族的發展過程中從不缺乏敢于質疑者。三千年前,當奴隸制依然大行其道時,先哲孟子倡導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點就表達了質疑君權神授的思想;明代李贄建立芝佛寺,大力宣講啟蒙思想,勇敢地質疑傳統儒學;清時康梁變革派人士,面對日益衰落的國家,他們敢于質疑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開啟了近代中國學習西方革命的序幕;建國后,我們社會也不乏勇敢質疑的人,建筑學家梁思成面對北京市政府改造城市方案的質疑,喊出了保護文物的聵耳之聲——他們都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國家的良心“,面對這些響當當的質疑者,我們不該學習嗎?
可是,我們現在的學生為什么就逐漸遺失我們先輩的質疑精神了呢?為什么我們現在的學生竟淪落到要被鼓勵才能發出質疑的地步了呢?
那是因為在中國,質疑者常常被當作另類,質疑者常常被否定。
首先,是因為太多的壓制質疑的力量充滿我們生活。如果我們敢于質疑,迎來的往往是世人的批判。馬寅初曾經提出人口計劃生育的建議,在他遭到批判時曾說:”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眾,自當單槍匹馬出來應戰,直到戰死為止,決不向專以力壓服不以理說服的那種批判者投降!“然而,時間飛逝,轉瞬間四十年彈指一揮間,我們周圍還有許多人妄圖以權力壓服質疑者。他們害怕質疑的聲音,因此想方設法消弭這種質疑的聲音。
其次,即使有人不懼強權,敢于質疑,他也會發現:在這樣的環境中,自己的質疑不會產生任何作用。魯迅曾說,戰士不怕迎戰千軍萬馬,而是懼怕進入無物之陣。當你質疑時,你得到的不是對方有理有據的反駁,而是無人問津的擱置;你提出的批判不是被嚴厲地壓制,就是遭到幾個無聊甚至庸俗的說笑者譏笑。每當這時候,作為質疑者的你又該如何面對呢?艾略特說:”這就是這個世界結束的方式,不是巨響,而是一片嗚咽。“是啊,如果你的每一次質疑總是遭遇這樣的對待,又有誰還將繼續堅持質疑,然后讓自己不是成為一個英雄,就是變為一個遭人譏笑小丑呢?
質疑?質疑!這本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我們民族本來就不缺乏有勇氣敢質疑者,我們民族缺乏的是有勇氣敢于聆聽者!西哲有句名言:”當政府燒書時必須起來阻止,否則下一步他們就會燒人。“因此,創造一個良好的可以接受質疑環境,必將推動我們社會的不斷進步。
那么,就請那些懼怕質疑的掌權者們,擺正自己的心態,張開自己的耳朵,收起手中的棍棒,用真誠面對質疑,我想:質疑之聲不需呼吁,它一定會伴著民族的自信一起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