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伯牙絕弦》
改寫《伯牙絕弦》
一、教學背景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很多首詩詞,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與古詩詞基本相同,對于本課來說,學習方法的指導不是難點,但在本組教材這一大背景下,對文本進行閱讀教學時,讓學生去品文、思意、悟情,特別是從中感受藝術的魅力,是本課時一個難點。
二、教學課題:《伯牙絕弦》
三、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語文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八組的第一篇課文《伯牙絕弦》,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講的是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故事耐人尋味,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
從整組教材來看,本組教材是以感受“藝術魅力”為專題來組合課文的,共四篇課文,從不同角度折射出藝術的魅力。選編本組教材的意圖,一是欣賞音樂、繪畫、戲劇等各種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二是學習作者是怎樣在敘事時展開聯想和想象的,是怎樣把眼前看到的和內心想象的融合在一起的,學習作者表達感受的方法;三是積累課文中優美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四是從實際出發,根據各自條件通過閱讀和其他渠道盡可能多的了解各種藝術。
對這篇課文而言,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本課是這組課文的的第一篇,在整組教材中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四、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了解祖國有就燦爛古代文化,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4、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悟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五、教學方法
以讀貫穿始終,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中學習,思考,讀中理解內容,體悟感情,增強語感。在讀的同時進行說話和寫話的訓練,使學生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均得到提高。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積累和知識積累,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上下功夫。課的末尾運用音樂升華情感,進一步讓學生感受藝術的魅力。
六、教學過程
(一)積累導入
聽說同學們記性很好,有過目不忘之本領,今天老師想開開眼界(課件1出示詞語)讓學生瀏覽,能記下了哪些詞?并讓學生說說這些詞語有什么特點?(都是寫景的、都是abcc式的等等)這一環節為后文仿寫做鋪墊。
炊煙裊裊波濤滾滾竹葉瀟瀟明月皎皎楊柳依依
芳草萋萋白云悠悠溪流汩汩清風徐徐春雨綿綿
(二)讀題正音
1、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題目叫:《伯牙絕弦》。(板書課題)這是一篇古文,就是文言文。
2、指名讀課題。(題目中“絕”和“弦”放在一起比較難讀,而且“弦”的字音本來就比較難。
3、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學過《楊氏之子》,也是一片古文,你印象中的古文是怎樣的?
(三)初讀課文
1、同學們讀課題讀得很有古文的韻味,那么課文是否也能讀出這種味道來呢?請大家自由大聲讀課文,要求至少讀3遍,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誰最勇敢?愿意來給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隨即對學生的朗讀進行點評)
3、處理古文的節奏,我們可以借助這個朋友“/”,也叫停頓符號。(課件2)就像老師這樣,我們可以學著在課文中標注。
4、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放慢速度,有節奏地讀讀課文。
5、接下來聽老師讀讀!你們再試試看。
6、很好,離開這個朋友,你還會讀嗎?(課件3)點名朗讀。
7、再看,又發生變化啦,你還會讀嗎?(課件4)
(四)理解課文
1、課文讀通讀順了,現在你能來說說對題目的理解嗎?
預設:
A、理解“絕”的解釋(斷絕)。(隨即告訴學生借助注解讀懂課文,這是古文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
B、對于整個課題的理解:伯牙把琴割斷了,不彈琴了。
2、隨即追問:伯牙不彈琴了,僅僅是今天不彈、明天不彈或者暫時不彈了嗎?你從哪里讀懂的?
3、交流后讀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①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預設:
A、伯牙覺得世上沒有自己的知音了。
B、伯牙把琴摔破了,一生不彈琴了。
C、伯牙為了子期的死,可以選擇今生不彈琴。
、谛〗Y:這句話讓我們體會到了伯牙和子期是知音,(板書:伯牙、子期、知音)伯牙因子期死,居然“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③指導朗讀。
4、同學們,伯牙和子期是知音,你讀出來了嗎?你是從課文中哪些地方讀懂的?請你拿起筆,劃一劃,書上批注。
預設: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A、重點理解兩個“善”字的意思。
B、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非常有緣。
C、指導朗讀。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預設:
A、當伯牙心里想到高山的時候,鐘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看到了高山。
。ㄟ@是怪石嶙峋的高山、危峰兀立的高山、重巒疊嶂的高山、高聳入云的高山??)
B、作者只用了兩個字,就把高山表現出來了,這兩個字是(“峨峨”)
C、朗讀指導。(泰山的五岳之尊,王者之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D、兩個語氣詞:哉、兮。
E、比較理解“善”的意思以及“善哉”。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有了前一句的理解,學生對于這句話的理解還是比較容易的。重點是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
5、高山也好,流水也罷,伯牙所鼓,鐘子期都能懂。這就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預設:
A、“念”字的理解。(與“志”字意思相近。)
6、、伯牙是當時有名的音樂家,伯牙所念的肯定不僅僅只是高山、流水。他還會“念”到哪些景物呢?(課件5)
A、仿寫:伯牙鼓琴,志在,鐘子期曰:“善哉,兮若!”
B、交流。
善鼓琴的伯牙,善聽的子期,這就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保@就
是——知音。
7、你為伯牙子期之間的友情感動了嗎?帶上感動朗讀課文前三句話。
(五)感悟友情
1、試想:在遇到子期之前,伯牙會缺少贊美嗎?為什么唯獨視子期為知音呢?
2、別人對伯牙的贊美是怎么樣的?
3、聽著這樣的贊美,伯牙的內心又會怎么想呢?
4、伯牙是孤獨的,他缺的不是聽眾,而是真正能聽懂琴音的人,正當伯牙苦于知音難覓的時候,上蒼讓他們相逢了,請看——(出示資料6)
春秋時,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但是無人能聽懂他的音樂,他感到十分的孤獨和寂寞,苦惱無比.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彈起琴來,琴聲悠揚,忽然他感覺到有人在聽他的琴聲,伯牙見一樵夫站在岸邊,即請樵夫上船,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道:"雄偉而莊重,我仿佛看見了高聳入云的泰山!"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寬廣浩蕩,我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呀!"這樵夫就是鐘子期.
5、請問:子期懂的僅僅只是伯牙的琴聲嗎?
琴聲也懂,心聲也懂,志向也懂,這才是真正的知音啊!
6、于是,他們把酒言歡,并相約來年再相聚。一年后,伯牙乘著扁舟而來,然而,相約的地方,故人已不在,迎接他的,只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7、如果你是伯牙,此時,你想說什么?(課件7)是啊,子期已去,
當伯牙志在高山,再也不會有人對他說——(引讀課文)“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當伯牙志在流水,再也不會有人對他說——(引讀課文)“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再也不會有人像子期那樣——(引讀課文)“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于是——(引讀課文)“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六)結束語
如今:高山依舊,流水依舊,只是人已去,弦已絕,琴已斷,空留下這一段高山流水謝知音的佳話流傳千古!讓我們記住俞伯牙,記住鐘子期,讓我們帶著千般感慨,萬般惋惜,再來讀讀課文吧!試著背。配樂高山流水讀背課文。
【改寫《伯牙絕弦》】相關文章:
《伯牙絕弦》改寫11-05
改寫《伯牙絕弦》范文05-20
《伯牙絕弦》改寫(精選10篇)11-05
《伯牙絕弦》改寫10篇11-05
《伯牙絕弦》改寫(10篇)11-05
《伯牙絕弦》改寫作文01-27
伯牙絕弦改寫作文02-05
《伯牙絕弦》改寫作文02-05
伯牙絕弦改寫現代文3篇01-03
伯牙絕弦改寫現代文(3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