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改寫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改寫1
午后,太陽高高掛著,天空似乎比以前更藍了!辛棄疾一邊搖著扇子,一邊在樹蔭下走著。不知道誰惹火了太陽,它一肚子的火都發泄出來了!他來到一條小溪邊,看到溪里的魚兒們有的在覓食,有的在嬉戲,還有的在荷葉下睡覺……
忽然,不遠處茅屋前傳來一陣笑聲。他快步走過去,原來是老朋友和他老伴啊!辛棄疾高喊一聲,那人回過頭,笑著說:“老朋友,又見面了!”
兩人喝著酒,談著話,不知不覺聊到了孩子們。老朋友說:“我的大兒子很懂事,今天一大早,就去除草了。你看!”辛棄疾朝東邊看去,有個少年頭戴草帽,揮動著鋤頭,一下又一下,汗水隨著鋤頭落下來,鞋上也沾滿了很多泥巴。
“二兒子也很聽話,我們雖然沒有女兒,但二兒子心靈手巧,不見哪一點比女孩差!”辛棄疾走出屋來,看見他們二兒子把這根枝條那根枝條上下穿插,不一會,就織好了一個雞籠,忙著把雞放進去。辛棄疾說:“這雞長得不錯嘛”。
老朋友也走出來,笑呵呵地指著小溪說:“那是我小兒子,正趴在溪邊剝蓮蓬呢!”小兒子好像聽見了什么,站起來,捧著什么跑過來,一邊跑一邊喊:“爹,娘,這個好吃,你們嘗嘗啊,嘗嘗!”
溪水嘩嘩地流著,太陽落山了,辛棄疾迎著涼爽的風,帶著滿臉的幸福滿足,踏上了回家的路。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改寫2
一個夏日炎炎的午后,詩人辛棄疾漫步在一座偏僻又秀麗的村莊小道里,不遠處,看到了一戶人家溫情無限的情景,他不由的停下了腳步。
只見一條涓涓細流的小溪圍繞在一座茅草屋旁,那座茅草屋又低又小,許多瓜藤盤在屋頂上,屋內有一對白發夫妻,這對夫妻剛剛飲罷酒,正用吳地的方言互相談論、說笑著。只聽那老爺爺略帶醉意的說道:“這里多美好啊!雖然我們不富裕,但是很幸福,這就足夠了。”老婆婆笑道:“是啊!這里并沒有城里那些勾心斗角的人。”說完,老爺爺和老婆婆又陶醉在這幸福的遐想里。此時,在屋外,那對夫妻的大兒子正在小溪的東邊,只見他頭戴斗笠,身穿一條白褲子,手里拿著鋤頭,正十分賣力的鋤著豆,干的滿頭汗水也不停歇。在溪旁,一棵高大粗壯的樹投下巨大的陰影,樹下坐著一個看上去像是九、十歲的男孩,這是夫妻的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兩只大雞正呆呆的望著他,等待他把自己的房子編好。而這對夫妻最小的兒子正頑皮的趴在溪頭的一撮草叢里,兩腿一上一下地晃著,在溪頭剝著蓮蓬,一邊剝,還一邊塞在嘴里吃。
太陽漸漸的落下了,辛棄疾見此幸福美滿的家庭,不禁揮筆寫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詞——《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改寫3
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巒環繞著一個平靜祥和的小山村,村莊里一條小溪潺潺流淌,溪面上荷葉挨挨擠擠,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荷葉叢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個個仙女含笑佇立。小溪的兩邊,長滿了茵茵綠草,在小溪、荷花的襯托下,更顯得碧清可愛。
在一棵青翠欲滴的楊樹下,有一間又低又小的茅草屋。屋檐下,一對老夫妻親熱地坐在一起,他們大概是喝了一點酒,臉上紅撲撲的,一副微醉的樣子,正操著柔媚的吳地方言在相互逗趣。白發蒼蒼的老奶奶笑瞇瞇地說:“老頭子,忙活了一陣子,你看田里的莊稼長得這么好,今年的收成一定不錯。”滿頭銀發的老爺爺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摸著胡須樂呵呵地說:“是呀,老太婆,今年風調雨順,我們就不用為糧食犯愁了。還有三個兒子對我們都非常孝順,你看大兒子勤勞能干,二兒子心靈手巧,小兒子非常的乖巧懂事,我們還愁什么呢?”老奶奶聽著老爺爺的話,額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角蕩漾著笑意說:“三個兒子懂事就是我們最大的財富啊!你看咱倆多有福氣,以后就等著好好享清福吧!”兩人的對話在潺潺的溪水聲中極為動聽。
往外望去,只見勤勞的老大光著膀子,頭戴草帽,正冒著烈日在溪東的豆田里鋤草,豆大的汗珠順著他的臉頰不停地往下淌,滴在了碧綠的豆苗上。二兒子年紀尚幼,干不了重活,可也沒歇著,正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熟練地編織雞籠,一雙靈巧的手三編兩編,一個精美的雞籠就初現雛形了。調皮可愛的小兒正翹起兩條小腿,搖頭晃腦的躺臥在溪頭草叢,津津有味地剝蓮蓬吃呢!
多么恬靜、安逸的田園生活,多么和睦美好的家庭啊!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改寫4
一天中午,陽光明媚,作者辛棄疾漫步在鄉間小路上。他走著走著來到一戶人家的門口。一個茅草屋旁有一條小溪,河水很清,可以看到河底的魚蝦。河上長滿了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經有開了兩片花瓣,還有的已經全開了。多美呀!小溪上還有碧綠的青草。小溪邊有一顆棗樹,那棗樹枝干遒勁、郁郁蒼蒼、充滿了生機。樹上還結著又大又紅的棗,像小孩子紅撲撲的臉龐啊!屋子后面有一片竹林,那竹林青翠欲滴。竹林后面有一座連綿起伏的青山。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呀!
忽然,他聽到了一些呢喃細語,還夾雜著吳地的方言。他回頭一看,原來在那低低的屋檐下有一對老年夫妻在談話呢!
辛棄疾又將目光移在了大兒子身上,他正在太陽底下鋤豆呢!豆大的汗珠從他的臉上流了下來。有他這樣的兒子,可真好呀!中兒子也不賴呀!他正在聚精會神地編織雞籠呢!他做得又快又好!最讓人喜歡的是天真無邪的小兒子。他正在小溪邊剝食著令人垂涎三尺的蓮蓬呢!瞧,他是多么全神貫注呀!他臥在溪旁,腿一上一下地搖晃著。小兒子多可愛呀!誰見了都會喜歡的。
那對老夫妻雖然住在簡陋的茅草屋,但仍然幸福美滿!有三個孝順懂事的兒子呀!他多渴望有這樣一個家呀!
辛棄疾按奈不住自己心里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詞清平樂 村居:
茅檐低下,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臥剝蓮蓬。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改寫5
這是一戶鄉下人家,矮矮小小的茅屋前搭一瓜架,南瓜、絲瓜的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一條清澈的小溪從房前流過,一群鴨子在水中覓食、嬉戲。荷花已經開了不少,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有幾個調皮的小蓮蓬從荷葉中探出腦袋,好像著急地等著人們來采摘。
茅屋里有一對老夫妻正說著什么。只聽得老翁操著吳地的方言樂呵呵地說:“今年風調雨順,咱們地里又有了好收成,老婆子,來喝一杯慶祝一下吧!”“是呀!幾個孩子也已經長大懂事了,我們很快就可以享清福嘍!”老婦一邊說著,一邊端起了酒杯。兩人邊喝邊聊,屋里好不熱鬧。
此刻,家里的大兒子正在小溪東頭的豆田里忙活著。雖然他戴著草帽,可是頭頂那熱辣辣的太陽實在讓人吃不消。不一會兒,他便汗流浹背,不得不停下來歇一歇。望著眼前還有很多的雜草沒有鋤掉,他想:父母年紀都大了,兩個弟弟又年幼,以后家里的重活、累活,我得多承擔了。擦了一把汗,他又彎下身子繼續干活。
家里的老二在溪邊晃蕩著,一會兒捉蜻蜓,一會兒逗弄雞。突然間,他看到空地上的雞籠已經破了,便心生一計。他跑到樹林里,撿了不少枯樹枝,在空地上坐下來,學著大人的樣子小心翼翼地補起雞籠來。看他這全神貫注的樣子,跟剛才相比,真是判若兩人。
調皮可愛的三兒子最討人喜歡了,他來到溪邊,伸長了手臂去抓住一個蓮蓬,隨即手又輕輕往回一拉,一個小蓮蓬便到手了。他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順勢趴在地上開始剝蓮蓬。只見他把一個白白胖胖的小蓮子從碧綠的蓮蓬殼里擠了出來,將蓮蓬殼套在手指上當手偶玩。哦!原來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這一家五口的日子過得快樂、悠閑,而又和諧,真讓人向往!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改寫6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 溪頭臥剝蓮蓬。
“嘰嘰喳喳,嘰嘰喳喳”,黃鶯在柳枝上歡快地唱著歌,就連溪邊的小草也從泥土里好奇的探出了小腦袋。樹下搭建著一座小小的草房,草房里有一對老夫妻,他們微微帶著一絲醉意,操著當地的語言,你說我笑,互相逗趣。“盡管生活不是那么富裕,但也是美滿的。”“對啊,因為我們有三個十分孝順的兒子。”說著,他們望了望窗外。
只看見大兒子正在鋤地,他把鋤頭掄到肩頭,左腳向前一邁,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把頭錘到了地上。他擦擦汗,繼續埋頭苦干起來!
二兒子也不閑著,他一邊用藤條編織完,一邊跟要好的同學相互交談:“這次考試你得了多少分?”“嘿嘿,肯定比你高!”他靈巧的雙手把藤條穿來穿去,不一會個精致小巧的雞籠就織好了。
小兒子最可愛了,他叫來小伙伴們、十分愜意的趴在漁船上,比賽剝蓮蓬。剝地快的自己吃,剝地慢的只能喂給水里的小魚兒了。玩得累了,就找一定大草帽,扣在頭上睡著了。他們任小船在清激見底的小河里隨意漂流,飄到哪兒,走回去就是了。
我站在高高的土上,望著這樣的操色,情不自共地嘆道,這真是一幅美妙的田園生活的自然畫面啊!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改寫7
微風輕輕吹過,午后的陽光隨著輕風灑滿大地,那么柔和,那么舒適……
詩人走在鄉村的道路上,享受著這美好的時光。走著走著,就走到了一條小溪旁。小溪邊長滿了柔軟的青草,令人情不自禁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忽然,在詩人的耳邊響起一陣歡笑聲。詩人將目光落在了低小的茅草屋里,坐在窗邊的一對白發老翁、老婦身上。只見他們正操著吳音,說笑逗樂呢!雖然詩人聽不懂他們所說的,但還是感覺到了一股濃濃的幸福與溫暖在他眼前,更在他的身邊……
在小溪的東面,有一個小伙子在豆田里鋤著雜草呢!詩人走上跟前,與那小伙子拉起了家常。哦!原來那個小伙子是老夫妻的大兒子。老夫妻的大兒子十分盛情,詩人也是如此。
坐在茅屋前的那位是老夫妻的二兒子。他專心致志地編織著雞籠,準備拿去市集賣呢!瞧那雞籠子,個個精致小巧,多好看啊!
“嗯嗯,真好吃!”隨著這聲,詩人再次轉移了目光。只見在那長滿圓盤似的荷葉的小溪旁趴著一個調皮可愛的小娃娃,正翹著小腳丫,休閑地剝著蓮蓬呢!還一邊品嘗著美味的蓮子,一邊細細地欣賞那明如玻璃的小溪,看著在溪中嬉戲的小魚,聞著那一股股淡淡的荷葉清香,真是可愛極了!
多么其樂融融的一家子啊!詩人深深地陶醉著,忍不住拿起了紙與筆,揮筆一作,就將眼前那幸福的畫面寫成了一首詞:“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詩人落筆后,繼續陶醉在這一幅美好、幸福的畫卷里……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改寫8
辛棄疾靜靜地走在田野上散心。前幾天遭到了別人的暗算而貶為下官,妻子又因平日為這個貧窮的家庭日夜操勞而一病不起。面對一只只“攔路虎”的襲擊,他感到十分郁悶。
走著走著,他來到了一戶人家旁。一座矮小簡陋的茅草屋,屋旁草木繁茂,幽靜的竹林照出勃勃的生機。屋前還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溪里的魚蝦正歡快地竄出水面。溪邊還有一片如綠毯般青翠的草地。
辛棄疾被這一美景給吸引住了,望著這恬靜安詳的美麗畫卷。忽然,他的耳邊傳來一陣若隱若現的聲音。是誰呢?辛棄疾正疑惑不解地想著,忽然定睛一看,望見一對老翁老婦滿臉通紅,正舉杯對酒。只見老翁搖搖晃晃地站起身來,顫顫巍巍地說:“如今孩兒都長大了,也懂得幫咱們干些活了,真感到欣慰啊!”“是啊!咱們的大兒子、二兒子對咱們都孝順,小兒子也很乖巧可愛。真幸福啊!”那老婦也露出了笑容,望望門口那三個兒子,“看來咱們能安享天年了!”
辛棄疾望了望屋前的三個兒子。夏日炎炎,身為家里頂梁柱的長子承擔起在豆地里除草的`重擔,只見他頭戴斗笠,拿起鋤頭吃力地干活。二兒子則盤腿在陰涼的竹林中坐下,專心致志地編織雞籠。可最讓他喜愛的還是那個小兒子。他一會兒逗逗溪里的魚蝦,一會兒又來到溪里戲水,一會兒又坐在岸上剝蓮蓬吃,無拘無束,盡顯一番童趣。
望著這幅美麗的田園風光圖,辛棄疾的心情也豁然開朗。是啊!為什么總是要悶悶不樂的呢?讓我們拋開所有的煩惱,來一起領略美麗的田園風光吧!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改寫9
雞一叫我就起床了,突然一陣咕嚕咕嚕響,我連忙躲進被子,探出頭,左看看右瞅瞅,終于找到了真正的發聲者——我的肚子!“嗯,得找點東西吃了!”我一邊嘟囔著,一邊揉著肚皮,“我這就去喂飽你,你乖乖的!”
說著,我習慣性往東邊一瞄,果然,豆田里有個熟悉的身影。大哥又在鋤地了,不用說,今天一定又天不亮就起床了。他猛一下把鋤頭砸進地中,我看著都替他累。再累,他也不肯休息的,一直彎著腰,頭也不抬一下。
“起來啦!”冷不防冒出來一個聲音,嚇得我差點扭傷了脖子。“哎呀,是你啊,二哥,又嚇我!”說著我后退一步,看準時機,溜到了一棵樹后面,藏到一叢高高的草里面,大喊一聲,“捉迷藏啦!”哈哈,我暗自得意,看你們誰能找到我!
等了半天,沒人過來。我扒開草叢一看,二哥,還正忙著編他的雞籠呢。大哥的鋤頭也一下都沒有閑著。
不跟我玩?算了,不理你們,我還得弄點蓮蓬解解饞呢。跑到溪邊,我伸長胳膊,摘下來一個最大的蓮蓬,趴在地上,一邊唱著:“蓮子蓮子一大堆,轉眼一大堆……”一邊往嘴里扔著蓮子。真好吃,越吃越好吃,爹娘在哪兒?得給他們嘗嘗。我趴在地上,認認真真剝了半天,一個都沒舍得吃,往衣服里一包,轉身就往家里跑。
剛跑到窗戶邊,我停住了,爹娘正在里面喝酒呢,一邊喝一邊笑:“鄰居們都說咱倆最有福氣啦,仨兒子都懂事孝順!”“那當然,我最孝順啦!”我一邊喊著,一邊跑了進去……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改寫10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新的一年,草木復蘇,春姑娘踏著輕盈的步伐姍姍而來。春風喚醒了小草,吹鼓了花苞。
一天,陽光明媚,詩人高鼎吃過午飯,走出屋子,漫步在鄉間小道上。路邊的小草探出了腦袋,好奇地看著大千世界。一只只黃鶯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飛翔,唱著動聽的歌。
高鼎不知不覺來到了小河邊,河面上波光粼粼。岸邊的楊柳,留著長長的辮子,在風中擺動,枝葉輕輕拂過堤岸,好似沉醉在這美麗的春光之中。堤岸邊的鮮花爭奇斗艷,誰也不讓誰。
“當——當——當——”學堂放學,孩子們一窩蜂似地擁了出來,背者書包,跑回家拿了風箏,來到田野里放了起來。
離高鼎最近的是個小男孩,他拿著紙做的老鷹風箏東奔西跑,一點點地逐漸升高,“老鷹”在空中高傲地飛翔著。很快就只能看見一個小黑點了。不一會兒,天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風箏,有蝴蝶,蜻蜓……到處都是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到處都是孩子們跑動的身影。高鼎看著這些天真無邪的孩童,高興地笑了,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時光……
夕陽收起了最后一抹余暉,孩子們一個個回家了。高鼎回到家里,拿出筆墨,回憶著剛才美好的畫面,寫下了著名的詩篇——《村居》。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改寫11
一條小溪、一間小房子、一片草地、幾株楊樹、幾株柳樹就構成了一幅農村風光的“山水畫”。
走近一看,那間小屋是用稻草搭成的。稻草一排排地放在屋頂上,既厚實又密。因為稻草太厚了,使屋檐很低。從遠處看,就像是一座金色的小屋。小屋旁有一條小溪。小溪清澈見底。時不時地還會看到有幾條小魚躍出水面,好像在練習跳龍門呢!小溪旁有幾株柳樹,那些柳樹像一個個小女孩一樣,撫弄著自己長長的辮子。而楊樹就不一樣了,像堅定的士兵一樣,挺拔地站在小溪邊。好像在說:“我要更高,更高!”一樣。小屋里,有一對老夫妻正在喝酒取樂,談論地非常開心。
接著,他們又說起了自己的兒子。大兒子已經四十多歲了,天天起早貪黑地鋤地、種地,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家樂生活。已經成為家里的頂梁柱了。種地的時候,大汗淋漓,也顧不得歇一會兒,只是用手擦擦。整天無休止地干,就跟上了發條一般。中兒子才十多歲,不能下地干活,只能在院子里幫著織織雞籠,也不知休息,黑天了也不知道,招呼他回家的時候,他還問:“時間怎么過得這么快?”他都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了。四、五歲的小兒子最淘氣了,一會兒抓魚;一會兒玩雞;一會兒又玩游戲了。
這可真是快樂的一家呀!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改寫12
附詩: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底小,溪上青青草。醉立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田園生活——據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改寫
“噔噔噔”一陣馬蹄聲響徹云霄。我,南宋抗金名將,久經沙場的我,如今已經歸隱田園。今天我來到一個村莊,發現一條小溪常年環繞著村莊,溪上因為是盛夏時節,所以溪上開滿了粉、黃色的荷花。我騎著馬來到一座茅草屋面前,茅草屋雖小,但讓我感到無比溫暖。
這時屋里傳來一陣陣逗趣歡笑之聲,這陣笑聲吸引著我,讓我不禁下馬,來到茅草屋前。只見茅草屋里坐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和老奶奶。他們倆互相用南方口音逗趣。
“老婆子啊,你現在織的棉衣是給誰的啊?”“給大兒子。”老奶奶隨口答道。“那你能不能織一件給我啊?”老爺爺帶點撒嬌地說。“可以啊,改天等這件織好了,給你織一件羊絨衫吧。”我聽出了倆人的口音中帶著酒味,我不禁探了一下頭,只見倆人臉色發紅,不時地發出笑聲。接著,倆位老人又談論了起來。“老婆子,我覺得你給我生得三個兒子真好,大兒子勤勞能干,二兒子心靈手巧,小兒子淘氣可愛。”“那是。”老奶奶毫不可氣地說。說完后又笑了起來,接著又頻頻飲酒。老人的這番話讓我不禁對他們的兒子產生了興趣。
我輕輕離開了二老窗前,來到了小溪的東邊。只見一個赤著胳膊的年輕男子正在奮力地鋤著田種豆。隱隱約約聽到他好像在說道:“加油,如果不努力干,今年就不能有好收成了!”大兒子真的像他父母說的那勤勞能干。
接著,我的視線轉到屋前的一棵大榕樹下。只見二兒子正在非常仔細地編織雞籠。他編好之后把小雞放了進去,可是小雞們卻不滿意,一個勁地要出來,不一會兒就把雞籠啄破了,它們逃了出來。二兒子看看小雞,又看看雞籠,好像在想:唉,真不乖,心血又白費,下回我編個更好、更堅硬的。這二兒子也是真正的心靈手巧啊!
接著,一陣“嘻嘻”的笑聲讓我又一次地把視線轉移到了溪頭。只見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正在趴在岸上,腳一會兒抬起來,一會兒敲下去。他雖然在剝蓮蓬,可是一點也不專心,一會兒與蝴蝶玩耍,一會拍拍水花,一會兒看蜜蜂采蜜,一會兒與小雞共舞。就算采到了蓮蓬也只是吃一口,然后又去玩了。這真是淘氣可愛的小兒子啊。
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吟詩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大二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改寫13
鄉下的風光,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是“拂堤楊柳醉春煙”,是“樹頭花落未成陰”。鄉下風光,是樸素的,是純潔的。
你看,溪邊有一塊田。夏天來臨,田地里的草長得十分茂盛,倒映在清澈見底的溪水里。水里有多少種綠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綠得無以名之。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抹下這么多的綠顏色吧!溪水平靜地流淌,綠也跟著流,猶如一面有靈性的鏡子。
田邊,一座低小的茅草房在一片綠色中格外顯眼,里面傳出一陣陣說笑。喲,原來是一對老夫婦在邊飲酒邊聊天呢!“哈哈,今年風調雨順,看來又要大豐收啦!”老翁說著,舉杯干了一杯酒。“是呀,你看這風景多好!咱們的三個兒子多好!”他們的一言一語都帶著吳地的方言,讓鄉村變得更溫馨了。
老夫婦的三個兒子正在外面玩耍。大兒子看見田地里長滿青草,想:“呀,今天還沒鋤草!”于是跑到田里,拿起鋤頭,“嘿呦,嘿呦”地鋤草。二兒子看到他們家的雞從破籠子里鉆了出來,急忙抓住雞,用竹條編一個新籠子。小兒子可調皮淘氣啦,他看見溪邊有一只蓮蓬,開心地叫著:“有蓮蓬!有蓮蓬!今天能喝蓮子湯啦!”于是趴在地上,把蓮子一顆一顆剝出來。真叫人喜歡。
三個可愛的孩子,給純樸的鄉村增添了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改寫14
午后的陽光十分柔和,照在的身上暖融融的。我穿行走在林中的小路上,享有著這幸福的下午。突然之間,我趕到了一座茅草屋前。這兒林竹隱映,圍繞在這里一片平靜中,屋邊樟樹蒼勁有力高挺,一陣輕風吹來,一陣芳香便散發出、拓寬著,飄向遠方。一縷陽光通過樹的間隙,照在了茅草屋前。
這座茅草屋緊鄰著一條溪流,溪流源遠流長,水下魚類、蝦類玩耍,溪水爬滿了碧綠碧綠的小花。湖內也有幾束蓮花,這些蓮花婷婷玉立,猶如一位美少女在翩翩飛舞。這時候,遠方隱約傳出一陣談歡笑聲。我抬頭一看,原來是一對老年夫婦在屋前悠閑地聊天。
她們眼前擺著一壺酒,面頰一些略微的紅,不知道是飲了些酒而涌起的淡紅,還是由于那午后的陽光照在臉部而導致的。簡直酒不醉人人自醉。這時候,她們仰頭望向溪水,見到兒子已經鋤豆地里的草,老者對老媼說:
你看看,大家的兒子,干活兒多勤勤懇懇呀!之后的重活就交到他嘍!
是呀!這么多年若不是這小孩,大家也不會像如今那樣悠閑。
然后,她們又把眼光投到已經全神貫注編雞籠的二兒子的身上。老媼輕嘆道:
看,大家的二兒子手工編織雞籠多熟練呀!那雞籠編得多精美,未來一定能憑借這技藝作出更強的物品。
嗯,老伴兒,你快看大家的兒子,別以為他如今年齡還小,也是個孝敬的好寶寶。
這時,在溪水采收蓮蓬的兒子仰頭朝這里望來,揮動著手上的蓮蓬道:爸爸,媽媽,我摘到蓮蓬了,大家快過來嘗一嘗吧!
老媼搖搖頭,笑著說:好寶寶,你存著自身吃否!
看見這歡歡喜喜的一家,父慈子孝的一幕,一件事的深有感觸,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必讓幸福快樂悄悄的遠去。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改寫15
一座小小的茅屋映入眼簾:茅屋邊的小溪清澈見底,小溪旁長滿了青青的草兒。大片大片的荷葉,似翠綠的圓盤浮在水面上。荷花含飽待放,似姑娘嬌羞的臉龐。茅屋邊幾只母雞正在咯咯地叫著,似乎向在主人訖討吃的。茅屋邊有一棵高大的槐樹,葉子繁茂得像一頂大帳篷,樹影下投下斑斑點點的亮光。茅屋頂上有幾株葡萄架,碧綠的葉子透出無限的生機。后院還有幾棵梨樹,在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沐浴。在茅屋的一扇窗前,有一對老夫婦正在低聲說話,他們的臉上充滿了幸福的笑容。丈夫端著酒杯,夫人緊跟其后,好一副悠閑自在、其樂融融的樣子。
他們一家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里鋤草,頭戴斗笠,手拿鋤頭。炎炎烈日下,他脫了外衣,汗流浹背地鋤草,不時地站下來,以求暫時的休息。中兒子穿著一件藍色的上衣,正在槐樹下用心地用竹子編織著小小的雞籠,瞧!他盤腿而坐,很是專注,生怕有什么問題讓籠子不結實。但,最惹人喜愛的還是小兒子,他正趴在散發著清香氣息的泥土上剝著蓮蓬,那副認真勁兒,似乎不放過每一個蓮籽。看!他穿著白白的上衣,赤著腳,那可愛的樣子,簡直無法形容。他把剝下的蓮籽,移過來放過去,像玩玻璃球一樣。兩位慈祥的老人看著自己充滿稚氣的小兒子,臉上蕩滿了幸福的笑容。
他們一家人的生活充滿了鄉村的情趣。一家人生活得甜蜜、幸福、其樂融融。無不讓人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