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感恩的父母作文3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感恩的父母作文3篇,歡迎大家分享。
感恩的父母作文 篇1
從我們呱呱落地那刻一起,爸爸媽媽就負起了他們的責任。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呵護我們,使我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更把我們當作掌上明珠,給我們提供了美好的生活環境和幸福地家庭!
小的時候,我就體弱多病。常常讓爸媽擔心。有時在半夜里發燒,但爸媽總是毫無怨言地將我送到醫院,風雨不改!直到我7歲時,情況才漸漸好起來。可能是年紀小,不懂事,沒什么感覺。歲月飛逝,我也慢慢地長大了,沒當想起小地時候,都會不由自禁地落淚。想到爸媽是那么的疼愛我……
記得在三年級時,我看見同學們生日都會開生日會,把同學都請來一起慶祝,多開心啊!這使我羨慕極了!但爸媽是比較傳統的人,是不可能為我開生日會的了!我看我還是死心了吧!終于到了我生日啦!可生日又有什么用呢?又不能開生日會!唉……;我一回到家,爸媽就給我一個大驚喜!——媽媽準備了一桌子的食物,這可都是我的最愛!爸爸買了一個生日蛋糕送給我呢!還有,表弟和表妹們都來了!他們正為我唱生日歌呀!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一問之下,原來這個生日會是爸媽三天前就開始準備的,他們知道我很想開生日會,但不知道怎樣聯系我的同學,又不想問我,所以只請了親戚。可我最感動的.是爸媽可為我改變呀!……
爸爸媽媽還陪我“走過”很多個第一次。例如:我人生中的第一步;我學會的第一句話;等等。爸爸媽媽對我來說比任何一樣東西都重要!因為是他們給予我生命,養育我,教育我。使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學會了怎樣待人處事……古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最后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說出所有子女的心聲啊!爸爸媽媽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是我們一輩子也還不清的,但我們也要報。讓爸爸媽媽看到我們能感到安慰!不要再讓他們擔心!老人家又一句話:“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在他們眼中,子女永遠都是小孩,就算長大成人了,都會擔心。所以我們要做好來,不要辜負爸爸媽媽的養育之恩!
感恩的.父母作文 篇2
周三晚飯時,菜咸了點,于是我開始嘀咕起來,不吃飯了。爸媽聽了很生氣,因為這是他們辛辛苦苦做的菜,我居然還說三道四,他們一氣之下不理我了。每當此時,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來逗他們笑,這樣一來,就表示他們氣消了,不過有的時候這個辦法也不靈。
像今天,我做的動作平時他們嘴都笑酸了,可今天他們仍然板著臉。不得已,我使出了最后一招必殺技——大口大口的吃那道我認為不好吃的菜,還怪聲怪調的說:“嘿嘿,老板,再來一盤!”我的'話把自己的肚子都笑疼了,爸爸媽媽看我這樣,也心軟了,“不管是不是合你的胃口,都不能不吃,要尊重別人的勞動,不好吃,少吃一點,下次在做的是時候我會注意改進。”
后來我想:那天我不應該嚷著不吃飯,就算不好吃,也是爸爸媽媽辛苦的成果呀,所以,我認為我們都應該感恩父母。
感恩的父母作文 篇3
親情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它代表了人對人的愛與關心,有了它,在我們遇到困難時,它給我們力量。在我們遇到病魔的入侵時,它給我們安慰。總的來說,親情是一種使我們奮發向上的東西。
親情是所有幼小的生命的依靠。比如說人,在中國人的.歌聲中有一曲《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曲雖然是兒歌,但他充分地體現了中國人對親情的依賴。
親情的歷史無邊無際,如同那遼闊的太平洋。在三國時期徐庶為救母親,放棄在劉備門下輔助他;漢高祖為救子民答應和匈奴和親,但幾代都是宮女,到了漢景帝時,派去和匈奴和親的宮女被認出來,漢景帝不忍心自己的子民受到威脅,忍痛將南宮公主派去。
是什么力量讓徐庶去曹營呢?是親情。因為他懂得親情可貴,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去曹營,母親就會被曹操害死,他懂得感恩,他要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
又是什么力量讓漢景帝忍痛割愛了呢?是親情。因為他懂得沒有黎民百姓就 沒他這個皇帝,他把他的子民當成了他的兒女。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要懂得感恩,感謝父母,因為他們為了我們日夜操心、費神,成為我們的第一任老師,讓我們吃飽穿暖;感謝父母,因為他們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我們,使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為祖國做事,做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感謝祖國,因為她為我們提供優越的學習環境,給我們建立起快樂的兒童樂園。
要我們感恩的人實在太多了,數不勝數,但將我們的身心獻給我們可愛的祖國就等于感謝了所有的人。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攜手奮進吧!
【感恩的父母作文】相關文章:
小學作文感恩父母-感恩父母12-22
感恩父母回報父母作文-感恩作文12-23
感恩感恩父母的作文11-12
感恩的作文:感恩父母05-12
感恩作文:感恩父母08-05
感恩父母作文1200字_感恩父母作文03-06
感恩父母,感恩父母的文章12-19
感恩父母的作文_感恩作文04-01
感恩父母作文_感恩作文03-05
感恩父母報答父母作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