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文:讀《憤怒》有感
這,是第一本能讓我一口氣讀完的書;這,也是第三本讓我讀起來哭得稀里嘩啦的書;我沒有理由再無動于衷,所以,這,又是第一本使我為之提筆作評的書。
與其說是書評,倒不如說是讀后感,更不如說是對現實生活無奈的牢騷。一本書抑或一部電影,我們明知道那是故事,我們明知道那是如有雷同的純屬巧合。可是,我們還是會讀,會看,而且會被感動的痛哭流涕……因為我們骨子里愛故事——我們就是生活在那如有雷同里的人;我們便是那純屬巧合里的主角。
作為一個從小就在城市里長大的獨生子女,而且這輩子也許就會宅在生我的城市里的人,我還不能完全體味到主人公馬木生(李百義)在農村的饑餓童年。畢竟,大部分城市的孩子還是衣食無憂的……而我們每個普通人的父母的艱辛困苦確是一致的。在城市復雜的社會關系網中,你要和無數的人打交道:你的同學、同事、朋友、領導……當然也有“不如”你的人。但無論怎樣,這都是很費心神的勞動。在鄉下呢?曾經很傻、很天真的認為,那里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和淳樸。但,我錯了……人性的網沒有地理上的區別。遇到一個土皇帝,欺負你爹、霸占你娘,你是毫無辦法而且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沒有公平的,你只有一文不值的生命,但這卻是尊嚴。
我們至少要先從道義上感謝生我養我們的父母,還有活著的自己。“他們把我送到這個世界上來不是讓我們受苦;也不是讓我們吃山珍海味,然后死掉,”活著就是一種尊嚴,為了我們要的公平。因為活著所以活著。
故事里主人公的母親被逼病死,妹妹被車撞死后,他只能和那個唯唯諾諾的父親走上petition之路。現實中不也是如此么!有哪個衣食無憂的人會去“無理取鬧”?但其中成功掙回公平的又有幾何?被平安遣回還是個不賴的結果,但另一些人會受到更屈辱的待遇。那些以受害者身份petition的弱勢群體,被跟蹤、毆打、強奸,甚至被非法的剝奪生命的時候,施暴者的罪性和罪行展現的淋漓盡致——甚至我覺得每個善良的旁觀者的本性也是罪惡的(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原罪吧)。
在我們這個缺少真正信仰的國度里,做好人——難,“好人之所以存在,不是因為有好的報應讓人期待,而是因為有信仰。”壞人之所以存在是沒有公平……當一個遵守規則的人處處碰壁,而另些人犯法卻能逍遙于外的時候,這就是不公平,沒用信仰的人就自然變成了壞人。
我所說的,不是我親眼所見,也不是我親耳所聞,只是一廂情愿的認為我看見了,聽見了。我們在現實中多多少少都會受到不公,這就是我一廂情愿的資本。主人公為了他的公正決然的判了那個仇人的死刑……但這憤怒讓他的背上了十年的心債。當他最終被捕時,他笑了,笑的燦爛。因為他不再需要用近乎病態的行善來還債了……身陷囹圄心自由。
我沒有主人公的那種勇氣(或是脾氣),我也不認為那樣做是對的。憤怒——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是以暴易暴的沖動。捫心自問,我們誰沒做過壞事,誰又有資格審判別人呢?“一個生命可以改變一個生命,而其中的紐帶就是愛。”所以,如果我們想改變這個社會,我們還是少點兒牢騷,多做點兒力所能及的好事吧,至少是對自己——有信仰的好好活著。
書最后是個皆大歡喜的結束,這是我唯一遺憾的地方。因為是故事,所以有皆大歡喜;因為是現實,所以需要以暴易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