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風俗作文集合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風俗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1
在這一年里,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是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這一天必不可少的風俗是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喝雄黃酒等。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見奶奶在外面忙真什么。過去一看,原來奶奶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著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想噴噴的粽子。這時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節。看著煮的綠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流下來,幾分鐘,兩個雞蛋和粽子就沒了影。
到了晚上,爺爺把飯上完了,爺爺從柜子里拿來一個瓶子像是藥酒的什么東西,還要我們每個人喝一口。我問爺爺;‘這是什么呀?’爺爺笑著說:“這是雄黃酒,喝了能避邪。”我端過雄黃酒,喝了一口,感覺辣辣的,但心里想著:這樣我就可以避邪了,辣算什么。
端午節過去了,但它留給我許多美好的回憶。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2
這天就是端午節,我們一家三口坐在一齊吃粽子,餐桌上擺著肉菜粽子。我們一邊吃著粽子一邊談論著屈原的故事。爸爸說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歷史上,屈原就是楚國朝廷的還原,就是忠臣。但就是他卻受到了朝廷中的奸臣的陷害,沒辦法為國家效勞。為了證明自己的忠心,此時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情,屈原跳進大江中,以死來證明自己的愛國之情,楚國老百姓害怕江中的`魚吃屈原,就包了許多粽子,以此來堵住魚的嘴,這樣魚就不會吃屈原了。但就是,這已經晚了。老百姓都很后悔冤枉屈原。所以,每到端午節時,人們就用吃粽子的方式來紀念屈原。
這天我吃粽子,也就是為了紀念屈原,此時因為屈原就是個好人,就是個忠臣,此時就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年年都要過端午節,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3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每當我讀起歐陽修的這首《漁家傲》時,就想起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端午節在農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五節,每逢到端午節,人們都喜歡包粽子,吃粽子,最熱鬧的就是包粽子了,我最喜歡看媽媽包粽子了,媽媽先把糯米浸泡上。再把粽葉洗得干干凈凈,把粽葉卷成一個空心的圓錐形,左手托著粽葉,右手舀起糯米往里面放,再加上蜜棗,花生仁等,最后用繩子捆好,放在鍋里,煮出來的粽子香氣四溢,飄滿整個房間。除了吃粽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看起來也很享受。
到了開飯的'時間,大家聚在一起,吃著香甜的粽子,品著美味大餐,開心極了!小孩子們胸前掛著香布袋,手上、腳上戴著五色線,滿屋子跑,高興極了。
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4
端午節有很多的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接著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接著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后,再將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接著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將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5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故鄉的粽子和外地不一樣,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故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故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故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后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熏蚊子,因為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扎上的時候,色彩非常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非常香。這時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故鄉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6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故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故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故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故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后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熏蚊子,由于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能辟邪保平安。剛扎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說能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好像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故鄉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7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民間有著許許多多傳統風俗,如:清明節、元宵節、重陽節、中秋節…在這么多的傳統風俗中,我最喜歡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我為什么這么喜歡端午節呢?就讓我先講講端午節的由來吧!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楚懷王的大臣,因受到楚懷王重用,而被小人嫉妒,在楚懷王面前毀謗屈原,屈原漸漸不得重用,最后甚至將屈原流放,屈原滿懷悲憤,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后,投江自盡。而端午節這個節日,就是為了表達楚國人民對屈原的愛戴之情,我也很尊敬屈原這就是我喜歡端午節的原因。
說到端午節的主要習俗,自然是賽龍舟啦!在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都要劃龍舟,寓意為:用劃龍舟驅散江中的魚,追趕屈原,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還記得去年端午節,我們一家起了個大早,這是陽光明媚的一天,我們懷著期待的心情出發去郊外的一座山上,尋找端午節必備的一種植物。正值初夏,真可謂是“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初夏的山中,山花爛漫,花草清香。站在這天然氧吧中讓人心曠神怡。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山上的一個拐角處,我們找到了我們這次目標——艾草。艾草生長在土埂上,從上到下都是細細的一條,它們簇擁在一起,微風吹過時可以看到葉子的正面是綠色的`,反面看起來像白白的絨毛,我們高興地撲向了它,把它裁了下來,立刻飄來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家去,把艾草掛在了家門口。
回家后,我們立刻開始制作端午節最期盼的食物——粽子。大家都忙碌起來,有的泡粽葉、有的淘糯米、有的洗花生,有的剝紅棗,忙得不亦樂乎。包粽子時先把粽葉折成漏斗形,然后再把糯米倒入再加上一些紅棗、花生點綴,然后捆綁起來就完工了,沒一會兒就把所有的粽子都包好了,看著一排排的粽子就像是一塊塊的綠寶石。這時候就可以下鍋煮了,當水沸騰時,屋里彌漫著粽葉的清香,糯米的米香。讓我們很期待粽子能馬上出鍋。
這就是我喜愛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8
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有很多傳統節日。端午節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他投汨羅江而死,老百姓為了不讓他的尸體被魚蛟蝦蟹吃掉,就包了很多粽子投到江里,讓它們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尸體。
每年端午節每家每戶都會包粽子,當然我家也不例外,每年都會包很多粽子。我們家每次都包幾十個,里面只有二、三個是我包的。但是,我包的也不是最少,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我爸爸一個不包,我雖然只包了二、三個,但是跟他比起來也不少了。
粽子的餡有很多種,比如說蜜棗、臘肉、蛋黃、豆沙......我比較喜歡吃豆沙和蛋黃餡的',因為真的很美味。
你喜歡什么節日?端午節、元宵節,還是中秋節?快來跟我們分享一下吧!
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9
一說起端午節,我一下就會想到粽子,粽子的外型很特別,既不是園的也不不是方的。粽子用蘆葉包著米團,米團里還可以夾著幾顆花生,煮熟后,剝開粽子的“外皮”,只見如紅寶石一樣的花生嵌在雪白的米團里,真是令人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在端午節,汩羅江邊的人們還有吃“五黃”的一個習俗,“五黃”就是: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片包的粽子和雄黃酒。還有在端午節汩羅江邊的人都要賽龍舟、把粽子投入江中的活動,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 ,賽龍舟是為 了驚走妖、魔、鬼、怪的,把粽子投入江中是為了讓魚蝦吃飽,不要在去吃偉大詩人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一個節日,一個有意義的節日!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10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跟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跟楚懷王的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跟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后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一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熏蚊子,因為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扎上時,色彩很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像一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11
端午節的風俗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都知道端午節這天,全國最為相同的是吃粽子。關于端午節有許多說法,比如我的家鄉。在農歷五月初一這天要給家人帶兩色絲線,五月初五要換五色絲線;傳說。帶彩色絲線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體健康,驅走瘟災,萬事如意。
端午節這天,太陽還沒出來,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回來,用艾葉水洗臉,傳說這樣能驅蚊蟲。洗完臉后就開始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紅棗,紅豆包成的,特別好吃,吃上一個還想再吃一個;還有把蛋黃煮灰了的雞蛋。吃完飯太陽露出半個腦袋,一家人還要弄些柳條回來,再用彩色紙疊成葫蘆,插在大門上方。這樣就國泰民安了。傳說。這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風俗,雖然是個傳說但家鄉的人都很相信。
媽媽說這些都是姥姥告訴她的'。家鄉的端午節非常隆重。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12
端午節有很多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風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接著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接著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后,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接著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風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風俗將古老又悠久的風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13
我的家鄉在華藏寺,每年過端午節,爸爸媽媽都要提前準備過節的東西。爸爸到河邊摘來柳條,和我一起將楊柳插在門上,楊柳輕輕擺動,在我們進出是掠過頭頂,爸爸說“柳葉像劍,能辟邪驅鬼”。媽媽到農貿市場精心挑選糯米、大棗、還有粽葉,他將粽子包成三菱形狀,放在鍋里煮上十幾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端上桌子,爸爸媽媽爺爺和我,邊吃邊說夸獎媽媽的手藝好。這時爺爺會用手指沾一點熏黃酒,擦在我的額頭和耳朵上,他說“小孩擦一點熏黃酒,蚊蟲不來找你”。
最高興得要算和姐姐搓花繩,姐姐把紅的、黃的、紫的線繩搓成五顏六色花繩,再穿上金色的小鈴鐺,戴在我的.手上,腳上,走起路來發出悅耳的鈴聲,我高興得摟住姐姐的脖子,親她的臉,表示謝謝。
“端午節,戴花繩,擦黃酒,吃粽子。”這是多么令人開心的一個節日啊!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14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株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株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后,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15
端午節有許多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風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見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后,再把那一棵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風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風俗把古老又悠久的風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風俗作文09-03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05-31
端午節風俗的作文10-12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精選08-21
端午節風俗作文01-22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08-10
端午節的風俗優秀作文09-03
端午節風俗小學作文08-29
端午節民族風俗的作文10-01
端午節傳統風俗作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