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作文教學反思

時間:2024-05-28 18:11:22 反思 我要投稿

作文教學反思優秀(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作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作文教學反思優秀(15篇)

作文教學反思1

  月考結束后,面對存在的問題,我進行了反思,結果如下:

  一、|教學方面存在的漏洞

  試卷發下來后,首先最明顯的漏洞就是基礎知識比較差,另外,字跡也潦草,這跟我平時毛糙字詞不太重視的緣故,翻看了其他班級的卷子,最明顯的是3、6、9班,基礎知識答的好,卷面特別干凈,而且學生字跡工整。最值得一提的是作文。我的作文講了,學生也寫了,我也改了,但是改完后沒有評作文,學生還按自己寫得作文寫了上去,所以質量很差,對比其他班級,習作很成熟,這也是我邋遢造成的'后果。

  二、作業方面存在的問題

  成績的差距就是教學態度一手造成的,平時的作業只改,沒有講評,孩子對評語又不太懂,造成了后果。另外,習作方面的指導也有問題,很少和組內老師進行交流,我行我素,所以造成了對孩子的程度把握不夠,指導不夠細致,對待差中學生沒有盡心,所以作文大面積的不能過關。另外,更重要的是大習作沒有,一直以來總是以忙為借口,沒有謄寫,但呂圓圓老師也忙,習作卻在整個年級里最多,所以忙的不是借口,而是沒有去擠時間。

  三、學生批注方面的問題

  總是很自信,以為自己通過講解,學生應該能夠一次掌握,這么多年來一直這么做,成績也不好,但從來沒有找過自己的原因,通過這次作業書本相互參觀交流才明白,天道酬勤,別人的成功都是因為平時扎扎實實的教學,光看批注就能找到差距。3班,6班、9班10班的語文書本上密密麻麻,每個重點都有認真的批注,而且學生已經養成習慣,每天不批注,每天差一步,久而久之,就落后很多。

  四、思想方面存在的問題

  今年進入到四年級,發現所有的秩序井然,教師的凝聚力很強,李主任的工作力度也很大,于是在你的籠罩下,我漸漸失去了自我,許多問題沒有主動積極去操心,因為總覺得有靠山,沒有將自己放在年級領導的位置上,沒有給大家帶好頭。通過這兩次會議,我已經深刻的意識到我的問題。

  針對以上出現的種種問題,我已經認識到嚴重性,我一定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轉變自己的工作作風,教學態度,多向好的教師學習,以身作則,真正做好“四年級教師”。

作文教學反思2

  幼兒園大班教研組的“一課三研”活動正有聲有色地進行著。隨著“一課三研”活動的深入開展,通過教研組各位老師的多次點評和指導,并且對教案進 行了參與性指導后,順利開展了第三次教學活動。

  課前我對這次教案設計的教學目標、內容、方法進行了全方位的假設性評價,查閱了很多資料,并且根據根據前兩次活動經驗及老師們提出的建議,我對教案中的有些環節進行了改動。1、重新設定了目標:①積極參加講述活動,體驗交流的樂趣。②知道遇到困難要共同協商,一起解決問題。③能仔細觀察圖片,根據生活經驗大膽想象并進行講述。2、教學對象仍然定為大班幼兒,因為大班的孩子觀察的仔細,說的畫面內容也更豐富,相對于中班幼兒來說更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一些。3、在活動內容的設計上,原來的七幅圖片變成了八幅,在最后加了一副螞蟻玩滑梯的圖,整個故事看起來更加完整一些。

  本次課的教學活動過程我也進行了很大改動。首先我把第一大環節音樂游戲刪掉了,改為直接出示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將活動過程中的學習動詞刪掉了,改為了在活動過程中無形的學習,我想這樣的學習方式幼兒更容易接受。在活動最后增加了一副圖,整個故事更加的完整并且有趣。最后一個環節的.游戲《螞蟻搬西瓜》改為炒西瓜皮,炒西瓜皮是在最后活動結束的時候在活動現場炒的,現場炒菜不僅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也給了我一次鍛煉的機會。最后一個環節的設定不僅符合活動主題,而且還給孩子們一個答案,原來西瓜皮還可以做成菜肴,真是一個好的創意。

  在活動教學過程中,我也進行了小結性評價。教案設計:新增加的最后一幅圖片,是所有小螞蟻們正在西瓜皮做成的滑滑梯上開心的游戲。我引導幼兒小組討論完上一幅圖片以后,就直接請幼兒進行整個故事的完整講述了,我忽然想起來還沒有出示最后一幅圖片,這個時候我沒有返回去重新提問,而是順著幼兒的回答和講述到了第二大環節,兩名幼兒講述完了以后,這個時候我回到了最后一幅圖上:“剛剛這兩位小朋友把西瓜皮做成了什么什么,你們也把西瓜皮變成了很多有用的東西,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聰明的小螞蟻把西瓜皮變成了什么?”這個時候出示最后一幅圖,小朋友們看見小螞蟻在玩滑滑梯很興奮,紛紛議論著,這個時候我接著說:“今天張老師也把西瓜皮變成了有用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是什么?”出示炒西瓜皮的道具,我轉身變成了廚師,幼兒更是高興極了,接著我炒西瓜皮,這個時候活動熱情到了極點,最后請小朋友們一起品嘗,他們的活動熱情和興趣點更是到了達到了高潮。

  課后我又進行了總結性的自評。

  課前我對活動的目標、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仔細考慮、推敲、調整,適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能夠找準幼兒興趣點,并展開討論。

  教學過程中能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及時的調整,把幼兒的注意力及時拉回來,并且進行適時的引導,順利進行下面的活動。

  能以自己對活動熱情、畫面內容的滑稽以及自己的語調,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學目標完成較好。課堂氣氛活躍,幼兒參與活動熱情、積極性極高。

  活動內容有重難點,問題能夠層層遞進,并且沒有無效提問。

  存在問題:1、在活動過程中對于幼兒的回答不能夠作出具體的反饋。2、我提出問題以后,對于幼兒的一些回答,我不敢接。

  怎么樣才能夠對幼兒的回答做出具體的反饋呢?我想首先是我在平日的工作中往往習慣于籠統地表揚幼兒。“你回答的真好!快給他鼓鼓掌!”“你真聰明!”……這樣的反饋會使其他幼兒想:我的回答跟老師的不一樣,我要是沒有老師想要的回答,那我說的就不對,我可不去冒那個險!要對幼兒的回答作出具體的反饋,才能鼓勵幼兒提高他們的探究和操作水平。給予幼兒具體的反饋可以有以下具體做法:

  (1)描述幼兒的回答,擴展幼兒的某種經驗或澄清某種關系。

  (2)提出新的問題,引起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但要詢問回答錯誤的幼兒的想法,而且也應詢問回答正確的幼兒的想法。對于回答正確的幼兒來說,詢問可以鼓勵幼兒重新思考他們的回答或尋找更有說服力的證據。我們的詢問不僅可以鞏固正確的回答,而且,有助于增強幼兒的推理過程。對于回答不正確的幼兒來說,詢問有助于幼兒澄清他們的觀點,從新的角度考慮問題,并接受老師的指導。同時,教師也可以介紹補充材料對幼兒原先的結論提出質疑,使幼兒進一步思考。

  關于幼兒的回答與我想要的答案不一樣時,我應該怎樣接。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解決,因為想要對幼兒的回答的問題接的得心應手,首先要很多的教學經驗。這可能跟我的教齡有關系,我沒有多少教學經驗,沒有帶過大班幼兒,對他們的認知發展還不是很了解。相信過不了多久我在這個問題上會解決的很好的。

  通過“一課三研”活動,有效地溝通了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的聯系,有效地激發了教師們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了教師間團結合作和互相信任、支持的工作氛圍,有效地發揮了集體的力量,此外在每次的研討中通過個人的反思到集體反思,還會引發教師對自己教學過程的重新審視,從而漸漸養成了反思的習慣,既培養了教師實踐反思的能力,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附:

作文教學反思3

  作文一直是令我校師生頭痛的事。在教學中教師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導作文,費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學生卻是怕上作文課,也怕寫作文。作文教學水平不高已成了長期困擾我校作文教學的嚴重問題。

  一、立足于學生的個性心理差異,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

  立足于學生的個性進心理差異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是小學生根據自己在社會生活實際中不同的具體經歷,用書面語言積極、真實、客觀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體驗的形式。在訓練過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師尊重兒童,相信兒童的自主意識,在評價上充分發揮激勵機制的積極作用,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發展。它符合《語文課題程標準》中提倡作文講真話,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作文要“寫自己想說的話”,“自由表達”作文內容,“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為了實現這個培養目標,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養學生“寫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經歷。小學作文教學一直被限制在“師授作文”的狹小天地中,無疑是對學生智慧的禁錮和個性的扼殺。培養學生寫寫“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經歷”,就是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現個性風格。老師應大力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表達,甚至寬容學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點,讓他們自己去克服,讓他們自我成長,從而使學生個性在文章中日益張揚起來,讓一個個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靈活現、充分展現。

  2、培養學生寫真情實感的作文。真情實感是作文個性化的基礎。在作文訓練過程中,我們要主張寫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情感、真實的思想。在訓練方法上應強調:(1)只定范圍不命題。讓學生有話好說,有話要說,鼓勵學生在一個范圍內,從生活中找素材,寫出真情;(2)重視表達方式,但不限文體。鼓勵學生突破常用文體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鮮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數;(4)強調寫真情實感,但不限于寫真人真事。

  3、培養學生作文有新意。個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體驗,有真情實感,還要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將身邊的瑣事寫出“典型”、寫出新意來。因此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時時處處留意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對生活的感悟需要長時間逐漸培養,老師要結合實際,適當加以引導。引導學生將自己不同于別人的感受寫出來,作文就不愁沒有新意。

  二、立足于學生的身心特點,通過寫童話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激發學生展開想像和幻想,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小學生的想像能力發展較早,他們常借助幻想的方式來觀察理解和解釋他們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話作文可以用其所長,把學生潛在的想象力激發出來。因此,訓練學生寫童話,既符合當前落實新課標的形勢,也順應了他們心理發展的規律,對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幫助。

  兒童是天生的“浪漫主義”的“童話作家”,童話化作文的訓練就是要放飛他們的想像,讓他們猶如翱翔于藍天的芻鷹;遨游于大海的魚兒!充分享受作文課帶來的快樂。為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們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像條件,鼓勵大膽幻想。童話作文的內容,涵蓋了學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間。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話中得到映照;學生的.喜怒哀樂,也能在童話中得以體現。我們積極鼓勵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選材。在訓練中我們要給他們提供自由想像、獨立思考的情景條件,鼓勵他們大膽幻想。有了自由馳騁的空間,就再也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的限制,學生才得以充分的發展。

  2、教會構思方法,提倡個性表達。童話往往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吸引人們,所以在訓練學生寫童話時得講究巧妙的構思。同樣一個富有新意的題材,構思不好,它也不會吸引人。童話語言獨具特色,寫童話比寫一般記敘文在發展學生的語言方面具有優勢。學生具有廣闊的表現空間,可以綜合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其次,童話是學生內心思想情感真實的反映,它折射出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這使得學生在語言表達上富有個性化。

  3、注意立足現實,要求合理想像。一旦兒童思緒揚起,往往又會乘著興致,漫無邊際的想像開去。因此,我們要向學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義。是合理還是不合理,兒童往往把握不住,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兒童并不能掌握要領。教師的作用,在于適時發掘學生的心靈火花,讓學生立足現實,合理想像。

  三、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對學生開展作文教學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離開了生活便沒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訓練是在作文教學領域對生活教育的理論借鑒和實踐探索。

  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寫作是作文當前教學的需要。從教學對象來看,學生虛假作文的現象很嚴重,仿寫、甚至抄襲現象還較普遍,從文中所反映的學生認識生活的水平與能力還較弱;從作文教學過程來看,教學過程與學生生活脫節,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氣息。為了使學生能寫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時的把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表達出來,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會學生觀察生活。作文訓練中的即興觀察或有意觀察,都是認識生活、獲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時我們要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并有意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美好的人和事。如觀察鄉村、街道的重大建設與細微變化,觀察社會各階層人物的工作表現,觀察大自然的樹木花草、日月星空……

  通過觀察,激起學生的作文興趣,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陶冶學生的情操。

  2、組織學生參與生活。有意識組織活動,使學生有可能積累較典型的寫作材料。這不僅關系到作文教學的成功與否,也關系到能否在引導學生認識生活的過程中,深化作文主題。如組織學生開展“他真行”等演講形式的主題活動,配合重大節日組織學生舉辦聯歡會,平時組織學生郊游、參觀工廠、深入農村,定期舉行校園文化藝術節……

  這樣,可以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產生作文興趣。

  總之,實踐出真知。我們從作文訓練的需要出發,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為積累作文材料而進行社會生活實踐。如種植花草樹木,讓他們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飼養蟲魚鳥獸,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參與家務勞動及公益勞動,體驗勞動的滋味;考察鄉生態環境的變化,從而懂得保護環境……在實踐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會實踐的感受,引導學生善于把這一切所見所感裝進自己的“素材庫”。

作文教學反思4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農村小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大多學生作文時的所表現出的共性是“眼看著事物的形象,筆下卻形容不出來。”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農村教師必須做到:

  一、要淺化習作入門眼前閃爍。

  對于語文教師,特別是習作起步的老師來說,切忌一開始就和學生講述許多作文的理論、技法,這樣會讓學生感到枯燥而有壓力,覺得自己根本寫不出那樣的作文而厭惡作文,喪失對作文的興趣。習作入門課上,老師可以這樣告訴學生:作文就是寫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你的快樂、你的憂愁;寫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螞蟻;寫和同學做的小游戲;寫考試得到100分;寫你犯的錯誤……。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現場示范,以自己的實際寫作過程引導學生動筆,將自己的的身邊事說出來。至于作文是什么,怎樣才能寫好作文,這些都需學生在長期的作文實踐中慢慢去理解、體會。

  二、練寫觀察日記,積累素材。

  學會觀察事物,提高寫作能力,從何入門呢?練寫“觀察日記”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縣河的少年兒童熱情敏感,充滿活力,而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能觀察到許許多多的東西,如自然景物的狀態,氣候的千變萬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會的各種現象等,而光觀察不記錄,那么有多少新鮮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動感人的場面難免會忘記,即便日后能回憶,也是朦朧的。所以,在教導學生養成觀察習慣的同時,還要養成練寫觀察日記的好習慣。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樣才能釀出蜜來。”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提倡“觀察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師,在平時,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去觀察.在課堂上要經常指導學生練筆,使每個學生都能練出一雙銳利的`眼睛,學會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養成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從而使生活周圍的人和物爛熟于心,出口成章。

  三、多做游戲,在玩中寫,培養寫作興趣。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用游戲的方法教孩子們寫作十分有效,可以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提高興趣,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將游戲融入到作文訓練中,教學生玩中寫作,寫中再現玩趣,使作文成為最輕松平常的事。這樣,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再也不覺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要引導學生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只有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農村小學生大多數是留守兒童,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可以布置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可以課外向學生推薦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并學習運用;可以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積累詞句之外,還應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積累方法。比如從互聯網上查閱資料,做實驗,咨詢別人等等。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不斷豐富完善了,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作文興趣也就更高了。

  五、教師要寫好作文批語。

  學生的作文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因而強烈地期待得到老師的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評價——或熱情地贊揚、鼓勵,或誠心地幫助、指點。老師在作文批語中表現出的態度、情感、準確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情緒和興趣因此,老師對學生的作文要用贊賞的眼光去批改,并通過作文批語使學生得到知識上的滿足,學習上的動力,心理上的平衡。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愛作文的情感,同時,要培養學生勤于動筆的習慣,在生活中多積累一些素材,這樣,學生就不會再視寫作為難事,無話說可以變成有話說,不會寫可以變成會寫,用詞干巴可以變成行文流暢,千篇一律可以變成百花齊放。

作文教學反思5

  (一)作文教學反思

  連續兩年在高三參與作文復習備考工作,在備課組老師師的幫助和指導下,進行了作文復習的嘗試,有得有失,總結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首先意識上要高度重視作文的復習。很多老師認為寫作能力是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力,高三作文復習收效甚微,所以不是很重視作文的復習,或者只是簡單的講評考試作文。誠然,作文能力是通過基礎年級的積累和訓練,一步步得以提升的。但考試作文的規范和出彩卻需要高三的精心打磨。不同階段的作文課有不同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二、其次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復習計劃。高三練習多,考試多,所以高三的作文課大多是講評課,考什么作文,講什么作文,每次講評缺乏重點,一般都是審題立意選材組材開頭結尾統統講。作文復習缺乏科學系統的復習計劃,或者說有計劃,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很好地貫徹。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我校高考作文得分的提高。

  三、再次要發掘多元的復習途徑和方法。以往我們的復習是以講練為主,學生很容易對這種單調的作文復習產生厭倦,進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開發多元的復習途徑和方法,不單是調動學生復習積極性,而且有助于我們全面引導學生進行作文復習。

  四、最后要善于借鑒他校經驗和總結本校的作文教學成果。教無定法,作文教學更是沒有規律可循,作文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計劃的制定,一定要全面科學。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借鑒他校的成功經驗,有助于我們提高高三作文教學水平。當然,摸索一條有本校特色的作文教學之路顯得更加重要。我們許多老師在作文教學上都有自己的經驗,教研組牽頭進行及時的'總結,可以更好的完善我們學校的高三作文復習。

  (二)幾點建議

  新一屆的高三作文復習工作將要拉開帷幕,在此提幾點鄙陋的建議:

  一、備課組各老師從一開始便要加強作文復習的意識,群策群力把作文復習工作做好。

  二、制定科學合理的復習計劃。這個復習計劃應包括:學年計劃、月周計劃、復習時間內容的安排、復習方法的選擇。參考計劃建議:可以根據作文的幾個寫作要領來分章節復習。比如分審題立意、選材組材、構思技巧(包括文體訓練)、語言風格、擬題點題、開頭結尾、創新突破等章節,每一章節復習選定幾個話題或結合當時的月考作文題,分幾個課時,有所側重的,循序漸進地進行復習。一直到第二學期一模以后,再進行考試作文技巧的復習。

  三、努力發掘作文復習的多元方法和途徑。高三作文復習以月考練、課堂講為主。除此之外,我們要注意對往年高考優秀作文的自主學習(即范文的學習),課外新穎素材的選擇和積累,優美詞句的積累和靈活運用,創新文體的學習和運用等課外學習的指導。大小考試之后,對年級優秀作文印刷成冊,加以點評和學習。課堂鼓勵學生評改優秀作文和自己的作文,找出差距,并不斷縮小。或者開展一些作文活動,比如講座、文學社團等。

  四、調動備課組老師探討作文復習的積極性,備課組會議多組織老師學習和討論作文教學的得失,及時調整復習計劃,更好地為語文復習服務,更好地為高三復習服務。

作文教學反思6

  高一學生入學已有兩周時間,每每讓他們口頭談談對某件熱點時政事件的看法,孩子們總是吞吞吐吐,即便能說出點內容的,也流于俗套,很少能有自己的真知灼見和真情實感了。介于此,我給學生們上了一堂題為《心音共鳴——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本課教學重點就是讓孩子們學會從不同角度挖掘生活中的感動點。

  一談到寫作文,大多數學生是出于骨子里的痛苦,正所謂“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愁入口苦不堪言,愁綱愁線愁情愁理愁眉苦臉愁斷肝腸”。那么學生苦于作文或是文章內容平淡無味的原因是什么呢?歸納起來,我認為以下這兩點“缺乏”尤為重要,即一是缺乏對生活的敏感;二是缺乏一顆感恩的心。但是這兩點對于學生來說,是空洞的理論上的說教。因此,我給學生們看了兩則素材。一則是1999年發生在貴州麻嶺風景區的纜車墜落事件,其中一對年輕的父母舉起雙手救活了年幼的孩子,而自己卻沒能醒來。之后,歌手韓紅領養了這個孩子,并創作《天亮了》這首歌來紀念這個生命的故事。而另一個故事是發生在青海省的一個極度缺水的沙漠,一頭母牛為自己的小牛爭取一口活命的水而任由運水的人們的呵斥驅趕,甚至皮開肉綻。

  之后讓孩子們小組討論,從中挖掘出感動他們的地方。學生們很容易找到父母對子女的愛。其實孩子們的思維受到了束縛,他們只觀察到了人類社會的父母與子女的愛,卻忽略了動物界的親情,所謂“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正是如此。

  宋代學者朱熹云“問渠那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作文教學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頭戲,當學生的寫作思維受限時,就需要教師能靈活地帶領學生去挖掘“源頭活水”,探尋一潭思考的清泉。羅丹亦云“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樣,學生們不是缺少感動的素材,而是缺少發現素材中感動點的慧眼。

  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切忌流于形式,亦不要盲目圍著高考的'指揮棒轉,只關注時下貌似套路化的素材,忽略了對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一心將教師主觀的寫作方向有意無意地灌輸給學生,那么學生無形中就會“先入為主”,圍著教師的思維轉。這樣其實限制了學生的自我感受的表達,暗藏“又一村”的思維靈光可能轉瞬即逝,造成千篇一律的刻板化作文。 所以聰明的教師應首先學會傾聽,學會肯定孩子們的想法,說不定能從他們的眼睛里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這對教師來說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機會。

  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指導學生多多觀察生活,多從平凡小事擷取思想的浪花,讓這獨特的視角與大腦中現存的知識積累碰撞出傲人的火花,學會在細節中感知人世間的真、善、美,讓自己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教學反思7

  人類社會已進入充滿競爭挑戰的21世紀,教育要為新世紀的社會發展需要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那么,面對時代的挑戰,我們的作文教學該如何跳出某些習慣的框框和某些固守的偏見,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讓作文教學變成一個激發、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過程,使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呢?教學實踐給我的體會是“放手做”“放手讀”“放手說””放手寫”“放手評”“放手改”,關鍵是要“放手”。

  一、放手做

  新大綱要求:“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而學生的作文內容又是來自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和分析。葉圣陶先生曾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生活充實至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章。”所以,除課堂上“放手”進行創造性的師生表演,生生表演外,還應“放手”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向實踐的大課堂熟悉生活,用慧心去體會,用慧眼去追尋,用雙手去實踐,感悟生活的甘甜,感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明白人間的真情和愛心。引導他們多參加各種有益活動,如“五自實踐”活動,“小制作、小發明”活動,“募捐獻愛心”活動,“科技制作”活動,“讀書讀報”活動,演奏、歌舞、書畫、寫作、朗誦、演講以及多種游戲,還要上好勞動課,以勞輔德,以勞增知,以勞強體,以勞益美;校外多做好事,學會服務,樂于助人,學會創造,追求真知;在家里多干家務活,如買糧,收拾屋子,燒菜,洗衣服,飼養小動物,培植種子,養花等。

  這樣,通過學生的耳聞目睹,親身實踐,不僅豐富了寫作素材,使他們提筆就覺得有話可說,而且身心得到了鍛煉,陶冶了情操,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自理生存能力,都十分有益。習作時,才能進入葉老所述的“語語摹其形,語語傳其情”的寫作境界,才能有獨道之見,有所創新。

  二、放手讀

  閱讀和寫作是兩種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能力。讀是知識的積累,是內在的吸收;寫是知識技能的運用,是外在的表達。讀是寫的基礎,只有“厚積”,才能“薄發”。因此,必須“放手”讓學生大量閱讀,博覽群書,開拓視野,積累知識,豐富語言材料,培養觀察、認識劃新能力。比如: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童話、兒歌、謎語、優秀作文、兒童文學、科普讀物、民間故事、短篇小說、詩歌,甚至名家名篇。鼓勵學生購訂(小學語文報)等,還可在班里建立“圖書角”。讀后提倡摘錄、背誦佳句、精段選,學以致用。同時,引導學生走向生活,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

  為提高閱讀效果,還應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去讀,比如讀書要做到“四學”:①讀中學觀察;②讀中學選材;③讀中學布局;④讀中學表達。這樣,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積材又得法,讀得多,見識廣,作文時就能旁征博引,談古論今,寫出生動、新穎、富有創造性的文章來。

  三、放手說

  學生經過“放手做”“放手讀”,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按照兒童的認知規律,習作前,先“放手”練說,是重要的一個環節。而且新大綱也指出:“作文教學應該從說到寫,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可見,說是寫的`前提,也是寫的基礎一般情況下,說得好,也就能寫得好。幾十個學生在一起說,相互啟發,會產生形成創造思維的智力火花。因此,教師要“放手”讓學生養成在動筆之前先練說的好習慣。那么,讓他們說什么呢?可以說命題,說中心,說選材,說布局,說內容,說開頭、結尾……說的形式也可以多樣:自己說、同桌說、小組說、指名說、表演說,說局部、說全篇……

  對于學生的口頭說(口頭作文),教師應熱情鼓勵,特別是對那些富有新意,敢說出帶有獨創性見解之語,哪怕是一個詞說得好,一句話說得對,一種觀念有新意,都要報以鼓勵的掌聲,給予肯定。這樣,學生才會暢抒胸臆,敢說、愛說,為寫出富有創意的文章,奠定良好的基礎如:我在指導學生寫(誰不說咱家鄉美)這篇習作時,先組織同學以(我的家鄉)為題,進行說話練習,讓同學們盡情介紹家鄉的獨特之處,值得驕傲的地方,盡情抒發愛家鄉的感情,然后再寫,結果大多數同學寫得情真意切,頗有新意。

  四、放手寫

  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生的作文又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因此,開始作文,要求不易過高、過嚴,控制過死,應當鼓勵學生樹立信心,放下包袱,“大膽”去寫,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說就怎么寫,提倡寫“放膽文”。

  1.放內容

  初學習作的小學生,不知道作文是怎么一回事,到底寫什么,怎么寫,哪些該寫、哪些不該寫,難以下筆,往往產生畏難的心理。針對這一點,教師用富有啟發和鼓勵性的語言激發寫作興趣,解除顧慮,鼓勵他們放開膽子去寫,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只要敢動筆,愛動筆,就能發揮他們的個性特長,顯露他們的創造才能。可以寫心愛的玩具,可愛的小動物,有趣的事,喜歡的人物等。讀完一篇文章或科普讀物,可寫一寫隨筆談,談感想,寫評論,改寫、續寫、補寫、縮寫、擴寫,給插圖寫解說詞等都可以,都應給子表揚、肯定。

  2.放體裁

  經常讓學生按一種文體去寫文章,反映社會生活,久而久之,學生會感到乏味無新意,因而會產生厭寫的心理,不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那么,能不能“放手”讓學生試著用各種文體去習作?如詩歌、兒歌、童話、劇本、寓言、微型小說等。同樣的內容可用記敘文寫,也可用詩歌寫;同樣的主題可用寓言寫,也可用童話寫……實踐證明、這樣不限文體地“放手”去寫,學生興趣濃,思維活躍,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會得到充分顯示,對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培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很有幫助。

  3.放形式

  在作文過程中,應不拘形式,“放手”讓學生盡情去寫。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也可以倒敘、插敘,或是散文中夾詩歌,或是引述改轉述,或寫實,或想像……都要大加贊賞。

  這“三放”要是落到實處,學生就能寫出內容豐富、文體新穎、形式多樣、新穎獨特、使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來。

  五、放手評

  評習作是習作教學的重要環節,它不僅能使學生體會到成功之樂,掌握成功的“決竅”,而且能互相取長補短,激發寫作積極性,創新能力、認識能力均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因此,要“放手”讓學生來評。

  1.自評

  自評就是要求學生自讀、自查,自己找出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處。

  2.同桌互評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評價標準、認識標準,同桌相互評議作品,學習對方優點,指出不足。

  3.小組評

  五六名同學分為一組,將每個人的作品加以評議,評出最有創新意識的文章來,供全班品賞。

  4.全班評

  全班同學評析各小組推薦出來的富有創新意識的文章,評出好在哪兒,差在何處。寫得好的念全文,念片段,大家欣賞、品評;寫得差的,哪怕一個詞,一個句子寫得好,也要讓他讀一讀,讓他們感受到創新的愉悅,成功的喜說,特別對—些具有創新意識的作品,更要大加品賞,從而培養同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六、放手改

  學生評議完習作后.要“放手”讓他們修改。老師應教給他們一些常用的修改符號和修改方法,然后以自改、互改、小組改、全班改等形式,啟發學生“放膽”去改:改題目、改布局、改開頭、改內容、改結尾、改遣詞造句、改標點符號……學會增、刪、調、換的修改方法。修改之后,還可以通過互相加“評語”,達到揚長避短的目的。

  這樣放手讓學生去改,不但使學生的習作信息及時得到反饋,而且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造能力是很有利的。

作文教學反思8

  《作文上的紅雙圈》一文是作家黃培佳寫的一篇記錄征文比賽的一件事,文中提到的《補考》一文是她的處女作,由于這篇作文的成功,給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以后陸續發表文學作品,最終成為知名作家。所以作文《補考》可以說是她成長中的一塊里程碑,而老師的九十八個紅雙圈,則開啟了她文學創作的大門。有時候,成功就來自于一點小小的鼓勵。文章以小見大,從一篇作文上的紅雙圈,贊頌老師對自己人生的引領作用。閱讀時要讓學生體悟這一點,同時也要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成長故事傾訴出來。

  本節課圍繞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情感價值。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鼓勵和關愛,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語感,同時為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采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紅雙圈”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二、比較閱讀。由于文章題目發人深省,學生會提出:“為什么會有紅雙圈。”在《新來的王老師》一文中,王老師別有用心,送給蔡林一份“差生檔案”,讓我們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的關愛。不同的老師對學生關愛的方式不同,今天學習《作文上的紅雙圈》,看看這位老師的關愛對作者有著什么影響導入課題。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這樣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問題基本明朗化。學生通過讀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文章寫了因為“我”的一篇作文,首先被貼在(報欄)上,然后又發表在(縣辦刊物)、(地區刊物)上,最后發表在(正式刊物)上,給了作者自信和力量,最終成為(作家)的事。

作文教學反思9

  三年級上冊習作6是一篇以自述的形式介紹自己的文具的作文,生動有趣,如何教給孩子寫呢!首先要把自己當成這個文具,以我的口吻來寫。在借鑒了別人的優秀經驗之后自己縷出了思路:

  一、第一段開頭。可以寫一寫自己的來歷或者是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自己是哪種文具。

  二、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介紹。第一方面寫自己的外觀,從材料、形狀、顏色、圖案等方面進行書寫。第二方面可以按照從上到下,從外到里的順序介紹一下自己的結構。第三部分介紹自己的.用途。這一部分在寫的時候要注意讓學生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來寫。

  三、寫一寫和小主人的關系、感情。

  還有就是要把例文中是如何寫的要給學生分析透徹。在寫的時候可以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還可以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

作文教學反思10

  本課緊扣“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本節課我選擇

  100米跑作為本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精神。現在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家缺乏與人交往合作的氛圍,在學校主觀意識性很強,好勝好強,不易與同伴和睦相處,體育課學習就給了他們這樣一個良好的機會。要完成上好課這個共同的任務就必須要全體成員齊心協力,共同分擔責任,共同進步和提高,從而逐步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達到社會適應領域的目標。力爭取得最佳效果。通過本次課的教學,我感覺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進的部分。

  一、感覺成功的地方

  1、課設計環環相扣、緊密合理。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100米全程跑,課的大概流程是這樣的:(1)繞田徑場跑步,(2)徒手操,活動各關節(3)100米跑,先做輔助性練習,然后再做專門性動作練習。這樣層層推進,環環相扣的教學過程。(4) 學生練習提高(5)學生放松,教師講評、總結。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的練習由易到難,由體驗感知到理性認識。在教學設計中注意采用分組教學形式組織學生學練,以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練習積極性。

  2、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處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通過適當引導,創造條件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主教材學習中,學生由個人,多人,整體進行實踐學習,在練習中通過小組探究,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以及教師的個別指導,鍛煉身體,培養合作意識。再通過教師的總結、講解、示范,及時糾正錯誤,最后再通過自主練習,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

  3、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為了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讓體育委員協助老師參與教學管理。這樣既幫助了學習技術有困難的同學,又使得他們在課堂上有事情可以做,幫助他們找到一種成功的感覺。在準備活動及放松活動的安排上,利用音樂、場地等教學資源組織教學,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二、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課堂容量大,一部分做的好的學生未能及時表揚,以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文教學反思11

  為了適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努力探求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的最佳模式,我在高一作文教學上作了一次嘗試,教后反思,自覺受益匪淺。

  這堂課的課前教學設計如下:首先,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的兩篇作品《政治老師的那點事》 、《父親的游戲》,學生閱讀并評價;然后,讓學生闡述評價兩篇作品優劣的理由,并引出本次訓練重點“寫出人物的個性”;接著,教師重點介紹寫出人物的個性的三種主要方法,①寫好肖像,以形傳神,②刻畫眼睛,反映內心,③寫好行動,扣住細節,形神兼備,并分別結合名家名作中的形象(魯迅《故鄉》中的楊二嫂、《祝福》中的祥林嫂、朱自清《背影》中的父親)加以點撥;最后,學生運用所學方法當場寫作,分小組評閱,推薦優秀作品朗誦,請學生作出評價,教師總結歸納。

  從整個教學過程來看,課前設想基本到位,初步達到了預期效果,以下是我總結的本堂課的成敗之處。

  一、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寫作興趣。

  有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學較多的處于一種低效的狀態,關鍵的原因就在于學生的寫作興趣無法調動起來。要讓學生寫得好,寫得生動形象有趣,作為教師,就必須充分挖掘作文課堂的趣味因素,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學生一旦對寫作文感興趣,就會樂于接受它,“樂寫”才有可能“善寫”,也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率。

  為了讓作文課堂生動有趣,我選取了本班學生的習作作為范文和病文,讓學生們自己去評價。

  看到了寫自己的政治老師的文章,而且又寫得比較形象生動,學生一下子就興奮起來,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很準確的指出了寫得生動形象的原因,讓我很自然的過渡到了“寫出人物的個性”的方法講解,更可喜的是,這次興趣激發讓整堂課都保持了活躍的氣氛,無論是寫作還是評議,學生都保持了高度的熱情,較為順利的保證了教、學的目標達成。

  二、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明確化。

  作文教學是語文老師最頭痛的地方,學生沒有東西寫,不愿寫,在逼迫之下寫出的東西沒有血肉,沒有情感。筆者認為,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尤其是在作文教學中,應該在“簡單”上下功夫。

  所謂簡單,首先是說教學內容要力求集中簡約(這與精心備課,深入鉆研教材并不矛盾),課堂教學設計要精心但卻不能精細。有時在一定的課堂情境下,可以擱置、放棄或者調整部分預設,這樣才能給學生更多自由,讓學生獲得更大的發揮空間。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就放棄了事先設計的語言、心理、環境刻畫人物三個點,因為學生已經從兩篇示例性文章中獲得了豐富的啟示,對肖像、眼睛、動作細節刻畫人物個性的認識到了一個較高的高度,如果再強行補充另外印象并不深刻的幾點,反而是畫蛇添足,沖淡了本堂課已經達到的效果。

  其次,簡單化是說在作文教學形式上要摒棄繁雜的形式和花樣,采用“剪枝”的方法刪繁就簡。方法、形式都只是語文教學的'手段,而讓學生在趣味中掌握知識、學會運用、接受熏陶、培養情操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形式要和內容有機結合。本堂課的幾個環節設置基本上做到了這一點,如“猜一猜”“比一比”“評一評”“寫一寫”,既突出了材料的生動性、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又緊緊扣住了本堂作文課的訓練重點,即“寫出人物的個性”。總而言之,要堅決杜絕形式主義的方式;要面向全體學生,并激勵學生自己去思考和辨析。

  三、及時調控,靈活變通。

  前面已經講到,在內容的處理上,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刪除了三點內容,但在本組評課會上,同組教師指出,還有幾個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一是《父親的游戲》,學生已經明確指出了文章的不足,就應該讓學生進行修改、補充;二是短篇寫作練習后的點評時間不夠,只選了學生好的作品進行了講評,如果還能選擇稍差的作品讓學生進行講評、修改,效果應該更好;三是整堂課教師講得還是多了點,應更多的讓學生評、改、寫。從整堂課來看,語文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和教學實際,靈活處理已經預設好卻不適應課堂教學實際的教學步驟,可以是前后的變通,也可以是主次的變通,還可以是教師的講授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之間的變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改理念,也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率。

  附學生作品:

  《政治老師的那點事》

  他并沒有穿著西裝,也沒有梳著油光可鑒的頭發。

  而是穿著涼鞋,戴著眼鏡,一條七分褲,一件有幾處褶皺的淡色短袖。值得注意的是那短袖還隱隱約約的暴露了他能撐船的肚子,可見年紀輕輕的他還是啤酒的粉絲。

  他的眼睛雖然很小,也常常瞇著,但很不一般,有點酷似馬拉多納那雙狡黠的慧眼,因為他總是能像馬拉多納挑選優秀的足球運動員那樣,挑出上課發呆的同學。

  其實他最有特色的,是那張嘴巴,常常能把一件小事,弄得滑天下之大稽,讓我們哈哈大笑之余,領悟到其中的知識,深深地烙在腦子里。

  他還是一位表演家,講課時,他的姿勢變幻莫測。經常將左手搭在右胳臂肘窩里,右手豎起來,豎起食指,在空中指指點點,反復交叉。第二個招牌動作是將雙手拉開,撐在桌子上,腦袋縮下去,一看就知道,他正準備用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來刁難我們了。

  《父親的游戲》

  父親是一個礦工,現在在省城的一家煤礦工作,我們全家就靠他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所發的工資維持生計。

  父親三十來歲,也快將近四十了,雖已中年,但也算標致。

  來到省城,剛下火車,就看到了來迎接的父親,父親欣喜萬分,帶著兒子四處游玩,兒子也開心得忘記了母親的叮囑。

作文教學反思12

  內容摘要:

  在當前農村的小學生中,普遍存在著怕寫作文的現象。筆者根據自己親身的作文教學體驗,通過與學生和語文老師的多方交流,認為導致農村小學生怕寫作文主要是教師受傳統作文教學模式的束縛,沒有培養好學生的寫作興趣,以及學生的閱讀量少,知識積累不多和課堂作文教學缺乏有效的指導等方面的原因。針對上述原因,筆者通過以下措施來解決農村小學生怕寫作文的問題:

  一、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勤于寫日記、多閱讀課外書籍以及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二、在寫作前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心理發展特點合理地誘導學生,讓他們找到切合自己實際的材料來進行寫作;

  三、在習作指導時不但要重視師生之間的交流,更要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并在作文要求允許的最大范圍內給學生表達的自主權,以培養他們作文的創新精神和求異思維能力;

  四、重視對修改習作的指導,讓孩子利用自改、互改等形式養成修改習作的良好習慣;

  五、在作文評價中我們要以作文的真實性且表達了真情實感作為一項重要的習作評價標準,以此讓學生改掉東拼西湊編作文的毛病,并且在作文的評改中多使用一些鼓勵性的評語,以使學生不再懼怕作文,作文的水平能更上一個新的臺階。關鍵詞:小學作文存在問題解決措施

  一、新課標指出:

  “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它是學生生活、思想和語言的綜合訓練,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作文難,作文難,一提作文心就煩”也是廣大農村學生的心聲和苦惱:他們苦于無內容可寫,苦于不知道怎樣去寫,怎樣寫才能寫好。每每談到作文教學,教師也經常憂心忡忡。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我們必須認真反思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多方面尋找原因并思考對策。

  筆者根據自己親身的作文教學體驗,通過與學生和語文老師的多方交流,把農村小學生怕寫作文的原因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農村學生的閱讀量太小。很多家長教育觀念落后,認為只要讀好了這幾本教科書就不錯了,還買什么課外書,有的家長因為經濟原因根本就舍不得花錢給孩子買課外書。這樣一來很多孩子除了要讀的這幾本教科書外就再也沒有別的書可讀了。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腦海里沒有多少文字的積累,寫作的時候就很難有好詞佳句。課外閱讀量的缺失給孩子的作文帶來了許多困難。

  二、課堂寫作缺乏有效的指導,陳舊的教學觀念阻滯了學生的思維。

  傳統的作文課堂教學結構阻礙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農村學校作文課通常采用的模式是“教師命題、指導——學生獨立寫作——教師自己改評”。這種訓練模式造成的后果是:

  1、學生不會下筆,無話可說。這是因為學生作文不是來自生活需要,而是來自老師或教材。

  2、學生不會積累。這是因為學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師提示或準備的。

  3、學生不會創新,文章千人一面,缺少個性。這是因為老師有意或無意間設置的框框嚴重束縛了學生。

  4、學生寫作不是為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而是為了“任務”或“分數”。這是因為過分注重了作文的應試功能,從某種程度上助長了學生的生搬硬套或隨意編造。

  教師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小學階段的寫作,學生往往不知道作文的妙處何在,寫得不多,更難有成就感,如若長期得不到鼓勵,最終疲于應付,倦于無趣。

  教師自身的寫作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應試教育等方面的問題,當今教師讀書少,令人擔憂;而語文教師不寫作、怕動筆,卻沒有引起廣泛的關注。教師不寫作,可能是作文教學低效的一個重要原因。寫作是個人體驗很強的實踐活動,一個經常寫作的教師才有可能熟悉學生的寫作過程。只有具備個人的切身體驗,教師的指導才會令學生信服,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們忽略了作文批改和評語對學生寫作的重要激勵作用。教師背著學生全批全改作文,雖然用心良苦,但是教師心中的評價指向難以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因為評閱任務重,有的教師只是簡單地給學生打一個評語,有的甚至只有一個分數,學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后也懶得去看自己的作文到底有什么優點或不足,更談不上去修改和反思了。這就導致作文評閱促進作文進步的功效大大削弱了。

  三、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教師可從幫助學生搜集、積累寫作材料,創新習作指導模式,改革作文評價方式三個方面下功夫,幫助學生輕松地寫作,讓學生不再懼怕作文。

  1、幫助學生積累作文材料。

  作文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豐富的感性積累才會有精彩的文字空間。這種精彩最有意義的應來自生活中的見聞。但見聞如不及時把握就將轉瞬即逝。因此,教師可要求學生將一天中印象最深,最有意義的見聞寫入日記。日記寫作靈活,行文自由,訓練多,容量大,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捷徑之一。因為要記,學生必須對每日所見所聞,“知之盡量詳,識之盡量真,思之盡量明。”天天動筆就會開闊學生的思路,積累大量的詞匯、語言素材,越寫越熟。而且,寫日記也是一種積累材料的過程,平時積累,作文時選擇使用,“活期儲蓄”,隨用隨取;“存”、“取”兩便,作文也就無從下筆、言之無物了。只有用心把見聞記下來,寫成日記,哪怕只是一兩句話,日積月累,就會使自己所寫的日記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雛形”。讓學生欣賞一下自己的“勞動所得”,他們就會由衷地體會到寫日記的好處。

  另外,這種精彩還可來自間接的閱讀。閱讀是一切學習能力的核心,是增進學生的知識積累,提高習作水平的'一條很好的途徑。俄國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能激發學生對祖國的崇拜。”我國著名學者錢理群先生也說:“美好的閱讀是為了給學生的精神打底。”如果沒有成功的閱讀作鋪墊,學生的作文就會出現精神上和語言上的斷流。讓學生充滿自信地走進閱讀,是為寫好作文播下收獲的種子。

  作為語文教師,應充分重視閱讀的重要作用,想方設法地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開闊學生的視眼,豐富學生的積累。從一年級學會漢語拼音后,教師就可以開始給學生介紹一些帶拼音的兒童讀物,在以后的各年級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編排、教學的需求、年級目標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最好我們能給學生列出一周、一個月、一學期、一年所要求閱讀的課外讀物的書目,并在閱讀的數量、時間、質量、目標上提出明確的要求。這方面,筆者所在的中心學校已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子。我們在學校經費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教育局下發的各年級段的課外書閱讀目錄購置了一批圖書,并且為每個班每周開設了一節閱讀課,要求各班的語文老師按計劃指導學生進行課外書的閱讀。另外,要求各班學生主動捐獻圖書,并在教室設立“班級圖書角”,讓學生可以很方便地閱讀到他們所喜歡的課外書。這就大大擴寬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學生的知識積累。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求學生養成做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在進行大量閱讀的同時對書中精彩優美的語句、某些有益的知識進行分類摘抄整理。通過這樣的日積月累,學生就有了寫好作文的源頭活水。我們近幾年的實踐證明,這是一條能大面積提高學生作文質量的途徑。

  2、寫作前引導學生搜尋、篩選已有材料。

  學生拿到一個作文題目,面臨的首要困難往往是不知選什么材料來寫。其實,每個孩子腦中都存儲中大量豐富可寫的材料,只是在寫作時他們自己無法獨立地從這些信息中準確地找到與作文要求相匹配的記憶材料,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誘導。例如:筆者在指導學生寫作《我最喜歡的一個人》時,一上課,我并沒有提出這節課要寫作文的要求,而是微笑著向學生拋出這樣的一個問題:“你們在自己認識的人當中最喜歡誰呀?”馬上有幾個同學準備發言,我接著說:“不必舉手,想說的盡管說。”這樣一來學生們的思維立刻活躍起來,有的答“老師”,有的答“爸爸”,有的答“××同學”我煞有介事地又說:“說的都不錯,可是誰知道你們是真喜歡還是假喜歡呀?”“真喜歡!”孩子們都急了,可我還在故意賣關子——“我還是不太相信!”這時有個學生真急了站起來說:“老師,是真的,我最喜歡我媽媽,媽媽對我可好了,有一次”這個孩子情不自禁地講述了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事例來證明。接著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講述能證明自己“真喜歡”的理由,而這些也就成了寫好這個作文最好的素材。

  三、孩子們的記憶就像一個藏寶箱,老師只有拿對了鑰匙才能打開存儲著相應知識的箱子,幫他們挖掘出可轉化成優美文字的記憶寶藏。

  1、構思指導的創新。

  傳統的習作指導教學中,教師生怕學生弄不懂作文題目的意思,不知道怎樣來構思這個作文。于是給學生認真地分析、講解題意,指導學生確定文章結構、體裁,教給學生開頭要總起全文,結尾要點題升華,結果導致了學生寫的作文千篇1面,缺少個性。

  其實,作文指導的大忌就是總是使用固定的模式。作文指導應是一種互動式的指導,不但要重視師生之間的交流,更要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要鼓勵學生寫出與眾不同的文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要重視讓學生通過實踐感受情境。實踐是學生獲取作文素材的源泉。因為有了實踐,學生才會在作文時選擇素材而游刃有余;因為有了實踐,學生才會在作文時表達生活而意到筆隨。實踐讓學生的作文拓開了一片新天地。教師要鼓勵學生走進社會,親近自然,大膽實踐。學生有了實踐體驗的機會,也就擁有了作文的“物質基礎”。

  如《秋天的××》這一個習作題目,要求學生觀察一處景物,寫出秋天景物的特點。筆者在指導時有目的地把課堂移到了課外,帶領學生到田野、山坡、村子邊去走走、看看、聽聽、聞聞,觀察有秋天特點的景物,感受秋天的氣息,激勵學生把自己觀察到的景物跟同學說一說。并力圖開闊學生的思路,強調寫自己觀察到的,不要人云亦云。筆者還指導學生通過橫向的比較,弄清各種景物的不同特點,鼓勵學生大膽發揮想象,把景物的特點寫得更加的生動、形象。這次習作,盡管篇幅有長有短,用詞有優有劣,但同學們都根據觀察,寫出了自己眼中獨特的、富有個性的秋天。可見,作文構思中的求異思維的培養是作文教學創新的重要一環。我們要讓學生通過實踐感受情境,去獲取豐富多樣的作文素材。

  2、表達指導的創新。

  表達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一步,作文質量的高低就看表達水平如何。如何指導學生把自己想寫的表達出來呢?

  (1)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創造條件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增強文字的表達效果。

  說是寫的基礎,是表達的最初形式。因此,教師指導學生經常性地開展講故事、辯論賽、演講比賽等活動,能夠培養學生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個性和情感的能力,并訓練學生的想象和創造性表達的能力。用說為寫奠定基礎,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學生解決語言表達貧乏的問題。

  (2)教師應在作文允許的最大范圍內給學生表達的自主權。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都是以命題作文為主。而教師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維來命題,題目容易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脫離學生的生活特點,不符合學生的表達愿望。面對自己不喜歡的題目,學生只好生編硬湊,寫作的樂趣當然也就無從感受,作文 “假大空”的現象便由此產生。學生不是“我手寫我心”,而是順著老師的意愿寫一些應付老師的話,不但寫作的積極性無法調動,而且創造性的發揮也受到極大的制約,有創意的表達更是無從談起。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寫作教學中,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因此,在小學生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作文話題,盡量拓寬作文題目范圍,讓題目與學生的生活接軌,與學生的思想碰撞,把表達的自由交給學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用自己的話不拘一格地表達。教師要努力營造自由、歡樂的寫作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拘師道尊嚴;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思想,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要引導學生對同一內容在結構安排上、體裁選擇上采用多種表達方式,以求張揚個性,創意表達,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個性語言,不拘形式地寫自己的感知體驗,自主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讓學生自主表達,充分反映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承認個體差異,重視個體體驗,從而使學生的作文主體性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

  如在指導《××的早晨》一文的寫作時,學生既可按方位順序寫,又可按不同地點寫,還可按不同人物的活動來寫;寫一件事,既可按事情發展順序,也可按人物的情感變化來寫;同一件事,既可寫它積極的一面,表達贊美之情,又可寫它消極的一面,持批評的態度。

  3、重視習作修改的指導,讓學生養成多次修改的良好習慣。

  習作指導不僅應包括寫作前的指導,還應包括對學生修改習作的指導。修改是寫作的重要環節,只有反復修改,才能把人、事、景、物描寫得準確、生動具體。因此,在習作指導中要重視對修改習作的指導,幫助學生養成修改習作的良好習慣。

  (1)、讓學生樹立“好作文是改出來的”觀念,并養成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

  對于修改,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我們應當有個共同的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內的事。”寫完作文后,最好馬上修改,這對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非常有效。習作完成后,讓學生自己多讀幾遍,讓耳朵做“老師”,慢慢斟酌,仔細推敲,能很好地發現習作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并悟出許多作文之道。魯迅先生曾說過:“寫完后最好看兩次,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2)、讓學生樹立信心,采用多種形式互改作文。

  學生初次嘗試互相修改作文,有的感到新奇,有的感到畏懼,認為自己連寫作都還有許多不足,怎么有能力去修改別人的文章。教師首先應該對學生的寫作態度、寫作品質、寫作個性進行肯定,幫助他們樹立有修改他人作文能力的信心,鼓勵他們在互相修改、討論、交流中進步、提高。我們可以采用同桌互改,小組互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互評互改的過程中,既發現了別人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又逐步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同時也從他人的修改中學到一些自己不會的作文技巧。當學生發現了他人作文中的某一點問題后,他們會討論得很熱烈,找資料,問同學,甚至發生爭執,直到把問題搞清楚為止。學生互評作文,能避免由于師生心理距離較大而造成的評判者主觀,被評判者不服的矛盾和隔閡,還能扎實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習慣,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這是教師一支筆評改作文所無法達到的功效。

  (3)、傳授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

  對作文中出現的典型問題,教師不要急于下筆為學生批改,而應該先把全班學生的習作都瀏覽一下,根據習作訓練的要求,概括出優點,找出存在的共性問題,選擇一二篇典型的文章面向全班學生點評,并引導學生進行集體修改。可以從引導學生學會修改錯別字、修改用詞不當之處開始,再到修改語句的不通順,最后到學會選材、整篇的布局等方面的評價。如果讓學生養成每篇作文都進行三次甚至更多次修改的好習慣,學生對習作的認識就能逐步加深,寫作的興趣和能力也會逐步得到提高。

  4、注重教師的示范作用,利用好“下水文”。

  學生的表達欲望,是決定他們的作文成敗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師光說不練,把學生一次次“趕下水”,自己卻從不“濕鞋”。學生難免會產生這樣的感覺:老師不一定能寫好,老師都寫不好,我們又怎么能寫好呢?久而久之,不怕作文才怪呢,學生哪還會有寫作的主動性呢?反之,如果教師以作文為樂,認真寫好“下水文”,以“下水文”作為激勵學生寫作的一種興奮劑,讓學生找到作文的樂趣和自信,相信每到作文時,學生就會有躍躍欲試、不吐不快之感,學生有強烈的表達欲望,無疑為寫好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師寫“下水文”不僅能鍛煉自己的筆力,而且還能切身地體會到學生習作時會面臨的困惑,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另外,教師的“下水文”還能對學生作文的構思、表達乃至修改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四、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價既是一次作文活動的總結,又是下一次作文的準備。

  要使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不再懼怕作文,就要對我們沿用多年的作文評價方式做一些相應的改革。

  1、在作文評價中要多用一些鼓勵性的評語。

  評價小學生的作文,最重要的不是要求他們寫得多么生動、形象、具體,而是使他們喜歡學習、喜歡表達、喜歡寫作,并從中感受到那是一種快樂。而傳統的作文評價方式對學生的作文要求過高,教師的評語也很生硬、刻板。這樣,就使學生對作文產生了一種恐懼心理,覺得要寫好作文是一件很難、很辛苦的事。

  其實,小學生寫作文只是初學初練,他們的作文多半是“半成品”,缺點和毛病自然很多,這是很正常的。學生每次完成習作以后都有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揚的心理,所以在作文評改中要多給一些鼓勵性的評語。如“你寫得好棒!老師為你感到驕傲!”“你的想象真神奇!20年后的你一定會是一名著名的鋼琴家。努力吧,理想一定能變為現實!”即使是批評、建議修改的評語也可以用疑問句來寫,用征詢商量的語氣寫,這樣學生更樂于接受。如:“這個詞換成‘××’是不是更好?” “如果你能消滅錯別字,語言更流暢一些,那就更好了。”尤其是對于一些作文水平較低的學生,要善于挖掘其作文中的閃光點,要看到他們的進步,哪怕是一個片段、一個句子、一個題目、一個詞語用得好,教師也要從鼓勵的角度出發當眾加以表揚和評點,使他們增強自信心,產生對教師的依賴和親近,進而對習作產生濃厚的興趣,并愿意為提高習作水平進一步努力。④當你評語寫得那樣真誠和中肯時,學生拿了一定會多看幾遍,甚至還會炫耀給其他同學看,寫作的熱情也會越來越高。這樣就能實現《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中關于習作教學的目標: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盡量避免用一些裁判式的、冷冰冰的評語,如:語句不通順,條理不清楚,中心不明確等,挫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當然,也要避免一些空洞、含糊的評語,如:文章很生動,內容很具體等,這樣的評語學生看不懂,也不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2、以作文的真實性且表達了真情實感作為一項重要的習作評價標準。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學生自我表達,與人交流的需要。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個性差異,鼓勵學生說真話、實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要學生寫的是真實的事情,真實的感受,即使寫得不是很好,也應有的放矢地給予鼓勵。以此讓學生改掉東拼西湊編作文的毛病。如練習寫一個場景,一個學生寫的是《拔河比賽》,文中寫了自己參加比賽的經歷。雖然細評這篇習作,會發現語法不規范,用詞不夠準確,但字里行間始終表達了一個清楚的意思:參加比賽要使勁,才能為班級爭光。顯然,這是孩子的真實之作。在講評作文時,筆者第一個念了該生的作文,告訴大家他的作文感情很真摯,希望大家也能向他一樣寫自己的真實見聞和感受,接下來才指出他在習作中需要改進的地方。經過多次的強調和訓練,學生終于明白:寫真實的才是最好的。從而基本上杜絕了在作文中寫一些空洞、虛假的內容。

  總之,作為語文老師,只要平時勤于培養學生積累、搜集寫作材料的良好習慣,并在作文的指導和講評上下一番功夫,就能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只要語文老師腳踏實地,抓住新課程改革這個深化作文教學改革的良好契機,不斷實踐、探索、反思,根據新課程作文教學的理念和目標,改進作文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努力突破作文教學這個“難區”,總有一天能夠幫助學生攻克作文這個堡壘,讓學生不再懼怕作文,愛上作文,并寫出好的作文。

作文教學反思13

  在語文學習中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所謂“寫作”就是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周圍的世界,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周圍的世界,然后將自己的觀察、感受、所得形諸于語言文字。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發現不少學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筆就抓耳撓腮,有的孩子覺得無內容可寫,亂編的多;有的孩子語言積累少,干巴巴的,難以寫得具體;有的孩子對周圍事物沒有留心觀察;有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和提高技巧水平?在教學實際中我采用多管齊下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一、讓學生充分感受生活,積累寫作的源泉。

  葉圣陶曾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想讓學生寫出新鮮的文章,就要豐富學生生活,讓學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師必須十分注重學生感受生活的過程,讓他們情緒飽滿的投入生活:布置教室,設計黑板,組織班隊活動,編輯手抄報,參加學校各類活動的表演……充分解放學生的感官,實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腦──讓學生思維,解放雙手──讓學生動手,解放眼睛──讓學生觀察,解放嘴巴──讓學生發言,解放時間──讓學生自由,解放空間──讓學生活動。當學生在一起創造感受充滿激情的學校生活時,生活也饋贈給寫作的素材和靈感。如《難忘的運動會入場式》,《我的生日》,《我參加了……》等題目都可以讓學生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同樣,家庭、社會也給他們內心世界蕩起層層浪花,對于很多內容他們都有話可說,有話想說,那么寫作的素材豐富了,寫作熱情就必然高漲。

  二、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著的追求。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讓他們能夠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下,有興趣地學習是小學作文教學的第一步。首先,讓學生寫熟悉的內容,以“趣”激趣。在教學中,作文命題應開放,緊緊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或事、景或物作為作文內容,以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感到有一種表達的愿望,有一種沖動想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表達出來。如六一兒童節時,命題為《六一,我想……》;期末家長會前,請學生給爸爸、媽媽寫一封信——《說說自己的心理話》;還可以讓孩子們寫寫《我最喜歡的游戲》。這些內容都是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在生活中經常交流的內容,因此寫起來就不難了,而且也就有興趣了。

  其次,以成功的喜悅,激發寫作欲望。蘇霍姆林斯基曾在《給老師的建議》中指出:“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學習的欲望。”如果學生能品嘗到作文成功的喜悅,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也會產生對下一次成功的期待。在教學中我經常用肯定給學生自信心。學生的作文在班級中作為范文宣讀,小作者就會充滿自豪和滿足感。哪怕學生寫得很不成功,也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甚至把一些寫作吃力的學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課堂上講讀,以此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并且,在作文評語中給予鼓勵,為作文中的優點“喝彩”,哪怕只有一個詞用得生動、一個句子寫得好或一個地方有新意,也要為其叫好。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從“怕寫”向“要寫”、“樂寫”邁步,循序漸進。

  再次,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激發寫作興趣。小學生好奇心強,愛表現,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能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如開展課前讀報活動,讓學生到講臺宣讀自己的優秀習作,或是宣讀從作文選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斷,還可以請孩子們將將自己的假期見聞等等,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為了表現自己,在課外時間他們就會趣味盎然地尋找或寫出自己滿意的習作。又如開展作文競賽活動,競賽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競賽中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長,因而多數人在比賽的情況下學習和工作一般比沒有比賽的情況下好得多。小學生喜歡表現自己,好勝心強,開展競賽活動,給他們更多的參與和表現機會。這樣不但可以調節以往習作所形成的氛圍,激發學生“我要寫”的興趣,還可以大面積地提高習作的質量。

  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語言新課程標準》規定:“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學生在寫作中大膽想象,神思飛揚,文思泉涌,浮想聯翩,寫出來的文章就與眾不同,就會有自己的獨特個性。

  首先,在教學中,經常進行想象練筆。小語教材中許多地方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教學中結合閱讀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想象練筆。如學習《假如》一文,讓學生展開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想要做些什么?”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并且在他人的想象中互相啟發,拓展思路,這樣的練習,既訓練學生自主作文的權利,又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想象。

  其次,借助插圖,觀察想象。形象生動的課文插圖,具有情節濃縮性的特點。如果就圖講圖,學生的想象就會受到插圖內容的局限,使插圖在某種程度上成了想象的羈絆,因此,我們必須設法引導學生去推想插圖中未曾出現的內容,把插圖作為想象的發端,為學生開辟想象的廣闊空間。如教學古詩《惠崇《春江曉景》》時,請學生想象:早春時節,除了蘇軾想到的, “春江水暖”和“河豚欲上”還有哪些情景是我們也可以進行描繪的?這樣,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發展了想象力。

  最后,大膽假設,虛構幻想。小學生最喜歡聽童話、讀童話了,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常引導學生自己選材,大膽豐富合理的想象,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感用童話形式表達出來,學生興趣盎然,盡情地在想象空間馳騁。如我以《假如我是校長》、《孫悟空和我在一起》為題引導學生大膽假設,插上想象翅膀,寫出了充滿奇思妙想的想象作文來。

  四、從讀學寫,讀寫結合。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作文教學時,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閱讀中的知識和技能。”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利于學生從讀學寫,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

  首先,從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把作文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每學習一篇課文,都有意地對文章的結構和寫作方法進行分析。如學習《廬山的云霧》這篇課文,作者是采用了總分的結構方式,先總寫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再運用恰當的比喻分訴廬山云霧的樣子,記敘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指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和表達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寫具體寫生動的,即對寫景文章可以怎樣謀篇布局。在教學中持之以恒地把寫作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其次,聯系課文,適當摹仿,仿中求創。例如在寫作《我最喜歡的游戲》時,學生在描寫游戲的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摹仿冰心的《吹泡泡》一文中,描寫孩子們制作肥皂泡及吹泡泡的過程的寫作手法,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來體現人物的特點。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就能夠比較清晰地知道,面對這樣的作文應該怎樣入手。

  再次,加強閱讀、朗讀、背誦訓練,培養語感。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其中道出一個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否則,縱有思緒萬千,筆下也難有片言只語。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形成,有懶于多讀多背。不僅課內要多讀,課外也需多讀多背。在教學中,我注重加強朗讀訓練,要求正確朗讀好詞句篇,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適當增加背誦的量。并且,我每天都會給孩子有固定的時間段進行課外閱讀,讓孩子們漸漸地想讀書、愛讀書,逐漸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閱讀是學生獲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徑。學生可以從讀中學到“怎樣寫”,但這也需要我們老師們長期有目的地培養,讓學生從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從讀中學寫,讀寫結合,提高寫作能力。通過讀、背使學生把積累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提起筆來就不會難了。

  最后,學會做讀書筆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寫讀書筆記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寫讀書筆記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不但要做好課內課文的讀書筆記,還要指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并作好讀書筆記。具體的方法就是在閱讀時摘錄書中的優美詞語,妙語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復吟誦,只有經過長期積累,語言才會豐富,寫作時大量生動的語句就會涌向筆端。

  作文課堂是一片廣闊的天地,我們教師應該在這里盡顯才華,大有作為,為學生創造更多地寫作空間,讓寫作幫助學生過濾情感,形成人格,為學生鑄就輝煌的人生奠定基礎。

作文教學反思14

  當前,我們的作文教學正處于一個怪圈,教師指導累,費了九牛二虎之功,收效甚微;學生寫作寫了多年,提筆仍需千鈞之力,艱難異常。新編《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高中作文教學有這樣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要讓學生成為寫作的主人,使學生在寫作中能更加自如,有話可說。 一、自由作文

  和很多老師一樣,我以前喜歡讓學生按自己的統一要求作文,認為這樣利于批改,便于評講,能更好地發現學生的問題,也可以使作文教學具有一定的系統性。但從我們自己的寫作體會看,要按照一個比較狹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湊巧這一方面恰好有所積累,要寫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學生的情況各不一樣,我們有什么理由要求他們寫自己并無積累并不想寫的文章呢?考試作文是看結果,平時作文是重過程。如果學生根本不想寫、無法寫,又怎么能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證學生的寫作自由,倡導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義的。如這學期在重點班就嘗試學生進行詩歌創作,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課外作文

  我始終認為高中作文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應付高考,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我在作文教學中就注重了課內作文與課外作文相結合,側重于課外作文訓練。在學生的課外作文上我花了不少的心思:首先努力豐富學生課外作文的內容,我經常利用學校閱讀課的時間引導他們學會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寫作的觸發點,關注國內外焦點問題,以敏感的心去體察生活中的每一個微小的變化,。同時利用周記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外將自己一時的感悟,點滴隨想用語言文字的形式再現出來。既能使學生感到有內容可寫,又能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事實證明學生的課外習作中。 三、對話式講評

  對話式講評,能激發大家的寫作熱情,給大家寫作得失的啟發。作者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同學們可以發表自己的.評論,不同意見可以辯論,老師也只是其中普通的對話者。不是說我就完全喪失了教師的角色,不發揮我應該有的作用,而是說我不以自己的意見為核心,學生常常和我的意見相左,而且批評我的作文評價標準“太舊”“太實用化”“框框太多”,我既據理力爭,也虛心接受。我們討論的話題,也不是糾纏于所謂寫作的知識和寫作的理論,包括教材的寫作內容也絕不拘泥,甚至有時會把它作為我們批評的對象。這樣的作文評講課,學生往往能成為“主體”。結合學生情況,尤其對于普通班學生來說,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顯然更為重要和實際。

  總之,作文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其終極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實現《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中相關的目標任務。

作文教學反思15

  每一次比賽都是一次鍛煉,也是一次提升,以我自己的性格,做任何事好像都是臨時抱佛腳,所以拿出的東西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時間的雕琢,從兩天趕一篇論文到一個晚上備好一堂30分鐘的課,把苦痛的日子留到最少,大概可以算得上是我的一種風格了。結果于我來講并不重要,只是每次都像是被卡在沙漏的瓶頸,無論怎樣掙扎,還是容不下下一個我,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滋味,教我如何說。

  回來談這節課,30分鐘的小課,又是略讀課文,不能面面俱到,又不能沒有重點,仔細閱讀文本,從中揪出來一個非常重要的句子:

  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

  從這個變化之大出發,探索父親身上的一些閃光品質,牽一發而動全身。還有聽取了校長給的字詞教學的建議,時間短,又是略讀課文,不能每個詞都講,但是可以抓住某一個詞重點講,在“箢箕”這個詞的教學后我發現,采用圖片的方式更加直觀、親切,因為這跟孩子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整節課從導入到字詞的教學設計都還是比較合理的。第二個與眾不同的地方是把字詞教學與文本的內容結合起來,之前設計讓孩子們從文中找出描寫祖父的菜園的短語,可是想想四年級的孩子會不會什么是短語都不懂,然后找出所有的短語有可能會花費很長的時間,如果半天找不出來,這節課就完了。一方面字詞比較多,另一方面找短語又比較困難,我就把兩者結合起來,先入為主,直接給孩子們短語,但是形容詞又以空格的形式讓孩子們從文中自己去搜索,既讓孩子們鍛煉了略讀課文搜索關鍵信息的能力,又讓孩子們積累了這些詞語的用法,學會了這幾個詞的寫法,唯一欠缺的是這個時候如果能自己面批一些學生,然后發現學生在寫的時候出現的問題,這樣效果會好。

  遺憾的地方是關于父親的.品質分析部分,關鍵的一段少了兩次讀的環節,這兩次讀的遺漏讓這節課大打折扣。對于重點段落的教學一定要熟悉,這是給自己的一點建議。讓學生板書父親身上的一些閃光品質可能不夠準確,但是學生的自主性還是發揮了,總體而言,品讀環節太過簡單,銜接到最后一段的朗讀,情感也不夠,本來還要給大家看一幅與文本相稱的圖片,當時不知道怎么就草草結束了這節課,這點有些失敗。

  經歷了這樣一次,以后,應該沒什么可畏懼的了,我能做的就是多看書,多鉆研教材,功到平時。

【作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作文的教學反思12-08

作文的教學反思11-21

教學反思作文06-25

作文教學的教學反思12-06

英語作文的教學反思05-25

作文教學反思06-26

課教學反思的作文06-24

小學作文的教學反思06-28

作文教學反思05-27

小學的作文教學反思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