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作文【經典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反思的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反思的作文 篇1
十多年的語文教學和自己對寫作的喜愛,使我對作文課更是情有獨鐘,再加上自己相對驕人的作文教學成績讓我曾自詡深諳作文教學之道。然而,一次無意間的嘗試使我對作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對課改有了更深的了解。
那是一個夏日的星期五下午,作文課,和往常一樣,我帶著準備好的各種材料精神飽滿地走進了教室。總結上周作文的情況,評講優秀作文......一切都在按照固有的程式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我也使盡渾身解數,講的津津有味,汗水濕透襯衣也渾然無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是我的一貫風格。然而,學生們的反應卻讓我大失所望,他們慵懶地坐在那里,目光呆滯,我當時認為這一切都是天氣太熱所致,并自信接下來的環節一定會讓學生們眼前一亮。我拿出自己寫好的同題文章,用抑揚頓挫的聲調誦讀著,并用眼的余光觀察著學生們的反應。然而,期待中的神奇一幕卻并沒有上演,學生們依然無精打采地打哈欠,伸懶腰,有幾個甚至在那里打起了瞌睡。讀完了全文,我內心在不斷尋思,今天究竟是怎么了?
望著手中的話題作文教案,我想,這么重要的內容若這樣講下去效果一定很差,怎么辦呢?猛然間,我想起了學校正在進行的課改活動,是呀,我為何不嘗試著改變一下呢?
短暫的考慮之后,我說道:“今天的作文課咱們要分小組展開競賽,評出優勝小組。”
沒想到這句話卻似一陣颶風掠過海面,立刻掀起軒然大波,學生們立刻興奮起來,連昏昏欲睡的幾位同學也來了精神頭,躍躍欲試準備向組長靠攏。(開學初我根據班內語文成績把全班同學平均分成十個語文學習小組展開競爭。)我接著道:“今天咱們要挑戰一種新的作文形式——話題作文,這樣更能賽出我們各組的水平。競賽的具體內容和規則請大家認真聽我講解,制勝的法寶就在我的講述之中。”這時,教室里靜的能聽見人的呼吸聲,同學們都用渴盼的眼神望著我。我從話題作文的定義講起,同學們都聚精會神地聽著。講完之后,我把“以‘理想’為話題”幾個字大大地寫在黑板上,宣布競賽規則:“各小組以黑板上的題目來進行構思,群策群力,把最好的題目寫在黑板上,并選定一個主講人上講臺來談你們所寫題目的含義及文章構思,然后.......”沒等我說完,各組同學便急不可耐地湊到了一起,或冥思苦想,或爭得面紅耳赤,或在紙上寫寫畫畫.......下課鈴響了,我離開教室,走出很遠還沒人從教室出來。
踩著上課鈴聲我走上了講臺。好家伙,各種風格的.字體幾乎寫滿了黑板:Thelightinthestreet;夢在彼岸,路在腳下;擺攤賣理想;理想?幻想!........學生們在下面交頭接耳,指指點點。當我宣布比賽開始時,第一組同學便昂首登上了講臺:理想就像路燈,它照亮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理想在遠方,在彼岸,而抵達彼岸的唯一途徑就是走好腳下的路......;
現代社會的發展造成一部分人理想的缺失,它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這種情況下,理想被當做商品自然也就有了市場......;
空有理想而不付出努力,你那么理想最終也只能成為幻想......;
每一次精彩的解說都贏得一陣陣熱烈的掌聲,整個教室沸騰了!
那一次的作文交的又快又齊,佳作迭出,且沒發現任何抄襲現象。
無意插柳柳成蔭。這次小小的嘗試讓我認識到了課改的魅力所在,對其本質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充分調動學生,讓學生參與其中,做學習的主人。它不單是對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更是對教師、學生固有思想、理念的完美改造。它形式新穎,內容具有更強的實效性。它如一縷春風,所過之處,必然催生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反思的作文 篇2
轉眼一個學期已經結束,通過了初二的期末考試,我馬上就要初三了。剛考完試后,仿佛卸掉了沉沉的包袱,前所未有的輕松,可是幾天后便開始擔心考試的成績,心里的不安呼之欲出。
終于等到發考卷了,語文成績92,對我來說是個不錯的成績,可是當我看到旁邊的94、95甚至是最高的96分,心里滿是失敗的感覺,我到底丟分在哪里了?急忙開始翻著自己的卷子。
基礎被扣了1分,考的是詞語在句子中的成分,回想一下,當時在考的時候,便覺得這道題出得有錯誤,來來回回讀了好幾遍也沒有搞清楚句子成分,便胡亂地填了一個,而此時認真讀題,冷靜下來,才發現我找錯了詞語。一失足成千苦恨,一個不小心,我便丟了重要的1分。所以我要認真仔細地讀題,真正做到“沉著應考,冷靜作答”,不再因為這樣的`小小的疏忽而丟掉至關重要的1分。
文言文閱讀沒有扣分,但卻在最后一題的部分回答略有欠缺,一共給了三行橫線,而我卻答了幾乎滿滿六行,在聽過標準答案后便覺得自己雖然能做到滴水不漏,卻做不到簡單明了,以后答題應該明確采分點,按照最簡潔,最清晰的方法答題,才容易讓閱卷老師看的輕松、愉悅。
課外閱讀沒有扣分,這是我意料之中的。這次兩篇閱讀的中心都很明確。答題再按照基本格式,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這次的作文只得了34分,而班內35、36的有十幾個。這便是這次考試的主要敗筆。作文的兩個話題一是由自然事物得出的感悟,二是“_______的開始”,拿到題目剛開始,我沒有任何思緒或靈感,想了半天只能把聽過的一篇作文按照我自己的方式拼湊出來。語言雖然比較生動,但選擇的內容并不是我擅長的,也并沒有包含我的真情實感,所以我在這個假期,要珍惜時間好好練習各類作文,好在下次考試時有料可寫,下筆成章,不會被考試時的緊張所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書寫被扣了1分,以后我會更加努力地練字,少用修改工具來“隱瞞”我的錯誤,爭取在下次會考時,得到4分的書寫分。
這次的成績喜憂摻半,我看到了自己的許多問題。以后一定會繼續努力,獲得更好的成績。
反思的作文 篇3
剛剛回家,我覺得真得好好學習寫作文了。因為,我覺得如果寫不好作文就等于一個人沒有記憶的功能。我寫不好作文還有無數的壞處等著我呢!所以我希望大家最好別跟我一樣,“好好地走在平穩的道路上卻要自己去自投羅網”其實意思就是就是自己昏頭昏鬧著的跑到道路旁的荒郊野外去,完全脫離了大家的軌道。甚至還有可能自己挖個坑跳進去。等到自己醒悟過來時已經遲了。
其實我寫作真的'就是純粹作流水賬,沒有好詞也沒有什么經典語句。只有一片白話,雖然我也已經把日記的內容相好了,但是我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卻會像電腦那樣把“文件壓縮掉”但我卻不能像電腦那樣壓縮出精華。
用我的話來說就是典型的偷懶和“心里想的和手上做的不一樣”,而且我就算有時候會有好得意的句子,但那也是被人那里聽了數百遍才學來的,我沒有創新的句子是因為我連腦子里的一根活躍神經都沒動就把記憶從腦子里倒到紙上或電腦上罷了,老師告訴我,因為我的腦子偷懶了。
其實,腦子也就是我自己,只要我有這個念頭,腦子就會自覺的去發放任務,然后手便會自覺的去干。不過病根確實實在大腦這塊位子出了問題,必須得看我自己的克制力了,如果我自己克制了,那就好了,如果在不行我也就沒辦法了。請大家給我提提建議!
因為我覺得各位肯定都是寫作文的老手了!
是吧?
反思的作文 篇4
隱憂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尺度。課改的不斷深入,已使傳統的閱讀教學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作文教學依然未見有像閱讀教學一樣的大舉突破,原因較多。作為一線教師,我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一,從教師功利的思想來說,作文的地位在應試中的逐漸頹弱已是現實。特別是統一閱卷流水作業時,大面積的作文只是被看了個大概就打了分,且作文分數參差較小,要想通過作文占據優勢不如通過強化基礎知識和閱讀能力來得輕松直接。其二,從教師非功利的立場來說,作文的訓練涉及師生多種能力的整合,其繁瑣程度不亞于其它方面的教學,且作文指導見效慢,周期長,好多老師不愿意花過多時間和精力用于學生的作文指導。這就造就了為了省事的“先進經驗”——一味地、頻繁地讓學生背作文、抄作文,既無老師有效指導,又無自己靈活借鑒,但抄得多了,總有幾個類型、幾個事件可以“信手拈來”,考試的作文還居然都是高分,(很多時候,閱卷老師明知批閱的是抄襲的作文,但因為種種原因,還不好下手扣分,總不能在閱卷場上被人索要證據吧)。殊不知,學生不愿自己思考,同一題材的事可以從四年級寫到六年級甚至初中;學生抄的習慣成了自然,考試時,作文可以不假思索,篇篇字數達標,文句通暢,表達優美,看似有真情實感,夾敘夾議甚至頗有哲理,實則是無病呻吟,莫名空嘆!寫人必定是“高、大、全、空”;寫事必定會“真、善、美、假”,看到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語文被弄得這樣無趣,讓人擔憂;想到我們是一個還沒有培養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國家,無盡悲哀!
思考與對策
如何才能讓老師們重視作文教學并重新審視當前作文教學的弊病,除了改革評價方式,(專家已多有論斷,這里不再贅述。)我想還是要從老師的觀念入手,摒棄過多的功利思想,真正回歸到素質教育的道路上來,從教學策略上下功夫,一切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從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入手;指導學生學積累素材,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學會修改,樂于展示;堅持批判地借鑒,堅持原創,堅持我手寫我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不斷發掘作文訓練的效益等等。下面就小學高段作文指導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做法和淺薄見解,望批評指正。
策略一,生活是習作最廣的源泉,培養興趣是首要條件。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讓學生樂于書面表達。”去年接的班,別看已是小學高年級的孩子,還經常為寫什么愁眉苦臉,提起筆找不到素材或是切入點,急得抓耳撓腮,一說到寫500字就仰天長嘆,對老師提到的例子、片斷、技巧、思路,好多學生感到只可欣賞,不可模仿……第一次作文課我就先敗下陣來。我認識到這些孩子沒有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沒有用作文這種方式表達對生活的思考與感動的愛好,沒有用文字展示自己風采的信心和樂趣。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觀察生活,讓他們練就一雙發現真善美的眼睛,創造機會讓他們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不管以何種方式,首先要他們開口!于是我設立了悄悄話信箱,愿意寫就寫,時間自由,形式無限,寫一些只想告訴老師的事,未經作者同意絕不分享。剛開始幾天里僅收到了幾張紙條,后來逐漸多了起來,甚至還有孩子深夜難寐,寫家庭離散、親人逝去、悲恨相續,寫愛恨哀愁、郁結于心、不吐不快……教學之余,我讀著孩子們的“悄悄話”,快樂著他們的快樂,悲傷著他們的悲傷,鄭重對待他們寫的每一件事。在后來的幾次練筆中,曾經被我批改的“悄悄話”竟然成了學生作文的素材,以至于有個孩子邊寫邊嘆,淚眼潸然。如果事先沒有讓學生有意識地觀察、留意、積累,寫出來的文章必定是泛泛而談,沒有真情實感。
學生有了一定的興趣,我們就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興趣;確定好主題,適當增加練筆次數是好事,但學生必定不是高產作家,有些老師要求學生每天都要完成一篇日記,我相當不贊成。理由很簡單:第一,老師沒有那么多時間批改,如果只是批個“閱”或是“很好”,沒有具體的指導意見,學生還是不知好在哪里,得不到有效指導;第二,學生沒有那么多素材可寫,勉強寫一點不痛不癢的事,即使寫了也難以深入,每天的日記極易變成每天的痛苦與敷衍。我只讓學生寫寫周記,且上交作業時間可以“談判”。每周一就將周記要求解釋布置到位,余下幾天學生可以嘗試著思考,并與我交流,我常說:“有空有心情的時候你就寫寫吧!”結果敷衍的少,精彩的多。加之我在批改、評講時不吝惜對學生的贊揚鼓勵之辭,學生寫作的興趣就日漸高漲。
策略二,指導學生學會積累素材,培養學生寫作技巧,學會修改,樂于展示
首先,借助生活經驗,積累素材,讓孩子“言之有物”。
直接的經驗需要立足生活“親歷”。去年,我既上語文課,又上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要求寫熱愛祖國的演講稿,作文前,我就先讓孩子們在辦手抄報,在《品德與社會》書上找材料,開展辯論會等積淀材料和語言。我上品德課,每兩周要給學生布置實踐作業,例如:給父母洗腳讓父母寫下感言貼到班上張貼欄;用30元給家里操辦一頓周末午餐,從采購到煮飯、飯后洗碗都是自己干。在后來的作文中這些都成了素材,在孩子言行中能見到這些活動的影響深遠。
間接的經驗可以立足書本“經歷”。我校開展的書香校園工程,廣泛、深入開展的課外閱讀、親子共讀活動極大的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提升了廣大師生的涵養。參加興趣小組活動、讀書、看電影成了我班學生的最愛。素材多了,就解決了“言之有物的問題”
其次,借助文本的研習,在閱讀課中滲透作文技巧的傳授,讓孩子“言之有序”。
對于作文技巧講授的有關問題,一直引起人們的注意,有人認為“文無定法”,學生作文的提高,不是講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對于這種看法,我不能完全茍同,我覺得,作文雖無定法,卻有規律可循,這規律就需要講授出來,否則,一味多練,免不了走彎路,浪費時間。那么,作文如何講授?每周的作文指導課只有兩節,要想通過這兩節課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那顯然是不可能的。鑒于此,我認為,作文講授的觸角,不僅要伸向作文課,而且也要伸向閱讀課。在閱讀課中,重點詞語的分析、幾組詞的比較、仿寫句子等都是交給學生如何字斟句酌,如何遣詞用句;在閱讀課中,因文而異,設計一些課堂即興練習。如:擴寫——補足細節,補足對話;改寫——變換人稱、變更順序、將古詩改成記敘文;續寫——順著文路寫下去,編一個意料之中的結局,以此訓練學生求同思維,逆著文路寫下去,編一個意料之外的結局,以此訓練學生求異思維。今年在教了童話故事《去年的樹》以后,我讓孩子們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將鳥兒為了一句話的'承諾追尋樹的故事改寫成“樹等鳥”的版本。通過這些聯想和想象的小練筆,教給了學生思維的方法。在訓練中我還注意強化了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訓練,每一篇作文經老師批改后,再進行小組內交流,評講后還要進行班內交流,學生每次讀別人的習作不少于三篇,現在作文交流傳閱已蔚然成風。
策略三,教師要拓展作文教學的視野,縱向繼承,橫向借鑒,堅持原創,堅持“我手寫我心”。
我們很多老師常常感嘆不知該怎樣上作文課,所以我們先要繼承傳統作文教學中的寶貴經驗——習作訓練措施的多樣性,傳統作文教學中訓練的基本途徑:從說到寫;從述到作;從仿到創;從部分到整體;從課內到課外。然后看一看不同作文教學流派的獨門絕招,比如李吉林“情境教學法”;余同生“童話引路作文起步訓練” ;丁有寬“讀寫結合法”;吳立崗中段作文“課內素描”;劉中和“片段訓練與快樂作文”等等。都特別強調讓學生的作文能夠保持新鮮,流露真情實感,透出那份與他們實際相符合的童真童趣。有道是:“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可如今孩子們在考試中為了追求作文高分,普遍存在著說假話、寫空話、講套話,而且寫作材料也如此雷同:深夜突然生病,媽媽背我去醫院;系著鮮艷的紅領巾扶盲人過馬路,得到了盲人的夸獎……怎么辦?我們教師必須要做到收放自如,還給學生一個自己的空間,當學生的思路慢慢地被生活的大門打開以后,才適時向他們提出習作的具體要求,規范學生在習作時應當寫什么,這是“收”;再放手讓學生去寫自己想到的、認識到的、要表達的事物,想怎樣表達就怎樣寫,可謂“放”,只有教師做到了“收”、“放”自如,才能點燃學生思維好火花,作文才能流露“真情實感”。
策略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不斷發掘作文訓練的效益。
用聊天的時間打自己的優秀作文并發到老師的郵箱,是大多孩子引以自豪的事;期末全班來合編一本精美的作文集并請我來寫序,是我們開心的事;推薦優秀作文評獎更是讓我們無比興奮的事……有了活動的進一步延伸和拉動,作文教學的效益就挖掘得更深了。
總之,作文教學無難事,只怕遇到有心人;認定目標,努力去做,終有回報!
反思的作文 篇5
小時候,多次聽到大人向小孩兒提出這樣的問題:“樹上有10只鳥,‘砰’的一聲槍響,打死了1只,樹上還有幾只?”多數小孩都會這樣回答:“樹上還有9只鳥。”“錯!樹上1只鳥也沒有了!”大人以智者的身份下結論。標準答案的解釋是:一聲槍響,樹上的鳥兒都驚飛了,當然,死的也掉下來了。
我看答案未必就是唯一的。
假使這只被擊中的鳥的爪子抓住樹枝未掉下,或從樹枝掉下被其他樹枝接住呢?
假使“砰”的一槍后,樹上的鳥窩里剛巧有幾只嗷嗷待哺的雛鳥不會飛呢?
假使鳥媽媽看到樹丫上傷亡的孩子,不忍離去呢?
假使一只雄鳥看到死去的雌鳥,不肯飛走呢?
假使有個殘忍的人剛好網住了這10只鳥,適逢打鳥人不明實情,又開槍打死其中1只,那樹上還不是有被網住的10只鳥嗎?
假使……
答案至少有十幾種。
考小孩子有趣的問題還有: 一只方凳四只角,鋸掉一只角,還有幾只角?多數小孩答:“三只角。”“不對,是五只角。”若仔細推算一番,難道三只角、四只角不正確嗎?
再比如,缸里有10條魚,死了1條,還有幾條?標準答案是10條。當然這是模糊語言,死活不論。難道這也是唯一的`答案嗎?我看也未必。假使養的是10條魷魚,死了1條,但它們吞下去的整條的魚就難以計算了。
不少人總認為流傳下來的、大人說的、書上寫的,都是正確的,答案也是唯一的。這樣下去,棱角會不會被磨平?思想會不會僵化?創造性會不會被扼殺?
【反思的作文】相關文章:
反思的作文11-03
[經典]反思的作文08-25
【精選】反思作文08-26
(經典)反思作文09-02
[精選]反思的作文01-11
(經典)反思的作文01-29
反思作文【經典】01-11
反思作文12-04
反思的作文[精選]10-29
反思的作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