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作文10篇[精華]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反思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反思的作文 篇1
星期四,剛上完體育課,我就找邱樂維聊天。我們聊得很入迷,勾肩搭背地走上了樓梯,一點兒也不在意前面的人。當我們走到二樓樓梯的拐角,突然看到有人抓住了邱樂維的帽子。又惹什么麻煩了?我們不就好好地走著?邱樂維回過頭,我也跟著向后看。叫我們的居然是老師!完了,肯定大難臨頭。老師一臉嚴肅,嘴角還藏著一絲輕蔑的微笑,好像在說:“這么大一個人沒看見,被扣分也活該。”他問邱樂維:“幾年幾班幾號?”老師手里拿著一張表格,邱樂維也有些好奇,看了一下,真的完了,是文明禮貌測評的`表格。邱樂維只好報上號數。我覺得還有點兒希望,老師好像還沒看我一眼,是不是真的把我忽略了?可是我還是沒逃過老師的眼睛,老師指著我,問:“那你呢?”我極不情愿地報上了年級班級座位號。我和邱樂維變得垂頭喪氣,回到了教師。
易老師千叮萬囑要注意文明禮貌測評,但我還是忘了。希望這種事不要再發生
反思的作文 篇2
人的思維有很多種:倒推,發散性思維,集中性思維……當然,反思也是一種。可是反思與其他的思維是不同的:普通思維是從同一個出發點向外發散或思考,而反思不然——反思是一種經驗,一種教訓,或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懺悔。
晚上,一個明亮的教室里,喧鬧無比,有的人正悠閑地打著牌,有的人在一旁高談闊論。當然也有少數人正坐在座位上,或是寫作業,或是看書。當有一方的辯論賽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時,突然,“啪!”的一聲響聲后,燈滅了,教室暗了,先是一陣死一般的`寂靜。即刻,光從手電筒里射出,教室里算是有了一絲光明。大家又若無其事地繼續做著手頭上的工作。只不過不同的是,寫作業的人變少了,嘈雜的聲音更多了,大家的嗓聲在無形之中提高了。有的人干脆出了教室,打起了雪仗,甚至忽略了拼命維持秩序的老師,老師的聲音就像一粒石子,投入我們的聲浪中,不一會兒,便浸沒了。直到一陣刺耳的哨聲響起。
原來,是樂老師,所有人都逐漸回到座位上,該干什么干什么。雖然許多人把聲音降低了,可教室里仍是一片嘈雜。此時,大家的心中都十分沉重,仿佛做了什么虧心事。
“請大家安靜下來。”一聲低沉,沙啞的嗓音,從教室角落傳出,我們震撼了,不由得安靜了下來,樂老師的嗓音已經沙啞了,可以聽出來,這句話是他勉強喊出來的。這時,旁邊的孫老師對此好像是看不下去了,連忙接過話岔子說:“同學們安靜一下,教室這么吵,肯定是不止一個人在講話……環境,是大家共同創造的,也是我們要共同維護的。”
“我來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吧。曾經有一個小區,有人無心往門口扔了一包垃圾,可是有一個人看見了,也往這兒扔了一包垃圾,之后就有了一包、兩包、三包……最后進而形成了一座垃圾山。”“所以,我們要做好小我,才能成就大我。”話音伴著掌聲落幕了,而這一個個字卻如一把把錘子,強烈的抨擊著我的心靈。于是,我反思了:為什么教室里會變得這么吵?為什么樂老師的嗓音會沙啞。
樂老師為了我們,為了一代代人,付出了多少,可我們……此時,我醒悟了,發現了反思也是一種高級智慧,可以讓我們悟到某種道理,某種經驗,并且可以讓大多數讓不會為了這個方面再次反思。
那么,你今天反思了嗎?你,又立下目標了嗎?你又能保證下次不會反思了嗎?
反思的作文 篇3
作文評價,是寫作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評價能否激發學生再創作熱情,能否使學生保持昂揚的寫作興致,從而不斷提高寫作水平,這是老師們所關注的。
目前,老師們常用的評價形式是:眉批+總評+得分(或等級)。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漸漸發現,不論是量化法還是等級制,均屬于模糊性評價,其結果往往是“一刀切”:師生綜合某篇作文各方面的情況,給它判一個分數,或定一個等級。這就算是一篇作文的“身價”了。
學生最關心的就是這“身價”。
優等生是老師的高足,其大作深受師生青睞,身價倍增。他們幾乎每次都體驗到“收獲”的喜悅。因此,對寫作也樂此不疲。
對大多數中下游學生來說,一個36分,或25分,就把他們給打發了。盡管在評定時對他們使用了第二人稱(“你”)的鼓勵性評語,他們卻覺得這是冠冕堂皇的話,是“施舍”,無異于“鏡中花”“水中月”。最終因沒得到真正的全面認可,對此而不屑一顧。本來一番好意,卻很少有人領情,被“扭曲”為虛幻的東西。一張熱臉碰了一張冷屁股。這該是每一個評價者都不愿看到的吧。久而久之,他們對鼓勵性評語也麻木了,客觀上抑制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及其潛能的發展。所以,我們得“網開一面”,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的長足發展提供機會,為寫作素養的全面提升拓展了更為廣泛的空間。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之為文,自然良莠并存。
俗話說的好,“打人不打面,揭人不揭短。”學生最怕自己的作文被判為異類——“丑小鴨”,動不動被別人吹毛求疵。既然學生都愛面子,就該先給他一個又一個面子。其實,這是師生給習作者提供的一個又一個進取的機會,搭建的一個又一個不斷攀升的平臺。
每個學生的每篇習作,即使糟糕透了的,至少也有一兩處可取之處,即“閃光點”:如某個成語恰如其分的使用,某種修辭手法渾然天成的運用,某句名言天衣無縫的嵌入;抑或選材的獨到,倒敘的妙用,開門見山的點題,耐人尋味的結尾……不一而足。這些“閃光點”猶如“星星之火”,都是智慧的“燃點”。顯然,出于成見,對此視而不見,哪把壺不開提哪一把,簡直是愚蠢至極;只有對這些“星星之火”倍加呵護,千方百計吹氧助燃,使之形成"燎原"之勢。這才是明智之舉。
希望得到老師或同學的賞識,是每個學生的共同心理。作文交上后,學生急于知道老師或同學如何評價自己的作文,尤其是對某方面成功之處的認可。這種渴望指點迷津的的心理,正是激勵學生把作文寫得更好的良機。“橫看成領側成峰,遠近高低個不同。”對同一篇習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突破"藩籬",見仁見智,才能真正解放寫作教學。只要師生著眼于寫作能力的提高,抓住這一個或幾個“閃光點”,給予高度評價,使他們每次都能嘗到寫作成功的甜頭,切實感受到被賞識的喜悅,就能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寸進尺”,是人的一種本性。如果從多側面審視,發現學生習作的更多優點,就能讓他們如愿以償,得到被賞識之“寸”,從而激勵他們不斷鍛造,打造出我們所期待的.一“尺”,一“丈”……這樣,他們尤其是中下游學生,越寫越愛寫,產生強烈的寫作欲望,也許會一發而不可收。
在平時寫作教學中,作文評價的主要目的,不是甄別和選拔,而是發展每個學生寫作的諸多潛能。“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這才是我們通過評價要達到的理想境界:既讓習作者得到預期的實惠,又能認清完善自我的努力方向,真正激活"我能寫好作文"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學生在連續不斷被別人賞識的“風力”作用下,逐漸升起自信的“風帆”,使寫作之“船”乘風破浪,奮力駛向理想的彼岸。
反思的作文 篇4
此次習作教學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孩子們雖然年少,但已經有了豐富多彩的經歷。通過批改作文,我進一步了解了他們的.成長歷程,被這些孩子純潔的心靈和美好的愿望深深感動,作文中既有對自己的清晰認識,也飽含對親人的感恩之情。教學相長,我希望自己能夠在幫助他們整體提高寫作水平的同時,尊重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不被習作本身所限,鼓勵他們勇敢地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對未來充滿自信。
反思的作文 篇5
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間,一大周就要過去了,在這一大周里,我收獲了很多,也經歷了與多難忘的事,同樣,也犯了許許多多的錯誤。
有一天,我在宿舍上黑板了,我都不知道我上黑板了,我到底干什么了,黑板底角寫著413,5床,為到底干什么了,我只安安靜靜的在那里睡覺,怎么莫名其妙的上黑板了,我只看見任宗騎在玩兒鞋,被牛夢科逮住了,老師把我叫過來,那我是問,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老師說:“要是你在上黑板就扣你分。”會回到床上,鉆到被窩里,獨自一個人哭了起來。
我收獲了很多,在月考的前一天,田老師苦口婆心的給我們說注意事項,可是我們還是考的一塌糊涂,饒宇鵬聽了老師的話,考了98分,哎!不聽老師的'話真是不好啊!
我要反思一下我的月考成績。我才考了93分,我明明可以可以考97分,有4分都是粗心丟的。
這就是我難忘的事和我的反思和收獲。
反思的作文 篇6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習作教學應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然而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觀察感悟能力還處在萌芽狀態,很難形成鮮明的思想和深刻的印象。此時教師切不可讓學生作文出現放任自流的狀態,天馬行空,隨心所欲。不過也不能限制得過細過死,給學生造成縮手縮腳、畏懼厭煩的消極心理。那么教師究竟該如何指導,指導什么?
全心投入,在生活中培養興趣
1、引導觀察,讓興趣明亮學生的眼睛。小學生并不缺乏豐富多彩的生活,說起話來也頭頭是道,可為什么一到習作時便無話可說,無話可寫?究其原因,是他們缺少豐富的生活體驗,學生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地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致的第一手資料,寫作時才胸有成竹,寫出的文章也比較真實生動。因此,作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學習描寫一種植物,可以在學《荷花》這篇課文時,讓學生看關于荷塘的資料圖片,使學生對荷花生長過程和景象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對荷花的色彩、形態,花瓣兒的形狀等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并拿出實物讓學生觀察、體味,加深印象。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初步掌握描寫一種植物的方法。到了正式寫作時,再引領學生走出校園,走向大自然,尋找實物,讓他們說說應從哪些方面觀察,就比較容易了。這時,教師應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有順序的觀察和了解植物的外形、色澤、味道、吃法等等,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成細致觀察的好習慣。這樣學生通過觀察,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寫起作文就不會覺得難了。
2、 放飛想象,讓學生展示智慧的靈光。豐富的想象力是寫好作文的不竭動力源泉。在作文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之外,引發學生的想象思維也很重要。教師要經常為學生創設激發想象的情境,引發他們的想象思維,培養他們的想象創造能力。蘇教版小學三年級的作文訓練中,就有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玩具編一個童話故事。我們經常看到學生在擺玩具的時候,會旁若無人地自言自語,手舞足蹈。其實,他們此時沉浸在童話的世界里,只要引導得法,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地用自己的語言記錄心中的童話故事。等到上作文課時,我讓學生帶來自己喜歡的玩具在桌子上擺一擺,玩一玩,同學們自由合作,個個神采飛揚,童趣盎然。這樣他們的創造靈感被激活了,一篇篇精彩的童話故事誕生了。學生的寫作充滿了情趣,這才是愉快的作文練習,寫作興趣也提高了,寫出的作文當然充實生動。
3、注重積累,讓精彩在學生心中扎根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要能為學生的習作“開源”,必須解決學生“儲備不足,表述簡單”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學生需要大量的語言積累。否則學生的作文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大多數學生都缺乏自覺性,只有教師通過不斷地鼓勵和督促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首先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然后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并學習運用,接著以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為兩翼整合資源,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之外,還應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習慣,從生活中去領悟,去積累,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如從互聯網上查閱資料,做實驗,與別人交流,時刻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等等,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不斷豐富完善了,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作文也會生動起來。
傾情指導,在生活中盡情寫作
1、“落在貓腳爪里的黃鸝是唱不出歌的。”作文的命題范圍應該寬泛一些,留給學生最大限度的發揮空間。如果條條框框限制太多過死,學生的畏懼心理就會更加突出,寫出的文章也會空洞乏味,缺少活力。為此,教師要摒除那種“一個命題多人去寫”的傳統模式,采取以學生自己命題為主,以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命題為輔的形式
,原則上讓學生在一個大的范圍內把握掌控,自擬題目,自選角度。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充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抒寫對社會的認識,抒發對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在自由想象的天空中翱翔。
2、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 。”所以教師在指導寫作時,要善于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生活經驗去體會,深入發掘題材,把生活搬進課堂,演繹其中的精彩片段,給學生以真實的感受,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挖掘素材。例如描寫春天的景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曾經進行過的春游和春季的實踐活動,幫助他們回憶見過的景物,產生一個直觀的認識,再通過討論交流和老師指導等方式引導他們掌握描寫景物的基本思路、方法、好詞佳句等等。這樣學生會很快地提取出素材,寫的文章會比較真實感人。
3、有真情的作文才顯得充實,才富有內涵。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走近學生的生活去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內心困惑等等。古人云:“登山則情滿山,觀海則情溢于海。”有了情感自然就會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無情的水在有情人的眼里卻充滿著情趣,有了情感就可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文章內容就可以層出不窮。比如可以出一個《假如我是---》或是《我最想說的話》之類的作文題,讓學生傾訴他們的喜悅、憂傷、委屈、建議、感想……,讓學生產生溝通的欲望、需要和熱情。有時教師也可以因勢利導,利用學生的某些疑問或好奇心理來完成一篇作文。在學完了《蒲公英的種子》后,學生對蒲公英種子命運的不同有了深刻的感受,有了表達的沖動。這時,就可以啟發學生去改編課文,或續寫課文。這樣學生用自己的童心,童趣,童真描寫著他們精彩的世界。
4、英國作家愛德華說:“獨創性是最美麗的花朵
“自由表達”是兒童的天性,而有“創意的表達”就是讓學生以我手寫我心,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同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取材、起草、加工等環節的指導,把學生引向廣闊的創作天地。如某生部分作文
“我兩只粘滿糖的手不聽地搓著,兩只眼睛緊盯著芳芳的嘴。就是看一看QQ糖也好,我不斷地咽著口水,恨不得她把QQ糖吐出來,咬半粒給我,我再也看不下去了,只覺鼻子一酸,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流了下來
……真是想死我啦!” 這些作文內容描寫視角獨特,表達得可謂妙趣橫生、拍案叫絕!真情相伴,在評改中呵護發展,作文的評改也非常重要。如今一些教師沒能處理好“批”與“改”的關系,批改由教師一人完成,沒能充分發揮兩者之間的聯動作用。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獨立修改自己的作文,分成三、四人組成一個批改小組,選擇一篇學生作文互相討論,共同修改。對學生寫好的作文允許保留幾天后上交,鼓勵他們隨時修改,直到滿意為止;最后教師在根據學生的修改效果,綜合評定作文成績。通過修改前后的對比,學生實實在在領悟到認真修改的好處,提高他們修改的興趣,從而逐步轉化為自覺的行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樣,作文評語的作用也不可小視。要讓學生從中體驗民主平等的交往,純真的情趣和進步的快樂,無論是真誠的鼓勵,善意的提醒,真情的幫助 ,還是真誠的批評。只有這樣 ,才能真正做到呵護學生想寫和敢寫的熱情,讓他們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作文教學應該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角度出發,貼近學生實際,尋找適合學生的作文途徑,讓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樂于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寫出一篇篇文筆優美、生動真切的好文章。學生快樂 ,我也快樂;我快樂,學生更快樂。讓學生的快樂從作文開始吧!
反思的作文 篇7
針對本年級學生作文水平弱的現狀,自進入三年級以來,共進行了6次練筆。在有目的的指導下,有兩次練筆的效果較為可喜。
一是根據所學現代詩進行的詩歌仿寫小練筆。因是第一次練寫詩歌,學生的興趣濃厚,寫出來的詩句雖很稚嫩,卻也具有了詩歌的味道。
二是恰當交待敘事類作文的記敘要素的練筆。寫作前進行了寫作指導,講了如何交待敘事要素,并讀了兩篇范文,且沒有規定寫作的范圍,題目自擬。作文交上來之后,發現從前事情交待不清少了,字數不夠的毛病也沒有了。
可見,作文指導要細,要有針對性和可行性。
但是,我們學生不愛寫作文的毛病仍然存在,如不強制性的要求完成,就會有一大部分的學生不寫作文,包括一些學習不錯的'學生。所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僅靠學生的自覺性是不夠的,還要有老師的強制性。
反思的作文 篇8
平時,大多數學生只是把作文看成是一種令人頭疼的常規作業,往往在敷衍和推脫中,徒然地消耗著自己的熱情與靈氣。寫作教學,若是僅憑教師之力,顯然只會走入困境和誤區。在作文指導課上,為使學生轉變觀念,積極作文,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從“要我寫”到“我要寫”,刻意喚醒創作意識。
愛,是平凡的世界里,卑微的泥土中,開出的一朵會讓人感動落淚的花。東方式的隱忍犧牲和默默付出,很多時候就像空氣一樣,平凡到讓人幾乎很難感覺到它的寶貴和重要。太多人坦然享受著,坦然忽視著,坦然到情感枯竭心靈麻木卻不以為意,
但當心靈在某個特定的時刻醒來,他們必定會在那些神圣的沉默前潸然淚下,并終將明白,所有那些平凡而偉大的言行原來只有一個名字,那就是——愛
朱自清的《背影》真實地表現出了父親對兒子細致入微的關愛和父子間的深情。但很多學生學完課文之后,并沒有產生要寫自己親人的創作欲望。他們困惑的眼神傳達出一種信息:父母的愛,真有那么感人嗎?為什么我感覺不到呢?這時,我及時抓住時機引導,在課堂上學生們暢所欲言之后,利用“頭腦風暴”法,我不失時機地將他們引回自己的生活,喚起他們對身邊親情的感悟。
“如果你愿意,請用手中的筆記錄下自己此刻的所思所感。這樣的感覺和感動是稍縱即逝的,請大家好好把握住啊。讓我們記住身邊每一個關愛我們的人,并學會去關愛他們吧。”如此,學生們也很自然地取出紙筆,記錄下自己的心聲。此時,欲望被喚醒了,還愁學生寫不出有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的文章嗎?
二.“從沒得寫”到“寫個性”,引導精選獨特視角。
教學實踐中,倡導個性化閱讀和推薦閱讀。平時,我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并作相應的摘錄和點評。逐步明確自己的思想觀點,形成自己的閱讀風格和審美趣味,建立自己的閱讀素材庫,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與篩選整合能力。
當然,在閱讀資料魚龍混雜的資訊時代,推薦閱讀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說個性化閱讀的目的是保證閱讀的精深,推薦閱讀便是為了保證閱讀的廣博。閱讀訓練,只有將經典與流行、精讀與泛讀、學生自主選擇與他人推薦結合起來,才是最完善而有效的。
“厚積而薄發”“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是克服“作文貧血癥”的惟一良方。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正確而廣泛的閱讀,為寫作技能的訓練奠定基礎。例如某校一關于“被咬了一口的蘋果的看圖作文。平時注重課外閱讀的同學,無論作文的立意還是內容的選擇上都要占盡優勢,比如有的同學自擬的題目為“蘋果與維納斯、“誠信的缺口”等從審美及社會的角度來對問題加以闡述,從蘋果想到斷臂的維納斯,想到商家的誠信,不僅具有文學立意,而且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其次,多讀可以豐富語言儲備,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文章的門面,引人人勝的文章首先在語言上就讓人限睛為之一亮。語言的養料從哪里來,只能到古今中外優秀的名篇佳作中去汲取,僅僅讀讀課本上的幾百篇文章顯然不能根治語言的營養不良。當然,多讀也可以豐富人生體驗,提升人文素養。獨特的視角,自然彰顯著作文的個性,
三、從“潦草應付”到“精心修改”,逐步養成修改習慣
“文成于改”,魯迅先生說:“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可見他們在修改上所下的功夫之深。
我認為,很多時候學生的寫作水平遲遲不能提升的根本原因,不是寫得不夠多,而是改得不夠多。“玉不琢,不成器”,寫作如治玉,學生的文章可以說都是璞玉。
我的做法是:①當面批改,修改給學生看,并說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這樣,學生就可以知道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道理了。再讓學生自己動手修改。如此反復修改三四次,直到學生的文章大為改觀為止。所用時間和精力雖然較多,但此法對寫作水平中下的學生頗為有效。②教師修改后,讓學生比較文章修改前后有何不同,從中學習修改方法。進而提高他們的修改能力。與其給學生一些不痛不癢的評語或虛浮空洞的鼓勵,讓他們周復一周地原地踏步,還不如讓他們用兩三星期的時間去精心創作并修改一篇文章,切實提高自己的修改能力和寫作水平。
從潦草應付“作業”,到精心修改“作文”,這樣長期堅持下去,自改能力和修改習慣就會水到渠成。
四、從“不是寫作文的料”到“出乎意料”,充分調動創作激情。
采用表揚、激勵等多種激勵手段。比如說,教師可以對基礎差的同學“沙里淘金”,只要有一個好的段落,有一個好的構思,甚至只要有一個創造性的句子,用得準確傳神的一個詞語,就提出采表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使其覺得只要認真作文同樣可以寫好,自己并非“不是寫作文的料”。同時,教師也應注意鼓勵要針對學生的個性,我們知道,學生的個性存在差異,這種個性差異也往往表現在他們對自己寫作能力和文章水平的認識和評價上。有的學生個性自卑,他們敏感脆弱,經受不住批評和歧視,同時更渴望得到重視和贊同。對這種個性的學生,我們在作文評改中要“出乎意料地滿足他們的渴望”,帶夸張性地去肯定他們作文的優點,培養他們為人的尊嚴感,這有助于提高他們作文的自信心。而對于有自負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在集體場合給予鼓勵,在個別指導中指出其不足,在單獨面改時,要盡量避免夸大其辭,鼓勵時宜適可而止。從而,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創作激情。
“每個學生的心里也都沉睡著一個作家,而他們最需要的則是來自教師的呼喚。”只有學生有了創作欲望,創作儲備,創作方法,創作激情后,才能用心去打造自己的作品,才能去體驗寫作帶來的價值感與成就感、生命感與愉悅感,才能寫出文質兼美的好文章。
反思的作文 篇9
上周那次作文課,我練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寫景練習,兩堂課的時間,我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大概有三分之二連草稿都沒完成,完成了草稿的,質量較高的也是寥寥無幾。自那以來,我對這種訓練方式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第一,寫作指導不應該只是作文課才講,應該是滲透到平時的每一節語文課中的。像上周這一次大作文訓練,我們是練習寫景,其實我們的第一組課文全部是寫景的。每篇課文其實也都有寫景的順序和抓景物的獨特之處來寫的教學目標。但是我卻在上課的時候沒有注重利用課本這個教學資源來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也沒有順道在學完一課之后就通過寫作練習來加深對這種寫作方式和方法的理解和運用。以至于到了按本單元作文訓練要求來寫作的時候,學生似乎還才聽說什么寫景順序、抓景物的獨特之處等說法,這樣自然寫作起來就像“擠牙膏”了。而作文課應該把重點放在講評學生平時日記的好與壞,得與失,以及通過全班同學一起來討論研究修改作文這種方式來提高大家的寫作水平,作文的上本應該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突兀地來這么一次看似跟本組課文有關,實則卻脫節的一次作文訓練。
第二,我突然要求學生兩節課當堂完成一篇大作文,并且還要帶上老師作文指導的時間,是因為曾聽一位老老師講過她以前的訓練方式,就是要求學生當堂完成,草稿一般都只讓他們花第一節課的一半時間來打,到第二節課,就都要求開始謄正作文了。但是我卻沒想到,我這是沒有結合學情的機械的照搬照抄式的借鑒。因為我們的學生現在才剛入四年級,他們正式進行作文訓練的時間就是一年(一、二年級都是寫話訓練),而之前提到的那位老師所講的做法是大概六年級的時候才開始的,是為了讓他們在畢業考試的時候不至于因為作文時間把握不好而導致考試失誤。我現在四年級剛一開始就要求他們這樣做,實在有點揠苗助長之嫌。所以,這種方式暫時是肯定不可取的,就算要當堂完成,肯定也還是得讓他們事先打個底稿。
第三,寫日記這種方式不可棄,還是得重拾起來,或者至少應該保留寫周記的方式。每周結合課文的學習,寫那么一、兩篇回家作文是完全有必要的。怕抄襲,也得另想辦法。而且也還有課上當堂練筆這種方式,以及以前同事的限寫本班級范圍內的題材等方式來杜絕抄襲。總之,想通過每周兩節的作文課來達到提高寫作水平的效果,那簡直有點不可思議。因為一個是時間不充分。老師指導不充分,學生思考不充分。二個是表揚、鼓勵不足。學生寫作重在激起他們寫作的興趣,尤其是小學生,如果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代價來強制他們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那無異于殺雞取卵,所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堪設想的。而我們的當堂作文教學,事先沒有寫底稿,當然就發現不了好文章,而下次作文練習又沒有時間來講評作文,所以導致學生好的習作都淹沒了,學生盡管寫出好的文章卻得不到贊賞,而寫得不好的學生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因為沒得比較啊,老師也沒有指導他們去分析好與不好的區別在哪里啊,所以學生就越來越無所適從,久而久之,這種當堂訓練不但不能激起寫作的興趣,反而會扼殺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導致再也不愛寫作。
所以,今后的寫作,我認為我還得多想一些辦法來調動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可以先從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入手,閱讀與口語交際結合起來,讀了好的文章和好的書就要給機會給他們去表達,讓他們一起來分享每個人的讀書的收獲。交流讀書的心得和感悟。然后,要對學生多鼓勵,多表揚,要建立一個比較健全的表揚和鼓勵機制,讓每一位學生的優點得到最大的贊賞,讓每一位學生都把表達(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當做是一種自身的需要,這樣才是真正達到了習作訓練的目的。
第四,無論是上閱讀課還是寫作教學課,我都應該盡量讓自己感情豐富一點,沒有感情的課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的。
反思的作文 篇10
目前的新材料作文寫作中,絕大部分同學選擇寫作議論文,而幾乎所有的議論文又長著同一個模樣。綜觀歷年高考優作,幾乎看不出有什么模式,又似乎一篇文章中有多種模式的影子。這不得不令人深思:我們的作文訓練是不是存在問題,作文模式訓練究竟是利是弊。
一、當前模式解讀
當前議論文寫作訓練中常用的結構模式主要有并列式、正反對照式、層進式、六字聯珠式等。模式之間本沒有優劣高下之分,各種模式均有其優點與局限性:并列式分論點明確,結構清晰,缺點是可以無限制并列下去,容易做成空洞的文化大散文;正反對照式從正反兩個層面對比論證,只是結構過于簡單讓人總覺得少點什么;層進式由淺入深,層次清晰,不失為一種好的結構模式,但實際寫作中學生往往失之于機械,做成了“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三道論述題;六字聯珠式“點、正、反、深、聯、總”作為一種應試作文模式,近乎于無懈可擊,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考生的機械套用,應試痕跡十分明顯,而“深”部分又始終無法突破,使得整篇文章無新意、無深度。
二、模式構建優化
各種模式都有其可取之處,教師應認真解讀議論文特點,盡可能多地掌握其結構模式,揚長避短,優化創新。議論文旨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基本思路應該是提出觀點,用論據證明觀點。據此,我們可以對現有的結構模式作一些優化的探索和嘗試。
(一)優化結構模式
并列式結構的分論點之間容易出現無休止的`并列,在設立分論點的時候要考慮層面與角度,力求從不同的維度解讀。文章主體部分各段落之間應避免重復的套式,力爭要穩中有變。
層進式遵循“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思路寫作,是最貼合議論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思路的模式,是議論文最基本也最具普適性的模式。寫作中,三個部分應順勢提出,而非生硬地貼上標簽,不能做成三道問答題,應將“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蘊含其中,如“詩意地生活,源自人們內心的和諧。”(為什么)“詩意地生活,人們需要讓自然撫慰自己浮躁的心靈。”(怎么辦)三部分應注意詳略,“是什么”可以略寫,而集中筆墨解讀“為什么”和“怎么辦”。
六字聯珠式被機械套用已成詬病,因此在寫作中一是要把握好詳略,“深”最詳,“正”較詳,“點”和“總”略寫,“反”和“聯”較略。二要做大做優“正”和“深”兩部分,正面舉例不是事例的描摹與堆砌,而要在敘例的基礎上恰當議例;“深”是整篇文章的核心所在,要避免雜亂無序或淺層次重復,要運用恰當的論證方法進行深層次論證分析。三是“聯”部分不能為聯而聯,若確無必要可以舍去,當然也可以在這一部分進行恰當的辯證分析,讓文章的論證全面而深刻。
(二)整合結構模式
并列式與正反對照式整合。正反對照式,主體部分正反對比論證,有些同學把主體部分寫成了一“正”一“反”兩個段落或者兩個段落之外顯得雜亂無序。我們可以在“正”部分或者“反”部分運用并列式,從兩個不同的層面進行論證,使主體結構變成“正、正、反”或者“正、反、反”。
并列式與層進式整合。層進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是一個完整的結構,但很多時候一些特殊的話題在某一部分可能難以展開,我們可以考慮舍去這一部分而將其他部分用并列式拓展。如“是什么”難以解讀時,我們可以在“為什么”或“怎么辦”部分運用并列式,使整個結構變成“為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或者“為什么”“怎么辦”“怎么辦”。
層進式與六字聯珠式整合。六字聯珠式作文“深”部分最難處理,我們可以借用層進式的“怎么辦”,在深部分集中筆墨解決“怎么辦”的問題,確保既有話可說,又思路清晰,論證深入。
(三)創新結構模式
結構模式不是不可變動的金科玉律,實際運用中可以有變化,有創新。當然結構模式的創新不是標新立異,不要刻意求新,不要一味地追求像博文式、跟帖式等所謂的新形式。結構的創新應更好地立足于常用基本結構的優化與整合。
三、模式與模式化
(一)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寫作訓練的初期,必須教給學生模式并要求他們嚴格遵照模式寫作。有模式才能避免雜亂無章,讓學生很快入格。這是符合認知規律的,這時候的模式可以給學生以參照,讓他們更為直觀地把握文體思路。但是教師必須切記先入格再升格,先死后活,學生入格以后,就不能再用機械的模式來評價或要求學生。
(二)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
實際寫作教學中,很多教師只訓練一種模式,指望用一種模式通吃天下文題,顯然是不可能的。比如用六字聯珠式寫出的關系型話題的文章讀起來一定很別扭,也令閱卷老師很反感。同樣,一種模式也不能成為寫作的套子,寫作中不可機械套用,被形式死死框住,應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寫作的思路和結構。
(三)嚴防模式化寫作
模式是為了給學生寫作基本思路的導引,一旦機械地套用某種模式去寫作,死搬硬套,將模式變成了模式化,寫作就失去了生機和活力。我們寫作中千萬不能出現形式大于內容的現象,當所有的文章千人一面,寫作也就失去了意義,這樣的作文訓練顯然是沒有出路的。
筆者以為現在已沒有必要進行模式有無的討論,需要的是如何優化模式的思考。我們要總結出議論文寫作的基本思路模式,給學生以引導,要留給學生自己發揮的空間,而不是圈出條條框框,訓練新的八股文。
【反思的作文】相關文章:
反思作文12-05
(精選)反思作文10-11
[精選]反思的作文01-11
反思作文【經典】01-11
反思的作文[經典]11-25
反思的作文(經典)10-16
反思的作文【精選】11-06
(精選)反思的作文11-06
(經典)反思的作文01-29
反思作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