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作文匯總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反思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反思作文 篇1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上,發生了一件事讓我自己好好反思。
這一天,我在和弟弟一起玩抓人游戲,我來跑弟弟來抓。在玩前媽媽好嚴肅的對我說:“小心媽媽心意的花瓶,是媽媽去旅游買回來的很珍貴的。”媽媽說完我想到:我一定不可以把媽媽這個花瓶打碎。我答應了媽媽,但媽媽還是再次嚴厲的吩咐我。我當時好像把媽媽的話當作耳邊風。
游戲開始了,弟弟費盡全力來抓我,而我就拼命的跑。這時我已經把媽媽的話遠遠拋開了,完全沒記在心里。這時我用手一抓弟弟,不小心“啪”突然傳來嘩啦咚咚聲音,我轉身驚訝一看,又害怕的說:“噢,不,我把花瓶給打碎了。”我心想我把媽媽寶貴的花瓶打碎了,這下我玩蛋了,我怎么跟媽媽解釋呢?我有一種很不安的感覺,生怕媽媽罵我。弟弟說:“姐姐,你可能闖大禍了。”我心里突然想起媽媽開頭的話了,千萬吩咐我要小心花瓶。過了一會媽媽從房間里走了出來。看見這一幕,大吃一驚,我卻無處可藏。媽媽生氣的一叫:“這是誰干的,給我站出來。”我心驚膽跳,再看看媽媽,媽媽似乎頭上冒起了火。我往前站一步,是我。媽媽數落我一頓,看見媽媽兩眼紅紅的看地上的花瓶,傷心的離開。
我覺得當時不應該那樣做,不應該一時自己貪玩,就把媽媽是話拋開,應該把媽媽的話聽明白,把花瓶放好,這樣就不會把媽媽心意的花瓶打碎,現在回想起來真該給媽媽好好的道個歉。
這是件小事,一件值得反思的小事!
反思作文 篇2
我向來不喜歡那些“呼啦”一下就完成任務的人,也就是效率高的人。因為我認為,他們難保一次就能做到完美。
我是一個效率較低的人,因為我總是考慮到許許多多的小細節,例如“標點符號有沒有標清楚?”“上一個式子是否正確?”“我的計算有沒有失誤?”“默寫是否有看不清的地方?假如我是改卷人,我會怎么看?”……
做事精細,在小學是很“吃香”的,因為小學考試題量少,所以我可以用精細的方法壓倒一些高效率的同學,我的成績也會比他們好上不少。
但升入初中后,我越來越覺得自己略顯吃力了,身邊的朋友和家人都提醒我要注重效率,不要死摳細枝末節。但要讓我改掉一個習慣,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一次次熬夜,一次次考試失利,像沾了鹽的鞭子不斷抽打著我的心。我納悶了,為什么我做事如此細致,反而不如那些做事大手大腳的同學呢?難道真的是我效率不高?我慢慢開始反思。
這顆失敗的種子因此種在了我的心里,而這次的月考則讓它生根發芽,令我痛苦不堪。
考英語時,我發現我的手表沒帶過來,我有些慌了。但畢竟也是身經百“考”的初三學生,我很快便掌握住了平時考試的節奏。英語的題并不難,我有些竊喜。當然,這次又是細致的考試做題。看著一道道題目被我攻下,我有些得意了,但并不表露出來。我“高歌猛進”,打好了作文草稿,然后用較標準的衡水體抄錄在答卷上。
正當我寫得正歡時,“噓”——“噓”!考試結束的哨聲響起了,我打了個寒戰,失聲到:“什么?”考室的老師和同學一齊看向我,直到監考老師確認:“起立,收卷!”我這才反應過來。因為我的座位在這一排的最后一個,所以我要起身收試卷,我便一個個的將試卷收起,我收的每一張試卷都寫滿了黑壓壓的單詞,像一個個小精靈,嘲笑我的無能。收完試卷后,我趴在座位上哭了出來,同學們都來安慰我,可這并沒能讓我好受一點,當我那糟糕的成績出來時,誰又知道脆弱的我又會躲在房間里哭了幾回呢?本來拉分的英語卻成了我的“拖油瓶”,老天似乎與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令我悲傷透頂。
挫敗終于在我心中結出了苦澀的果實,我也終于意識到,打敗我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是我的愚昧害了自己,高效的確與風險常伴,但低效卻經常與失敗相伴。我放棄了風險,選擇了失敗,舍大求小,愚蠢之極。我們可以將高效轉化為精細,卻很難將精細轉化為高效,效率至上并不是什么錯誤,而是追求強大與成功的法寶,效率至上,沒有高效談何精細?
反思作文 篇3
四年級學生的作文寫不好,關鍵在于老師。老師要精心設計,悉心指導,激發他們表達的欲望,教會他們表達的方法。
一、 在教學實踐中實行這樣一套指導方法。第一步以本為據,總結寫作方法。課本是范本,課文是范文,每次作文指導,細心的老師要從課文中尋找出切合學生學生實際的寫作方法,作為科學依據,文本結合讓學生仿效訓練。第二步出示“下水”范文,進一步印證課文中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明白運用這種寫作方法并不難,很容易掌握。第三步,點撥指導,讓學生明確運用這種寫作技能最容易出現的幾種毛病,進一步加深印象,進而掌握這種寫作方法。第四步,當堂作文,強調學生實際運用新的寫作方法,這樣就避免了學生抄襲他人習作的現象。第五步,習作改評,緊扣指導重點,凡能正確運用新的寫作方法作文的學生,盡可能給予滿分鼓勵。當然,這種教學模式不一定科學,大家可以根據各自的教學實際,總結出既合學生實際,又有個性特點的教學規律來指導作文的實際教學。
二、 、精心撰寫下水作文,體驗學生寫作的甘苦。在學生看來,教科書是專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秘,且高不可攀。如果教師能運用新授的教學方法寫幾篇下水作文給學生以示范,那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定然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新鮮感看,感到運用新的寫作技巧其實并不難。因此教師寫下水作文不但可以釋除學生的神秘心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同時也可以使教師體驗寫作的甘苦。還能使學生經常地練練筆,給學生以勤動筆的示范,還可以了解到學生習作實際,作文的重點、難點在哪里,學生最容易犯毛病的地方又在哪里。這樣就能在備課與指導時有的放矢進行突破。
三、 批改作文緊扣重點,讓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批改學生作文是老師最困惑的事情,最容易形成兩個“極端”,要么字、詞、句、篇、語、修、邏、文,面面俱到,教師實在感到力不從心,也難做到;要么只閱不批,只閱不改,寫上批閱日期了事,這兩種方式都不可取。筆者以為,批改作文必須緊扣指導重點進行。每次作文訓練都有一個訓練點,翻開學生作文,便可一目了然。對運用得法的學生,老師盡可能在“眉批”欄中用簡短的語言予以肯定和贊許,在“尾批”處予以總結性褒揚,在評定等級與分數時盡可能往高處靠,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我行”、“我能”!至于對于運用不得法的作文大可不必求全責怪,因為訓練目標比較單一,一般學生稍加提示,便會明白,因而只需予以巧妙的點撥與鼓勵,便可矯正習作的問題。至于綜合性的錯誤,如錯別字、典型病句等可用少量時間集中加以解決。
四、 及時反饋篇評價,讓學生再生寫作沖動。農民種地有“三分種,七分管”之說,指導學生作文也應該是“三分導,七分評”,有效地評講作文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1、 評講必須及時。講評是反饋的一種重要形式,必須講究其時效性,學生作文后一般2~3天、最多4~5天就必須反饋評講,不能久拖不評,拖久了就會模糊學生對訓練重點的印象,沖淡學生寫作興趣,進而阻礙學生急切獲取新的寫作知識的欲望。
2、 評講準備必須充分。評講的目標必須明確,評講的方法必須不斷的創新,評講的程序必須清楚,評講的材料必須詳實(講評原始材料必須源于作文批改記載)。
3、 評講必須緊扣重點。訓練什么,評講什么,必須有針對性,不能胡子頭發一把抓,正反例證也必須來源于學生習作,通過對此評講,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新授的寫作方法。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是培養小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新課程改革中必須探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加強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必須引起每個管理者與執教者的高度重視。筆者堅信,只要我們主動地去探究,不斷地去實踐,認真地去反思,就不難從中總結出帶規律性的作文教學法則來。
反思作文 篇4
上周我們進行了期中考試,今天成績已經出來了,我考的不理想,每門成績都在意料之外,尤其是我的語文成績比較不好,我發現我的錯誤基本都出在閱讀理解上,看來我還是讀書讀的太少了,所以對文章的理解就不是很準確。
從今后我要好好讀讀書,提高我的讀書速度和閱讀量,數學考試我竟然又漏題了,本來簡單的東西竟然都丟分了,看來我確實不認真,下半學期我一定好好努力,認真聽講,多讀書,多問幾個為什么,爭取期末考個好成績。
反思作文 篇5
三年級的作文是小學生學習寫作文的起步階段,學生剛剛邁入寫作的門檻。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三年級階段開好了作文的 “頭”,這不僅為學生以后的作文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而且能從科學性、邏輯性、實用性、事物性的內在聯系等不同方面為學生的寫作能力打下很好的基礎。抓好這一階段的作文訓練,是我們作文教學的一個難點。要突破這個難點,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對學生習作要求要適度
每個單元上到作文課時,學生都有一種“恐懼感”。他們都認為寫作文是一件非常難的事。若要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面,教師先要把學生“寫作難”的心理包袱卸下來,改變“怕”寫作文的觀念。那怎樣改變這種觀念呢?
首先對學生作文要求要適當。把握好作文教學的尺度,不要過高要求學生把語句寫得如何華麗,內容寫得如何具體。如果在每次作文時提出一大串的要求,最后一句“不少于300字”。那么對于正處于作文“起步”階段的學生來說,肯定是興趣全無、談文色變。其實,三年級作文教學要求是“讓學生寫出幾句通順的話,會用一些學過的詞語,把要說的話說清楚”就行了。如果教師能幫助讓學生以一種輕松的心情對待每一次作文,徹底消除他們的畏難情緒。幫助他們樹立寫作的信心,并留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發揮的空間。相反,如果老師“心比天高”,開始就對學生要求過高,過多挑剔,一味訓斥,這樣學生對習作產生了畏懼心理,更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要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
如何選好寫作的材料,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但很多學生不知道寫什么,總是覺得沒什么好寫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把學生的思想從這方面解放出來。所以教師在指導寫作時,要善于引領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會,深入發掘題材。要給學生創設情境,把生活搬進課堂,演繹其中的精彩片段,給學生以真實的感受,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挖掘素材。
有一次習作要求學生“寫一寫民族傳統文化”。當同學們一看到這個要求時都傻眼了。傳統文化到底是什么?寫什么呀?怎么寫呢?在我們的語文課本里面到是有幾篇例文,但是這些都與我們的實際生活離得太遠了,學生根本無從下手。
我是這樣做的: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過什么節?”
同學們都說,“我喜歡過中秋節” “我喜歡過春節”“我喜歡過保保節”……
師:“為什么呢?”
同學們有的說:“我喜歡過中秋節。因為中秋節可以賞月、吃各種口味的月餅,我最喜歡火腿口味的了。”
有的說:“我喜歡過年,因為過年時全家團圓,還可以得到許多壓歲錢,還可以放煙花。” ……
老師在學生充滿激情的發言、討論后,相機提示:“小朋友們,看來大家的節日過得真是豐富多彩。像剛才大家說的這些都是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也就是這個單元要我們寫的作文內容。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選擇,去寫一篇有關民族傳統文化的作文。”這樣學生寫作的“米”不就找到了嗎?
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豐富的想象力是寫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之外,引發學生的想象思維也很重要。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話說,我用口語交際的方式讓他們把想說的話說出來,讓他們有話可寫。
如:用玩具編寫童話,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展示很多可愛的玩具和動畫,激起學生的興趣。然后請學生小組合作為其中的一些玩具確立關系,編故事,編對話……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使想象更加充實,更加生動,直到編寫成一個完整的童話。在這種情境中,學生得到了自主學習,充分表現的機會,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間,想象思維得到引發和鍛煉,寫作興趣也提高了,寫出的作文也比較充實生動。
引導學生把握寫作的規律
教師在教學時,不要只是提示學生按照所謂的“時間的先后”、“地點的轉換”、“事情的發展”的順序來寫。“模仿寫作”是三年級作文訓練的明顯特點,也是小學生練習作文的常法,而且是較為重要的方法。
例如:在講《翠鳥》一文時,首先指導學生抓住翠鳥的外形特點,通過描寫翠鳥的爪子、眼睛、嘴的特點突出翠鳥的外形。接著指導學生抓住顏色特點,觀察翠鳥的頭、背、腹部羽毛。最后再對照插圖,學習本課的具體寫法。這樣,通過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文結合,使學生印象深刻。學了本課后,可以指導學生寫一個自己熟悉的小動物,要求他們仿照《翠鳥》一文的寫作方法,按一定的順序寫清楚。
教學生學會修改作文
常言道:“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個“改”,包括別人改和自己改,只有反復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的語句、段落、情節改優美,使文章生動感人。袁微子老前輩曾主張:“寫作文提倡學生自己修改,老師少去改它,改得越少越好。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檢查之后加批語”。因此,應該教師應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首先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的意見,對于學生作文中的錯別字、誤用詞語、標點符號及病句等,切忌一改到底,教師只需簡單提示修改的方法,或者用各種符號標出該修改的字、詞、句、段,至于具體應怎樣改,則由學生自己去完成。三年級階段的學生知識面還不廣,對學生的修改不要期望過高。一般看他們修改的句子是否通順,有無錯別字,能否找出自己認為自己比別人寫得好的句子或詞語,能不能按一定的順序來說清楚一件事情就行了。
對與三年級的作文教學中,我也是剛剛起步,如何找到一條快速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新路,還有待于與同行們進一步努力探索。總之,小學三年級學生剛走上寫作之路,各方面的知識掌握較少,作為老師要有耐心地“扶”一下,要把他們“送”上更高的科學的寫作途徑,讓他們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藍天。
反思作文 篇6
其實我在寫作文時,我沒想太多,就是提筆就開始愣愣地寫……
在寫該作文首段時,由于時間倉促,為了不至于低分,所以我決定用老師平常教的一些技巧開頭,先奪得一些分數。我們老師說比較容易得到閱卷老師青睞的開頭,一般是修辭手法比較集中的。所以,我決定采用比喻、對比(這是由關系型作文題決定的)等等。當然,為了使形式好看些,我是比較想用整句的。我原來是想用上排比的,但因為單單一組顯得有些單薄;但后來發現寫完兩組后,再加上一組就有點拖沓,就算了。至于,比喻喻體的選擇,我的感覺是主流給人以博大厚重堅實的印象,另類則讓人覺得“細微零碎”,所以我選擇喻體主要從浩大、細微兩方面去聯想。選擇自然意象,則是因為老師的一篇文章的啟發,其實只要往自然意象一想,首先當然是日、月、天、地、林、海……至于怎樣想到皓月、林海、華章、小令、交響、獨奏,我也不清楚。我在能在記憶中生拉硬扯了……去年在老家過年時,半夜一家人在路上走,那晚的月亮特別的明亮,照亮了夜空中漂浮的云朵,皎潔的月光落在地上,像霜一樣晶瑩冷清,那時我覺自己是在時間的流里前行,浮想聯翩思接千古,連連感慨;至于林海,則是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常到山上野炊吧。林,從小就在我的記憶里;海,則是為了顯其大。華章和小令是平時讀優秀作文常遇到的;交響和獨奏,則是因為前幾天興起看了羅曼羅蘭的《貝多芬》獲得的啟示。
至于為什么不直接用主流另類做本體,我也不清楚。其實當時我腦里只想著皓月、林海、華章、小令等等,完全把主流和另類忘了,兩組比喻完了之后,才忽然想起應該扣題,于是干脆再用了一組比喻。沒想到效果似乎還好,這是運氣吧……
“考試,有時真要點運氣。”我們語文老師的這句話也許正式我這篇作文的最佳概括吧!
誰知道,意外這么多……
起先,當監考老師(實際上也就是我們語文老師)宣布時間僅剩50分鐘的時候,我剛剛完成文學類閱讀,正下決心改下仿寫題,待仿寫題拿下后,時間僅剩45分鐘左右,那道短評是怎樣也不能寫了——轉移戰場吧!可是我還是慢悠悠地準備寫作文,我知道我可以完篇——完篇的作文成績大概不至于太低吧。當時也就是有那么點樂觀的想法,才不至于慌了手腳。
考試題目是“主流與另類”,明顯,關系型作文題。實際上,我比較少接觸關系型作文,心里有點不踏實。但當時想也沒想就決定來個“大綜合”。其實考前前幾天,我們老師剛好講評了一篇關系型作文題,題目是“快與慢”,他說一般思路三個:立此駁彼,立彼駁此和綜合辯證,強調忌僅談一面。我還記得他說綜合會比較難寫,但我身體構思還是選擇了這一方向,因為留給我的時間不是很多,寫綜合會比較充實;其次這樣實力的可選擇面也會廣一些。后來查看當時的草稿,才知道我當時決定是先談一下主流話題,再談一下另類話題,再將兩者綜合一下。
構思完成后,大概還剩40分鐘左右(實際上我語文考試看到是腕上的電子表,所以對所剩時間沒有直觀的感知)。接下來是動筆,時間不容戲我玩什么創新,更別談什么深刻。事實上,我也就是照老師所教的標準順手寫下去。如果真要談點什么,就寫題目是,劃去了一個錯別字,心涼了半截;寫首段時,再寫錯別字,又涼了半截;寫主題時,盡量使引例部分漂亮點,多些論證,以避免空洞舉例;注意了一下過度,避免生硬連接造成不良印象;在寫綜合段時,我注意到時間僅剩15分鐘左右,再捏一把汗……
有點調侃的說完成“寫作”過程,我自己都覺得有點瘋狂。事實就是這樣。有點感謝平時的小積累,自己才不至于在考場上就玩完了。
我的積累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素材,二是老師的指導。素材方面,老師定了幾本素材書,我們平時也就是在空隙時間里看看。其實那些素材也真是多,要全記下來我可沒信心。我喜歡挑自己喜歡的人物,了解得深入一些,最好在結尾時想一下自己在考場上會怎樣遣詞造句。事實上,我覺得那些片段式的素材并沒有給我多大的感觸,反而是曾經讀過的大著在記憶中比較有分量。例如于謙,自從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怎樣都不肯離開我的筆。我覺得我們老師說的“要對素材有感情”很有道理。土木堡之變后,于謙能以一介柔弱書生之名挺身而出,挽狂瀾于即倒,本身就是對國家的一種熱愛、一種擔當,這對我們在為人處世方面有莫大的啟示。讀《貝多芬傳》,貝多芬面對苦難時的孤獨、掙扎、反抗以及那種含淚的樂觀的確是值得我們去謳歌,去學習的。文采方面,我認為主要得益于日記和書籍。日記給了我比較多的練筆機會,甚至有時我會在其上練習一些比較陌生的句式。日記并非一定要質樸才是真,優美的文辭下也可以流露出對生活的熱愛。書籍的作用毋庸置疑,我覺得貴在堅持,有“前輩“就習慣于每天結束時讀上半小時。針對文采的話,我覺得泰戈爾、徐志摩等等詩人給我很多啟發,當人不局限于文采。我覺得考前一定階段內保持良好的語言氛圍使我獲益良多,仿佛再拿起筆時腦內多了一眼活泉。
我們語文老師也有談過,事實證明他的的話很多都有重量級意義。他曾對我說,我不擅長于思辨性議論,而善于抒情性的語言寫作,因而在高二時就要求我加強文章深度方面的挖掘,后來因為我沉迷于理化生也就不了了之了。升入高三時,我發現作文成績每次都要拉我后腿,便決心提升。語文老師先讓我回到從前的風格,然后在幾次作文訓練中針對我的薄弱環節,如引出話題的合理性、過度的自然性、議論的充分性等等,提出了意見,使我的作文有了較大改觀。
相對于其他同學的優秀作文,我的作文會顯得更加中規中矩,也就具有更強的“可讀”性。我想,這可以解釋一點高分的原因吧。這也許也是一種啟發……
【反思作文匯總6篇】相關文章:
反思作文匯總10篇01-07
反思作文匯總六篇12-29
反思作文匯總8篇12-29
【精華】反思作文匯總9篇01-09
【精華】反思作文匯總6篇01-08
小學反思作文匯總六篇01-08
【實用】反思作文匯總10篇01-07
學會反思作文匯總5篇01-07
月考反思作文匯總六篇01-06
學會反思作文匯總六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