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反思作文錦集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活反思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活反思作文 篇1
在現代社會,快樂和幸福并不缺少,甚至給人一種俯拾皆是的感覺。然而,當我們俯下身來尋找時,卻驚奇地發現,散落滿地的原來是一個個迷惑自己的問題和無法突破的障礙。我們甚至覺得,人生就是在逆境中尋找突破,追求理想和快樂。面對那些折磨我們的事兒,我們需要擁有逆境中突破的智慧。
生活為什么總是不如意,是自己哪里出了問題嗎?
我為什么難以突破現狀,是自己的思維陷入怪圈之中了嗎?
我是在逃避生活的本質,還是已經在理想與現實中迷失?
我為什么總是自卑、沒信心,如何做才能讓自己變得更自信?
當身陷逆境,心生困惑,不滿足生活現狀時,我們總會不停地思考問題產生的根源,而且還可能積極投入到改變現狀的行動中去。幾個回合下來,收效甚微,一切都似乎沒有太大進展。
我們陷入了生活泥潭不能自拔,痛苦萬分中我們反問自己,生活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生活的目的和意義?其實,人生就像一杯水灑在地面,本質屬于清澈透明、無色無味,而一旦落到地面就會被大地迅速吸收,與土壤融為一體。
不管我們落在哪塊土地上,每個人的人生都會和土壤結下不解之緣。不過,很多人都很難辨清一個真相:自己到底是被土壤吸收,還是自己吸收了土壤?自己到底存在于土壤中,還是土壤存在與自己體內?
生活的全部就在自己和土壤之間,而很多時候我們卻根本無法分清自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模糊的感覺和想辨別清楚現狀的欲望讓我們不得不去思索、尋找,自己到底是什么,土壤到底在自我生活中起著什么樣的作用?
一旦我們試著去發現真相,迷惑、混亂、煩惱、壓抑、茫然就會隨之而來,似乎有一股前所未有的阻力束縛住了自己,無法掙脫,更難以超越。此時我們的生命陷入到逆境之中,而任何希望亮光的出現都會使我們對其充滿驚喜、欣慰與渴望。
然而,一切仍然像土壤的厚度那樣,很難讓自我辨清和穿越。甚至有時我們會感覺自己的內心變得一團糟,好像根本不屬于自己一樣,還有種陷入泥潭的感覺。我們奮力掙扎,然而一切都像在做無用功,沒有任何突破。
這個時候,快樂與幸福蕩然無存,一種前所未有的痛苦與迷亂糾纏著自己,既無法掌控,又揮之不去。于是,我們開始在阻力面前思考生活中突破之道:
我將用什么方法改變自己目前不佳的現狀?
自己必須走出哪些思維怪圈?
如何在失控中學會駕馭?
怎樣在痛苦中把握幸福?
自己能否塑造一個更強大的自己?
是什么在阻止自己前行的腳步?
是什么讓自己陷入了泥潭?
如何使自己的做事效能更高些?
如何讓弱勢的自己變得優秀?
自己能否成為生命的強者?
當這些問題都擺在面前時,你是否會覺得自己就像井底之蛙,原來眼前的一切并不是世界的全部。有時,我們會覺得自己就像盲人摸象,所觸摸到的并不是一切的真相。眼睛和感覺常使我們的思維陷入偏見之中,所以想認清自我就不能固守一隅,而是應該學著突破思維意識中的束縛,尋找生命中的非常之道。
對于那些身心陷入困境的人來說,逆境生存智慧就是使其突破困境的非常之道。從逆境智慧中我們會:
發現自己到底被哪種思維束縛著;
清楚如何去駕馭失控中的自己;
明白怎樣把握人生的幸福真諦;
學會如何去塑造一個更強大的自己;
知道是什么在阻礙自己前行;
弄清自己為什么會陷入泥潭;
清楚怎么做才會變得優秀;
懂得怎樣讓自己突破局限,并一點點強大起來。
人生道路上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是人生的暫時處境。不管目前的處境是好還是壞,它都充滿著各種變數。在面對人生變化時,保持一種淡然的態度,坦然面對自己遇到的一切,并積極為自己創造改變的條件,才能使變化更趨向于自己的內心期望。
生活反思作文 篇2
與孩子們一同成長,亦或聆聽專家新理念,還是觀摩名師授課,都讓我們享受到教育的喜悅,體會到教育的溫馨,我們的心靈在三尺講臺上得到凈化。在聆聽、交流、探索中我反思自已的教學實踐,深深感悟到: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師應讓經驗成為進一步研究的起點。三年級的學生作文才由段到篇,怎樣讓學生將文章內容寫具體,不讓學生在習作中出現畏懼情緒?我認為習作教學應走向生活。
一、生活中積累——觀察。
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說明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我們只有從觀察生活入手,只有積累好寫作素材,學生才會有內容可寫。
如:第一單元習作“介紹家鄉的景物”,我帶學生走出校園,觀察了家鄉的桃園、梨園、田野。。。。。。讓學生在觀察中感受家鄉的美。觀察后,馬上讓學生將看到的美說一說,在學生口述過程中,我再指導學生先整體(遠)再部分(近)的順序有條理地描繪,于是我又引導孩子們看成看春天想其它季節中給自己留下和深刻印象。如:果園中果實成熟后的景象,田野里的秋收,夏日里農村孩子們的嬉戲。。。。。。不同的孩子生活片斷各不相同,家鄉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窮的快樂,學生們能不愛自己的家鄉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動手寫一寫,大多同學能抓住景物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按一定順序介紹自己的家鄉。
又如:第二單元和習作。我首先讓學生們自由組合對周圍的環境展開調查。學生從多渠道了解到自己身邊的環境情況,讓學生說自己看到的現象,也可說清楚你是怎樣獲得這些資料的:有聽到的,有看到的。。。。。。生活素材積累好了,我們再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針對身邊環境污染,我們該怎么辦?任期發展下去,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學生因材料齊全,感受到環境被污染的害處,都想為環境保護宣傳工作出一點力。我見時機成熟,就鼓勵學生編一個童話故事,寫出自己在調查中了解到的情況,或將自己調查過程寫出來,學生能將自己和真實感受和想法寫出來,寫完后同桌交流,這樣不僅讓學生增強了環保意識,還提升了習作的趣味性,讓學生增加傾吐的欲望。
只有在活動中積累了素材,孩子們才能在習作中充滿熱情,寫出自已的新發現,新感受。
二、提煉生活------積累
“在工作中起作用的常常不是材料,而常常是技巧”。在習作教學中,我領悟到高樂基這名言的內涵:當學生在生活中收集了一定材料后,僅僅只與教師交流是不全面的,怎樣讓學生獲得一些技能使自已的文章更深動有趣呢?我們教學中應學會開放評價空間,突現活動的過程性,將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機地相結合,在閱讀中積累寫作技能。
教材第三次習作“向別人介紹自已”,第四次習作寫一寫自已的本領,第五次習作寫一寫父母對自已的愛。這三次習作都與“我”有密切關系。在習作前,我引導學生觀察,抓能反映人物性格特點的典型事例,以便積累寫作的材料。為了使學生的作文生動有趣,不趨于流水帳,我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想一想,我們學習了生活中積累的哪些好詞佳句能更準確地反映人物的特點。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在文本中體會積累,在體會積累中習文。
如在教習作之前,學習《畫楊桃》一文時,我有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老師”及其它同學的動作神態描寫。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學生在評價交流中能感悟到怎樣將句子意思寫得深刻,怎樣使句子更深動。上完文章后,我設計了一次活動——老鷹抓小雞,指導學生觀察整體活動的氣氛,再抓住一個人的動作,神態進行觀察,最后說一說人群中自己的內心想法。這樣的場面描寫對三年級學生來說似乎難了一些,但孩子們寫的是他們自己的生活,也別有韻味。獲得了一些基本技能,在后面的單元訓練中,要求學生在介紹自己時,學生都能很好地用一兩件事來反映自己的特點,這樣才能反映出童真與童趣。
這樣將閱讀教學有效地參與到學生的習作活動中來,從而轉變以往的教授模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在合作與探究學習中,讓學生在文本中吸取長處, 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并提高他們寫作質量。
三、夢幻生活——想象。
古希臘生物學家普羅塔戈說得好“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點燃的火把。”我們老師就是要做點燃火把的火種,才能更好地張揚學生的個性。
第六次習作是寫“未來的。。。。。。”,第七次習作寫自己的特長,第八習作寫清楚假如我會變,你想變什么?由此可看出編輯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孩子們的世界更神奇,讓孩子們的夢想更炫爛。在指導寫此類習作時,我先讓學生展開想象,再將自己和想法在全班交流,最后鼓勵大家大膽想象,以不同方面寫一寫自己的夢想,不要讓別人幫自己想。不想別人所,而是要自信地說:“我的想法更神奇!”最后,學生對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及玩具、兵器等都展開想象,想象各異,課后我們又在全班匯編,給大家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學生有興趣,有自己的想法,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這不正是成功的完成了我們的習作教學目的么?
四、美化生活——修改。
在習作教學中,我始終教育學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每次習作后,我都堅持給時間讓學生三改:
(一)自主修改,此環節分兩步,第一步是學生獨立修改自己的作文,指在將自己的意圖梳理清楚;第二步再讓同桌共同修改,在這一步生生互動,能很有效地減少三年級學生的錯別字,理清文章的條理。這樣修改后的習作,語句是基本通順的,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修改的重要性。
(二)評點后修改。教師評改學生的習作時,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實情,肯定文中的亮點,并堅特在每一篇習作中只提一、二點有針性的修改建議,這樣中年級的孩子樂于修改,并且修改的目的更明確一些。在肯定中孩子的習作興趣得以膨脹,修改的興趣也強烈了,學生可結合教師的評語自主修改了。然后我們集中點評全班中有代表性的習作,教師可直接給評講文潤色,告訴學生修改的方法,用一石擊起千層浪,學生結合點評體會,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也結文章潤潤色。
(三)欣賞中提高。學生的作文一步步在修改中完善,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我們還需要給學生一個展示的空間。讓學生盡情地將自己本次習作中最滿意的部分讀給大家聽一聽,大家評一評。在欣賞展示中取長補短,在修改中提高寫作質量。
這樣,讓學生在回顧中收獲,體會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快樂,品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在習作中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與自強心,能很好地激發他們創新的欲望,讓他們樂于和別人分享快樂,讓學生的學習生活更美好!
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發現素材,獲得寫作技能,展開多姿的想象,激起他們傾吐的欲望,讓學生的習作來源于生活,口述心聲,就不會害怕寫作了。
生活反思作文 篇3
作文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過程。對學生來說,它是一種綜合性最強,難度最大的作業。因此學生怕寫作文是一種普遍現象,也始終困擾著教師。如何激發學生作文的欲望,鍛煉學生作文的勇氣,將學生這種害怕作文,討厭作文的心理轉變為喜歡作文,寫好作文呢?我從讓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過程中,有了這樣的體會。
一、 觀察生活,使學生作文言之有物。
教育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好奇心勝過一切。正因為好奇,他們在上學和回家的途中,往往會觀察到各種各樣的事物。生活素材比比皆是,有各具特點的人物形象;有景色迷人的田園風光;有豐富多彩的活動場面;有令人難忘的鄉土人情……我讓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在每周的作文課時進行一次新聞發布。久而久之,學生們由依事論事,見物說物,進而能講清一個道理,說明一些問題,抒發自己的一種情感。最終能生動、鮮明地表達某種意境。這樣訓練隨意性大,學生無拘無束,任憑情思奔涌,想象升騰。例如:入春后的一場大霧,同學們驚奇,感慨萬千。于是我讓同學們描述一下大霧中的景色,大家競相表述:啊!朦朦朧朧的,模糊一片,那村莊,那樹林,那樓房,不知躲到哪里去了?當濃霧漸退到像一面輕紗的時候,先前的樹木爭先恐后地探出頭來,村莊開始晃動她那美麗的身軀,樓房展開了含羞的臉龐。霧散盡后,大自然恢復了它本來面目,公路上汽車在疾馳,田野里又有農民歡歌了……同學們七嘴八舌,有滿肚子的話要講。于是,我馬上在黑板寫一個作文題《霧》,同學們信手拈來,基本上能抓住霧中的特有景色來寫,達到寫作要求,有的學生寫得十分生動。這樣長此以往對學生訓練,學生由抽象到具體,由貧乏到生動,其作文能力便會與日俱增。
二、 體驗生活,使學生作文言之有味。
我讓學生從對生活的體驗中去增加作文的興趣。心理學告訴我們具有學習興趣的人,會把學習看作內心的滿足,而不是當作負擔。老題目,老教法,怎么能引起學生作文的興趣?興趣是入門的向導,新穎的題目,別開生面的教學過程,是引導學生走作文成功之路不可缺少的條件。
體驗生活,讓學生有為而作。學校開展手拉手活動,與完小結對子,同學們紛紛和他們交流思想和感情,還相互贈送紀念品,結成互幫互助對子。學生們興致很高,有的一連幾天電話不斷,這使我們感到:學生一旦有了明確的寫作目的,就會產生強烈的寫作欲望,發揮內在潛能,全身心投入到寫作中去。
多舉行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例如:帶領學生春游,在食堂包餃子,讓他們自己動手。好多學生第一次包餃子,心里十分高興,看著學生的高興勁兒,我真感動。吃餃子時,同學們胃口大開,就連平時在家吃飯像“小貓”一樣的李麗,也吃了一碗又一碗,把肚子吃得都不能動了。后來,我便以《包餃子》為題,指導學生寫作文,學生把自己在包餃子和吃餃子的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寫得淋漓盡致,非常有感情。
三、 感受生活,使學生喜歡寫作文。
作文教學僅僅讓學生感到有話可寫,有話想寫,還是比較容易的。而要使學生真正達到喜歡寫作文是不容易的,這就要在注重平時積累的基礎上,讓學生多練筆,不斷提高寫作水平,不斷獲得寫作成功的情緒體驗。為了讓學生提高寫作水平,我讓學生堅持寫日記,把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及時記錄下來。把他們的日記看成是師生促膝談心的芳草地,精心批閱,加以指導。在批閱日記的過程中,我和他們共享成功的喜悅,分擔困惑的憂愁,熱情地撫慰幼小的心靈,鼓勵他們更上一層樓。每個月,我向校刊和報社推薦學生的優秀日記。學生日記的內容豐富多彩,有寫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在課堂中學會了什么;有的寫自己在生活中的發現;有的寫自己在玩耍過程中的新發明;還有的把家庭中的煩惱訴說給老師聽。久而久之,學生似乎領悟到了日記的奧秘,越寫越有趣,好日記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
為了使學生喜歡寫作文,我特別重視作文的批改和講評,先讓學生互批和輪批,然后再由教師批改。盡量以鼓勵為主,對學生寫作中取得的進步和成功之處,熱情加以鼓勵,也誠懇地指出不足和改進的地方,使他們從批閱同學作文中受到啟發,從教師的點撥中得到提高。對作文水平較差的學生,特別去發現他們的進步,哪怕是一點一滴的進步,也當眾表揚,使他們增強自信心,從而喜歡寫作文。
生活反思作文 篇4
初中生活是這么的緊張,雖然我還是剛剛從小學過渡到初中的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但是在初中這幾個月,我應經深深的體會到了來自幾方面的壓力了。
一是從老師那里來的壓力,二是從家長那里來的壓力,三是從同學那里來的壓力。
在初中都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教師,食堂,圖書館,教師,食堂,圖書館……每天都重復這著三件事,這種規律仿佛是無法打破的,是無法超越的,老師天天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是同學們聽的都不想聽的話了,但是還是要不情愿的應老師一句:“嗯!”
至于家長那里,就更不用說了,家長那里的壓力是最大的,每次回家,也都重復著三件事睡覺,吃飯,做作業,睡覺,吃飯,做作業……而家長自己則是每天坐在牌桌上指手畫腳,而他們還曾想過我們的感受?好不容易放一次假,但是時間基本上被排滿了,上午補語文,下午補數學,晚上補英語,就這樣,我們就只剩下吃飯和睡覺的時間了。
而同學那里則是每天對你“相敬如賓”但是你一旦名落孫山之后,他們便會排斥你,恨不得把你趕出這個學校,當考試考砸了的時候,他們便會投來鄙視的目光,心里暗暗的想著:哈哈,他這么差,以后我就不用被老師罵了,一定是他。而當自己考差了的時候,心里便會想,這次我竟然是倒數第一,他絕對抄襲別人的,要不然我才不會得倒數第一哩!就這樣把自己身上的過錯推的一干二凈。
初中生活就像是一個調味瓶,如果不小心打翻了這本就不平衡的調味瓶,你便會嘗到這其中的辛酸了!
生活反思作文 篇5
《小學習作教學“生活教育”實踐研究》開題以來,經過課題組老師大膽地實驗、研究與探索,到目前為止,呈現出了學生喜歡上作文課、積極交流、樂于表達的可喜局面。課題實驗讓多數學生的表達欲得到了滿足,學生的表達能力明顯提高,作文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我覺得,這樣的結果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活動中作文并做人
課題組根據傳統節日,結合學校德育活動設計體驗活動,為學生的作文積累素材。
兒童節,課題組的老師組織了全校范圍的游藝活動。一年級教室的“水中戲球”,學生屏息凝神,考的是眼疾手快;二年級教室的“吹乒乓球”,學生鼓足了氣,爭得面紅耳赤;三年級教室是最熱鬧的,“體感游戲”吸引了全校師生,門口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每個人都想過一把癮;四年級的教室玩的是“套圈游戲”,教室里不時傳來陣陣歡呼聲;五年級教室,課題組老師帶領學生運乒乓球,師生小心謹慎,心隨球動;六年級教室里,老師認真協調,不斷提升踢球的難度。在活動中,學生懂得了合作,懂得了謙讓。
端午節,學校請來了老奶奶和外國友人一起包粽子。 老奶奶一邊示范一邊講解,學生認真地學著、包著。不管包成什么樣,看著自己包的粽子,他們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拿到熱氣騰騰的粽子后,有的學生迫不及待地打開,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有的學生拿著粽子聞了又聞,塞進書包帶回家給爸爸媽媽吃。
此外,在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等節日,課題組的老師總是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生活,感受中華文化,汲取民族營養,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感、崇高志向、自強人格和誠信品質。
在作文訓練中,課題組的老師擬選了《開心的一天》《有趣的游戲》《我們的節日》《無法忘記的一件事》《我愛我家》《悠悠粽香》《中秋月兒明》等習作題目,要求學生選擇最深入自己內心的事情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身邊的小事、細微處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在作文的過程中,學生既寫清了這些活動是如何開展的,怎樣有趣,又抒發了自己的感情,揭示了自己得到的啟示,使寫作主題得到升華和深化。在活動中滲透作文教學,強調在生活中學做人,在做人中學寫作,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作文的欲望。這樣,學生就能在作文中做到自然傾訴,不會再生搬硬套,牽強附會,作文內容也更加生動、具體、形象了。
二、在生活中指導學生寫作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寫成什么文字。”可見,寫作是生活的反映,只有熱愛生活,深入生活,才會有深刻的感受、真實的感悟,才會體驗到生活的情趣。我們要盡可能地把生活和作文統一起來,引導學生多觀察,勤思考,學會閱讀生活,閱讀社會,并在生活中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
例如,五年級的《黃果樹瀑布》是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的寫作特色很鮮明:一是采用了移步換景的方法,將黃果樹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繪;二是運用了生動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語言生動形象;三是觸景生情,寫下了作者真實的感受,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筆者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品析文本,進行語言文字的濡染和訓練,不僅欣賞黃果樹瀑布的美,還欣賞了課文的結構之美、表達之美。于是,在教學細節上,教者要處處注意引導學生遣詞造句,引導學生對文章的語言進行內化,讓學生習得語言,培養語感。學生寫景比較困難,寫游記更是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教材,適時組織學生到園博園游玩。
在游玩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聯系《黃果樹瀑布》移步換景的表達方式觀察:觀察點不固定,所觀察描繪的景物也不固定,在移動觀察點的同時,把所見到的不同景物的特征依次描繪出來。我帶著學生逐一觀察出景物的各個局部,以瀏覽為順序展示景物的全貌。我們先后游覽了園博園里的熱帶植物館、“農家樂”、“長江畔”,并指導學生把觀察點的變化交代清楚,另外抓住不同景物的特點進行描繪,主次分明,詳略得當,避免流水賬。最后的習作成果不言而喻,大多數學生學會了怎么選材,怎么過渡,怎樣前后呼應,怎樣描寫才生動具體……我想這是因為學生有了先前文本的濡染,進入了真實的情境,有了切身的體驗,再加上老師的適時指導,才寫出了令人滿意的作品。
三、在分享習作的快樂中體驗成功
在生活中體驗快樂,在習作中享受快樂,這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習作是一種個性化的學習活動,也是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過程。學生中出現合作的天才、辯論的高手,妙語連珠,那么這樣的學習活動是快樂而高效的。
比如,“獻寶”(讓小作者在學習小組內、班內讀自己的習作)活動中,往往會有師生、生生智慧碰撞的火花,學生互相批改,積極合作,就能在別人的習作中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在辯論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小作者在呈現及傾聽同學的評議,回答同學的質疑中反思、完善自己的習作。
在分享的過程中,我特別要求小聽眾:第一要務就是發現同學習作的亮點,評議的時候先談“我學到了什么”、“我覺得哪里最精彩”,再談如果是自己,自己會怎么寫,讓全體學生全程參與,在欣賞作品的基礎上甄別瑕瑜,修正錯誤。在此基礎上,教師將一定數量的優秀作品張貼在學校的展板上。在這種公開的展示中,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作文的興趣也更濃了。
如在寫一次活動習作時,筆者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互評。一個學生這樣評價:“小作者擅長運用擬聲詞使自己的習作有聲有色,更加生動,富有情趣。她的開頭寫得很有氣勢,如果在結尾處前后呼應就更好了。”還有的說:“‘又高興又緊張’,把高興、緊張的表情和原因寫出來,或許會使你的習作更加細膩,更容易讓讀者走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我覺得,作者有的地方是群體的場面描寫,有的地方寫個人的內心體驗,有詳有略。這學習了《水》的寫法,富有變化,生動形象,如果再加點對觀眾的描寫,作文會更豐富。”在這樣的評價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學生在點評和被點評的過程中慢慢獲得能力,語文綜合素養得到提高。
四、在暢所欲言中體現真情
學生的習作不是文學作品,不需要藝術加工,只需用文字來記錄生活,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因此,真實的生活、純真的童趣、真切的兒童言語是學生習作追求的目標。真情才是學生習作的根基和生命。
然而,在習作指導過程中,有很多時候,教師的指導、修改本想升華學生習作的主題,使內容更豐富,描寫更具體,卻忽略了學生的本真和童趣。從學生的反饋來看,有些學生認為老師的修改改變了他本來的意思。有些學生按老師的意見進行了修改,但他們覺得那是套話、假話,不再是自己獨特的語言。更有甚者,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出現了偏差。這些指導顯然是欠妥的。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老師一味按著自己的生活閱歷、理解能力和習慣來規范、指導、要求學生的習作,不僅會令學生的習作缺少個性,使學生對真實的生活缺少興趣,還會在學生的心里埋下作文即是“編造”的錯誤觀念。這是教師必須盡力克服的。
以上幾點是課題組老師在一年多來總結出的經驗,也許并不新鮮,并不獨特,卻是老師們踏踏實實做出來的。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自由地表達自己,表達生活!
【生活反思作文錦集5篇】相關文章:
生活反思作文錦集7篇12-30
月反思作文錦集4篇01-03
精選反思作文錦集九篇01-02
【精選】反思作文錦集5篇12-29
期中反思作文錦集6篇12-29
【精選】反思作文錦集九篇12-26
【實用】反思作文錦集8篇12-26
【推薦】反思作文錦集五篇12-14
生活問題作文錦集六篇07-30
生活問題作文錦集6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