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在第一章中,李笑來老師講過他曾經因運氣而學習編程并從中獲益,因愚蠢而拒絕學習盲打的經歷。很多人因為不知道它有什么用而拒絕學習,但也有很多人卻因此癡迷學習。在這一章李笑來老師交給我們如何學會“學習”。
1、效率的本質
簡而言之,效率是成本與收益之間的關系,在李笑來老師看來,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之為。
我想李笑來老師主要是告訴我們要端正對“學習”的態度,不要拒絕學習,在李笑來老師看來對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是不可逆的,學習任何知識,都會對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拒絕學習,就無法體會到學習后的收獲。
在李笑來老師看來,“學習”重要的起點是:起碼學會一種技能,即使它很簡單。只要體會到“習得”帶來到好處,學習的欲望就會不斷膨脹。
2、基本途徑
端正對“學習”的態度之后,就該進入學習的實踐階段了,學習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
最基礎的就是“體驗”,也就是來自五官的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但是這種認知雖簡單易得但想要得到認知的提升是比較漫長的,比如人們對獲得認知從恐懼到使用火種取暖或烹飪食物。
比“體驗”更高級一點的就是“試錯”,學習本身就是把自己的認知范圍向未知擴展的過程,從已知走向未知犯錯是難免的,對于未知,我們要有試錯的勇氣,“試錯”之后我們就可以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就如魯迅所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蜘蛛也有人吃只不過不好吃也就沒人吃了。”
在“試錯”的基礎上更高明一點的方法就是“觀察”,簡而言之,“觀察”就是從他人以往的經歷中獲取經驗或教訓,進而轉化為自身擁有的知識。
對以上三種方法進行補充的,就是“閱讀”。當然,“閱讀”這種方法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必須在文字發明之后,“閱讀”的好處就是把更多的學習信息文字化,同時也更集中,內容也更豐富,這樣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自己最急需的學習資料,同時,學習也更高效。
3、主要手段
除了“試錯”、“觀察”、“閱讀”之外,“正確的思考”,才是獲取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的主要手段。
人們在認知上,往往有一種有因必有果的傾向。然而,人的認知水平是有限的,對于未知的事人們會對其進行思考。
在思考的過程中往往有兩種傾向,一種是科學的,也就是找到事實依據進行推理得出結論,比如達爾文寫《物種起源》尋找大量的遠古化石,來佐證這本書的觀點,另一種則是非科學的,這類思考方式往往想出一些超自然的解釋,比如宗教神學。
然而前者相對于后者,思考的'難度更大,證實的難度也更大,與此同時想讓人們對此產生的結論得到認可難度也要大得多。就比如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問世后直到2005年才在美國憲法上“戰勝”宗教理念。
當然,宗教與科學也不是完全對立的的,宗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科學無法觸及到的認知空白,這也是很多科學家也是信教徒的原因比如伽利略、牛頓等,但是與神學家不同的是他們對未知始終未停止以科學的方式探索。
所以我們在學習中,思考方式是很重要的,即便是有神論者,也一定要以科學的態度去思考,否則思考方式出錯未知永遠都是未知。
4、經驗局限
人們的行為往往受制于以往的經驗,即使它是錯誤的。
對于學習而言,借鑒以往的經驗的確是一個比較簡便的方法,然而以往的經驗是從以前的的學習經歷中總結的,所以很多時候難以應對當下或者未來的學習,甚至還是錯誤的。
所以,在李笑來老師看來要掌握科學的方法,他的建議是:人在學生時期應該認真閱讀至少3本關于科學史和科學方法的書籍。
掌握“科學的方法”絕不是能速成的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積淀,同時要避開經驗主義的局限這樣才能進化成真正意義上的“人”。
5、自學能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并能靈活的運用自學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自學能力的基礎在于閱讀理解能力,簡而言之就是對所接觸的信息做一個甄別,對于有用而必須記得信息,要把他記住;對于那些有用但不需要馬上記住的內容,要做好“存檔”以備不時之需對于那些與以往的信息類似而不同的信息,要仔細分辨,避免用時出錯;對于與舊知識有關聯的要學會“融會貫通”。
在閱讀能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后,要掌握檢索能力,即能對所面對的信息有足夠的文字理解能力,突破“閱讀障礙”。
接下來,掌握“寫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學會用文字來傳遞信息、積累經驗、共享知識等等,這一點尤為重要。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實踐,光有想法不付出實際行動,這樣自然無濟于事。
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保持“開放”的心態,養成記錄的習慣,除了要避免“選擇性輸入”之外,要有“反芻”的能力,對自己面對的信息做一個系統的分析。
最后,要“了解學習的進程”,學習永遠都不會一蹴而就,它需要足夠的耐心與毅力,尤其是在長期沒有反饋的時候更要堅定自己的信念。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把時間當朋友》這本書之所以對我影響最大,是因為它讓我明白了很多事實,這些事實比我們經常所聽到的大道理要真實很多,有用。明白這些事實后,馬上改變了我以后的處事方式。
1、關于時間管理
要管理的是自己,不是時間。是的,很多時候,由于我們的頭腦太過活躍,受其他事情的干擾,而無法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浪費了很多時間。如在宿舍,受電腦上的音樂游戲娛樂各方面的干擾,就無法完成作業,做該做的事,學該學的知識。但只有專注聚集,才能真正有效率地完成手頭的事情。而專注力,自制力,不受外界干擾,是需要我們去管理自己的。
2、關于人際關系建立
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改變那些能夠改變的,而把那些不能改變的暫時忽略掉。專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獨立的人,這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脈。-我們不防去觀察一下那些成功人士,都是集中精力專注于打造自己的人。自己做強了,做大了,勝過他人了,自然而然地就會有人來找你幫忙,解決他們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或是與你合作。在這過程中,人際關系網自然就建立了。
3、關于專業是否有興趣問題
首先,這些人并不是對正在做的事情(專業學習)沒有興趣,而是沒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只要一件事兒你能做好,并且做到比誰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數人好(有成績感,有收獲,你就會花時間精力繼續努力下去,并獲得更大的成績感),你就不會對那件事情沒興趣。-這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學不好,就拿對專業不感興趣為借口,而不花時間精力去學習。這樣找借口,不學習之后,又怎么會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做好呢?
4、關于人生職業規劃
其實,我個人并不相信什么職業規劃。我只是樸素地用自己的經驗得出適合自己的結論:沒有誰能給我做職業規劃。-人生職業規劃,是一生的時間。我們是否有能力去做這個規劃呢,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有能力去執行好這個規劃呢?尤其是我們大學生,對很多東西不了解,人生的經歷也確實太少,而生活中變動太大,太多。我們一般得大學生有能力去做這個人生規劃嗎?如果不能,我們是否應該實實在在地做好眼前的事情,讓自己時時刻刻都有收獲,或許這比規劃來的更加實在。
5、關于心智
開啟心智,運用心智,獲得解放。心智可發展,可培養,可重建,甚至可以反復重建。不可封頂。-心智的不同,人生路不同。而心智是極其微妙的,很多時候是被我們一般人所忽略的,但它卻決定了種種不同的人生軌跡。如有些人幾何代數都學不明白的時候,另外一些人卻可以僅憑心智就能夠想象出現實中無法觀察到的.超立方體,如果自己明白心智是決定因素時,就不會詫異這些人的特異功能了。每個人都要努力去開啟自己的心智,成就自己的人生。
6、懶惰是所有問題的根源
無論在哪里,懶惰現象都隨處可見,而且被各種借口掩飾的很合理。如果我們發現不了這是個嚴重的問題,那么我們還會繼續原諒自己的懶惰,而最終一事無成。如不花時間精力學習專業課;不去實踐;看書不動筆不動腦;看書只是一帶而過,囫圇吞棗;不去上課;吃飯外賣(快餐或舍友);等等。看了這本書,或許就會發現自己的很多借口是站不住腳的,進而改變自己。
7、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腦
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大腦控制大腦,而且你若不控制自己的大腦,你就會受大腦的控制,還有可能受他人控制。如你會受欲望的驅使,而做出一些讓自己在清醒理智時深感后悔的事情;在你做事情時,自己輕信了他人的話,而做了讓自己之后感到后悔甚至憤怒的決定;等等。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大腦,讓大腦引導行為為我們想要的結果服務。
8、“事件-時間日志”記錄
如財務管理一樣,知道時間是怎么用的,才知道該怎么去規劃時間-時間不是節省出來的,是靠規劃出來的。通過“事件-時間日志”記錄,我們可以精確地感知時間,可以豐富我們的回憶;更重要的是:可以調整我們對時間的感覺,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時候,都更容易確定“真正現實可行的目標”。
9、最節省時間的方法:學習
通過學習,我們可以少走彎路,可以用他人證明是有效果的方法來更快地達成自己的目標。
10、正確對待老師
首先,不應該過分依賴老師。
其次,要明白“做得最好”和“教得最好”往往根本不是一回事。“教得最好”的老師肯定會有,但往往并不是“做得最好”的那個。“做得最好”的人通常甚至可能都不一定會教,更不用說“教得最好”了。泰森的教練打得過泰森么?——那教練估計不會有那么快的出拳速度吧?但,他可以訓練出拳王泰森。
11、什么都學,學了不知道有什么用
什么都學,時時刻刻都滿載收獲。往后不知道人生的什么時候就派上了大用場呢?這種感覺是很讓人欣喜的。所以我們要有這樣的心態:不知道以后有什么用,而努力學習各種知識。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08-05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09-26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08-16
《把時間當作朋友》的讀書筆記08-24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08-24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書筆記01-29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09-30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書筆記08-12
《把時間當作朋友》優秀讀書筆記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