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范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范文1
“核心素養”是近幾年出現的教育新名詞,剛開始對這個名詞只有一些模糊的理解,不夠全面。這個暑假拜讀了余文森老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文中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詳細闡述了什么是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我從本書中厘清了什么是真正的核心素養的內涵,也意識到了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么,才能夠給予學生什么。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下面是本人對此書的一些啟示:
文中的第二章講到了課程改革與教師素質。二十世紀初,國家教育部就高舉新課程改革的旗幟,可是,又有多少學校能夠真正在實踐中落實?書中寫道:“教師素質是決定教學改革的最終力量和最終依靠,教師素質跟不上,一切教學改革都將流于形式。”確實如此,想要課改,必須改變的是教師的觀念,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學校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而教師則是課程改革的實踐者和引導者。教師的素質高低決定了課程改革的速度和質量,甚至是成敗。如今,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學習上的合作者和引導者,也是學生生活上的知心朋友,更是拓展心靈智慧的人師,必須具有一定的人文特質。所以,新課程改革賦予了教師更高的使命,我們不僅要研究教材,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更多地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做一個有智慧、有文化、有豐富精神世界的高素養型教師。
文中第二章還提到:“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相互交錯、相互滲透的,兩者總是具體地統一在一定的認識水平之上的。”由此我想到了音樂學科,由于它的性質決定了音樂教學是兼具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音樂教學過程既要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又不能輕易淡化“雙基”的學習。因為音樂審美的過程需要音樂的專業知識來支撐。譬如:想要唱好一首歌,表現出歌曲的情緒,必須把歌譜中的節奏和旋律唱準確。沒有一定的音樂能力,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就不能夠深入。新課標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該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強調在音樂審美的基礎上學習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和運用。即使是一些概念性的基礎知識也要通過音樂的聆聽體驗來進行,不能脫離音樂情境。只有這樣,兩者才能相得益彰,互相促進。
第四章中引起我共鳴的是提到了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的聯系。書中指出:“人的身心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的自由發展是需要豐富的教育活動來滋養和支持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根本不能完成這樣的使命和任務,只有采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才能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據我了解,每個學校為孩子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但是我也發現了很多課外活動只流于形式,很難落實到實處,受很多的內外因素影響。比如:家長和主課老師的不支持,認為影響成績;授課老師沒有精心準備活動內容,導致學生參加的積極性不高等等。我曾經就發現一位學生身上的典型現象,正好我曾經教過她一年數學。在我教她數學的時候我發現每次上課提問她都很沒有自信,上課總是走神,成績也不是很理想。第二年,我又負責學校的舞蹈社團,讓我認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她”:在舞蹈課堂上,她是最認真、最自信的那一個。很顯然,她非常地喜歡“舞蹈”這一課外活動,在舞蹈課上,她獲得了快樂、自信和愉悅。所以,我們并不能因為一門功課就否認孩子在其他方面表現出的優秀。就如書中所言:“教師應該主動去發現每個學生的強項,動腦筋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做’教學方案,讓每個學生的特長和個性得到充分發揚,為每個在校學習的學生搭建走向成功的.寬闊平臺。”
第十一章“意義化策略”中講到了教學意義。文中認為:每個學科都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同時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種價值性和道德意義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這不禁讓我對音樂學科的教學意義進行了思考。“音樂”這門學科,從幼兒園乃至高中,都和學生的日常教學密不可分,由此也可以體現出音樂學科的重要性。中國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過:音樂,是人生更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更是陶冶情操的熔爐。在小學教育階段,很多學生由于過多的作業量和學習量,讓他們小小的身心背負著很大的精神壓力。在所有學科中,音樂課恰恰是最能放松身心、陶冶學生的性情、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還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以及道德觀念的滲透,促進學生德智美的發展。因此,在小學教育中,我們音樂教師要重視音樂這門學科帶給學生的影響,正確地運用教學手段,發揮這門學科的真正價值,體現它的真正意義。
總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還需要我們每一位學科老師去研究和實踐。教育總在不斷地完善與改進,只要有一顆真正愛學生的心,從心出發,從實際行動出發,我們就能不斷進步。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更加具有人文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科學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可發展性的教學。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范文2
以前常說知識無價,任何知識都是有用的我們應該如饑似渴的加以吸收。但是看過本章后我對知識的價值產生了全新的認識。
在學科本質一節中作者將物理知識比喻做一棵大樹,枝繁葉茂根深蒂固,枝葉,枝干,樹干,樹根以及水分和養料構成了大樹的全部。作為一棵樹每一部分都重要,作為一個學科構成這五部分的每一版塊也同樣重要,但這之中還是有主次之分。
而初中階段,正是對物理這門學科產生全新認知的起步階段,相比較循序漸進的構建知識,方法,思想,形成物理觀念應該是這個學段的重點。
文中將物理觀念比喻做樹根,這很貼切,物理觀念是物理思想的延續但更是物理思想的凝結。它為枝干樹葉的生成扎下基礎,它能源源不斷的吸收物理精神的養分進而長出枝繁葉茂的物理方法和物理知識。
那么該怎么養成物理觀念?我覺得從一開始接觸學科時就有意識地從細節加以培養是最有效的手段。比如,物理計算區別于數學計算,計算過程中數字也要帶單位。比如每個物理量都有其表示符號,堅決杜絕用XY簡單替代。這是從習慣入手潛移默化形成屬于本學科的特有觀念。但這還不夠,還應該養成用物理的觀念去看待世界。比如別人看月食只當天文奇觀,而我們應該讓學生本能的想起月食的成因,別人看到一只小鳥飛過,我們的學生應該在心里加上相對于地面小鳥是運動的。
這些細節構成了物理觀念的相關要素,有意無意的.培養使物理之樹的樹根深埋地下,源源不斷吸取養料,最終使學科之樹茁壯成長。
碎片化學習的弊端。
這幾年我基本看不進去書。不同于少年時代的如饑似渴挑燈夜讀,現在看見長一點的段落都沒有耐心看完。我以為是年齡和家務的瑣事造成的,可直到我學習了“學科結構”這一塊我才找到了問題的本源。
由于電腦和手機的介入,我們生活在知識碎片的時代,這個時代可以說是知識大爆炸,同樣也是知識粉碎機。百度,詞條等工具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寫論文不需要鉆研長篇巨著,需要什么知識點,上網檢索,省時省力。
可是,這些拿來主義的被我們用到蹩腳論文里的碎片知識我們真的消化吸收了嗎?沒有!學科知識應該形成經緯交織融會貫通的網絡,形成由點、線、面筑成的立體式的整體知識結構網絡。而知識碎片對這個網絡的建成全無用處。
那些檢索來的學科知識用完了就丟到腦后,下次用到只能再次檢索,在個人成長中沒能留下一點痕跡,而長期接受碎片化信息會讓人對閱讀尤其是紙書的閱讀喪失興趣。
自媒體文字的風格是語句短,段落短,它要在最短的時間把它想灌輸的東西灌輸給你,僅此而已。而我們學習研究應該立足書本,立足文獻,立足深奧的艱澀的難啃的大部頭專業書上。可是,碎片化學習帶來便利的同時養成的惰性已經讓我們很難靜心讀書了。
即便強迫自己,也常常是浮光掠影,看幾行忍不住拿起手機刷刷微信,在看幾行忍不住打開電視看上幾眼。碎片化時代,粉碎了知識,也粉碎了我們的耐心。如今我和孩子看同一本書,她比我更專注也更快讀完,這還得力于她目前接受的都是學校體系化教育,尚未嘗到知識碎片的“甜頭”也沒因此走上飲鴆止渴的邪路。
核心素養命題改革的立意就在于:要從關注碎片化,固定化的學科知識技能的習得,到關注復雜,不確定性的學科問題的解決。而放下手機拿起教育教學理論著作是教師應該邁出的第一步。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范文3
核心素養是現在教育的熱門話題,近段時間閱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
全書共分為三篇內容,分別論述了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觀重建,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什么叫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針對我們一線教師最關心的的問題,這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一一闡述。
核心素養是人的素養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著力點。它是其他素養的基礎,會生長出其他素養;它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是一種普適應素養,適用于一切情境、一切學科;基礎教育階段是形成核心素養的關鍵時間,錯過了這段時間,就很難形成。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核心素養的內涵“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就實際表現而言,核心素養指的是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的學習方式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進行分析解決問題。關鍵能力包括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三種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其他能力如創新能力、研究能力、設計能力等都是建立在其上的'。這三種能力是走向成功的基石。必備品格表現在自律(自制)、尊重(公德)、認真(責任)三方面。從核心素養的形成上,我們強調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互動融合。當能力具備了積極的文化價值,具有了利他的道德情懷,才會成為眾人認同的“人的素養”。也就是說,要把學科教學的“學科關鍵能力”的習得過程,放到一個可以浸潤、發酵的充滿正能量的人文關懷中,成為有文化價值的能力、有道德的能力,即“人的素養”。
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在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關系的論述中,作者提到,核心素養相比三維目標,更加能夠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說,核心素養更關注教育的內在性、人本性和終極性等方面。另外,核心素養是來源于三維目標又高于三維目標的,是學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內涵上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核心素養更多意味著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又一次根本性轉變。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范文(精選14篇)07-26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范文(精選10篇)02-17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范文(精選10篇)06-22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范文(通用6篇)07-21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范文(通用11篇)09-30
“我眼中的核心素養” 主題征文啟事01-27
“我眼中的核心素養”主題征文啟事07-03
《科學與素養》讀書筆記08-26
抓好課堂教學,提升語文素養的作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