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讀書筆記(通用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你想好怎么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流浪地球》讀書筆記(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流浪地球》讀書筆記1
強烈的窒息感。
人類文明要在地下發展兩千五百年,還要時刻面臨著滅絕的可能,毫無希望,進行一百代人,我覺得人類還沒有找到出路的時候就已經悉數滅絕了。
沒有了固定的能量輸入,如何支撐兩千五百年地球發動機、人類生存的能量消耗。即便最終到達了目的地,地球上該利用不該利用的也都消耗殆盡,地球只剩一個空殼。如果說文明的重建可以很快完成,那生態環境的重構又怎么可能一蹴而就。
其實我也在想,人類強大的適應能力,在即將到達目的地的時候是否還記得兩千年前全人類的古老夢想,因為我不看好人性。如果在這兩千五百年間,外部大環境相對穩定,人類在地下得以相對安全的發展,那么問題就來了。人類集團之間的利益沖突,擱置的政治糾葛這下有時間拿出來解決了。即便全人類經過幾個世紀的患難與共,之前的所有都化干戈為玉帛,但是新的沖突就不會產生嗎?安逸滋生自私,我相信以人類的智慧,只要老天留有余地,人類活下去不成問題,但人性不留余地。
最后,電影流浪地球,真的能拍出來嗎?真的真的期待。
《流浪地球》讀書筆記2
我是在看完《流浪地球》電影后來追小說版的,第一感覺就是電影就是這部小說一部分的擴展,但是也有很大的區別,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劉慈欣在小說中描繪的在地球逃亡太陽系中人類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求生存,對于感情的淡漠,主人公對于父母親和妻子的死亡的淡漠,小說在這方面刻畫得很好,用詞簡潔準確,沒有華麗的詞藻,刻畫得剛剛好。但是,我對小說中描繪的人性不太贊同,我比較贊同電影中人與人之間感情是存在的,因為我認為在人類在面臨滅絕這一災難時,更應該獲得內心的溫暖和對求生希望的內心的堅定,而這些,是需要每個類在感情上互相支持而獲得共鳴下實現的。《流浪地球》電影我看完后其實我個人感覺還行,但是又并不是十分令我滿意,但是作為中國第一部科幻類型電影,無論是特效還是電影總體內容上看,我覺得做到這種程度,票價是肯定值的,75分這樣吧。小說很簡潔,但是給了我很多遐想的空間,使我意猶未盡,可惡,真的希望劉慈欣能寫得更詳細點,使我解解“書癮”。《流浪地球》是我看的第一部劉慈欣的作品,接下來《三體》刷一波走起!
《流浪地球》讀書筆記3
三個多世紀前,天體物理學家們就發現這太陽內部氫轉化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于是他們發射了上萬個探測器穿過太陽,最終建立了這顆恒星完整精確的數學模型。
巨型計算機對這個模型計算的結果表明,太陽的演化已向主星序外偏移,氦元素的聚變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太陽內部,由此產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之后,太陽將變為一顆巨大但暗淡的紅巨星,它膨脹到如此之大,地球將在太陽內部運行!
事實上在這之前的氦閃爆發中,我們的星球已被汽化了。
這一切將在四百年內發生,現在已過了三百八十年。
太陽的災變將炸毀和吞沒太陽系所有適合居住的類地行星,并使所有類木行星完全改變形態和軌道。自第一次氦閃后,隨著重元素在太陽中心的反復聚集,太陽氦閃將在一段時間反復發生,這“一段時間”是相對于恒星演化來說的,其長度可能相當于上千個人類歷史。所以,人類在以后的太陽系中已無法生存下去,惟一的生路是向外太空恒星際移民,而照人類目前的技術力量,全人類移民惟一可行的目標是半人馬座比鄰星,這是距我們最近的恒星,有4.3光年的路程。以上看法人們已達成共識,爭論的焦點在移民方式上。
為了加強教學效果,我們的船在太平洋上折返了兩次,又給我們制造了兩次日出。現在我們已完全適應了,也相信了南半球那些每天面對太陽的孩子確實能活下去。
以后我們就在太陽下航行了,太陽在空中越升越高,這幾天涼爽下來的天氣又熱了起來。我正在自己的艙里昏昏欲睡,聽到外面有騷亂的人聲。靈兒推開門探進頭來。
“嗨,飛船派和地球派又打起來了!”
我對這事兒不感興趣,他們已經打了四個世紀了。但我還是到外面看了看,在那打成一團的幾個男孩兒中,一眼就看出了挑起事兒的是阿東。他爸爸是個頑固的飛船派,因參加一次反聯合政府的暴動,現在還被關在監獄里。有其父必有其子。
小星老師和幾名粗壯的船員好不容易才拉開架,阿東鼻子血糊糊的,振臂高呼:
“把地球派扔到海里去!”
“我也是地球派,也要扔到海里去?”小星老師問。
“地球派都扔到海里去!”阿東毫不示弱,現在,在全世界飛船派情緒又呈上升趨勢,所以他們又狂起來了。
“為什么這么恨我們?”小星老師問。其他幾個飛船派小子接著喊了起來:
“我們不和地球派傻瓜在地球上等死!”
“我們要坐飛船走!飛船萬歲!”
……
小星老師按了一下手腕上的全息顯示器,我們面前的空中立刻顯示出一幅全息圖像,孩子們的注意力立刻被它吸引過去,暫時安靜下來。那是一個晶瑩透明的密封玻璃球,大約有10厘米直徑,球里有三分之二充滿了水,水中有一只小蝦、一小枝珊瑚和一些綠色的藻類植物,小蝦在水中悠然地游動著。小星老師說:“這是阿東的一件自然課的設計作業,小球中除了這幾樣東西外,還有一些看不見的細菌,它們在密封的玻璃球中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小蝦以海藻為食,從水中攝取氧氣,然后排出含有機物質的糞便和二氧化碳廢氣,細菌將這些東西分解成無機物質和二氧化碳,然后海藻利用了這些無機物質與人造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營養物質,進行生長和繁殖,同時放出氧氣供小蝦呼吸。這樣的生態循環應該能使玻璃球中的生物在只有陽光供應的情況下生生不息。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課程設計,我知道,這里面凝聚了阿東和所有飛船派孩子的夢想,這就是你們夢中飛船的縮影啊!阿東告訴我,他按照計算機中嚴格的數學模型,對球中每一樣生物進行了基因設計,使他們的新陳代謝正好達到平衡。他堅信,球中的生命世界會長期活下去,直到小蝦壽命的終點。老師們都很鐘愛這件作業,我們把它放到所要求強度的人造陽光下,也堅信阿東的預測,默默地祝福他創造的這個小小的世界。但現在,時間只過去了十幾天……”
小星老師從隨身帶來的一個小箱子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了那個玻璃球,死去的小蝦漂浮在水面上,水已混濁不堪,腐爛的藻類植物已失去了綠色,變成一團沒有生命的毛狀物覆蓋在珊瑚上。
“這個小世界死了。孩子們,誰能說出為什么?”小星老師把那個死亡的世界舉到孩子們面前。
“它太小了!”
“說得對,太小了,小的生態系統,不管多么精確,是經不起時間的風浪的。
飛船派們想像中的飛船也一樣。”
“我們的飛船可以造得像上海或紐約那么大。”阿東說,聲音比剛才低了許多。
“是的,按人類目前的技術也只能造這么大,同地球相比,這樣的生態系統還是太小了,太小了。”
“我們會找到新的行星。”
“這連你們自己也不相信。半人馬座沒有行星,最近的有行星的恒星在八百五十光年以外,目前人類能建造的最快的飛船也只能達到光速的百分之零點五,這樣就需十七萬年時間才能到那兒,飛船規模的生態系統連這十分之一的時間都維持不了。孩子們,只有像地球這樣規模的生態系統,這樣氣勢磅礴的生態循環,才能使生命萬代不息!人類在宇宙間離開了地球,就像嬰兒在沙漠里離開了母親!”
“可……老師,我們來不及的,地球來不及的,它還來不及加速到足夠快,航行到足夠遠,太陽就爆炸了!”
“時間是夠的,要相信聯合政府!這我說了多少遍,如果你們還不相信,我們就退一萬步說:人類將自豪地去死,因為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
人類的逃亡分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掉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恒星的衛星。人們把這五步分別稱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Ⅰ(加速)、流浪時代Ⅱ(減速)、新太陽時代。
整個移民過程將延續兩千五百年時間,一百代人。
我們的船繼續航行,到了地球黑夜的部分,在這里,陽光和地球發動機的光柱都照不到,在大西洋清涼的海風中,我們這些孩子第一次看到了星空。天啊,那是怎樣的景象啊,美得讓我們心醉。小星老師一手摟著我們,一手指著星空,看,孩子們,那就是半人馬座,那就是比鄰星,那就是我們的新家!說完她哭了起來,我們也都跟著哭了,周圍的水手和船長,這些鐵打的漢子也流下了眼淚。所有的人都用淚眼探望著老師指的方向,星空在淚水中扭曲抖動,惟有那個星星是不動的,那是黑夜大海狂浪中遠方陸地的燈塔,那是冰雪荒原中快要凍死的孤獨旅人前方隱現的火光,那是我們心中的太陽,是人類在未來一百代人的苦海中惟一的希望和支撐……
《流浪地球》讀書筆記4
因為平時閱讀書籍并不太多,當我第一次看到流浪地球這本書的時候,開頭就讓我耳目一新,原因是從開始一位老人擔憂人類和地球會沒有未來,我一開始都沒注意到這位老人的人名,最后劉慈欣寫出是愛因斯坦時,讓我覺得很驚奇,為什么之前我都沒有注意這個老人是誰呢?帶著這份驚奇,我有了更多的興趣去讀這本《流浪地球》。
驚奇的點有很多,比如“硬科幻”的真實度,人情世故的往來,還有書中許多環境的描寫等等。當然也有讓我不太明白的地方。
我特別喜歡硬科幻的理由是里面有很多科學理論知識是還處于被人論證的階段,同時又有許多符合現在科學理論依據的內容,比單純幻想一個人單手一揮,毀滅千軍萬馬的場景更符合現實,所以就會感覺這些故事是會發生,而不是單純的癡人說夢,比如一開始愛因斯坦拉小提琴這段,當琴弦越拉越粗時,幻想著愛因斯坦吃驚的這一幕實在是太棒了,而且這樣的故事或許“只有”愛因斯坦會知道,加上的出現很好的把人類的.擔憂放到了愛因斯坦身上,寫出一故事,也是讓我有了更多的興趣去看這本科幻小說。
再講講人情世故,當看到丁儀博士因為熱愛物理到極致,和親人道別后走上了真理祭壇,那一段我深深地覺得這一家子真的很不容易,特別為那位媽媽和女兒感到難過,尤其當我看到日本科學家的女友用槍威脅他,到最后自殺在日本科學家面前時,我都覺得這真的是一個非常極端,但又非常符合很多科學家為求知真想而選擇犧牲生命的性格,畢竟在求知欲面前,科學家就像是食用求知欲而存在的動物。到最后丁儀博士的女兒長大后,也被物理的世界所迷,到最后給出的故事末尾是女兒思考人生下來的目的是什么,可母親回答的:“我不知道,我怎么會知道呢”就好像大多數不知道生下來的目的是什么,可卻在一直努力的去解決身邊的很多事,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我怎么會知道呢。只知道讓自己變得更好是目前唯一的持續目標。
書中有很多關于環境的描寫,會給我一種油然而生的情緒,比如上段提到的“我不知道,我怎么會知道呢”這句話之前是一段對風景的描寫“微風吹來,草海上涌起道道波紋,仿佛是星空下無際的騷動的人海,向整個無聲的宇宙歌唱”讓我感覺很惆悵,最后看到媽媽說的那句話時我就真的體會到了,媽媽的無奈。這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看完這整本書,最大疑惑點是感覺文章總是斷斷續續的在介紹著故事的內容,我很想找到這些故事的連接點,然后舒舒服的看下去,可是,因為閱讀理解的能力的還有待提升,需要多次翻看才能感受到,希望之后能通過閱讀,更好地去理解和貫穿故事的意義和邏輯。
《流浪地球》讀書筆記5
房龍在《寬容》的引言里講了一個故事:在一個古老的村子里,人們世代生于斯葬于斯,離開村子的人被視作叛徒,他們的白骨只能堆積在山腳,成為后世的警戒。村民們就這樣緊守著先祖的訓示生活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有一個人年輕人還是沖破藩籬,爬上山崖,找到了新世界,他回來時遍體鱗傷昏迷不醒,村中長老救醒他以后判他死刑,他臨死前還在振臂呼喊,說他找到了一個更好的新世界,然而村民們舉起沉重的石塊砸死了他。他死后一場旱災降臨村落,村民們被迫放棄家園,尋找新的落腳地,途中他們看到了年輕人之前留下的記號,循著記號,他們找到了新的家園。村民們回到山腳想找到年輕人的尸骨予以厚葬,然而他的尸骨已被旱災中死掉的其他人的尸骨覆蓋,難以尋覓了。村民們在那條年輕人標記的路徑盡頭立了石碑,刻了他的名字以紀念。
讀完《流浪地球》,想起來這個故事。有書友說大劉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也有書友說大劉自己說是一個理性樂觀主義者,其實悲觀并不就是消極避世,木心說,說到底,悲觀是一種遠見,鼠目寸光的人,不可能悲觀。我深以為然。
每次讀科幻,總會看到有人討論書中作者提出的技術的可行性,我的觀點是依當前的科學水平去衡量科幻作品里的技術,是否有失偏頗。不過我自己對科幻相關的天體物理學等學科也所知無幾,淺見而已。
還記得十幾歲晨起集合等待跑操的時候,總會抬頭看天上的星星,雖然只認得獵戶座,還是會天天看,但那個時候還沒了解地球,也還沒了解人,至如今,對二者,我也還是個學生。
【《流浪地球》讀書筆記(通用5篇)】相關文章:
《流浪地球》觀后感心得04-05
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03-29
流浪地球觀后感10篇03-16
初中流浪地球觀后感范文03-17
流浪地球觀后感優秀5篇03-29
流浪地球觀后感(精選8篇)03-29
流浪地球觀后感集錦15篇03-25
流浪地球觀后感(精選15篇)03-24
流浪地球觀后感合集15篇03-18
流浪地球觀后感400字【優秀10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