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傳讀書筆記(精選13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曾國藩傳讀書筆記(精選1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 篇1
在這個暑假中,我看過許多著名的圖書,但讓我記憶猶新的,還要數《曾國藩傳》這本敘述了清代時期著名軍事家、文學家曾國藩的國學之書。
這個故事發生在清代末年,原來的曾國藩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曾子誠,乳名則叫“寬一”。曾子誠出生在湖南的荷塘二十四都,從此一代忠臣來到了人世間。此書主要講述了他在年輕之時發奮圖強、日日夜夜不停地讀書,最終成為了一代名臣。隨后又建立了湘軍,幫助咸豐皇帝抗擊太平天國,經過了無數次的艱難險阻。終于戰勝了太平軍隊。可是好景不長,因為英國的神教而引發了天津教案,在此期間,因為這事他被老百姓罵成了賣國賊。事件平息后,過了幾年他卻病死在總督衙門,終年六十二歲,他為了大清事業奉獻了一生。
我很敬仰這位為民造福的清朝忠臣,他從不離職。文學修養更是了不得,從小就能熟背《逍遙游》、《史記》、《文選》等古今名作,從這一點看,我很是敬佩他的記憶和耐心,因為就拿史記這本書來說,這本書非常厚、非常難讀,如果換作是我,早就扔在一邊玩了。而他卻能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更讓我敬佩的原因是他組建的湘軍在被太平軍打得落花流水、片甲不留的時候,他的意志卻沒有被打散,而是東山再起,重整軍隊,繼續抗擊。在曾國藩功成名就之時,前往恩師的墓前進行祭拜,讀到這兒你不禁要問了,為什么這時他才想起他的恩師,他的孝心在哪呢?我只能說忠孝兩難全。
這是一本記載歷史人物的力作!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讓我學到了做事不能太急太忙,不然有可能犯大錯。這本書很奈人尋味,還有很多道理有待你去發現。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 篇2
北宋理學家張載有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立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句話堪稱理學的精髓所在,而在數百年后將其貫徹至今的卻是一名不喜理學但卻足夠偉大的清代官員。雖然他在歷史上的記載不討人喜愛,但他卻無愧于人民,無愧于國家,無愧于民族,他便是曾國潘。
近日讀了由蕭一山先生嘔心瀝血所創作出來的《曾國潘傳》后,令我感慨萬分,對曾國藩這樣的人物刮目相看。此書深刻透徹地分析了曾國藩政治和學術思想的形成、發展以及影響,同時也概述了以曾國藩為核心的政治集團的形成發展和主要特征。除此之外,蕭一山先生還在這本書中詳細介紹了曾國藩的生平經歷和主要事跡并重點記述了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和捻軍起義的過程,同時還系統客觀地總結評價了曾國藩的歷史作用,是第一部全面評述曾國藩的歷史著作。
那么曾國藩究竟何許人也呢?曾國藩在1811年出生于湖南雙峰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從小熱愛書文,后來只身一人進京赴考,憑自己的才華斬獲進士之名并且在京師任職,年僅37歲便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留下了"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的美譽。在我看來,陸游的這句"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便是對曾國藩一生最好的評價了。本是胸懷大志的一代鴻儒,卻因硝煙四起的國土毅然選擇了棄筆從戎。當如日中天的太平天國肆虐華夏大地之時,心懷天下的曾國藩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在戰斗中磨煉自我,逐步掌握了用兵的精髓所在,最終得以崛起,為平定動亂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這樣兢兢業業的他卻被皇上所猜疑,借口曾國藩漢人身份而將已然許諾的王位貶成了"毅勇侯",他忠實的將士門為其抱打不平,甚至一致擁戴曾國藩自立為王。熟讀史書的曾國藩焉能不知"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道理呢?但"君為臣綱"的儒家思想已然融入了曾國藩的骨肉之中,他的內心不準許他作出這樣違背道德的事情。所以在如此巨大的權力誘惑之前,他始終不忘初心,不存半分怠慢之心地服務于當朝圣上,可謂是無愧于國家了。
而曾國藩之所以能有如此令人側目的成就都離不開他嚴以律己的高尚品質。而除了對自己嚴格之外,曾國藩對于自己的后輩更是有著諸多期望和勸誡。他所作的《家書》中不僅有著:"一家之中,勤則興,懶則散,一國之中,廉則興,貪則敗。"這樣的話語,更是有著:"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這樣的教誨。他讓我了解了為人處世的三個最重要的地方,一是讀書之勤——唯有專注才可以有所作為,富貴功名只是過眼云煙,通過讀書來提高自己的修養才是最為重要的;二是為官之廉——要以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作為為人處世之道,將廉字時時自惕;三是做人之謙——天地間唯謙謹是載富之道,要時時刻刻將謙這一字牢記于心,鞭策自我。可以毫無夸大地說,他用他一生的積累教會了一代人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不得不說是曾國藩一生最大的成就,他對于國家,對于民族都有著不可忽視的教育意義。他的《家書》不止是對其后輩有著深遠影響,更是令我們這代人振聾發聵,警鐘長響。毛主席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如此高的評價,可見曾國藩在為人處世,治學為官以及齊家治國等方面成就斐然了,讓偉大的毛主席都情不自禁地肅然起敬。而中國作為擁有悠悠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無數先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而曾國藩便是其中的偉大人物之一,他讓我領悟到了許多人生哲理,可謂是給我的前路指明了方向,讓我很是感慨。
身為一名鐵警后輩,曾國藩有太多太多的精神和品質值得我去借鑒和學習。我們鐵警需要秉持著"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這樣的道理,不驕不傲,持之以恒,在鐵警這個崗位上不懈地奮斗下去,雖然前方道路迷霧重重,但我相信謙遜和努力定會沖破重重阻礙,不負韻華,抵力前行,為我的從警夢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 篇3
這是我讀的第一本關于曾國藩的書,覺得不錯,推薦大家可以看看。
曾國藩被稱作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關于所謂四大,我查了一下,有兩種說法,一說: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一說: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看起來曾國藩作為所謂中興名臣之首是沒有爭議的。實際上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等與曾國藩年齡相仿,算是一代人,李鴻章比曾國藩小了12歲,算是晚輩,張之洞則又比李鴻章小了15歲。江山代有才人出,所謂四大也不過是后人主觀給起的名號罷了。
從人物關系上來說,是曾國藩創建了湘軍,胡、左、彭都出自于湘軍,多少得到過曾國藩的提攜和推薦,后來才逐漸自立門戶,而李鴻章更是在曾國藩家當過幕僚,算是曾的學生。
曾國藩最后做到封疆大臣中的最高級直隸總督,封一等毅勇侯,可以說位極人臣,而李鴻章、左宗棠后來也不過是一等伯爵,可見曾的江湖地位,當然從跟皇室的關系上可能李鴻章更進一步,這也主要是兩人的為人處事方式不同。順便回顧一下,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的劃分,也就是說在除了清滿族只給自己皇室宗親保留的王公級別的爵位外,曾國藩在對漢人始終有防備心和小氣吝嗇的大清朝已經做到了當官的極致。
回到本書,作者非常詳盡的講述了曾國藩的生平、品行、思想、一生的主要功績以及自始至終的志向和心路歷程,曾國藩可以說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的幾近完人,我覺得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首先,曾國藩不是那種天賦異稟從小就開掛的人,而是一個光秀才就考了七次才考上的普通青年,所以作者在文中也多次提到曾國藩資質平平,很多成功是以拙笨堅守取勝。這給人以欲揚先抑的感覺,試想一下,單是這份考了六次不中后還沒有崩潰的執著與堅韌就不是凡人能比,尤其還能在第六次不中后痛定思痛,深刻反思總結自己之前不足的這份越挫越勇的強大內心,并且真的就找到了成功的要訣,打通了任督二脈,第七次終于得中,并且在次年就接連中了舉人,可見他不但不笨拙,而是本來就是一個天性堅守,耐得心煩的人,這在他后來的領軍過程的成功中也能體現出來。
然后,進京官后,曾國藩發現了自己在大城市的不足,在學識上的淺薄和品行上的鄙陋,于是立志做圣人,以圣賢的標準要求自己,而且后來真的就成為了儒家理學大家,實在令人佩服。據說他甚至還是毛爺爺的精神偶像,畢竟都是湖南人。
曾國藩平生嚴于律己,很多方面都做的不錯,他培養和提攜了很多人才,也算是為國家做了很多的貢獻。他的格局很大,不太關注私利,不過也并非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式的清官和高潔之士,而是既能入世也能出世,畢竟活在晚清那種昏庸混亂的朝代,想出淤泥而不染也是不可能的,也只有放松一些細節,才有機會做自己本心想做的利國利民的事情。
曾國藩平生的兩大功績主要體現在平定太平天國和興辦洋務運動。前者可以說是給大清朝續命,后者則是為后世之中國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建造了中國第一艘現代戰船,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兵工學堂,還提議送出了中國第一批留洋學生。總體來說他的功遠大于過。
書的后半部分講述了曾國藩晚年經歷的也是讓他背上“賣國賊”標簽的天津教案,不得不說,在一個昏庸落后孱弱的國家,誰去出面處理這件事也討不了好,沒有強大的國家做后盾是不可能有正常的外交的。要么先認慫但要吃恥而后勇,早晚要把丟掉的面子和里子再掙回來,要么就是拼命的打法,不管代價與后果如何反正就是拼了,至于孰對孰錯,就只有歷史能夠回答了。
最后,曾國藩在回認兩江總督位上因病去世,享年僅62歲,依作者講,他很大程度上是累死的,曾國藩一生也算是為了風雨飄搖的大清朝拼盡了全力,只是大廈將傾,個人的力量能延遲一會已經是不易了。功過后人評,我覺得曾國藩還是很值得尊敬的和學習,有機會再看看別的關于他的書。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 篇4
很早就聽說曾國藩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一直想讀些他的傳記,但是每次去圖書館看到厚厚的一本就放棄了,這次下定決心要讀一下了,這篇文章記錄讀書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本以為他會如很多古時的知名人士一樣聰明順利的,其實卻恰恰相反,在他之前曾家沒有出過一個當官的,父親也是在四十多歲才考中了舉人,曾國藩也是屢考不中,但是他卻沒有放棄,繼續埋頭苦學,終于在失敗幾次后考中了舉人,而且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后猛然開竅一路開掛似的直到考中進士,其實這一切并不是偶然,父親直到考中舉人之前,每年考試都翻山越嶺必定參加,屢敗屢戰。這種鍥爾不舍的精神也對曾國藩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而且父親教育的方法也不太合理,就是讓他死記硬背,這就造就了他學習踏實的性格。他也總是被人說過于笨拙,既然知道自己比常人笨,就要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而且還在前幾次考試失敗中分析原因,終于獲得了學習的門路。讀這一部分讓我初識了曾國藩,他并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在大家的眼中他屬于笨笨的孩子,但是他卻相信勤能補拙,別人下一分功夫,他就要下十分功夫。雖然考了幾次不中但是也并沒有氣餒,從失敗中找原因,最終成為曾家第一個登第的人。
等他到達翰林院后發現有智慧有學問的人很多,這種情況和我當時剛剛考上重點高中的情況多像啊,但是曾國藩卻決定繼續學習各種知識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努力的追趕上,想想我那時候卻努力了一兩下覺得費力就放棄了,想想真的是后悔啊,我如果當時也繼續努力也不至于沒有考上一個好大學,讀書有時候就會讀到自己的影子。曾國藩真正的做到了“日必三省吾身”,養成了每天記日記的習慣,反省自己當天的言行是否得當,每日讀書寫詩,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他受命于咸豐在湖南管理軍隊,在管理軍隊的過程中他反思以往軍隊的陋習,建了一支人人相系的軍隊,最終湘軍在與太平天國的戰爭中取得了多次勝利,如果沒有曾國藩說不定中國真的就被太平軍給毀壞了。
整本書看下來,感慨于曾國藩對國家的盡心皆力,他的一生都是在為國家鞠躬盡瘁,幸好他沒有看到清朝的滅亡,否則我想他真的會心有遺憾的。我們應該學習曾國藩在學習上的孜孜不倦,還有他對一件事的剖析能力,做一件事前后要勤于思考,平時做好準備,如果失敗了也要在其中尋找經驗。無論在別人眼里怎么看你,自己要做對得起自己的事,自己要問心無愧。
學習也是需要堅持下去的,自律!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 篇5
我們這些人,對曾國藩總有一種復雜的感情阻隔。曾國藩給我的最初印象是——一個雙手沾滿了人民鮮血的劊子手。
年長以后,我開始對這種印象產生疑惑,因為有許多事實證明,這種單一的社會評價包含著極大的不公正,從而促使我去積極搜索有關文獻和資料,特別是在仔細閱讀了《曾國藩傳》后,對他有了一些客觀正確的認識。
曾國藩出身貧寒,以并不超絕的資質,完成了偉大的功業。他的家書、日記、書信、文章,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許多成名的人物,都受過他的思想熏陶,梁啟超和毛澤東對曾氏就傾心推崇,而蔣介石對他更是頂禮膜拜,認為曾國藩為人之道,“足為吾人之師資。”曾國藩的個人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拋開階級立場而言,曾國藩確實是中華歷史上具有強健人格的少數人物之一,在他的身上體現著許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譬如說胸懷大志、清正廉潔、淡泊功名、知人善任,等等。而他的勤儉節約之品德,更值得時下我國國民借鑒和發揚。
曾國藩一生生活簡樸。他自己衣著樸素,布袍鞋襪,都是其夫人、媳婦所做,吃的也是粗茶淡飯。即使是官至大學士,每次吃飯也僅一個葷菜,如果不是有客人來,從不增加。曾國藩的節儉還表現在一些特殊事情上。他認為,日常持家應當把一些零碎物件,如碎布、小紙片都要收集起來,以備使用。如他所言:“務宜細心收拾,即一紙一縷、竹頭木屑,皆宜撿拾。”曾國藩不僅自己節儉,還屢次告誡其家人、屬下、朋友也要節儉。如他在給四弟的信中寫道:“弟為余料理家事,總以‘儉’字為主。情意宜厚,用度宜儉,此居家居鄉之要訣也。”對待兒子,更是不厭其煩,悉心教導,反對奢華;他在去世前不久,還在夜間與兒子詳談,講求節約之法。
反觀當前我們中國,國人似乎正在失去中華民族一貫擁有的“節儉”的傳統美德,奢侈之風盛行。除了奢侈之外,浪費現象更是隨處可見。或許有人要說,勤儉節約這樣的小事情算不上什么大問題,不值得重視。時代發展了,多花費一點無可厚非。殊不知,節儉并非省錢這樣的小事,它關乎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關乎一個人的功名事業,甚至身家性命。因此,節儉是永恒的主題,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視。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鑒,可以明自我。曾國藩以“儉”字行之終身,毫無更改。我們應該以曾國藩為榜樣,從小事做起,大力構建節約型社會,讓“節儉”這朵美麗之花在神州大地處處綻放。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 篇6
《曾國藩傳》是我拜讀的第一本歷史人物傳記,讀后感受頗深!是什么讓中國近代兩位歷史大人物毛澤東和蔣介石相繼把他當做自己的精神偶像與導師?是他天資聰穎?不是!曾國藩資質平庸,屢考而不及第!是他名門之后朝中有人?不是!在曾國藩之前曾氏家族甚至沒有出過一個秀才!
立功、立德、立言,曾國藩全做到了!就立功而言,他從一介書生起家。創立湘軍,統率群雄,挽狂瀾于即倒,扶大廈之將傾,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使中國傳統文化免遭徹底毀滅的命運,延續清王朝的生命六十余年;就立德而言,時時以圣賢標準要求自己,每日日記以反省,且把日記交付同僚、子女閱讀以監督幾身,道德修養近乎純粹;就立言而言,最為近代中國之大儒,對理學研究身體力行,造詣頗深!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使命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大志向,民族自強是支撐曾國藩在艱難困苦忠奮力掙挫的精神動力。實事求是、經世致用、反身而誠的認知傳統使他從前人、從他人、從自身,學到智慧總結經驗,應對復雜的時事和風云激蕩的朝堂,至誠待天,忠恕對人,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使英雄為我所用,終成大業!
在湘軍的建立過程中,把訓和練完美集合,跟注重“訓”,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思想動員與宣傳,樹立了湘軍不怕犧牲、勇于向前、忠君為民的思想體系,把一只團練隊伍也就是今時今日所說的民兵組織,發展成為后來保家衛國抵抗太平天國運動的中流砥柱!
注重人才培養,左宗棠、李鴻章都是后清時期影響歷史進程的重要任務,都是曾國藩的得意門生,尤其是對左宗棠的以德報怨更是讓后輩敬仰!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其弟曾國荃謊報戰績稱洪秀全之子人稱被焚燒致死,曾國藩深信不疑奏報朝廷,朝廷通令嘉獎。然而后來左宗棠發現洪秀全之子蹤跡未通過曾國藩而直接上報朝廷,朝野震怒!其時,左宗棠也不想活在其師曾國藩的光環下,因而有此一出,自此師徒不睦。然后來左宗棠出師西北,糧草軍餉均需曾國藩籌集相助,左宗棠擔心曾國藩會挾私報復擔心糧草不及,然實非所料,曾國藩摒棄前嫌實心辦公,以德報怨,左宗棠終于承認自己的過錯承認自己確實不如其師!
一片丹心照汗青!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 篇7
近日讀《曾國藩傳》頗有感觸,特別是對曾國藩前半生的治學精神很是佩服,我覺得此種精神可用“呆子”哲學來形容。 曾國藩前半生的治學可謂書呆子。此種精神我思之為當今中國少有之精神,因為雙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人被認為是百無一用的呆子,但是我認為只有先做呆子才能之后做聰明人。
一位日本老科學家講過這樣一個道理“要想成為一個科學家,必須要聰明。”在某種意義上,的確是這樣。所謂腦袋聰明的人可以說他們如同腿腳快的游客,雖然他們可以捷足先登的到達他人尚未涉足之地,可恐怕會遺漏路旁,腦袋笨的人猶如走路慢的人,一直漫步在后,往往毫不費力的把珍寶捧在手中,腦袋聰明的人正是因為他們的推測,可以縱觀路上的所有難關險阻,至少也是有這種預感的,所以常常容易挫傷自己的進取的勇氣。對于腦袋笨的人來說,別人的工作總是顯得卓越出色,同時也感到大人物的工作也似乎可以做到,因此,很自然地刺激著自己的上進心。腦袋聰明,而且又自命不凡的人即使能為人之師卻難成大家難為大師。正如蘇東坡所說的難得糊涂。我覺得難得糊涂的境界就是一種呆子的處世哲學。
人生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明確的答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用好壞來區分的。當遇到不能改變或者對自己無害而有損的事情的時候,能裝糊涂,扮呆子確實也是一種很高的境界的。所謂的呆子哲學的精髓就是能對生活中的有些事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你對人生的有些不好的事情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的時候,往往它卻向好的方向發展。著也許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道理。這個道理在曾國藩身上很好的體現了出來。他能夠在后期的官場如魚得水就是因為把難得糊涂的呆子哲學發揮的淋漓盡致的結果。
在如今的物質世界里人們把自己的利益看的空前的重,不允許任何人傷害自己的利益。這也無可厚非,但是過了就是淺視地表現了,糊涂一次也許更好。這就是我從曾國藩身上所了解到的“呆子”哲學。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 篇8
近人對曾國藩非常推崇,毛澤東說,“吾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對曾國藩也是視若神靈,1937年蔣經國從蘇聯回國,蔣介石將他安置在溪口讀書,交給他兩本書,其中一本就是《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傳》描寫了曾國藩從一個睚眥必報的孩童一步步成長為一位大儒名臣,反映了他從事道德修養的心路歷程。讀這本書可以讓人感覺到原來成功是如此簡單;原來成功人士也具有很多普通人的諸多缺點,只是他們懂得如何去克服改正;原來成為一名成功人士是有跡可循的。
曾文正說:“開國之際,若漢唐之初,異才、畸土、豐功、偉烈,飆舉云興,蓋全系夫夫運,而人事不得與其間。至中葉以后,君子欲有所建樹,以濟世而康屯,則天事居其半,人事居其半。以人事與天爭衡,莫大乎忠勤二字。亂世多尚巧偽,惟忠者可以革其習;末欲多趨偷惰,惟勤者可以遏其流。忠不必有過人之才智,盡吾心而已矣;勤不必有過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
他的意思是說,朝代建國之初,奇才異士不勝枚舉,這靠的都是天運而不是人的努力,正所謂亂世出豪杰;在朝代的中期,君子要想建功立業,天運占一半,人的努力占一半;而在朝代的末期則主要靠忠和勤了。這段話的描述雖有偏頗之處,但是他肯定了一個人在自身成功道路上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
曾國藩從小并沒有表現出多少超于常人之處,相反他個性內向、尤好報復、天生一對三角眼似閉非閉,人稱“閉眼蛇”。而且資質平平并無天賦之才,兩次考取功名不中,最后是在不懈的勤奮鉆研下考得功名。之后他在于太平軍對抗中,由于自己剛愎自用、不擅指揮等原因遭到多次失敗,并三次跳河自殺未遂。但是,與一般人不同的是,曾國藩并沒有長期沉溺于此,而是十分注重自己道德品行的提高,不斷自我反省、惕厲自己、吸取教訓并最終成為一名為后世推崇的大家。
在曾國藩關于道德修養的論述中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喜歡把提高修養的做法具體化并羅列成條,以便于實踐。
他把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心得推己及人用來教導自己兄弟子女和族人,在這種家教的約束下,曾家和睦旺盛,人才輩出。他的兒子曾紀澤就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家,曾據理力爭的為我國收回了烏宗島山及伊犁南境特克斯河一帶,維護了我國的主權。
曾國藩家訓中,分門別類的涉及了養心、求學、居家、交往接待等方面。相信即使對于今人,若能按照家訓中的道理行事也必能成就一番大事。
曾國藩家訓中,有兩處我感觸最深:一是他提到,“讀史之法莫妙于設身處地”也就是讀史時要做到設身處地,好比自己正在于當時的人對答應酬。如果遇到當時的事,你自己會怎么做,應該擇其善者而取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是,他提到“作詩文,有情極真摯,不得不一傾吐之時。然必須乎日積理既富,不假思索,左右逢原,其所言之理,足以達其胸中至真至正之情,作文時無鐫刻字句之苦,文成后無郁塞不吐之情,皆平日讀書積理之功也。若平日盛釀不深,則雖有真情欲吐,而理不足以適之,不得不臨時尋思義理;義理非一時所可取辦,則不得不求工于字句;至于雕飾字句,則巧言取悅,作偽日抽,所謂修調立誠者,蕩然失其本旨矣!以后真情激發之時,則必視胸中義理何如,如取如攜,傾而出之可也。不然,而須臨時取辦,則不如不作,作則必巧偽媚久矣。”
也就是說,在寫文章時即使有真情要傾吐,可是道理卻無法表達清楚,從而不得不臨時去探尋義理,而義理并不是一時就可以獲得的,于是只好去追求字句工整。以至于作文時沉溺于雕字飾句,想通過巧言來取悅于人,而修辭立誠的宗旨早已蕩然無存,這就更為拙劣了。
我寫東西的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擾,明明自己有很多感情要抒發可真正開始寫時,卻發現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情感,以至于不得不冥思苦想一些好的句子,到最后想一吐而快的情致往往被破壞,文章或不了了之或索然無味。一直以為這是自己才疏學淺的表現,沒想到在曾國藩家訓中竟然有類似描述,看來這是初寫文章人的通病。而要解決這個困境的辦法,曾國藩有提到那就是要多看書、多思考、多積累。
19世紀50、60年代的中國政治舞臺上叱咤風云的曾國藩一直用“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所許”來自嘲自己。相比而言,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 篇9
最早把這本書列到必讀清單里面,是受到白巖松的影響,白巖松的一段話令我非常好奇。他說:“在《曾國藩》這套書里頭,讓我看到了最為復雜的人性,有讓我最為尊敬的曾國藩,有在文化上非常大家的曾國藩,也有鉆牛角尖的曾國藩,在一個人的身上,人性竟然如此復雜,讓我對人,對人性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因為我也想了解一下,人性到底是怎么一個復雜法?
讀完《曾國藩傳》,對我啟發最深的有三個方面:
一是:曾國藩的“笨功夫”和“死磕”精神。他通過超人的努力,走通了科舉之路,曾國藩本人的天資連一般都談不上,更不用說聰慧,秀才就考了7次才考上,他一生做事從來不繞彎子,不走捷徑,總是按照最笨拙,最踏實的方式去做。涓滴積累,水滴石穿,追求最扎實徹底的功夫,一步一個腳印。做人講究“拙誠”,不玩心眼。他帶兵,講究“結硬寨,打呆仗”,從不依靠奇謀詭計,只憑堅韌踏實,死磕到底。邏輯思維創始人羅胖每天以60秒死磕自己,我們很多007學員,都是以日更來死磕自己。
吳軍說“人的成就,都不在于開始了多少件事,而在于結了多少次尾”。我們通常定計劃容易,開頭也很多。但能夠有恒心的,有始有終的,做完一件事或者幾件事的情況比較少,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愿意下笨功夫,不愿意死磕到底,所以你就只有開頭,沒有結果。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智商。自己也是沒有恒心毅力的人,所以才加入007,來死磕自己。
二是:曾國藩善于自省。年輕時,曾國藩也有很多缺點和毛病,并且知識面很窄,眼界見識也不高,他通過寫日記天天自省,高度自律,來一次脫胎換骨的改變。再一次證明了人的能力和自我要求是密切相關的,官場的失利也讓他痛定思痛。寫信給各位好朋友,讓大家給他多提意見,幫助自己總結經驗教訓。自己來了一場中年變革,為后面的事業奠定了基石。
我看得到上的朋友以及我們007的戰友,很多人堅持冥想,也都是善于自省的人,自己也在堅持寫”每天三件事”,里面有一個小確幸,讓我提升了自己對生活的幸福感,還有個昨日收獲,讓我反省了自己很多需要改進的缺點。
曾國藩也是在自省中了解了人性的復雜,明白了“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行事過于放蕩的人,表面上是強者,實際上卻是弱者,這片土地真正的強者,都是表面上看起來柔弱退讓之人,最后曾國藩用誘之以名,攏之以利,網絡天下英才,擴大鞏固湘軍,完成了他的“中年變法”。
對這一點我感觸最深,最主要是因為自己,在讀這本書之前,也一直是曾國藩說那個方剛之人,做什么就憑著自己的直性子,自以為是的觀點。在工作上,不喜歡公司那些討好領導的人,覺得任何時候以實力說話,以至于在職場中一直磕磕碰碰。在家里,也是暴脾氣,和家人有事商量一言不合,就臉紅脖子粗,說話聲音也很大,方剛之氣溢于顏表,很多時候,也讓家人心理承受很大的壓力。
三是:曾國藩對于詆毀自己,謾罵自己的人態度。
文中說到了他和左宗棠的恩怨情仇。左宗棠每見一個人都要談論他與曾國藩的前前后后,然后每次談論都必大罵曾國藩。跟部下,朋友吃飯也是頓頓破口大罵他。
對于左宗堂的不斷攻擊,他做出的反應是,第一,要求朋友們及家人不要回擊左宗棠,避免火上澆油,反而鼓勵他們盡量與左宗棠搞好關系。第二,對左宗棠的攻擊不聞不問,不予回答。
每次都有人聽不下去了,告訴他左宗堂是如何罵他的時候,曾國藩都是不溫不火,你可以說他達觀,也可以說他淡然,也可以說他幽默,他相信自己的拙誠,終能白于天下,不必浪費精力與左宗棠爭這些口舌。
捫心自問一下。我們很多時候,做不到這么坦然。對別人的辱罵,誤解,我們總是要和他辯一個高低,爭下這口氣,更有甚至還會撕破臉。
最后,以曾國番家書中,本人最喜歡的金句作為結束語自勉: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 篇10
這本書,我讀了很久,也深深的打動了我。
對于曾國藩,一開始的認知是教科書里面的壞人,現在,我知道他是多數人的信仰。對于個人明明就沒有徹底好的和徹底壞的之分。他也是這樣的一個人,一生以圣賢自期,卻也不能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活一輩子。他的風雨飄搖的一生,浩浩蕩蕩,也給我帶來很多不一樣的感受,具體說不清是什么,但是我覺得似乎離我們的理想很近,離我們的初心很近。我們走的越來越遠的時候,需要關照自己的內心,保存靈巧與可愛,也需要高瞻遠矚的目光以及對自己的一些要求和期待。
圣人,完人本就沒有一定的標準,并且我們的生存條件也不一樣,如何的要求自己,這是很難的。“君子慎獨”一直以來,我不知道自己信仰的是什么,是教科書嗎?還是別的。近來的日子我確有體會,似乎知道意識到,儒學理學文化以及現代科學對當代人的影響,那種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漸入我們的靈魂,長成我們的骨骼,成長為一個健康的人。一直以來我常常會追求完美,但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節奏,今天我知道那是自己的惰性,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要自我節制。昨天看了白巖松的“對白”他說“自由即自律”在物欲橫流的時代,每個人更是要自律,形成自己的良好行為養成規范。未來的日子,我就試著做更好的人。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 篇11
近日,拜讀了張宏杰先生的《曾國藩傳》,感慨良多。縱觀曾公之一生,從科舉“七不中”到翰林帝師,一介書生,草創湘軍,平內亂,幾經生死,倡洋務,開眼看世界。立德、立功、立言、為師、為將、為相,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名滿天下人不妒,功高蓋主主不疑,無愧千古完人。曾公之智慧值得終身學習領悟,我年少淺薄,妄自分享兩點個人體會。
一是下笨功夫。“大道至簡”,“天道忌巧,去偽守拙”、“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結硬寨,打呆仗”是曾公大智慧的最好體現。要終生保持“笨小孩”的空杯心態,下笨功夫,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不走捷徑,不學投機取巧,不計較眼前得失,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用恒心和毅力扎實走好每一步。保持韌性,日拱一卒,死磕到底,終能星火燎原、水滴石穿。
二是心誠。“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有善念,方得始終”、“其身正,不令而行”,心誠要有必勝的理想信念,更要有真誠待人的坦蕩從容。曾公之一生,光明磊落,心胸豁達,內圣外王,把一個“仁”字發揮到了極致。不耍小聰明,不陽奉陰違,不兩面三刀,學會感恩,有包容萬物之心,保持一份善念,恪守君子之道,精誠所至,方能金石為開。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 篇12
《曾國藩傳》,今天我有幸讀到這本書,受益匪淺。是什么讓中國近代兩位歷史大人物毛澤東和蔣介石相繼把他當做自己的精神偶像與導師?是他天資聰穎?不是。曾國藩資質平庸,每次考試都不能如愿,是他名門之后另有能人?也不是。在曾國藩之前的曾氏家族中,甚至沒有出過一個秀才。
立功、立德、立言,曾國藩全做到了。就立功而言,他從一介書生起家。創立湘軍,統率群雄,力挽狂瀾,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使中國傳統文化免遭徹底毀滅的命運,延續清王朝的生命六十余年;就立德而言,時時以圣賢標準要求自己,道德修養基本接近純粹;就立言這方面來講,近代中國之大儒非他莫屬,對理學研究身體力行,造詣很深!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使命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大志向,民族自強是支撐曾國藩在艱難困苦忠奮力拼搏的精神動力。實事求是、經世致用的認知傳統使他從前人、從他人、從自身,學到智慧總結經驗,應對復雜的時事和風云動蕩的朝堂,至誠待人,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使英雄為我所用,終成大業。
在湘軍的建立過程中,把訓和練完美集合,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思想動員與宣傳,樹立了湘軍不怕犧牲、勇于向前、忠君為民的思想,把一只團練隊伍也就是今時今日所說的民兵組織,發展成為后來保家衛國抵抗太平天國運動的中流砥柱。左宗棠、李鴻章都是后清時期影響歷史進程的重要人物,都是曾國藩的得意門生,尤其是左宗棠的以德報怨更是讓后輩敬仰。
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其弟曾國荃謊報戰績稱洪秀全之子,被焚燒致死,曾國藩深信不疑奏報朝廷,朝廷通令嘉獎。然而后來左宗棠發現洪秀全之子蹤跡未通過曾國藩而直接上報朝廷,朝野震怒。其時,左宗棠也不想活在其師曾國藩的光環下,因而有此一出,自此師徒不睦。然后來左宗棠出師西北,糧草軍餉均需曾國藩籌集相助,左宗棠擔心曾國藩會為了以前的事情而報復,然而并非如他所料,曾國藩摒棄前嫌,用心辦公,以德報怨,左宗棠終于承認自己的過錯承認自己確實不如其師。
說了這么多,曾國藩確實有一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如:至誠待人,在維護民族大義的道路上堅持不懈,奮力拼搏。曾國藩在那個年代是為了民族大義,而現在的我們又該為了什么而去拼搏,大概不用我多說了吧。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 篇13
曾國藩是一個善于反思的人,他一生得力處在一“悔”字,他每天都寫日記,還拿出來和大家討論,接受大家的監督批評建議。他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就是說,笨拙勝過機巧。辦事笨拙,才靠得住。
他并不是一個聰明的人,但絕對是一個勤奮努力的人,這跟他內心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思想有莫大的關系,是個有信仰的人,常以圣人之心要求自己。
經歷了三個皇帝,包括慈禧垂簾聽政的同治,從七次科考失敗到翰林院,到太平天國運動、鴉片戰爭、洋務運動、天津教案等等,說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也說不上,畢竟以一人之力,無法挽回傳統社會積千百年形成的強大頹勢。那不是一個人的失敗,是整個政權的腐敗。
但他一介書生,創建湘軍,統率群雄,帶兵打仗,曾兩次絕望到自殺被救,到后來力挽狂瀾,剿滅捻軍,使中國傳統文化免遭徹底毀滅的命運,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續了六十年,其功不可沒呀。就連毛澤東和蔣介石都稱之為偶像。
除了建功立業外,他還成就了很多人,還培養了最得意的弟子李鴻章,李后來的造詣也輸于師傅,所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成全別人也就是成就自己。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精選13篇)】相關文章: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03-13
岳飛傳讀書筆記15篇03-14
中學《水滸傳》讀書筆記02-22
岳飛傳的讀書筆記感悟02-18
拿破侖傳讀書筆記8篇02-08
名人傳讀書筆記20篇02-28
《水滸傳》讀書筆記20篇02-23
關于岳飛傳的讀書筆記心得02-18
差不多先生傳學生讀書筆記02-10
《名人傳》讀書筆記(15篇)02-04